RHEL5下软RAID祥解

合集下载

服务器Raid教程全程图解手把手教你如何做

服务器Raid教程全程图解手把手教你如何做

服务器Raid教程全程图解手把手教你如何做服务器RAID教程全程图解:手把手教你如何做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是一种利用多个硬盘并行工作以提升性能、容错性和可靠性的技术。

本教程将手把手教你如何在服务器上配置RAID。

在开始之前,请确保你已经准备好适量的硬盘和一个支持RAID的服务器。

第一步:了解RAID级别在开始配置RAID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不同的RAID级别,以便选择适合你需求的级别。

常见的RAID级别有RAID 0、RAID 1、RAID 5、RAID 6和RAID 10。

下面将简要介绍每个级别的特点:1. RAID 0: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硬盘上,提升读写速度,但没有容错能力。

2. RAID 1:镜像技术,数据同时写入两个硬盘,提供备份和冗余功能。

3. RAID 5:数据存储在多个硬盘上,并通过奇偶校验提供容错能力。

4. RAID 6:类似RAID 5,但提供更高的容错能力,可以同时容忍两个硬盘的故障。

5. RAID 10:将RAID 1和RAID 0相结合,提供更好的性能和容错能力。

选择适合你需求的RAID级别后,我们可以继续配置RAID。

第二步:进入服务器BIOS首先,启动服务器,并按照显示屏上的提示进入BIOS设置。

具体的按键可能因服务器品牌或型号而异,一般是F2或DEL键。

进入BIOS后,找到“存储”或“SATA配置”等选项,然后进入硬盘配置界面。

第三步:创建RAID阵列在硬盘配置界面,我们可以看到已连接的硬盘列表。

根据你的需求和选择的RAID级别,选择要使用的硬盘,然后选择“创建RAID阵列”或类似选项。

第四步:配置RAID级别和参数在创建阵列的界面,选择你所需的RAID级别,并根据提示设置其他参数,如RAID名称、阵列大小等。

一些服务器还提供高级选项,如缓存策略和读写速度设置,你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第五步:保存和退出完成RAID配置后,保存设置并退出BIOS界面。

RAID5软件磁盘冗余阵列配置详解

RAID5软件磁盘冗余阵列配置详解

RAID5软件磁盘冗余阵列配置详解RAID是“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独立冗余磁盘阵列。

冗余磁盘阵列技术诞生于1987年,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

简单地解释,就是将N台硬盘通过RAID Controller(分Hardware,Software)结合成虚拟单台大容量的硬盘使用。

RAID的采用为存储系统(或者服务器的内置存储)带来巨大利益,其中提高传输速率和提供容错功能是最大的优点,raid主要有raid0,raid1,raid4,raid5等,5其实是在4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4将奇偶校验写在同一个磁盘上,从而造成性能瓶颈,5则分散校验数据,提高性能,1则是单纯的镜像,要浪费50%的空间,0则是数据透写阵列中的所有磁盘,速度快,但不安全,综上所述:raid1最保险,但浪费空间,raid0性能最好,也不浪费空间,但是安全性差;raid5可以说中和了raid1和raid0的优点,但需要三块以上的磁盘,或者分区,磁盘的利用率为n-1,同时需要等大的分区。

