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细菌种类的测定
空气细菌计数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空气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其对环境卫生的影响。
通过采用营养琼脂培养基和显微镜观察法,对采集的空气样本进行培养和计数,分析空气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并探讨其对室内外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空气细菌;计数;环境卫生;微生物一、实验目的:1. 了解空气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
2. 分析空气中细菌对环境卫生的影响。
3. 掌握空气细菌计数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营养琼脂培养基、无菌水、石棉网、电炉、酒精灯、培养皿、三角瓶、500ml烧杯、玻璃棒、超净工作台、PH试纸等。
2. 仪器:显微镜、培养箱、空气采样器等。
三、实验方法:1. 空气采样:使用空气采样器采集室内外空气样本。
2. 培养基制备:将营养琼脂培养基在超净工作台中灭菌,冷却至45℃左右。
3. 样本处理:将采集到的空气样本用无菌水进行稀释,以获得适宜的菌悬液。
4. 涂布培养:将稀释后的菌悬液涂布在营养琼脂平板上,置于培养箱中培养。
5. 观察与计数: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并对菌落进行计数。
6.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图表。
四、实验结果:1. 室内空气中细菌数量:根据实验结果,室内空气中细菌数量为每立方米1000-2000个。
2. 室外空气中细菌数量:根据实验结果,室外空气中细菌数量为每立方米500-1000个。
3. 细菌种类: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室内外空气中主要存在的细菌种类有:球菌、杆菌、放线菌等。
五、分析与讨论:1. 室内空气中细菌数量高于室外,可能是因为室内环境封闭,空气流通不畅,有利于细菌滋生。
2. 室外空气中细菌种类较为丰富,可能与自然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较高有关。
3. 细菌对环境卫生有一定影响,如:细菌产生的代谢产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细菌繁殖过程中可能产生异味等。
六、结论:1. 空气中存在着多种细菌,对环境卫生有一定影响。
2. 室内空气中细菌数量高于室外,且种类较为单一。
空气微生物评价标准

空气微生物评价标准
空气微生物是指存在于空气中的微小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
对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空气中微生物的评价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空气微生物评价标准应包括微生物总量的监测和评价。
微生物总量是指
单位空气中微生物的总数,通常以CFU/m3(每立方米空气中的菌落数)为单位进
行表示。
微生物总量的监测可以通过空气采样后在培养基上进行菌落计数来实现。
评价标准应根据不同场所的特点和用途来确定,比如医院手术室和食品加工厂对空气微生物总量的要求会更高一些。
其次,评价标准还应包括对空气微生物种类的监测和评价。
不同的微生物种类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各不相同,因此对空气中微生物种类的监测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一些致病性细菌和真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大,因此在评价标准中应对这些致病微生物进行重点监测和评价。
此外,评价标准还应考虑空气微生物的季节变化和环境因素。
空气中微生物的
数量和种类会受到季节变化、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评价标准应考虑这些因素对空气微生物的影响,以便更准确地评价空气质量。
综上所述,空气微生物评价标准应包括微生物总量的监测和评价、微生物种类
的监测和评价,以及考虑季节变化和环境因素等内容。
这些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空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期待未来能够有更科学、更完善的空气微生物评价标准出台,为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平皿沉降法测定空气中细菌原理

平皿沉降法测定空气中细菌原理
3. 采样:在待测空气环境中使用采样器或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可以使用灭菌的采样 器或空气采样器,通过吸气或冲击采样的方式,将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收集到培养基上。
4. 培养:将采样后的平皿放置在恰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让培养基中的细菌进行生长。 一般会在适宜的温度下(如30-37摄氏度)培养24-48小时。
平皿沉降法测定空气中细菌原理
平皿沉降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测定空气中细菌的数量和种类。其原理基于细菌在空 气中的沉降速度不同,通过将空气中的微生物沉降到培养基上,然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和计 数。
以下是平皿沉降法测定空气中细菌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1. 准备培养基:选择适合细菌生长的培养基,如营养琼脂平板。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和无菌 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计数:在培养时间结束后,观察平皿上的菌落并进行计数。可以使用显微镜或计数器来 辅助计数。细菌形成的菌落会在平皿上形成可见的斑点。
平皿沉降法测定空气中细菌原理
通过计算菌落的数量和面积,可以估算空气中细菌的浓度。通常以CFU(菌落形成单位) /m³作为表示细菌浓度的单位。
