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专项练习--实验题(1)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毕业试卷及答案1 实验题

实验题科学实验题1、白糖加热变化实验5、硫酸铜溶液也铁钉的反应(1)、配制一杯硫酸铜溶液,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其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会看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的物质附着)。
(2)、过一会儿,取出铁钉,我们又观察到(浅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会逐渐变浅,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成红褐色)。
结论: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是化学变化。
6、模拟月相变化实验(1)、在教室或一块空地的一端墙面上贴上(太阳),在场地中间画上两个圆圈。
几个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
(2)、一名同学举一个一半被涂亮的皮球,代表(月球),沿大圆转动一圈,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一个月).(3)、让月球亮面始终朝着太阳,表示(月球只能有一半被照亮)。
当月球绕大圆转动时,画下我们所观察到的月相。
结论: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
7、模拟日食形成实验(1)、用手电筒代表(太阳),用玻璃球代表(月球),乒乓球代表(地球)。
(2)、用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
(3)、只有(玻璃球转到电筒光与乒乓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三者之间的距离合适时),保证(玻璃球的影子落在乒乓球上时),才会发生日食结论:日食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光。
8、在填埋垃圾模拟实验中细石子模拟(土层)清水模拟(地下水)浸过墨水的纸巾模拟(被填埋的垃圾)慢慢往上面喷水模拟(下雨)在模拟试验中可以观察到(瓶底的清水变成墨水色了),这个实验说明了(填埋垃圾会污染地下水)实验名称: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并进行观察实验材料:实验方法:1、用小刀把整个洋葱切开并取其中的一片,用刀片在洋葱表皮切割。
2、用滴管吸取少量的液体放在载玻片中部。
3、用镊子夹取一小片切割好的洋葱表皮放入载玻片的水中。
4、用碘酒染色,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走多余的水分。
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洋葱表皮上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就是洋葱的细胞。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集合学生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集合一、实验名称: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及其他细胞装片。
实验步骤: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向着光放在实验台上。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亮的光圈。
4、观察:调节粗准焦螺旋,把所要观察的洋葱表皮切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
5、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等,直到看清切片上的细胞为止,最后整理器材。
四、使用注意事项:1、取送显微镜时,应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轻拿轻放。
2、镜检时,坐姿端正,一般用左眼观察物象,用右眼看着实验报告纸画图。
两眼须同时睁开。
3、切忌一面从目镜进行观察,一面使镜筒下降,这样容易使物镜与玻片标本碰撞而损坏。
4、在高倍镜下调节焦距时,切勿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坏标本,损坏物镜。
5、显微镜使用完毕必须先上升镜筒,移开镜头后再取出玻片标本,以免取玻片时擦损镜头的镜面。
二、如何制作食盐晶体:(一)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在不断地燃烧,它也同时发生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蜡烛熔化是(),液体的蜡烛油气化厚燃烧是()。
(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小苏打的特点:白色粉末或细微结晶,无臭、味涩,易溶于水。
白醋的特点:()的液体,闻上去有一股酸味。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产生(),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感觉比原来()。
(2)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探究的问题: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什么气体?我的假设:实验方法:实验现象:1、往杯子里插入燃烧的细木条,火焰()。
2、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蜡烛()。
