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家乡——应县
描写应县木塔的作文

描写应县木塔的作文《神奇的应县木塔》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一个超级神奇的地方——应县木塔!应县木塔就在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它可老有名啦!这座木塔可高了,就像一个巨人站在那里。
我站在它的脚下,抬起头往上看,哎呀,我的脖子都酸了,还看不到顶呢!听爸爸说,应县木塔是纯木头做的,没有用一颗钉子,这可太厉害啦!我就想,古代的人怎么这么聪明呀?他们是怎么把这么多的木头拼在一起,还能让木塔稳稳地站在那里,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吹雨打都不倒。
有一次,我还听到了一个关于应县木塔的小故事。
说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坏人想要破坏木塔,可当他刚靠近木塔,天上突然就打起了雷,把那个坏人吓跑了。
虽然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但每次想到这个故事,我就觉得木塔好像有神仙在保护着它。
小朋友们,如果你们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应县木塔,感受一下它的神奇和美丽!《我眼中的应县木塔》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山西有一个特别特别了不起的地方,叫应县木塔。
我第一次看到应县木塔的时候,简直被它惊呆了!它又高又大,直直地冲向天空。
我觉得它好像要和云朵交朋友呢。
木塔的样子也特别好看。
它有好多层,每一层都有飞檐,就像鸟儿张开的翅膀。
而且木塔上还有很多精美的雕刻,有花啊,鸟啊,看着可漂亮啦。
我走进木塔里面,里面很安静。
我摸着那些木头柱子,心里想:这得是多少棵大树才能建成这么大的塔呀?妈妈给我讲,应县木塔已经有好多年的历史了。
这么多年,它经历了好多风风雨雨,可还是坚强地站在那里。
我觉得它就像一个勇敢的战士,不怕困难,一直守护着我们。
有一天晚上,我还梦到了应县木塔。
在梦里,木塔会说话,它给我讲了好多好多古代的故事。
小朋友们,如果你们还没见过应县木塔,一定要让爸爸妈妈带你们去看看,相信你们也会像我一样喜欢它的!。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
我的家乡在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应县木塔自然就是家乡的代表。
它的全名是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代,是世界三大奇塔之一,与“比萨斜塔”、“埃菲尔铁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
它以独特的木结构闻名于世。
记得关于它听到的最多的就是整座塔都是木结构搭造而成,没有用一根钉子,小的时候也不以为然,到现在随着学业的了解加深,才慢慢被这座我日日都能见的塔所震撼。
木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外型设计为平面八角,外观上看起来是五层,但是底层有扩出来的一层外延,所以实际上是六层。
据考证,在将近千年的岁月中,应县木塔除了经受日夜、四季、风霜雨雪侵蚀外,还遭受了多次强地震袭击,据老一辈的人说还被炮弹轰炸,机枪扫射过,被雷劈过,估计有夸大其词,但它确实屹立千年之久,但有根据的记录仅裂度在五度以上的地震就有十几次,但木塔仍能吃立不倒,这主要取决于设计的巧妙。
如今的木塔一眼看上去就已经是倾斜着的,现在因为游客的人身安全和木塔内部的木头老化等问题,只允许上到一层。
记得小的时候还上去过二三层,内部结构在我看来都是相仿,但是打开木门就可以鸟瞰到附近的风景(因为根据政策,木塔周边不能盖超过塔高的建筑,所以便可俯瞰周围的风景),只可惜现在无缘再见塔上的风采。
佛宫寺里还有佛牙舍利,据说是释迦摩尼的牙齿,我记得也不是很清楚了。
即便现在科技发达如此,却也没有人能够修缮木塔,据说木塔是由鲁班建造,不过不管是谁建造都可见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游览,当你了解了它的文化,你就会觉得不虚此行。
我的家乡应县初中作文

