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内排序

合集下载

5. 5排序算法--快速与归并 课件-2021-2022学年浙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

5. 5排序算法--快速与归并  课件-2021-2022学年浙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

快速排序算法
·快速排序算法(用栈实现)
代码:
def quick_sort(array, l, r): if l >= r: return stack = [] stack.append(l) stack.append(r) while stack: low = stack.pop(0) hight = stack.pop(0) if hight - low <= 0: continue k = array[hight] i = low - 1 for j in range(low, hight):
选修1《数据与数据结构》
第五章 数据结构与算法
5.5 排序算法 --快速与归并
学习目标
快速排序算法 归并排序算法
排序算法
快速排序算法
排序算法
·快速排序的基本思路
快速排序使用分治法策略来把一个串行(list)分为两个子串行(sub-lists)。
算法步骤:
1、 在数组中选一个基准数(通常为数组第一个)。 2、将数组中小于基准数的数据移到基准数左边,大于基准数的移到右边。 3、对于基准数左、右两边的数组,不断重复以上两个过程,直到每个子集只 有一个元素,即为全部有序。
排序算法
k = l #归并子数组的索引 while i < n1 and j < n2:
if L[i] <= R[ j]: arr[k] = L[i] i += 1
else: arr[k] = R[ j] j += 1
k += 1 while i < n1:
arr[k] = L[i] i += 1 k += 1 while j < n2: arr[k] = R[ j] j += 1 k += 1

有机化学-第五章

有机化学-第五章
第五章 饱和烃
5.1 饱和烃的结构和分类 5.2 链烷烃的物理性质 5.3 烷烃的化学性质
卤代反应的机理 烷烃的其他取代反应 烷烃的氧化反应 裂解及异构反应
5.4 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烃:分子中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 统称为碳氢化合物,简称为烃。烃是有机化合 物最基本的化合物,也是有机化学工业的基础 原料。
硝化反应产物复杂,除取代反应外,还有烃分子断链的 反应。 硝化反应属自由基型反应机理:
开始的· NO2来自硝酸中,· NO2是个含奇数电子的中性物种, 是一个自由基。 硝化产物作为工业溶剂,如用硝基戊烷作为纤维素酯和 合成树脂的溶剂;硝基甲烷是有机合反应的重要原料。
二. 氯磺酰化反应
烃分子中的氢被氯磺酰基(-SO2Cl)取代的反应称为 氯磺酰化反应。 常用的氯磺酰化试剂有:硫酰氯(SO2Cl2)或氯和二 氧化硫。
5469.2
2,2-二甲基己 烷
5462.1
2,2,3,3-四 甲基丁烷
5455.4
烃氧化反应的产物都是 CO2 和 H2O ,燃烧焓 -Δ Hθ 值反映了反应物的焓 Hθ反应物,即反映了异构体的 稳定性: 正构CnH2n+2 比 异构CnH2n+2 能量高,不稳定 在CnH2n+2中:支键数增多,HØ值小,稳定 每一摩尔 -CH2- 的 -ΔHθ ≈ 660 kJ· mol-1 烷烃的最大用途就是作为燃料,是目前人类的主要能 源。 合理利用现有能源,开发新的能量是人类生存面临的 主要问题之一。
可用反应--能量图表示这一反应过程:
在这一反应过程中,C 原子的杂化状态是由 Csp3 向 Csp2 的转变过程,中间体· CH3的 C 的构型是 sp2 杂化, 即平面构型。 生成的· CH3中间体的能量很高,极活泼, 很快与Cl2反应:

有限元分析第五章(第一部分)

有限元分析第五章(第一部分)

第五章 等(Isoparametric Elements)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单元和矩形单元。

这两种单元的边均为直边,用直边单元离散曲边的求解域势必要用更多的单元数才能较准确地描述实际边界。

本章将要介绍的等参数单元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类单元,可用这类单元更精确的描述不规则的边界。

