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音乐市场的发展规模

合集下载

2023年数字音乐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数字音乐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数字音乐行业市场分析现状数字音乐行业是指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通过互联网获取、传播和购买音乐作品的产业。

近年来,数字音乐行业取得了迅猛发展,成为全球音乐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市场结构、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市场规模方面,数字音乐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国际音乐产业协会(IFPI)的报告,全球数字音乐销售额从2016年的152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20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

这主要得益于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人们更加方便地获取和消费音乐作品。

市场结构方面,数字音乐行业的市场结构相对集中。

目前,全球数字音乐市场上,一些大型平台如Spotify、Apple Music、Tencent Music和网易云音乐等占据主导地位,它们提供多种音乐服务,并拥有大量的用户和专辑资源。

同时,各大唱片公司也积极参与到数字音乐行业中,通过与数字音乐平台合作,获取更高的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音乐市场也存在一些中小型音乐平台,它们通过特定音乐类型或者地域性的特色来吸引用户,为用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音乐服务。

竞争格局方面,数字音乐行业竞争激烈。

各大数字音乐平台之间为了争夺用户的关注和付费,提供了不同的音乐体验,如个性化的推荐、定制化的播放列表和高音质的服务等。

另外,数字音乐行业的竞争也来自于其他娱乐产业,如视频、游戏等。

这些产业也提供了音乐作品的传播和消费渠道,对数字音乐行业构成了竞争压力。

发展趋势方面,数字音乐行业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智能设备的普及将进一步推动数字音乐行业的发展。

随着智能手机、智能音箱等设备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获取和消费音乐作品。

其次,个性化服务将成为数字音乐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数字音乐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和行为习惯提供个性化的音乐推荐和服务,提高用户体验。

第三,音乐创作者的权益保护将成为数字音乐行业的重要议题。

音乐年终盘点:我国音乐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音乐年终盘点:我国音乐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音乐年终盘点:我国音乐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音乐产业也变得越来越繁荣。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的音乐产业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趋势,包括音乐市场的扩大,音乐产业链的完善以及音乐多元化的发展等。

本文将会对我国音乐产业现状进行盘点,并探讨发展趋势,以期为广大音乐从业者与爱好者提供参考。

一、音乐市场的扩大近年来,我国音乐市场迅猛发展,与此紧密相关的是移动设备的飞速普及,使得音乐作品自由传递。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达到682亿元,同比增长了25.5%。

其中,付费音乐订阅规模达到了2.37亿,同比增长了64.6%。

数字音乐的普及,使得音乐作品得以快速向大众传播,加速了音乐市场的扩大程度。

此外,线上音乐平台的出现也为音乐市场扩大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目前,我国的音乐商业化程度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线上音乐平台的出现,使得更多的音乐爱好者可以在平台上直接购买或付费收听音乐。

在互联网时代,音乐市场的规模将会变得越来越大,音乐创作与消费的方式将会更加丰富。

二、音乐产业链的完善我国音乐产业正逐步向产业化发展,音乐产业链逐渐完善。

在过去的几年中,政府与相关产业推出了多项鼓励政策,以加快音乐产业的发展。

音乐产业链的完善,使得音乐从业者有了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目前,我国音乐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

包括音乐制作、录音、出版、演出、售卖、版权保护、数字化等七大板块,各板块之间有着协同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化链条。

音乐制作是音乐产业的核心环节,包括作曲、编曲、词曲创作和录音等。

音乐出版业是个性化发展的阶段,因此要不断打破人们对音乐出版业的老式印象,寻找新的出版模式。

随着我国音乐产业的逐步完善,相信未来将会在这个领域看到更加详实的产业链条。

三、音乐多元化的发展在传统的音乐市场下,传统唱片销售一直是音乐产业的核心,但现在,音乐产业已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我国音乐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不仅体现在音乐种类日益丰富,还体现在音乐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上。

