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辅导——社交障碍

小学生心理辅导——社交障碍
小学生心理辅导——社交障碍

小学生心理辅导——社交障碍

小玉,女,11岁,五年级学生。性格上,胆小、自卑。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提问也因紧张而说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家庭作业经常不能完成,尤其是作文,十次有八次都不会交。父母工作经常需要加班,早出晚归。周末在家,则常会约上几个朋友打麻将,与她交流的时间很少。她的成绩在班上处于中等偏下,会被一些自以为是的同学看不起,甚至嘲笑。

一、主要心理问题分析

通过几个月深入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她与人交往时最主要的表现是: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压抑心理。只要老师耐心地给予她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她改掉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促进她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成绩也能得到提高。

二、辅导过程

(一)老师谈心

我选择了她看起来心情比较高兴的一天,把她请到办公室,请她面对面地坐下来,以真诚的态度与她谈心,让她对我产生信任感。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不失时机地抓住她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并帮助她的树立远大的理想,告诉她,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谈心后,我也随时对她进行关注。上课时,选择一些她会解答的问题主动请她回答,只要答对就马上表扬她;她的作文有困难,我就单独辅导她,一有进步就夸赞她;平时一有机会就对她嘘寒问暖,百般关注。

(二)家校合作。

通过家访,开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等方式,劝说她的父母周末多陪陪孩子,和孩子多交流,及时了解她的学习、生活情况。我把她这几年来的学习情况、性格、交往的发展状况以及她的智力发展分析给家长听,建议他们综合考虑她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降低要求,提出一些她能够达到的目标,并帮助她实现这一目标。要注意观察她实现目标后的表现,及时调整,循序渐进。建议家长对她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少打骂,为她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这样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有利于减轻孩子与家长交往时的紧张感,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同时也能帮她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这是促使她自信地与人交往的起点。

(三)同学关心

与她朝夕相处的是同学,所以我也让一些学生参与到帮助她的活动中来。首先我安排一个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优秀学生做她的同桌。这样当她有困难时,同桌就能及时、有效地帮助她,帮助她恢复对自己的信心。同时,也能让她在与同桌交往的过程中懂得热情帮助人是赢得同学喜爱的首要条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她走好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三.辅导效果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小玉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家庭作业能按时完成了,上课时也能积极举手发言了。不仅课堂上能与老师交流,而且课下也会和我说一些很知心的话。慢慢地,在班上她有了好朋友,脸上常常挂着微笑,人也精神了很多,成绩也芝麻开花节节高了。家长反映她不再孤僻、难管了,能主动和父母谈学习上的事了。

四、辅导感悟

1.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教师要在工作中化被动为主动,及时发现,及时辅导,以促进其尽快转变。

2.在辅导的过程中要向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努力构建起师生之间良好信任的关系。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共同督促形成良好的转变氛围,这样的教育和辅导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1.首因效应 初次对人知觉时形成的印象往往很深刻,而且对以后的人际知觉会起很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一个人的态度、行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其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好,继续交往的积极性就高,于是就有可能“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成朋友”例如一见钟情……为什么会有首因效应?因为任何最先出现的因素都会产生一种心理定势,这种定势将影响着人们对于后来出现的信息的知觉。首因效应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偏差。 2.晕轮效应 也叫光环效应或月晕效应;是指由知觉对象的有关特征推及到对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形象的心理倾向。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的实验:他给受试的中学生看一张列有五中品质的表格(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要求被试想象一个具有者五种品质的人。中学生普遍把这个人想象为一个理想的友善的人。然后,他把这张表格中的“热情”换成“冷酷”,在要求受试的中学生想象,结果发现,这些中学生普遍推翻了原来的想象,而产生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形象。这表明“热情”和“冷酷”这两种品质产生了晕轮效应,影响了一个人总体的评价。 3.近因效应 指最近的信息对人的认知具有较大的影响。 4.刻板印象 指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有些人一见面就马上把人归类,并把对该类人的评价强加给他。如:对方介绍自己是上海人,你马上就把对方与精明、能干而带有点小气联系在一起。 5.互酬效应 生活中那些相互帮忙的人,其关系总是比较密切,这是互酬效应的体现。在人际交往中互酬效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 能力互酬。在人际交往中,能力比较强的人一般总是比较容易成为人们交往的对象。 B 性格互酬:那些乐观、幽默、豁达大度、热情、乐于助人的人总是受欢迎。因为他们给人们带来快乐,提供帮助。 C 感情互酬:同情他人、关心他人、能够听别人倾诉,善于安慰别人,往往朋友比较多,因为他们能给别人带来感情上的满足和补偿。

