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陆游
陆游古诗赏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古诗赏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古诗赏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第二首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陆游古诗赏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宋】陆游其一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其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⑴将晓:天将要亮。
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
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⑵天汉:银河。
⑶怆:悲伤。
⑷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河:指黄河。
⑸五千仞(rèn):形容它的高。
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
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
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
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⑹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胡尘:指金的统治,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
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⑺南望:远眺南方。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参考译文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创作背景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陆游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
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
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闷热和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
爱国寸心至死如丹 痴恋双鬓多年作雪

爱国寸心至死如丹痴恋双鬓多年作雪——品读陆游的爱国情怀和爱情悲剧“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相信大家对这首诗都不会陌生。
它就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前写下的最后一首爱国诗篇。
不仅是他的人生遗嘱,也是诗人一生爱国,许心于国的真实写照。
“死去原知万事空”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
“但悲不见九州同”只是让我感到悲愤的是没有看到国家的统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当朝廷的军队向北挺进,收复失地的时候,你们在祭奠我时,千万别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呀!我们说一个人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环顾家人,要抒发的感慨、要留下的语言,应该是干头万绪的。
然而,陆游到了人生闭眼的最后一刻,还是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
这是多么感人的爱国情怀啊!陆游生活在那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年代。
朝廷偏安一隅、苟且偷安、奸臣当道。
陆游空怀一腔爱国之志,却没有得到重用,反而多次被罢官闲居。
平生志业,百无一酬。
但他的爱国精神至死不渝。
最后化作一曲《示儿》诗,成为他的人生绝唱、爱国绝唱!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
1210年1月26日他怀着悲愤离开了人世,享年85岁。
陆游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诗词大多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陆游生活在北宋覆亡前夕,金国日益强盛的时候。
他出生后的几年里,金兵攻陷汴京,宋徽宗、钦宗被俘,北宋覆灭,南宋建立。
陆游的童年,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生活,饱尝了国土沦陷的辛酸,为他的爱国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陆游从小就有很大的抱负,他不仅学习了丰富的文学知识,而且勤练剑术,熟读兵书。
他在《醉歌》诗中写道:“读书三万卷”“学剑四十年”。
立志建功立业,报效祖国。
中年的时候,陆游终于盼来了亲上战场,杀敌报国的机会。
应四川宣抚使王炎邀为幕僚官,这使他有机会亲临前线参加军事工作。
语文上册陆游词二首诉衷情赏析

在封建社会,君与国、忠臣与报国往往联 系在一起。一个人要想报效国家,通常要走 封官觅侯的道路。
从陆游个人经历看,他“万里觅封侯”, 正是为了抗击金人、实现国家的统一,我们 应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词。
四、积 累
背诵
诉衷情
陆游词二首
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 ,身老沧洲 。
也为结尾三句的反诘积蓄力量。
品读
陆游词二首
2.“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这是一个有力的反诘句。如果将“谁料”换
成“无奈”,直接陈述,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比
较着读一读,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
换成“无奈”,似乎这一结果是上天 安排的,无法抗争;
用反诘句,意在指责统治者的屈辱投 降造成了作者晚年这种境况,这是对朝廷 当权者的控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无 比愤慨的感情。
品读
陆游词二首
指导诵读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如何读出遗恨、无奈、悲伤的复杂感情?
指导
情感由恨转悲,语速由中转慢。前两句重 音在“胡”、“鬓”;后句重音在“空”, 读时三字分开,但分而不断。
三、探究
陆游词二首
有人说,这首词的首句“当年万里觅封侯”,表 明了陆游追求高官厚禄,你如何理解?
答案
答案
同意。陆游饱经忧患,却始终保持着 他的爱国情操,不屑同排挤、打击他的 官僚们争权夺利,实在可敬可佩。
四、积累
背诵
陆游词二首
卜算子 ·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 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小结
陆游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自幼聪慧过人,一十二岁便能撰写诗文,最擅长写七律,被称之为奇才。
但他的一生坎坷不平,本是一位爱国的忠心之士却不得重用,因他一再强调抗金的主张,时常受到朝中反派官员的不满和排挤,当他六十五岁再次被罢官后便回到了老家山阴终老,他毕生创作的诗词达九千余首之多,其中不乏多首佳作都为世人所传诵。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
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
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
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
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
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
他初婚唐氏,《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
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
陆游《病起书怀》鉴赏及译文答案