这类单元的出现不仅系统的解决了构造协调位移单元的问题,而且自然坐标系的描述方法也广泛为其他类型的单元所采用。

等参数单元在构造形函数时首先定义一个规则的母体单元(参考单元),在母体单元上构造形函数,再通过等参数变换将实际单元与母体单元联系起来。

变换涉及两个方面:几何图形的变换(坐标变换)和位移场函数的变换,由于两种变换采用了相同的函数关系(形函数)和同一组结点参数,故称其为等参数变换。

§5-1四结点四边形等参数单元1、母体单元 自然坐标和形函数母体单元ê :边长为2的正方形,自然坐标系ξ,η 示于图5-1。

取四个角点为结点,在单元内的排序为1、2、3、4。

仿照矩形单元,可定义出四个形函数显然有如下特点:(i )是ξ,η的双线性函数 (ii )(iii)2、实际单元与母体单元之间的坐标变换(1) 坐标变换设xy 平面上的实际单元e 由母体单元经过变换F 得到,即 且规定结点(ξi ,ηi )与结点(x i , y i )对应(i =1~4)。

这样的变换不只一个,利用(5-1-1)定义的形函数即可写出这种变换中的一个1图5-1 ())4~1()1(141),(=++=i N i i i ηηξξηξ),(ηξi N ⎩⎨⎧=≠=i j i i N ij i 当 当 =10),(δηξ),(ηξi N 1)1)(1(41)1)(1(41)1)(1(41)1)(1(41),(41≡+-++++-++--=∑=ηξηξηξηξηξi i N e e F →: (5-1-2) (5-1-1) ii i i i i y N y x N x ⋅=⋅=∑∑==4141),(),(ηξηξ(5-1-3)(5-1-3)所定义的变换有如下特点:x , y 是ξ,η的双线性函数。

第五章 项目的时间管理

第五章 项目的时间管理
第五讲
项目的时间管理
问题:怎么去安排下面一些活动?



现有一项目:改造办公室。 重新进行装修, 拆掉办公室里面的非承重墙, 改造原来的水、电、气线路 装上智能楼宇控制系统 并更换部分家具 思考:如何确定这些项目活动的先后顺 序,你用多少时间能完成这个项目?
第一节
项目时间管理的概念
1.项目时间管理 项目时间管理是在项目范围确定以后, 为实现项目的目标、生成项目的产出物和完 成项目范围计划所规定各项工作所开展为确 保项目按时完工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 项目的时间管理又叫项目工期管理或项 目进度管理。
三、项目活动排序的内容与方法 项目活动排序需要根据上述项目活动之 间的各种关系、项目活动清单和项目产出物 的描述以及项目的各种约束和假设条件,通 过反复的试验和优化去编排出项目的活动顺 序。通过项目活动排序确定出的项目活动关 系,需要使用网络图或文字描述的方式给出。 通常安排和描述项目活动顺序关系的方法有 下述几种。
另外 当有多个活动不存在前导活动的时候, 通常就把它们表示成都从一个叫做开始的节 点上引出,类似地,有终止的节点。
顺序图法的实例
A B C
开始 D E F
结束
用顺序图法绘制的项目网络图
2.箭线图法 这也是一种描述项目活动顺序网 络图方法。这一方法用箭线代表活动, 而用节点代表活动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 赖关系。
二、项目活动排序所需的信息
1.项目活动清单及其支持细节 2.项目产出物描述 项目产出物是开展项目活动的最终结果, 或叫项目的产品。项目产出物的专业特性和 管理特性会直接影响项目活动顺序的确定。
3.项目活动之间的必然依存关系 项目活动之间的必然依存关系是指项目活动 之间客观需要和不可缺少的关联关系。这种关系一 般是由于物质与环境条件和客观规律方面的限制造 成的。例如,一个建筑项目只有地基建好之后才能 建造上部构造,因为这是事物本身客观规律的要求。 因此,项目活动之间的必然依存关系也被称为项目 活动的“硬逻辑”关系,这是一种不可违背的逻辑 关系。所以它也是项目活动排序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五章 幼儿量的认识的发展与教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件