社交恐惧症案例

社交恐惧症案例 来访者情况:柳某,女,二十一岁,某科技大学三年级学生。 来信诉说了近年来的苦恼,并希望如有可能一定前来咨询。她在信中说:“长期以来,我一直经受着心理障碍的困扰和折磨,时至今日,我仍旧无法摆脱这个阴影。它已经给我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我真心希望心理医生能帮助我) 她还在信中提出了会见时间,又特意嘱咐道:“我不愿这件事让别人知道,也不希望众多过往的同学看见我,我没有勇气前来敲门,请你们将咨询室外的门开一小缝,我即可进来。” 按照约定时间,心理医生把门敞开着。她来了,神色慌张而羞怯,大步跨入咨询室后赶紧把门关上。心理医生一面热情地为她让坐,一面告诉了心理医生有关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并表明乐意为她排忧解难。 她认为自已是个怪人,有个害羞的怪毛博 两年多来,从不多与人讲话,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像做了亏心事。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住脚尖。心怦怦跳,肌肉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都在发抖。她不愿与班上同学接触,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怪人”。最怕接触男生.即使在寝室里,只要有男生出现,也会不知所措。对老师也害怕,上课时,只有老师背对学生板书时才不紧张。只要老师面对学生,就不敢朝黑板方向看。常常因为紧张,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知所云。更糟糕的是,现在在亲友、邻居面前说话也“不自然”了。由于这些毛病,极少去社交场所,很少与人接触。自己曾力图克服这个怪毛病,也看了不少心理学科普图书,按照社交技巧去指导自己;用理智说服自己,用意志控制自己,但作用就是不大。后来她哭诉说,这个怪毛病严重影响了她各方面的发展:学习成绩下降;交往失败,同学们说她清高。她正在争取入党,同学关系不好肯定不行。眼看就快毕业了,这样下去怎样适应社会呢?她急切地就:“医生,请你快点告诉我,我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该怎样才能克服怪毛病呢?” 分折诊断:从柳某的来信叙述和她与心理医生的面谈经过,心理医生分析她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社交中的对人恐怖症。这是由心理原因导致的。只要通过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可以逐渐消除。 施治方案:认知领悟疗法,放松训练法。收藏心理咨询师站! 咨询与治疗:首先,让她回顾一下所经历过的不愉快事件,分析一下自己性格形成的过程,以找出造成她现在这种情况的真正原因,在心理医生的耐心开导下,柳某细细地回忆道:“我从小性格内向、胆些 孤僻。父母对我要求极严甚至苛求。父亲动起怒来特可怕。记得一次我的考试成绩不理想,父亲让我重做生题,我不乐意。父亲怒气冲天地将钢笔甩到我脸上,笔尖刺伤了我的脸,鲜血直流.至今想起那件事还很害伯。父母很正统、很古板,对我的禁忌很多,不准我和男孩子交往。父亲认为女孩子在外蹦蹦跳跳、打打闹闹是不正经的,还容易上坏人的当。所以除了学校和家,我很少在外玩耍,从不和男生交往.中学时,见到男女生之间的往来很反感。” 谈到不愉快的经历,柳某还讲道:…初中时,一向成绩很好的我,一次提问没答好,老师当众批评我、挖苦我,我难过得直流眼泪。再就是大一时,同室一位同学来自农村,家境不好,我经常主动帮助她;资助她,可这样反而伤了她自尊似的。她不但不把我当朋友,反而时常挑剔我、指责我、刁难我,故意当我的面和其他同学亲亲热热,冷落我、孤立我。这使我委曲极了,难过极了。我恨自己,自责自己是不受欢迎的人。后来,我们发生了冲突。我讨厌她、恨她、和她不讲话。我也觉得她讨厌我。不知不觉地我就怕和人接触了,愈来愈害羞了。” 心理医生以关切的耐心的态度听完了她的述说,时间已过了两个多小时,只得约定改日再谈…… 第二次会见时,心理医生先为她作了原因分析:①你的内向、孤僻、胆小的性格特征是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即时练习答案)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即时练习答案)第一章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概论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 单项选择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包含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B)。 A、良好的个性品质 B、社会适应良好 C、良好的人际关系 判断题 (正确)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不能简单的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人就一定有心理疾病。 BJKx3qR。x2qsUyI。 二、专业技术人员的心理健康 单项选择题 影响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的个人因素有:个性特征、个人能力和(B)。 A、社会事件 B、个人期望 C、生活事件 影响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有:社会变革、角色压力和(C)。 A、行为模式 B、个人期望 C、生活事件 判断题 (正确)自我管理能力是影响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悦纳自我适应环境 一、什么是社会适应? 判断题

(错误)社会适应是改变环境以适应个体要求的过程。 (正确)社会适应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错误)个体在社会适应的过程中是被动的,无法实现自身的心理需要。 二、自我成长三部曲 单项选择题 弗洛依德的人格结构包括自我、超我和(B)。 A、镜我 B、本我 C、理想我 判断题 (错误)“悦纳自我”就是既要喜欢自己的优点,也要喜欢自己的缺点,对自身的各方面很满意。 (正确)能了解自我,不过度自卑或自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第三章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 一、职业适应 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职场新人社会适应的内容?(C) A、心理适应 B、作息时间的调整 C、消费方式的改变 判断题 (错误)职业适应就是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 (正确)职业适应就是积极调整,使自己尽快进入职业角色的过程。 二、xx 单项选择题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90分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冲 突双方的关系 (A) 本我 (B) 自我 (C) 超我 (D) 人 2. 对人际交往认识错误的是() (A) 期望值不要太高 (B) 有选择 (C) 单向 (D) 平等 3. 培养个体科学的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是() (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美育 4. 替代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升华和补偿 (A) 表同 (B) 投射 (C) 升华和补偿

(D) 反向作用 5. “形盛则神旺,形衰则神惫”说明() (A) 心理健康最重要 (B) 生理与心理的健康问题是互为因果 (C) 生理与心理的健康问题没有关系 (D) 生理健康最重要 6. ()是一种追求并达到目的时所产生的满足体验 (A) 快乐 (B) 愤怒 (C) 恐惧 (D) 悲哀 7. 事实表明,()是认识与意志之间的中介因素 (A) 认识 (B) 意志 (C) 情感 (D) 理性 8. 营造和谐共事的环境不包括() (A) 待人以诚 (B) 八面玲珑 (C) 直抒坦言

(D) 坦荡处事 9. ()是在失去心爱的对象或愿望破灭、理想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体验 (A) 快乐 (B) 愤怒 (C) 恐惧 (D) 悲哀 10. ( )是是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 (A) 智力表现正常 (B) 自我感觉是否良好 (C) 情绪积极稳定协调 (D) 价值观和人生观与社会主导基本一致 11. 睡眠前过饱、饥饿、口渴等也会直接影响睡眠属于()失眠 (A) 心理因素 (B) 生理因素 (C) 物质因素 (D) 年龄因素 12. 与人交流的误区是() (A) 人们在耐心地倾听了别人的话语之后,常常不注意给予对方 充分的回应 (B) 以沟通双方的内心世界为目的,尊重对方 (C) 在交流中保持敏感与自省,言语恰当

