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照射与开窗通风对病室空气中细菌含量的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空气中细菌的检查实验报告

空气中细菌的检查实验报告

空气中细菌的检查实验报告空气中细菌的检查实验报告一、引言空气中的微生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类生物体,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包括我们呼吸的空气中。

细菌作为一类常见的微生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卫生具有重要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空气中细菌的检测,了解空气质量和卫生状况,为改善室内空气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器材准备本次实验所需器材包括:空气采样器、培养基、无菌棉签、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管、显微镜等。

2. 实验步骤(1)将空气采样器放置在待测空气中,按照说明书操作,采集一定量的空气样品。

(2)将采样器中的空气样品分别转移到无菌培养皿中。

(3)使用无菌棉签将采样器中的空气样品均匀涂抹在培养基上。

(4)将培养皿密封好,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以适宜的温度进行培养。

(5)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培养皿中的细菌生长情况。

(6)将培养皿中的细菌样品取出,进行显微镜观察和鉴定。

三、实验结果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我们观察到培养皿中出现了多个细菌菌落。

通过显微镜观察和鉴定,我们发现这些细菌菌落主要包括: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

这些细菌形态各异,有的呈圆形,有的呈梭形,有的呈螺旋状。

四、实验分析1. 空气中细菌的来源空气中的细菌主要来源于环境中的尘土、植物花粉、动物皮屑等微小颗粒物,以及人类的呼吸、说话和咳嗽等活动。

这些微生物通过空气传播,进入我们的呼吸道,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一定影响。

2. 空气质量与细菌数量的关系空气质量较差的环境中,细菌数量往往较高。

例如,密闭空间、人员密集的场所、缺乏通风的环境等都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和传播。

因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通风是预防细菌传播的重要措施。

3. 细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它们在人体内外广泛存在。

一些细菌对人体健康有益,如肠道菌群中的益生菌有助于消化和免疫功能的维持;但也有一些细菌对人体健康有害,如致病菌可以引发感染和疾病。

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有效控制细菌的传播至关重要。

空气培养培养皿细菌超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空气培养培养皿细菌超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空气培养培养皿细菌超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贾俊英;杨晓【摘要】@@ 2002年冬~2003年春季,随着SARS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各医院对发热患者及呼吸系统疾病更是处处谨慎,对病室和治疗室的通风更是每日必须执行的一项工作.我院当时要求治疗室在下午不做治疗的情况下每日通风1小时,随着每天的开窗通风,治疗室的空气培养细菌超标在很多科室出现,特别是真菌超标更为多见.【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1(023)012【总页数】1页(P1571-1571)【关键词】培养皿;细菌超标【作者】贾俊英;杨晓【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一科,河南,新乡,453003;新乡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232002年冬~2003年春季,随着SARS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各医院对发热患者及呼吸系统疾病更是处处谨慎,对病室和治疗室的通风更是每日必须执行的一项工作。

我院当时要求治疗室在下午不做治疗的情况下每日通风1小时,随着每天的开窗通风,治疗室的空气培养细菌超标在很多科室出现,特别是真菌超标更为多见。

当时,医院感染办和护理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查找真菌超标原因,并对治疗室的擦桌毛巾、拖把、水龙头、门把手、桌面、地面进行采样,但均未培养出真菌。

因当时每天用乳酸喷洒治疗室和病室地面,分析真菌喜欢潮湿的酸性环境,可能与此有关,故下令不再用乳酸喷洒治疗室地面。

但以后进行空气培养仍有真菌存在,经过分析,有以下几种原因:1.1 与开窗通风有关不开窗通风,而是增加紫外线的照射时间,在这以后的空气培养中,真菌菌落数逐渐减少,直至最后消灭。

2.2 与季节、人员流动有关天气冷时,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细菌生长繁殖需要28℃ ~37℃这样适宜的温度,故夏天要特别注意加强隔离消毒工作。

