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铁盈利的原因
15733309_香港地铁上盖R+P模式探秘_

香港地铁上盖R+P模式探秘“R+P”模式的诞生,从开发商角度来讲,迎来了地铁开发思维时代。
李向 特约撰稿如果说内地的房地产开发学习香港“高周转”模式的话,“轨道+物业”开发模式正在成为开发商新一轮跑马圈地的王牌,这一次学习的对象依然是香港。
无论地产开发还是商业地产的运营管理,香港向内地输出了很多智慧和经验,一衣带水的深圳更是占得先机。
2016年,万科与深圳地铁达成合作,万科拿下深圳地铁超过20个地铁上盖物业项目,时任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的王石表示,万科的城市配套商战略迎来了“铂金时代”。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下称港铁公司,00066.HK)所打造的“轨道+物业”(Rail+Property,即R+P)模式,以其特有的商业模式赋予了商业地产新生命。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末,中国内地共有30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38特别报道SPECIAL REPORT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道,共计133条线路,共有58个城市的城规线路规划获批。
在已运营线路上有2671座站点,其中换乘站457座,占比17.1%。
根据港铁公司的运营经验,上述2671个站点都具有商用价值前景,换乘车站具有人流量大优势更是商业物业、住宅开发的最佳选择,这种自带人气与流量,给周边地块带来的溢价超过20%。
对于房企而言能否与轨道作伴,成为选择布局的首要考虑要素之一,能否竞逐地铁沿线的物业开发,成为判断房企多元布局的标志。
港铁公司R+P模式并不是一战成名的,而是在其近40年间的运营中获得管理经验。
港铁公司1975年开始建造,1979年第一条线路观塘线开始运营,2000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2007年与九广铁路公司合并,截至2016年底,在香港运营10条轨道线路,盈利达到164.47亿港元,是上市时的7.4倍,是全球极少数地铁公司中不依靠政府补贴而盈利的地铁公司。
港铁公司凭借管理优势,在内地参与建设和营运包括北京4号线、14号线、16号线,深圳地铁4号线,杭州地铁1号线;海外业务方面,在英国参与营运及管理TfL Rail(伊利莎伯线)、联合营运及管理西南部铁路专营权,在澳大利亚和瑞典营运及管理澳大利亚墨尔本铁路、瑞典斯德哥尔摩地铁、Stockholm Pendeltåg铁路服务及来往斯德哥尔摩和歌德堡的城际列车服务MTR Express。
香港地铁为什么能赚钱

香港地铁为什么能赚钱?据了解,目前世界各国的地铁公司大多赔钱,但香港的地铁公司却能赚钱。
先进的设施产生规模效应香港地铁公司是特区政府全资拥有的一家企业,但并不由政府直接经营。
而是通过有关条例,由政府委托有关人员成董事局成员,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地下铁路的修建、经营和日常管理。
因此,在人们心目中,地铁是一家"官有民营"的企业。
香港地铁自1979年底逐段投入运营,截至2000年上半年的20年半的时间里,逐步由前12年的亏损,转为盈利,其中1998年的利润达到28.19亿元;1999年盈利21 .16亿元,今年上半年的利润为10.5亿元。
并曾在1997年及1998两年派发股息。
香港地铁能够赚钱,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物质基础上说,首先是由于设施先进,保障了庞大客运流量能够畅通无阻,从而发挥了规模效应。
据地铁公司计算,香港目前平均每天有223.5万人次乘搭地铁,星期天的乘客超过228.4万人,而1999年圣诞前夕,全日载客量约为300万人次。
合理的选线设计、先进的硬件设施,保证了地铁运行的安全和畅通,为地铁公司吸引了庞大客流量。
香港地铁系统目前共由5条主线组成,即荃湾线、观塘线、港岛线、东涌线和机场快线,总长为82.2公里,低于亚洲区的东京地铁、汉城地铁,与伦敦地铁的规模更是不能相提并论。
但若以每公里地铁线路接载的乘客计算,香港超过10万人次,比世界其他地区的地铁为高。
从这个意义上说,香港地铁是世界上使用密度最高的市区铁路之一,也是最繁忙的地下交通系统。
香港地铁共有44个车站。
地铁由通车之日起,自动售票系统开始运作,而由1997年9月起地铁联同其他公共交通服务机构成立"联俊达"公司,推出"八达通"聪明卡票务系统,方便用户从银行直接转账增值。
目前"八达通"销售量已超过580万张。
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进行筹资和经营香港地铁建设费用,其中政府的投资不足三分之一,地铁建造的主要资金由各类融资安排筹集,包括债券、财团贷款和浮息票据等,通常由政府作担保。
香港地铁:赚钱又高效

香港地铁:赚钱又高效作者:暂无来源:《计算机世界》 2011年第7期刘丽丽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英国伦敦建成通车,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方式的诞生。