陆游《病起书怀》鉴赏及译文答案《病起书怀》是由所创作的,此诗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百姓与国家的血肉关系。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病起书怀》,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病起书怀》宋代:陆游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起书怀》译文病体虚弱消瘦,以致纱帽帽沿都已宽松,不受重用只好客居在与之相隔万里的成都江边。
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即使事情已经商定,也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完全下结论。
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
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病起书怀》注释病起:病愈。
病骨:指多病瘦损的身躯。
支离:憔悴;衰疲。
孤臣:孤立无助或不受重用的远臣。
江干:江边;江岸。
忘忧:忘却忧虑。
阖(hé )棺:指死亡,诗中意指:盖棺定论。
庙社:宗庙和社稷,以喻国家。
京华:京城之美称。
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和銮(luán):同“ 和鸾”。
古代车上的铃铛。
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銮”。
诗中代指“君主御驾亲征,收复祖国河山”的美好景象。
出师一表:指三国时期诸葛亮所作《出师表》。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亦指在灯下。
《病起书怀》赏析这首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
其中“位卑”句不但使诗歌思想生辉,而且令这首七律警策精粹、灵光独具,艺术境界拔人一筹。
全诗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忧国忧民之心。
起句两句“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叙事、点题,是诗人诗文自身的写照“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帽沿宽松。
也暗含被贬官之意,写出了现实,纵使有满腔报国之志,也只能身处江湖之远,客居江边,无力回天,心中的痛苦与烦恼可见一斑。
陆游乐观豁达的诗

陆游乐观豁达的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陆游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陆游的诗歌以其豁达、乐观的风格而著称,他善于表达生活的苦难与坎坷,但又经常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困境,寄托希望与憧憬。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陆游乐观豁达的诗作。
陆游的诗中常常透霡出一种宽容与包容的态度。
他在《秋夕》中写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他乡遥夜梦,家国百忧思。
”诗中表现出对离乡别土,身处他乡的牵挂之情,但他尽管艰难,却仍保持着一种宽容与包容的心态,用“黄昏后”、“百忧思”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却不为困境所阻碍,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
在《秋夕》中还写到:“谁怜幽寂坐,荷灯照我初。
”这句话既表现出了孤独,又表现出了期盼。
陆游对孤独境遇的描述,不仅没有让他陷入消沉与沮丧,反而通过对灯光的期盼,表现出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希望。
在他的诗中,总是不难发现一种以乐观态度对待生活的精神。
陆游的诗歌中也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在《秋夕》中,他写到:“闺中少妇独裁文,还似倩云比周公。
”诗中将少妇与自然相比,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女性的赞美。
陆游以顶天立地的雄姿表现出男性的果敢和担当,也以柔美的形象赞美女性的温柔和美丽,展示了他对自然世界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在他的诗中,自然与人文始终相互交融,相互照应,处处透射着对生命的崇敬和喜爱。
陆游的诗歌中还不乏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表达。
在《秋夕》中,他写到:“逢秋心自悲,倚槛不能明。
黄叶明明暗,长亭影依稀。
”陆游以秋天的残草萧瑟表达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但他又认清现实,用“倚槛不能明”来表示对现实的矛盾和困扰,但他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和对宏大的景色的赞美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展现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乐观态度。
陆游的诗歌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展现出了一种豁达、宽容的气度。
他以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表达,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绚丽的人生画卷。
陆游《游山西村》的原文[推荐五篇]
![陆游《游山西村》的原文[推荐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1acc7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e.png)
陆游《游山西村》的原文[推荐五篇]第一篇:陆游《游山西村》的原文陆游《游山西村》的原文《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纪游抒情诗。
此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陆游《游山西村》的原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陆游《游山西村》的原文1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释赏析】说明这首诗是诗人闲居家乡游览山西村后写的。
全诗生活气息很浓,生动而概括地描绘了当地的秀丽风光和热闹的节日气象,赞美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格,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富于哲理,耐人寻味,经常被引用来说明事情在看来似乎无法进行、困难重重时,忽然有了转机的境况,为历来传诵的名句。
注释:①、山西村:地名,在今浙江绍兴鉴(j iàn)湖附近。
②、农家:农村里的人家,指农民。
腊(là)酒:腊月(农历十二M 月)亦即冬天酿造的.酒。
浑(hún):混浊。
浑酒质量比清酒差。
③、鸡豚(tún):指鸡肉和猪肉。
豚:小猪。
足鸡豚:形容招待客人的菜很丰盛。
④、山重水复:山岭重叠,溪水曲折。
⑤、柳暗花明:柳树茂密成荫,显得阴暗;山花鲜艳耀目,色彩明亮。
⑥、萧(xiāo)鼓:指吹打乐器发出的声音。
春社:古代立春后祭拜土地神和五谷神的日子,叫春社。
⑦、衣冠(guān官):衣服和帽子。
简朴(pǔ):简单朴素。
古风:古代风俗。
⑧、若许:如果客许。
闲乘月:趁着月光明亮的晚上出外闲游。
⑨、拄(zhǔ)杖:拄着拐杖。
无时:随时。
夜扣(kòu)门:晚上来敲门作客。
叩:敲陆游《游山西村》的原文2《游山西村》原文莫笑农家腊酒浑⑴,丰年留客足鸡豚⑵。
山重水复疑无路⑶,柳暗花明又一村⑷。
关于陆游的作文7篇