3、将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时,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分析和实验结论:产生的气体()、(),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发生化学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看一种新物质——(),这种变化属于()。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题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题1、观察白糖加热变化的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首先手握勺子顶端,将勺子放在外焰下加热。
同时,要注意眼睛不能靠勺子太近,加热结束后也不能用手去摸加热部分。
加热结束后,将勺子放在盘子里,观察白糖的变化。
在观察白糖变化的同时,还要观察蜡烛的变化。
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首先会发生物理变化,即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然后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由白色到褐色再到黑色逐渐加深,直至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这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
在实验结束后,提出问题:白糖充分加热后留下的黑色的东西还是原来的白糖吗?答案是不是,白糖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2、蜡烛燃烧后的变化实验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火焰不断地舞动,蜡烛慢慢变短。
蜡烛燃烧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包括水和二氧化碳。
这些新物质会飞散到空气中,由于水蒸气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所以看不到。
如果蜡烛燃烧不充分,还会产生部分碳的成分,可以拿铁器在烛焰上掠过,上面会留下碳黑的痕迹。
3、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将米饭或淀粉用镊子放在洗净的玻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的碘酒滴于米饭或淀粉上,观察发现米饭或淀粉变蓝色。
根据实验结论,米饭加上碘酒会变成蓝色。
4、铁锈与水、空气的关系实验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水和空气作为研究铁生锈的因素。
实验材料包括试管、铁钉和油。
将铁钉放入三个试管中,一个里面是干燥的空气(封口),一个试管里装半试管的水,但要使铁钉有一部分留在空气中,第三个试管里装水且淹没铁钉,上面再用一层油密封。
过几天后,我们会发现只有第二个试管里的铁钉生锈了,这个实验证明铁生锈必须满足同时有空气和水,也就是说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最易生锈。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红褐色),铁生锈是个复杂的化学反应,且反应放热是一种缓慢氧化现象。
5、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实验这个实验可以通过将铁钉放入硫酸铜中进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会观察到铁钉慢慢地被腐蚀,变成了铜色。
教科版小学小学六年级的的科学下册的的实验题集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会合(一)察看加热白糖的变化加热前加热后的变化白糖结论白色晶体第一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加热白糖的过程颗粒况下变为液体的白糖 ;而后中 .先发生物理持续加热 ,白糖的颜色渐渐变化————白变深 ,直至所有炭化 ,假如继糖的融化 .续加热 ,黑色的炭还会焚烧 .随后发生了化学变化————白糖的炭化 .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 .蜡烛也在不停地焚烧 .它也同时发生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蜡烛融化是物理变化 .液体的蜡烛油气化厚焚烧是化学变化 .(二)小苏打和白醋混淆后的变化小苏打的特色:白色粉末或细微结晶 .无臭、味涩 .易溶于水 .白醋的特色:无色的液体 .闻上去有一股酸味 .( 1)xx 和白醋混淆后的现象:产生大批气泡 .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 .感觉比本来凉了一些 .(2)研究小苏打和白醋混淆后,发生化学变化时陪伴的现象.研究的问题 :小苏打和白醋混淆后产生了什么气体?我的假定 :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方法:1、往杯子里插入焚烧的细木条.察看发生的现象 .2、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察看发生的现象;(以上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3、将产生的气体导入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透明玻璃杯中 .察看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实验现象:1、往杯子里插入焚烧的细木条.火焰马上熄灭 .2、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蜡烛火焰熄灭 .3、将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时.澄清的石灰水变污浊 .实验剖析和实验结论:产生的气体不支持焚烧、比空气重.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发生化学变化.小苏打和白醋混淆后 .产生看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 .