在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内,凡经济发达的国家与城市都建有地铁。
地铁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城市经济实力、人们生活水平及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香港地铁(MTR)由政府的地铁公司经营,第一条线路于1977年建成通车。
截至2007年,由于地铁公司和九广铁路正式合并,综合铁路系统全长168.1公里,由9条市区线共80个车站组成。
与大多数城市地铁不同,香港地铁也是世界上盈利状况最好的城市地铁。
除此之外,诸多ICT技术的成功应用,也为香港地铁带来许多好的口碑。
最赚钱的公司“我们2009年的利润有差不多70多亿港元,是最能赚钱的公司之一。
我们公司的远景不是做一个高效的运营商,因为我们的效率已经非常高了。
我们的远景体现在两方面:乘客的服务和准时度。
”最近,香港铁路公司(港铁公司)首席信息官兼信息技术主管赖锡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坐过香港地铁的人都有感觉,那就是它非常的贵,但尽管如此,香港地铁每天仍有超过大概400万人次的流量。
而正是这个流量繁荣了香港的地铁经济。
香港地铁还会给人一种特殊的感觉,那就是它具有观光和购物的特性。
无论在哪个地铁站,都有购物店,看到了喜欢的店你就可以进去购物。
所以香港地铁可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简直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比如,外地游客到了尖沙咀站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地铁站里到处是餐饮店、美容店、饼店、便利店、时装饰物及精品店等,还有很多人逛店购物、或饮咖啡,与内地地铁中匆匆过往的人群大不相同。
除了商铺经济,还有一种就是广告。
在香港地铁内,每一个角落都是非常赚钱的地方,车身广告、墙壁广告等等。
香港整个地铁都在卖广告,除了硬体的广告版还有电子广告,像电视一样,还有沿线广告,都是地铁公司所拥有的。
总的来说,香港地铁是在彻彻底底地进行商业运作,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想办法利用每天400多万的人流赚钱,怎么吸引他们、吸引更多的商铺在来此提供服务。
2024年香港地铁建设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香港地铁建设市场调查报告1. 前言香港地铁建设市场一直是该地区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通过对香港地铁建设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提供有关该市场的详尽信息,以供相关利益相关方参考。
本报告将首先介绍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的背景和规模,然后分析市场的竞争情况,最后给出未来市场发展的趋势和建议。
2. 背景和规模香港地铁建设市场是指香港特别行政区范围内的地铁线路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根据我们的调查,香港地铁建设市场在过去几年内一直保持稳定增长。
这主要受益于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重要商业枢纽的地位。
根据数据分析,截至目前,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的总体规模约为XX亿港元。
该市场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地铁线路的规划和设计、土木工程、电气设备和施工等。
其中,土木工程领域占据了市场份额的大部分,约为XX%。
3. 市场竞争分析香港地铁建设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
主要竞争者包括国内外大型建筑公司以及专业的铁路工程公司。
这些公司在技术实力、项目经验和资源优势方面存在差异。
此外,政府的监管政策和标准也对市场竞争产生一定影响。
根据调查结果,目前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的竞争格局较为稳定,主要由几家市场领先企业主导。
这些企业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工程和专业化的服务,赢得项目投标并保持长期合作关系。
4. 市场发展趋势和机遇随着香港的城市化和人口增长加速,地铁交通的需求将继续增加,从而推动地铁建设市场的发展。
此外,政府对可持续发展和低碳交通的重视也为地铁建设市场提供了机遇。
未来几年,香港地铁建设市场有望迎来更多的项目和投资。
其中,一些重大的地铁线路扩建计划将成为市场的主要驱动力。
另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交通和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也将对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5. 建议基于对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的调查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市场竞争者应进一步提升技术实力和专业能力,以应对激烈的竞争环境。
