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异物进器官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大班防止异物入口安全教育教案

大班防止异物入口安全教育教案

大班防止异物入口安全教育教案大班防止异物入口安全教育教案引言:防止异物入口安全教育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至关重要。

幼儿时期,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较强,往往会将一些危险物品放入嘴巴中,导致意外发生。

因此,通过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我们能够帮助他们意识到异物入口的危险性,并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第一部分:什么是异物入口在开始教育幼儿防止异物入口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向他们解释什么是异物入口。

异物入口指将危险物品或非食物物品放入口腔中,包括小玩具、硬币、小石子等。

这些异物可能会卡在喉咙或气管中,造成呼吸困难或窒息。

第二部分:异物入口的危害接下来,我们需要向幼儿介绍异物入口的危害。

可以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例如,告诉幼儿如果他们将硬币或其他小物品放入口中,可能会呛到,无法呼吸,需要去医院接受治疗,非常疼痛和吓人。

第三部分:如何防止异物入口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向幼儿介绍如何有效地防止异物入口。

1. 保持清洁:告诉幼儿要保持口腔的清洁,经常刷牙。

干净的口腔可以减少异物进入的机会。

2. 化学品存放:要教育幼儿不接触化学品或药物,并告诉他们这些东西只能由成人来使用和保管。

3. 小玩具选择: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玩具,不要将小玩具或易碎玩具放入口中。

4. 监督与引导:幼儿时期的孩子需要成人的监督和引导。

成人应该时刻留意孩子的行为,及时阻止他们将危险物品放入口中。

第四部分:总结和回顾在这一部分中,对于这次防止异物入口的安全教育,我们可以进行总结和回顾。

1. 异物入口是一种危险行为,可能导致窒息等严重后果。

2. 幼儿要学会保持口腔的清洁,避免将危险物品放入口中。

3. 家长和教师的监督和引导对于幼儿的安全至关重要。

4. 如果发生意外情况,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第五部分:观点和理解我个人认为,大班防止异物入口的安全教育需要在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下进行。

家长应该加强对幼儿的监督,并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

学校应该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融入安全教育,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强化。

幼儿异物入体教案模板范文

幼儿异物入体教案模板范文

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异物入体的危害,提高安全意识。

2.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学会避免异物入体。

3. 教会幼儿在异物入体时,能够正确处理并寻求帮助。

二、活动准备1. 多媒体教学资源:《危险的小圆珠》等。

2. 幼儿用书第40—41页。

3. 游戏道具:珠子、扣子、硬币等。

4. 教学课件:《幼儿异物入体防范》。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1. 游戏导入: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指五官》游戏,引导幼儿认识五官,并了解五官的作用。

2. 情境导入:教师讲述故事《危险的小圆珠》,引导幼儿思考异物入体的危害。

(二)主题活动1. 认识异物:教师展示珠子、扣子、硬币等小物品,让幼儿了解这些物品可能会造成异物入体的风险。

2.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案例分享,让幼儿了解异物入体的危害,提高安全意识。

3. 自我保护教育:- 教师讲解如何避免异物入体,如:- 进食时细嚼慢咽,避免说话或嬉笑。

- 不将小物品放入耳朵、鼻子、嘴巴等。

-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将异物误吞。

-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异物入体时如何寻求帮助。

(三)实践操作1. 模拟练习: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模拟练习,让幼儿学会在异物入体时如何正确处理。

2.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异物入体处理方法。

(四)总结提升1. 教师总结活动内容,强调异物入体的危害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2. 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四、活动延伸1. 教师将教学课件发送至家长群,让家长了解异物入体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2. 教师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安全问题。

五、注意事项1. 活动过程中,教师需密切关注幼儿的反应,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2. 教师在讲解异物入体处理方法时,应结合实际情况,避免过于复杂或难以理解。

3.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模拟练习时,应注意引导幼儿正确处理异物,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帮助幼儿了解异物入体的危害,提高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防止异物入体安全教案(一)

防止异物入体安全教案(一)

防止异物入体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异物入体”。

2.掌握防止异物入体的方法。

3.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内容什么是“异物入体”1.概念:•异物入体是指不属于人体一部分的物质进入人体内部。