下面来系统的介绍下在rhel5.4上配置raid5,这个配置步骤之前有记录过,不过很多细节的东西未记录,这在rhce中算重点内容,不能忽视的…1:通过fdisk工具将磁盘分成四个等大的分区,并转换成fd格式[root@yang ~]# fdisk -l |grep raid/dev/hda5 5178 5300 987966 fd Linux raid autodetect/dev/hda6 5301 5423 987966 fd Linux raid autodetect/dev/hda7 5424 5546 987966 fd Linux raid autodetect/dev/hda8 5547 5669 987966 fd Linux raid autodetect2:创建一个块设备,主要考虑到可能一个系统有多个raid阵列[root@yang ~]# mknod /dev/md1 b 9 1[root@yang ~]# ls -li /dev/md*5162 brw-r----- 1 root disk 9, 0 Mar 6 18:09 /dev/md010616 brw-r--r-- 1 root root 9, 1 Mar 6 18:19 /dev/md13:创建raid5阵列,-C代表create,-l代表level,-n代表阵列中的分区个数,-x用来指定sapre分区[root@yang ~]# mdadm -C /dev/md1 -l 5 -n 3 /dev/hda{5,6,7} -x 1 /dev/hda8 mdadm: array /dev/md1 started.在创建的过程中,可以使用watch命令来观察/proc/mdstat这个文件的变化[root@yang ~]# watch -n 1 "cat /proc/mdstat"Every 1.0s: cat /proc/mdstat Sat Mar 6 18:23:30 2010Personalities : [raid6] [raid5] [raid4]md1 : active raid5 hda7[4] hda8[3](S) hda6[1] hda5[0]1975680 blocks level 5, 64k chunk, algorithm 2 [3/2] [UU_][======>..............] recovery = 34.8% (344156/987840) finish=0.2min sp eed=49165K/secunused devices: <none>4:格式化分区[root@yang ~]# mkfs.ext3 /dev/md1………………………………………………………………………………………………This filesystem will be automatically checked every 34 mounts or180 days, whichever comes first. Use tune2fs -c or -i to override.[root@yang ~]# tune2fs -c 0 -i 0 -o acl /dev/md1 //默认格式化完分区后,系统会在分区被挂载34次,或者180天后进行自检,而且默认的格式化不带acl参数tune2fs 1.39 (29-May-2006)Setting maximal mount count to -1Setting interval between checks to 0 seconds5:挂载分区,并查看详细信息[root@yang ~]# mkdir /data[root@yang ~]# mount /dev/md1 /data/[root@yang ~]# df -h |grep data/dev/md1 1.9G 35M 1.8G 2% /data[root@yang ~]# mdadm --detail /dev/md1 |tail -n 50 3 5 0 active sync /dev/hda51 3 6 1 active sync /dev/hda62 3 7 2 active sync /dev/hda73 3 8 - spare /dev/hda86:查看/etc/rc.sysinit这个文件中关于mdadm的信息,这个文件是在系统启动读取的第四个文件,主要用于设定系统时间,主机名,键盘,selinux,lvm,raid等一系列重要的参数[root@yang ~]# grep 'mdadm' /etc/rc.sysinit //下面的Shell语句意思是当存在/etc/mdadm.conf这个文件的时候,就执行激活raid阵列操作;raid阵列信息是保存在64字节的分区表和各个分区的第一个扇区的512字节中的if [ -f /etc/mdadm.conf ]; then/sbin/mdadm -A -s7:生成mdadm.conf文件[root@yang ~]# mdadm --detail --scan > /etc/mdadm.conf[root@yang ~]# cat /etc/mdadm.confARRAY /dev/md1 level=raid5 num-devices=3 metadata=0.90 spares=1UUID=df904d25:12be50fb:cf70917a:e15d87d98:测试在存在mdadm.conf文件的时候,停止阵列后还可以得到重组,若不存在该文件,就要重新创建阵列了,可见该文件非常重要[root@yang ~]# umount /data/[root@yang ~]# mdadm -S /dev/md1mdadm: stopped /dev/md1[root@yang ~]# mdadm -A -smdadm: /dev/md1 has been started with 3 drives and 1 spare.9:模拟阵列中的一个分区故障[root@yang ~]# mdadm /dev/md1 -f /dev/hda5mdadm: set /dev/hda5 faulty in /dev/md1从下面的信息可以看到/dev/hda5的状态已经变成faulty了,但是原来的spare分区/dev/hda8迅速顶了上来,说明存在一个热备份的分区还是相当有必要的,不过这个空间也是要被浪费的[root@yang ~]# watch -n 1 "cat /proc/mdstat"Personalities : [raid6] [raid5] [raid4]md1 : active raid5 hda5[3](F) hda8[0] hda7[2] hda6[1]1975680 blocks level 5, 64k chunk, algorithm 2 [3/3] [UUU]unused devices:10:移除,添加分区到阵列[root@yang ~]# mdadm /dev/md1 -r /dev/hda5mdadm: hot removed /dev/hda5[root@yang ~]# mdadm /dev/md1 -a /dev/hda5mdadm: added /dev/hda511:下面重点演示下当阵列出现故障的时候,系统自动发邮件报警的设定[root@yang ~]# mail -s "just a test for my rhel mail server" ylw6006@[root@yang ~]# cat /etc/mdadm.confARRAY /dev/md1 level=raid5 num-devices=3 metadata=0.90 spares=1UUID=df904d25:12be50fb:cf70917a:e15d87d9MAILADDR ylw6006@ //在文件末尾添加这行[root@yang ~]# service mdmonitor status //启动mdmonitor服务,并确保其开机自启动mdadm is stopped[root@yang ~]# service mdmonitor startStarting mdmonitor: [ OK ][root@yang ~]# chkconfig mdmonitor on[root@yang ~]# mdadm /dev/md1 -f /dev/hda5 //模拟阵列中的两块磁盘故障mdadm: set /dev/hda5 faulty in /dev/md1[root@yang ~]# mdadm /dev/md1 -f /dev/hda6mdadm: set /dev/hda6 faulty in /dev/md1[root@yang data]# dd if=/dev/zero of=1.txt bs=1k //分区的I/0马上就会出现故障dd: writing `1.txt': Read-only file system158922+0 records in158921+0 records out162735104 bytes (163 MB) copied, 14.6255 seconds, 11.1 MB/s[root@yang data]# llls: reading directory .: Input/output errortotal 0在定义的邮箱中就会收到报警邮件,要修复类似的故障,只能先停掉阵列,然后重新新建阵列了,格式化分区了,原来的数据就没有了!。