这类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 (三)铁片和铁锈比较记录表颜色光彩缝隙手感敲击导电磁铁铁片灰白有无圆滑较韧能导能吸色电引铁锈红褐无有粗拙较脆不导不可以色电吸引经过察看比较 .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吗?铁生锈是化学变化?答:经过察看比较能够确立 .铁锈和铁不是相同的物质 .即铁锈是一种重生成的物质 .因此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四)铁生锈与空气的关系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空气相关吗?我们的假定:铁生锈与空气相关 .由于我们发现铁钉裸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 .铁钉在木板中的部分没有生锈 .实验资料: 3 个相同大小的盘子 .3 枚相同的铁钉、水、菜油实验方法: 1、用相同大小的盘子 .此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2、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 .另一枚铁钉完整淹没在菜油里 .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 .4、每日察看记录一次 .5、察看到的现象时间空盘子水盘子菜油盘子第一天无变化水变色无变化次日无变化生锈无变化第三天无变化锈多了无变化第四天有点生锈绣更多了无变化实验结果:铁钉在空盘子里是会生锈的 .可是生锈的速度很慢;铁钉在菜油盘子中没有生锈;铁钉在水盘子中生锈的速度很快 .并且生锈的量也好多 .现象很显然 .原由剖析:铁生锈与空气相关 .并且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五)铁生锈与水和空气的关系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水和空气都相关吗?我的假定:铁生锈与空气和水相关 .由于裸露在空气中的铁钉会生锈 .在湿润地方的铁钉简单生锈 .实验资料:三个相同大小的试管.三枚相同的铁钉 .水、干燥剂、棉花实验方法:1、甲试管中把铁钉放在一团湿的棉花球上;2、乙试管中把铁钉放入后注入经煮沸(赶走空气)迅速冷却的水.将铁钉浸没后在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3、丙试管中加少许干燥剂.再放一团干的棉花 .(说明:在甲试管中 .铁钉能够和水与空气充分接触; .而在乙试管中 .铁钉只好和水接触 .水面上的植物油能很好的防备空气溶解到水中 .丙试管中铁钉只好和空气接触 .由于试管中的干燥剂很好的汲取空气中的水分 .)实验现象:一礼拜后察看发现 .甲试管中的铁钉锈蚀比较严重 .而丙和丁两个试管中的基本上没有生锈的现象 .实验结论:铁钉生锈与(水)和(空气)这两个要素都相关系.(六)填埋垃圾模拟实验1、填埋模拟实验 .它模拟的是(垃圾填埋场在雨水的浸泡下发生的变化------ -----污染地下水) .实验中的细石子代表(土层)、清水代表(地下水).浸过墨水的纸巾代表(被填埋的垃圾).慢慢往上边喷水模拟(下雨)察看到的现象是(埋在细石子中的墨水纸巾经过喷水后把本来瓶底的清水弄弄成墨水色了) .实验说明:(垃圾被埋在地下 .此中有害的东西仍会浸滤出来污染地下水 .)2、除了污染地下水 .真实的垃圾填埋场还会对四周环境带来哪些危害?答:络绎不绝运来的垃圾要发散出恶臭 .污染空气;滋长蚊蝇 .引起疾病;还会造成土壤污染 .影响农业生产 .3、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 .在建垃圾办理场时还应采纳哪些举措?答:( 1)用不透水的衬垫把垃圾屋与四周土层分开;(2)建过滤液采集池和办理池把从地面渗透垃圾屋并被垃圾污染了的水采集起来进行办理;(3)安装气体排放管把发酵生成的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排走 .、( 4)建监测井随时监测垃圾填埋场邻近的土壤和地下水的情况 .(七)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响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响是一种(置换反响) .因此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后 .会把单质(铜)置换出来 .附在铁钉上 .同时一部分铁溶解到溶液中 .生成(硫酸亚铁) .其反响的现象: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 .这就是从硫酸铜溶液中被置换出来的单质(铜) .浅蓝色的溶液会(渐渐变浅) .搁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 .溶液渐渐变为了(红褐色) .。
(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一、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斜面是否省力?1、实验题目:斜面是否省力?2、我的猜测: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3、变量:是否利用斜面。
4、常量:物体提升的高度、提升的重物、测力计5、实验过程:①用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重物所使用的力的大小;②测出利用斜面提升重物到相同高度所使用的力的大小;③比较两次的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6、结论:斜面可以省力二、斜面的坡度大小(倾斜角度)是否对省力多少有影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
1、我的猜想:斜面的的坡度大小对省力多少有影响,坡度越小越省力。
2、需要改变的条件:斜面的坡度大小3、不改变的条件:斜面的高度、测力计、小重物。
4、操作方法:①用长度不同的四块木板搭在同一高度的木块上,形成四个相同高度不同坡度的斜面;②分别利用不同的斜面提升重物到相同的高度,并用测力计测出所使用的力的大小;③比较四次提升重物所使用的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斜面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
三、要比较报纸和普通白纸哪一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要求写出题目,材料,实验步骤。