需要注意的是,平皿沉降法只能测定空气中的沉降菌落,无法测定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生物 。此外,平皿沉降法也无法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菌,只能提供总体的细菌数量信息。因此,在 使用平皿沉降法时,需要结合其他方法和技术,综合评估空气中微生物的情况。
细菌空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了解空气中细菌的种类、数量及其分布规律,探讨不同环境条件下空气中细菌的分布特征,为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通过采集空气样本,利用细菌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分析空气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营养琼脂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革兰氏染色液、无菌棉签、无菌生理盐水、镊子、酒精灯、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空气采样器、采样管、培养皿、接种环、酒精灯、无菌棉签、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空气采样:使用空气采样器采集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空气样本,如室内、室外、公共场所等。
2. 样本处理:将采集到的空气样本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取适量稀释液涂布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
3. 培养与观察:将涂布好的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4. 细菌鉴定:对生长良好的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细菌形态,结合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进行细菌鉴定。
5. 数据分析:统计不同环境条件下空气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分析细菌的分布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种类:在本次实验中,共检测到以下细菌种类: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枯草芽孢杆菌等。
2. 细菌数量:不同环境条件下空气中细菌的数量存在差异。
室内空气中细菌数量平均为每立方厘米100个左右,室外空气中细菌数量平均为每立方厘米50个左右,公共场所空气中细菌数量平均为每立方厘米200个左右。
3. 细菌分布规律:细菌在空气中的分布规律与以下因素有关:(1)环境温度:温度适宜时,细菌生长繁殖较快,空气中细菌数量较多。
(2)湿度:湿度较高时,细菌易在空气中传播,空气中细菌数量较多。
(3)通风条件:通风不良的环境,空气中细菌数量较多。
(4)人群密集程度: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空气中细菌数量较多。
六、结论1. 空气中存在多种细菌,不同环境条件下空气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
空气环境微生物检测报告

空气环境微生物检测报告引言空气中的微生物是指一种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并且常常对人类的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空气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本报告旨在通过空气环境微生物的检测结果,为建筑物、办公室和其他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本报告将介绍所采用的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和相应的解读。
检测方法在本次空气环境微生物检测中,我们采用了常用的空气采样和实验室检测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空气采样:采用空气采样仪器,在被检测的场所中进行空气采样。
采样仪器能够捕集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并将其固定在采样器中。
2.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空气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处理。
处理过程包括样品的过滤、培养基的准备等步骤。
3.培养和鉴定:将处理后的空气样品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并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微生物生长。
4.结果记录:对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和计数,并记录相关信息。
检测结果菌落总数菌落总数是指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培养基上形成的微生物菌落的总数。
菌落总数是评估空气环境微生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根据本次检测结果,空气中的菌落总数为XXX CFU/m³。
根据卫生标准,空气中的菌落总数应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超过规定的限值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
在空气环境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有很多种类,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根据本次检测结果,我们未检测到空气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
这说明被检测场所的空气环境相对较为安全,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较低。
常见微生物类型除了菌落总数和病原微生物外,还存在许多其他常见的微生物类型。
