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成语故事二则 邯郸学步 望洋兴叹
邯郸学步的四字成语故事精彩7篇

邯郸学步的四字成语故事精彩7篇邯郸学步成语故事篇一邯郸学步,也作学步邯郸。
比喻一味模仿别人,非但没有学到别人的长处,反倒失去了自身的特色。
出自《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汉书;叙传上》:昔有学步於邯郸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后因用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
标新立异、独辟蹊径、自我作古、择善而从鹦鹉学舌、东施效颦、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亦步亦趋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叫寿陵少年。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
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
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
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
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
这成了他的心病。
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
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
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邯郸学步成语故事篇二1 邯郸学步的故事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
【成语故事】邯郸学步

【成语故事】邯郸学步古时候有一个国家叫赵国,在赵国的东北角有一个城市叫邯郸。
邯郸是一个非常繁华热闹的地方,那里的人们都非常勤劳聪明,以学习闻名于世。
有一天,赵国国王听说邯郸的人们都非常聪明,决定去邯郸参观一番。
他到达邯郸后,看到那里的人们个个智慧煊赫,切磋学问,技艺高超,各种才艺比比皆是。
国王觉得这里的人们真是太厉害了,自己无福见到、只听闻名而已。
国王拜托邯郸的学者将非常优秀的一位赐予江山之主要华佗请到了国王面前。
见到华佗,国王对他非常敬佩:“华佗,你是邯郸学院的最顶尖学者,你可否告诉我,邯郸人为何如此聪明?”华佗微微一笑,对国王说道:“陛下,邯郸人之所以好学聪明,是因为他们刻苦钻研,不断学习,而且将所学到的知识不断应用,使之能为社会服务。
”国王听了,觉得非常有道理,便问:“那么学问真的那么重要吗?”华佗答道:“陛下,学问对于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
学问是一种装饰品,它能够使人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有学问。
如果一个人没有学问,那他就是一颗没有光彩的石头。
而且,学问还能够使人更有勇气、更有智慧去解决问题。
”国王对华佗说的话非常认同,他觉得如果自己也能像邯郸人一样勤奋学习,那自己一定也能变得聪明起来。
于是,国王决定在邯郸学习一段时间。
国王在邯郸学习的时候,经常在学校里闲逛。
有一天,他看到一个小孩子正在学步,国王觉得非常好玩,就决定也学学孩子学步。
国王学起步来非常卖力,可是走几步就摔一跤。
国王摔了几次后,气馁地坐在地上,觉得自己真是笨得可以。
这时,国王看到一个老人走了过来,他笑着对国王说:“陛下,学步需要耐心和毅力。
就算是那些有才华的人,也要花很多时间和努力才能学会走路。
陛下只要勇敢地迈出一步,相信自己能够学会。
”国王听了老人的话,重新振作起来。
他重新站起来,一步一步地走着,尽管他摔了好几次,却没有放弃。
国王在邯郸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他对自己国家的人民说:“学问是一种奇妙的力量,它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有学问。
邯郸学步成语故事(精选6篇)

邯郸学步成语故事(精选6篇)邯郸学步成语故事篇1故事出自《庄子·秋水》。
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战国时候,燕国有个年轻人,他听说赵国的邯郸人走路的姿势潇洒优雅,非常好看。
于是,这位燕国青年决定去赵国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势。
他带上盘缠,跋涉千里,赶到赵国,踌躇满志地准备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势。
在大街上,他看着形形色色的人来来往往,看得他眼发花,脚发抖,不知该怎样迈步子了。
于是他决定跟在一个行人后面摹仿,人家迈左脚,燕国青年也跟着迈左脚,人家迈右脚,燕国青年也赶紧迈右脚。
但他的两只脚没有协调好,差一点把自己绊倒。
这个行人走远了,他又跟在另一个行人身后亦步亦趋地学走路。
别人走得随意优雅,但他学得磕磕绊绊,引得街上的路人都把他当做怪人,停下脚步看他,甚至还有人捂着嘴笑他。
就这样一连过了好几个月,燕国青年的盘缠眼看就快花光了,他只好准备回家。
此时的他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的步姿,而且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也忘了,竟然迈不开步子走路了。
无奈,燕国青年只好四肢着地,爬着回去了。
邯郸学步成语故事篇2【出处】1、庄周《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2、昔有学步于邯郸者①,曾未得其仿佛②,又复失其故步③,遂匍匐而归耳④《汉书》。
【释读】邯郸:地名,战国时赵国都城,今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和中国散文之城、太极之乡。
国务院批准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和市区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的最南端,东临山东聊城,南邻河南安阳,西邻河北峰峰,北临河北沙河。
步:行走,走路。
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
从前有个人在邯郸学习怎样走路,结果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而且忘了以前自己是怎样走的,于是只好爬着回家去。
邯郸学步故事及寓意

