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自由基本理论及新时期网络言论自由PPT课件

合集下载

表达自由

表达自由

• 最小限制原则:是限制表达自由时应尽可能采取最小范围、 最低程度、最小代价的限制手段。齐小力.论表达自由的保 障与限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2(2) • 在限制表达自由时,在多种限制手段中,必须选择限制最 少、最轻或最小的手段,尽量减少对表达自由的限制。杜 庆亚.论表达自由的限制及其标准[J].法制与社会,2009.12 • 法律保留原则:指行政行为只能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做出, 法律没规定的就不得做出,也就是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不能 任意做出,只有在立法机关对该事项做出了规范的情况下, 行政主体才能按照法律的规范做出相应的行政行为。齐小 力.论表达自由的保障与限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 报.2012(2)
三、表达自由的限制
• 公共利益原则 • 这一原则要求公民在运用表达自由的时候,必须自觉维护 公共利益,不得发表违背公共利益的言论或作出违背公共 利益的行为。杜庆亚.论表达自由的限制及其标准[J].法制 与社会,2009.12 • 表达自由是宪法所保护的基本权利,限制表达自由必须是为 了保护更为重要或急迫的公众利益。齐小力.论表达自由的 保障与限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2(2) • 一方面表达自由的行使应当以遵守宪法和法律为前提,另 一方面对表达自由权的限制也只能以法律的明文规定为依 据!罗静.论表达自由及其界限-以美国法相关规定的发展为 启发[J].重庆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9(1)
二、我国公民表达自由保障的现状与问题
• 李忠把它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1)公民要求享有更多的 言论空间与言论自由与立法滞后的矛盾; (2) 经济活动对 信息不断增长的需求与政府信息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3) 公民日益扩大的言论自由与其他自由与权利之间的矛盾; (4) 信息高新技术与中国现阶段表达自由保护之间的矛盾。 • 李忠. 论言论自由的保护 [J]法学论坛,2001(2)

表达自由基本理论及新时期网络言论自由ppt课件

表达自由基本理论及新时期网络言论自由ppt课件

他们认为参与公共事务是公民的天赋职责和最高幸福。
• 城邦开展的一切活动都依靠公民的积极合作,而这些合作的前提在于对决策的各
个方面进行自由而充分的辩论
• 如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凡年满二十岁的男性公民皆可参加,在公民
大会上,与会者自由发言,每个雅典公民都有权对现行决议和任何公职人员进行 评议,提出意见。
天场所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自由。
游行自由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有权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
场所列队行进、表达共同意愿的自由。
示威自由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
路上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 共同意愿的自由。
19
申克诉合众国案(梗概)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美国与德国正处于交战状态。 申克是美国社会主义党的秘书长,参加了准备并向等待应征入伍的人散发传单的 活动。标题为“维护你的权利”的传单指出,征兵违反了第十三条宪法修正案禁止的 非自愿性奴役条款,并号召人们“……加入到社会主义党废除征兵法的运动中来。向 你们的国会议员写信。……你有权要求废除任何法律。行使你的言论自由权、和平集
4
历史沿革(出现)
• 近代意义上的“言论自由”理念的真正勃兴是在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
基本上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同步进行。
• 17 世纪 40 年代,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皇家特许出版制度被废除 • 1643 年,英国国会宣布恢复特许制 • 1644 年,约翰·密尔顿在议会作了长篇演讲,系统地阐述了言论自由主
政府请愿伸冤的权利)
8
历史沿革(二战后)
• 《世界人权宣言》(1948 年)第十九条: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
意见的自由;此项权利包括持有主张而不受干涉的自由,和通过任

论言论自由

论言论自由

论言论自由什么是表达自由。

表达自由指公民在法律规定或认可的情况下,使用各种媒介或方式接受信息,并将自己的思想、观点、主张、看法、信仰、信念、见解等传播给他人或社会而不受他人无端、非法干涉、约束或惩罚的一种自主性状态。

