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直角坐标系下常见题型总结

合集下载

平面直角坐标系重难点题型(四大题型)(原卷版)

平面直角坐标系重难点题型(四大题型)(原卷版)

专题05 平面直角坐标系重难点题型(四大题型)【题型1 两点间距离】【题型2 求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动点问题的面积】【题型3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规律题探究】【题型4 等腰三角形个数讨论问题】【题型1 两点间距离】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A(﹣2,a+1),B(a﹣1,4),C(b﹣2,b)三点.(1)当AB∥x轴时,求A、B两点间的距离;(2)当CD⊥x轴于点D,且CD=1时,求点C的坐标.2.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三点:A(a﹣1,﹣2),B(﹣3,a+2),C(b﹣6,2b).(1)当直线AB∥x轴时,求A,B两点间的距离;(2)当直线AC⊥x轴,点C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时,求点A和点C 的坐标.3.先阅读一段文字,再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在平面内两点坐标P1(x1,y1),P2(x2,y2),其两点间距离公式为P1P2=,同时,当两点所在的直线在坐标轴上或平行于x轴或垂直于x轴时,两点距离公式可简化成|x1﹣x2|或|y2﹣y1|.(1)已知A(3,5),B(﹣2,﹣1),试求A,B两点的距离;(2)已知A,B在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点A的纵坐标为6,点B的纵坐标为﹣4,试求A,B两点的距离;(3)已知一个三角形各顶点坐标为A(0,6),B(﹣3,2),C(3,2),找出三角形中相等的边?说明理由.4.先阅读一段文字,再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在平面内两点坐标P1(x1,y1),P2(x2,y2),其两点间距离公式为:p1p2=,例如:点(3,2)和(4,0)的距离为.同时,当两点所在的直线在坐标轴上或平行于x轴或平行于y轴距离公式可简化成:p1p2=|x1﹣x2|或p1p2=|y1﹣y2|.(1)已知A、B在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点A的纵坐标为5,点B的纵坐标为2,则A,B两点的距离为;(2)线段AB平行于x轴,且AB=3,若点B的坐标为(2,4),则点A的坐标是;(3)已知A(3,5),B(﹣4,4),A,B两点的距离为;(4)已知△ABC三个顶点坐标为A(3,4),B(0,5),C(﹣1,2),请判断此三角形的形状,并说明理由.5.先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再解答问题:已知在平面内有两点P1(x1,y1),P2(x2,y2),其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为;同时,当两点所在的直线在坐标轴上或平行于坐标轴或垂直于坐标轴时,两点距离公式可简化为|x2﹣x1|或|y2﹣y1|.(1)已知点A(2,4),B(﹣2,1),则AB=;(2)已知点C,D在平行于y的直线上,点C的纵坐标为3,点D的纵坐标为﹣2,则CD=;(3)已知点M和(1)中的点A有MA∥x轴,且MA=3,则点M的坐标为;(4)已知点P(3,1)和(1)中的点A,B,则线段P A,PB,AB中相等的两条线段是.6.先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再回答后面的问题: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点P1(x1,y1),P2(x2,y2),其两点间的距离P1P2=,同时,当两点所在的直线在坐标轴或平行于坐标轴或垂直于坐标轴时,两点间距离公式可简化为|x2﹣x1|或|y2﹣y1|.(1)已知A(1,3),B(﹣3,﹣5),试求A,B两点间的距离;(2)已知线段MN∥y轴,MN=4,若点M的坐标为(2,﹣1),试求点N 的坐标.7.先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再回答后面的问题.已知在平面内两点P1(x1,y1),P2(x2,y2),这两点间的距离P1P2=,同时,当两点所在的直线在坐标轴或平行于坐标轴或垂直于坐标轴时,两点间距离公式可简化为|x2﹣x1|或|y2﹣y1|.(1)已知A(2,4),B(﹣3,﹣8),试求A,B两点间的距离;(2)已知A,B在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点A的纵坐标为5,点B的纵坐标为﹣1,试求A,B两点间的距离.8.阅读材料: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如果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两点A(x1,y1)、B(x2,y2),那么A、B两点的距离AB=,则AB2=(x1﹣x2)2+(y1﹣y2)2.例如:若点A(4,1),B(3,2),则AB=,若点A(a,1),B(3,2),且AB=,则.根据实数章节所学的开方运算即可求出满足条件的a的值.根据上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若点A(﹣2,3),B(1,2),则A、B两点间的距离是.(2)若点A(﹣2,3),点B在x轴上,且A、B两点间的距离是5,求B 点坐标.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A(﹣2,a+1),B(a﹣1,4),C(b﹣2,b)三点.(1)当点C在y轴上时,求点C的坐标;(2)当AB∥x轴时,求A,B两点间的距离;(3)当CD⊥x轴于点D,且CD=1时,求点C的坐标.10.先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在回答后面的问题.