2.形式:•口入异物、呼入异物、皮肤损伤等。

防止异物入体的方法1.预防口入异物•小心翼翼地咀嚼食物,不要说笑、奔跑、嬉戏时吞咽食物。

•不要用嘴咬硬物,防止牙齿破裂。

•不要咬指甲、吮吸笔等。

2.预防呼入异物•呼吸时注意保持平静,不要大口喘气或气喘吁吁。

•防止口腔舌位不当,注意发音姿势。

•避免在灰尘、烟雾等环境下呼吸,或佩戴口罩。

3.预防皮肤损伤•保持皮肤清洁,避免长时间接触过于粗糙的物品表面。

•穿着适合的鞋子,避免在崎岖的坑坑洼洼地形中穿行。

•注意安全,避免发生事故而致皮肤受伤。

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1.做好个人卫生:•定期清洁手、口腔等部位,预防口入异物。

•避免烟酒刺激、饮食过量等,保护喉咙。

2.学习急救知识:•学习如何应对口呼吸道异物卡塞、皮肤切割等意外情况。

3.加强安全意识,预防意外事故:•注意交通安全,避免交通伤害。

•学会使用生活中常用应急工具,如消防器具等。

教学评价通过此次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回答“什么是异物入体”、“怎样防止异物入体”等问题,并能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如遇突发情况能够快速、正确地进行自救或急救。

教学过程导入1.讲师简单介绍“异物入体”概念和危害,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你们是否听说过、遇到过异物入体的情况?•异物对人的健康有什么危害?2.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讲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防止异物入体安全”。

正文什么是“异物入体”1.讲师向学生普及“异物入体”相关知识,学生听取并做笔记。

2.讲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异物入体的定义是什么?•异物可以进入人体的哪些部位?3.学生回答问题并互相交流,讲师补充并纠正错误。

4.讲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展示不同形式的异物入体,并向学生讲解危害。

小学四年级安全教育防止异物进器官教案设计

小学四年级安全教育防止异物进器官教案设计

小学四年级安全教育防止异物进器官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为大家的小学四年级安全教育防止异物进器官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初步让学生了解有关预防异物进入身体器官的常识,并学会一些必要的应对方法
2、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
3、让学生感悟健康的意义和价值
1、教师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讲述课本上的“”小虫入耳“眯眼了”“耳朵进水”的故事
2、分小组,让组内学生讲讲家人、亲戚、朋友遭遇异物进器官的故事,或自己这方面的亲身经历,要特别注意讲出异物是怎么进入身体器官的,当时的感受是什么,当时采取了什么处理措施
3、请各组有经历过异物进入身体器官的学生代表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讲给全班同学听
4、讨论:通过这次“小小故事会”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准备情况,分别模拟一个情景在全班表演
2、谈谈自己的感受
1、课件出示案例
2、师生一起了解案例内容
3、教师提问:
(1)阿强的眼睛是在什么情况下溅入异物的.
(2)阿强当时是怎么做的?他的做法对吗?
(3)阿强是在什么时候去医院就医的?
(4)就医后阿强的眼睛 ___好了吗?为什么?
(5)引起“眯眼”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4、小组讨论:我们在户外活动时,应如何避开对眼睛可能造成危害的危险?
1、自学不同异物进入耳朵和鼻腔后的处理方法
2、对照已学知识,说说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3、组织学生按照异物进入身体的不同器官对问题进行梳理和汇总
4、各小组交流成果,看哪组得最好
5、补充“安全宝典”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幼儿异物入体教案模板范文

幼儿异物入体教案模板范文

一、活动名称:幼儿园异物入体安全教育二、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常见的异物及其危害。

2. 培养幼儿识别和避免异物的能力。

3. 教授幼儿遇到异物入体时的正确处理方法。

4. 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活动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视频等)。

2. 安全教育图片或实物(如纽扣、硬币、珠子等)。

3. 模拟场景道具(如鼻子、耳朵、嘴巴等)。

4. 安全教育手册或小册子。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环节(10分钟)1. 教师通过故事或游戏引入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异物吗?它们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二)基本知识学习(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图片展示常见的异物,如纽扣、硬币、珠子等。

2. 讲解异物的危害,如吞咽异物可能导致窒息,塞入耳朵、鼻子可能导致感染等。

3. 通过模拟场景道具,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异物可能进入的身体部位。

(三)识别与避免异物(15分钟)1. 教师展示安全教育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识别哪些是异物。

2. 组织讨论:我们如何避免接触和吞咽异物?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让他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识别和避免异物。