人员流动减少时,空气中含菌量就减少。

有一些人认为与季节变化有关,夏季雨水较多,治疗室潮湿真菌易滋生。

2.3 治疗室的窗户有一个3~5cm宽的缝隙因滑道被硬物所绊,有时不注意关闭不严的窗户,关闭不严的窗户正好被纱窗框架给遮盖,所以很难发现窗户未被关严。

供应室无菌区空气消毒方法的比较分析

供应室无菌区空气消毒方法的比较分析

供应 室 的无 菌存 放 问是 医院感 染控制 的重点 部 门, 区 的空 该 气洁净 程度 与 医院病 人 的安 全直 接相关 , 防院 内感 染 的关 键 是预 环节 。 本研究 结果 表 明 , 线灯 照射与 多功 能动态杀 菌机对 无 菌 紫外 操 作 间进行 空气 消毒 , 规定 时 间内都 可以达到 国家要 求 的消 毒 在 标 准 , 到供 应室无 菌 区 (类 环境 ) 准。两 种 消毒 方法 对 细 菌 达 Ⅱ 标 的消亡 率都在 9% 以上 , o 都能达 到规 定 的 消毒要 求 , 无 菌存 能对 放 间 的空气有 很好 的 除菌消 毒作用 。 在 医 院紫外 线灯 消毒是 往常 经常采 用的 消毒方法 , 法虽 该方 然 可 以达到预 定 的消毒 效 果 , 是 此 方法 消毒 效 果持 续 时 间短 , 但 消毒后随着使用时问的延长, 空气中的细菌数呈回升状态。紫外 线灯照射消毒还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 比如紫外线灯灯管罩背 面的空气阻挡了 3 %左右 的紫外线照射, 0 降低 了持续时 间和杀 菌效 果 。同时该 方法 还强调 合理 安排 消毒 时间 、 在照射 时 要保 持 室 内的干燥 、 洁 、 管无 尘 等 , 灯 管强 度 定 时测 试 , 清 灯 对 在湿 度 大 于 6 % 、 低于 2℃ 时要 延 长 照射 时 间 J 有 疏 忽就 可 能 o 温度 0 。稍 造成 消毒 死角影 响 消毒 的整体 效果 , 且紫外 线对人 体 的皮肤 和 并 眼睛 有刺激 作用 , 人 的环境下 不能 进行消 毒。 在有 多功 能动 态杀 菌机 采用循 环风 紫外线 杀菌原理 , 并结 合静 电 吸附 除尘器 、 过滤 网除 菌 、 负离子 清新空 气 , 室 内的空气 实 现 和 对 了动 态持续 的消 毒 杀 菌 作 用 J是 目前 应 用 于 有人 状 态 下 供 应 , 室无 菌间 的理想 消毒 方 法 。该 方 法有 以下几 点 优点 : 除 菌、 ① 除 尘、 过滤 : 物理 的方 法滤 除空气 中的微 生物和 尘埃 , 协 同 通过 同时 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 ; ②紫外线杀菌强度高: 所用的紫外线杀菌 灯管是经科学设计组合 而成, 辐射 强度 可以达到 100 W/ 其 00 1  ̄ cm 以上 , 2 是一种 高强 度 的紫外线 杀菌 器 ; 安 全可 靠 : 机采 用 ③ 该 物理方法杀菌消毒 , 机器在运作过程中不产生有害气体或其他物 质; ④负离子清新空气: 该机在对室内空气进行持续消毒时, 能够 产生并释放一定数量的负氧离子, 可以达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的 效果, 有利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⑤使用方便 : 程控定时自动消

33582209

33582209

在 治疗 护理后通风0 5 .h,使室外新鲜 空气替 换室 内污浊 空气 ,
减少空气 中微生 物的含量…。本研究 旨在 比较对治疗 室采用 紫
外 线灯 和 自然 通 风 进 行 空 气 消 毒 的 效 果 。 1 方 法
消毒 , 室内人群健康状况 、活动情况 、聚集数量 等因素可 影响空 采用江阴市 申星光电器材 有限公司生产 的 气质量 , 且大多数综合 医院治疗 室相对 比较狭小 ,人员密度高 且流动 频繁 ,室 内过多人 员流动可将沉积在 物体表面和衣服上
的微 生 物及 尘 粒 变 成 气 溶 胶 重 新 悬 浮 于 空气 中 ,从 而 造 成 房 间 空 气 细 菌 总 数 升 高 , 有 监 测 显 示 在 治 疗 最 繁 忙 的 时 候 ,治 疗 室 的空 气 细 菌 含 量 大 大 超标 。 通 过 对 1 个 病 区治 疗 室 的 采 样 检 测 , 0 采用 开 窗 自然通 风 的 消 毒 方 法 同样可 以达 到紫外 线 灯 消毒 的效 果 , 空气 细菌 数 均 达到 ( ( 医 院消 毒卫 生标 准 中所 要 求 的。 紫外 线 灯 消毒 对人体 有 一定 的损 但 害 , 适 宜 在 无 人 的环 境 下进行 , 只 因此 护士 对 紫外 线 灯 消毒 的依 从
样 品监测: 将取样 的培养皿置 于3  ̄ 7 C恒温箱 内培养 4 h 8 后计菌 落 性差 , 导致只有消毒 制度但落实不到位, 从而影响消毒效果。 而开 数。4统计学处理 : ( ) 将监测数据进行配对t 检验。
2 结果
通 过 对 紫 外 线 灯 消 毒 后 和 开 窗 通 风 后 的 采 样 检 测 结 果 统
【 关键词] 治疗室 ;空气消毒 ;紫外线灯消毒;开窗 自 然通风 目前 ,临 床 上 治 疗 室 空 气 多 采 用 紫 外 线 灯 进 行 消 毒 ,空 气