1、实验题目:报纸和普通白纸,哪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
2、我的猜想:普通白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
3、实验材料:宽度和厚度都相同的报纸和白纸各一张、两本字典、垫圈4、需要改变的条件:纸张的材料(白纸和报纸)5、不改变的条件:纸张的大小、桥墩的距离、桥墩的高度、垫圈的大小6、实验过程:①用两本字典做成桥墩,把报纸放在上面做桥面,看能放几颗垫圈。
②把普通白纸放在桥墩上,看能放几颗垫圈。
③比较哪一种纸放的垫圈多,哪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就更强。
四、检验电磁铁磁力与线圈圈数关系的研究计划。
1、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的磁力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系吗?2、我的假设: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
3、检验的因素(变量):线圈的圈数。
4、怎样改变这个条件:①20圈;②40圈;③80圈。
5、实验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常量):铁芯的大小、电流强度、导线、大头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 (附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一、实验探究题1. 使用显微镜。
(1)小刚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时,遇到2个难题,请你帮他解决。
①从目镜里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这时小刚需要做的是________。
②小刚发现大部分的洋葱表皮细胞都在显微镜视野的左边,要让细胞出现在视野中央,须将标本向________移动。
(2)将洋葱内表皮细胞标本的制作过程进行排序。
________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注意不要有气泡。
________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水平展开。
________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________用刀片在洋葱内表面轻轻画一个“#”字,用镊子取下洋葱表皮。
________用滴管在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3)小刚用显微镜观察了洋葱表皮细胞、叶表皮上的气孔、蓖麻叶的叶绿体、水中微生物等,请你将下列图片与相应的名称连线。
2.小明想研究一下纸梁的长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1)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________,不能改变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等。
(2)当纸梁的长度是18cm时,承受的垫圈数量可能是________个。
(3)分析数据可知:纸梁的长度越长,抗弯曲能力越________。
(4)小新也想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他采用了和小明一样的实验方法,但是实验材料不同,实验数据如下:小新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铁钉生锈的奥秘。
(1)乙中的铁钉,能和水与空气充分接触;甲中的铁钉,只能和________接触;丙中的铁钉,只能和________接触。
(2)一星期后观察发现,________试管中的铁钉锈蚀比较严重,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试管中的铁钉基本上没有生锈的现象。
(3)该实验证明,铁钉的生锈是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4)通过对铁钉生锈的探究,请写出几种常见的防止铁生锈的方法: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4.探究铁生锈与水有无关系(1)研究的问题:________(2)我们的假设:________(3)实验材料:________(4)实验法办法:________(5)现象分析:________(6)实验结论:________5.铁生锈实验。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专项练习 实验题

实验题小学六年级科学专项练习--、图甲所示的杠杆是平衡的。
若如图乙所示,在支点两侧的物体下方分别加挂一个等重的物体,杠杆1A.仍能平衡A端上升B.不能平衡,B端上升C.不能平衡,D.无法判断B 答案:牛,那要杠杆平衡,弹簧秤的读7、如右图杠杆尺,如果一个钩码为0.5 )。
数为(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5牛C、3牛D、A、1牛B、明将杠杆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杠杆右端下倾,那么他应该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 2.5牛点挂A8个相同的钩码,现已在左端(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②实验时只有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在我国古代,简单机械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利用,有4个钩码,如图所示,为使杠杆平衡,钩码应挂在何处?(请设计两种方案,在下图中画出)8装置就是一个例子,如右图所示。
在拉起吊桥过程中( )。
点是吊桥的支点B、AA、吊桥是省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起到方便的作DC、吊桥是费力杠杆连线题把下面桥梁与主要属于哪种类型相连。