已知在平面内两点P1(x1,y1)、P2(x2,y2),其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同时,当两点所在的直线在坐标轴或平行于坐标轴或垂直于坐标轴时,两点间距离公式可简化为|x2﹣x1|或|y2﹣y1|.(1)已知A(2,4)、B(﹣3,﹣8),试求A、B两点间的距离;(2)已知A、B在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点A的纵坐标为5,点B的纵坐标为﹣1,试求A、B两点间的距离.(3)已知一个三角形各顶点坐标为A(0,6)、B(﹣3,2)、C(3,2),你能判定此三角形的形状吗?说明理由.【题型2 求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动点问题的面积】11.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0,1),B(2,0),C(4,3).(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ABC,则△ABC的面积是;(2)若点D与点C关于原点对称,则点D的坐标为;(3)已知P为x轴上一点,若△ABP的面积为4,求点P的坐标.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a,0),B(b,0),其中a,b满足.(1)填空:a=,b=;(2)若在第三象限内有一点M(﹣2,m),用含m的式子表示△ABM的面积;(3)在(2)条件下,线段BM与y轴相交于C(0,﹣),当时,点P是y轴上的动点,当满足△PBM的面积是△ABM的面积的2倍时,求点P的坐标.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的坐标为(3,2),点B的坐标为(3,﹣4),点P为直线AB上任意一点(不与A、B重合),点Q是点P 关于x轴的对称点.(1)在方格纸中标出A、B,并求出△ABO的面积;(2)设点P的纵坐标为a,求点Q的坐标;(3)设△OP A和△OPQ的面积相等,且点P在点Q的上方,求出此时P点坐标.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a,0),B(b,0),其中a,b满足a2+2a+1+|3a+b|=0.(1)填空:a=,b=;(2)若存在一点M(﹣2,m)(m<0),点M到x轴距离,到y轴距离,求△ABM的面积(用含m的式子表示);(3)在(2)条件下,当m=﹣1.5时,在y轴上有一点P,使得△MOP的面积与△ABM的面积相等,请求出点P的坐标.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0,a),B(b,0),C(3,c)三点,其中a、b、c满足关系式:|a﹣2|+(b﹣3)2+=0.(1)求a、b、c的值;(2)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m,),请用含m的式子表示四边形ABOP 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负整数m,使四边形ABOP的面积不小于△AOP面积的两倍?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6.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y轴上,点B、C在x轴上,S△ABO =8,OA=OB,BC=10,点P的坐标是(﹣6,a),(1)求△ABC三个顶点A、B、C的坐标;(2)连接P A、PB,并用含字母a的式子表示△P AB的面积(a≠2);(3)在(2)问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P,使△P AB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如果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0),B(b,0),C(﹣1,2),且|a+2|+=0.(1)求a,b的值;(2)①在x轴的正半轴上存在一点M,使△COM的面积=△ABC的面积,求出点M的坐标;②在坐标轴的其它位置是否存在点M,使△COM的面积=△ABC的面积恒成立?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18.如图,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6,0),B(0,8),M是OB上一点,若将△ABM沿AM折叠,则点B恰好落在x轴上的点B'处.求:(1)点B'的坐标;(2)△ABM的面积.19.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0,a),B(b,0)C(3,c)三点,若a,b,c满足关系式:|a﹣2|+(b﹣3)2+=0.(1)求a,b,c的值.(2)求四边形AOBC的面积.(3)是否存在点P(x,﹣x),使△AOP的面积为四边形AOBC的面积的两倍?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0,1),B(2,0),C(4,3)(1)求△ABC的面积;(2)设点P在x轴上,且△ABP与△ABC的面积相等,求点P的坐标.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2,2),B(﹣1,0),C(3,0)(1)求△ABC面积;(2)在y轴上存在一点D,使得△AOD的面积是△ABC面积的2倍,求出点D的坐标;(3)在平面内有点P(3,m),是否存在m值,使△AOP的面积等于△ABC 面积的2倍?若存在,直接写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2,0),B(0,4),C(﹣3,2).(1)如图1,求△ABC的面积.(2)若点P的坐标为(m,0),①请直接写出线段AP的长为(用含m的式子表示);②当S△P AB =2S△ABC时,求m的值.(3)如图2,若AC交y轴于点D,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为.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b,0)为x轴负半轴上一点,点B (0,4b)为y轴正半轴上一点,其中b满足方程:3(b+1)=6.