救护车内四种空气消毒方法的比较

救护车内四种空气消毒方法的比较

救护车内四种空气消毒方法的比较从医院感染统计资料显示,医院感染的主要对象是住院患者及医院工作人员,特别是住院人群中的老年及危重患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防御屏障受到损伤的患者,最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据调查和统计,国外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10%,我国为8.4%~9.7%。

作为医疗卫生单位日常救护的交通运输工具——救护车,每天承载着运送各类危急重症患者的任务。

在危急情况下,还需要在车内对患者进行救治。

而救护车的连续使用和消毒意识的淡薄,使救护车内遭受到了严重污染。

邓胜玉和陈舜霞报道,采取消毒措施前车内空气细菌数量高达11 566 cfu/m3。

根据医院空气微生物评价标准,如果细菌总数为(700~800)cfu/m3,则存在空气传播感染的危险性,故作好救护车内消毒对急诊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由此而产生的医院交叉感染相当重要。

为了寻求安全、可靠、简便、经济的洁净措施,笔者对湘潭市中心医院120急救中心的救护车,采用四种不同的消毒方法,进行了消毒前后效果检测和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对象湘潭市中心医院120急救中心江铃全顺JX5036XJHD-M、JX5035XJHD-L和江铃全顺JX5035XJHLB-M救护车,车内抢救设备齐全,每天出车任务5-6次。

紫外线消毒装置为车内置冷阴极紫外线消毒Y15A-2型(北京宇光浩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84”消毒液由长沙雨花消毒药有限公司生产;光触媒涂层液消毒液由深圳市纳米特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2方法1.2.1采用五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设计进行正交实验,将常规采样的时间、地点、清洁度、湿度、温度列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自然沉降法对救护车消毒前、消毒后的车内空气进行细菌培养,计算对细菌杀灭率来衡量除菌效果。

(1)应用车内置冷阴极紫外线消毒装置Y15A-2型,对救护车内进行消毒前和10、30、60 min消毒后的空气杀菌效果监测。

(2)按照《医院消毒隔离工作指南》试行条例,将“84”消毒液配置成1:100、1:200、1:300浓度,均匀喷洒车内,用量700~800 ml/辆,70~80 ml/m3。

医院诊疗场所的空气净化管理

医院诊疗场所的空气净化管理

四、紫外线消毒
消毒:安装紫外线灯≥1.5/m3(30W紫外 线灯在1m处的强度>70цW /cm2),照射时间应 ≥ 30min。
注意事项:
1、保持灯管表面清洁,70-80%乙醇灯管表 面擦拭一次/周;灯管表面有灰尘、油迹时及 时擦拭。
2、空气消毒时应室内清洁干燥,少尘埃和 水雾。温度<20℃或>40℃时,或相对湿度> 60%时,应延长消毒时间。
3、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者静电吸附式; 空气消毒器或其他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 批件的空气消毒器。
4、紫外线照射; 5、化学消毒;
6、能使消毒后空气中的细菌总数≤4cfu/ 15min.平皿,并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 件的空气消毒产品。
不同情况下的空气消毒
一、有人情况下的空气消毒 1、普通病房首选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不良 采用机械通风。 2、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3、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者静电吸附 式空气消毒器或者其他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 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器。 4、空气洁净技术
3、应在无人状态下进行消毒。
五、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范围:适用于有人状态下的空气消毒。 消毒原理:由高强度的紫外线灯和过滤系 统组成,通过杀灭进入消毒器空气中的微生 物,过滤空气中的尘埃粒子达到消毒目的。 使用方法: 1、安装于房间清洁区或操作台对侧墙或侧 墙,离地2.5米高。 2、消毒器的循环风量(m3/h)应>房间 体积的8倍以上。
⑶暴露时间:Ⅰ类环境暴露30分钟,Ⅱ类环境暴露15分钟, Ⅲ、Ⅳ类环境暴露5分钟。
⑷空白对照:每次留取一个平皿作为对照、(即:采用无菌技 术打开平皿后立即封盖),对照结果均须为阴性。
可批件的空气消毒器;
4、紫外线照射; 5、能使消毒后空气中的细菌总数≤ 15min.平皿,并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 件的空气消毒产品。