•企业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和低碳交通,抓住政府对此领域的支持和机遇。
2024年香港地铁建设市场发展现状

香港地铁建设市场发展现状引言香港地铁作为香港维持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香港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香港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铁建设市场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本文将重点分析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的发展现状,并探讨其对香港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香港地铁建设市场发展历程自1979年香港地铁系统启动至今,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经历了持续的发展和壮大。
起初,香港地铁网络较为有限,只有一条线路。
随着香港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铁建设市场开始快速发展。
到目前为止,香港地铁已经发展成为一张密集的网络,覆盖香港大部分地区。
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的主要参与方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以下主要参与方的共同努力:1.政府部门:香港政府负责制定地铁建设政策和规划,提供资金支持和政府拨款,并与相关公司合作,共同推动地铁建设市场的发展。
2.地铁运营公司:地铁运营公司是地铁建设的主要承包商,负责地铁线路的建设、维护和运营。
地铁运营公司通过投标方式获得相关建设项目,完成设计、施工和工程管理等任务。
3.建筑公司:建筑公司承担具体的建筑工程,包括隧道开挖、轨道铺设、车站建设等。
建筑公司在地铁建设市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香港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
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的挑战和机遇挑战虽然香港地铁建设市场发展迅速,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1.土地资源有限:香港作为一个小型城市,土地资源受限,地铁线路的建设需要合理规划和利用现有土地。
2.资金压力:地铁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香港地铁建设市场需要寻求资金来源和融资渠道。
3.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地铁建设需要不断引进新技术,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率。
机遇尽管面临挑战,香港地铁建设市场依然充满着机遇:1.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香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地铁建设市场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新的建设项目中。
2.政府支持:香港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提供支持和政策引导,为地铁建设市场提供更好的环境。
3.国际交流合作:香港地铁建设市场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获得更多先进技术和经验。
香港地铁为什么会赢利

支持主要有 一 是土地政 策。在修建每条线路中 ,政府会在 每个车站点将一定范 围的土地及其开发权转让给地铁公 司规
划发展 ,为地铁公司推行 地铁结合物业模式创造条件。二是 规划修编 。特 区政府 经常 听取并采 纳地铁公 司对市 政规划 , 尤其是车站及上 盖区域规划的意见或建议 ,使地铁结合物业
UL UNDA0B A0
香 港 地侠 呙 什 么会 赢 鼬
●刘 小花
通 常 ,城市地铁 由于受 前期建设投 入多 、运营成本 高 、 票 价收入有限等诸多 因素的影响 ,绝 大多数处于亏损状 态。 但是 ,也并不是所有 的城市地铁都亏损 ,比如香港 ,就 是为
司,成为香港地铁公 司大股东。香港地铁公 司通过地铁沿线 的土地开发实现沿线土地巨额增值 收益 ,这部分增值收益 弥
晰 、配套设施 齐全等 ,都功不可没。进入 香港 的地铁站 。 放
眼 望 去 ,到处 都是 饮 食 店 、美 容店 、饼 店 、时 装 饰 物及 精 品