第五章 幼儿量的认识的发展与教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件

4-5岁
四五岁幼儿感知大小和长度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开 始能区别大小、长短、厚薄不太明显的物体,并 用相应的词汇表示;能用重叠、并放的方法比较 物体的大小、长短、厚薄等。能从一组物体中找 出大小相同的物体。
但是他们还没有长度、面积、体积等守恒的观念, 对物体大小、长度等的比较,常常受位置和形状 变化的影响。
(二)触摸比较
在判别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薄厚等物 体量时,幼儿还可用手触摸得方法通过触 觉和运动觉进行物体的比较。
(三)运动觉感知比较
比起识别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薄厚, 幼儿认识物体的轻重的量难度要大一些, 主要是通过手的掂量和提起物体来获得重 量的直接体验。
(四)运用重叠、并放等方法比较
行比较的过程。一般常用的计量方法有直接计量 法和间接计量法。 自然测量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小棍、脚步、小碗 等作为量具(器)进行直接测量。 测量活动是一种逻辑活动,它需要把量的整体划分 为若干个小单元,知道整体是由若干个部分组成。 测量的过程是一个逻辑相加,进行移位和替换的 过程。因而是大班幼儿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自然测量的意义
学习自然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 的认识;
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
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的理解;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的兴
趣。
(三)学习自然测量的方法
1.教幼儿懂得对不同的量进行测量,应使用不同 的测量工具。
2.教师可运用讲解演示法,首先明确测量对象及 测量工具,然后向儿童说明测量的起始点、终点、 移动及其记号,算出量的结果,量后重复测量加 以验证。
2.4-5岁开始尝试真正的排序活动
中班幼儿能更好地了解排序的潜在规则和规 律。
3.5-6岁能自觉使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排序活动。

信息组织—第五章 分类法

信息组织—第五章 分类法

第二节 分类法结构
1、主表
主表,是基本大类、简表、详表的合称。 (1)基本部类 对基本部类的划分有多种方法:

第二节 分类法结构
1、主表
(2)基本大类 基本大类,也称基本大纲,是分类法的一级类目,
也是分类法整体框架的体现。
编排方法:
➢传统的文献分类法一般均以学科为中心设置基本大 类,构成从学科角度展开的类目体系。 ➢大类的排列次序,一般重视对各个门类关系的揭示。
作用: •帮助用户迅速了解整个分类法的概况,通过它的引导, 方便地在详表相应门类中查找相应的类目 •可供概略分类使用
第二节 分类法结构
1、主表
(4)详表 是由详细列出的子目组成的类目表,是分类法的主体
和正文,类分信息资源的真正依据。 格式:子目之间通过并列或缩格等方式显示其并列或
等级关系。
第二节 分类法结构
是上述两种编制方式的结合,是一种在详尽类表的基础上, 广泛采用各种组配方式的分类法,亦称半分面分类法。
特点: ①以列举式类表为基础,具有一定的直观性 ②广泛采用组配方法,基本上可以达到分面类表同等标引 水平。
第一节 分类法概述
3、分类法的类型
➢列举组配式分类法
不足: ①列举式类表的管理修订工作,需要较大的工作量 ②类目之间的组配要求使用多种辅助符号,标记复杂、 冗长
•等级列举式分类法 •分面组配式分类法 •列举组配式分类法
第一节 分类法概述
3、分类法的类型
➢等级列举式分类法
等级列举式分类法是一种将所有的类目组织成一 个等级系统,并且采用尽量列举的方式编制的分 类法,亦称列举式分类法、枚举式分类法。
特点: ①从一定的角度出发有层次地揭示信息资源,类 目展开比较系统; ②分类结构显示直观,易于把握、便于使用; ③标记简明,号码单纯,适于分类排架,也可以 用于组织分类检索工具。