我的家乡应县初中作文在山西的北部,有一个小县城,那便是我的家乡——应县。
这里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喧嚣,没有江南水乡的温婉柔情,但在我心中,它却有着独一无二的魅力。
应县,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
闻名遐迩的应县木塔,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矗立在县城之中,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这座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
每次看到它,我都会被古人的智慧和技艺所震撼。
那精巧的斗拱,挺拔的塔身,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不过,今天我不想只跟您说这些大家都知道的名胜古迹,我想跟您唠唠我小时候在应县的那些亲身经历,那些充满烟火气的小日子。
记得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跟着爷爷奶奶去赶集。
集市就设在县城的一条老街上,每到赶集的日子,街道两旁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摊位。
有卖新鲜蔬菜的,那青菜上还带着晶莹的露珠,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它的鲜嫩;有卖自家产的水果的,果香四溢,让人忍不住想尝上一口;还有卖各种小玩意儿的,花花绿绿的,特别吸引我们小孩子的目光。
我总是紧紧地拉着爷爷奶奶的手,穿梭在人群中,好奇地东张西望。
爷爷奶奶会在摊位前精挑细选,和摊主们讨价还价,那场景热闹极了。
我呢,眼睛总是盯着那些卖小吃的摊位。
有炸得金黄酥脆的油条,有热气腾腾的豆腐脑,还有香甜可口的糖葫芦。
每次爷爷奶奶都会满足我的小馋嘴,给我买上一份喜欢的小吃,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除了赶集,夏天的夜晚也是让我难以忘怀的。
每当夜幕降临,热气渐渐散去,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街上乘凉。
大人们聚在一起聊天,谈论着家长里短;孩子们则在一旁嬉笑玩耍,玩着各种游戏。
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玩的就是捉迷藏,整个巷子都是我们的藏身之处。
有时候,我会躲在一个角落里,紧张地听着小伙伴们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心里默默祈祷着不要被发现。
当听到他们的脚步声远去,我又会偷偷地笑出声来。
应县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田野里一片金黄,麦浪滚滚,仿佛是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
山西应县:文旅康养之地瓷兴牧强之县

山西应县:文旅康养之地瓷兴牧强之县跑马梁公路小石口长城石柱山龙潭湖应县,地处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南端,东望恒山之险,南扼雁门之要,宛若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应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战国归赵,秦属雁门郡,西汉始设县,后唐置应州,现隶属于朔州市。
应县历史上名人辈出,有龙凤之乡、宰相故里的美誉,出过不少重臣和文人学士。
应县文化底蕴深厚,佛教文化、古建文化、辽金文化源远流长,传承千年。
县境内文物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北齐长城、明长城遗存104公里,明清古寺庙80余处等一大批珍贵文物。
特别是佛宫寺释迦塔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和法国埃菲尔铁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塔内秘藏释迦牟尼佛牙舍利。
应县生态良好,全县保持了原生态山水风貌。
全县有森林资源10万多亩,有地质奇观石柱山、高山平原跑马梁、“边耀夕照”龙首山等自然景观70多处,先后被评为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和国家园林县城,中国最佳生态宜居旅游名县、山西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应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该县处于朔州、大同、忻州等晋北文化旅游黄金圈的中心位置,东邻北岳恒山、悬空寺,北连大同云冈石窟,南望佛教圣地五台山。
荣乌高速、二广高速在这里交汇,北同蒲四线2014年建成通车,新建大原高铁在这里设站。
2019年,应县开通高铁。
应繁高速、应县通航机场已列入山西省高速公路和通用机场布局规划,全县正在形成便捷高效的交通枢纽优势。
近年来,应县围绕打造全国知名陶瓷生产基地的战略定位,推动陶瓷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应县重要支柱产业。
全县现有陶瓷企业19家,生产线29条,日用瓷年产量达到10亿件,建筑瓷达到3300万平方米。
近年来,应县以文物修缮保护为前提,以景点提质升级为基础,以文旅融合发展为路径,围绕“一核、一带、多支点”,着力打造全国知名文旅康养目的地,扎实推进文旅产业。
2017年6月,成立应县木塔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木塔景区市场化开发运营初见端倪。
应县县情

应县县情特点及组织建设情况一、县情特点应县地处朔州市东端,国土面积1708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298个行政村、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万。
应县,历史悠久,物华天宝,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独特。
境内有举世无双的佛宫寺释迦塔,有佛教圣物佛牙舍利,有金代名寺净土寺等一批国宝文物;有地质奇观石柱山、高山平原跑马梁等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
应县一分山、二分川,土地广阔,水源充足,是全市唯一的无煤县和典型的传统农业县。
近年来,我们积极推动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确立了建设农业示范县、新型工业基地县、著名旅游观光县、教育振兴进步县、文明开放和谐县的奋斗目标,经济社会步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农业初步形成了粮食、蔬菜、甜菜、奶牛、林果、牧草六大基地,成为全省的商品粮、肉牛育肥、奶牛养殖、畜禽生产、牧草种植基地县。
特别是从去年10月份开始,全县投资1.5亿元,狠抓农业三项建设,农业三项建设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全市农业三项建设现场会去年在应县召开,我县的工作受到了王君省长、刘维佳副省长和市委书记田喜荣、市长冯改朵的肯定,认为我县走出了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特色化发展的新路子。
工业初步形成了白酒、炉具、乳品、陶瓷四大支柱产业。
山西梨花春酿酒集团、山西雅士利乳业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朔州糖业有限公司等已发展成为全省比较知名的企业。
在招商引资方面,应县通过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转变政府职能,提供服务,创优软环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特别是引进了一批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力拉动作用的大项目,引进外资达60多个亿,落地资金25个亿,风能、太阳能发电项目、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奠定了建设新型工业基地县坚实的基础。
同时狠抓了教育振兴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2009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6500万元,工业总产值193100万元,财政总收入21000万元,一般预算收入8900万元,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288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00元。
作文我心中最美的城市应城

