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的七个要求和步骤

合集下载

太极拳基本要领

太极拳基本要领

太极拳基本要领太极拳基本要领1. 立身中正:练太极拳首先讲究立身中正。

所谓中正,就是要使身躯不可前倾后仰,要保持尾闾和脊椎成一直线,始终处于中正状态。

拳经上所说“尾闾中正”,尾闾中正能稳定下盘重心,重心如不稳,运用中则易被人借力失势。

要做到立身中正,在内则必须精神内固,神不外驰,稳静心性。

在外则必须顶头拔背,松要塌胯,如此则自然能保持立身中正的姿态。

2. 安舒松静:太极拳是练神,练意,练虚灵的拳。

练拳时始终保持精神安然舒适,体态轻松自然。

松要松的彻底,要松透,松的好无拘滞之力,松的百无所有。

从预备时开始到整套拳的终了,在全部演练的过程中,思想上都要摒除杂念,静如止水,精神集中,专心致一,澄心静虑。

所谓“一静无有不静”,静可以保持其大脑神经的清醒灵敏,培养人的智慧聪明。

练太极拳还要求练时全身放松,但要松而不懈,并须贯以神气率领。

放松要先松心,后松身,从头颈,脊背,肩,腰,胯,膝,手,肘,腕,脚各部关节都须完全松开,松透,毫无拘滞之力,要大松大软。

拳经所谓“一松百松, 柔若百折若无骨”,百骸舒泰,气血畅通,神清骨爽,久之则内劲增长,最后将能生出极柔软化为极坚刚的松沉柔弹之内力。

3. 虚灵顶劲:练太极拳要求虚灵顶劲,神贯于顶。

所谓虚灵顶劲,即是头容正直,头顶的百会穴要向上轻轻顶起,好像一根绳索将头顶提悬似的,又好像头上顶起一碗水,不使它洒下来。

此全是神意领着,下鄂微收,颈部放松,舌舔上腭,时时保持灵活轻妙的感觉,有头顶青天,足踏黄泉的气概。

但此全是意,不可用力向上顶劲,用力向上顶必定拘滞僵硬,失去灵感。

练拳时,只要时时保持虚灵顶劲的感觉,自然精神能提得起,气血自然流通。

4. 气沉丹田:练太极拳强调虚灵顶劲,气沉丹田。

丹田在脐下三寸处。

练拳时,用意识引导呼吸。

练太极拳功夫有素的人,多是采用腹式呼吸。

初学者切不可着意追求气沉丹田的效果,决不能故意去憋气,以鼓荡腹部。

须知气沉丹田是练太极拳全身松开后的自然结果。

练太极拳的方法和技巧

练太极拳的方法和技巧

练太极拳的方法和技巧
太极拳作为一项古老的传统功夫,已经被推崇为一种优秀的身体锻炼方式。

以下是一些练太极拳的简单方法和技巧。

1. 注意呼吸:太极拳强调呼吸调节,要求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缩紧。

另外,要注意吐纳的时机和频率。

2. 精力集中:太极拳是一种内在的锻炼,需要集中精力放松身体,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

3. 慢慢练习:初学者应该将练习的速度放慢,掌握每个动作的技巧,并逐渐加快速度。

4. 重视基础动作:太极拳里的所有动作都离不开基础动作,初学者应该着重练习这些基础动作,打好基础。

5. 多次重复: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反复练习同一个动作,多次重复,直到做得非常熟练。

6. 注意力量的控制:太极拳的力量处于内在状态,掌握对力量的控制非常重要。

7. 保持身体平衡:太极拳注重身体的平衡和姿势,练习时要时刻保持身体的平衡,不要失去重心。

总之,要学好太极拳,需要耐心和毅力,并且一定要注重基础动作的练习和力量的控制。

练习太极拳的七个步骤

练习太极拳的七个步骤

练习太极拳的七个步骤七个步骤第一步上下相随:上下是指由头到脚心,必须把意气松散到四肢,然后再相连起来上下一体,由头顶至尾闾要中正安舒,支配四肢,则一动无有不动,两臂在身体周围圆圈之内,松软圆活不用强力地运用拳架。

两胯轻松,掌握住右两脚到脚心,轻灵地变换虚实,两手心与两脚心相配合。

如此上下协调运动拳架,不要把身体分成上下两截只运动半截拳架,一定要上下一体。

第二步内外相合:凡是练习太极拳应该明确本身在体质上的内外之分。

所谓内外之分的内,即人体内部的神意气。

所谓外,即手足腕肩肘腰胯膝等。

神意气虽然没有形状,确是身体的本质,神意气充实,则身体必强,神意气亏损则身体必然虚弱。

因此在练拳时,必须先以培养内功为主,使神意气充盈,并发展到外形。

故拳谱要求,在练拳时必须“发于中,形于外,达于四周”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就是这个道理。

