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养性的经典古文诗句格言 (1)
古人关于修身养性的名言警句

古人关于修身养性的名言警句1. 有关古人修身养性的名句四句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三国时期——《诫子书》释义: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内心平静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
2、修心齐家治国平天下。
孟子:鲁国——《大学》释义: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3、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侧徐:清朝——(广东禁烟期间所写的对联)释义:千仞峭壁之所以能巍然屹立,是因为它没有世俗的欲望;借喻人只有做到没有世俗的欲望,才能达到大义凛然(刚)的境界。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林侧徐:清朝——(广东禁烟期间所写的对联)释义:海之所以浩瀚无边,是因为其容纳一切河流之水,用来比喻一个人要想气度、胸怀宽广,就要不仅宽容别人,还要不断的吸取不同的知识。
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
老子:春秋时期陈国——《老子》释义: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
2. 古人关于修身养性的诗文名句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自两汉:诸葛亮《诫子书》白话文释义: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出自春秋《孟子·滕文公下》白话文释义: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威武时不能做理亏的事,这样才是大丈夫。
3,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出自春秋《诗经·小雅·小旻》白话文释义:君子修身讲究谨慎,犹如脚踩在薄薄的冰面上,或站在悬崖边上一样,时时唯恐失坠。
修身养性的经典古文诗句格言

修身养性的经典古文诗句格言宁静可以致远,淡泊可以明志——诸葛亮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孟子平静如水,正直如绳。
-------严遵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窘困而改节。
------孔子生得贞心铁石坚,肯将识见与时迁?--------郑思肖世道别颓波,我心如砥柱。
--------刘禹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宝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2.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万仞,无欲则刚.4.浮躁一分,到处便抬尤悔;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5.任人须知人,友人须容人,人和事就; 无事不找事,有事不怕事,事在人为.6.安能尽如人意,要当无愧我心.7.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8.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9.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其殃.10.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坦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11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功夫。
格言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大学》)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大学》)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大学》)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
(《中庸》)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修身养性诗词名句古人关于修身养性的诗文名句有哪些

修身养性诗词名句古人关于修身养性的诗文名句有哪些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自两汉:诸葛亮《诫子书》白话文释义: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出自春秋《孟子·滕文公下》白话文释义: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威武时不能做理亏的事,这样才是大丈夫。
3,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出自春秋《诗经·小雅·小旻》白话文释义:君子修身讲究谨慎,犹如脚踩在薄薄的冰面上,或站在悬崖边上一样,时时唯恐失坠。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出自清·郑燮诗《竹石》白话文释义: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5,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出自明代:于谦《石灰吟》白话文释义: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关於修身养性的诗文名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我身即我敌,外物非所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新颜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一壶清茶煮历史,两袖清风出宇宙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修身养性的名言名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树廉洁之心,行廉洁之事,做廉洁之人。
无私者勇,忘我者清。
养一身正气,去半点私心。
慎权慎欲慎独慎微自警自省自重自爱正人先要正己,无私才能无畏。
做人、做官、不做秀,自警、自励、不自私。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身有正气,不言自威。
有公德乃大,无私品自高。
官多一分廉,民增一分福。
劲松立险处,正气显人格。
古代修身养性名言

古代修身养性名言(一)中国古代名句[先秦名句]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
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
恒:常常。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左传•隐公三年》[解读]喜欢子女,应该用道义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
这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què)劝谏卫庄公的话,卫庄公不听劝谏,他的宠子公子州吁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溺爱,会使子女走上邪路。
弗,不。
纳:入,使入。
不吹毛而求小疵。
——《韩非子•大体》[解读]不要去挑剔别人的小毛病。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喜欢挑剔别人的小毛病就是自己的大缺点。
求:找寻。
疵:毛病。
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解读]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
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迁怒:转移怒气。
贰:再,重。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
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
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标准,法度。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
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
廪(lǐn):粮仓。
实:充实。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礼记•经解》[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
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
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
缪(miù):错误。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战国•楚•屈原《卜居》[解读]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
古代修身养性名言

(一)中国古代名句[先秦名句]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
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
恒:常常。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左传•隐公三年》[解读]喜欢子女,应该用道义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
这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què)劝谏卫庄公的话,卫庄公不听劝谏,他的宠子公子州吁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溺爱,会使子女走上邪路。
弗,不。
纳:入,使入。
不吹毛而求小疵。
——《韩非子•大体》[解读]不要去挑剔别人的小毛病。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喜欢挑剔别人的小毛病就是自己的大缺点。
求:找寻。
疵:毛病。
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解读]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
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迁怒:转移怒气。
贰:再,重。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
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
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标准,法度。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
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
廪(lǐn):粮仓。
实:充实。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礼记•经解》[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
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
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
缪(miù):错误。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战国•楚•屈原《卜居》[解读]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
经典修身养性的古文诗句格言大全