3、如图3所示,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工具是把下列塑料瓶部位与科学道理相连。
2.1.高架公路桥斜拉桥塑料瓶上部圆顶形,抗力好上海杨浦大桥塑料瓶中部类似圆顶形承受力大梁桥江阴长江大桥塑料瓶底部圆柱形,容量大浮桥塑料瓶花纹螺纹,打开方便点悬索桥用水的浮力承载桥面增加摩擦力大拱桥西藏拉萨铁路桥塑料瓶瓶盖 3.下面的装置分别运用什么简单机械,4、下列各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是自行车摆脚一段钢管撬石块斜面螺丝钉的螺纹大桥引桥小刀刀刃自行车把手滑轮轮轴旗杆顶部的装置扳手扳螺母螺旋开关杠杆、斜面能省力1 研究的问题:斜面能省力吗?、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5 ._________________我的猜测:斜面可以省力。
因为人们搬运重物时,常常斜搭一块木板,把重物沿斜面推上去。
实验器材:长木板、测力计、木块个、钩码等。
2 实验方法:个木块搭一个斜面;①用木板和1 ②用测力计直接向上提升木块、木块和1个钩码,记录力的大小;1③沿斜面拉动木块,测量并记录拉力;再在木块上加上个钩码沿斜面拉动,记录拉力。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实验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实验题专题练习一、实验题(1)实验完成后,他获得如上数据。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有:沿不同斜面拉重物所需要的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竖直提升重物需要的力。
(2)再比较①、①、①这三个斜面,可以进一步得出:斜面的坡度越( ),需要的拉力越( )。
(3)根据上题实验结论,可知图中的两条山路中沿( ) (填“甲”或“乙”)到达山顶更省力。
3.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人们对于日月星辰的探索从未停止。
同学们在研究“昼夜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时,提出了下面四种假说:A B C D①经过实验,我们发现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有。
(多选)①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历史上人们对地球的运动提出了许多看法: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的观点,哥白尼提出了“ ”的观点,他们共同的观点是,这个观点后来经证实是正确的。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莱昂·傅科用实验让人们亲眼见证了地球在自转,现在我们可以排除上述假说中是不成立的。
(多选)①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根据相对运动原理,我们判断出地球自转方向是,所以(填“北京”或“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①我们观察到每天正午的日影长度会随着季节有规律地变化,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制作了(填“日晷”或“圭表”),这是由于地球的运动造成的。
①结合以上所有实验,以及人类经过长达1600多年的不懈努力,最终证实了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真正原因是(填字母)。
4.设计实验,验证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在你的实验中:1.验证“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能与线圈匝数有关”的实验,①需要保持不变的主要条件是:。
①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①根据你的实验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是:线圈匝数多,磁力;线圈匝数少,磁力。
2.如果增加一些电池来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①需要保持不变的主要条件是:。
①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5.观察身边的微小世界为了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小科决定自己培养微小生物,他设计了以下几种培养方法:①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放在窗台上;①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水田里的水,放在窗台上;①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并放入一些干稻草,放在窗台上;①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并放入一些干稻草,放在冰箱冷藏室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科学专项练习--实验题1、图甲所示的杠杆是平衡的。
若如图乙所示,在支点两侧的物体下方分别加挂一个等重的物体,杠杆A.仍能平衡B.不能平衡,A端上升C.不能平衡,B端上升D.无法判断答案:B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明将杠杆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杠杆右端下倾,那么他应该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②实验时只有8个相同的钩码,现已在左端A点挂有4个钩码,如图所示,为使杠杆平衡,钩码应挂在何处?(请设计两种方案,在下图中画出)3、如图3所示,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工具是4、下列各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是5、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___________.6、小丽同学利用如图9-7所示的装置研究磁和电的关系,请仔细观察图中的装置、操作和现象,然后归纳出初步结论.比较甲、乙两图可知:;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比较乙、丙两图可知:.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7、如右图杠杆尺,如果一个钩码为0.5牛,那要杠杆平衡,弹簧秤的读数为()。