2023年数字音乐行业现状:数字音乐成为音乐产业核心

2023年数字音乐行业现状:数字音乐成为音乐产业核心
Digital music copyright protection has become a top priority
数字音乐版权保护的重要性
1. 数字音乐版权保护对艺术家和创作者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音乐可以在互联网上轻松传播,但也容易被盗版和未经授权的使用。艺术家和创作者依靠音乐创作为生,他们的劳动成果应该得到公平的回报和尊重。数字音乐版权保护为他们提供了保障,确保他们可以享有合理的收益并继续创作。
2023年数字音乐行业领跑音乐产业,全球市场规模突破100亿美元2023年,数字音乐行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成为音乐产业的核心。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全球数字音乐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0%。
数字音乐行业用户满意度显著提升在用户体验方面,数字音乐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提升。根据一项全球调查,超过70%的用户表示,他们更倾向于使用数字音乐平台来获取音乐内容,而这一比例在去年底还只有50%。同时,数字音乐平台的付费用户数量也在持续增长,其中大部分用户表示,他们愿意为高质量的音乐内容和更好的用户体验付费。
2. 数字音乐的技术创新:数字音乐行业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了市场的发展。例如,数字音乐平台采用了智能推荐算法,根据用户的兴趣和行为进行个性化推荐,提高了用户体验;同时,采用了高清音质的音频编码和解码技术,提供了更好的音乐感受。另外,数字音乐行业还推出了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为用户创造了沉浸式的音乐体验,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增长。
数字音乐版权保护的挑战
1. 盗版和盗用依然存在:随着数字音乐技术的进步,音乐作品很容易被非法下载、分享和复制。这不仅导致艺术家和音乐公司的利益受损,也削弱了音乐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动力。
2. 监管和执法难度增加:在数字时代,版权保护的监管和执法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的法律框架通常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数字音乐市场,导致版权侵权行为难以追究。此外,跨国互联网平台的涌现使得监管和合作变得更加复杂,不同国家的版权法律和执行力度往往存在差异。

数字音乐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数字音乐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数字音乐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一、数字音乐产业的概念及背景数字音乐产业,顾名思义,是指数字化的音乐产业。

其主要通过数字技术改变传统音乐传播方式,实现音乐数字化管理、发布、传播和销售。

数字音乐产业的兴起源于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普及,这也为音乐产业的转型提供了契机。

二、数字音乐产业的现状分析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近几年来,数字音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数字音乐市场的转变更为迅速。

据统计,2019年全球数字音乐市场营收规模达到210亿美元,其中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数字音乐市场不断扩大,也为数字音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机遇。

2.音乐产业的转型随着数字音乐产业的兴起,传统音乐产业正在进行转型。

市场上的唱片、CD等传统音乐媒介已经逐渐被数字化下载、同步等数字媒介所替代。

数字化技术也改变了音乐产业的商业模式,使得音乐售卖和版权管理成为可能。

3.用户需求多元化数字音乐产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挑战。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音乐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随着用户需求不断的多元化,数字音乐产业需要加强产品创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三、数字音乐产业的趋势分析1.音乐产业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程度的提高已经成为音乐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趋势。

越来越多的音乐产业企业开始采用数字技术来管理、发布、传播和销售音乐产品。

2.音乐市场的细分化音乐市场的细分化是数字音乐产业趋势的重要特征之一。

该趋势的发生主要由于数字化技术的推动,通过数字技术,音乐产品的分发成本降低,市场被细分成多个小市场,不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音乐产品。

3.新一代数字音乐产品的崛起新一代数字音乐产品将是数字音乐产业的趋势之一。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数字音乐产品的性能将不断提高,新一代数字音乐产品的出现将更加符合用户需求。

四、数字音乐产业发展的建议1.加强数字化技术的研发加强数字化技术的研发将是数字音乐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数字音乐产业将更加依赖数字化技术实现音乐的数字化管理、发布、传播和销售。

