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比较

合集下载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优缺点比较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优缺点比较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优缺点比较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对于不同类型的研究问题,研究者可以选择质性研究或定量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侧重于理解和描述现象背后的意义和特征,而定量研究则从数值的角度分析和测量现象。

本文将对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其各自的优缺点。

一、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是一种以语言、符号和丰富描述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它主要通过深入交流、观察和解读数据来获取有关现象的内涵和意义。

以下是质性研究的几个优点:1. 深入理解:质性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研究问题背后的复杂现象。

通过详细的描述和解释,可以揭示出现象的内在动机、价值观和社会背景。

2. 灵活性:相比定量研究,质性研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研究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逐步调整和改进研究设计,从而获得更多有关现象的深入见解。

3. 跨学科:质性研究通常跨学科,允许研究者从多个学科领域获得观点和见解。

这种跨学科的特点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多元,能够提供全面的分析。

然而,质性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1. 主观性:质性研究涉及对数据进行解释和理解,因此容易受到研究者主观意见的影响。

不同研究者之间可能存在解释的差异,从而降低了研究的可信度和可复制性。

2. 小样本:质性研究通常采用小样本数据,这使得研究结果可能不够全面和普遍化。

相比之下,定量研究可以获得更大样本的数据,提高研究的代表性。

二、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是一种基于数值和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收集大量定量数据来描述和推断现象。

以下是定量研究的一些优点:1. 数量测量:定量研究通过量化数据的方式,能够提供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的结果。

研究者可以使用统计分析方法来验证假设和推断总体现象。

2. 可复制性:由于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的标准化,定量研究具有较高的可复制性。

其他研究者可以重复研究过程,并获得类似的结果,从而增加了研究的可信度。

3. 广泛适用性:定量研究的结果可以推广到整体群体。

由于大样本数据的使用,可以对于不同背景和群体作出普遍化的推断。

毕业论文中的实证研究与定量研究方法比较

毕业论文中的实证研究与定量研究方法比较

毕业论文中的实证研究与定量研究方法比较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的重要学术任务,对于专业知识的深入研究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在毕业论文中,实证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是两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本文将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势、劣势以及应用场景,以帮助读者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做出合理的选择。

一、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一种基于数据和事实的研究方法,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数据收集来验证或争论已有的理论假设。

实证研究方法通常采用质性研究和定性研究。

1.1 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是实证研究方法的一种形式,主要通过对文本、观察或访谈等非量化数据的分析来获得研究结论。

质性研究侧重于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描述,能够揭示问题背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产生丰富的理论洞见。

1.2 定性研究定性研究也是实证研究方法的一种形式,通过对数量不高的样本进行深入的分析,以获取有关特定现象的理论理解。

与质性研究类似,定性研究注重对问题的描述和解释,但定性研究通常使用更具体和具体的数据。

二、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数量化的数据来回答研究问题。

定量研究方法注重统计学方法和数据分析,以获得数值化的结果。

定量研究方法的常见形式包括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

2.1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定量研究方法的一种形式,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控制和干预,以获取因果关系的结论。

实验研究通常在实验室或实地环境中进行,采用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控制和检测。

2.2 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定量研究方法的另一种形式,通过收集大量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来描述和解释问题。

调查研究通常采用问卷调查或面对面访谈等方式,以获取代表性的数据。

调查研究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可重复性,但在数据收集和样本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比较分析实证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在研究目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上存在一些显著差异。

实证研究方法注重获取深入的理论理解,适用于复杂和多样化的问题。

而定量研究方法则着重于数值化结果和统计分析,在验证和验证已有理论假设方面表现出色。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1质性研究: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的思路来分析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来即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

2定量研究: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包括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数据统计方法等。

基本过程是:假设-抽样-资料收集-统计检验。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桑代克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立的标志2、发展时期(20s-50s)20s和30s: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维果斯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40s:弗洛伊德→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1.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2.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3、成熟时期(60s—70s)60s:布鲁纳(J.S.Bruner):课程改革运动。

60s起,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1内容趋于集中2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3注重学校教育实践70s: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进程;加涅: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晚年以来:逐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

4、完善时期(80s以后)从纯理论向综合性的应用项目发展基础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合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教育性原则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关系同化:是将新的客体或事件纳入到已有的图式中去。

“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即外物同化于认知结构。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1质性研究: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的思路来分析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来即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

2定量研究: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包括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数据统计方法等。

基本过程是:假设-抽样-资料收集-统计检验。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桑代克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立的标志2、发展时期(20s-50s)20s和30s: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维果斯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40s:弗洛伊德→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1.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2.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3、成熟时期(60s—70s)60s:布鲁纳(J.S.Bruner):课程改革运动。

60s起,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1内容趋于集中2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3注重学校教育实践70s: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进程;加涅: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晚年以来:逐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

4、完善时期(80s以后)从纯理论向综合性的应用项目发展基础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合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教育性原则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关系同化:是将新的客体或事件纳入到已有的图式中去。