作文我心中最美的城市应城《我心中最美的城市——应城》篇一应城,这个在别人眼中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城,但在我心中,它就像一颗隐藏在角落里的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彩。
应城的美,首先美在它的风景。
你要是有空到应城的公园逛逛,那简直就像走进了一幅天然的画卷。
比如说蒲阳公园,里面的树那叫一个多,多得就像满天的星星,数都数不过来。
春天的时候,那些树像是约好了似的,一下子都冒出了嫩绿的芽儿,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泛起了微微的波浪。
沿着公园里的小路漫步,路边的小花五颜六色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路过的人们打招呼:“嗨,欢迎来到我们的小世界。
”这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像是走进了童话世界里的花园,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蹦出个小精灵呢。
还有应城的湖泊,那也是一绝。
我记得有一次去老观湖,湖水清澈得不像话。
阳光洒在湖面上,就像无数颗钻石在闪烁,晃得人眼睛都睁不开。
湖面上偶尔有几只小船划过,那船桨划动湖水的声音,“哗啦哗啦”的,就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
湖的周围是大片大片的芦苇荡,到了秋天,芦苇都开花了,白茫茫的一片,风一吹,芦苇就像一群穿着白色裙子的姑娘在翩翩起舞。
我就想啊,这么美的地方,怎么就没有更多的人知道呢?这是不是就像那句老话说的,“酒香也怕巷子深”呢?应城的美食也是让我把它视为心中最美城市的重要原因。
说到应城的美食,那首先就得提到应城的热干面。
也许有人会说,热干面不是武汉的特色吗?嘿,应城的热干面可有着自己的独特风味。
面条筋道有嚼劲,芝麻酱那叫一个香,浓郁得能把你的魂儿都勾走。
再加上葱花、萝卜干、酸豆角等调料,每一口都充满了丰富的口感。
早上来一碗热气腾腾的应城热干面,那感觉就像是给全身的细胞都注入了活力,一整天都精神抖擞的。
还有应城的米粑,白白胖胖的,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团子。
咬一口,软软糯糯的,米香在嘴里散开,那滋味,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我有时候就想,要是能把应城的美食都装在一个大口袋里,带到世界各地去,让所有人都尝尝,那该多好啊。
塞外明珠

塞外明珠——应州丁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A班1015311017我的家乡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一颗璀璨的塞外明珠。
应县位于山西省北部。
应县战国为赵地,秦属雁门郡,西汉置剧阳县,唐末置金城县,五代后唐置应州,民国元年改州为县,始称应县。
这里有世界三大奇塔之一的佛宫寺释迦塔,这里自古以来都是对抗外敌的前沿阵地,这里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明朝正德十二年十月,蒙古鞑靼小王子率五万人犯边,正遇上明武宗朱厚照出关游玩,于是应州之战打响。
此战中,朱厚照体现其军事天赋,首先派少量部队引蛇出洞,再不断增加兵力,牵制敌军。
这一仗打了整整一天,最终以小王子败退告终。
这里不仅仅是古代的兵家必争之地,在近代革命战争中也是革命的前沿阵地。
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挺进晋东北开辟了应县抗日根据地,1938年3月成立了中共应县县委、应县抗日政府,组织广大群众进行抗日救国斗争。
1939年刘苏率察绥游击军第一支队到应县活动,打击日伪匪军,开展减租减息,土地改革,除奸反霸斗争。
在近代应州出现了一个顽匪——乔日成,这股顽匪直接导致了后面解放战争的三打应县。
乔日成在抗日战争中也曾经和日军作战,但始终立场不坚定,最终被我军剿灭。
三打应县在解放战争中视乎微不足道,但是也是不容忽视的部分。
应县解放于1948年,是晋北地区解放最迟的一个县城。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曾三次围打应县,三次围攻累计100天,特别是在后两次围攻中,我军各发起三次总攻,双方伤亡惨重,多次引起了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高度关注。
1945年围打应县城这一次是以接收抗战成果为主要目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8日,应县罗庄警察队、下社警察队撤回县城。
小石口警察队在队长唐雁川的率领下,向八路军投诚。
19日日军撤离县城,去大同参加投降仪式。
晚上,我军第一次包围了应县城,伪县长苑文达等,抱着敌视态度,执意不开城门。
以苑文达为司令官组成城防司令部,布告全城警民守城,等待“国军”接收。
写游应县清宁公园的作文