2024年MP3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MP3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MP3市场发展现状引言MP3是一种数字音频格式,最初由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开发,用于压缩音频文件以降低文件大小。

自1995年诞生以来,MP3已成为全球最流行的音频格式之一。

本文将探讨MP3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市场规模、竞争格局、消费趋势等,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市场规模MP3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的数据,截至2020年,全球MP3播放器的销售量达到了5亿台,市场规模超过100亿美元。

尽管MP3市场相对成熟,但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特别是在新兴市场和音频播放软件领域。

竞争格局MP3市场竞争激烈,涉及了硬件制造商、音频软件开发商、音乐平台等多个领域。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苹果、索尼、三星等公司。

苹果的iPod系列产品一度垄断了MP3播放器市场,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MP3播放器市场份额受到了挑战。

同时,音频软件也在竞争中崭露头角。

像Spotify、Apple Music等音乐流媒体服务成为了各大厂商争相推出的产品。

这些音乐流媒体服务逐渐替代了传统的MP3下载模式,通过订阅制度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音乐体验。

消费趋势随着智能手机和高速移动网络的普及,用户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流媒体服务收听音乐。

根据调研数据,全球有超过7亿的用户订阅了音乐流媒体服务,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这意味着用户不再需要购买MP3播放器或下载音乐文件,而是通过流媒体服务随时随地收听他们喜欢的音乐。

此外,智能音箱、智能耳机等智能设备的普及也推动了MP3市场的发展。

这些智能设备具备了语音控制功能和连接性,方便用户通过语音指令或无线连接享受音乐。

智能设备与MP3的融合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

挑战和发展方向尽管MP3市场依然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发展潜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音乐流媒体服务的兴起,传统MP3下载市场份额逐渐减少。

其次,智能手机对MP3播放器的替代作用不容忽视,用户更倾向于使用通用性更强的智能手机来播放音乐。

2023年移动音乐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2023年移动音乐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2023年移动音乐行业市场调查报告移动音乐已经成为了当代数字音乐市场的一种新趋势。

2021年,全球音乐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2170亿美元,而移动音乐在其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那么,移动音乐行业在中国的市场究竟如何呢?下面是一份结合市场调查数据的移动音乐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一、行业概况据艺恩咨询发布的《中国数字音乐行业发展状况分析报告》指出,中国数字音乐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20年该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76亿元,同比增长达到26.5%。

其中,移动音乐占据着近乎绝对的市场份额。

据调查显示,中国90%以上的用户使用移动设备来收听音乐,收听移动音乐活跃用户规模已经超过了5亿人。

这也不难理解,移动设备具有随时随地的特性,对于时下拥有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年轻人来说,便携式音乐设备以及高速移动网络让音乐更加容易被获得。

二、市场竞争当前,在中国移动音乐市场上,BATJ四家巨头(百度、阿里、腾讯、京东)扮演了主要角色。

根据艺恩咨询,2019年中国数字音乐市场份额排行,QQ音乐占据了35.4%的市场份额,网易云音乐和酷狗音乐分别以26.2%和17.7%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而虾米音乐仅占6.8%的市场份额。

此外,与全球其他移动音乐市场相比,中国的市场竞争并不激烈。

行业内从业者普遍认为,未来将会出现一波市场整合。

三、用户画像目前,移动音乐主要流量来自年轻用户。

根据《中国网络音乐用户调查报告》,通过对中国网民的音乐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发现,18-25岁年龄段仍然是移动音乐的主要用户,占据了33.8%的比例;其次则为25-30岁的用户,占据了21.2%的比例。

这两个年龄段的用户占到了总用户数的55%以上。

此外,调查显示,女性用户的比例略高于男性,其中女性占比达到了51.6%。

四、用户消费行为移动音乐催生了多种新的付费模式,其中包括订阅和分层付费等,并且这些付费模式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