(四)处理方法学习(10分钟)1. 教师讲解遇到异物入体时的正确处理方法,如:- 咽喉异物:鼓励幼儿咳嗽,并教他们如何进行有效的咳嗽。

- 耳朵异物:教幼儿如何用纸捻刺激耳道,使异物随喷嚏排出。

- 鼻腔异物:教幼儿如何用纸捻刺激鼻黏膜,使异物随喷嚏排出。

2. 进行模拟演练,让幼儿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重点内容,强调异物入体的危害和正确处理方法。

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并反思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活动延伸: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查找有关异物入体的资料。

2. 在家园联系册中记录幼儿的学习情况,与家长保持沟通。

六、注意事项:1. 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幼儿的反应,确保活动安全。

异物入体的安全教育教案

异物入体的安全教育教案

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异物入体的危害,提高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异物入体事件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1. 异物入体的危害。

2. 正确处理异物入体事件的方法。

教学难点:1.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异物处理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实物教具(如:纽扣、小珠子等)。

3. 安全教育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实物教具,如纽扣、小珠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2. 提问:如果这些物品不小心进入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异物入体的危害,包括:a. 可能引起窒息、呼吸困难。

b. 可能导致消化道、呼吸道、耳朵等器官受伤。

c. 可能引起感染、炎症等疾病。

2. 教师讲解正确处理异物入体事件的方法:a. 不要慌张,保持冷静。

b. 不要自行取出异物,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c. 立即向家长或老师求助,寻求专业帮助。

三、案例分析1. 教师播放安全教育视频,展示异物入体事件的案例。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处理异物入体事件的,以及他们的处理方法是否正确。

四、实践操作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异物处理模拟演练,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学会正确处理异物入体事件。

2. 学生分组进行演练,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操作。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安全教育课程,强调异物入体的危害和正确处理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演练中的收获和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课后作业1. 家长和学生共同完成《异物入体安全教育手册》,了解异物入体的危害和处理方法。

2. 家长监督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异物入体事件的发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了异物入体的危害和正确处理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不能将异物塞到器官健康教案幼儿园

不能将异物塞到器官健康教案幼儿园

不能将异物塞到器官健康教案幼儿园活动意图:幼儿天生好动,喜欢玩弄珠子、扣子、棋子、发卡、图钉、硬币等小物品,并会不经意地往嘴里放,或塞入耳、鼻中,容易被异物伤害。

这就需要我们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教育和指导,以防出现此类安全事故。

活动目标:1、知道把珠子、扣子、硬币等小物品,塞到耳朵、鼻子、嘴巴里会有危险。

2、自己或同伴有异物塞进口、鼻等处时,知道及时告诉大人。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学会自我保护。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1.多媒体教学资源《危险的小圆珠》。

活动建议:(1)、游戏《指五官》。

教师说:鼻子、鼻子、嘴巴(或眼睛、耳朵、鼻子)。

请幼儿依次指:嘴巴、眼睛、耳朵、鼻子。

(2)、教师带领幼儿分别闭上眼睛走一走,捂着耳朵听老师唱歌,轻轻捏住鼻孔、闭着嘴巴呼吸,具体感知一下五官的作用。

2、讲述故事《危险的小圆珠》,引导幼儿感知异物入鼻的危险。

(1)、阅读幼儿用书第40—41页,或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危险的小圆珠》。

提问:明明睡觉的时候在偷偷地玩什么?他把小圆珠放到哪里了?这样做对吗?为什么?(2)、小结:把小圆珠放在鼻子里,会堵住鼻孔不能呼吸。

小圆珠如果进入鼻子深处,会很危险。

3、引导幼儿说一说:怎样做才能让五官避免伤害。

(1)、哪些东西不能放在耳朵、鼻子或嘴巴里,为什么?(2)、进餐和吃水果的时候要注意什么?(3)、入园时不能带什么?午休时不能玩什么?(4)、阅读幼儿用书第42—43页:简单了解有异物进入口、鼻、耳怎么办?(5)、小结:笔帽、扣子、棋子、发卡、图钉、硬币等一些小的物品不能往耳朵、嘴巴、鼻子里塞;进餐、吃水果的时候不大声说笑,不然小饭粒等容易进入气管;早上入园乐意接受晨检,不带小物品入园;午休时不咬拽衣服扣子、拉链,不玩被角、线头、棉花等,有异物进入口、鼻等处时要及时告诉老师;看到同伴不小心把小物品放入口、鼻等处时,也要及时告诉老师。