只有内外相合,以内功运动外形,要动内外都动,要转内外都转,要开内外都开,要合内外都合。

这样才能练了内功也就练了外形,练了外形也就练了内功,练一天有一天的收获,如果不用内功运动外形,而单纯的去练外形,由于内气不充实,而支配外形运动姿势变化的力要有内功引导这样练下去有损无益,练功越勤,身体亏损越大,慎之,慎之。

一下是前辈把内功与外形的关系结合到练拳上的歌诀:外转内不转谓之跑。

有跑而不随,必倾。

内转外不转谓之藏。

有藏而不献,必馁。

外开内不开谓之”支”。

有支而无源,必断。

内开外不开谓之“续”有续而无展,必憋。

总之,要内外相合,互助相随,才能得心应手。

凡有不随不合之处,谓之妄动。

第三步:内外相合的上下相随:在练习拳架时,即懂得了内功与外形相结合的关系,就应用'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的方法去锻炼。

由于运用内气是无形的,内气运用的舒适畅通与否,外形上是看不出来的,而运动拳架姿势则见于外形,每个姿势在运动中与内气相结合的程度和关系如何,是否合于理论要求,应当能细心体会,要运用内气将其贯穿到外形姿势上去。

太极拳的注意事项

太极拳的注意事项

太极拳的注意事项太极拳是一种古老而充满智慧的武术和健身运动,它注重内外兼修、柔中带刚的特点。

在练习太极拳时,有一些注意事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享受练习并获得最佳效果:1. 姿势正确:确保你的姿势端正,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保持直立,放松身体,收腹挺胸,保持自然的曲线。

2. 慢慢练习:太极拳讲究舒缓的动作和流畅的连贯性。

练习时要保持缓慢的节奏,用柔和、连贯的动作来完成每个动作。

3. 呼吸调节:太极拳注重呼吸控制。

练习时要注意以深而缓的腹式呼吸,与动作协调配合。

吸气时放松,呼气时用力,并与动作的变化相结合。

4. 注意力集中:太极拳强调意念的引导。

在练习过程中,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感觉、呼吸和动作的流动上,提高自我觉察和内观的能力。

5. 避免用力过度:太极拳是以柔克刚、运动平衡为原则的。

在练习时,要避免用力过度,尽量保持肌肉的松弛状态,注重内在的力量和平衡感。

6. 适应个体能力: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和灵活性不同,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练习的难度和幅度,逐渐提高自己的能力。

7. 寻求指导:如果你是太极拳初学者,最好寻找一位经验丰富的教练指导你的练习。

他们可以帮助你矫正错误的姿势,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指导。

当练习太极拳时,还有一些额外的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您更好地进行锻炼:8. 热身:在开始太极拳练习之前,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是很重要的。

这可以帮助您准备身体,提高肌肉的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从而减少受伤的风险。

9. 不要过度用力:太极拳的核心理念是以柔克刚,不是通过用力来完成动作。

尽量避免用力过度,以免造成肌肉或关节的过度紧张和损伤。

相反,要注重在动作中保持轻松和流畅。

10. 注意身体平衡:太极拳强调身体的平衡感,并注重稳定的站姿和移动。

要时刻保持身体的平衡,避免倾斜或失衡的姿势。

这有助于提高你的稳定性和动作的准确性。

11. 保护关节:太极拳的动作通常涉及到关节的运动和承载。

为了保护关节的健康,要确保动作的幅度适度,不要过度扭转或过度伸展关节。

太极拳的七个要点

太极拳的七个要点

太极拳的七个要点包括以下内容:
1. 心静体松:练习太极拳时,首先要保持心态的平静和身体的放松,使气血流通顺畅,避免僵硬和紧张。

2. 中正安舒:身体要保持中正,不偏不倚,动作要自然流畅,避免过度用力或扭曲。

3. 虚领顶劲:头部要轻轻上提,仿佛有线牵引,以保持身体的上部挺拔和稳定,同时有助于气息上升。

4. 气沉丹田: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呼吸深长,将气息沉入丹田,以增强内力和稳定重心。