这些微生物在空气环境中广泛存在,并且对人体的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本次检测结果,我们检测到了以下常见的微生物类型:1.细菌:XXX (例: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2.真菌:XXX (例:霉菌、酵母菌等)3.病毒:XXX (例: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结论与建议根据本次空气环境微生物检测结果,空气中的菌落总数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未检测到病原微生物,并且检测到了常见的微生物类型。
空气微生物的检测和卫生标准

空气微生物的检测和卫生标准
首先,空气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包括空气采样和培养方法。
空气采样可以通过空气采样器或生物气溶胶采样器进行,然后将采样得到的空气中微生物在培养基上培养,以便观察和计数。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PCR)或测序技术,来检测和鉴定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其次,卫生标准针对不同场所和环境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在医疗保健环境中,空气中的微生物水平需要符合卫生部门或相关行业标准,以确保医院或诊所的空气质量符合卫生要求。
食品加工和制药行业也有严格的卫生标准,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空气中的微生物不会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此外,空气微生物的卫生标准还与室内空气质量相关。
一般来说,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水平应该低于一定的标准,以确保居住或工作环境的空气质量符合健康要求。
这需要定期对室内空气进行检测,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如通风、空气过滤等,以维持空气质量。
综上所述,空气微生物的检测和卫生标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
括检测方法、行业标准以及室内空气质量要求。
通过科学的检测方法和严格的卫生标准,可以有效控制空气中微生物的水平,保障人体健康和生产环境的卫生安全。
室内空气 微生物 细菌 标准

室内空气微生物细菌标准室内空气是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环境之一。
然而,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和细菌却是我们很容易忽视的部分。
微生物和细菌是极小的生物体,可以悬浮在空气中,进入我们的呼吸系统。
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和细菌对我们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标准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酵母、病毒等。
其中,细菌是最主要的一类微生物。
它们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并且能够传播疾病。
细菌在室内空气中的浓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室内人员的数量、通风状况、湿度等。
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和细菌质量标准可以通过测定微生物总数、特定微生物的数量、细菌的种类和含量等方面来进行评估和监测。
为了保证室内空气中微生物和细菌的质量符合标准,一般会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定期检测室内空气中微生物和细菌的数量和种类。
这可以通过采集室内空气样品,并送实验室进行分析来实现。
检测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室内空气的微生物污染程度,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其次,保持良好的室内卫生和通风。
室内环境的清洁度对微生物和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有着重要的影响。
定期打扫室内,清除灰尘和垃圾,可以有效减少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同时,保持良好的通风也能够将室内污染物排出,减少微生物和细菌的传播。
此外,室内空气中微生物和细菌的质量也可以通过室内装修材料的选择进行控制。
一些装修材料,如墙纸、地毯等,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
因此,在选择装修材料时,应选择对室内空气质量友好的材料,尽量减少室内微生物和细菌的滋生。
室内空气中微生物和细菌的标准是根据国家和国际相关标准制定的。
这些标准一般包括微生物总数、特定微生物的数量、细菌的种类和含量等方面的要求。
根据这些标准,可以评估和监测室内空气中微生物和细菌的质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治理。
总之,室内空气中微生物和细菌的标准是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定期检测、保持良好的室内卫生和通风、选择对室内空气质量友好的装修材料等方式,可以控制室内空气中微生物和细菌的质量,保障居民的健康。
空气中细菌实验报告

本实验旨在了解空气中细菌的分布情况,包括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点的细菌数量和种类,以及探讨影响空气中细菌分布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空气中细菌的分布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环境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光照等。
实验中采用平板培养法,通过观察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分析空气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营养琼脂平板- 自来水- 无菌棉拭子- 75%酒精- 碘酒- 水浴锅- 温箱- 显微镜2. 实验仪器:- 移液器- 培养皿- 烧杯- 试管- 研钵- 研杵1. 采样- 在实验室内、教室、办公室等不同区域,使用无菌棉拭子沾取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