活动延伸:1、提醒家长早上送幼儿入园前做好检查,避免幼儿携带小物品入园。

防止异物入体安全教案

防止异物入体安全教案

防止异物入体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道异物入体的危害。

2. 学会减少异物入体的可能性。

3. 学会正确的处理异物入体。

二、教学内容1. 异物入体的危害。

2. 减少异物入体的可能性的方法。

3. 处理异物入体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学生用饮料吸管是否曾经被卡住过或喉咙中塞住过,是否知道怎么样防止异物入体,让学生认识到异物入体的危害,并体验异物入体的危险性。

2. 讲解(1)异物入体的危害• 呼吸道异物:进入气管等呼吸道,可引发严重的呼吸困难、窒息等,并可能导致死亡。

• 食道异物:进入食道,可能导致吞咽困难、胸闷、呕吐等。

• 鼻腔异物:进入鼻腔,可能引起刺激或感染。

(2)减少异物入体的可能性的方法• 注意饮食卫生,不随地吃东西,尤其是弹珠、糖果或小饼干等,以免被误食。

• 不让孩子在睡觉或奔跑时嘴里吸着东西。

• 不乱扔垃圾和烟蒂等,以免被误吸。

• 不将纽扣等易脱落的物品留置在儿童易去的地方。

• 不将有毒物质放置儿童可接触到的地方。

(3)处理异物入体的方法• 呼吸道异物:立即呼救,施行准确的抽吸或心肺复苏术,或紧急送往就医。

• 食道异物:如果异物没有嵌塞气管部位,可让患者保持镇静,迅速去医院就诊。

嵌塞气管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抽吸,或紧急送往就医。

3. 总结通过讲解学会了防止异物入体,减少异物入体的可能性以及处理异物入体的方法。

四、教学评价学生将学会防止异物入体的方法,并了解异物入体的危害和处理异物入体的方法。

通过模拟情节,学生将了解到异物入体的危险性,这将使他们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防止异物进器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让学生了解有关预防异物进入身体器官的常识,并学会一些必要的应对方法。

2.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

3.让学生感悟健康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有关预防异物进入身体器官的常识,并学会一些必要的应对方法。

难点:识别周围环境中的危险因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不小心眯眼了,小虫误入耳朵里了.....当遇到这类情况时,你知道该怎样处理吗?你可别以为这些都是不起眼的小事,里面的学问大着呢!(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过渡语: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1.我能初步了解有关预防异物进入身体器官的常识,并学会一些必要的应对方法。

2.我能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

3.我能感悟健康的意义和价值。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过渡语:下面我们进行自主学习,请看自学指导。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第19、20页内容。

思考:
1.书中介绍的异物进入身体器官的情况,你遇到过吗?
2.异物进入气管,书中介绍了几种情况,分别是什么?
3.异物进入气管,有什么危害?
4.怎样才能防止异物进入气管?
学完的请举手示意老师。

(二)自学检测反馈
过渡语:同学们已经学完了,学的怎么样呢?我们来检测一下。

指名同学汇报上述问题答案。

(三)质疑问难
1.组内解决疑问。

2.全班解决疑问。

三、后教环节(10分钟)
(一)内容:1.什么情况下异物容易进入眼睛呢?
2.异物进入眼睛,有什么危害?
3.固体异物进入眼睛后,科学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学法指导:
1.先自己想一想,找出问题的答案,然后再在组内交流。

2.自己识记上面问题的答案,交流时,请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全班抽取汇报展示。

(二)预设生成和点拨
点拨语:
异物进入眼睛,轻者弄得你泪流满面,睁不开眼睛,重者会伤害你的眼睛,引发感染,影响视力。

固体异物进入眼睛时,科学的处理方法是:1.闭上眼睛,低头,或是用手指捏住眼皮,轻轻提拉,用泪水将异物冲出来。

2.请人帮助将眼中的异物取出。

3.如果用以上方法扔不能取出异物,就应到医院请医生处置。

四、训练环节(13分钟)
过渡语: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异物进入我们的耳朵的知识。

1.耳内进入硬物时怎么办?
2.耳内进入小虫时怎么办?
3.耳内进水时怎么办?
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收获都非常大,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活学活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本节课的优胜小组是X组,掌声鼓励。

附:板书设计
6 防止异物进器官
异物进入气管
异物进入眼睛
异物进入耳内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