“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即外物同化于认知结构。

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的区别

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的区别
结果报告量性研究以数字结果报告质性研究则以丰富的文字形式报告结果研究结果是参与者的经历必须从他们的自身感受出发用个人回答来报告
&D
中华护理杂志 !##( 年 $ 月第 (D 卷第 $ 期
! 冯先琼 " 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 " 实用护理杂志,!##$,$% (&):$ ’ ( "
( )*+,,-./ 0" 123-./ 4.25+647*+ 89+2:-;.2" <=->+.?+@A42+> B962-./, $CCD,$:(& ’ (% "
的自然活动性,以及现象间的相关性。因此,护理的整体观 念的本质决定了可以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去进一步明确护 理现象。质性研 究 和 量 性 研 究 二 者 相 互 补 充,用 多 种 的 方 法来发掘护理现象的意义,产生不同类型的护理知识,可以 为护理专业带来新的观点。[!]
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是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两种 研究方法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正确的方法去研究护理 问题。以下按研究的主要程序阐述两者的主要区别: ! 哲学基础
$19 D#+)-1$)"#+-:K+""+&,’22,8::: 9 8!L 9 7 A2.$04$. IM,N-."$&2$. GO9 P0-)+2-2+@$ .$/$-.,# +& &0./+&*:Q1@-&,+&*
广,因而样本量 相 对 量 性 研 究 来 说 较 少。当 收 集 到 的 资 料
量,以减少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主观影响。质性研究要求 ’ 结果报告

试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差异

试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差异

试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差异作者:杨真一来源:《农家科技中旬刊》2018年第06期摘要: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两种重要方法,本文通过《自杀论》、《大工地》两书内容的梳理和总结,对书中所采用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研究逻辑、资料收集方法、研究的适用性、理论在其中的作用等几个维度对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特征进行对比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确认了这一认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不存在认识论意义上的本质性差异,因而不是截然对立的。

关键词:社会学研究方法;研究逻辑;质性研究;量化研究在拜读了社会学家迪尔凯姆的《自杀论》和潘毅,卢晖临,张慧鹏的《大工地:建筑业农民工的生存图景》后并做了读书报告,从中获益匪浅。

两本书的不同研究方法中,研究逻辑、资料收集方法、研究的适用性、理论在其中的作用等都彰显了不同的特征,自杀论奠定了实证主义否证的基础,而大工地的总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应领着社会学的发展与进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作为一个读书报告式的总结,将两本书进行对比论述,阐述对社会科学方法论中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一些粗浅理解。

1.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研究逻辑梳理与比较首先对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概念进行界定。

有学者给质性研究作出以下的定义:“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1]任何事物都具有量和质两个方面。

在社会研究中,相应地存在着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种不同的探讨方式。

[2]在《自杀论》中,迪尔凯姆通过系统引入数量统计分析的方法,分别检视并批驳了当时流行的把自杀原因归结为生理、心理、天象、种族等因素的各种观点,并从社会唯实论的立场出发,以社会整合和社会规范来对不同类别的自杀率进行因果性分析,为自杀这种似乎最个性化的行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实证社会学诠释。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优势结合实践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优势结合实践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优势结合实践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作为两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质性研究侧重于对个体或群体的主观经验和行为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解释;定量研究则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分析,对群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客观量化。

本文将探讨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优势,并论述将二者结合实践的价值与方法。

质性研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质性研究注重对被研究对象的主观意义和背后的复杂过程进行深入理解。

通过采用深入访谈、观察和文本分析等方法,质性研究可以从被研究对象的角度去解释和理解研究问题,更加准确地把握相关现象的本质。

质性研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创造力。

研究者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流程,具体化研究方案,从而获得更加细致和全面的研究结果。

质性研究还能够识别出新的问题和因素,并为定量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和假设。

在定量研究方面,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定量研究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收集和统计分析,可以提供更加客观和普遍的结论。

研究者可以通过随机抽样和实验控制等方法,使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普适性,从而对社会现象进行普遍性的解释和预测。

定量研究还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手段,发现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规律性。

通过建立模型和验证假设,定量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机制。

在将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实践时,研究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要尊重和充分理解两种方法的不同特点和逻辑。

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基础存在差异,研究者应该正确理解和运用各自的方法和流程,避免将两种研究方法简单混合或替代。

要根据具体研究问题制定研究设计和方法。

研究者需要充分考虑研究问题的特点和研究目标,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流程,从而提供有力的研究结果。

要善于结合不同研究方法的优势,深入挖掘研究问题。

研究者可以根据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不同优势,结合二者的研究结果进行整合和解释,从而获得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结论。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比较分析-量性研究与质性研究的区别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比较分析-量性研究与质性研究的区别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比较分析作者:马晓莉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06期【摘要】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两种对立的研究范式,两者在研究逻辑、资料收集方法、研究的适用性以及理论是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的对存在着明显的对立。