raid5及热备全攻略

raid5及热备全攻略

对RAID进行操作很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请在操作之前务必将重要数据妥善备份,以防万一。

名称解释:Disk Group:磁盘组,这里相当于是阵列,例如配置了一个RAID5,就是一个磁盘组VD(Virtual Disk):虚拟磁盘,虚拟磁盘可以不使用阵列的全部容量,也就是说一个磁盘组可以分为多个VDPD(Physical Disk):物理磁盘HS:Hot Spare 热备Mgmt:管理【一】,创建逻辑磁盘1、按照屏幕下方的虚拟磁盘管理器提示,在VD Mgmt菜单(可以通过CTRL+P/CTRL+N切换菜单),按F2展开虚拟磁盘创建菜单2、在虚拟磁盘创建窗口,按回车键选择”Create New VD”创建新虚拟磁盘3、在RAID Level选项按回车,可以出现能够支持的RAID级别,RAID卡能够支持的级别有RAID0/1/5/10/50,根据具体配置的硬盘数量不同,这个位置可能出现的选项也会有所区别。

选择不同的级别,选项会有所差别。

选择好需要配置的RAID级别(我们这里以RAID5为例),按回车确认。

4、确认RAID级别以后,按向下方向键,将光标移至Physical Disks列表中,上下移动至需要选择的硬盘位置,按空格键来选择(移除)列表中的硬盘,当选择的硬盘数量达到这个RAID级别所需的要求时,Basic Settings的VD Size中可以显示这个RAID的默认容量信息。

有X标志为选中的硬盘。

选择完硬盘后按Tab键,可以将光标移至VD Size栏,VD Size可以手动设定大小,也就是说可以不用将所有的容量配置在一个虚拟磁盘中。

如果这个虚拟磁盘没有使用我们所配置的RAID5阵列所有的容量,剩余的空间可以配置为另外的一个虚拟磁盘,但是配置下一个虚拟磁盘时必须返回VD Mgmt创建(可以参考第13步,会有详细说明)。

VD Name根据需要设置,也可为空。

注:各RAID级别最少需要的硬盘数量,RAID0=1 RAID1=2 RAID5=3 RAID10=4 RAID50=65、修改高级设置,选择完VD Size后,可以按向下方向键,或者Tab键,将光标移至Advanced Settings 处,按空格键开启(禁用)高级设置。