据相关研究显示,在中国,目前用户对于移动音乐的付费意愿较强,而按次付费、包量付费、订阅服务等付费方式都在逐渐成为用户的付费方式。

音乐行业市场规模及前景分析

音乐行业市场规模及前景分析

音乐行业市场规模及前景分析近年来,随着音乐产业的快速发展,音乐行业的市场规模也在逐年扩大。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市场分布、市场增长趋势、市场前景等方面对音乐行业进行全面分析。

一、市场规模据统计,2019年全球音乐市场规模达到了21亿美元。

其中数字音乐、实体唱片和演出三大板块的市场规模分别为15亿美元、4.4亿美元和3.9亿美元。

数字音乐已经成为音乐市场的主流,占据了市场的70%以上。

预计到2023年,全球音乐市场规模将达到24.2亿美元,数字音乐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7.3亿美元。

二、市场分布全球音乐市场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和亚太三大区域。

其中,北美地区是音乐市场最为发达的地区,市场规模占全球音乐市场的44%,欧洲市场规模占比为32%,亚太地区占比为18%。

随着中国市场的崛起,亚太地区的音乐市场也在逐渐扩大。

三、市场增长趋势数字音乐将成为音乐市场的主要增长点。

受传统唱片市场萎缩的影响,数字音乐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增速远高于实体唱片市场。

据预测,到2023年,数字音乐市场规模将超过实体唱片市场和演出市场的总和。

另外,随着音乐版权合作模式的不断完善,音乐产业将会进一步发展。

四、市场前景随着数字音乐的快速发展,音乐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

一方面,数字音乐的知名度和覆盖率将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数字音乐的依赖度也会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随着音乐产业技术的升级,音乐直播等新业态的出现,音乐市场的增长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总之,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音乐市场的前景广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音乐行业将进一步拥抱数字化时代,以用户为中心,持续创新发展,打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音乐产业生态。

2023年文化娱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文化娱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文化娱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文化娱乐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涵盖了电影、音乐、演出、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

目前,全球文化娱乐行业市场规模已达数万亿美元,而中国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下面将分别从国内和国际市场角度,分析文化娱乐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国内市场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娱乐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文化娱乐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8.3%。

其中,电影市场、音乐市场、演出市场以及体育市场等子领域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在电影市场方面,中国电影市场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电影市场之一。

根据国家电影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影院票房达到644.9亿元,同比增长5.4%。

随着电影市场不断扩大,国内电影制作技术与水平也日益提高,各类类型的电影作品逐渐增多,观众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大。

在音乐市场方面,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音乐消费模式逐渐转变,数字音乐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

据业内分析师预测,到2023年,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人民币约900亿元。

在演出市场方面,各大城市的文化设施不断完善,音乐会、舞台剧、话剧等演出数量和质量均有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演出市场实现了1.54万亿元的总收入,同比增长13.9%,其中小剧场演出更是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在体育市场方面,中国体育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越来越多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选址中国举办。

2022年冬奥会和2023年亚洲杯等体育盛事的举办,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影响也将是长远的。

据国家体育总局预测,到2025年,中国的体育产业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以上。

二、国际市场发展现状文化娱乐行业是全球性的活动,因此国际市场发展也是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全球文化娱乐行业市场规模已接近1万亿美元。

美国、英国等国家文化娱乐行业的发展相对成熟,相关企业的市值和综合实力在世界范围内也很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数字音乐市场的发展规模彩铃定义及简介:彩铃是CRBT(Color Ring Back Tone)的简称,被叫用户设定此项服务后,主叫用户呼叫申请此服务的被叫用户时,将听到由被叫用户预先设定的回铃音,该回铃音可以是音乐、歌曲、笑话、或用户自录的声音。

除此以外,回铃音效还可以按照不同的主叫方号码和不同的时间段等方式来进行设置,体现被叫用户个性。

彩铃市场规模彩铃服务于2002年3月在韩国SKT最先推出,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流行起来。