医院空气消毒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空气消毒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空气消毒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一、不同情况下空气消毒净化方法(一)有人情况下的空气消毒净化有人情况下的空气净化,要考虑空气净化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尽量做到对人体健康无毒无害。

1、一般情况下,普通病房首选自然通风,而且特别强调自然风的通风对流,保持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交换。

2、自然通风不良则必须安装足够的通风设施(如排气扇),采取机械通风。

3、采用层流通风技术、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或空气等离子体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二)无人情况下的空气消毒净化在无人情况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处理:1、普通紫外线(按1.5W/m³安装)照射30min,每天2~3次,对空气进行消毒。

2、使用0.5%过氧乙酸或过氧化氢对空气进行消毒,用量20ml/m³~30ml/ m³,作用1h。

3、使用0.05%活化后的二氧化氯喷雾,对空气进行消毒,用量20ml/m³~30ml/m³,作用1h。

(三)通风不良情况下的空气消毒净化自然通风不良时则必须安装足够的通风设施(如排气扇),采取机械通风,具体如下:1、机械送风与自然排风。

2、自然送风与机械排风。

3、机械送风与机械排风。

(四)病人出院或死亡后病房空气的消毒净化1、普通病人出院或死亡后病房空气的消毒净化(1)自然通风。

(2)机械通风。

2、特殊感染病人出院或死亡后病房空气的消毒净化(1)低臭氧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2)化学消毒剂喷雾或熏蒸处理。

(3)使用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设备,并按使用说明书操作。

(五)经呼吸道传播性疾病等特殊情况下的空气消毒净化1、通风。

(1)自然通风。

(2)机械通风。

2、负压病房。

3、使用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设备,并按使用说明书操作。

4、中央空调的使用:按照建设部、卫生部和科技部颁发的《建筑空调通风系统预防“非典”、确保安全使用的应急管理措施》(建科电[2003]17号)的文件进行。

三种消毒方法对病房环境消毒的效果对比

三种消毒方法对病房环境消毒的效果对比

三种消毒方法对病房环境消毒的效果对比【摘要】目的分析三种消毒方法对病房环境消毒的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卫生防疫科3间病房,分为高压静电吸附组、臭氧空气消毒组、矿热空气消毒组,分析病房环境消毒效果。

结果消毒前,高压静电吸附组、臭氧空气消毒组、矿热空气消毒组细菌菌落对比,差异较小(P>0.05)。

消毒后30min、60min、120min时,高压静电吸附组、臭氧空气消毒组、矿热空气消毒组各组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明显(P<0.05);臭氧空气消毒组即高压静电吸附组比矿热空气消毒组优,特别是随着时间的增加,空气消毒机的消毒效果更为显著。

结论臭氧空气消毒法在卫生防疫科病房消毒中效果更为明显,除消毒全面、去除死角外,而且操作便捷、简单,尤其是在有人员活动时,也不会对消毒效果造成影响。

【关键词】病房环境;消毒;空气消毒机;自然通风;紫外线医院环境表面是感染传播的主要途径。

近年,随着多重耐药菌流行范围的增加,导致环境物体表面清洁难度增加。

因此,环境物体表面和空气清洁消毒在医院有关感染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据有关资料显示[1],空气消毒不合格或者污染导致医院感染率大约4.3%,因此,应加强对医疗环境空气消毒的重视。