VF课件第5章 数据排序 检索 统计和多个表的操作

VF课件第5章 数据排序 检索 统计和多个表的操作

5.4
数据统计
1.计数命令 COUNT [<范围>] [FOR<条件>][TO <内存变量>] 2.求和/求平均命令 SUM/AVERAGE [<数值表达式>][<范围>][FOR<条件>] [TO <内存变量表>/ARRAY<数组>] 3. 计算命令 CALCULATE <表达式> [<范围>] [FOR<条件>] [TO <内存 变量表>/ARRAY<数组>] AVG() CNT() MIN() MAX() SUM()
第5章 数据排序、检索、统计和多表操作
提 要
分类排序 索引排序 数据检索 数据统计 多表操作
5.1 分类排序 数据表的排序就是把数据表中的记录按照某个或某些 字段值的大小顺序重新排列,排列依据的字段称为关键字 段,排序后生成一个新的表文件。 命令格式: SORT TO <新文件名> ON <字段1> [/A]/[/D][/C] [,<字段 2>……] [<范围>][FIELDS <字段表>]
4. 分类汇总命令 TOTAL ON <关键字段名> TO <汇总文件名> [<范围>] [FOR <条件>] [FIELDS <字段名表>] 综合练习:对表学生成绩.DBF做如下操作 (1)统计每个学生的平均分和总分. (2)输出最低平均分和最高总分. (3)统计总分220分以上的人数 (4)追加一个记录,显示各科平均成绩。
2.索引的建立 INDEX ON<索引关键字表达式> TO <单索引文件名> /TAG<索引标识> [FOR<条件>][COMPACT] [ASCENDING/DESCENDING] [UNIQUE/CANDIDATE][ADDITIVE]

高大上公司档案管理制度

高大上公司档案管理制度

高大上公司档案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高大上公司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档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企业档案工作规范》《企业档案管理规定》《****省档案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高大上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企业档案是企业在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文件,是企业知识资产和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企业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维护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与安全,为企业研发、生产、经营、管理和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高大上公司各子分公司、机关部室。

员工档案、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遵照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五条成立档案管理工作领导组组长:董事长总经理副组长:公司副总成员:各部室、各子(分)公司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档案资料管理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兼任。

第六条成立档案鉴定领导组组长:公司分管领导副组长:综合办公室主任成员:法律事务部、计划财务部、保卫部等部室负责人及档案管理员第七条成立高大上公司档案室事故及灾害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公司分管领导副组长:综合办公室主任成员:负责管理档案的员工第八条建立档案员管理网络各子(分)公司办公室为档案管理归口部门,必须配备专(兼)职档案资料管理员。

公司机关各部室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专(兼)职档案资料管理员。

第三章管理职责第九条档案管理工作领导组负责对公司各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领导、检查、监督和指导,并为档案保管所需设施、经费提供保证。

领导组办公室负责制定文件材料归档和档案保管、利用、鉴定、销毁、移交等有关规章制度;负责各单位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工作;负责对公司各单位档案资料的整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第十条档案鉴定领导组负责鉴别档案的价值、决定档案的存毁。