人际交往中四种有趣的心理效应

首因效应 我们常说的“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这里就存在着首因效应的作用。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这在社交活动中只是一种暂时的行为,更深层次的交往还需要您的硬件完备。这就需要你加强在谈吐、举止、修养、礼节等各方面的素质,不然则会导致另外一种效应的负面影响,那就是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利用近因效应,在与朋友分别明,给予他良好的祝福,你的形象会在他的心中美化起来。有可能这种美化将会影响你的生活,因为,你有可能成为一种“光环”人物,这就是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 当你对某个人有好感后,就会很难感觉到他的缺点存在,就像有一种光环在围绕着他,你的这种心理就是光环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在相恋的时候,很难找到对方的缺点,认为他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事都是对的,就连别人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在对方看来也是无所谓,这就是种光环效应的表现。光环效应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你很难分辨出好与坏、真与伪,容易被人利用。所以,我们在社交过程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具备一定的设防意识,即人的设防心理。

设防心理 在两个人独处的时候,我们不时地会有些防范心理;在人多的时候,你会感到没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物品是否安在;你的日记总是锁得很紧,这是怕别人夺走你的秘密。为了这些,你要设防。这种设防心理在交往过程中会起到一种负面作用,它会阻碍正常的交流。 ;; 女人不该有的六个坏毛病 女性不该有的坏毛病1 吸烟 危害 不论你是属于为了应酬偶尔“意思”一下的轻度吸烟者,还是离了香烟日子就过不踏实的重度吸烟者,香烟中所含的有害成分都会大幅提高你罹患心脏病、肺癌和其它类型癌症的危险。具体来说,因吸烟导致的癌症死亡比例可占到所有癌症死亡总数的30%。 补救方法:对于那些有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老烟民来说,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挽救健康呢?答案是,戒烟。专家指出,即便戒烟时间只有一年,也能够有效降低患心脏病危险达一半以上。如能坚持15年以上,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便可恢复到从未吸烟者的水平。关于肺癌的预防,研究人员发现,戒烟达5年者,其罹患肺癌的可能性较吸烟者降低一半,而戒烟达到10年者,其患病几率可降低至正常人水平。在戒烟期间,应多多食用富含抗氧化剂的水果和蔬菜,这些成分可以促进细胞的修复、消灭体内致癌自由基。同时,应积极参加运动以加强肺功能,促进肺部的血液循环。 女性不该有的坏毛病2

焦虑和焦虑障碍的专业判断和详解

焦虑和焦虑障碍的专业判断和详解 ?彻底认识焦虑 可能每个人经常会说到一个话题,比如我最近好焦虑,那么焦虑这个名词,大家的理解是一样的吗? 很多人想到焦虑,可能首先想到一个词语——担忧。 “我担忧很多的事情,因为我担忧下个礼拜是不是要考试?现在准备的怎么样了?我担心我的身体健康会怎么样啊?唉,我担忧房贷什么时候还呢?等等等等。” 焦虑是不是等于担忧呢? 担忧确实就是焦虑的一种,而且是主要的一种心理状态。 但也有一些人说:“我很紧张,紧张是不是焦虑呢?” 你会发现其实从这些心理学的名称里面,它们的概念是有一些相互重叠的。 “考试之前很紧张”——可以理解为考试之前很焦虑;“站在台上发言很紧张”——也可以说站在台上很焦虑,所以你会发现紧张原来也是焦虑的代名词;还有,恐惧,是不是也是一种焦虑呢,而且是一种深层次的焦虑呢? 有些人害怕,那他们怕什么呢?当然我们说“看到老虎会恐惧,看到蟑螂也会恐惧”,还有些人到了高处也会恐惧? 还有一些人可能还恐惧一些莫名其妙的一些东西,平常人觉得不恐惧的东西,他会恐惧,比方说有些人怕水,有些人怕坐飞机,有些人怕坐高铁,有些人怕打针,就会发现它也是焦虑的一种体现方式。 那么还有一些人呢,因为他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烦闷,容易生气,觉得最近心情特别烦躁,有的时候稍微一点小事情会发怒,这会不会也是一种焦虑感呢? 又或者说“有些人在人前讲话会非常脸红、惊慌、出汗、很害羞”,害羞会不会也是一种焦虑的表现方式呢? 所以说你看我们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它不同的含义,其实来讲,都跟焦虑是沾边的。

包括还有一种内疚,会觉得对不起别人,会觉得生存愧疚,其实你会发现他心里面也是忐忑不安的,所以有的时候焦虑它囊括的东西是很多的,那焦虑到底是什么呢? 通常来讲,焦虑是指向未来的,它是指向那些可能的不幸或者危险,它具有一些不确定性,对未来没有把握,他害怕,很担忧,这个通常就是焦虑。 有人说世界上是没有不焦虑的人的,因为人总归是有欲望的,无欲无求可能就出家了,但其实出家人也是有欲望。 有人说只要有了欲望就会有焦虑,这个观点也是很有意思的,其实焦虑它也不单纯的心理层面事情,焦虑的人有时候还有很多生理的反应,比方说一个人很紧张的时候,手心出汗、脸上发红、心跳加快,那这些都是一些生理的反应,这些生理的反应,其实也是焦虑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称之为生理性焦虑,而且有一些焦虑已经过头了,过头了以后就不是一种正常人的焦虑反应,它就会变成一种病态,这个时候就称之为病理性的焦虑。 这个是要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 所以说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他有的时候不在于,这个人有还是没有焦虑,而在于焦虑出现的频率和严重的程度,以及持续时间长短,如果持续时间比较长、频率很高、程度比较重,影响她的正常生活了,可能就是一种病理性的焦虑了,那就有可能到心理障碍的地步。 那焦虑的状态,到底跟我们的生活状态,它是成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用这张图来看一下,横坐标,表示一个人的焦虑水平,纵坐标表现状态。

