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训诂的方法(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训诂的方法(一)

一、几段故事:

1.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吕氏春秋·本味》)

2.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庄子·徐无鬼》)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史记·管晏列传》)

训诂方法之一:观境为训

(一)据境索义

(二)可怜

1.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唐白

居易《卖炭翁》)

2.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

母爲汝求。(《孔雀东南飞》)

3.可憐春淺遊人少,好傍池邊下馬行。(唐白

居易《曲江早春》)

4.可憐芳歲青山裏,惟有松枝好寄君。(唐卢

纶《早春》)

5.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户。(唐白

居易《长恨歌》)

【可憐】1.值得怜悯。2.可爱。3.可喜。4.可羡。5.可惜。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

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沈全期《杂诗》)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三)失和

1. 一个例子

(梁)商疾边吏失和,使羌戎不静。并州刺史来机、叙州刺史刘康当之官,商亲喻之曰:“戎狄荒服,蛮夷要服,言其荒忽无常。统领之道,亦无常法;临事制宜,略依其俗。二君皆表素疾恶,欲分明黑白。孔子曰:‘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况戎狄乎!宜防其大恶,忍其小过。”机、康不从,羌戎扰动,机、康皆坐事征。(《后汉纪·顺宗纪二》卷十九)

2. 《汉语大词典》解释:

【失和】不和。晋袁宏《后汉纪·顺宗纪二》:“商疾边吏失和,使羌戎不静。”宋叶梦得《石林家训》:“吾观近世兄弟间失和,事虽不一,然其大有二:溺妻妾之私,以口语相谍;较货物之入,以增减相夺。”(第2卷,第1481页)

3.“失和”辨义

《礼记·经解》:“发号出令而民说,谓之和。”《管子·兵法》:“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又《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汉赵岐注:“人和,得民心之所和乐也。”例:(1)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史记·燕召公世家》)

(2)然君初入关,本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尚复孳孳得民和。(《汉书·萧何传》)

(3)后太守巴郡张翕,政化清平,得夷人和。(《后汉书·邛都传》)

(4)太和中,拜吴兴太守,加秩中二千石。善于宰牧,甚得人和。(《晋书·孔愉传附从子严》)

(7)(冯绲)父焕,安帝时为幽州刺史,疾忌奸恶,数致其罪。时玄菟太守姚光亦失人和。建光元年,怨者乃诈作玺书谴责焕、光,赐以欧刀。(《后汉书·冯绲传》)

(8)元绪粗崄好杀,大失人和。(《晋书·李玄盛传附子士业》)

(9)法僧既至,大失民和。萧衍遣其信武将军、衡州刺史张齐因民心之怨,入寇晋寿。(《魏书·傅竖眼传》)

(10)以本将军除东益州刺史。无御边威略,群氐反叛。以失民和征还。(同上,《良吏传·杜纂》)

(11)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汉书·文帝纪》)

(12)癸酉,诏曰:“朕道化不德,吏政失和,元元未谕,抵罪于下。”(《后汉书·章帝纪》)

(13)九年,仇池大饥,益、梁州丰稔,梁州刺史甄法护在任失和,氐帅杨难当因此寇汉中。(《宋书·萧思话传附甄法护》)

(14)几常嫌奚斤等绥抚关中失和,百姓不附。(《魏书·周几传》

(15)边人失和,本怨刺史,奉诏代之,自然易帖。但须一宣诏旨而已,不劳发兵自防,使怀惧也。(同上,《李崇传》)

4.一些误解:

今人翻译的一些中古典籍中,“失和”也常常被误解。例如:

(15)今牧御失和,使一州叛逆,海内为之骚动,陛下卧不安寝。(《后汉书·傅燮传》)

最近出版的《二十四史全译·后汉书》翻译为“如

今官吏不和,使得一州叛乱”(1189页)。

(16)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失和,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同上,《陈蕃传》)《二十四史全译·后汉书》翻译为“要有那种在职而不和睦团结,侵犯残害百姓的人,就立刻举报”(1336页)。

训诂方法之二:因声求义

1.几个例子:

1)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史记·项羽本纪》)

2)卫风·河廣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誰謂宋遠?跂予望之。

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誰謂宋遠?曾不崇朝。

2.古人云:

許氏《說文》論六書假借曰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盖無本字而後假借他字此謂造作文字之始也至於经典古字聲近而通则有不限於無字之假借者往往本字見存而古本则不用本字而用同聲之字学者改本字讀之則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辭是以漢世經师作注有讀爲之例有當作之條皆由聲同聲近者以意逆之而得其本字所謂好學深思心知其意也然亦有改之不盡者迄今考之文義参之古音猶得更而正之以求一心之安而補前人之闕。(王引之《经義述聞》卷三十二《经文假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