只是依据 《 } 【 铁 附例》 的规定 ,对地铁运 营服 务进行监督 , 以保障公众 的安全和利益 。
2 . 地 铁 公 司捆 绑 式 的 “ 地铁 +物 业 ” 发 展 模 式 。 香 港 地
铁经 营者不单 是建设地铁 , 通常还 把沿线地产 开发 捆绑在一
起, 使其产 生更 大的经 济效益 。通常 ,在 建每一条 新建地铁 线 路之前, 香港地 铁公 司都充 分评估其 地 面商业开 发价值 , 并 与特 区政府 签订项 目协 议, 一并进 行地产开 发设 计。待特
区政府批准 后, 地铁公 司便找来地 产商共 同开 发车站及其上 层立体 空间, 根据 不同 的条 件, 兴建大 型的住宅及商业项 目、
“轨道+社区”:港铁盈利秘笈

“ 轨道+ 社区’ ’ : 港铁盈利秘笈
■张 璐
1 8 6 3 年, 为了解决交通堵塞 问题 , 英 上世纪 7 ( ) 年代 . 当时 , 香港 人 口快速 增 字楼及住它楼 。过去 3 ( ) 多年 , 港铁 公司
市民满 意的运作 模式创 造了 “ 三赢” “ 在全球范围内 . 做铁路 和轨道交通 利 、 年 1 2月 3 1目 ,港 铁 公 司资 产总 值 为 基 本是 不 赚 钱 的 ,世 界上 很 多城 市 的 轨 的 局 面 。 2 0 6 9 . 1 5 亿港元 , 市值 1 7 6 6 . 9 2 亿港元 ( 其 道 交通都是不盈利的 ,但 港铁创造了 自 易珉表示 ,国内修一条地铁在 基础 中政府 占股 7 6 , 7 %o 目前 , 港铁在内地运 己的独特模式。” 建设上的花费根据地质地形不 同造价 大 易珉告诉记 者。 营着包括 北京 地铁 4号线 、 1 4号线 、 杭 0亿 元人 民 币不 香港地铁的模式得 益于港铁与香港 约 为每 公里 5亿元 到 1 州1 号线等 多条地 铁线路 。港铁 公司采 政府间 共同发展的关 系 ,即将 地铁沿线 等 。“ 但这还是最初 的一 笔投 资 , 更大的 用“ 轨道 交通 +物业 ” 运营 模式 , 实现 了 的 土地 ,香 港 政 府 按 照正 常 的 土 地 价 格 消耗是后期的运营成本 ,每年 几 卜 亿 到 公司在轨道 交通领域的可持续 发展 。 如果单 靠政 府补 贴 , 将 是一 定 向卖给地铁 公司, 地铁开通后 , 港铁与 上百亿不等 ,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中国业 务首席执 政 府共享 由此带来 的土地 增值 ,并拿出 个巨大的财政负担 。” 易珉说 。
香港地铁与上海地铁

浅谈香港地铁与上海地铁摘要:自1863年伦敦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以来,全世界目前已有90多个城市建造了地铁。
地铁不仅载客量大、速度快、线路短捷,而且它的建造几乎不占用城市地面和改变城市结构,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从票价、投融资、财政补贴情况以及运营营运状况四个方面阐述了香港地铁与上海地铁的状况,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了地铁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关键字:票价投融资财政补贴运营营收状况Abstract: since the 1863 London opened the world since the first line, more than 90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at present had built the subway. The subway stretched to not only fast speed and the short circuit, and it's built almost do not take up the city ground and change of urban structure, which is very popular. This paper, from the ticket prices,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financial subsidies and the operation status of operations four aspects of Hong Kong metro and the condition of the Shanghai metro, let we clearly understand the subway i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Key word: fares investment finance allowance operation income status1 引言近几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国大城市为了解决道路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过度消耗等问题,在财力逐渐增强的情况下,开始实施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交优先战略,几个特大城市已经开始了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化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地铁盈利的原因第一点:发车密集香港地铁是全球地铁中发车间隔密度最大的运营线路之一。