(1)求点A、B的坐标;(2)点C为y轴负半轴上一点,且△ABC的面积为12,求点C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BC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的一半?若存在,求出相应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题型3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规律题探究】24.如图,动点P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运动到点(2,0),第3次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则第2021次运动到点()A.(2021,1)B.(2021,2)C.(2020,1)D.(2021,0)25.有一组数,按照下列规律排列:1,2,3,6,5,4,7,8,9,10,15,14,13,12,11,16,17,18,19,20,21,……数字5在第三行左数第二个,我们用(3,2)点示5的位置,那点这组成数里的数字100的位置可以表示为()A.(14,9)B.(14,10)C.(14,11)D.(14,12)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1),B(﹣1,1),C(﹣1,﹣2),D(1,﹣2).把一条长为2012个单位长度且没有弹性的细线(线的粗细忽略不计)的一端固定在点A处,并按A﹣B﹣C﹣D﹣A﹣…的规律紧绕在四边形ABCD的边上,则细线另一端所在位置的点的坐标是()A.(1,﹣1)B.(﹣1,1)C.(﹣1,﹣2)D.(1,﹣2)2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有个点P(1,0),点P第一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至P1(1,1),紧接着第二次向左跳动2个单位至点P2(﹣1,1),第3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4次向右跳动3个单位,第5次又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6次向左跳动4个单位,…,依此规律跳动下去,点P第100次跳动至点P100的坐标是()A.(﹣24,49)B.(﹣25,50)C.(26,50)D.(26,51)28.如图,一个机器人从O点出发,向正东方向走3m到达A1点,再向正北方向走6m到达A2点,再向正西方向走9m到达A3点,再向正南方向走12m到达A4点,再向正东方向走15m到达A5点.按如此规律走下去,当机器人走到A6点时,离O点的距离是()A.10m B.12m C.15m D.20m29.如图,将正整数按有图所示规律排列下去,若用有序数对(n,m)表示n 排从左到右第m个数.如(4,3)表示9,则(10,3)表示.3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整数点,其顺序按图中“→”方向排列,如(0,1),(0,2),(1,2),(1,3),(0,3),(﹣1,3)…,根据这个规律探索可得,第90个点的坐标为.31.如图所示点A0(0,0),A1(1,2),A2(2,0),A3(3,﹣2),A4(4,0),…根据这个规律,探究可得点A2017坐标是.32.如图所示,一个机器人从O点出发,向正东方向走3m到达A1点,再向正北方向走6m到达A2点,再向正西方向走9m到达A3点,再向正南方向走12m 到达A4点,再向正东方向走15m到达A5点,按如此规律走下去,相对于点O,机器人走到A6时是位置.3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有点A(1,0),点A第一次跳动至点A1(﹣1,1),第四次向右跳动5个单位至点A4(3,2),…,依此规律跳动下去,点A第100次跳动至点A100的坐标是.【题型4 等腰三角形个数讨论问题】3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6,6),点B在坐标轴上,且△O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点B的坐标不可能是()A.(0,6)B.(6,0)C.(12,0)D.(0,﹣6)3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4,0),(0,3),连接AB,点P在第二象限,以点P,A,B为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个,任意写出其中一个点P坐标为.3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OAB变换成△OA1B1,第二次将△OA1B1变换成△OA2B2,第三次将△OA2B2变换成△OA3B3.(1)观察每次变换前后的三角形的变化规律,若将△OA3B3变换成△OA4B4,则A4的坐标是,B4的坐标是.(2)若按第(1)题找到的规律将△OAB进行n次变换,得到△OA n B n,比较每次变换中三角形顶点坐标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推测A n的坐标是,B n的坐标是.(3)若按第(1)题找到的规律将△OAB进行n次变换,得到△OA n B n,则△OA n B n的面积S为37.如图,方格纸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A、B均为格点.(1)在图中建立直角坐标系,使点A、B的坐标分别为(3,3)和(﹣1,0);(2)在(1)中x轴上是否存在点C,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其中AB为腰)?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C的坐标.3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0),B(2,0).(1)画出等腰三角形ABC(画一个即可);(2)写出(1)中画出的三角形ABC的顶点C的坐标.。