写游应县清宁公园的作文应县,这座塞北小城,藏着许多让人心动的角落。
而清宁公园,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怀揣着一颗期待的心走进了清宁公园。
刚到门口,就被那古色古香的大门吸引住了。
大门的柱子是朱红色的,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公园的历史和故事。
走进公园,一条宽敞的主路延伸向前,路两旁种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
那些树啊,有的高大挺拔,像站岗的士兵;有的婀娜多姿,恰似翩翩起舞的少女。
树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像是在演奏着一曲美妙的乐章。
沿着主路一直往前走,就来到了一片人工湖。
湖水清澈见底,微风拂过,波光粼粼。
湖中心有一座小小的亭子,红色的柱子,绿色的琉璃瓦,精致极了。
我走上通往亭子的曲桥,脚下的木板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仿佛在提醒着我它的年岁。
站在亭子里,放眼望去,湖面上倒映着岸边的垂柳和远处的山峦,仿佛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湖的周围,是一大片草地。
那草地绿得那么纯粹,就像一块巨大的绿色绒毯。
我忍不住跑过去,躺在草地上,感受着阳光的温暖和草地的柔软。
grass 的味道混合着泥土的清香,直往鼻子里钻,那是大自然独有的香气。
闭上眼睛,耳边传来鸟儿的欢叫声,它们在枝头欢快地跳跃着,似乎在为这美好的一天歌唱。
不远处,有几个小朋友在放风筝。
他们奔跑着,欢笑着,手中的风筝在空中高高飞翔。
那风筝五颜六色的,有蝴蝶形状的,有老鹰形状的,还有一条长长的巨龙风筝。
看着他们那无忧无虑的样子,我仿佛也回到了童年时光。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片花园。
花园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红的、粉的、黄的、紫的,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那些花朵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娇艳动人。
我凑近一朵玫瑰花,仔细地观察着它。
花瓣层层叠叠,柔软而光滑,上面还挂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我轻轻地嗅了嗅,一股浓郁的花香扑鼻而来,让人心醉神迷。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公园的健身区。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很多人在这里锻炼。
有一位老爷爷正在熟练地使用着太极揉推器,一招一式都透着一股沉稳的劲儿;还有几位阿姨在跑步机上快步走着,汗水湿透了她们的额头,但她们的脸上却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爱家乡——应县
应县三小三三班张晓霖
我的家乡——应县,地处山西北部,东屏北岳恒山,南控雁门雄关,西邻平朔露矿,北毗大同煤海。
应县一分山、二分川,恒山、龙首山、黄花梁南北拱卫,浑河、桑干河东西环绕;山川锦绣,景色宜人;地肥水美,物产丰富。
被国务院定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应县山区矿藏资源品种多是国内大型陶瓷原料基地和建筑装饰石材基地。
应县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镶嵌在塞北高原上的一颗明珠。
应县悠久的历史,自古人文荟萃,英才辈出。
在历史的长河中,勤劳、勇敢、智慧的应县人民谱写了繁荣与文明的灿烂篇章,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创造了壮美的人文景观。
闻名中外的珍贵文物——释迦木塔,精雕藻井的金代名寺——净土寺,古色石香的南河种寺庙群,众多的古城遗址、古墓碑刻、出土文物、革命文物,气势冲天的地质奇观——梨树坪石柱山,别具风光的高山平原——跑马梁,构成一方内容丰富、绚丽多彩的旅游胜景。
应县属对外开放县,基础设施完备,投资环境优良。
石凉、朔蔚、大应三条国干公路纵横交错穿越腹地,纵贯山西南北的大运高速公路直掠县域西北。
全县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
程控、移动网络覆盖全县,直达世界各地。
陕——京输气管道穿县而过,引气用气十分方便。
县城水、电设施配套,供给充裕。
各类公共设施完善,商贸市场繁荣,食住购娱服务设施齐全。
展望新世纪,面临新机遇;图谋新发展,再铸新辉煌。
应县县委、
县政府决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调整结构为主线,全面实施农业富民、工业强县、龙头带动、“双非”发展、科教兴县五大战略,努力建设繁荣、富裕、文明的新应县。
应县是一块资源丰富的宝地,又是一块亟待开发建设的热土。
所以我爱我的家乡——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