香港地铁列车系统允许最密间隔105秒。
换句话说,两趟列车的最短间隔不到2分钟。
地铁高效运转,依靠先进技术与精确管理来支撑。
比如,香港地铁站台上都加装一道屏蔽门,既可将地铁候车区和隧道分隔,保持候车区恒定的温度,也可对客流进行控制,保证列车准点开行;又比如,香港地铁列车都装有自动控制系统,可自动调整行进中的列车间距,决定列车最佳的加速和减速时机。
由于设施先进和有效管理,香港地铁列车准时率超过99.5%。
第二点:地铁+房地产在香港,从城市最边缘地区到市中心,坐地铁基本上半个小时都能到达。
而对不少在城市中心地带上班的民众来说,往往是距上班地点最近的地点是最堵的地方。
因此尽管地铁票比巴士要贵出一倍还多,坐几站就要四五元港币,地铁交通因为快捷、便利还是受到了香港上班族的青睐。
香港地铁的运营完全由电脑控制,高峰时同时在线运行121列车,每班车平均间隔120秒。
根据香港相关部门的统计,平均每天有250万人乘坐地铁出行,占总出行人数的1/3。
遇到雨天,香港人可以不带雨伞,而衣衫不湿地出行办事。
因为庞大的地铁网络将地面上建筑连为一体。
走进香港地铁,干净凉爽的环境很得人好感,各种指示牌一目了然。
香港地铁经营者很有头脑,不单纯是建设地铁,通常把沿线地产开发捆绑在一起,使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每一条新建地铁线路,香港地铁都充分评估其地面商业开发价值。
与特区政府签订的项目协议,一并将地产开发“设计”其中。
与绝大多数由当地政府投资、作为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地铁公司相比,香港地铁公司的运营模式独树一帜,它采用的是“地铁+房地产”的经营模式。
这也是它盈利的主要原因,而其他地铁公司大多接受政府补贴,或是难以持续盈利。
地铁公司便找来地产商共同开发车站及车厂上盖的空间,根据不同的条件,兴建大型的住宅及商用物业。
其后,管理已落成的屋村和部分商用物业的收入,就成为香港地铁公司的滚滚财源。
机场快线上有一站叫青衣,原来这里有油库、船坞等设施,所以地价相对较低。
由于地铁的拉动,房地产价格直线上升。
栋栋高楼拔地而起,新建小区纷纷落成,人气不断聚集,现在这里每平方尺均价超过港币4000元。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价格已达到中档物业水平。
地铁建设与地产开发捆绑一起,香港地铁从地价升值中也赚取收益。
“地铁+房地产”的经营模式也显示了香港地铁公司的双重身份。
作为城市公共服务的一部分,香港地铁公司必须做好地铁服务,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检查监督,为香港提供一个国际一流的交通环境;作为一家上市公司,香港地铁必须创造商业价值,为股东带来最大的利益。
作为香港政府的合作伙伴,香港地铁可以优先从政府手中拿地,按照政府的统一规划进行地铁建设和房地产开发。
这些地铁站以上的地块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引入地产商进行开发,然后地铁公司将地铁建设起来,通过优质的服务吸引人流,实现地产增值。
地铁+房地产模式的长年经营,使香港地铁公司发展出了跟地产商的多种合作方式。
通常情况下,项目建成后双方按合同约进行利润分成,部分项目,香港地铁也会直接投资参与建设。
比如2003年落成的香港中区最高的楼――88层的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大厦(简称IC2),也是建在地铁上面,就是由香港地铁公司建18层,香港恒基地产公司建70层。
这座总高415米的摩天大楼已成为香港的新地标。
2006年,香港地铁共获得了98.41亿港元的营业收入,其中大部分收入来自于地铁,但在其创造的77.58亿港元的利润中,则有90%的利润都来自于房地产经营。
第三点:物业香港地铁物业最让人惊讶的运营项目是其旗下四大商场——德福广场、青衣城、杏花新城和绿杨新村,尽管位置并非位于黄金商业区,有的商场甚至位于远郊,如青衣城(位置类似于广州番禺)、杏花新城(位置类似于广州东圃)和绿杨新村(位置类似于广州芳村),但其商铺出租率却保持在100%的水平,而且均成为所在区域的商业焦点。
香港地铁有限公司物业总监何恒光称,地铁商场能保持100%的出租率,关键在于对市场研究透彻,定位清晰。
如青衣城以海洋为主题,所有的商铺均按海洋主题进行设计,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连传统快餐店“大家乐”、“麦当劳”都在设计上引入了海洋元素,感觉很新潮。
“一个商户不符合这个主题,就会破坏商场的气氛。
”因此,香港地铁物业在招商时坚持要商户配合主题。
另外,商户的合理配置也很重要,他们会事前对所在区域的消费群做详细的市场调查,然后确定服装、饮食、玩具、化妆品等类别的店铺的比例,并定期进行客户营业额调查,和客户研究经营状况,及时调整商铺比例。
据统计,经营面积分别为5.9万、1.2万、1.9万、2.9万平方米的德福广场、绿杨新村、杏花新城和青衣城,年租金收入分别可达到了3.53亿港元、1.04亿港元、0.8亿港元和1.76亿港元。
四大商场合计为地铁创造超过7亿港元的收入。
地铁物业还引入了优质服务计划。
即聘请神秘顾客定期访问四大商场,对每个商户进行评分,分成A、B、C、D四档,每季度公布一次评分结果,评分较高的商户将在续约时给予好的位置,而评分低的客户则下次不予续约。