邯郸学步故事及寓意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燕国的年轻人。
他对自己的走路姿势总是不太满意,总觉得不够优雅,不够出众。
有一天,他听闻赵国的都城邯郸,那里的人们走路的姿态特别优美,别具一格。
于是,他心中燃起了一个强烈的念头:要去邯郸学习那里的走路方式,让自己也能拥有令人称赞的步伐。
说走就走,这位燕国的年轻人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前往邯郸的路途。
当他终于抵达邯郸,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叹不已。
大街上的人们,无论是老人、小孩,还是青年男女,他们走路的姿态各具特色,有的轻盈如风,有的稳健有力,有的婀娜多姿。
他如饥似渴地观察着,模仿着。
起初,他试着模仿一位风度翩翩的公子,只见那公子昂首挺胸,步伐从容,每一步都仿佛带着一种自信与洒脱。
燕国年轻人努力地学着,试图让自己也能展现出那样的气质。
过了几天,他又看到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走路时腰肢扭动,轻盈而优雅。
他觉得这种姿态更加迷人,于是又开始模仿起这位女子的步伐。
就这样,他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不停地更换着模仿的对象。
然而,他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不断的模仿中,早已忘记了原本属于自己的走路方式。
时间一天天过去,他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优美的走路姿态,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式也彻底遗忘了。
当他想要回到燕国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竟然连路都不会走了。
无奈之下,他只能狼狈地爬着回去。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它告诉我们,盲目地模仿别人,非但不能成功,反而可能会失去自己原本拥有的东西。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应该珍惜并发挥这些独特之处,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他人的样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类似“邯郸学步”的现象。
比如在学习上,有些同学看到别人的学习方法有效,就盲目照搬,而不考虑这种方法是否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结果往往是不仅没有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反而打乱了自己原本的学习节奏。
在时尚潮流方面,也有人看到别人穿着某种风格的衣服好看,就不顾自身的身材和气质,盲目跟风购买。
最后穿在身上,不仅没有展现出美感,反而显得不伦不类。
邯郸学步滥竽充数的故事

邯郸学步滥竽充数的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叫做顾拜旦的官员。
他总是想升官发财,却没有什么实际的本事。
有一次,他听到有人谈论到当时很有名的邯郸学步和滥竽充数的故事,并感觉这是他获得功名的机会。
于是他开始学习邯郸学步和竽,可是不管怎么练习,他仍然走不了邯郸学步,也吹不好竽。
为了能骗过上级官员,他开始打算用别的手段来骗功名。
他买来一只漂亮的竽,以及几副邯郸学步的鞋,然后在这些东西上面涂上一些泥巴和尘土,让它们看起来非常陈旧。
然后,他拿着这些东西去见那些要考核他的官员。
最终,这个狡诈的官员终于骗到了升官的机会。
可是,他却因为欺骗上级而受到惩罚,最终名声扫地,被人唾弃。
他学到了一个惨痛的教训,也让我们明白了虚伪的人最终是付出代价的。
儿童成语故事:《邯郸学步》

儿童成语故事:《邯郸学步》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有一个叫寿陵的地方,那儿有一位少年,
不过咱们不知道他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
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觉比不上别人,低人一等——衣服
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别人站着好看,坐着也好看。
他见什
么学什么,但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都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
日久天长,他
竟然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
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
路的姿势那叫美。
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
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
这成了
他的心病。
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
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
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
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
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
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
也丢掉。
成语故事邯郸学步

成语故事邯郸学步在中国古代的一座小城邯郸,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那就是“邯郸学步”。
这个故事源自战国时期,当时有一个叫做赵国的国家,它的都城就在邯郸。
有一天,赵国的国王想要给自己的儿子找一个好老师,于是就在邯郸城里发布了招聘启事。
很快,就有一个叫做韩非的人前来应聘。
韩非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他自信地说,“我可以教会你的儿子学会走路,只要你给我三年的时间。
”国王听了很惊讶,但还是同意了。
于是,韩非就开始了他的教学计划。
韩非并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教孩子如何走路,而是让他的学生学着走路。
他每天都让孩子在一块平地上练习走路,但是孩子却总是摔倒。
国王看到了这种情况,就觉得韩非是一个骗子,于是就派人去问他,“你到底是怎么教孩子学会走路的?”韩非回答说,“我只是让孩子模仿我走路,他们会慢慢地学会的。
”国王听了之后,也觉得很有道理,就让韩非继续教导。
三年过去了,孩子们终于学会了走路,而且还走得很稳。
国王很高兴,就赞扬了韩非一番。
韩非告诉国王说,“这就是邯郸学步的道理,只有通过模仿和实践才能真正学会一件事情。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仅仅是靠书本和老师,更需要通过实践和模仿来掌握。
只有亲身去做,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一项技能。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纸上谈兵不如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有耐心,不要怕失败,只有不断地尝试和实践,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与此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谨慎选择老师和学习的方法。
韩非虽然看似在“教”孩子走路,其实更多的是引导和激发孩子自己的学习能力。
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走路,而且还学得非常好。
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善于发现和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能力。
总的来说,邯郸学步这个成语故事,告诉了我们学习的道理和方法。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学习的本质,以及如何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希望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都能够像邯郸学步一样,勇敢尝试,不断进步。
邯郸学步寓言故事全文