它包括一系列权利和自由,既包括通常意义上的言论和出版自由,也涉及思想、信息或传播自由。

有时,人们还将表达自由表述为新闻自由,而新闻媒体在进行报道时,又可能涉及媒体自身所享有的传播权和民众所享有的知情权。

从宪政的理论和实践上看,表达自由是社会成员所享有的一种综合性权利,是任何民主社会所必须追求的基本价值之一。

二.表达自由的媒介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表达自由的行使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

所谓表达的媒介,是表达的手段或工具。

一定的程度上媒介决定着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或不能够知道什么,而知道或不知道直接决定着我们能够表达什么和不能表达什么。

媒介的形式决定、限制着我们进行表达的形式。

书面语言的产生和运用,不仅使后人可以利用前人积累的知识,而且借助于印刷技术,将人们带入了一种线性的、逻辑的、归类的知觉方式,从而使那些曾经只有很小的机会来接受知识的人可以大量接受他人的思想。

只有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我们所表达的内容,我们表达的东西才能产生足够的影响。

显然,媒体会影响到我们这个愿望的实现程度。

借助于一定的媒体,我们的声音会传的更远、更广。

表达自由的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利用媒介的自由。

我国宪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因此,我国宪法同样也承认并保障人们使用媒体行使表达自由的权利。

三.天赋权利论与表达自由天赋权利论也可称之为自然秩序理论。

这一理论的起点是这样一种主张:存在着一种由上帝赋予的绝对的、不可让渡的权利。

这在洛克、卢梭、霍布斯、潘恩等人的思想中不难看出,而在康德关于人作为理性存在的天赋尊严和内在价值的启蒙思想——也就是所有理性存在都应当“被视为自身的目的而绝不仅仅是手段”的思想中,这种权利主张至少得到了部分世俗化的表达。

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

2nd 言论自由的限制
言论自由与名誉权 法尔威尔诉《风尘女郎》案
1983年11月,声名狼藉的拉里·弗林特经营的《风尘女郎》封面内页刊 登了一则有双关性暗示的滑稽酒广告,背景是一只康巴里酒瓶,一杯酒放在 岩石上,然后是“道德宗教”的首领杰里·法尔威尔的照片,配有一排字: “杰里·法尔威尔的第一次。”并附所谓记者对法尔威尔的采访,在广告的末 尾,用一排小字写着“滑稽广告----不得当真。
3rd.
言论自由与网络暴力
在法律实践中,各国在对言论自由的限制中形成了如下重 要原则: (1)公共利益原则。公共利益是国家行为合法性的理由和依据; (2)明显且现实的危险原则。 (3)比例原则。宪政意义上的比例原则是关于国家权力和公民权
利之间关系应该遵循的一项基本准则,它旨在要求国家权力之行使 必须适当、必要、均衡、不过度、符合比例,不得对公民权利和利 益造成非法侵犯;在处理权利之间的冲突时,要衡量比较两者利益 的大小,法官通过自由裁量权对其进行取舍。
2nd 言论自由的限制
美国宪法不保护的18种言论自由
10、军事基地不是美国政治候选人行使言论自由行的场所。 11、没有辱骂他人因而招惹冲突的言论自由。 12、没有说下流脏话的自由。 13、咆哮公堂的言论不受保障。 14、美国各级议员言论免责权所不保障的言论。 15、没有违背契约而泄露美国国家机密的言论自由。 16、黄色书刊不在美国言论自由权保障之列。 17、诈欺不实的商业广告不受美国言论自由的保障。 18、毁谤性言论不受美国法律保障。
案例由派和保守派的论战推向高峰。这场政治辩论自然成为1988年美国
总统大选的辩论主题,共和党候选人老布什就是凭借在焚烧国旗案 中的保守派立场获得了社会大众的支持,从而战胜了民主党候选人 杜卡斯基。但联邦最高法院对焚烧国旗案的判决结果却捍卫了自由 派的立场,这无疑引发了美国主流社会更大的政治焦虑。言论自由与网络暴力言论自由宋卓玉 罗瑞柬

论网络言论自由

论网络言论自由

论网络言论自由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任何人都有机会发表言论。

言论自由在互联网时代被赋予了新的理念和表现方式,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言论自由在更宽广的领域得到实现。

