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第2课时共圆中国梦教学反思人教版.doc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共圆中国梦》公开课获奖教案_0

第2课时共圆中国梦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教学难点:我们自信的源泉。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师准备〗:1、准备教学情景幻灯片。
2、精心备课。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新课。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袁隆平曾说到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
我的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稻粒有花生米那么大。
另外一个梦想就是,我希望我的水稻亩产1000公斤梦早日实现。
想一想:袁隆平水稻亩产1000公斤梦已经实现,他的梦想是靠什么实现的呢?说说你的梦想。
教师总结: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圆梦大舞台(一)实现中国梦的途径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采访身边的人(父母、老师或邻居等),记录他们的“中国梦”。
2.想一想:他们实现梦想需要哪些条件?3.教师总结:(1)中国的腾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中国的独特国情,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4)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中国精神薪火相传。
(5)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梦想的实现者。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二)演绎自己的美丽人生1.阅读教材第113页“探究与分享”;2.请你观察身边劳动者的手,感受他们的手的温暖和力量。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 中国人 中国梦 第二框 共圆中国梦

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第二框共圆中国梦一、教学目标1.做一个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自信的中国人。
2.提高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做自信的中国人。
3.知道我国中国梦的实现方式;理解和把握中国人自信的原因以及自信中国人的时代内涵。
二、教育价值:1、自我成长:理性认识国家取得的成就,紧跟时代感受中国梦的重要意义,用有梦实干彰显中国人自信品质。
2、我与他人的关系:在交往中,不卑不亢、开放包容,树立主动平和的合作竞争心态。
3、我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坚守文化立场,认同内化国家制度理论、价值追求,将自觉参与、融入、实现中国梦视为使命与责任,做自信中国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梦的实现方式。
2.教学难点做自信的中国人。
四、教学过程(一)主题导入今天是个不能被忘却的日子(展示公祭日宣传海报),当警报声响起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为什么?是的,提起南京大屠杀我们总会心情额外沉重,而也是在这种时刻,我们才格外期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共圆中国梦》。
(二)主题环节一:寻圆梦之道1. 圆大桥梦(1)历史回望:八百多年前:提到伶仃洋你会想到什么,是的,《过零丁洋》。
八百年前著名的诗人文天祥兵败被俘,经过此处,写下了这首著名诗篇。
其中两句“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广为流传。
三百多年前:历史的车轮向前推进,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前,伶仃洋和伶仃岛成为英美侵略者对我国进行鸦片走私的跳板。
三十五年前:1983年,香港(英属香港)提出连接香港和珠海的一座跨海大桥,伶仃洋大桥。
后因种种原因被搁置。
而现在,在伶仃洋之上,一座海上巨龙横空出世。
想看看它的全貌吗?播放视频《你好港珠澳》展示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过程及通车后的大桥雄伟场景。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大桥管理局的总工程师苏权科感叹,作为一名桥梁人,他遇上了好时代、好团队,大家拼着力量建成了这座给中国人争气的大桥,实现了几代桥梁人的“中国梦”。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八课 中国人中国梦 第2框共圆中国梦学案设计新人教版

