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倍、差倍问题(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和倍、差倍问题》教学课件精品PPT小学优秀公开课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和倍、差倍问题》教学课件精品PPT小学优秀公开课
得 多少分?
和倍问题
2倍 上半场;;I 1倍 下半场亡]
42分
上半场;;;
|
下半场II
' 42分
丿 42 - (2 +1) = 14(分)......下半场 42 "1 +1 ] = 28(分)......上半场 V2
14 x 2 = 28(分)......上半场
28 : 2 = 14(分)......下半场
2
解:设六(1)班下半场得分为x,则上半场得分为(42-x)。 42 - x = 2 x 或 x = J (42 - x)
半场得分是上半场 Q %可以想成上
工彳一半,也就是下丰翘得 ] 半场得分是下「
巴=上半场得分X* 口丿
I 丰场面2倍”
Vi
设上半场得工分,
1
设下半场得x分。
X + —A = 42 (1+告) 2r + 丄=42
②把下半场设为x分,那么上半场可以表示为2X2分或(42-X)分。
解:设六(1)班上半场得分为X,则下半场得分为—X。
2
— 42- x = x 2
解:设六(1)班下半场得分为x,则上半场得分为2X。
一 42
x=2x
解:设六(1)班上半场得分为x,则下半场得分为(42-x)。
42 - x = — x 或x = 2(42 - x)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和倍、差倍问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
一、复习旧知,弓I入问题
1.根据题意,写出关系式。
4
(1) 白兔的只数是灰兔的一;
(2) 美术小组的人数是航模小组的丄;
4 7
(3) 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二;
(4)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一半。

六年级上册“和倍”“差倍”问题教案

六年级上册“和倍”“差倍”问题教案

六年级上册“和倍”“差倍”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和倍”和“差倍”问题的概念。

2. 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和倍”和“差倍”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和倍问题的定义和解决方法。

2. 差倍问题的定义和解决方法。

3. 实际例题的分析和解答。

4. 练习题的解答和反馈。

教学步骤:第一节:和倍问题的定义和解决方法1. 引入和倍问题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和倍”问题的含义。

2. 讲解和倍问题的解决方法,如设未知数、列方程等。

3. 用具体例题演示和倍问题的解题过程。

第二节:差倍问题的定义和解决方法1. 引入差倍问题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差倍”问题的含义。

2. 讲解差倍问题的解决方法,如设未知数、列方程等。

3. 用具体例题演示差倍问题的解题过程。

第三节:实际例题的分析和解答1. 给出一个实际例题,让学生分析并解答。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和倍”和“差倍”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3. 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第四节:练习题的解答和反馈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2. 收集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反馈。

3. 针对学生的错误和困惑进行讲解和指导。

第五节:总结和复习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和倍”和“差倍”问题的定义和解决方法。

2. 提醒学生注意解题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练习题解答,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3.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第六节:和倍问题的应用拓展1. 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和倍问题,如购物时物品的定价和打折。

2. 引导学生运用和倍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3. 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和倍问题的应用。

第七节:差倍问题的应用拓展1. 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差倍问题,如两种物品的浓度配比。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和倍、差倍》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和倍、差倍》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x+2x=42 2x= 42- x
为什么同学们列出的方程不一样呢?
回顾与反思:
(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42分)
(上半场得分的
1 2
=下半场得分)
x+
1 2
x=42
1 x= 42- x
2
x+2x=42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下半场得分的2倍=上半场得分)
2x= 42- x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分数除法
-----解决问题
二小篮球队全场共得了42分,
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 的一半, 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了多少分?
上半场得分: 下半场得分:
?分 ?分
42分
分析与解答:
(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42分) (下半场得分+上半场得分=42分)
解:设上半场得了x分,则下半场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算术法:42 ÷(2+1)=14(分)14 ×2=28(分)

42
÷(1+
1 2
)=28(分)28÷2=14(分)
智力加油站
准备好了吗?开始吧!
1. 这套运动服共300元。 裤子价钱是上衣的 23。 上衣和裤子各多少钱?
2. 一张课桌比一把椅子贵45元,如
果椅子的单价是课桌单价的 2 ,课桌 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5
得了
1 2
x分。
1
x+ 2 x=42
3 x=42
2
2
x=42× 3
x=28
1 28× 2
=14(分)
解:设下半场得了x分,则上半场得 了2x分。
x+2x=42
3x=42