所谓网络言论自由权,其实就是言论自由权在网络上的自然延伸。

其核心依然是人人都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只是由于网络的特殊性使其表现形式区别于现实社会。

通过对传统言论自由与网络言论自由的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网络言论自由的特殊内涵和价值。

标签:言论自由;网络言论自由1 言论自由与网络言论自由1.1 言论自由的内涵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一项最重要的权利,也是民主社会存在的基础之一;具体是指人人享有的以口头、书面以及其它形式获取和传递各种信息、思想的权利。

言论自由的核心内涵是人人都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这种自由绝不受任何无故的侵犯和剥夺;表达自己观点和思想的自由伴着人类存在的始终,它是一种最基本的自由。

我国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综合考查我国宪法谱系、保障言论自由条款的具体表达方式、以及立法原意,我国言论自由之“言论”,不仅包括口头形式,还应包括书面形式。

1.2 言论自由与网络言论自由言论自由在互联网时代被赋予了新的理念和表现方式,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言论自由在更宽广的领域得到实现。

所谓网络言论自由权,其实就是言论自由权在网络上的自然延伸。

其核心依然是人人都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只不过网络的特殊性使其表现形式区别于现实社会。

网络言论属于言论自由的保护对象,二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一方面,言论权作为公民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民主社会存在的基础之一,其核心内涵是人人都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这种自由绝对不受任何无故的侵犯和剥夺;另一方面,任何一项自由都是有限的,不存在绝对的权利和自由。

言论自由也是一种有限权利,并且还是一项容易发生冲突的权利,借助网络这种新形式的言论自由、由于其固有的特征,使得这些冲突更加明显和激化,都需要加以限制。

言论自由查普林斯基案例PPT

言论自由查普林斯基案例PPT

此案的判决也还是有一定的瑕疵。主要有三点 一,从事实方面看 二,从当时情况看 第三,查普林斯基确立的理论也带有极大的局限 性。在以后的案件中,查普林斯基案中确立的挑 衅性言论规则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 2006 Microsof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Microsoft, Windows, Windows Vista and other product names are or may be registered trademarks and/or trademarks in the U.S. and/or other countries. The information herein is for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represents the current view of Microsoft Corporation as of the date of this presentation. Because Microsoft must respond to changing market conditions, it should not be interpreted to be a commitment on the part of Microsoft, and Microsoft can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of any information provided after the date of this presentation. MICROSOFT MAKES NO WARRANTIES, EXPRESS, IMPLIED OR STATUTORY, AS TO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PRESENTATION.

人教版选修二专题3.3 新自由主义课件(共35张PPT )

人教版选修二专题3.3 新自由主义课件(共35张PPT )

新 自
亚当·斯密
主张自由放任
的作用


大卫·李嘉图
主张经济自由
反对国家干预



本 主 张
新自由主义
市场化、自由化、 私有化
反对政府的过 多干预
第 三 幕 新 自 由 主 义 的 影 响
撒切尔夫人
里根

活动4:小组分享


材料:美国里根政府在最初的政策制定中,深受供给学派
新 自
的影响:全面降低个人所得税,削减政府预算开支,撤销
拉美经济衰退表现之二
• 社会福利体系的取消使得两极分化严重,社会动荡不安。
•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拉美20%最富的人和20%最穷的 人在社会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大约相差6倍,而实行新自由 主义后这一差距迅速拉大,1999年拉美10%最富的人和 10%最穷的人在社会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大约相差40倍。
拉美经济衰退表现之三
• 最终拉美国家经济发展总体缓慢,失业率不断攀升。阿根 廷和巴西可称为拉丁美洲的“发达国家”,人均GDP曾经 达到8000美元。但在新自由主义改革后,到2002年,阿 根廷人均GDP已经跌到2665美元
• 新自由主义实行以后,人们听到的,就只是失望、 沮丧、悲哀、愤怒的协奏曲了。
新自由主义对俄罗斯的影响