- 将沾有空气样品的棉拭子放入装有适量自来水的试管中,充分振荡,使样品中的细菌释放到水中。
2. 稀释- 将振荡后的试管中的样品进行系列稀释,以获得适宜的菌落数量。
- 分别吸取不同稀释度的样品,涂布于营养琼脂平板上。
3. 培养- 将涂布好的平板倒置放入温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24-48小时。
4. 观察与计数- 观察平板上菌落的生长情况,记录不同区域的菌落数量。
- 使用显微镜观察菌落的形态,初步判断细菌的种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区域细菌分布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教室、办公室等人员密集区域的细菌数量普遍较高,而实验室等相对封闭、清洁的区域细菌数量较少。
- 在教室、办公室等区域,细菌种类以拟杆菌和葡萄球菌为主,占总细菌数的70%以上。
2. 不同时间点细菌分布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白天和晚上的细菌数量没有明显差异。
- 在同一区域内,不同时间点的细菌种类基本相同。
3. 影响因素分析- 环境温度和湿度对空气中细菌的分布有显著影响。
温度越高,湿度越大,细菌数量越多。
- 人员活动、通风换气等也会影响空气中细菌的分布。
六、结论与建议1. 结论- 空气中存在大量细菌,其种类和数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 人员密集区域细菌数量较多,种类以拟杆菌和葡萄球菌为主。
2. 建议- 加强公共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工作,降低空气中细菌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基的制备与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并掌握微生物所需的营养成分以及培养基的类型。
2、学习并掌握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原理,配制方法以及熟悉实验步骤。
3、掌握高压蒸汽灭菌器的原理以及了解其操作步骤。
4、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
二、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的混合养料。
由于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类型,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加之实验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使用的原料也各有差异,但从营养角度分析,培养基中一般含有微生物所必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素以及水分等。
另外,培养基还应具有适宜的pH值、一定的缓冲能力、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及合适的渗透压。
任何一种培养基一经制成就应及时彻底灭菌,以备纯培养用。
一般培养基的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高压灭菌的原理是:在密闭的蒸锅内,其中的蒸汽不能外溢,压力不断上升,使水的沸点不断提高,从而锅内温度也随之增加。
在0.1MPa的压力下,锅内温度达121℃。
在此蒸汽温度下,可以彻底高效杀死各种细菌及其高度耐热的原理。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须环境,也是微生物借以扩散的媒介。
空气中存在着细菌、真菌、病毒、放线菌等多种微生物粒子,这些微生物粒子是空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空气微生物主要来自于地面及实施、人和动物的蹑手呼吸道、皮肤和毛发等,它附着在空气气溶胶细小颗粒物表面,可较长时间停留在空气中。
某些微生物还可以随着空气中细小颗粒穿过人体肺癌存留在肺的深处,给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也可以随着空气中细小颗粒物被输送到较远地区,给人体带来许多传染性的疾病和上呼吸道疾病。
因此,空气微生物含量多少可以反映所在区域的空气质量,是空气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参数评价空气的清洁程度,需要测定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空气污染微生物。
三、实验内容
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
2、高压灭菌。
3、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
四、实验步骤
1、查配方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方:牛肉膏 1g;蛋白胨 2g;NaCl 1g;琼脂粉 4g;蒸馏水 200mL;pH 7.0—7.2。
2、称量
3、配制
先将牛肉膏、蛋白胨溶入烧杯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其他成分一次溶解,倒入500mL的锥形瓶中,加水至200mL,加入琼脂粉,拿报纸封口。
4、高压灭菌
5、分装,凝固
6、暴露取样:在指定的地点:一楼、三楼、五楼、七楼各放2皿,将平板皿盖打开,在空气中暴露10min,时间一到,立即合上皿盖。
7、培养观察:把培养皿置于生化培养箱培养,于48h后记录所生长的菌落数。
8、计算1平方米空气中的微生物的数目。
奥梅染斯基曾建议:如面积为100㎝2的平板培养基,暴露在空气中10分钟,置于37℃培养24小时后所生长的菌落数,相当于10L空气中的细菌数。
X每m3空气中的细菌数
N平板暴露5分钟,置37℃培养24小时后生长的菌落数
r平皿底半径5㎝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测得各个楼层的菌落数如下表所示:
1楼1楼3楼5楼7楼
外 6 11 5 5 2
内 3 16 6 13 3
1楼:X(外1)=764(个) X(外2)=1401(个) X(外平均)=1083(个)
X(内1)=382(个) X(内2)=2038(个) X(内平均)=1210(个)
3楼:X(外)=637(个) X(内)=764(个)5楼:X(外)=637(个) X(内)=1656(个)
7楼:X(外)=255(个) X(内)=382(个)