2021人教版六年级(上) 数学应用题及解析-类型六 和差倍分问题

2021人教版六年级(上) 数学应用题及解析-类型六  和差倍分问题

2021六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题:和差倍分问题含答案【知识讲解】:1. 和差问题:知道大小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是几,数量关系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2. 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两个数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几,数量关系式:两数和÷(倍数+1) =小数,小数×倍数=大数;3. 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几,数量关系式:两个数的差÷(倍数-1) =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典型例题】:【例题1】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34千克,乙丙两袋共重32千克,甲丙两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几千克。

【考点剖析】甲乙两袋、乙丙两袋都含有乙,从中可以看出甲比丙多34-32=2千克,且甲是大数,丙是小数。

由此可知甲袋化肥重量=(22+2)÷2=12(千克)丙袋化肥重量=(22-2)÷2=10(千克)乙袋化肥重量=34-12=22(千克)【解答】甲袋:(22+2)÷2=12(千克)丙袋:(22-2)÷2=10(千克)乙袋: 34-12=22(千克)答:甲袋化肥重12千克,乙袋化肥重22千克,丙袋化肥重10千克。

【小结】此题属于和差问题,根据数量关系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解答即可。

【例题2】甲站原有车52辆,乙站原有车32辆,若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辆,从乙站开往甲站24辆,几天后乙站车辆数是甲站的 2倍?【考点剖析】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辆,从乙站开往甲站24辆,相当于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24)辆。

把几天以后甲站的车辆数当作1倍量,这时乙站的车辆数就是 2倍量,两站的车辆总数(52+32)就相当于(2+1)倍,那么,几天以后甲站的车辆数减少为(52+32)÷(2+1)=28(辆)所求天数为(52-28)÷(28-24)=6(天)【解答】(52+32)÷(2+1)=28(辆)(52-28)÷(28-24)=6(天)答: 6天以后乙站车辆数是甲站的 2倍。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和倍”“差倍”问题》第三课时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和倍”“差倍”问题》第三课时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和倍” 差倍”问题》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材39页教学目标:1、能准确分析问题中的和倍差倍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答问题。

2、能运用分数和倍相关知识,合理选择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分析不同解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决含有两个未知量的问题,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设未知数。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六年级举行篮球比赛,六(1)班全场得了42分,其中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

六(1)班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阅读理解已知条件:①六(1)班全场得了42分。

②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

问题:六(1)班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2、分析解答(1)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上半场得分= 下半场得分×2下半场得分= 上半场得分×1/2和的关系:上半场得分+ 下半场得分= 全场得分(2)画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3)列方程解决问题方法一:解:设下半场得X分,上半场得2x分。

上半场得分+ 下半场得分= 全场得分X + 2x = 423x = 42x = 42 ÷3x = 1414 ×2 = 28分方法二:解:设上半场得x分,下半场得1/2x分。

上半场得分+ 下半场得分= 全场得分X + 1/2x = 42(1 + 1/2)x = 423/2 x = 42x = 42 ÷3/2x = 42 ×2/3x = 283、检验题目中的两种等量关系。

14 ÷1/2 =28分28 + 14 = 42分答:上半场得28分,下半场得14分。

符合题目中的两种等量关系,说明结果正确。

4、方法对比。

(1)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依据倍数的关系和和的关系,都能列出x + 1/2x = 42和x + 2x = 42这两个方程。

即使方程是相同的形式,思路也是不一样的。

(2)这些方程之间有没有相同点?对比两种方法,都是依据倍数的关系,表示出另一个未知量,依据和的关系,列出方程。

六年级上册“和倍”“差倍”问题教案

六年级上册“和倍”“差倍”问题教案

六年级上册“和倍”“差倍”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和倍”问题和解题方法。

2.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差倍”问题和解题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和倍问题的定义和解决方法。

2. 差倍问题的定义和解决方法。

三、教学重点:1. 理解和掌握和倍问题的解题方法。

2. 理解和掌握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

四、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地列出和倍问题的算式。

2. 如何正确地列出差倍问题的算式。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知识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采用问答法,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出“和倍”问题和“差倍”问题的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和倍”问题和“差倍”问题的理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解“和倍”问题和“差倍”问题的定义和解决方法。

2.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出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和倍”问题和“差倍”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设计:1.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2. 教学活动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教学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题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