A、1牛B、2.5牛C、3牛D、5牛8、在我国古代,简单机械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利用,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装置就是一个例子,如右图所示。
在拉起吊桥过程中( )。
A、吊桥是省力杠杆B、A点是吊桥的支点C、吊桥是费力杠杆D、不省力也不费力起到方便的作连线题1. 把下列塑料瓶部位与科学道理相连。
2.把下面桥梁与主要属于哪种类型相连。
塑料瓶上部圆顶形,抗力好斜拉桥高架公路桥塑料瓶中部类似圆顶形承受力大梁桥上海杨浦大桥塑料瓶底部圆柱形,容量大浮桥江阴长江大桥塑料瓶花纹螺纹,打开方便点悬索桥用水的浮力承载桥面塑料瓶瓶盖增加摩擦力大拱桥西藏拉萨铁路桥3.下面的装置分别运用什么简单机械,一段钢管撬石块自行车摆脚大桥引桥斜面螺丝钉的螺纹自行车把手滑轮小刀刀刃扳手扳螺母轮轴旗杆顶部的装置杠杆螺旋开关1、斜面能省力研究的问题:斜面能省力吗?我的猜测:斜面可以省力。
因为人们搬运重物时,常常斜搭一块木板,把重物沿斜面推上去。
实验器材:长木板、测力计、木块2个、钩码等。
实验方法:①用木板和1个木块搭一个斜面;②用测力计直接向上提升木块、木块和1个钩码,记录力的大小;③沿斜面拉动木块,测量并记录拉力;再在木块上加上1个钩码沿斜面拉动,记录拉力。
④比较直接提升重物和沿斜面提升重物所用的力。
实验现象:沿斜面拉重物的力小于直接提升重物的力(在斜面上拉重物比直接提升重物省力)。
实验结论:斜面能省力。
2、同一物体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提升,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研究的问题:斜面坡度与省力多少有关系吗?我的猜测:斜面坡度与省力多少有关系,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实验器材:长木板、高度不同的木块、重物(小车)、测力计。
实验方法:①用不同高度的木块和木板搭几个坡度不同的斜面。
②分别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拉重物,并记下测力计的读数(拉力)。
③比较拉力的大小。
实验现象:坡度小的斜面上拉力小。
实验结论: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3、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吗?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吗?我的假设: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
实验材料:电池1节、1米绝缘导线、大铁钉、曲别针等。
我不改变的条件:电池个数、铁钉等我改变的条件:线圈匝数。
分别绕20匝、40匝、60匝实验过程:①作一个线圈匝数是20匝的电磁铁。
通电,接近曲别针,记下吸起的曲别针的个数。
②把线圈匝数增加到40匝、60匝,分别通电后接近曲别针,记下每次吸起的个数。
③比较三次吸起的曲别针的数量。
实验现象:20匝的电磁铁吸起的曲别针个数最少,60匝的电磁铁吸起的曲别针个数最多。
实验结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
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
4、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个数有关吗?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个数有关吗?我的假设: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个数有关。
实验材料:电池2节、1米绝缘导线、大铁钉、曲别针等。
我不改变的条件:电磁铁、铁钉等我改变的条件:电池个数。
分别用1节、2节电池。
实验过程:①制作一个电磁铁。
连接1节电池,接近曲别针,记下吸起的曲别针的个数。
②串联2节电池,接近曲别针,记下吸起的曲别针的个数。
③比较两次吸起的曲别针的数量。
实验现象:电磁铁连接1节电池吸起的曲别针个数少,连接2节电池吸起的曲别针个数最多。
实验结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个数有关。
串联电池个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
5、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研究的问题:纸的抗弯曲能力与厚度有关系吗?我的假设:纸的抗弯曲能力与纸的厚度有关系。
我不改变的条件:“桥墩”间的距离、纸的宽度我改变的条件:纸的厚度。
分别为1倍厚、2倍厚、4倍厚。
实验材料:用打印纸裁成的20×6㎝纸条、2个同样的小木块、曲别针、尺子等。
实验方法:①把木块相隔10㎝做桥墩,把1倍厚的纸条搭在桥墩上做桥面。
往桥面的中间放曲别针,到桥面垮下为止,记下承受的曲别针的数量。
②移开1倍厚纸条,分别换成2倍厚纸条、4倍厚纸条做桥面,同上进行实验,分别记下纸桥承受的曲别针的数量。
③比较三次实验的数据。
实验现象:1倍厚纸条承受的曲别针最少,4倍厚的纸条承受的曲别针最多。
实验结论:增加桥面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强桥的抗弯曲能力。
连线题:电池太阳能核电站化学能风力发电站原子能光电池机械能利用太阳光的能量发电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圈数、线圈中电流强度等有关。
右图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图,是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请仔细阅读题目并结合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说明:甲、乙、丙三个实验中所用的电池、导线、铁芯都相同)(1)他们先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的圈数的关系,你认为他们应选择图中的哪两个装置进行实验?甲和乙两个装置。