本文主要针对三种消毒方法对病房环境消毒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择2020年4月-2021年12月本院卫生防疫科3间病房,病房面积均是28m2,实验期间,3间病房收入疾病类型、人数、每日人员活动量、病房内温度基本相同。

研究过程中,由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本次研究的目的、程序,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1.2 方法3间病房分为高压静电吸附组、臭氧空气消毒组、矿热空气消毒组。

采样时间:空气消毒样本采集时间为2020年4月-2021年12月,四个采样时间分别是消毒前0分钟、消毒后30分钟、消毒后60分钟、消毒后120分钟。

样本采集方法:在病房内选择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侧、外侧与墙壁距离1m,将各点采集样本放置到自制琼脂平皿中,采样高度与地面距离0.8-1.5m;采样时,打开平皿盖,扣过放在平皿旁边,充分暴露15分钟后,将平皿盖盖好,送至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外线照射与开窗通风对病室空气中细菌含量的对比研究
标签:紫外线;细菌含量;开窗通风
中图分类号R18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0-0131-01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清新的空气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健康,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医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是病原菌与易感人群相对集中场所,如何有效地对医院病室空气进行净化,一直以来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目前,病房空气净化普遍使用紫外线照射,而紫外线照射的消毒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且存在对人体伤害等缺点[1]。

因此,寻求一种便捷而有效的医院病室内空气净化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人们对室内空气净化观念有较大转变,认识到开窗通风可以保证病室内空气的卫生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室选择:选择心内科、骨外科、呼吸内科、胸外科的普通病室,所有入选对象新病房楼病室病室面积为13.6 m2,旧病房楼病室为12 m2。

患者出院后均清洁病室。

分试验组(开窗通风组)和对照组(紫外线照射组)进行消毒及采样。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病室选取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均于上午进行采样比较。

1.2 方法
1.2.1 消毒方法试验组采用开窗通风方法消毒;对照组采用紫外线照射方法消毒。

紫外线照射均采用北京海淀空后高温负荷材料制造厂生产的活动紫外线车灯进行照射。

1.2.2 采样方法均于做完病室清洁半小时后消毒前、消毒30 min后、消毒停止后1 h、2 h、3 h 5个时间段采样。

1.2.3 细菌检测方法用直径9 cm营养琼脂平板,分别在房间内、中、外布3点,根据规定其采样高度在100~150 cm,打开皿盖,暴露5 min后立即关盖,置37 ℃温箱培养48 h,参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计算细菌数[2]。

对监测采样制定严格采样时间段及方法。

每次采样分时间段两组同时进行。

培养皿采用哥伦比亚营养琼脂平板(9 cm,温州康泰)。

1.3 实验室质量控制
对分析使用全部容器、量具清洗干净消毒后使用。

每批检测样品在测定之前,必须使用标准品校准曲线。

实验的设备和试剂均符合国际质量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2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空气净化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

试验组和对照组从开窗通风后1 h后、2 h后、3 h后和紫外线照射后1 h后、2 h后、3 h后采样对细菌菌落数进行比较,两组空气净化效果在持续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在1 h后有病室不达标,所占比率分别为70.00%和7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病室内空气的净化,一直以来是人们关注的问题,笔者努力寻求一种简单、有效又可保证室内空气卫生质量的方法,又对患者无不良反应且能广泛应用于各级医疗单位的方法。

空气本身缺乏细菌维持生存所需的营养物,再加上日光对细菌的影响,故空气中细菌很少。

定时开放门窗,以通风换气,可降低室内空气含菌的密度,短时间内使大气中的新鲜空气替换室内的污浊空气,可使室内空气中的细菌、尘埃大大降低,达到净化目的。

目前,病房空气净化仍然普遍使用紫外线照射,紫外线是医院病房常用的空气及物体表面物体的消毒方法,而紫外线照射的消毒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且存在对人体伤害等缺点[2-3]。

应用开窗通风不仅可避免紫外线照射时的多数缺点,而且无论从经济实用角度、还是患者接受程度上讲,开窗通风都优于紫外线照射。

开窗通风不仅可以保证病室内空气净化,还可使患者易于接受,且安全、简单、易掌握,可在各级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6.
[2] 钟秀玲.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298.
[3] 杨华明,易滨.现代医院消毒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55-60.
(收稿日期:2012-02-15) (编辑:何玉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