第十一条高大上公司档案室事故及灾害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的启动、决策、组织领导、汇报及处置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内排序
5.1 排序的基本概念 5.2 直接插入排序 5.3 直接选择排序 5.4 冒泡排序 5.5 希尔排序 5.6 快速排序 5.7 归并排序 5.8 基数排序 5.9 各种排序方法的比较 5.10 课程设计 课后练习与课程设计Leabharlann 5.1 排序的基本概念(一)
5.6.2 实现步骤
1. 具体实现步骤是: 为方便起见,把文件中第一个记录的关键字值作为标准。 则把该记录放到合适位置的实现办法是: 取左边变元的初始值 i=1,右边变元的初始值j=n。 且R(0)=R(1),当 i<j 时, 做 1) 当 R(j).key>R(0).key时, 则 j=j-1 转向 1) 否则 R(i)=R(j) , i=i+1 转向2) 2) 当 R(i).key≤R(0).key时, 则 i=i+1 转向 2) 否则 R(j)=R(i) , j=j-1 转向 1) 直到 i=j时,则表示这个位置为该记录排序的正确位置, 因此, R(i)=R(0), 这样, 就把记录以R(i)为界分为两部分 R(1),……,R(i-1)和 R(i+1),……,R(n) 2. 对R(1),……,R(i-1)和 R(i+1),……,R(n)两个 子列分别继续重复执行上述过程,直到所有记录全部排好 序为止。
5.6
5.6.1 5.6.2 5.6.3 5.6.4 5.6.5 5.6.6 基本思想 实现步骤 举例 算法设计 算法分析 作业
快速排序
返回
5.6.1 基本思想
快速排序法又称为分区交换排序法。 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取文件中的一个记 录的关键字值作为标准,把该记录放到文件 中的适当位置,使得这个记录左边所有记录 的关键字值均小于等于它的关键字值;而它 右边所有记录的关键字值均大于它的关键字 值。这样以该记录为标准,将其余记录分成 两组。对这两组分别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所 有的记录都排到相应的位置为止。
5.5.2 举例(二)
在每次排序中,实质采用的是插入排序方法,如第二次排序过程如下:
1 [12] [12] [12] [12]
2 {57} {57} {33} {33}
1 48 [48] [48] [25]
2 33 33 {57} {57}
1 25 25 25 [48]
2 92 92 92 92
假设待排序文件有记录R1,R2,……Rn组成,每个记 录Ri都具有关键字Ki,并且在给定的关键字值之间存 在着次序关系。 记录R1,R2,……Rn的排序过程,就是确定一组下标 序列P(1),p(2),……p(n) (1≤p(i)≤n, 1≤i≤n,当i≠j时,p(i)≠p(j))使得相应记录的关 键字值满足如下的递增关系: Kp(1)≤Kp(2)≤……≤Kp(n)
返回
5.5.1 基本思想
希尔排序又称为缩小增量排序法。 希尔排序的基本思想是: 以某种方式 (选定一个严格递减序列d1, d2,……dt(dt=1)相距di分为一个子 列)将待排序序列分成若干子列,对 子列进行排序。
5.5.2 举例(一)
例4 设待排序的记录共有8条, 相应地关键字值序列为 25、57、48、37、12、92、86、33
1. 将待插入的记录Ri 存放在临时空间R0中; 2. 利用Ri 的关键字Ki 与Ki-1,Ki-2,……,K1 依次进行比较,找出应插入的位置,同时将 相应的记录向后顺推; 3. 插入R0到相应的位置上。
5.2.2 实现步骤与算法 (二)
算法5.1 插入排序
FOR i =2 TO n R(0)=R(i);j=i-1 当R(0).key<R(j).key R(j+1)=R(j); R(j+1)=R(0) 算法结束 j=j-1
5.5.4 算法分析
希尔排序实质上还是一种插入排序,不过,最后一次 作插入排序时,所有记录已“几乎”是有序的,由于 在前面几次排序中,不是逐项进行比较,这样,就提 高了排序的速度。由于希尔排序的速度是一系列增量 的函数,因此,希尔排序的算法分析在数学上也还是 一个难题,且对较大的n来说,增量究竟怎样选取较 为合适,也很难确定。 若按d0=n,di=[di-1/2]来选取,则经过t=[log2n]次以后, dt=1, 因此,希尔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 log2n)。 希尔排序方法是不稳定的。 在希尔排序中,对各子列的排序,也可以采用其它方 法。此留作作业。
F
5.4.4 算法分析
算法分析: 第 i 次外循环,需要 n-i 次比较, 因此, 排序过程中,最多 比较次数为:
记录的移动次数最多为:
因此,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O(n2)。 显然,这个方法是稳定的。 返回
5.5
希尔排序
5.5.1 基本思想 5.5.2 举例 5.5.3 实现步骤与算法 5.5.4 算法分析