2003年1月“彩铃”服务被移植到香港。

2003年5月17日,中国移动首推彩铃业务;接着中国联通也推出该业务。

到2005 年底,全国彩铃用户已经突破6000 万,市场容量达到20 亿人民。

2005年中国数字音乐销售总额达36亿元人民币。

业内人士预测,市场规模在2010年将达到127亿元人民币。

与数字音乐市场的迅猛发展相对应的是,中国传统音像产品市场已连续两年下滑。

2007年,全国彩铃用户超过2个亿。

以每个用户每月5元的信息费用计算,120亿收入。

单独《老鼠爱大米》一首歌创造了2个人的价值,可能超过香港唱片销量收入总和。

彩铃对传统唱片公司的影响彩铃这一块意外的收入救活了唱片公司。

2004和2005年,大量的资本注入唱片产业,如太合麦田、京文、海蝶等唱片公司都融到巨资。

从此内地唱片公司的精力不再放在如何与盗版做斗争上,而是轻装上阵,直接跨入了数字音乐时代。

音乐的主要销售渠道从传统城市音像店转到手机。

音乐产业也把话语权从唱片公司手中交给了资本和SP等IT公司,决定音乐产业命运的是渠道为王的电信运营商们。

从专辑时代到单曲时代数字音乐的出现,让音乐脱离了CD这个载体而自由流通,人们可以直接下载自己中意的那一首歌,打破了一张CD装10首歌的这种搭配销售的模式,使音乐实现单曲销售。

随着彩铃出现,唱片公司进入单曲时代,使运作一个专业歌手的成本降低。

以往必须凑够十首歌组成一张专辑后,才能有资格拿出去宣传。

现在只需要一首主打歌即可,风险也变得更小,可以等这首歌火了以后再给歌手发专辑。

宋柯是内地单曲销售的倡导者。

单曲销售模式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2005年底李宇春的新歌《冬天快乐》通过在线发行。

从唱片独木桥到通过网络出名网络给了广大默默无闻的音乐人登上舞台的机会,标志性事件是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峰》靠网络走红。

从2004年开始,大大小小的翻唱网站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

最早的是163888,网络歌手香香就是在这里走红的。

网络歌手的窜红引起无数人的遐想,音乐爱好者们疯狂进入翻唱网站。

翻唱人数在短短时间里已近千万众,其中大的网站已超过100万会员。

音乐爱好者相信自己也会像杨臣刚一样成名并推出自己的唱片。

而在此之前,一个普通人要想成为歌手,惟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去挤唱片公司这根独木桥。

现在做网络歌手成了进入娱乐圈的一条捷径。

就连盗版商也会根据网络歌曲的流行程度来选择对象。

网络歌曲也占据了无线音乐销量排名前10名的大多数位置。

网络也上升成为唱片公司的一个关键的宣传阵地,其作用就如同通过电台打榜一样重要。

唱片公司结构中也多出一个专门负责网络宣传的“网络企宣”的人员配置出来。

从盲目跟风到回归音乐本质回到2004年,正当刀郎和网络歌手们的音乐大卖的时候,此时的唱片公司都还找不到方向,在迷茫中做着各种试探,纷纷模仿国外盛行R&B、HIP —HOP。

刀郎和诸多网络歌手走红,说明了唱片公司的这种判断与大众口味产生了偏差,把流行音乐做成了牛角尖。

后来内地唱片公司并没有像国外一样,是各式各样的摇滚或R&B、HIP—HOP风格占领天下,而是一个急转弯,回归了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风格。