共圆中国梦学习目标1.知道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了解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原因。
2.通过展示一个又一个自信中国人实现中国梦的业绩,增强坚持走中国道路的自信心。
3.提升学生把实现中国梦与个人梦相结合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圆梦大舞台(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建设、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全面。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
中国道路就是道路。
(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
中国精神就是以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
(5)新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梦想。
新时代是的时代。
2.自信的中国人(1)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2)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
(3)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
(4)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
(5)自信不是,也不是。
(6)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既要满怀激情又要。
(7)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探究提高探究一阅读P113课本“探究与分享”思考:为什么说梦想只有在劳动者的手中才能实现?探究二材料一P116课本《追梦人的故事》材料二袁隆平曾说道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
我的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稻粒有花生米那么大。
另外一个梦想就是,我希望我的水稻亩(1公顷=15亩)产1000千克梦早日实现。
如今袁隆平水稻亩产1000千克梦已经实现。
思考:(1)这些追梦人能够“圆梦”的原因有哪些?(2)请你结合教材知识,说说怎样才能实现“中国梦”。
探究三一部电影激发的爱国情怀,反映出一个国家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滋养着全体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共圆中国梦》教学反思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共圆中国梦》教
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非常实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主要研究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如何实现中国梦,另一个是如何增强自信心。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融为一体,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要教育学生要有自信,将自己的自信与民族自信联系起来。
本节课的内容时间跨度较大,涵盖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以及2020和2050两个百年目标。
通过对前三单元的研究和复,学生已经对教材和单元知识有了整体的了解。
因此,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总体提升,重点是如何实现中国梦以及中国梦与每个人的梦想的关系。
根据中国梦的内涵,我们结合近现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和发展道路的探索,将教材内容整合为两大块:一是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条件和途径,二是实践中国梦的经验和道路的继续探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强国梦。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八课《中国人 中国梦-第2课时 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第2课时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第2课时共圆中国梦》教材,主要让学生认识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认识到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辛勤努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理解生活与梦想的关系,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个人梦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追求。
但在国家层面,对于中国梦的理解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个人梦想出发,逐步提升到国家梦想,让学生认识到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的紧密联系,明白每个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见证者和推动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认识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理解生活与梦想的关系,学会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奋斗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个人梦想升华到国家梦想,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热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梦的实现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案例教学法:引入典型的人物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领域人士为实现中国梦所付出的努力,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中国梦,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搜集相关案例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提前布置预习任务,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关于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共圆中国梦》教学反思

关于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共圆中国梦》教学反思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共圆中国梦》教学反思1 为了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我国当前的发展状况,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理念,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知道中国当前的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如何才能够实现中国梦,让他们知道中国的自信以及民族的自信在哪里。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中国精神等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在学习中可以彰显新时代中国人的自信与品格,让学生与时代一起进步,与祖国共同成长。
写这篇教学案例重点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案例一:如何正确进行课堂导入?在对《共圆中国梦》这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从学生的“小梦想”进行导入,另外还要搜集一些大人物的“小梦想”,最后导出中国梦。
首先教师需要针对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同学们,大家有没有梦想啊?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呢?”学生会对此进行回答:“有,我想当医生,可以救死扶伤。
”“我想当宇航员,想去看看月球上面是什么样子的。
”“我想当老师,像您一样传授知识。
”“那么大家的梦想要依靠什么来完成呢?”“自己的努力。
”“好好学习。
”“是的,需要依靠你们自己的努力,只有通过自己努力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是你们有没有往更深的层次想过呢?你们的梦想实现了是能够推动我们祖国的发展的。
”当教师将学生的梦想与祖国的发展联系起来后,学生好像瞬间被点醒了一样,非常关注教师所说的。
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生对于祖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
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谈一谈什么是梦想,利用一些名人的梦想来引出中国梦。
比如袁隆平爷爷曾经说过,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的梦是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稻粒有花生米那么大。
”另一个梦想就是“我希望我的水稻亩产1000公斤。
”现在虽然第一个梦没有实现,但是水稻亩产1000公斤的梦想已经实现了。
2022年新课标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第二课时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

2022年新课标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第二课时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共圆中国梦”,教材以“中国梦”为核心,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途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同时,他们对国家、民族和社会有较强的关注度,对于中国梦这一主题,他们有浓厚的兴趣和探求欲望。
但是,对于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途径,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明确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明确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深入体验中国梦的内涵。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明确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途径,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对中国梦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播放我国近年来的发展成就视频,让学生感受中国梦的内涵。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教材,呈现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途径。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分析典型案例,明确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教师在小组间巡视,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分析。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小组的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巩固学生对中国梦内涵和实现途径的理解。
202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第2课时共圆中国梦教案新人教版

在行为习惯方面,大部分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是积极的,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但是,也存在一部分学生对于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需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提高学习效果。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法治观念、国家认同、社会参与和个人修养四个方面展开。
1.法治观念:通过分析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使学生理解法治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法律的观念。
2.国家认同:通过对中国梦内涵的探讨,加深学生对我国文化、历史和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提高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⑥全面依法治国
3.句
①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想,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体现。
②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③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
3.社会参与: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从而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4.个人修养:通过学习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使学生认识到个人修养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一些国家重点项目或历史文化遗址,让学生亲身体验国家的发展成就;
-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或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