(完整版)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归纳及例题

(完整版)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归纳及例题

X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归纳1、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2、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一点 P 的坐标,都和惟一的一对有序实数对(a,b )一一对应;其中,a 为横坐标,b 为纵坐标坐标;3、 x 轴上的点,纵坐标等于 0; y 轴上的点,横坐标等于 0; 坐标轴上的点 不属于任何象限;4、 四个象限的点的坐标具有如下特征:小结:(1 )点P ( x, y )所在的象限 —►横、纵坐标X 、y 的取值的正负性;(2 )点P ( X, y )所在的数轴 —*■横、纵坐标X 、y 中必有一数为零;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 (a,b ),则(1) 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b ;( 2 )点P 到y 轴的距离为(3) 点P 到原点o 的距离为PO = .a 2 b 26、 平行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a )在与x 轴平行的直线上,所有点的纵坐标相等;b )在与y 轴平行的直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相等;d bJ_____ P(a,b) 1____________ 1-3 -2 -1 0 -1-2 -31a X点A 、B 的纵坐标都等于m ;象限 横坐标X 纵坐标y 第一象限 正 正 第二象限 负 正 第三象限负 负 第四象限正负点C、D的横坐标都等于n ;X7、对称点的坐标特征:8、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a) 若点P ( m,n )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 b)若点P ( m,n )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习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 BC// x 轴,则 A.点B 与C 的横坐标相等 BC •点B 与C 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分别相等D 2 •若点P (x, y)的坐标满足xy 0则点P 必在A.原点 B . x 轴上 C . y 轴上 D . x 轴或y 轴上 3.点P在x 轴上,且到y 轴的距离为5,则点P 的坐标是 (A. (5,0) B . (0,5) C . (5,0)或(-5,0) D . (0,5)或(0,-5) 4.平面上的点(2,-1)通过上下平移不能与之重合的是 (A . (2,-2)B . (-2,-1)C . (2,0)D . 2,-3)5. 将△ ABC 各顶点的横坐标分别减去3,纵坐标不变,得到的厶ABC 相应顶点的坐标,则 △ A 'B 'C '可以看成厶ABCi 卜y1 y匸y n P--------- —--•P2 • __ n P _ ___ 亠n -------- * P1m ;亠 1 11 ----- T P U f imII V 1 ""O ' XHm O ------------ X 1 1 O mn __ _ ▲1Rb-n关于x 轴对称 关于y 轴对称关于原点对称点P (m,n)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 b) 点P (m,n)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 3( m, n),即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c) XP 2( m,n),即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a)点P (m, n)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 R(m, n),即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m n ,即横、纵坐标相等;m n ,即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B 与C 的纵坐标相等 •点B 与C 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不相等 )) ) )y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A.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B .向右平移三个单位长度得到C•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 D •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6•线段CD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的,点A(-1,4)的对应点为C(4,7),则点B(-4,-1)的对应点D的坐标是A . (2,9)B . (5,3)C . (1,2)D . (-9,-4)7•在坐标系内,点P (2, -2)和点Q(2,4 )之间的距离等于______________ 单位长度,线段PQ和中点坐标是____________8. 将点M(2,-3)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为9. 在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a 2,b 5)在y轴上,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10. 已知点P( 2,a),Q(b,3),且PQ// x 轴,则a 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11. 将点P( 3,y)向下平移3个单位,并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点Q(x, 1),则xy = _______12. 则坐标原点0( 0,0 ),A (-2,0 ) ,B(-2,3)三点围成的△ ABO勺面积为_______________13. 点P(a,b)在第四象限,则点Q(b, a)在第_________ 限14. 已知点P在第二象限两坐标轴所成角的平分线上,且到x轴的距离为3,则点P的坐标为 ____________15. 在同一坐标系中,图形a是图形b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如果在图形a中点A的坐标为(5, 3),则图形b中与A对应的点A'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1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坐标为(0,0),(2,0),(3,4),(1,4) 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图像,并说明该图像是什么图形。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汇总及经典题型DOC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汇总及经典题型DOC

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的点的坐标特点:平行于x轴(或横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一样;平行于y轴(或纵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一样。

三、各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一样;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反。

四、与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横坐标一样,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纵坐标一样,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五、特别位置点的特别坐标:七、用坐标表示平移:见下图例1、平面内点的坐标是()A 一个点B 一个图形C 一个数对D 一个有序数对学生自测1.在平面内要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须要________个数据;在空间内要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须要________个数据.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原点O不在任何象限内B 原点O的坐标是0C 原点O既在X轴上也在Y轴上D 原点O在坐标平面内学问二、已知坐标系中特别位置上的点,求点的坐标点在x 轴上,坐标为(x,0)在x 轴的负半轴上时,x<0, 在x 轴的正半轴上时,x>0 点在y 轴上,坐标为(0,y )在y 轴的负半轴上时,y<0, 在y 轴的正半轴上时,y>0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一样(即在y=x 直线上);坐标点(x ,y )xy>0 第二、 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反(即在y= -x 直线上);坐标点(x ,y )xy<0 平行于x 轴(或横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一样;平行于y 轴(或纵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一样。

例1 点P 在x 轴上对应的实数是-3,则点P 的坐标是 ,若点Q 在y 轴上 ,对应的实数是31,则点Q 的坐标是 , 例2 点P (a-1,2a-9)在x 轴上,则P 点坐标是 。

学生自测1、点P(m+2,m-1)在y 轴上,则点P 的坐标是 .2、已知点A (m ,-2),点B (3,m-1),且直线AB ∥x 轴,则m 的值为 。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常考题型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常考题型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常考题型平面直角坐标系考察主要内容:①考察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特征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球函数的值③考察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一、坐标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数轴上的点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个数叫这个点在数轴上的坐标。

数轴上的点与实数(包括有理数与无理数)一一对应,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有唯一的一个数与之对应。

2、平面直角坐标系由互相垂直、且原点重合的两条数轴组成。

横向(水平)方向的为横轴(x轴),纵向(竖直)方向的为纵轴(y 轴),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任一点,都可用一对有序实数对来表示位置,这对有序实数对就叫这点的坐标。

(即是用有顺序的两个数来表示,注:x在前,y在后,不能随意更改)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每一个点,都有唯一的一对有序实数对与之对应。

二、象限及坐标平面内点的特点1、四个象限平面直角坐标系把坐标平面分成四个象限,从右上部分开始,按逆时针方向分别叫第一象限(或第Ⅰ象限)、第二象限(或第Ⅱ象限)、第三象限(第Ⅲ象限)和第四象限(或第Ⅳ象限)。

注:ⅰ、坐标轴(x轴、y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例点A(3,0)和点B(0,-5)ⅱ、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发生改变,则点的坐标相应发生改变;坐标轴的单位长度发生改变,点的坐标也相应发生改变。