这一切都是由于音乐的数字化传播和销售的功劳,网络音乐的走红让唱片公司悬崖勒马。

流行音乐的本质是娱乐。

大众需要音乐更多是为了娱乐与放松。

所有唱遍大街小巷的歌曲都是旋律简单,歌词易记,演唱难度不太大的群众式歌曲。

流行音乐和高雅音乐的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

艺术本身解释不了音乐为什么会流行,它更多的是遵循商业规律。

网络歌曲回归了流行音乐的本质。

它没有那么多的奢华与郑重,通俗风趣、朗朗上口的独特风格消除了唱者与听者之间的距离。

网络歌曲的风格并不新鲜,很多都是前几年流行的曲风。

《丁香花》就是很老套的"校园民谣"风格,刀郎也是典型的"菜市场"歌。

从城市青少年到农村和大龄青年长期以来,唱片公司把消费者锁定大中城市青少年。

这是因为正版唱片消费其实是个奢侈品,因为受到价格昂贵和对硬件设备(CD唱机)的要求的限制,加上零售渠道的成本问题等种种限制,正版唱片的销售只能限制在大中城市,所以唱片公司把唱片市场也主要定位在大中城市的青少年群体。

而手机这个音乐新载体渠道的出现,让音乐的销售渠道从音像店转向了手机彩铃。

彩铃很便宜,只有2到3元一首,手机的普及也降低了人们音乐消费的门槛,使消费群体由青少年拓宽到中青年人。

并且消费人群也不再限制在大中城市,三线城市和农村群体以及大城市的务工人员也成为彩铃音乐的消费者。

这个消费群体比原来音像店的顾客要多上百倍以上,他们听不惯饶舌,也听不惯说唱,就喜欢通俗易懂、听一遍就会哼几句的“大俗歌”。

《两只蝴蝶》主打人群就是农村市场,以及城市中低层人群和外来务工者。

彩铃下载人群也是这部分人群,而不是大城市青少年。

口水歌为什么比主流音乐要更赚钱?首先是因为彩铃的使用群体比唱片更广。

一张唱片最多可能只有50万人购买,而彩铃可以轻易实现上百万人购买,上千万的彩铃也很多见。

其次是三线城市和乡村大众可选择的农民歌要少的多,这样销量又都集中在仅有几首流行农民歌身上。

彩铃是一个赢家通吃的市场。

因为用户会挑大家熟悉的彩铃来给打来电话的人听。

而农村用户相对保守,更是偏向使用大众化的歌曲彩铃。

而城市彩铃用户消费却很多样化,追求个性,因此可选择的歌曲很多,也分散了主流卖座彩铃的下载量。

农民歌曲寿命长,收益周期自然也比一般流行歌曲要长。

一首歌能在农村火好几年是因为农村市场竞争不激烈,适合大众的畅销歌曲也很少,一首歌没有其他歌曲的干扰,一般都在3年以上。

这么长的寿命在港台或国外是很难想象的。

在港台,一首歌的寿命在3个月到半年。

这是也是由于主流唱片公司百家争鸣,竞争激烈,新陈代谢迅速的缘故。

数字音乐给音乐产业带来未来的机会三线以下城市及乡村的手机用户占手机用户的半壁江山。

彩铃意想不到的成功之处,就是激活了农村和大龄青年手机用户的市场,让这些用户也享受了正版音乐的消费。

他们对唱片工业的音乐风格走向有了投票权,因为这部分人给唱片工业的收入要比大中城市青少年要大的多。

从城市青少年红海市场到农民歌蓝海市场音乐并不是给所有人听的。

和其他消费品一样,也是分定位人群的。

现在定位主流的歌曲市场的,有四大唱片和国内大中唱片公司近百名歌手和数千首歌曲在厮杀,大唱片公司的运作方式是大投入,高密度的高空轰炸宣传,最短时间(三个月)内成为畅销歌曲。

也就是卖座大片模式(blockbuster profit model)。

国内中小音乐公司没有资金优势,错开与大唱片公司的竞争。

学习娃哈哈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他们复制可口可乐的一套运营模式,来农村市场发展非常可乐,错开与可口可乐在城市的竞争,虽然非常可乐各方面因素如生产工艺或营销人员质量等比不上可口可乐,但是在这个两乐所的薄弱的农村市场具备绝对优胜,两乐是无法在这个领域与其竞争的。