1
2


我国经
个人
济发展



个人
我国经济发展


由 主
①正确的义利观
①国情
义 的 影
②理性辨别的能力
②基本经济制度
响 ③价值观
③市场调节和

表达自由及其限制

表达自由及其限制

表达自由及其限制2013221115110008 刘灿自由与限制用卢梭的一句话来表达最合适不过了:“人是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这句话很容易理解,首先肯定了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的禀赋和权利,另一方面又指出现实总的人生活在不自由的状态之中,饱受种种奴役。

这就导致人处在原则与事实的矛盾之中。

究其根本,是因为人不能主宰自己。

要获得自由,人必须与套在人身上的种种枷锁,不平等相区分作斗争。

人在社会生活中服从经自己同意的法律,道德生活中听从良心的呼唤,这样的人才配享有自由。

需要注意的是自由并非为所欲为而是要服从自己订立的规律,为了寻找这些规律,人必须认识自己以及与自己的不自觉状态相区分。

那么什么是表达自由,表达自由又有人称言论自由。

但现代学术界认为,表达自由比言论自由更加涵盖这种以表现个人观点和态度为目的的个人自由。

除了言论外,个人还可以通过行为,暗示和其他行动形式,来表达他自己的观点。

提起表达自由自然要放在当今的语境下,在当今社会处于大数据的和碎片化信息的微时代大环境下,表达自由及其限制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人民表达的渠道不断地开拓,表达方式更加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社会表达,整个社会看起来是谁都可以说,什么都能说,那么这到底是不是表达自由呢?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值得商榷的一个问题,泛表达到底是不是一种自由的体现?我认为一定程度上是体现了的,人民能够更多的表达能够说自己想说的正是这个微时代带给我们的一种民主和自由的显现,然而很多事的发展总是出乎我们的意料,比如网络暴力,别有用心的引导舆论以及网络喷子的大规模涌现,让这种自由变味了,变成了无法无天的代言词了,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什么,没错,就是一种限制,对这种泛滥的自由的一种限制,自由一直都是相对的,同时又是属于每个人的,泛滥的表达只会早餐一种专政,是一种更难发觉的披着自由外衣的语言上的专政,所以我们要对此进行限制和约束。

