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课程设计正文模板

合集下载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以及正文内容安排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以及正文内容安排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以及正文内容安排————————————————————————————————作者: ————————————————————————————————日期:ﻩ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C语言课程设计课题名称运动会分数统计系统专业土木工程班级0981学号 2姓名满佳佳指导教师王颖2011年 1 月10 日前言《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综合训练,它包括问题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程序设计基本技能和技巧,多人合作,以至一整套软件工作规范的训练和科学作风的培养。

是与课堂听讲、自学和练习相辅相成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

通常,课程设计的课题比平时的习题复杂得多,也更接近实际。

课程设计着眼于与应用的结合点,使学生学会如何把书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软件工作所需要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能使书上的知识变“活”,使学生更好地深化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课程设计安排了八个设计课题,训练重点在于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强调面面俱到。

学生可任选其中一题进行设计,设计完毕写出课程设计报告,用A4纸打印成册;并将课程设计报告与源程序存盘。

学习委员将课程设计报告与磁盘收齐后交指导老师。

一、目的全面熟悉、掌握C语言基本知识,掌握C程序设计中的顺序、分支、循环三种结构及数组、函数和C语言基本图形编程等方法,把编程和实际结合起来,增强对不同的问题运用和灵活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以及算法描述的本领,熟悉编制和调试程序的技巧,掌握分析结果的若干有效方法,进一步提高上机动手能力,培养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提供文档资料的习惯和规范编程的思想,为以后在专业课程中应用计算机系统解决计算、分析、实验和设计等学习环节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一、设计内容与设计要求一、课程设计目的全面熟悉、掌握C语言基本知识,掌握C程序设计中的顺序、分支、循环三种结构及数组、函数和C语言基本图形编程等方法,把编程和实际结合起来,增强对不同的问题运用和灵活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以及算法描述的本领,熟悉编制和调试程序的技巧,掌握分析结果的若干有效方法,进一步提高上机动手能力,培养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提供文档资料的习惯和规范编程的思想,为以后在专业课程中应用计算机系统解决计算、分析、实验和设计等学习环节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报告书正文标准格式

课程设计报告书正文标准格式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书 专 用 纸1 引言(或绪论)(可作为正文第1章标题,用小3号黑体,加粗,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小4号宋体,20磅行距)××××××××××××××××××××××××××××××…………1.1 ××××××(作为正文2级标题,用4号黑体,加粗)×××××××××(小4号宋体,20磅行距)×××××××××××××××××××××××××××××××…………1.1.1 ××××(作为正文3级标题,用小4号黑体,不加粗)×××××××××(小4号宋体,20磅行距)×××××××××××××××××××××××××××…………2 ×××××××(作为正文第2章标题,用小3号黑体,加粗,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0.5行,段后0.5行)×××××××××(小4号宋体,20磅行距)×××××××××××××××××××××××××××××××××××…………×××××××××××××××××××………… ………… 注:1.正文中表格与插图的字体一律用5号宋体;2.正文各页的格式请以此页为标准复制。

课程设计格式模板

课程设计格式模板

课程设计格式模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课程内容中的核心概念,如XXX(此处填写具体概念),并能够准确描述其定义及特点。

2. 学生能够理解课程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XXX(此处填写具体知识点)与XXX(此处填写另一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网络。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运用XXX(此处填写具体方法或理论)分析并解决XXX(此处填写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进行有效论证。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或技能,如XXX(此处填写具体方法或技能),解决实际操作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尊重他人、团队合作等。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本课程为XXX学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2. 学生所在年级为XXX,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教学要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知识点讲解:- 章节一:XXX(如基本概念、原理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内容)- 章节二:XXX(如相关知识点、案例分析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内容)2. 技能训练:- 技能一:XXX(如数据分析、实验操作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训练内容)- 技能二:XXX(如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训练内容)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主题一:XXX(如团队合作、道德品质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培养内容)- 主题二:XXX(如学以致用、社会责任感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培养内容)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 知识点讲解:章节一- 技能训练:技能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主题一第二周:- 知识点讲解:章节二- 技能训练:技能二-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主题二第三周:- 综合训练:结合前两周所学知识点和技能,进行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主题一和主题二的综合实践教学进度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设计模板

课程设计模板

课程设计模板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某一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设计合理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原则。

1. 学生为主体。

课程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2. 知识与能力并重。

课程设计要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既要传授学科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灵活性与科学性。

课程设计要注重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进行调整,同时要保证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4. 教学手段多样化。

课程设计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案例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程设计内容。

1. 课程名称,XXX课程。

2. 课程性质,必修课/选修课。

3. 课程学时,XX学时。

4. 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学习要求,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

5. 教学内容,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安排,包括各个章节或单元的内容、重点和难点。

6. 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实践等。

7.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实验设备、教学软件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8. 教学评价,设计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和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四、课程设计流程。