2、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特点①、坐标原点的坐标为(0,0);②、第一象限内的点,x、y同号,均为正;③、第二象限内的点,x、y异号,x为负,y为正;④、第三象限内的点,x、y同号,均为负;⑤、第四象限内的点,x、y异号,x为正,y为负;⑥、横轴(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即(x,0),所以,横轴也可写作:y=0 (表示一条直线)⑦、纵轴(y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即(0,y),所以,纵横也可写作:x=0 (表示一条直线)3、点到坐标轴的距离坐标平面内的点的横坐标的绝对值表示这点到纵轴(y轴)的距离,而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这点到横轴(x轴)的距离。

(完整版)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题型【最全面】总结

(完整版)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题型【最全面】总结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概括总结1、在平面内,两条相互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2、坐标平面上的随意一点P 的坐标,都和唯一的一对有序实数对(a, b)一一对应;此中, a 为横坐标,b为纵坐标坐标;Y3、x轴上的点,纵坐标等于0; y 轴上的点,横坐标等于0;b P(a,b)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4 、四个象限的点的坐标拥有以下特点:-3-2 -1 0 1a x1象限横坐标 x纵坐标 y第一象限正正-1第二象限负正-2第三象限负负第四象限正负小结:( 1)点 P( x, y )所在的象限横、纵坐标x、y的取值的正负性;( 2)点 P( x, y )所在的数轴横、纵坐标x、y中必有一数为零;y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P (a, b),则a(1 )点 P 到x轴的距离为 b ;b P(a,b)b(2 )( 2)点 P 到 y 轴的距离为 a ;O x (3 )点 P 到原点 O 的距离为 PO= a 2 b 2a6 、平行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a)在与 x 轴平行的直线上,全部点的纵坐标相等;YA Bm点 A 、B 的纵坐标都等于m;Xb)在与 y 轴平行的直线上,全部点的横坐标相等;YC点 C、D 的横坐标都等于n;nXD7 、对称点的坐标特点:a)点P (m, n)对于 x 轴的对称点为1,即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P (m, n)相反数;b)点 P (m, n)对于 y 轴的对称点为P2( m, n),即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c) 点 P( m, n)对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3 ( m, n) ,即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y y yPn P2n P n PO mX mmm XO m X OnP1nP3对于 x 轴对称对于y轴对称对于原点对称8 、两条坐标轴夹角均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a)若点 P( m, n )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均分线上,则m n,即横、纵坐标相等;b)若点 P( m, n )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均分线上,则m n,即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y yn P P nO m X m O X 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均分线上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均分线上习题考点概括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地点确实定已知坐标系中特别地点上的点,求点的坐标【例 1】以下各点中,在第二象限的点是()A.( 2,3)B.(2,-3)C.(-2,3)D.(-2,-3)【例 2】已知点 M(-2,b) 在第三象限,那么点N(b, 2 ) 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例 3】若点 P(x ,y )的坐标知足 xy=0(x ≠y) ,则点 P 在()A.原点上B.x轴上C.y轴上D.x轴上或y轴上【例 4】点 P(x,y )位于 x 轴下方, y 轴左边,且x =2, y =4,点 P 的坐标是()A.( 4, 2)B.(-2,-4)C.(-4,-2)D .( 2, 4)【例 5】点(P0,-3),以 P为圆心,5 为半径画圆交 y 轴负半轴的坐标是()A.( 8,0)B.(0,-8)C.(0,8)D.(-8,0)【例 6】点 E(a,b )到 x 轴的距离是 4,到 y 轴距离是 3,则有()A.a=3, b=4B.a=±3,b=±4 C . a=4, b=3D.a=±4,b=±3【例 7】已知点 P(a,b ) , 且 ab> 0,a +b < 0, 则点 P 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例 8】假如点 M到 x 轴和 y 轴的距离相等,则点 M横、纵坐标的关系是()A.相等 B.互为相反数C.互为倒数D.相等或互为相反数【例 9】在座标系内,点P( 2,- 2)和点 Q( 2, 4)之间的距离等于个单位长度。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题型【最全面】总结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题型【最全面】总结