这些对立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相对的,要求我们以一种方法论的多元主义来对待两者的关系,按照问题来选择方法,而不是相反。

本文以《私人生活的变革》和《自杀论》两本书为例,探讨两本书中关于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使用情况。

【关键词】质性研究量化研究自杀论私人生活的变革在自然科学领域,主张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相互结合,自然科学家认为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例,他是在非量化的自然条件下观察物种间的差别,搜集到了丰富的生物材料,继而在实验室进行高度数量化的物种基因研究,著成巨作《物种起源》。

但是在社会科学领域,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關系可不是那么的和谐,它们相互争论,甚至相互攻击。

两者的对立涉及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情境等诸多方面,本文试图以《自杀论》和《私人生活的变革》两本书为例来探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在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三个方面的对立。

一、何为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所谓质性研究,是采用自然探究的方式,从自然观察的行为中收集所需要的资料,并由观察与深入分析的过程来探究现象的发生,及特定现象所蕴涵的社会意义。

质性研究可以是针对人的心理、行为、人际互动、组织运作及社会活动等多方面的社会科学中涉及到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利用质性的程序进行分析,不强调对各种复杂关系的清晰描述或因果联系的确认。

质性研究的特点主要是:强调在自然情境(田野)中搜集材料;重视过程与结果;将搜集到的资料归纳分析;注重现场参与者的观点;以整合的观点进行研究;视研究对象为独特的个案。

量化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

关于量化研究方法有三点特征:第一,研究对象的可统计性,量化研究的结论喜欢用数据表达;第二,操作程序的固定化;量化研究的每一种具体方法都有它固定的具体操作程序;第三,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强调从经验事实出发,对研究对象进行变量分析,通过变量分析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依靠事实证实研究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比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质性研究方法的比较
研究的方法研究的问题基础资料收集的
方法其他资料来

实例
现象学扎根理论人种学意义类问
题:了解生
活经
历的本质
过程类问
题:了解时
间维度上事
情发生的变
化,研究问
题可以呈现
阶段性和不
同层面
描述类问
题:对文化
群体的价值
观念、信念
和行为进行
描述
哲学
社会学(象
征互动主
义)
文化人类学
录音谈话;
笔录个人经
历中的有关
秩事
录音访谈
无结构访
谈;参与性
观察;实地
笔记
现象学文
献;哲学反
思;诗歌;
艺术
参与性观
察;写备忘
录;记日记
文件;记
录;照片;
地图;谱系
图;社会关
系图
跳交谊舞对
照顾老人院
痴呆患者的
本质是什么
家属对心脏
移植的不可
预测性处理
的过程是什

对于青少年
亚文化群体
健康的意思
是什么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方法的区别
质性研究量性研究
现象
收集资料
资料分析方法结果
陈述方法
研究立场
研究对象
资料分析
目的
类型关于人的生活经验的抽
象性表现
参与观察、面谈、回顾
性叙述
从研究参与者的陈述中
确认和合成共性要素
通过逻辑性的抽象化,生
成假设性命题(生成理论)
研究参与者的语言→科
学性语言
研究者的绝对参与
人的意识、含义、价值
小规模、不随意、理论
性样本
描述和解释、自我反省
(reflection)或批判性分析
①理解人的生活
②解释现象的含义
③理解、描述、发现、
将人的属性用可测量的
用语表示
客观而数量化的测定生
理、心理、社会学的变

根据量的比较,统计推论
根据统计概率,验证假设
(验证理论)
统计用语
尽可能避免研究者的参

自然的对象、事物
大规模、随意、代表性
样本
客观性分析,被控制;实
验、量化
①自然是说明的对象
②分类、因果关系或概
率来说明
导出假设
现象学、根基理论、民俗学、历史研究等③描述、说明、预测、控制、验证
探索、描述、相关、类实验和实验性研究
现象学、民俗学、根基理论研究的不同接近方法
现象学接近民俗学接近根基理论接近
起源
研究问题目的
研究对象收集资料资料分析结果现实主义现象学
人的生活经验的理

明确现象的本质和
含义
2名~100名
面谈、叙述,收集
相关资料;资料的
质量取
决于研究对象的叙

根据研究者的直
观、分析能力、描
述能力,概括研究
参与者的陈述
结构性定义
人类学
研究个人及其环境
的文化、次文化及
生活
方式
理解人的生活经验
的文化含义
100名以上
参与观察、面谈
(现场记录和日记),
收集
相关资料;资料的
质量取决于研究者
在群
体内的经历
研究者关于特定群
体的生活的确认、
证明
假设性命题
社会科学的象征
性相互作用论
以从经验资料中
导出理论为目的
开发说明社会生
活的共同方式的
理论
50名左右
观察、面谈,收集
相关资料;资料的
质量取
决于研究者的观
察力和抽象化的
能力
通过相互作用而
传达的象征性含
义的分析
假设性命题、一
般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