如何克服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如何克服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作者:王华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8 我最近在看有关克服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和心理保健的书籍,了解了好多相关知识,针对我校有关社会适应性的专题,特对我的学习内容作一下归纳总结,与大家共勉。 一,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一般有以下几种: 1.自负 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目中无人。与同伴相聚,不高兴时会不分场合地乱发脾气,高兴时则海阔天空、手舞足蹈讲个痛快,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和别人的态度。另外,在对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上,过高地估计了彼此的亲密度,讲一些不该讲的话。这种过于亲昵的行为,反而会使人出于心理防范而与之疏远。 2.忌妒 忌妒者总是用望远镜观察一切,在望远镜中,小物体变大,矮个子变成巨人,疑点变成事实。忌妒是对与自己有联系的、而强过自己的人的一种不服、不悦、失落、仇视、甚至带有某种破坏性的危险情感,是通过把自己与他人进行对比,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态。当看到与自己有某种联系的人取得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成绩,便产生一种忌恨心理;当对方面临或陷入灾难时,就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甚至借助造谣、中伤、刁难、穿小鞋等手段贬低他人,安慰自己。正如黑格尔所说:“有忌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便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低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 3.多疑 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不好的心理品质,可以说是友谊之树的蚀虫。这种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证据。带着以邻为壑的心理,必然把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于人,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这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一种盲目想象。 4.自卑 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如果各项活动取得成绩而得到老师、家长及同伴的认可、支持和赞许,便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求知欲,内心获得一种快乐和满足,就会养成一种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相反,他们会产生一种受挫感和自卑感。个体自卑感的形成主要是社会环境长期影响的结果。 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理解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 5.干涉

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

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 人际交往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际交往伴随着人的一生,人的幸福、快乐、成功或痛苦、烦恼、失败,都或多或少的与自身的人际交往状况有关。成功的人际交往是人们生活幸福,学业、事业成功的关键。 而中学时期正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随着身体的发育,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一方面对社会有各种强烈的需求,极力地想表现出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他们对社会的复杂性缺乏认识,对自身行为的合理性与可能性了解得还不够深刻,加之人生的价值观尚未稳定地建立。因此,他们的愿望与现实有时可能一致,优势有时可能遇到冲突。因而伴随着愿望的实现和落空,情绪也会随之浮动。这种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往往会造成他们在交往心理上的障碍。据调查,目前有28%初中生、55%的高中生存在着交往上的障碍。最典型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来源于心理学上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自卑是中学生的大忌,有自卑心理的同学,在人际交往中总认为自己不行,缺乏自信,总是想象成功的经验少,失败的经验多,丧失了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2.自傲心理:与自卑心理相反,自傲心理表现在交往中是不切实际地对自己作高度评价,在他人面前盛气凌人,自以为是,甚至不愿与人交往,常常使别的同学处在难堪、窘境中。 3.自私心理:在交往中,以自己为中心,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为目的,不顾他人利益和需求,常常引起同学的不满和反感,影响交往的产生和发展。怎么在当前独生子女占多数的中学生中,是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 4.恐惧必理:在交往中,特别是在大庭广众面前,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担心和害怕,以至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严重的会发展为交往恐惧症。 5.封闭心理:具有封闭心理的同学主要有两种:一是害怕别人算计自己,而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敢与人交往。二是学习时间太紧,无暇与人交往,颇有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味道。这种心理严重者对任何人都不信任,怀有很深的戒备心理,从此也就隔绝了人际交往。 6.害羞心理:害羞心理有较大的普遍性。中学生在交往中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表情羞涩,神情不自然,往往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成为交往中的被动者,从而使他们失去许多社会交往和比较的机会,推动他人的鼓励以及自我进取的动力。 7.嫉妒心理:这种病态心理比较常见,是对他人所取得的地位、名誉、成绩、进步等的一种不服气、不友好,甚至是敌对的情感,是由一种想保住自己的优越地位而极力要排除他人优越地位的心理倾向。嫉妒给自己带来的不是上进,而是忌惮、愤恨和人际关系的不和谐。8.猜疑心理:表现为在交往过程中,自我牵连倾向太重,长期处于“疑神疑鬼”的情绪生活中,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多疑、不信任,往往陷入痛苦和焦虑之中。 9.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中学生日益增强的独立性和闭锁性,与家长和教师闹对立而形成的。这种心理表现为对所交往同学的言行举止不加分析地批判、对抗和抵制,使双方关系紧张,致使同学之间的交往难以顺利进行。 10.干涉心理:干涉心理表现为对别的同学的事情过分关心,表现为以打听、传播和干预别人的私事、私密为乐趣,从而引起别人的不满和厌恶,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 以上不良心理并非彼此孤立,而往往是相互交错,相互作用不同的交往过程中。中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一些人际交往困难和不适应是难免的,而对这些青少年的不良交往心理,在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必须从调节交往认知结构和学习交往技能两方面着手。首先要求中学生必须端正交往态度,纠正不良认知,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 1.树立平等交往的观念。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有理性的主体,都有自己的尊严。在交往中,不管性别、家庭条件、地位、学习成绩如何,都是平等的主体,而无尊卑优务之分。这

比死亡还强大的心理焦虑 (1)