何恒光坦言,开始有些商户抗拒这种作法,但实施几个月后,不少商户主动和地铁物业商谈服务改善措施,以取得高分。
何恒光称,香港地铁物业盈利的秘诀在于严格按市场模式运作,严格执行物业发展流程,即从选定地盘、设计计划大纲及取得法定批准到商议批地条款,等等,最后是物业管理。
而内地地铁在发展之前则普遍没有物业发展计划。
有的城市考虑到地铁周边地块的物业发展,但却往往只是把地块加以出售,却没有交给地铁公司统一运营,缺乏规划性。
第四点:八达通香港地铁公司早在1979年就开始发展信息系统支持运营。
香港地铁业务对IT的需求一目了然——要支持地铁公司的持续盈利,一是进行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防止高昂的设备折旧成本“吃掉”利润;二是进行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第三,则是打通各个业务系统,将“地铁+房地产”的经营模式真正在IT系统中落实下去,借助技术力量获得更高的收益。
香港地铁有限公司的首席信息官赖锡璋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引入ERP,将香港地铁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维护管理、项目管理、收益管理、市场和客户关系管理、物业管理、运输和客运管理等各自独立的IT系统打通,形成信息顺畅流通的统一系统。
与此同时,IT部门由200人精简到100人。
最终,将这种信息闭环转化成商业利益的是一套八达通卡系统。
八达通,是香港地铁盈利的另外一个重要角色。
八达通卡是香港市民乘坐地铁时用来付费的卡,几乎人手一张。
1999年,香港地铁为了融资,将八达通卡成立一个独立的公司进行运营,持有其57%的股份,但八达通的IT系统仍放在香港地铁的办公楼里,由他们统一管理。
八达通卡系统与香港地铁的管理系统后台互联,乘客乘坐地铁的信息,以及在地铁附近商铺商场消费的信息在两个公司之间共享。
香港地铁公司利用八达通卡系统发展了一个客户忠诚计划,针对香港市民喜欢“找优惠”的特点,地铁公司通过八达通卡推广“坐10次送1次”的优惠活动;同时,持八达通卡的乘客可以在地铁公司名下商场或商铺内享受各种各样的优惠折扣,并通过地铁站里的终端机获得麦当劳等商店的优惠券。
客户忠诚计划将大批人流从其他交通方式引入地铁。
香港地铁还不断通过IT系统的改进和创新吸引客流,提高客户忠诚度。
比如与银行的系统相联,实现八达通卡自动转账充值,以及发展香港地铁会员俱乐部(MTRClub),通过这个平台专门为会员提供各种服务和优惠信息。
大量的人流使地铁附近的物业成了黄金宝地。
香港地铁名下所有的商场和商铺都采取只租不卖的形式,便于统一管理。
商户们不仅要支付比同类商场更高的租金,还要“应付”香港地铁派来的专业调查人员,这些人统计地铁站附近的人流及商铺的营业额,地产经理们据此决定哪些商户该引入,而哪些该退出。
八达通卡在地铁和商铺内都能使用的另一个好处是,香港地铁公司可以对收集来的乘客资料进行进一步分析,了解他们的消费特征和采购模式。
对顾客吸引力较强的商户会更容易获得地铁站内的黄金铺位。
第五点:开源还需节流2002年,研发并在地铁里应用的“e分钟着数(“着数”是广东话,即有好处的意思)”系统。
这是一个放在地铁站里的柜式机,其后台与香港地铁公司和八达通公司的IT系统相联。
乘客在地铁站的柜式机上刷一下自己的八达通卡,就可以获得相关商场和商铺的优惠券。
这个柜式机的设置使优惠活动期间,乘地铁的人数增加了5%。
另外,柜式机上方的电视屏不断播放商户的广告,不仅将地铁里的人流引进了商铺,也使香港地铁增加了广告收入。
“e分钟着数”系统的终端设置在香港地铁人流最密集的地铁站里,公司为此付出了500万港元的投资。
通过商户广告投入和乘客数的增加,仅1年该系统就收回了投资。
2002年,该系统荣获一项亚洲大奖。
从2002年开始,每隔一两年,香港地铁的IT部门就会有一个应用系统获得国际性或区域性的IT大奖。
“与增加收入的系统相比,节省成本的系统在保证公司盈利方面作用同等重要。
”香港地铁管理着1060亿港元的固定资产,包括地铁列车、路轨及站内所有的设备,所有这些设备如果不好好保养,一旦坏掉,那就可能带来上百亿元的损失。
因此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保证香港地铁盈利的作用非常重要。
为此,IT部门开始安装一个系统,专门管理对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
这个系统支持了维修部门对4万多个零件和过去30年积累下来的8万个维修记录的管理,维修部门1000多个工程师的643种工作需求都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实现,系统明确规定的工程师们在遇到某种状况时,从系统的角度能够做多少修改,走怎样的流程,最后怎样安装。
赖锡璋说,如果一个本来只能用10年的车经过比较好的维修和保养能用20年,那就相当于资产价值翻了一倍,利润也就增加了。
还有一些小的系统创新对于改进盈利也同样重要。
IT部门开发了一个电话的自动语间服务,电脑用英文、普通话、广东话三种语言来回答客户提问。
这个系统可以为乘客提供详尽的交通指导,比如问从香港九龙到将军坳怎么走,语音系统能提供路线和转站方案,早晚班发车时间和具体的路费。
海外的顾客也可以打电话去了解香港的交通信息。
现在这个系统每天接收2000多个顾客问讯电话,取代了以前10多个座席三班倒,提供的24小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