2.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鼓励创新和发散性思维。

六年级和倍问题(差倍问题)教案

六年级和倍问题(差倍问题)教案

六年级和倍问题(差倍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和倍问题的概念,能够运用和倍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和倍问题的定义及公式。

2. 和倍问题的解题方法及技巧。

3. 实际生活中的和倍问题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和倍问题的定义、公式及解题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和倍问题,并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倍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和倍问题。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和倍问题的相关案例及图片。

2. 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 准备学生分组讨论的卡片或纸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和倍问题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和倍问题的定义及公式:讲解和倍问题的定义,演示如何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和倍问题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方法。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和倍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和倍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答。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和倍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强调和倍问题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八、作业布置:1. 请学生课后找一些和倍问题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倍问题,并尝试解决。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和倍问题的掌握程度。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十、课后评价:1.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发言、讨论、练习等。

2. 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和倍问题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和倍、差倍问题》教学课件精品PPT小学优秀公开课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和倍、差倍问题》教学课件精品PPT小学优秀公开课

和倍问题
42 (2 1) 1(4分)下半场 14 2 2(8分)上半场
42
1
1 2
2(8
分)上半场
28 2 1(4分)下半场
想一想:如果用方程来解答这道题目,你能在题目 中找出怎样的等量关系?
上半场的分数 下半场的分数 42; 42 下半场的分数 上半场的分数; 上半场的分数 下半场的分数 2;
和倍问题 差倍问题
和前面的解决问题相比, 这道题有什么不同?
四、总结延伸,布置作业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列方程解答应用题要注意哪些问题? 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1题、第5题。
谢谢观看
Thank You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
一、复习旧知,引入问题
4 5
1 4 7 15
2x 3x 54或54 2x 3x x 2 x 54或54 x 2 x
3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独立思考: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根据已有的信息,你能 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六(1)班参加篮球比赛,全场得分为42分,下半场得 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六(1)班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 多少分?
42 1 x x 2
解:设六(1)班下半场得分为x,则上半场得分为2x。 42 x 2x
解:设六(1)班上半场得分为x,则下半场得分为(42 x)。 42 x 1 x或x (242 x) 2
解:设六(1)班下半场得分为x,则上半场得分为(42 x)。 42 x 2x 或x 1 (42 x) 2
下半场的分数 上半场的分数 1 ; 2
说一说:根据这些等量关系,应该把哪个量设为未 知数?另一个量又可以怎样表示?
①把上半场设为x分,那么下半场可以表示为 1 x分或(42 x)分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学们喜欢玩篮球吗?你们知道篮球比赛 的规则和其它事项吗?
篮球比赛的分数中也蕴涵着数学问题,今 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解决。
同学们你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根据已有的信息,你能 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六(1)班参加篮球比赛,全场得分为42分, 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六(1)班 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2. 分析与解答(方程法2)
下半场得分: 上半场得分:
“1” ?分 2倍
42分
?分
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42分
解:设下半场得了x分,则上半场得了2x分。 x+2x=42
3x=42
x=42 ÷3 x=14 42-14=28(分)
答:六(1)班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28分、14分。
讨论:为什么列出的方程不一样呢? 区别在哪里?
方程法1
上半场得分: 下半场得分:
方程法2
下半场得分:
上半场得分:
“1” 1 ?分
2
?分 “1” ?分 2倍
?分
解:设上半场得了x分,
则下半场得了1 x分。
42分
2 1
x+ x=42
2
3 x=42
2
x=42×
2
3
x=28 42-28=14(分)
解:设下半场得了x分,
42分 则上半场得了2x分。
x+2x=42
7 ( 1x
7
)元,列方程为(
x
)+(
1x 7
)=160,
设椅子价钱为x元,则桌子价钱为( 7x )元,列
方程为( x )+( 7x )=160。
2.看图解决问题。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
方法一:
苹果:150 (1 2) 90(千克)
梨:90
2
3
60(千克)
3
方法二:
苹果:150÷(2+3)×3=90(千克)
4、
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
美术小组的人数是
多15人
航模小组的 2
5
美术小组和航模小组各多少人?
和倍问题
差倍问题
和前面的解决问题相比, 这道题有什么不同?
你会解答这道题吗?
4、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15人,美术小组的人数是
航模小组的 2 。美术小组和航模小组各多少人?
5
一、用方程。
二、用份数
解:设航模小组有x人,则美术 小组有 2 x人。
三、自主小结,得出方法
①特点:已知两个量的和,其中一个量是 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求这两个量。
①方程(几分之几或几倍) ②解题方法
②算术(份数、分数) 解题步骤: 一、审 二、画 三、找 四、列 五、验
四、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小试牛刀 1、仔细想,认真填。
一套桌椅160元,椅子价钱是桌子价钱
的 1 ,设桌子价钱为x元,则椅子价钱为
2. 这套运动服共300元。 裤子价钱是上衣的 2。 3
上衣和裤子各多少钱?
预设1: 上衣价钱: 裤子价钱:
“1”
2 ?元
3
?元
上衣价钱+裤子价钱=300元
解:设上衣的价钱为x元,则裤
300元
子的价钱为 2 x元。 x+ 2 x=3300
3
5 x=300 3
x=180
180 × 2=120(元) 3
梨: 150÷(2+3)×2=60 (千克)
1. 某电视厂去年全年生产电视机108万台,其中上 半年产量是下半年的 4 。这个电视机厂去年上 5 半年和下半年的产量分别是多少万台?
一、用方程。
“1”
上半年产量+下半年产量=全年产量
下半年产量: 上半年产量:
4 ?万台
5
?万台
解:设下半年生产x万台,则上 半年生产 4 x万台。 45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
和倍、 差倍问题
一、复习旧知,引入问题
1、观察线段图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乙数: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果园里有苹果树X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棵数
的 1 。梨树有( 1 x )棵,苹果树和梨树一共
3
(x +
1 3
x
3
)棵。苹果树比梨树多(x