linux_软RAID阅读笔记

linux_软RAID阅读笔记

RAID阅读笔记前言 (1)1 RAID概述 (1)1.1RAID在linux内核中的位置 (2)1.2 mdadm (3)1.3参考文献 (3)2 RAID-5(一)基础 (3)2.1stripe, strip 与 P (4)2.2RAID-5基本原理 (5)3 RAID-5(二)数据结构 (5)3.1bio 与 stripe_head (5)4 RAID-5(三)简单的读写 (8)4.1一次简单的读处理 (8)4.2一次简单的写处理 (9)5 RAID-5(四)make_request (10)6 RAID-5(五)rmw与rcw (12)7 RAID-5(六)延迟写 (13)8 RAID-5(七)Error处理 (14)8.1错误处理 (14)8.2Bad Sector Remapping(BSR) (15)9 RAID-5(八)失效处理 (16)10 RAID-5(九)handle_stripe (17)11 RAID-5(十)raid5d线程 (19)12 RAID-5(十一)stripe_head的管理 (20)13 RAID-5(十二)resync与recovery (22)14 RAID-5(十三)其它 (24)15 Multiple Device (25)16 MD(一)数据结构 (27)17 MD(二)resync和recovery概论 (28)18 MD(三)resync和recovery的调度 (29)18.1resync和recovery的调度(上) (29)18.2resync和recovery的调度(下) (31)19 MD(四)进入syncd内部 (33)20 MD(五)MD中的线程 (37)21 MD(六)小议superblock (38)22 MD(七)In_sync标志与resync (39)23 RAID5 Write Hole (41)24 Zone in RAID0 (43)25 Data flow in Raid0 (45)26 Chunk Aligned Read (46)前言转载自:/,吴素贞整理。

Linux命令高级技巧使用mdadm管理软件RAID

Linux命令高级技巧使用mdadm管理软件RAID

Linux命令高级技巧使用mdadm管理软件RAIDRAID(冗余磁盘阵列)是一种数据存储技术,通过将多个磁盘组合在一起,提供数据冗余和性能增强。

在Linux系统中,我们可以使用mdadm(多磁盘和设备管理器)命令来管理软件RAID。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级技巧,帮助您更好地使用mdadm来管理软件RAID。

1. 安装mdadm在开始之前,您需要确保系统中已经安装了mdadm。

如果尚未安装,可以使用以下命令进行安装:```sudo apt-get install mdadm```2. 创建软件RAID使用mdadm命令可以创建各种类型的软件RAID,包括RAID 0、RAID 1、RAID 5和RAID 6等。

以下是创建RAID 1(镜像)的示例:```sudo mdadm --create /dev/md0 --level=1 --raid-devices=2 /dev/sdb1/dev/sdc1```上述命令将创建一个名为/md0的RAID设备,使用/dev/sdb1和/dev/sdc1两个磁盘进行镜像。

3. 添加和移除磁盘在创建RAID后,您可以随时添加或移除磁盘。

以下是添加磁盘的示例:```sudo mdadm --add /dev/md0 /dev/sdd1```上述命令将磁盘/dev/sdd1添加到RAID设备/md0中。

如果需要移除磁盘,可以使用以下命令:```sudo mdadm --fail /dev/md0 /dev/sdd1sudo mdadm --remove /dev/md0 /dev/sdd1```第一条命令将磁盘标记为失败状态,第二条命令将其从RAID设备中移除。

4. 磁盘替换当一个磁盘故障时,您需要将其替换为新的磁盘。

以下是磁盘替换的示例:sudo mdadm --remove /dev/md0 /dev/sdd1sudo mdadm --add /dev/md0 /dev/sde1```上述命令将故障的磁盘/dev/sdd1从RAID设备/md0中移除,并将新磁盘/dev/sde1添加到RAID设备中。

超级详细RAID详解及图文教程

超级详细RAID详解及图文教程

磁盘 0 A0-A1 B0-B1 C0-C1 D0-D1
磁盘 1 A2-A3 B2-B3 C2-C3 D2-D3
磁盘 2 A4-A5 B4-B5 C4-C5 D4-C5
磁盘 3 A6-A7 B6-B7 C6-C7 D6-D7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0资配不料置仅试技可卷术以要是解求指决,机吊对组顶电在层气进配设行置备继不进电规行保范空护高载高中与中资带资料负料试荷试卷下卷问高总题中2体2资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关都能于可地管以缩路正小高常故中工障资作高料;中试对资卷于料连继试接电卷管保破口护坏处进范理行围高整,中核或资对者料定对试值某卷,些弯审异扁核常度与高固校中定对资盒图料位纸试置,.卷编保工写护况复层进杂防行设腐自备跨动与接处装地理置线,高弯尤中曲其资半要料径避试标免卷高错调等误试,高方要中案求资,技料编术试5写交卷、重底保电要。护气设管装设备线置备4高敷动调、中设作试电资技,高气料术并中课3试中且资件、卷包拒料中管试含绝试调路验线动卷试敷方槽作技设案、,术技以管来术及架避系等免统多不启项必动方要方式高案,中;为资对解料整决试套高卷启中突动语然过文停程电机中气。高课因中件此资中,料管电试壁力卷薄高电、中气接资设口料备不试进严卷行等保调问护试题装工,置作合调并理试且利技进用术行管,过线要关敷求运设电行技力高术保中。护资线装料缆置试敷做卷设到技原准术则确指:灵导在活。分。对线对于盒于调处差试,动过当保程不护中同装高电置中压高资回中料路资试交料卷叉试技时卷术,调问应试题采技,用术作金是为属指调隔发试板电人进机员行一,隔变需开压要处器在理组事;在前同发掌一生握线内图槽部纸内故资,障料强时、电,设回需备路要制须进造同行厂时外家切部出断电具习源高题高中电中资源资料,料试线试卷缆卷试敷切验设除报完从告毕而与,采相要用关进高技行中术检资资查料料和试,检卷并测主且处要了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RAID详解