比死亡还强大的心理焦虑 郭国旗 应该的魔咒 当有人告诉我们,让我们善待自我,远离忧虑的陷阱,放下不开心的情绪,让我们笑迎未来,让我们自信而走自己的路,让我们面临重要的考验时不要害怕和紧张……这之类的道理说的很好很精彩,但有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但我们真正能够做的到吗?”,既然做不到,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说这些话的人是在安慰谁呢?从深层心理来看,说这些“语重心长”的话的人,正是没有能力带别人走出迷雾和沼泽地的向导,正是用这些说法掩饰自己的无能之人。 这一切都是依据“应该……”的魔咒,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而不是让一个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应该(不应该)模式产生的本质在于,当一个人无力把握世界的本质,也无法感受到事物的博动,更不能容忍不确定的震荡时,只有把一切还原成机械的静态,才能缓解焦虑,所以世界于他的思维必须是静止的才心安。 正是“应该……”的魔咒,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心理问题,让人们无法成长,正如同让一个幼稚的小孩子奔走在并不和善的人类丛林里,如何能获得快乐和宁静!为什么不能让人真正地成长呢?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对于一个要将生命抛弃掉的抑郁症者,“应该……”的魔咒,会说些做些什么呢?它会给我们一个标签,让我们站在悬崖的旁边,觉得我们是最没有危险的人,标签让我们心安,如果我们不幸跌入了深渊而死,我们就无法再说站在悬崖旁边并不安全,真相也就随着跌入深渊的人而沉默了,而且标签特别有买场,因

为“人需要太多的自欺,否则活得不轻松”。 “应该……”的魔咒对抑郁症者如是说,抑郁症不过是人们的感冒,谁会怕感冒呢?又有谁会当回事呢?但是这种人可能没想到上世纪初的感冒夺走了几千万人的生命,人们没有想到这样的一句话隐含的是什么,这句话让人心安,但是一个抑郁症者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他不知道自己内心冲突的根本原因,他会再次地走错方向而迷失,也许在转弯的路边会回到人们的身边,但却因为标签的舒服而死在茫然的路途上,转向我们自身,我们又有几个人没有内在的焦虑呢? 心理问题有很多,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个点来展示心理的问题的模样,从而让大家有个感性的碰触。 焦虑性心理障碍 “焦虑比死神厉害” 一天早晨,死神向一座城市走去,一个人问道:“你要去做什么?”“我要去带走100个人”死神回答。“太可怕了”那个人说。“事实就是这样,”死神说,“我必须这样做。”这个人跑去提醒所有人:死神即将来临。 到了晚上,他又碰到死神。“你告诉我你要带走100个人,”这个人说,“为什么有1000个人死了?”“我照我说的做了,”死神回答,“我带走了100个人,焦虑带走了其他那些人。” 焦虑是心理问题中最常见的一种,笔者借用这个问题带领大家来了解心理问题的一角。焦虑最常见的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建设性的存在焦虑,涉及到命运与死亡,罪疚与惩罚,空虚与无意义,孤独与分离,它是促使人格成长,成长到能与各焦虑相伴。第二种是破坏性的神经症焦虑,它是由一系列的卑微感、责备感、荒谬感、疏离感合成,促使人格萎缩,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陷入问题。

焦虑障碍试题和标答

一、选择题(每空5分,多选或少选不得分,共50分) 1、下列哪些疾病的诊断标准中病程至少为6个月? (ACD) A、分离焦虑障碍 B、选择性绒默症 D、社交焦虑障碍 C、特定恐怖症 2、惊恐障碍中一次惊恐发作是突然发生的强烈的害怕或强烈的不适感,并在() 达到高峰,总的病程持续至少( )C A、几分钟6个月 B、十几分钟6个月 C、几分钟1个月 D、十几分钟1个月 3、在分离焦虑障碍中,害怕、焦虑或回避是持续性的,儿童和青少年至少持续(. ) 成人则至少持续() A A、9周6个月 B. 9周1个月 C、6周1个月 D、6周6个月 4、下列那种疾病中会出现“濒死感”?B A、分离焦虑障碍 B、惊恐障碍 C、特定恐怖症 D、社交焦虑障碍 5、下列那种焦虑障碍表现为持续地不能讲话,而不是明显的焦虑或害怕?C A、分离焦虑障碍 B、惊恐障碍 C、选择性绒默症 D、社交焦虑障碍 6、( )可出现于任一种焦虑障碍的背景下,也可出现于其他精神障碍中以及驱体疾满之中。C A、分离焦虑障碍 B、选择性绒默症 C、惊恐发作 D、社交焦虑障碍 7、下列那种焦虑障碍发作时并无特定对象或特定场景?()AC A、广泛性焦虑障碍 8、选择性绒默症 C、惊恐障碍 D、社交焦虑障碍 8、下列那种焦虑障碍可出现在谵妄之时?( )C A、广泛性焦虑障碍 B、选择性绒默症