第四讲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归纳总结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一点P 的坐标,都和惟一的一对 有序实数对(b a ,)一一对应;其中,a 为横坐标,b 为纵坐标坐标;3、x 轴上的点,纵坐标等于0;y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四个象限的点的坐标具有如下特征:小结:(1)点P (y x ,)所在的象限 横、纵坐标x 、y 的取值的正负性; (2)点P (y x ,)所在的数轴 横、纵坐标x 、y 中必有一数为零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 ),(b a ,则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b ; (2)点P 到y 轴的距离为a ;(3) 点P 到原点O 的距离为PO =22b a-2平行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所有点的纵坐标相等; 点A 、B 的纵坐标都等于m ;在与y 轴平行的直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相等;点C 、D 的横坐标都等于n ; 对称点的坐标特征:点P ),(n m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1n m P -, 即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P ),(nm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2n m P -, 即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P ),(n m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3n m P --,即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关于y 轴对称 关于原点对称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XXYXXP X-若点P (n m ,)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n m =,即横、纵坐标相等; 若点P (n m ,)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n m -=,即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习题考点归纳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位置的确定 已知坐标系中特殊位置上的点,求点的坐标【例1】下列各点中,在第二象限的点是 ( ) A .(2,3) B .(2,-3) C .(-2,3) D .(-2, -3) 【例2】已知点M(-2,b)在第三象限,那么点N(b, 2 )在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例3】 若点P (x ,y )的坐标满足xy=0(x ≠y),则点P 在( ) 原点上 B .x 轴上 C .y 轴上 D .x 轴上或y 轴上【例4】点P (x,y )位于x 轴下方,y 轴左侧,且 x =2,y =4,点P 的坐标是( ) A.(4,2) B .(-2,-4) C .(-4,-2) D .(2,4) 【例5】点P (0,-3),以P 为圆心,5为半径画圆交y 轴负半轴的坐标是 ( )XA .(8,0)B .( 0,-8)C .(0,8)D .(-8,0) 【例6】点E (a,b )到x 轴的距离是4,到y 轴距离是3,则有( ) A .a=3, b=4 B .a=±3,b=±4 C .a=4, b=3 D .a=±4,b=±3 【例7】已知点P (a,b ),且ab >0,a +b <0,则点P 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例8】如果点M 到x 轴和y 轴的距离相等,则点M 横、纵坐标的关系是( ) 相等 B .互为相反数 C .互为倒数 D .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例9】在坐标系内,点P (2,-2)和点Q (2,4)之间的距离等于 个单位长度。

七年级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题型总结

七年级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题型总结

每个学生都可以用的
“超级数学学习笔记”
考点五——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角线上的问题
【例1】已知P 点坐标为(2-a ,3a +6),且点P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

【例2】已知点A (-3+a ,2a+9)在第二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a 的值是____________。

【例3】已知点P (x ,-y )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由x 与y 的关系是________。

考点六——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面积的求法,图形的平移
【例1】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ABC 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 (0,0)、B (6,0)、 C (5,5)。

求:
(1)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
(2)如果将三角形ABC 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三角形A 1B 1C 1,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三角形A 2B 2C 2。

分别画出三角形A 1B 1C 1和三角形A 2B 2C 2。

并试求出A 2、
B 2、
C 2的坐标?
【例2】如图,正方形ABCD 以(0,0)为中心,边长为4,求各顶点的坐标.
【例3】三角形ABC 三个顶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A(2,-1)、B(1,-3)、C(4,-3.5).把
三角形A 1B 1C 1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恰好得到三角形ABC ,试写出三角形A 1B 1C 1三个顶点的坐标,并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这些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M (1,0)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1M ,则点1M 的坐标为_______
A
C
x
y
B。

平面直角坐标系题型总结

平面直角坐标系题型总结

题型一 各个象限点的符号特征1、如果a -b <0,且ab <0,那么点(a ,b)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2、如果xy <0,那么点P (x ,y )在( ) (A) 第二象限 (B) 第四象限 (C) 第四象限或第二象限 (D) 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3、若点P(m -1, m )在第二象限,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10<<mB.0<mC.0>mD.1>m4、点(x ,1-x )不可能在 (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5、已知点P(102-x ,x -3)在第三象限,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53<<x B.3≤x ≤5 C.5>x 或3<x D.x ≥5或x ≤36、点P (x ,y )在第四象限,且|x|=3,|y|=2,则P 点的坐标是 。

7、点 A 在第二象限 ,它到 x 轴 、y 轴的距离分别是 3 、2,则坐标是 ;8、若点P(x ,y )的坐标满足xy ﹥0,则点P在第 象限;若点P(x ,y )的坐标满足xy ﹤0,且在x 轴上方,则点P在第 象限.若点P (a ,b )在第三象限,则点P '(-a ,-b +1)在第 象限;9、已知点A (m ,n )在第四象限,那么点B (n ,m )在第 象限10、若点P(3a-9,1-a)是第三象限的整数点(横、纵坐标都是整数),那么a=11、已知点P (2a -1 , 3+a ),若P 点在x 轴上方,则a 的范围是 ;若P点在x 轴下方,则a 的范围是 ;若P 点在y 轴左侧,则a 的范围是 ;若P 点在y 轴右侧,则a 的范围是 ;12、已知m 为实数,则点P +1 , ︱-m ︱+1)只可能在第 象限。

13、如果点M (a+b,ab )在第二象限,那么点N(a,b)在第 象限。

14、已知点P (3a -9 , 1-a )是第三象限的点,且横坐标、纵坐标均为整数,若P 、Q 关于原点对称,求Q 点坐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常见题型总结-----枣营中学初三备课组知识网络图示:基础知识详解:比较全面地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感受坐标与图形的变化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是最基础和重要的内容,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确定平面上的点的位置通常需要两个量,且方式很多。

建立直角坐标系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2.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知识。

3.图形变换与坐标变化的关系,可以由图形上的点的位置变化与其坐标变化的关系而得到。

具体可从下面两方面把握:(1)对称与平移(2)距离4.注意:(1)同一个点,在不同的直角坐标系中,其坐标一般也不相同。

所以,我们说一个点的坐标,都是就某一个确定的坐标系来说的。

(2)对一个图形建立不同的坐标系,其顶点的坐标也不相同。

要根据图形的特点建立恰当的坐标系以使所求的点的坐标尽可能简捷。

专题总结及应用例1.如图所示,是王亮家周边地区的平面示意图,借助刻度尺,量角器,解决如下问题:(1)相对王亮家的位置,说出书店所在的位置。

(2)某楼位于王亮家的南偏东66度的方向,到王亮家的实际距离约为280米,说出这一地点的名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点的位置的确定和比例尺的换算,解题关键要清楚点的位置的确定,需要两个数据及比例尺的实际运用。

