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黄裳《浣花草堂》

合集下载

重难点08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主观试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练(全国通用附答案和解析)

重难点08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主观试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练(全国通用附答案和解析)
(2)防止遗漏要点。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相关文字做层次分析,并注意按分值分列条目。
(3)大多数考生做此类试题一般使用直接摘录法,这种方法用在某些试题的某个点上是合适的,但大多数试题的很多要点是不能用这种方法的。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对某些关键词语进行组合,换个角度转述,用一个更“上位”(上一个层次)的词加以概括;有的则需要用自己的话概括。
D.短褐穿结:见东晋陶潜《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潜,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是中国第一位山水诗人。
【答案】 D
【解析】“安贫乐道”错,“短褐穿结”形容衣衫褴褛。
3.作者在素材的组织和剪裁方面别具匠心,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以行踪为线索移步换景。从劝业场、六必居、内联升、瑞蚨祥、张一元一直到小吃摊,脉络消晰。 ②点面结合。文中作者选取六必居、内联升和瑞蚨祥具有代表性的三处老字号,以点带面,展现了大栅栏以至整个古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 ③详略得当。作者详写六必居、内联升、瑞蚨祥,而对劝业场、张一元等一带而过。
【解析】这道试题考查的是文章的布局谋篇,可以看出作者匠心独运,以行踪为线索来介绍,思路清晰。
4. 文章开头说逛大栅栏“是我一生中清晰而快乐的记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句话的作用。(6分)
【答案】①内容上,概括了老北京的传统陈设、历史文化故事和美味食品等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②主旨上,突出这些经历给作者带来美好的享受。作者感受到老北京厚重的文化韵味和魅力。(或表达了作者对老北京厚重的文化韵味和魅力的喜爱。)③结构上,总领全文。④阅读效果上,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重难点08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主观试题
1.确定区间,整合答案:
首先,根据题干寻找答题区间,确定答案存在于哪些段落,再根据题干中要求概括的方向性词语锁定具体的“信息块”,甚至是“信息句”“信息词”。其次,在整合信息时应注意,信息要点不能遗漏、交叉、重复,更不能无Leabharlann 生有。2.掌握要领,准确呈现

2023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诗词鉴赏阅读【含答案】

2023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诗词鉴赏阅读【含答案】

1《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北京市高考题)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

(共12分)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①杜甫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②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③。

共说总戎云鸟阵④,不妨游子芰荷衣。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

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

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

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

764年,严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

②乌皮几:包着黑皮的小桌。

③息机:熄灭用世之心。

④总戎:主帅。

云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

12.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锦官城西”句写诗人在成都生计微薄,感慨世事之艰难。

B.“乌皮几”句,诗人借“乌皮几”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

C.“昔去”句,诗人叙写昔日离开成都,担忧乱兵人城骚扰。

D.“今来”句写诗人回到成都后,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

13.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律诗一般只有中间两联对仗,而此诗四联皆对,属对精切,律法谨严。

B.诗人借众人的评价,从侧面称赞严郑公的才能,语言得体而蕴藉有味。

C.此诗尾联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可谓章法井然。

D.末句化用《离骚》典故,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14.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

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联历来为人称道。

请分析这一联有哪些内涵。

(6分)答:答案:12D13B14、对战乱的痛恨,对国家、百姓的担忧;壮志难酬的无奈与隐痛。

2晃补之《临江仙》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题)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2014高考语文(山东卷)含答案

2014高考语文(山东卷)含答案

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山东卷)第1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湛.蓝/斟.酌崛.起/倔.脾气提.防/醍.醐灌顶B.跻.身/犄.角女红./彩虹.沟壑./豁.然开朗C.毛坯./胚.芽蒜薹./跆.拳道拙.劣/咄咄..逼人D.劲.敌/浸.渍咆哮./酵.母菌着.陆/着.手成春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缠绵梗概打寒噤震聋发聩B.扼守晋升伏卧撑杞人忧天C.滥觞脉搏摇篮曲大快朵颐D.伛偻驯顺笑吟吟锄强扶弱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之强烈,出乎意料。