5. 含胸拨背:胸部微微含收,背部略微弓起,形成一种自然的弧度,有助于气血循环和力量的传导。

6. 沉肩垂肘:肩膀放松下沉,肘部自然下垂,这样可以使手臂的动作更加柔和灵活,并且有利于发力和蓄劲。

7. 坐腕舒指:手腕要有一定的支撑力,同时手指要伸展开来,既保持弹性又能够准确执行各种手法。

学习太极拳基本要求

学习太极拳基本要求

学习太极拳基本要求【1】1、松腰:能松腰然后才能俩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随子而出。

2、分清虚实:虚实能分开才能转动灵活,否则迈步重治、站立不稳。

3、连贯圆滑,做到意到、眼到、身到、手到、步到。

一个动作的结束恰好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

似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4、松体:“一动无有不动”周身各关节放松后,就不会使其连接的韧带遭受压迫,宜分泌骨液,增强弹性;就会减少关节活动时的摩擦而提高了曲伸的灵活性。

5、柔劲;全身肌肉舒松、筋络开通,促进气血循环。

6、势准:就是姿势动作标准化。

如“尾闾正中”调通任督二脉。

7慢稳、练拳后,心跳正常、、、1、初练升降桩:当两手臂升至肩高吸气到极点时,改为呼气。

同样,当两手臂下按至腹前、呼气达到极点时,改为吸气。

一升一降为一次练习。

“精神集中,用意领气,吸气贴于脊背,呼气沉于丹田,意气运转须转换灵活。

”二、太极拳对健身发劲的要求1要先出前脚着地支撑后,再抖腰带动上肢发劲。

这样定势成为、沉稳。

2、发劲要动短劲长:震脚:后脚提起不宜过高,离地面要近,脚下震出声要脆,震脚要轻灵活波,不犯笨重。

3、发劲需曲中求直“蓄劲如开弓,发劲似放箭”.4、发劲注意方向角度;以揽雀尾的拥势、野马分鬃的捌劲势为例:野马分鬃的右臂顺旋,手臂越过大腿,掌心斜向上,方向在大腿外侧,属偶劲。

拦雀尾拥劲由里向前拥出,手臂在胸前,掌心向内,劲点在前臂外侧的尺尧部,劲路向前略右转,属四正劲。

【2】一、太极拳对呼吸的要求:腹式呼吸有两种;一种是腹式顺呼吸,一种叫腹式逆呼吸。

顺呼吸时胸部内含,小腹隆起呼气时胸部扩张,小腹收敛;逆呼吸,吸气时胸部扩张、小腹收敛,呼气时,胸部内含、小腹隆起。

练拳时用腹式逆呼吸为佳。

2、对深呼吸的运动要求:深呼吸,是吸进慢、呼出快,是同样的气量,也要吸尽的时间长,呼出的时间短。

因为,吸尽气是由肺来容纳的,而肺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它不能突然扩张,只有随着空气进入,徐徐扩大容积,增大空气的容量,所以吸尽要比呼出慢,这是自然现象,无需强求均匀。

练习太极拳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练习太极拳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练习太极拳的基本步骤有哪些练太极拳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有力是无力,无力是有力的境界。

练习太极拳也有很多的步骤。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练习太极拳的步骤。

欢迎阅读!练习太极拳的步骤1、静坐:(上身要求如静立,下身要求坐在与小腿等高的椅子、屁股只坐三寸、两脚板与肩同宽平置地面)要天天练,要有内向思维和良性思维及立体思维(形象思维),使自己坐后浑身惬意。

口诀是:一球充满二极(百会与尾闾)抻。

2、晃海:尾闾固定,上身直立不变地摇晃(内脏放松、过饥过饱不练.3、站桩(静立):面阴背阳;类似立正姿势,两脚跟并拢、两脚尖分开(距离以大趾高骨处为本人一拳宽)、脚板四周均匀着地脚心空吸、重心在两脚心连线中点上;膝盖微曲对大趾根;尾闾垂对足跟;掖胯敛臀、松腰竖脊、虚领顶颈(要使脊椎骨节节松开);松肩垂肘、舒胸开掖;两臂自然下垂、小指对裤缝、指根松、手心开、两中指尖通过重心意对。

头正项直鼻对脐,双眼皮下松内视、脸部肌肉全部放松、牙齿微着、舌尖轻抵上颚舌根松;气沉小腹、呼吸自然。

一般站15-30分钟,如惬意可延长。

济生称此“为基本健康的路线”。

要天天练,要练1-3个月,使己有了一种内抻劲即内劲方可练拳。

口诀是:圆锥抻满天地通。

4、行步(猫步或叫趟泥步):口诀是:三足鼎立下盘重。

要天天练。

5、学六大架势:大捋;揽雀尾;搂膝拗步;倒撵猴;云劈手;野马分鬃6、学九式太极:a、先定步学上身动作;b、再学下肢动作(上肢不动);c、最后合成。

延伸阅读:太极拳的练功要求1、总的要求口诀一球充满、二极抻长、三足鼎立、四平八稳、五弓合一、六面劲匀2、基本动作技术要求头正:虚领顶颈、两目内视、鼻尖对肚脐、两耳下垂、闭口卷舌。