为什么我要如此强调这种泛滥的自由,因为他的危害实在是比想象中要大的多,接下来我将具体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历史沿革(二战后)
• 《世界人权宣言》(1948 年)第十九条: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 意见的自由;此项权利包括持有主张而不受干涉的自由,和通过任 何媒介和不论国界寻求、接受和传递消息和思想的自由。
•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1960 年)第十八条:……人人 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
• 《欧洲人权公约》(1950 年)第十条:人人有言论自由的权利……
2
在我们看来,行动的巨大障碍不是辩论,而是缺乏那种为行动 作准备而进行辩论中所能获得的知识。
我们具有在行动之前进行思考的特殊能力,也具有采取行动的 特殊能力,而其他的人由于愚昧无知,虽然很勇敢,却不愿进行反 复的思考。
——伯利克里
3
历史溯源——希腊
• 雅典是基于高度的直接民主的城邦国家。 • 公元前五世纪的雅典公民对参加公共政治生活充满了热情,热衷于辩论政治问题。
6
历史沿革(发展)
•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于 1859 年发表《论自 由》,集欧洲启蒙思想之精华,全面论述了言论思想自由与个性解 放对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巨大功绩,以及宗教和封建专制制度的 严重危害,将言论自由主义的理论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7
历史沿革(高潮)
1
表达自由
表达自由的发展历史—— 1410446 李若男(法学 2014) 表达自由的基本理论—— 1413038 杨琳(法学 2014) 表达自由限制与案例—— 1411159 曹嫣然(法学 2014) 新时期网络言论自由的反思(一)—— 1310644 彭子轩(信安 2013) 新时期网络言论自由的反思(二)—— 1310638 陈孟琪(信安 2013)
19
申克诉合众国案(梗概)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美国与德国正处于交战状态。 申克是美国社会主义党的秘书长,参加了准备并向等待应征入伍的人散发传单的 活动。标题为“维护你的权利”的传单指出,征兵违反了第十三条宪法修正案禁止的 非自愿性奴役条款,并号召人们“……加入到社会主义党废除征兵法的运动中来。向 你们的国会议员写信。……你有权要求废除任何法律。行使你的言论自由权、和平集 会权和要求政府进行权利救济的请愿权。……请在向国会要求废除征兵法的请愿书上 签名。帮助我们清除掉宪法上的污渍!”传单还指出,如果官员不“承认你维护反对 征兵立场的权利,”那么官员的行为就属于违宪行为。传单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你选 举反对征兵官员的权利。”
16
我国法律中的表达自由
【基本政治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 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宪法 35)
17
✓言论自由是指公民依据宪法享有的通过语言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见 解或者其他意思的自由。言论自由既包括口头表达的自由,也包括 书面表达的自由。
✓出版自由是指公民享有宪法赋予的通过各种出版物表达各种思想见 解以及其他意思的自由。
✓结社自由是指公民为了某一共同目的,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结成某 种社会团体,进行社会团体活动的自由。
18
✓集会自由是指公民为了某一目的,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集合在露 天场所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自由。
✓游行自由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有权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 场所列队行进、表达共同意愿的自由。
✓示威自由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 路上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 共同意愿的自由。
他们认为参与公共事务是公民的天赋职责和最高幸福。 • 城邦开展的一切活动都依靠公民的积极合作,而这些合作的前提在于对决策的各
个方面进行自由而充分的辩论 • 如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凡年满二十岁的男性公民皆可参加,在公民
大会上,与会者自由发言,每个雅典公民都有权对现行决议和任何公职人员进行 评议,提出意见。
——《世界人权宣言》第十九条
12
表达自由的价值(一)
• 确保个人的自我成就 • 增进知识、发现真理 • 确保社会全体成员参与各种“社会性决定的形成” • 维持一个社会中不稳定的健全分化和必要共识之间的平衡,
实现一个更融洽和更稳固的共同体
——爱默森(Thomas I. Emerson)
13
表达自由的价值(二)
4
历史沿革(出现)
• 近代意义上的“言论自由”理念的真正勃兴是在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 基本上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同步进行。
• 17 世纪 40 年代,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皇家特许出版制度被废除 • 1643 年,英国国会宣布恢复特许制 • 1644 年,约翰·密尔顿在议会作了长篇演讲,系统地阐述了言论自由主
• 1789年法国著名的《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中写道:“无拘束地交 流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 和出版的自由,只要他对滥用法律规定下的这种自由负责”(第十 一条)
• 1791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保证人权的十条宪法修正案,其中宪法第 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①确立国教或 禁止信教自由 ②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 ③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向 政府请愿伸冤的权利)
9
让意见沉默的特有弊害,在于剥夺了人 类共同的利益。
——密尔《自由论》
10
表达自由
• 狭义:言论、出版 • 广义:言论、出版、游行、示威、集会、结社等 • 内容:政治、艺术、宗教、商业 • 形式:通常形式、象征性
11
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此项权利包括持 有主张而不设干涉的自由、和通过任何媒介和不论国界寻 求、接受和传递信息的思想的自由。
义思想,这篇演讲后来成为西方言论新闻自由的奠基性著作——《论出版 自由》。
5
历史沿革(发展)
• 约翰·洛克的《论宗教宽容》批判了英国封建教会和长老派的宗教偏 见和迫害政策,要求实行政教分离和信仰、言论自由,在西方思想史 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对思想和信仰自由的最早的系统阐述。
• 荷兰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认为这是个人最珍贵的权利。 他把思想和言论自由看作人的天赋权利,而不仅仅是实现其他目的的 手段,甚至还认为自由是“政治的真正目的”
• 保障个人自我实现 • 提高知识和发现真理 • 提高公民素质和参政水平 • 作为社会的“安全阀”
——张文显
14
表达自由的价值(三)
个人价值的实现 发现真理 促进民主(确保参政与制约公权力) 缓和矛盾、释放不满(容忍)
15表达自由限制• Nhomakorabea明确性理论:限制性法律 • 禁止事前抑制的原则 • “明显且现实的危险”理论 • 无其他更为宽松的限制手段可供选择的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