②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应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火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

③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A. 反映曼延总算B. 反应蔓延总算C. 反映蔓延终于D. 反应曼延终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B.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C.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D.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是各有千秋....。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B.我父亲是建筑学家,许多人以为我母亲后来进入建筑领域,是受我父亲的影响,其实不是这样的。

C.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D.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黄裳散文在线阅读

黄裳散文在线阅读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黄裳散文在线阅读篇一:散文评论:黄裳《前门箭楼的燕子》黄裳(1919—),笔名旧史、勉仲等,满族,山东益都人,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曾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并熟于版本目录之学。

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散文集30余部、300余万字,是在中国现当代散文发展史上具有突出贡献的散文大家。

著有作品集《榆下说书》、《银鱼集》、《翠墨集》、《负喧录》、《黄裳论剧杂文》、《花步集》、《珠还记幸》、《晚春的行旅》、《榆下杂说》、《春夜随笔》等。

其文得古文之精髓,含今文之韵致,文体自由放达、挥洒自如。

本文写于作者在经历了二十余年的相思后重回北京城的1980年。

作者以自己重回北京城的第一天从前门大街到天安门广场的游踪为线索,通过欢快明畅的笔调记录了自己当天的所见所闻,特别是对前门箭楼进行了重点描写,在叙述中又不时插入自己的感想和议论,反映了北京城在新时期不知不觉间发生的变化,表现了作者重返旧地后那种欢愉轻松的心境。

作者开篇就说“已经二十多年没有上北京了,真有说不出的相思”,不仅交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而且一举奠定了本文的情感基调。

正因为是久别后重返旧地,所以在作者眼中,北京城的一切都显得是那么亲切动人,那么生机勃发:前门大街上那些旧店招名称就足以让人心情舒畅了,所以即使是里面卖的食物和过去已经大有不同也不打紧;虽然前门箭楼白天已经贪婪的看过好几眼,但在黄昏时分溜达到这里仍然还要细细地、前前后后好好地看看她,甚至不惜兜个大圈子去看她的侧影;人群聚集在天安门广场活动在别人眼中也许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但这景象在作者眼中却显得格外迷人,乘凉的老人、年轻的一对、三人一组的家庭、玩“飞碟”的年轻人,都能吸引作者的目光,使作者格外兴奋。

本文重点描绘的是前门箭楼。

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箭楼做了精心细致的描绘。

眼前的箭楼给人的感觉仍然是庄严肃穆、落落大方的,只不过刚刚粉刷过,楼身比作者保留的任何就印象都干净得多。

黄裳散文 樱桃 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题

黄裳散文 樱桃 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题

黄裳散文樱桃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题(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试题、作文大全、写作练习、文学阅读、语文教学、阅读理解、诗词鉴赏、成语词典、时评借鉴、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nese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books, writing exercises, literary reading, Chinese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poetry appreciation, idiom dictionary, time evaluation reference,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黄裳散文樱桃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题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30-37题。

四川省成都市2018届新高三语文零诊模拟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2018届新高三语文零诊模拟试卷(含解析)

成都高2018 届新高三零诊模拟测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9分)在历史学家的研究接近尾声之时,他将会面临这样的挑战:你研究的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你是否只是从自己的工作中找点乐子?你是否比一个很少读书的街头路人对人类本质的认识更深刻?你是否从历史长河中发现了规律,能够用来预示人类未来的行动或国家的命运?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归根结底“历史没有任何意义”,它没有教给我们任何东西,它浩瀚无涯的过去只是错误的一再上演,而这些错误注定要在未来更大的舞台上,以更大的规模发生?我们不时会有这种感觉,而且还有许多疑虑冲击着我们的进取心。