RAID详解

RAID详解硬RAID、软RAID和HostRAID软RAID(software-basedRAID)是基于软件的RAID。

它可能是最普遍的被使用的RAID阵列,这是由于现在的很多服务器操作系统都集成了RAID功能。

比如MicrosoftWindowsNT,Windows2000,Windows2003, NovellNetware和Linux。

软件RAID集成于操作系统,有比较低的始投资,但是它的CPU占用率非常高,并且只有非常有限的阵列操作功能。

由于软件RAID是在操作系统下实现 RAID,软RAID不能保护系统盘。

亦即系统分区不能参与实现RAID。

有些操作系统,RAID的配置信息存在系统信息中,而不是存在硬盘上;当系统崩溃,需重新安装时,RAID的信息也会丢失。

尤其是软件RAID5是CPU的增强方式,会导致30%-40%I/O 功能的降低,所以不建议使用软件 RAID在增强的处理器服务器中。

硬RAID(这里只讨论基于总线的RAID)是由内建RAID功能的主机总线适配器(Hostbusadapter)控制,直接连接到服务器的系统总线上的。

总线RAID具有较软RAID更多的功能但是又不会显著的增加总拥有成本。

这样可以极大节省服务器系统CPU和操作系统的资源。

从而使网络服务器的性能获得很大的提高。

支持很多先进功能如:热插拔,热备盘,SAF-TE,阵列管理,等等。

并且其价格价格相对较低。

它的缺点是要占用PCI总线带宽,所以PCII/O可能变成阵列速度的瓶颈HostRAID是一种把初级的RAID功能附加给SCSI或者SATA卡而产生的产品。

它是基于硬和软RAID之间的一种产品。

它把软件RAID功能集成到了产品的固件上,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功能和容错能力。

它可以支持RAID0和RAID1。

RAID卡提到RAID卡就不得不提到什么是RAID。

RAID是英文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即为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或简称磁盘阵列。

linux RAID5 创建过程以及raid5扩容步骤(软raid)

linux RAID5 创建过程以及raid5扩容步骤(软raid)

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
Syncing disks.
3.查看新加入磁盘是否分区完成(如下)
[root@localhost ~]# fdisk -l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c1 1 2610 20964793+ 83 Linux
Command (m for help): t 更改分区类型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 1 13 104391 83 Linux
Selected partition 1
Hex code (type L to list codes): df
Changed system type of partition 1 to df (BootIt)
Command (m for help): w
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2610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t End Blocks Id System
1) software that runs at boot time (e.g., old versions of LILO)
2) booting and partitioning software from other OS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razylinux工作室----------------------------出自:crazylinux工作室网址: /时间:2010.07.06转载请保留此信息----------------------------RHEL5下软RAID祥解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称为廉价磁盘冗余阵列。