此实验能得出:在线圈中电源相同时,线圈的圈数绕得越多,电磁铁的磁力就越强。
(2)分析甲和丙两个实验,实验条件相同的是线圈的圈数,此对比实验是用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度的关系。
(3)小明同学拿着一枚小磁针靠近甲装置铁芯下端,结果发现小磁针的N极被吸引,则可推测甲装置中铁芯的上端是 S 极。
4、右图是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度有关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证明电磁铁的电流越强,电磁铁的磁力也越强。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操作试题实验一: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10分)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水。
实验过程:1、将一定量的水倒入烧杯。
(1分)2、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水中,不能碰到烧杯的底与壁。
(4分)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准确读数,注意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
(4分)4、整理器材(1分)实验二:用什么方法辨认铁制物品(10分)实验器材:磁铁、大头针、木块、橡皮、塑料尺、卡纸、铁钉。
实验步骤:1、预测以上物品是否能被磁铁吸引。
(3分)2、用磁铁验证,观察现象并说出结论。
(6分)3、整理器材。
(1分)实验三:辨别没有标记磁铁的南北极(10分)实验器材:有、无标记磁铁各一块。
实验步骤:1、指出有标记磁铁的南极、北极。
(2分)2、用有标记磁铁的任一端接触无标记磁铁的一端,观察现象,再检验另一端,多次验证。
(5分)3、辨别出无标记磁铁的南极、北极。
(2分)4、整理器材。
(1分)四年级实验实验一:连接一个简单电路(10分)实验材料:小灯座、电池盒、导线、小灯泡、电池、开关。
实验步骤:1、组装电路:①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②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③将小灯泡安装在小灯座中。
④打开开关。
⑤用导线将灯座和开关连接起来组成一个简单电路。
(5分)2、接通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的变化。
(2分)3、拆分器材:断开开关,使小灯泡熄灭。
(2分)4、整理器材。
(1分)实验二:检测导体与绝缘体实验材料: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1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步骤:1、从以上物品中选择6种检测。
(1分)2、检查电路检测器。
(1分)3、检测每种物品,观察现象:使小灯泡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容易导电;小灯泡不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注意要重复检测)。
(6分)4、能说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并将被检测物品正确的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组。
(1分)5、整理器材。
(1分)实验三:选择两种连接方式点亮小灯泡(10分)实验材料:小灯泡、电池、导线。
实验步骤:1、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④……(每种连接方式4分,做出两种即得满分8分)2、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1分)3、整理器材。
(1分)实验四:辨别食物的营养成分(10分)实验材料:花生米、瓜子、馒头、面包、土豆……白纸、碘酒、滴管。
实验步骤:1、辨别脂肪:(4分)①去掉花生米的种皮,用它在白纸上挤压、滑动,观察现象。
②去皮的瓜子在白纸上挤压、滑动,观察现象。
③花生米、瓜子在白纸上留下油渍说明含有脂肪。
2、辨别淀粉:(4分)①掰一小块馒头,在馒头上滴1-2滴碘酒,观察现象。
②将碘酒滴在其他食物上,观察现象。
③淀粉遇碘会变蓝,馒头、土豆等食物变成蓝色,说明这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3、整理实验材料。
(2分)五年级实验实验一:橡皮泥由沉变浮的秘密(10分)实验材料:油性橡皮泥、刻度杯、200ML水、记录表。
实验步骤:1、把橡皮泥实心团放入200ML水中观察沉浮,并记录排开的水量,再捏成实心的其它形状,完成同样操作(再捏一种实心形状即可)。
(4分)2、把橡皮泥捏成能浮在水面上的多种形状:①把橡皮泥捏成碗形,并记录排开的水量。
②把橡皮泥捏成盘形,并记录排开的水量。
③把橡皮泥捏成船形,并记录排开的水量。
④把橡皮泥捏成盒形,并记录排开的水量。
⑤……。
(每个方法2分,做出两种即得满分4分)3、比较数据,得出结论:橡皮泥由沉变浮的原因在于它的重量不变,而是排开的水量增大了。
(1分)4、整理器材。
(1分)实验二:验证液体、气体的热胀冷缩(10分)实验材料:装有红色液体的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烧杯、冷水、热水、记号笔、锥形瓶、气球。
实验步骤:1、利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验证液体是否有热胀冷缩现象。
(4分)2、利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验证气体是否有热胀冷缩现象。
(4分)3、实验结论: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1分)4、整理器材。
(1分)实验三:热是怎样传递的(10分)实验材料:金属棒、蜡烛、凡士林、塑料小棒或火柴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