C、物质药物所致的焦虑障碍 D、社交焦虑障碍 9、下列那种焦虑障碍在社交情况下发生?(BD A、分离焦虑障碍 B、选择性绒默症” C、特定恐怖症 D、社交焦虑障碍 10、在很多焦虑障碍中,成人的表现为焦虑或害怕,儿童可表现为(ABCD) A、哭闹 B、发脾气 C、惊呆 D、依恋他人 二、问答题(50分) 简述场所恐怖症的诊断标准A。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克服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克服 一、大学生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人际交往是指人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的过程。一般来说,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一些困难或不适应是难免的,但如果个体的人际关系严重失调,人际交往时常受阻,就说明存在着交往障碍。大学生常见的交往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认知障碍。认知障碍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表现突出而常见,这是由青年期的交往特点所决定的。青年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开始了主动交往,但其社会阅历有限,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其不能够全面接触社会,了解人的整体面貌,心理上也不成熟,因而人际交往中常又带有理想的模型,然后据此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知己,一旦理想与现实不符,则交往产生障碍,心理出现创伤。另一个是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的目的在于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是在互相尊重、互谅互让,以诚相见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而有的大学生却常常忽视平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常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自吹自擂、装腔作势、盛气凌人、自私自利,从不考虑对方的需要,这样的交往必定以失败而告终。 (二)、情感障碍。情感成分是人际交往中的主要特征,情感的好恶决定着交往者今后彼此间的行为。交往中感情色彩浓重,是处于青年期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大特点。情感障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嫉妒与自卑。嫉妒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报以嫉恨,乃至行为上冷嘲热讽,甚至采取不道德行为。嫉妒容易使人产生痛苦、忧伤、攻击性言论和行为,导致人际冲突和交往障碍。如有的同学在恋爱的竞争中失败,转而恶语中伤他人。 自卑是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价。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在交往中常常是缺乏自信,畏首畏尾。遇到一点挫折,便怨天尤人;如果受到别人的耻笑与侮辱,更是甘咽苦果、忍气吞声。实际上,自卑并不一定能力低下,而是凡事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在交往中总想把自己的形象理想完美,惧怕丢丑、受挫或遭到他人的拒绝与耻笑。这种心境使自卑者在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因而常将社交圈子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 2.自负与害羞、孤僻。自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傲气轻狂、居高临下、自夸自大,过于

人际交往中的几个心理学效应

人际交往中的几个心理学效应 (1)首因效应 “首因”也可以说是第一印象,一般指人们初次交往接触时各自对交往对象的直觉观察和归因判断。人际交往中,首因效应对人们交往印象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初次见面时,对方的表情、体态、仪表、服装、谈吐、礼节等形成了我们对对方的第一印象。现实生活中,首因效应作用下形成的第一印象常常左右着我们对他人的日后看法。因为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初次印象是长期交往的基础,是取信于人的出发点。 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注意留给他人好的第一印象。如何做呢?首先,我们应该注重仪表,比如衣着要整洁、服搭配要和谐得体等;其次,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为此必须锻炼和 提高言谈技能、掌握适当的社交礼仪。 (2)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一般在交往双方还彼此生疏的阶段特别重要,而随着双方了解的加深,近因效应就开始发挥它的作用了。近因效应是相对于首因效应而言的,是指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题地位,掩盖了以往的评价,也称为“新颖效应”。比如,你一个平凡的老邻居突然做了官,你就会一扫其平凡的印象,对其刮目相看。再比如,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你的一个好朋友最近做了一件对不起你的事情,你提起他来就只记得他的坏处,完全忘了 当初的好处……这一切都是近因效应的影响。 近因效应给了我们改变形象、弥补过错、重新来过的机会。例如,两个朋友因故“冷战”一段时间后,一方主动向对方表示好感或歉意,往往会出乎意料的博得对方的好感,化解恩怨。 (3)晕轮效应 所谓晕轮效应,是指我们在评价他人的似乎后,常常喜欢从某一点特征出发来得出或好或坏的全部印象,就像光环一样,从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外扩散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圆圈,因此有时也称光环效应。晕轮效应对人际交往有很大的影响。多数情况下,晕轮效应常使人出现“以偏盖全”、“爱屋及乌”的错误,影响理性人际关系的确立。话说回来,晕轮效应可以增加个体的吸引力而助其获 得某种成功,这或许是有利的一面。 为了防止晕轮效应的不利影响,我们要善于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意见,尽量避免感情用事,全面评价他人,理性和人交往。如果想利用晕轮效应有利的一面,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应采用先入为主的策略,全面展示自己的优点、掩饰缺点,遗留给他人尽量完美的印象。 (4)刻板效应 我们在评价他人时,往往喜欢把他看成是某一类人中的一员,而很容易认为他具有这一类人所具有的共同特性,这就是刻板效应。比如,北方人常被认为性情豪爽、胆大正直;南方人常被认为聪明伶俐、随机应变;商人常被认为奸诈,所谓“无奸不商”;教授常常被认为是白发苍苍、文质 彬彬的老人…… 刻板效应在人际关系交往中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在于它简化了我们的认识过程,因为当我们知道某类人的特征时,就比较容易推断这类人中的个体特征,尽管有时候有所偏颇;消极作用,常使人以点带面、固执待人,使人产生认知上的错觉,比如种族偏见、民族偏见、 性别偏见等就是刻板效应下的产物。 (5)定式效应 定式效应也称为心理定式效应。心理定式,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用“老眼光”——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看待当前事务的一种心理倾向。或许你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农夫丢失了一把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于是他观察邻居的儿子的言行举止,没有一点不像偷斧头的贼。后来农夫在深山里找到了丢失的斧头,再看邻居的儿子,怎么也不像一个贼了。这个农夫就是受了心理定式