身直:直腰扩带、虚胸实腹、尾闾下垂、背拔胸舒。

脚平:脚平屈膝、松胯圆裆(四平:脚平、胯平、肩平、两耳平)。

手长:沉肩坠肘、两臂松展、两弘弧圆、提腕沉指根空手心,中指与曲池成一线。

3、运动(行拳)技术要求:头身一体腰先动,脚板平吸三鼎重,肩胯肘膝两四分两两两两合,梢中根身节节通。

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武术运动,以其缓慢、柔和、连绵流畅的动作而闻名。

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

下面是关于太极拳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的详细介绍。

一、太极拳动作要领1.脚步:太极拳的脚步主要有丁步、虚步、仆步、行步等。

无论是什么步法,脚的动作都应该轻盈、稳定。

尽量保持脚尖着地,尽量避免用力踩地。

2.腰部:太极拳要求腰部不僵硬,而是要灵活自如。

腰要领先手、身、胸、背、头,起到统领身体的作用。

在太极拳的动作中,腰要随着手的动作产生扭转,形成太极拳独特的腰部功夫。

3.手部:太极拳的手部动作要求柔和、圆滑、慢行快用。

手腕应该自然,不能用力过猛,以免受伤。

手部的动作要以指尖为主要力点,从而使动作更加流畅,增加力度。

4.姿势:太极拳的姿势要求放松自然,不要过度僵硬。

在太极拳的姿势中,要注意身体的均衡,保持正直的身姿,在动作中保持稳定。

同时,要注意保持头部的直立,避免向前或向后倾斜。

5.呼吸:太极拳的呼吸要求深、长、缓慢。

在太极拳的动作过程中,应该做到舌抵上腭,鼻腔呼吸,气沉丹田。

呼吸要与动作相结合,以达到调整内气的目的。

二、太极拳注意事项1.注意保持放松:太极拳的动作要领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放松。

放松能够让肌肉更加灵活,减少肌肉受伤的风险。

2.注意呼吸:太极拳的呼吸是一种很重要的调整内气的方法。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注意呼吸与动作的结合,掌握好呼吸的节奏。

3.注意力的集中:太极拳中的动作要领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注意力的集中以掌握好动作的要领。

同时,注意力的集中能够提高练习的效果。

4.根据身体状况进行调整:太极拳是一种适合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练习的运动,但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整。

不要盲目模仿,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进行练习。

5.注意锻炼平衡能力:太极拳的动作要领中,脚步是很重要的。

练习太极拳可以有效增强平衡能力,但是初学者容易失去平衡,所以要注意锻炼平衡能力。

6.避免用力过猛:太极拳强调的是柔和、缓慢的动作,不要用力过猛,容易造成肌肉酸痛或受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太极拳的七个要求和步骤
1.练太极拳的第一个要求是,上下相随,动无一处不动
上下相随就是由头顶至足心,把身形调直,使意气下沉至腹腔,再松散舒送至四肢,相连起来,上下一休,保持中正安舒,再开始运动拳架。

两手心与足心,上下相随,协调一致。

前进、后退时平送腰胯,身体垂直平行移动,如同船上的旋,杆一样。

不能低头猫腰,左右摇摆。

不能才了"半截拳",只动上半身,要上下相随。

练习时可以把手臂放下,不动手势,只动身形;也可以在行进中暂时停下来,放下手臂,检查身形动得如何,是否符合要求。

2.练太极拳的第二个要求是:内外相合
内气与外形相结合。

每个姿势都必须有内气的供给,把内气贯穿到姿势中去。

以意导气,以气运身。

外形运动由内气支配,不能外形动作找内气的供给。

这个问题要弄清楚,否则就会产生各种毛病,影响身体健康
只有外形动作,只是抡胳臂、踢腿,不是练太极拳。

内外相合,内气与姿势不要互相等待、互不配合。

内三合(神、意、气相合)、外三合(手与脚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内外相合,做不到这个要求,则一辈子也练不好太极拳。