关于陆游的作文7篇北宋的时候,有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他的名字叫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少年时的陆游就受到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
多年过去了,陆游老了,病魔总是缠着他,使陆游常年卧床不起。
病魔的折磨并没有击退陆游的爱国之心,反而使陆游的爱国情感更为强烈。
可是祖国一天不统一,陆游就一天比一天更渴望统一。
这加重了陆游的病情。
一天,陆游觉得自己已时日无多了。
但他还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心里一想,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晚上,陆游早躺在床上。
在油灯的微照下,陆游费力地坐了起来。
他又想到了祖国,热泪又一次流下。
他拿出笔纸,准备写下遗嘱。
他心想:“人死去了本来就万事皆空,但我悲伤的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令我感觉到心在隐隐作痛。
我一定要叮嘱儿子,在南朝的军队北定中原的日子,拜祭我时,千万不要忘记告诉我这个好消息啊!”于是,陆游便写下了《示儿》这首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篇二:入陆游府刚翻书翻到古诗两首,望着图,不一会儿就岀了神。
忽然,听到一句有些苍老的声音,我闻声赶到,原来是从窗口里传出来的。
我靠着墙壁,侧着看窗内,里面有几本书和毛笔,随即想到主人还很爱学习。
窗口外几棵翠竹和略长了些青苔的黑石,而那白得发亮的墙壁则跟容易见。
地上丛生的绿草,和倚在黑石上的金色树叶如天生般配。
没等我看完,那略带苍老的声音又传了出来:“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个孩童的声音又传了出来:“父亲,此诗的诗意孩儿还是没有钻透。
”“慢慢你就懂了。
”那老者祥和的说。
孩童准备起身走时,我才放下“他们说话之际为何没用'之乎也者'”这个问题,突然想起那老者应是陆游,那个孩童就该是陆游的儿子子聿。
我刚想起身走开,陆游那祥和的声音又传来:“门外小生,既来之则安之,何必做梁上君子?!”我先是一惊,马上又不慌不忙的说:“刚闻陆大师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后两句可谓'千古绝句'!”陆游急迫的说:“你可知其意?” 我摸着头笑笑说:“晚辈思维迟钝,大师可否为我讲其意?” 陆游缓慢的说:“进来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读陆游
引: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朱自清说,在古代的诗人当中,唯有一人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爱国诗人,他就是——陆游。
公元1127年,金兵的铁骑踏破了汴梁城,北宋灭亡了。
宋高宗赵构逃往扬州,建立了南宋,过起了奢靡的生活。
从小经历山河破碎的陆游对于国家有一种很特别的情怀,一直希望自己长大后能保卫祖国,收复失地。
引:20岁时,陆游豪情满怀,立下这样的壮志--
齐: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引:48岁时陆游守卫边关,在凛冽的寒风中,他放声高歌:
齐:一寸丹心唯报国
引:52岁时,陆游因为主战而被罢官,成为平民的他念念不忘的是:
齐:位卑未敢忘忧国。
独朗诵1:《病起书怀》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引:68岁,年逾古稀的他,魂牵梦绕的依然是:
齐: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独朗诵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引:82岁时,风烛残年的他仍在高唱:
齐:一闻战鼓意气发,犹能为国平燕赵。
独朗诵3:《老马行》
老马虺隤依晚照,自计岂堪三品料?玉鞭金络付梦想,瘦稗枯萁空咀噍?中原蝗旱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齐:山河碎,国土丧,满腔悲歌无处唱,空长叹,血泪干,独盼旭阳重升。
引:一个寒冷的冬天,屋外寒风呼啸,屋内烛泪流淌,一首千古绝唱,在陆游弥留之际诞生了。
齐:《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引:梁启超曾这样评价陆游——
齐:辜负胸中十万兵,
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
说到胡尘意不平.
诗界十年靡靡风,
兵魂散尽国魂空.
诗中什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