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过去,过去真的发生了什么吗?或者,过去只不过是一堆鲜有“定论”的“荒唐事”?我们对于过去发生的认识,总是不完整的,很可能还是错误的,因为历史已经被相互矛盾的证据和存有偏见的历史学家所遮掩蒙蔽,或者也可能被我们的爱国心或宗教偏见所曲解。

“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的部分则是偏见。

”即使一个历史学家认为自己克服了诸如国籍、种族、信仰或阶级等偏见,他在材料选择和遣词造句上的细微差别,都会暴露出他的私人偏好。

其次,我们通过从过去所得到的结论来推演未来,但是由于变化的加剧,导致这一行为会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有风险。

今天一些年轻的物理学博士甚至认为,他们所学习的学科近几十年的改变,超过了此前有历史记载的所有时期。

每一年,甚至每一个月,都有一些新的发明、新的方法或者新的情况迫使人们对行为和观念做全新的调整。

更有甚者,机遇的因素,或者说是自由的因素,似乎会进入到金属和人本身的活动运行中。

我们再也不能确信,原子,更小的有机体,如我们所认为的在过去发生反应那样,将一如既往地会在未来发生相同的反应。

电子,如同库柏的上帝一样,神秘莫测,其奇妙的运行以及一些怪癖的特点或情况,或许就能打乱国家之间的平衡。

正如亚历山大,当他酗酒致死,导致了他的新帝国分崩离析;或者如腓特烈大帝,由于俄国继任沙皇醉心于普鲁士道路,从而避免了一场大的灾难。

浣花溪记阅读理解答案

浣花溪记阅读理解答案

浣花溪记阅读理解答案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浣花溪记阅读理解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浣花溪记【明】·钟惺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

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

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

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

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

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

过此则武侯祠。

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

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

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

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

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

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

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

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

出城欲雨,顷之霁。

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

迫暮趣归。

是日清晨,偶然独往。

楚人钟惺记。

(选自《隐秀轩集》)注:严公,指杜甫的好友严武。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水木清华,神肤洞达清华:清幽而绚丽B.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次第:整齐C.不必求肖,想当尔尔尔尔:这样D.碑皆不堪读不堪:不能忍受2.下列各项全都属于钟惺“耽林泉之趣”的一项是( )①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②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③尽溪,平望如荠④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⑤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⑥迫暮趣归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⑤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以微景入题,为读者描绘了浣花溪精致的一面,给人以清新俊爽之感。