如何对有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疏导-心理障碍自我疏导治疗

如何对有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疏导|心理障碍自我疏导治疗 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改善人际关系,重要的在于调节学生自己的情绪,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如何对有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疏导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如何对有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疏导 消除心理障碍,改善人际关系,重要的在于调节自己的情绪,而情绪的调节概括起来有两类:一是外部调节机制,即他人帮助改变环境,对其进行疏导、劝慰等;二是内部调节机制,即主要通过自己的意识和意志努力来调节情绪。学校的教育者应注重情绪的外部调节机制的建立。 1.帮助减轻心理压力。多数在人际交往中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对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抱有较高的期望值,但鉴于所处的环境和对他人过分的多疑、自卑等情绪,矛盾情绪极大,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体贴和帮助,希望有人能倾听他们的诉说,有人能帮助他对内心矛盾作出解释。对此,教师可通过宣泄疏导有心理障碍学生的情感,鼓励他们说出内心的困苦,来缓解情绪压力,以达到消除内心的寂寞及减轻心理压力的目的。 2.分析查找存在心理障碍的原因,以此来改善其认知结构。如用合理的思维方式取代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信念给学生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用以改变认识,减少或消除学生已有的心理障碍。 3.协助学生在学校的日常学习生活中,重新建立与人和谐相处的关系,培养他们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行为习惯。在建立正确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走出自己“划地为牢”的小圈子,多接触周围同学,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提高自己对挫折的承受力。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护和自我调节能力,以利于内、外部调节机制的共同建立。自卑心理障碍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自卑心理表现 自卑是性格上的缺陷,是对自己的不恰当的认识和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才华等做出过低的估价,伴有害羞、内疚、胆怯、忧伤、失望等特殊的情绪体验。有自卑心理的人,只知自己短处不知自己长处、甘居人下,遇到困难、挫折往往出现焦虑、泄气、失望、颓丧的情感反应,严重者对自我进行否定。如因家庭贫穷,学习、外貌等方面不如别人,感到自卑、恐惧,不敢与人交往,陷入自我封闭的境地而又痛苦万分。有自卑感的人在交往中,虽有良好的愿望,但害怕别人的轻视和拒绝,因而对自己没有信心。由于缺乏自信心,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量,习惯于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久而久之会逐渐磨损人的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 案例24-1。 一名农村来的女生,中学时是年级第一名,一心埋头学习,从不注意人际关系。她进入大学后,因不适应大学的学习,学习方法不当,在第一学期未能取得满意的成绩。感到自己学习不如人、不再被人注意,中学时拥有的优越感消失,心理上形成巨大的落差,内心异常苦闷。再加上出现人际关系失调,她家庭条件不算差,但在周围众多的、来自城市的同学面前感到自卑,自卑感时刻折磨着她,使她十分敏感,做什么事也提不起兴趣。一方面她表现得极为自尊,当别人提到农村“打工妹”这样的字眼时,她会暴跳如雷;另一方面她又处处讨好、附和他人,没有主见。她对寝室的同学说自己笨嘴笨舌,不知道跟别人聊什么,好像永远找不到话题。她不被人理解,没有任何知心朋友可以倾诉,更没有人可以开导、安慰她,于是把自己封闭在苦闷的个人世界中越陷越深。她曾多次提出想休学,最后都被辅导员或导师劝阻,这种心理障碍给她身心健康造成了伤害。她非常羡慕别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很想在大学里补上一课,她想改变现状,虽主动与同学交往,但由于经验太少,不注意方法,结果往往不受欢迎,不知道该怎样调适目前糟糕的心理状态。

大学生的焦虑情绪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的焦虑情绪与心理健康 摘要:焦虑是一种日常概念,同时也是临床心理学的科学概念。它有两个维度:紧张维度和恐怖维度;焦虑 是心理障碍的一种,与他相对的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 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导致焦虑的有生物、社会和个性原因,焦虑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有消极和积极两方 面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焦虑 心理健康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存在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 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引发的种种心理压力又会造成大学生心理上的焦虑和抑 郁,阻碍心身健康,本文且对焦虑和心理健康这两个概念做一阐释,并分析引起焦虑的原因及它对心 理健康的影响。 一、焦虑的含义 1.生活中的焦虑概念 焦虑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概念,表示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焦虑的经历,甚 至每天都会有焦虑的情绪,只不过其程度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焦虑一词的使用越来越多,这是因 为社会的发展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挑战,这在客观上增加了现代人的焦虑的机会,因此现代社会的心理保健 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生活中的人们用很多的词来描述焦虑,很少去考查焦虑的科学内涵和外延,仅仅用它来表示一种特定的 心理状态。如果要问什么是焦虑,人们只能作描述性的说明,使用较多的词是:担心,烦闷,紧张,焦急, 这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们关于焦虑的看法是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的。 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焦虑概念,我们可以得出下面几点认识: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人们对焦虑 有不同的体验,或者说焦虑包括较多的内容,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表现。 2.科学中的焦虑概念 在科学研究中也有焦虑概念。心理学中将焦虑作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来研究,在临床心理学、心理保 健学等学科中对这一现象的研究较多。 或者说是一种好的兆头, 当时人们将此描述为可接受的预兆, 在希腊文学和哲学中也有关于焦虑的描述。 这种情绪只有在所谓高尚的人身上才会出现,因此焦虑并不是人人都会有的。但到了中世纪,人们倾向于将 焦虑作为一种情绪,主要是指使人不愉快的情绪,这种情绪往往是在人们不赞同某人、某物或某观点时才出

浅谈克服社交心理障碍的10个方法

好的社会交往可以减少孤独、寂寞、空虚、恐惧、痛苦,可以宣泄愤怒及压抑。因此,社会交往对于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有些人在社会交往中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能交往,这就属于社交心理障碍。常见的社会交往心理障碍有: 1、恐惧心理 表现为与人交往时(尤其是大众场合下),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致手足无措、语无论次,严重的甚至害怕见人,常称为社交恐惧症、人际恐怖症。其中有些人主要表现为对异性的恐惧,称为异性恐惧症。 2、自卑心理 表现为在社会交往中想象成功的体验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多,缺乏自信,总认为自己不行,缺乏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3、孤僻心理 有两种情况,一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不愿与人为伍;另一种是属于有某种持殊的怪癖,使别人无法接纳。从而影响了社会交往。 4、害羞心理 表现为社会交往中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致无法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阻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 5、封闭心理 表现为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掩饰起来,试图与人保持严格的距离。 6、自傲心理 表现为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在他人面前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常使交往对方感到难堪、紧张、窘迫,从而使交往变得困难,尤其表现在两代人的关系上。 7、敌意心理