1 3
x)棵。
二、用份数
108÷(4+5)=12(万台)
上半年产量:
4 ?万台
5
108万台
12×4=48(万台)上半年 12×5=60(万台)上半年
?万台
三、用分数
答:这个电视机厂去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产量分 别是48万台、60万台。
108÷(1+ 54)=60(万台)下半年 108-60=48(万台)上半年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08万台 x+ 5 x=108
9 5
x=108
x=60
答:这个电视机厂去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产量分 别是48万台、60万台。
60 × 4 =48(万台) 5
1. 某电视厂去年全年生产电视机108万台,其中上
半年产量是下半年的 4 。这个电视机厂去年上 5
半年和下半年的产量分别是多少万台? “1”
下半年产量:
正好是妈妈的 1 ,今年妈妈多少岁,小刚多少
岁?
3
小刚:24÷(3-1) =24÷2 =12(岁)
妈妈:12+24=36(岁)
小刚:24÷(1- 1 ) 3
=24÷ 2 3
=36(岁) 妈妈:12+24=36(岁)
答:今年妈妈36岁,小刚12岁。
做一做:光明小学男教师人数是女教
师人数的 1 ,已知女教师比男 4
教师多18名。问该校男、女教师
各多少名?
4、选择。如果设科技书为X本。
1、文艺书和科技书共25本,文艺书是科技书的 2 ,
求科技书的方程是( D ).
3
2、文艺书比科技书少25本,文艺书是科技书的2 ,
求科技书的方程是( C ).
52
x- 5 x=15
3 5
x=15
x=25
25 × 2 =10(人) 5
15÷(5-2)=5(人) 美术小组:5×2=10(人) 航模小组:5×5=25(人)
三、用分数
航模小组:15÷(1- 2)=25(人) 5
美术小组:25-15=10(人)
答:美术小组和航模小组各10人、25人。
• 例题2:妈妈的年龄比小刚大24岁,今年小刚年龄
同学们你准备怎样解答这道题?
1. 分析与解答(方程法1)
上半场得分: 下半场得分:
“1”
1 2
?分
42分
?分
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42分
解:设上半场得了x分,则下半场得了 1 x分。
x+ 1x=42 2
3 x=42
2
42-28=14(分)
2
x=42×Biblioteka 23x=28
答:六(1)班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28分、14分。
3x=42
x=42 ÷3
x=14 42-14=28(分)
3. 分析与解答(算术法)
份数
分数
42 (2 1) 1(4 分)下半场 14 2 2(8 分)上半场
42
1
1 2
2(8 分)上半场
28 2 1(4 分)下半场
答:六(1)班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28分、14分。
如何验证这道题的结果 是否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