5.5.3 实现步骤与算法(二)
算法5.4 希尔排序 shell(R , d)
FOR m=1 TO t K=d[m] FOR i=K+1 TO n R(0)=R(i); j=i-K 当j>0且 R(0).key<R(j).key R(j+K)=R(j) ; j=j-K R(j+K)=R(0) 算法结束
然后,根据关键字值的递增顺序依次把记录排成一个有 序表。 若待排序的文件中有多个关键字值相等的记录,经过 排序后,这些记录仍能保持原来的相对次序,则称这 种排序方法是稳定的;否则是不稳定的。
5.1 排序的基本概念(二)
排序方法可分为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两大类: 内排序:是指排序期间全部数据都存放在内存的排序方法。 外排序:是用于大型文件的排序方法。对于大型文件,在排序 期间,全部记录不能同时存放在内存,记录需要在内、外存之 间交换进行排序。 这一章主要介绍内排序的几种基本方法。 假设待排序文件中的每个记录都有一个关键字字段,同时,也 可以包含其它字段。由于其它字段对排序没有影响,因此,为 方便起见,在排序过程中,我们仅考虑用整数作为关键字的记 录。这样,类型定义和变量说明如下: TYPE node=RECORD key :integer info:datatype END VAR R:ARRAY[0..n] OF node i, j, k : integer 返回
5.2
直接插入排序
5.2.1 基本思想 5.2.2 实现步骤与算法 5.2.3 举例及算法分析
返回
5.2.1 基本思想
插入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在插入第 i 条记录时,R1,R2,……,Ri-1 是有序 的,待插入后的 i 条记录依然有序 。
5.2.2 实现步骤与算法 (一)
具体实现的步骤是:
FOR i=1 TO n-1 K= I FOR j=i+1 TO n R(j).key<R(k).key T K=j i=K T F R(0)=R(K); R(K)=R(i);R(i)=R(0) 算法结束 F
5.3.3 举例及算法分析(一)
例2 设待排序的记录共有6条, 相应地关键字值序列为 8、4、3、6、9、2。采用选择排序,过程如下: [8 4 3 6 9 2]
因此,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O(n2)。 显然,这个方法是不稳定的。请举例说明。
5.4
5.4.1 5.4.2 5.4.3 5.4.4
冒泡排序
基本思想 举例 实现步骤与算法 算法分析
返回
5.4.1基本思想
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是:从上到下对每 相邻的两个记录,比较它们的关键字值 的大小,使较小关键字值的记录往上升, 这样,起泡一趟使关键字值最大的记录 沉到底部。反复进行此比较过程,直到 所有的记录不再上升。
采用希尔排序,过程如下: 首先,选定一个严格递减序列为 4、2、1;亦即 d0=n,di=[di-1/2] 第一次排序,d1=4,序列分为4个子列 (25 12) (57 92) (48 86) (37 33) 对4个子列分别进行排序后,得到的序列为 12 57 48 33 25 92 86 37 第二次排序,d2=2,序列分为2个子列 (12 48 25 86) (57 33 92 37) 对2个子列分别进行排序后,得到的序列为 12 33 25 37 48 57 86 92 第三次排序,d3=1, 对上述序列进行排序,结果为 12 25 33 37 48 57 86 92
5.4.2 举例
例3 设待排序的记录共有6条, 相应地关键字值序列为 8、4、3、6、9、2。采用冒泡排序,过程如下: 8 4 3 6 4 3 6 8 3 4 6 2 3 4 2 6 3 2 4 6 2 3 4 6
9
2
2
9
8
9
8
9
8
9
8
9
5.4.3 实现步骤与算法 (一)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1. 第 i 次起泡,依次比较Kj 和Kj+1 j=1, 2,……,n-i;并使关键字值较小的 记录上升。 2. 直到第 i 次起泡,不再有记录上升为 止。
5.4.3 实现步骤与算法(二)
算法5.3 冒泡排序 bubble( R )
Flag=.T. ;
当 flag Flag=.F.
i=1
FOR j=1 TO n-i R(j+1).key<R(j).key T Flag=.T. R(0)=R(j);R(j)=R(j+1);R(j+1)=R(0) i=i+1 算法结束
5.2.3 举例及算法分析(二)
该算法在最坏的情况下,对Ri 进行插入,要作 i 次比 较,而平均要作的比较次数为(i+1)/2,若按平均比 较次数计算,则要排序n条记录所需的比较次数为
正确地找到第 i 条记录的位置,需要(i+1)/2次比较, 亦即要移动 (i+1)/2 –1条记录,外循环中的二次记录 移动应计算在内,所以记录平均移动次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