解: (1) 北偏东 45 度,图上距离约为 2.3cm ,实际距离约为 2.3×10000×1%=230( 米 ) 。

(2) 电影院,因为图上距离为280×1/10000×100 = 2.8cm 且位于南偏东 66 度方向上的只有电影院 D 。

例2.已知P(a,b),求其关于x轴,y轴,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分析:解此类问题时,我们应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令 a=3,b=2, 在坐标系中描出此点,然后根据对称的性质,便可得出 P 点关于 x 轴, y 轴,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分别为 (a, - b),( - a,b ), ( - a, - b) 。

例3.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各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O(0,0),A(14,0),B(12,8),C(4,10),求这个四边形的面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和利用分割法求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

解题关键是熟知与 x 轴 (y 轴 ) 平行的线段上的点,纵 ( 横 ) 坐标相同,线段的长度等于两端点的横 ( 纵 ) 坐标的差。

解:如图,将这个四边形分割成三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矩形,因为 BF//x 轴 ,DF//y 轴 , 所以 F 点的坐标为 (4,8), 因此 BF=12 - 4=8 ;同理, OD=4 , CD=10 , CF=2 , BE=8 ,AE=2 ;例4.(1)求点P (-3,-4)到x 轴,y 轴,原点的距离;(2)求点P (-3,-4)和B (-3,6)的距离;(3)求到x 轴的距离为2,到y 轴的距离为5的点的坐标。

解: (1) P( - 3 ,- 4) 到 x 轴的距离是|-4|=4 ,到 y 轴的距离是|-3|=3 , 到原点的距离是 5(2) 因为 P( - 3 ,- 4) , B( - 3 , 6) 两点的横坐标相同,故 PB//y 轴,如图所示,容易求得 PB=6+4=10 。

(3) 因为到 x 轴的距离为 2 ,所以纵坐标为±2, 因为到 y 轴的距离为 5 ,所以横坐标为±5 。

所以符合条件的点的坐标为: (5 , 2) 或 (5 ,- 2) 或 ( - 5 , 2) 或 ( - 5 ,- 2) 。

方法技巧:(1)与x 轴平行的直线的坐标特征:与x 轴平行的直线上的纵坐标相同。

(2) 与y 轴平行的直线的坐标特征:与y 轴平行的直线上的横坐标相同。

(3)点P (a ,b )到x 轴的距离为,到y 轴的距离为;点M 到x 轴的距离为a ,到y 轴的距离为b (其中a>0, b>0),则点M 的坐标有四种情况:(b ,a ),(b ,-a ),(-a ,b ),(-a ,-b )。

在平面内建立起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后,平面内的点与坐标(有序实数对)就有了一一对应的关系,数与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与平面直角人材系有关的题目很好地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

例5.(2010珠海)已知:正比例函数y=k 1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xk y 2=(x>0)的图象交于点M (a,1),MN ⊥x 轴于点N (如图),若△OMN 的面积等于2,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解:∵MN ⊥x 轴,点M (a ,1)∴S △OMN=a 21=2 ∴a=4 ∴M(4,1) ∵正比例函数y=k 1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xk y 2=(x>0)的图象交于点M (4,1)∴ 414121k k == 解得44121==∴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x y 41=,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BCNP M OxyA 例6(2010遵义市)如图,在第一象限内,点P,M ()2,a 是双曲线)0(≠=k xky 上的两点,PA ⊥x 轴于点A,MB ⊥x 轴于点B,PA 与OM 交于点C,则△OAC 的面积为 ▲ .答案:34例7(2010年兰州)如图,P 1是反比例函数)0(>k x ky =在第一象限图像上的一点,点A 1 的坐标为(2,0).(1)当点P 1的横坐标逐渐增大时,△P 1O A 1的面积 将如何变化?(2)若△P 1O A 1与△P 2 A 1 A 2均为等边三角形,求 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及A 2点的坐标.第答案(本题满分9分) (1)解:(1)△P 1OA 1的面积将逐渐减小.(2)作P 1C ⊥OA 1,垂足为C ,因为△P 1O A 1为等边三角形,所以OC=1,P 1C=3,所以P 1)3,1(.代入x ky =,得k=3,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x y 3=. 作P 2D ⊥A 1 A 2,垂足为D 、设A 1D=a ,则OD=2+a ,P 2D=3a ,所以P 2)3,2(a a +. 代入x y 3=,得33)2(=⋅+a a ,化简得0122=-+a a解的:a=-1±2 ∵a >0 ∴21+-=a 所以点A 2的坐标为﹙22,0﹚例8、如图,以O 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中,A 点的坐标为(0,1),直线x=1交x 轴于点B 。