从另类到成为主流音乐的风向标现在音乐行业最权威的排行榜不是由哪家大型电视台或电台的音乐榜,而是百度。

百度MP3榜才是音乐行业的风向标。

传统的流行音乐排行榜基本都是主办方内部主观操作等来评选出来的,再根据一些电台的播放率和专辑销量等指标,这种方式很粗略,也很容易作假,缺乏公正性。

内地无线音乐发展的格局中国移动2006年在无线音乐上的收入是78亿元,而同期中国传统唱片行业的总收入仅为1亿元。

有了中国移动的加入,整个唱片行业出现了新的格局,歌手们不再仅仅依靠唱片版权、走穴来挣钱。

他们只要出了让普通老百姓喜欢、朗朗上口的单曲,就可以与ISP合作,提供铃声或彩铃的下载,然后按照下载数量拿钱。

这样,唱片业的运营模式和歌手的生存模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传统的唱片业因为运营商的加入而要重绘新的版图。

2007年1月14日,第一届中国移动M.MUSIC无线音乐颁奖盛典于在北京展览馆剧场举行。

依据2006年歌曲在无线平台上的销量高低颁出了年度“最畅销”的42个大奖。

整个颁奖盛典当中,最值得注意的无疑是每个奖项后面的一串数字。

究竟内地的音乐市场有多大,销量能达到多大的规模,代表着新兴发展方向的数字音乐又是怎样的状况,在此之前业内外并没有直观的概念。

其中,年度最畅销的港台专辑前五名依次是潘玮柏的《高手》、谭咏麟的《天地》、王力宏的《盖世英雄》、周杰伦的《依然范特西》和郭美美的《不怕不怕》;而年度最畅销的内地专辑前五名依次是郑源的《一万个理由》、王强的《秋天不回来》、誓言的《我的誓言》、庞龙的《你是我的玫瑰花》以及张振宇的《不要再来伤害我》。

这十张专辑加在一起的下载量超过7300万次。

年度最畅销的内地男歌手前五名依次是郑源、王强、誓言、庞龙和张振宇,港台男歌手前五名依次是光良、潘玮柏、谭咏麟、王力宏和周杰伦,十大华语乐坛“歌王”的下载量超过7700万次。

相较于男歌手而言,女歌手的表现略逊一筹但也非常亮眼,内地五强周笔畅、胡杨林、谢雨欣、王蓉、孙俪加上港台五强陈慧琳、郭美美、梁静茹、王心凌、赵咏华十人下载量超过1700万次。

此外,十大金曲总下载量超过6600万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颁奖盛典最大赢家郑源的个人下载量就超过1500万次。

案例分析《老鼠爱大米》这首曾创网络下载神话的歌曲,“单月600万次的下载量,《老鼠爱大米》的商业价值并不在唱片。

它是中国到目前为止商业开发最成功的一首歌曲。

“老鼠”的第一块奶酪是版权。

“在内地中文版大获成功后,许多人都争相翻唱这首歌。

首先是港台歌手陈慧琳和Twins争相翻唱粤语版。

之后,《老鼠爱大米》又推出了英文版。

接着是日语版、韩语版。

可以说,从没有一首歌有这么多的翻唱版本。

它是中国目前外语版本最多的流行歌曲。

”《老鼠爱大米》在2004年到2005年最高的一个月份单月下载量就达到了600万条。

以2元一条的下载费用来算,600万条的下载费用就是1200万。

也就是说一个月彩铃下载的赢利就是1200万元。

”三、未来数字音乐发展的趋势,市场前景运营商的布局6月,中国联通推出了整曲下载业务;10月份,中移动也推出了全曲下载业务。

中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进入全曲下载业务,具备真正划时代的意义。

之前彩铃和铃声业务虽然都是音乐下载业务,但都是片段音乐的下载,而全曲音乐业务是真正意义商完整的音乐下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