经典修身养性的古文诗句格言大全经典修身养性的古文诗句格言11、宁静可以致远,淡泊可以明志——诸葛亮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5、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孟子6、平静如水,正直如绳。
-------严遵7、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窘困而改节。
------孔子8、生得贞心铁石坚,肯将识见与时迁?--------郑思肖9、世道别颓波,我心如砥柱。
--------刘禹锡10、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2、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3、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4、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5、宝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16、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17、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
1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万仞,无欲则刚。
19、浮躁一分,到处便抬尤悔;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
20、任人须知人,人须容人,人和事就;无事不找事,有事不怕事,事在人为。
21、安能尽如人意,要当无愧我心。
23、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
24、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25、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其殃。
经典修身养性的古文诗句格言2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9、多行不义必自毙。
古代关于修身养德的名言警句

古代关于修身养德的名言警句1. 中国古代关于明理修身的名人名言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出自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译文:为官者(作者当时的身份)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2、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战国荀子《荀子·修身》译文:通过品德修养达到自强,则名声可与古代圣贤尧、禹齐名。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宋·周敦颐《爱莲说》译文: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表达的是一种洁身自爱的品质,不受身边环境的污染。
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晁错论》宋代·苏轼译文:自古以来凡是做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出自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译文: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强权下不能改变自己的态度,这样才是大丈夫。
2. 古人关于修身养性的诗文名句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自两汉:诸葛亮《诫子书》白话文释义: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出自春秋《孟子·滕文公下》白话文释义: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威武时不能做理亏的事,这样才是大丈夫。
3,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出自春秋《诗经·小雅·小旻》白话文释义:君子修身讲究谨慎,犹如脚踩在薄薄的冰面上,或站在悬崖边上一样,时时唯恐失坠。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出自清·郑燮诗《竹石》白话文释义: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古代修身格言警句.doc

古代修身格言警句古代的格言警句内涵深刻,包含丰富的哲理,具有修身的作用。
今天我为你分享的是的内容,希望你会喜欢!精选1) 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丘2)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4)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5)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6)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7) 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8)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刘鹗9)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10)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11)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12)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13) 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
——刘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14) 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15)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16) 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17)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征列传》18)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19) 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
——杜甫20)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集锦1)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 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3)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4) 速效莫求,小利莫争。
5)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6)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身养性的经典古文诗句格言
宁静可以致远,淡泊可以明志——诸葛亮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孟子
平静如水,正直如绳。
-------严遵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窘困而改节。
------孔子生得贞心铁石坚,肯将识见与时迁?--------郑思肖
世道别颓波,我心如砥柱。
--------刘禹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宝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2.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
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万仞,无欲则刚.
4.浮躁一分,到处便抬尤悔;
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
5.任人须知人,友人须容人,人和事就;
无事不找事,有事不怕事,事在人为.
6.安能尽如人意,要当无愧我心.
7.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
8.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
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9.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其殃.
10.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坦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11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功夫。
格言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大学》)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大学》)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大学》)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大学》)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
(《中庸》)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
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大学》)
君子诸已而后求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
(《大学》)
欲诚其意,先致其知。
(《大学》)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中庸》)
子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中庸》)
治国必先齐家。
(《大学》)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中庸》)
大成若却,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心以静为贵,欲以寡为贵,思以敏为贵,学以勤为贵,友以诚为贵,情以挚为贵,穷以志为贵,富以仁为贵,话以少为贵,喜以度为贵,怒以忍为贵,体以健为贵!
长知足,心安然;甘淡泊,乐无边;为人喜,解人难;忘忧喜,严律己;莫烦恼,忍为先;识时务,永向前!
无贪欲,心胸宽;广交友,德为先;抑愤怒,能方圆;烦恼事,抛云端;和邻里,解人难;家和睦,心里甜!
寡言养气,寡事养神,寡思养精,寡欲养身,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精神不蔽,四体长春!
言宜实,心宜诚,福宜惜,慧宜增,思宜宽,虑宜远,气宜柔,骨宜刚,志宜大,胆宜壮!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
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责人之心责己。
缓字,可以免悔。
退字,可以免祸。
何以息谤?无辩。
何以止怨?不争。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
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
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善有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机。
党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悔,不动于色。
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限受用。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积要容纳得;
处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
世人喜言无好人,此孟浪语也,推原其病,皆从不忠不怒所致,自家便不是个好人,更何暇责备他人乎。
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极有理,凡处一事,交一人,无不皆然。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欲论人者,先论己;欲知人者,先自知。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
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之而别。
明镜止水,以澄心;泰山乔狱,双立身;青天白日,以应事;霁月光风,以待人。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洁冰清;襟袍,如光风霁月;气概,如乔狱泰山。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择善人而交, 择善书而读, 择善言而听, 择善行而从。
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
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受思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
饮清静之茶,莫贪花色之酒。
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
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我欲”是贫穷的标志。
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莫妒他长,妒长,则己终是短。
莫护己短,护短,则己终不长。
做人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
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扶危周急固为美事。
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
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不自重者,取辱。
不自长者,取祸。
不自满者,受益。
不自足者,博闻。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
见己不是,万善之门。
见人不是,诸恶之根。
念头端正,福星临,念头不正,灾星照。
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
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寡言养气,寡事养神,寡思养精,寡念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