P 为线段AB 上一动点,作直线P C ⊥P O ,交直线x=1于点C 。

过P 点作直线MN 平行于x 轴,交y 轴于点M ,交直线x=1于点N 。

(1)当点C 在第一象限时,求证:△OP M ≌△PCN ;(2)当点C 在第一象限时,设AP 长为m ,四边形POBC 的面积为S ,请求出S 与m 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m 的取值范围;(3)当点P 在线段AB 上移动时,点C 也随之在直线x=1上移动,△PBC 是否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可能,求出所有能使△PBC 成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点P 的坐标;如果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解] (1)∵OM ∥BN ,MN ∥OB ,∠AOB=900,∴四边形OBNM 为矩形。

∴MN=OB=1,∠PMO=∠CNP=900 ∵AM PMAO BO=,AO=BO=1, ∴AM=PM 。

∴OM=OA -AM=1-AM,PN=MN-PM=1-PM∴OM=PN∵∠OPC=900∴∠OPM+CPN=900又∵∠OPM+∠POM=900∴∠CPN=∠POM ∴△OPM≌△PCN(2)∵AM=PM=APsin450=m2∴NC=PM=m2∴BN=OM=PN=1-m2∴BC=BN-NC=1-m 2-2=12112211022OPB PBCS S S OB OM BC PNm m∆∆=+=+⎛⎫=+≤≤⎪⎪⎝⎭(3)△PBC可能为等腰三角形。

①当P与A重合时,PC=BC=1,此时P(0,1)②当点C在第四象限,且PB=CB时,有BN=PN=1m∴-m∴NC=BN+BC=1-2m-m由⑵知:NC=PM=2∴1-2m-m=2m∴m=1∴PM=2m=2,BN=1-2m=1-2∴P(2,1-2)∴使△PBC为等腰三角形的的点P的坐标为(0,1)或(2,1-2)总结:此题的设计比较精巧,将几何知识放在坐标系中进行考查,第1题运用相似形等几何知识不难得证,第2小题需利用第1小问的结论来建立函数解析式,第3小题需分类讨论,不要漏解,运用方程思想可以得到答案。

在解此类题目时应注意进行距离与坐标之间进行相互转化时。

例9(2010年金华)已知点P的坐标为(m,0),在x轴上存在点Q(不与P点重合),以PQ为边作正方形PQMN,使点M 落在反比例函数y = 2x-的图像上.小明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究,发现不论m 取何值,符合上述条件的正方形只有..两个,且一个正方形的顶点M 在第四象限,另一个正方形的顶点M 1在第二象限.(1)如图所示,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 2x-,P 点坐标为(1, 0),图中已画出一符合条件的一个正方形PQMN ,请你在图中画出符合条件的另一个正方形PQ 1M 1N 1,并写出点M 1的坐标; M 1的坐标是(2) 请你通过改变P 点坐标,对直线M 1 M 的解析式y ﹦kx +b 进行探究可得 k ﹦ , 若点P 的坐标为(m ,0)时,则b ﹦ ; (3) 依据(2)的规律,如果点P 的坐标为(6,0), 请你求出点M 1和点M 的坐标.解:(1)如图;M 1 的坐标为(-1,2) (2)1-=k ,m b =(3)由(2)知,直线M 1 M 的解析式为6+-=x y 则M (x ,y )满足2)6(-=+-⋅x x解得1131+=x ,1132-=x ∴ 1131-=y ,1132+=y ∴M 1,M 的坐标分别为(113-,113+),(113+,113-).例10.以坐标原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分别交x ,y 轴的正半轴于点A ,B .(1)如图一,动点P 从点A 处出发,沿x 轴向右匀速运动,与此同时,动点Q 从点B 处出发,沿圆周按顺时针方向匀速运动.若点Q 的运动速度比点P 的运动速度慢,经过1秒后点P 运动到点(2,0),此时PQ 恰好是O 的切线,连接OQ . 求QOP ∠的大小;x(2)若点Q 按照(1)中的方向和速度继续运动,点P 停留在点(2,0)处不动,求点Q 再经过5秒后直线PQ 被O 截得的弦长. (1)解:如图一,连结AQ .由题意可知:OQ =OA =1.∵OP =2, ∴A 为OP∵PQ 与O 相切于点Q ,∴OQP △为直角三角形.∴112AQ OP OQ ====即ΔOAQ 为等边三角形. ∴∠QOP =60°.2)解:由(1)可知点Q 运动1秒时经过的弧长所对的圆心角为30°,若Q 按照(1)中的方向和速度继续运动,那么再过5秒,则Q 点落在O 与y 轴负半轴的交点处(如图二).设直线PQ 与O 的另外一个交点为D ,过O 作OC ⊥QD 于点C ,则C 为QD 的中点. ∵∠QOP =90°,OQ =1,OP =2,∴QP =. ∵1122OQ OP QP OC ⋅=⋅, ∴OC .∵OC ⊥QD ,OQ =1,OC , ∴QC .∴QD .习题1 、若点P (a ,b )在第二象限,则点Q (―a ,―b ―1)在(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分析与解:这是一道数形结合题,要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来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