高考散文阅读黄裳《浣花草堂》

高考散文阅读黄裳《浣花草堂》
段。第一段开头写蜀道重读杜诗带来新鲜的感觉: “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 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 和可贵的才华”。第九段,概括了草堂的环境: “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 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由此 我们得到对杜甫的新的认识。最后一段的“老杜 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 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 写”“杜甫写出了许多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 爱的和平环境”等语句也是写作者对杜甫的新的 认识。
13
21.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请加以 概括。(4分)
答案: ①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态度。 ②杜甫具有清疏、朴实的精神气质。 ③杜甫是一个勤恳的诗人。 ④杜甫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与安宁的和平的生活。 ⑤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歌同样具有巨大成就。 (答出其中任意4点即可)
14
22.要全面地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 我们哪些启示?(6分)
20.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4分)
(1)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 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
(2)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 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 许境界。
答案:
(1)①塑像虽然艺术水平一般,但还是清疏的,没 有把杜甫仙化;②能够表现诗人本色,这是值得 肯定的。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
解析:分析画线句子的含意需要抓住句子的关键词语, 同时结合文章主旨进行。(1)句中“清疏”“仙气” 等是理解的重点,同时还要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这样 是“难得”。(2)句中“梦游者”“四时不同、风 光各异”的具体内涵,同时还要分析作者运用的修 辞手法(比喻)及表达效果。
11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解析:解答此题,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作者的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散文阅读训练 (六)
黄裳《浣花草堂》 2014年山东高考题
浣花草堂 黄裳
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张 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 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 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 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诗 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 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
(选自《黄裳散文选集》,有删改)
19.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4分)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解析:分析作者以杜诗开头的原因,一 般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去思考。 分析内容上的作用时需注意杜甫的身 份和后文描写的内容;分析结构上的 作用时,要注意这篇游记所写的杜诗 位于文章的开头部分,文章起始句段 的作用一般是统摄全文,或引出下文。
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 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 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 了焦急的心情。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 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 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来拜谒的地方。从侧门出,迎面就可 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 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 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古建 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 庄严安静的气韵。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
解析:分析画线句子的含意需要抓住句子的关键词语, 同时结合文章主旨进行。(1)句中“清疏”“仙气” 等是理解的重点,同时还要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这样 是“难得”。(2)句中“梦游者”“四时不同、风 光各异”的具体内涵,同时还要分析作者运用的修 辞手法(比喻)及表达效果。
20.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4分)
22.要全面地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 们哪些启示?(6分)
答案: ①反复研读诗人的作品。 ②深入了解诗人生活的环境和诗歌所描写的 对象。 ③不盲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④不片面理解诗人作品,不凭主观随意取舍。 (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
(1)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 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
(2)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 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 许境界。
答案:
(1)①塑像虽然艺术水平一般,但还是清疏的,没 有把杜甫仙化;②能够表现诗人本色,这是值得 肯定的。
(2)①作者将自己复诵草堂诗比喻成“梦游”,写 出了作者沉迷于草堂诗意境中的情态; ②凸显了 杜诗中描写自然风物诗歌的意境之美,表现作者 对杜诗的新感受。
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虽 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 说是难得的了。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 的塑像。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 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在这间厅堂 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
19.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4分)
答案: ①符合浣花草堂主人杜甫的诗人身份。 ②杜诗中那些描写山川风物的诗,引 发了作者更为新鲜的感受,以此统领 全文。 ③引出浣花草堂。
20.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4分)
(1)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 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
(2)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 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 界。
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 了出去。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草堂 简朴却也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感觉,和杜甫当年 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 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 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像这种地方, 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 合适的。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解析:解答此题,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作者的做 法;二是给我们的启示。首先要分析概括作者在 全面认识杜甫的做法是怎样的,在此基础上阐述 这些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在游记里,作者从 别人对杜甫诗歌的介绍、评价,后人对杜甫草堂 的修建,个人杜甫诗歌的理解及他人对诗歌的误 解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杜甫,我们便可从这些内容 的基础上写出带给自己的启示。
21.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请加以 概括。(4分)
答案: ①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态度。 ②杜甫具有清疏、朴实的精神气质。 ③杜甫是一个勤恳的诗人。 ④杜甫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与安宁的和平的生活。 ⑤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歌同样具有巨大成就。 (答出其中任意4点即可)
22.要全面地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 我们哪些启示?(6分)
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 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因为 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杜甫写出了许多 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可也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 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 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杜甫在成都住过一个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 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人们就从他的 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从宋代开始就在成都的 西郊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历代经过十次以 上的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 的登临胜地。
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 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 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1.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请加以 概括。(4分)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 。 解析:本题的答案区间在第一段、第九段和最后一
段。第一段开头写蜀道重读杜诗带来新鲜的感觉: “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 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 和可贵的才华”。第九段,概括了草堂的环境: “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 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由此 我们得到对杜甫的新的认识。最后一段的“老杜 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 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 写”“杜甫写出了许多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 爱的和平环境”等语句也是写作者对杜甫的新的 认识。
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 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一套四座厅堂, 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
穿过花径,我走到工部祠去。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 一座。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来 的大树,洁净无尘。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 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
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 题的一副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这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人们一直 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 光辉的席位——诗圣。
坐在水槛上休息。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 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仿佛看到了在晓雾 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蕖,往还追 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 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 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