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社会交往障碍。表现为讨厌他人,乃至仇视他人,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尔虞我诈;另一种情形是认为别人总在寻机暗算他、陷害他,从而逃避与人交往,甚至表现为攻击心理行为。 8、干涉心理 表现为专门打听、传播或干预别人的私事、秘密,从而引起别人的不满、厌恶情绪,影响彼此关系。 上述的社会交往心理障碍对社会交往所造成的影响有:不敢或不能与人交往;交往变得困难;交往给人带来的是不愉快、压抑等消极情感体验。造成社会交往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以往生活中的挫折;受错误的思想观念影响;个性缺陷,严重的表现为人格障碍;缺乏社会交往的经验,尤其是成功的经验。 你知道如何克服社交心理障碍吗? 日常生活中,出现一些社会交往上的困难、不适应,这是难免的、正常的。然而,人际关系严重失调或经常失调的人,往往有可能存在个性缺陷、认知错误或心理障碍。因此,对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状况,应作具体分析,分清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异常的,对于异常类型的,要分清哪些属于思想问题,哪些属于心理问题,哪些是两者皆有。只有分辨清楚,才能对症下药。想克服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心理保健: 1、悦纳自我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能否正确认识、评价和接受自己,是保持自身心理健康的前提。但“当局者迷”。并非人人都能真正做到自知,自我认知失调是导致心理失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应全面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了解长处和短处,并对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即时练习答案)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即时练习答案) 第一章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概论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 单项选择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包含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B)。 A、良好的个性品质 B、社会适应良好 C、良好的人际关系 判断题 (正确)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不能简单的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人就一定有心理疾病。 二、专业技术人员的心理健康 单项选择题 影响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的个人因素有:个性特征、个人能力和(B)。 A、社会事件 B、个人期望 C、生活事件 影响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有:社会变革、角色压力和(C)。 A、行为模式 B、个人期望 C、生活事件 判断题 (正确)自我管理能力是影响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悦纳自我适应环境 一、什么是社会适应? 判断题 (错误)社会适应是改变环境以适应个体要求的过程。 (正确)社会适应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错误)个体在社会适应的过程中是被动的,无法实现自身的心理需要。 二、自我成长三部曲 单项选择题 弗洛依德的人格结构包括自我、超我和(B)。 A、镜我 B、本我 C、理想我 判断题 (错误)“悦纳自我”就是既要喜欢自己的优点,也要喜欢自己的缺点,对自身的各方面很满意。 (正确)能了解自我,不过度自卑或自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第三章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 一、职业适应 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职场新人社会适应的内容?(C) A、心理适应 B、作息时间的调整 C、消费方式的改变 判断题 (错误)职业适应就是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 (正确)职业适应就是积极调整,使自己尽快进入职业角色的过程。 二、职业倦怠 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职业倦怠的表现:(A) A、喜欢与人聊天 B、身体疲惫 C、人际关系的疏远 判断题 (正确)职业倦怠总体而言是缺乏职业价值感的表现。

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4】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单项选择题】 1. 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 A. 诊断 B. 咨询 C. 治疗 D. 特点【答案】D 2.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的活动原则是: A. 现实原则 B. 道德原则 C. 快乐原则 D. 社会原则【答案】C 3.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是: A. 防御机制 B. 动机冲突 C. 性的冲突 D. 克制能力【答案】C 4. 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 A. 防御机制 B. 本能动力 C. 心理异常 D. 快乐原则【答案】A 5.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合理使用不同形式的“心理防御机制” B. 力比多的驱动 C. 顺利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 D. 潜意识的结构【答案】C 6. 在人本主义看来,“存在焦虑”是: A. 存在与责任的冲突 B. 存在与潜能的冲突 C. 潜能与本能的矛盾 D. 本能与社会的矛盾【答案】A 7. 根据统计学标准,心理异常是: A. 由个体行为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决定的 B. 事件不确定性的函数 C. 由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程度决定的 D. 心理不稳定性的函数【答案】A 8. 区分心理正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认为: A. 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 B. 心理过程通过人格表现出来 C. 人格在各种条件下都应是稳定的 D. 人格是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答案】A 9. 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 A. 能够进行自我校正 B. 属于感知综合障碍 C. 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D. 属于思维形式障碍【答案】C 10. 感觉减退多见于: A. 抑郁状态 B. 感染后虚弱状态 C. 睡眠障碍 D. 精神运动性抑制【答案】A 11. 无对象性的知觉是: A. 幻觉 B. 错觉 C. 妄想 D. 谵妄【答案】A 12. 体内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的异常知觉,属于: A. 内感性不适 B. 非真实感 C. 内脏性幻觉 D. 被洞悉感【答案】C 13. 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 A. 真性幻觉 B. 假性幻觉 C. 主观幻觉 D. 脑内幻觉【答案】B 14. 思维鸣响属于: A. 思维障碍 B. 注意障碍 C. 情感障碍 D. 感知障碍【答案】D 15. 兴奋性思维联想障碍的一种常见形式是: A. 思维奔逸 B. 思维散漫 C. 被洞悉感 D. 妄想心境【答案】A 16. 抑制性思维联想障碍的一种常见形式是: A. 思维迟缓 B. 思维云集 C. 被洞悉感 D. 妄想心境【答案】A 17. 违背本人意愿地在脑海中涌现出大量观念,这种症状可能是: A. 破裂性思维 B. 强迫观念 C. 强制性思维 D. 超价观念【答案】C 18. 把与自己本无关系的事情认为有关,这种临床表现最可能出现于: A. 被害妄想 B. 钟情妄想 C. 关系妄想 D. 夸大妄想【答案】C 19. 有嫉妒妄想的人可表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