RAID 的基本想法是把多个便宜的小磁盘组合到一起,成为一个磁盘组,使性能达到或超过一个容量巨大、价格昂贵的磁盘。

目前RAID技术大致分为两种:基于硬件的RAID技术和基于软件的RAID技术。

其中在Linux下通过自带的软件就能实现RAID功能,这样便可省去购买昂贵的硬件RAID 控制器和附件就能极大地增强磁盘的IO 性能和可靠性。

由于是用软件去实现的RAID功能,所以它配置灵活、管理方便。

同时使用软件RAID,还可以实现将几个物理磁盘合并成一个更大的虚拟设备,从而达到性能改进和数据冗余的目的。

当然基于硬件的RAID解决方案比基于软件RAID技术在使用性能和服务性能上稍胜一筹,具体表现在检测和修复多位错误的能力、错误磁盘自动检测和阵列重建等方面。

RAID级别介绍随着RAID技术经过不断的发展,现已有RAID 0 到RAID 6 七种基本的RAID 级别,同时还有RAID 0和RAID 1的组合形式,称为RAID10。

其中的级别并不代表技术的高低,而RAID 2和RAID 4基本上不再使用了,RAID 3则是由于实现起来太复杂也很少使用。

目前这些常用的RAID级别Linux内核都能够支持,本节就以Linux 2.6的内核为例,在Linux 2.6内核中的软RAID 可支持以下级别:RAID 0、RAID 1、RAID 4、RAID 5以及RAID 6等。

Linux 2.6的内核除支持以上几种RAID级别外,还可支持LINEAR(线性模式)的软RAID线性模式是将两个或更多的磁盘组合到一个物理设备中,磁盘不必具有相同的大小,在写入RAID 设备时会首先填满磁盘A,然后是磁盘B,以此类推。

RAID 0也称为条带模式(striped),即把连续的数据分散到多个磁盘上存取,如图1所示。

当系统有数据请求就可以被多个磁盘并行的执行,每个磁盘执行属于它自己的那部分数据请求。

这种数据上的并行操作可以充分利用总线的带宽,显著提高磁盘整体存取性能。

因为读取和写入是在设备上并行完成的,读取和写入性能将会增加,这通常是运行RAID 0 的主要原因。

但RAID 0没有数据冗余,如果驱动器出现故障,那么将无法恢复任何数据。

Crazylinux工作室图1 RAID 0示意图RAID 1RAID 1又称为镜像(Mirroring),一个具有全冗余的模式,如图2所示。

RAID 1可以用于两个或2xN 个磁盘,并使用0块或更多的备用磁盘,每次写数据时会同时写入镜像盘。

这种阵列可靠性很高,但其有效容量减小到总容量的一半,同时这些磁盘的大小应该相等,否则总容量只具有最小磁盘的大小。

图2 RAID 1示意图Crazylinux工作室∙RAID 4创建RAID 4需要三块或更多的磁盘,它在一个驱动器上保存校验信息,并以RAID 0方式将数据写入其它磁盘,如图3所示。

因为一块磁盘是为校验信息保留的,所以阵列的大小是(N-l)*S,其中S是阵列中最小驱动器的大小。

就像在RAID 1中那样,磁盘的大小应该相等。

如果一个驱动器出现故障,那么可以使用校验信息来重建所有数据。

如果两个驱动器出现故障,那么所有数据都将丢失。

不经常使用这个级别的原因是校验信息存储在一个驱动器上。

每次写入其它磁盘时,都必须更新这些信息。

因此,在大量写入数据时很容易造成校验磁盘的瓶颈,所以目前这个级别的RAID 很少使用了。

图3 RAID 4示意图∙RAID 5在希望结合大量物理磁盘并且仍然保留一些冗余时,RAID 5 可能是最有用的RAID 模式。

RAID 5可以用在三块或更多的磁盘上,并使用0块或更多的备用磁盘。

就像RAID 4一样,得到的RAID5 设备的大小是(N-1)*S。

RAID5 与RAID4 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校验信息均匀分布在各个驱动器上,如图4所示,这样就避免了RAID 4中出现的瓶颈问题。

如果其中一块磁盘出现故障,那么由于有校验信息,所以所有数据仍然可以保持不变。

如果可以使用备用磁盘,那么在设备出现故障之后,将立即开始同步数据。

如果两块磁盘同时出现故障,那么所有数据都会丢失。

RAID5 可以经受一块磁盘故障,但不能经受两块或多块磁盘故障。

图4 RAID 5示意图Crazylinux工作室∙RAID 6RAID 6是在RAID 5基础上扩展而来的。

与RAID 5一样,数据和校验码都是被分成数据块然后分别存储到磁盘阵列的各个硬盘上。

只是RAID 6中增加一块校验磁盘,用于备份分布在各个磁盘上的校验码,如图5所示,这样RAID 6磁盘阵列就允许两个磁盘同时出现故障,所以RAID 6的磁盘阵列最少需要四块硬盘。