3.练太极拳的第三个要求是:内外相合的上下相合
内外相合,还要保持第一个要求:上下相随。

4.第四个要求是:拆架子
太极拳架是前人把各种应敌之招综合起来编成的套路。

不论哪一种套路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练习中,可以根据需要改。

但必须遵循理论的要求进行练习,才能练出功夫。

可以专门练‘唰架子"、"捋架子"、"挤架子",…....。

即一套架子,每个姿势、动作只练一种劲儿。

每个姿势都是"桩"。

可以单独练一个姿势,也可以把几个姿势纽合起来练习。

养生架和技击架是同一拳架,只是练法要求不同。

[详见本篇"(十七)养生与技击一一一两种不同的练法"]
5.第五个要求是:拆手
练知己之功的拳架时,都是用手做出姿势,指出方向,领出内气的去路,所以姿势练得正确与否,和内气练得舒畅得意与否,均表现在手势上。

手必须变换灵活,随机应变,不要有规矩和固定的姿势。

手无定像,但有它一定的活动范围,不是乱动。

要保证在任何动作中都要按照养生的原理,掌握养和散的道理,而掌握的好坏,全在于手。

练知彼之功时,手更重要。

与对方一接手就要求听、懂、化、问。

这些功夫是无形的,叫做"术"。

手必须掌握术的功夫,才能做到轻灵变化无穷。

把功夫练到手上,这叫"功夫上手"。

以后逐渐达到拳谱所说的阶及神明(就是融会贯通的最高阶段)。

这样,与对方一接手,就能先觉察到对方的动向,这叫做"懂劲儿"。

6.第六个要求是:分劲儿
编者按:汪永泉老师对内劲儿的本质及其和力的区别作了专门讲述。

这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人没有弄清楚,误把力当成劲儿,走入歧途。

内劲儿和力是两码事(不同的事物)。

内劲儿即太极劲儿,是神、意、气的化合,不是神、意、气的集中。

一般理解,所谓劲儿,是把本身的神、意、气集中到一点上,再把这个点运用到某个姿势上
去。

经过长期的锻炼以后,就会逐渐扩大增长起来,变成一种力。

这种力是经过锻炼取得的,是后天之拙力。

这种力形式大、动量滞、交换迟、动的去路直,在技击方面用起来,因身形动作大,运动量较强,因此影响内气的波动,易于浮躁。

这近于长拳的练法和要求。

初练太极拳的人觉得太极拳的练法与上面的练法相似,其实不然。

如果按照太极拳的理论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逐渐把理论与姿势结合起来,就会很明显地感觉出来,上面的练法和要求是与太极拳不同的。

练习太极拳的要求,是把本身的神、意、气化合归一,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轻灵圆活之劲儿。

这种劲儿是以气、意混之为主。

它的本质是气,对它的要求是空、虚、散,而不是集聚的。

这就是太极劲儿,又叫做先天劲儿。

这种劲儿与姿势的关系,是利用身形手势,给这种劲儿开出去路,指出方向,使它能自然畅通,输出无阻。

这种用法只是在应敌时一现用之,切勿在练拳时随意输散,以免致伤身体,影响养生。

在运用时不要把它直接贯穿到某个姿势上去,而产生劲端。

否则在应敌时遇到强力就会使内气返回本身,致伤身体。

7.第它个要求是:入化镜
入化境,这是练拳达到的高级境界。

要达到这一境界,先要把练习太极拳的种种要求和方法熟练精通,逐步做到虚实分清、上下相随、内外相合、招术分清、开合分清。

还要把姿势与劲儿分清,知己和知彼分清,"养"与"伤"分清。

把以上有形的练法分清以后再融合在一起,化于无形,若有若无,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守规矩而脱规矩,脱规矩而合规矩。

练到这个地步,才能达到空虚无滞、动静自如、无形无象、全体透空。

这样,心性自然得到保养,百病不生,延年益寿。

只有经过长时间的锻炼以后,才能体会入化境的奥妙。

这是很难用笔墨来表达的。

只有经过心传口授,才能得到。

......... 此外,他还教了一种重要的练功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练功。

主要是指太极拳的基础功一一知己之功。

所谓随时随地练功,不是整天比划太极拳的姿势,而是在日常活动中注意使自己的身心状态符合太极拳的基本要求。

这样使练功的时间增加了几倍;使太极拳的基本要求成为自己的习惯状态,像是身体的一种本能。

这很有利于功夫的增长。

如果一个人平时经常处在与太极拳功夫要求相背离的状态,如心浮气躁、精神萎靡、低头猫腰、缩脖耸肩、凹胸驼背、气涌心际、僵滞、全身紧缩、自己跟自己较劲,也许不一定很严重、很典型,只是一种倾向、一点毛病,但这对练功是有不利影响的。

----摘自《汪永拳授杨式太极拳语录及拳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