由计算得出的数据可知,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具有不定向性以及不均匀。
六、实验体会
1、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应满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
它们的作用可概括为形成结构(参与细胞组成)、提供能量和调节作用(构成酶的活性和物质运输系统)。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有六大类要素,即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能源。
① 水:水是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代谢中占有重要地位。
水在细胞中有两种存在形式:结合水和游离水。
结合水与溶质或其他分子结合在一起,很难加以利用。
游离水(或称为非结合水)则可以被微生物利用。
② 碳源:碳在细胞的干物质中约占50%,所以微生物对碳的需求最大。
凡是作为微生物细胞结构或代谢产物中碳架来源的营养物质,称为碳源。
作为微生物营养的碳源物质种类很多,从简单的无机物(CO2、碳酸盐)到复杂的有机含碳化合物(糖、糖的衍生物、脂类、醇类、有机酸、芳香化合物及各种含碳化合物等)。
但不同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不同,假单孢菌属可利用90种以上的碳源,甲烷氧化菌仅利用两种有机物:甲烷和甲醇,某些纤维素分解菌只能利用纤维素。
大多数微生物是异养型,以有机化合物为碳源。
能够利用的碳源种类很多,其中糖类是最好的碳源。
异养微生物将碳源在体内经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最终用于构成细胞物质,或为机体提供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
所以,碳源往往也是能源物质。
自养菌以CO2、碳酸盐为唯一或主要的碳源。
CO2是被彻底氧化的物质,其转化成细胞成分是一个还原过程。
因此,这类微生物同时需要从光或其他无机物氧化获得能量。
这类微生物的碳源和能源分别属于不同物质。
③ 氮源:凡是构成微生物细胞的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元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称为氮源。
细胞干物质中氮的含量仅次于碳和氧。
氮是组成核酸和蛋白质的重要元素,氮对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作用。
从分子态的N2到复杂的含氮化合物都能够被不同微生物所利用,而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能够利用的氮源差异较大。
固氮微生物能利用分子态N2合成自己需要的氨基酸和蛋白质,也能利用无机氮和有机氮化物,但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便失去了固氮能力。
此外,有些光合细菌、蓝藻和真菌也有固氮作用。
许多腐生细菌和动植物的病原菌不能固氮,一般利用铵盐或其他含氮盐作氮源。
硝酸盐必须先还原为NH+4后,才能用于生物合成。
以无机氮化物为唯一氮源的微生物都能利用铵盐,但它们并不都能利用硝酸盐。
有机氮源有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玉米浆等,工业上能够用黄豆饼粉、花生饼粉和鱼粉等作为氮源。
有机氮源中的氮往往是蛋白质或其降解产物。
氮源一般只提供合成细胞质和细胞中其他结构的原料,不作为能源。
只有少数细菌,如硝化细菌利用铵盐、硝酸盐作氮源和能源。
④ 无机盐:无机盐也是微生物生长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其主要功能是:(1)构成细胞的组成成分;(2)作为酶的组成成分;(3)维持酶的活性;(4)调节细胞的渗透压、氢离子浓度和氧化还原电位;(5)作为某些自氧菌的能源。
⑤ 生长因子:一些异养型微生物在一般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的培养基中培养不能生长或生长较差。
当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组织(或细胞)提取液时,这些微生物就生长良好,说明这些组织或细胞中含有这些微生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因子,这些因子称为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可定义为:某些微生物本身不能从普通的碳源、氮源合成,需要额外少量加入才能满足需要的有机物质,包括氨基酸、维生素、嘌呤、嘧啶及其衍生物,有时也包括一些脂肪酸及其他膜成分。
2、消毒与灭菌
消毒是指清除和杀灭环境和物体中的致病微生物或使微生物灭活的过程,分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两种。
物理消毒主要指阳光和紫外线照射等。
化学消毒指用化学药品清除、杀灭和灭活致病微生物的过程。
消毒剂分类及常用消毒剂
1)按消毒剂作用水平分类
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各种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真菌、结核杆菌、囊膜和非囊膜病毒等,也称灭菌剂,如过氧乙酸、甲醛、戊二醛等及有机汞类;
中效杀毒剂:除不能杀死细菌芽孢外,可杀死细菌繁殖体、真菌和病毒等其他微生物,如乙醇、酚剂类;
低效杀毒剂:可杀死部分细菌繁殖体、真菌和囊膜病毒,不能杀灭结核菌、细菌芽孢和非囊膜病毒,如季胺盐类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新洁尔灭、洗必太等。
2)按消毒剂用途分类
环境消毒剂;带畜(禽)体表消毒剂(包括饮水、器械等)。
按物品性状:固体、液体、气体。
3)按化学性质分类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指能产生具有杀菌能力的活性氧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过氧戊二酸、臭氧、二氧化氯等,如杜邦公司Antec的“Virkon”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消毒剂等。
缺陷及危害: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过氧戊二酸不稳定、刺激性强,长期使用对人和动物眼睛、呼吸道黏膜、环境有强力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