图5 RAID 6示意图创建软RAID在RHEL5服务器中是通过mdadm工具来创建和维护软RAID的,mdadm在创建和管理软RAID时非常方便,而且很灵活。

mdadm常用的参数有如下:∙--create或-C:创建一个新的软RAID,后面接raid设备的名称。

例如,/dev/md0,/dev/md1等。

∙--assemble或-A:加载一个已存在的阵列,后面跟阵列以及设备的名称。

∙--detail或-D:输出指定RAID设备的详细信息。

∙--stop或-S:停止指定的RAID设备。

∙--level或-l:设置RAID的级别,例如,设置“--level=5”则表示创建阵列的级别是RAID 5。

∙--raid-devices或-n:指定阵列中活动磁盘的数目。

∙--scan或-s:扫描配置文件或/proc/mdstat文件来搜索软RAID的配置信息,该参数不能单独使用,只能配置其它参数才能使用。

下面将通过一个实例来讲述通过mdadm如何实现软RAID的功能。

【实例1】某台机器上有4块空闲的硬盘,分别是/dev/sdb、/dev/sdc、/dev/sdd和/dev/sde,并用这四块硬盘来创建来创建一个RAID 5,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创建分区Crazylinux工作室首先使用“fdisk”命令在每块硬盘上创建一个分区,操作如下:[root@bogon ~]# fdisk /dev/sdbDevice contains neither a valid DOS partition table, nor Sun, SGI or OSF disklabel Building a new DOS disklabel. Changes will remain in memory only,until you decide to write them. After that, of course, the previouscontent won't be recoverable.Warning: invalid flag 0x0000 of partition table 4 will be corrected by w(rite)Command (m for help): nCommand actione extendedp primary partition (1-4)pPartition number (1-4): 1First cylinder (1-130, default 1):Using default value 1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 (1-130, default 130):Using default value 130Command (m for help): tSelected partition 1Crazylinux工作室Hex code (type L to list codes): fdChanged system type of partition 1 to fd (Linux raid autodetect)Command (m for help): w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Syncing disks.针对其余几块硬盘也做相同操作,如果是直接基于磁盘来创建RAID设备,那么就可以跳过这一步。

2、创建RAID 5创建完/dev/sdb1、/dev/sdc1、/dev/sdd1、/dev/sde1四个分区后,下面就可以来创建RAID 5了,其中设定/dev/sde1作为备用设备,其余为活动设备,备用设备的作用是一旦某一设备损坏可以立即使用备用设备替换。

操作命令如下:[root@bogon ~]# mdadm -C /dev/md5 -a yes -l 5 -n 3 -x 1 /dev/sd[b-e]1mdadm: array /dev/md5 started.其中“-x 1”表示当前阵列中备用设备只有一块,即作为备用设备的“/dev/sd e1”,若有多块备用设备,则将“-x”的值设置为相应的数目。

成功创建完成RAID设备后,通过如下命令可以查看到RAID的详细信息:[root@bogon ~]# mdadm -D /dev/md5/dev/md5:Version : 0.90Creation Time : Wed Jul 7 06:54:52 2010Raid Level : raid5Array Size : 2088192 (2039.59 MiB 2138.31 MB)Crazylinux工作室Used Dev Size : 1044096 (1019.80 MiB 1069.15 MB)Raid Devices : 3Total Devices : 4Preferred Minor : 5Persistence : Superblock is persistentUpdate Time : Wed Jul 7 06:55:32 2010State : cleanActive Devices : 3Working Devices : 4Failed Devices : 0Spare Devices : 1Layout : left-symmetricChunk Size : 64KUUID : 5ce03e6d:01d5c949:4b922184:59ed37a8Events : 0.2Number Major Minor RaidDevice State0 8 17 0 active sync /dev/sdb11 8 33 1 active sync /dev/sdc12 8 49 2 active sync /dev/sdd13 8 65 - spare /dev/sde1Crazylinux工作室3、创建RAID的配置文件RAID的配置文件名为“mdadm.conf”,默认是不存在的,所以需要手工创建,该配置文件存在的主要作用是系统启动的时候能够自动加载软RAID,同时也方便日后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