邯郸学步寓言故事全文
《邯郸学步》
从前呀,有个燕国人,觉得自己国家的走路姿势不好看,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就决定去邯郸学一学。
他呀,兴致勃勃地来到了邯郸。
到了那儿,他就瞪大了眼睛,仔细观察邯郸人的走路姿势。
他看到那些人呀,走路的时候昂首挺胸,步伐轻盈,还带着一种特别的韵味,他心里可羡慕啦!
于是他就开始模仿起来。
哎呀,这一开始可真不容易呀,他走得歪歪扭扭的,不是同手同脚了,就是差点摔倒。
但他可没放弃,整天在街上晃悠,就学着人家走路。
有一天呀,他正在街上努力练习呢,突然看到一个小孩蹦蹦跳跳地走着,那小步伐可有意思了。
他就想,我也学学这小孩走路的样子吧。
结果呢,他学着学着,自己原来怎么走路都快忘了。
就这样,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他还是没学会邯郸人走路的姿势。
而且呀,他自己原来的走路方式也忘得一干二净了。
到最后,他都不知道该怎么走路了,只能爬着回去了。
你说这人好笑不好笑呀,就为了学别人走路,把自己本来会的都给弄丢了。
这就好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人呀,看到别人有什么好的,就盲目去模仿,结果把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都给弄丢了。
我们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特呀,不要像这个燕国人一样,最后弄得自己都不知所措了。
所以呀,我们还是要做自己,不要去胡乱地学别人,不然可能就会像这个燕国人一样,落得个可笑又可悲的下场呢!就像我们平时走路一样,按照自己舒服的方式走就行啦,不一定非要去学别人那种奇怪的姿势呀,对吧!哈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则成语故事 告诉了你什么道理?
洋洋自得 望洋兴叹 仰望感叹 看到别人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
写意思相近的词。
专门( 模仿(
) )
汇聚( 耻笑(
) )
燕国有个少年
“燕”字上部是“甘”不是“艹”
听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走路的姿势很美
听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走路的姿势很美
雨水汇聚到了黄河
我就会永远受到人们的耻笑啊
结 束
邯(hán)郸(dān)学步
燕(yān)国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走路 的姿(zī)势(shì)很美,就专门跑到邯郸去学走路。
说说课文讲 了一件什么事?
到邯郸学走路
你对燕国少年 有什么看法,提出 不理解的问题。
他站在邯郸的大街上,天天观察别人的走路姿势,一 边看一边模仿。他今天跟这个人学这样走路,明天又跟那 个人学那样走路,结果哪种姿势也没学好。临到要回去的 时候,他连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不会了,只好爬回了燕 国。
到邯郸学走路
今天学这样走,明天学那样走
爬回燕国
机械模仿,反而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都忘了
说说这个成语 故事告诉我们一个 什么道理。
讨论: 为什么燕国少年到最后连自己 原来走路的姿势都忘了?
望洋兴叹
夏天,雨水汇聚(jù)到了黄河,河面宽阔,水流 奔涌。 于是,河神便洋洋自得起来,以为天下最壮观的就 数自己了。 河神顺着流水向东走去,一直走到了北海。他向东 一望,看不到海水的边际。海洋比起自己来,真是不知 要大多少倍啊! 河神仰望着大海,向海神发出这样的感叹:“我总 以为自己最了不起,要是不到您这里来看一看,我就会 永远受到人们的耻(chì)笑啊!”
6 成语故事二则
●邯郸学步 ●望洋兴叹 ●练习
邯(hán)郸(dān)学步
燕(yān)国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走路 的姿(zī)势(shì)很美,就专门跑到邯郸去学走路。 他站在邯郸的大街上,天天观察别人的走路姿势,一 边看一边模仿。他今天跟这个人学这样走路,明天又跟那 个人学那样走路,结果哪种姿势也没学好。临到要回去的 时候,他连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不会了,只好爬回了燕 国。
想想河神对 自己的认识有什 么变化?
望洋兴叹
夏天,雨水洋自得起来,以为天下最壮观的就 数自己了。 河神顺着流水向东走去,一直走到了北海。他向东 一望,看不到海水的边际。海洋比起自己来,真是不知 要大多少倍啊! 河神仰望着大海,向海神发出这样的感叹:“我总 以为自己最了不起,要是不到您这里来看一看,我就会 永远受到人们的耻(chì)笑啊!”
洋洋自得 望洋兴叹 仰望感叹
读句子,说说你喜欢哪一种说法,再仿写一句。
(1)海洋比起自己来,要大得多。
(2)海洋比起自己来,真是不知要大多少倍啊!
_____比起_____来,真是_____________!
望洋兴叹
夏天,雨水汇聚(jù)到了黄河,河面宽阔,水流 奔涌。 于是,河神便洋洋自得起来,以为天下最壮观的就 数自己了。 河神顺着流水向东走去,一直走到了北海。他向东 你是怎么理解 一望,看不到海水的边际。海洋比起自己来,真是不知 “耻笑”这个词语 要大多少倍啊! 的?可以把它换成 什么词语而使句子 河神仰望着大海,向海神发出这样的感叹:“我总 意思不变? 以为自己最了不起,要是不到您这里来看一看,我就会 永远受到人们的耻(chì)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