1. 课程需求分析,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现实需求进行分析,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

2. 教学内容设计,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

3. 教学方法选择,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 教学资源准备,准备教学所需的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5. 教学实施,按照设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进行教学实施。

6.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教学效果,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课程设计效果评价。

课程设计方案模板范文

课程设计方案模板范文

课程设计方案模板范文
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课程名称:某某课程
课程目标:
1. 帮助学生掌握某某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某某思维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某某态度和价值观
教材和参考书目:
1. 主教材:《某某教材》
2. 参考书目:《某某参考书》
教学方法:
1. 授课: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传授知识
2. 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练习加深理解和掌握
3. 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4. 项目:通过课程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程内容:
1. 第一单元:某某概念和原理
- 概念介绍和解释
- 原理讲解和实例分析
- 相关案例和商业模型分析
2. 第二单元:某某技能和操作
- 技能要点和步骤讲解
- 操作演示和实践练习
- 个案分析和问题解决
3. 第三单元:某某案例和实践
- 案例分析和讨论
- 项目实践和解决方案设计
- 实践总结和反思
评估方式:
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注意力、讨论贡献等方面的评估
2. 作业成绩:包括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的评估
3. 考试成绩: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评估
备注:
1. 课程设计参考了相关课程标准和要求
2.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3. 学生的学习效果需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检验和评估。

课程设计正文书写格式

课程设计正文书写格式

课程设计正文书写格式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XX技能,培养学生的XX情感和价值观。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了解XX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学会运用XX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XX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题;2.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进行实验和观察;3.能够运用XX学科的原理和知识进行创新和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和探索精神;3.培养对XX学科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运用XX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的安排如下:1.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本章主要介绍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XX学科的基础知识。

2.第二章:XX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本章主要介绍XX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让学生了解XX学科的发展背景和趋势。

3.第三章:运用XX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章主要介绍如何运用XX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来说: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XX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XX学科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课设策划书格式3篇

课设策划书格式3篇

课设策划书格式3篇篇一《课设策划书》一、课设题目[具体课设题目]二、课设目的阐述本次课设的主要目的和预期达成的目标。

三、课设内容详细描述课设涵盖的各个方面,包括主要任务、关键环节等。

四、课设步骤1. 前期准备阶段说明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如资料收集、工具准备等。

2. 设计与实施阶段具体列出设计思路和实施的流程。

3. 测试与优化阶段描述如何进行测试以及针对问题的优化措施。

五、时间安排制定一个详细的课设时间进度表,明确各个阶段的起止时间。

六、人员分工明确参与课设的人员及其具体职责。

七、课设所需资源列出课设所需的硬件、软件、资料等资源。

八、预期成果说明期望通过课设得到的成果形式,如报告、作品等。

九、质量控制阐述如何确保课设的质量,包括检查、审核等环节。

十、风险与应对措施分析可能遇到的风险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篇二《课设策划书格式》一、课设主题明确本次课程设计的主题。

二、课设目的阐述开展此次课程设计的目标和意义,例如提升专业技能、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实践经验等。

三、课设时间安排四、课设参与人员明确参与课程设计的人员及各自的职责。

五、课设内容及步骤1. 详细描述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

2. 分步骤说明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包括调研、方案设计、具体实施、测试与评估等环节。

六、课设所需资源列出完成课程设计所需的资源,如设备、材料、软件等。

七、课设质量控制说明如何确保课程设计的质量,包括制定标准、进行过程监控、开展质量检查等。

八、课设成果评估阐述对课程设计成果进行评估的方法和标准,包括成果的创新性、实用性、完整性等方面。

九、课设预算列出课程设计所需的各项费用预算。

十、注意事项提醒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安全事项、知识产权保护等。

篇三《课设策划书》一、课设题目[具体课设题目]二、课设目的[详细说明本次课设期望达到的目标,如掌握某些知识、提升某些技能等]三、课设要求1. [列出具体的要求点 1]2. [列出具体的要求点 2]3. ……四、课设时间安排[明确各个阶段的时间节点,如调研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等的起止时间]五、课设步骤1. 前期调研[说明调研的内容、方法和预期成果]2. 方案设计[描述设计的思路、流程和具体内容]3. 实施与调试[阐述实施的过程和遇到问题时的解决办法]六、团队成员及分工[列出参与课设的成员及其负责的具体工作]七、课设所需资源1. 硬件资源[列出所需的硬件设备]2. 软件资源[列出所需的软件工具]八、预期成果[描述期望完成的具体成果,如报告、作品等]九、注意事项[提醒在课设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如安全问题、数据保护等]十、风险与应对措施[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课程设计报告-正文参考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正文参考模板

目录1 前言 (1)2 需求分析 (1)2.1 要求 (1)2.2 任务 (2)2.3 运行环境 (2)2.4 开发工具 (2)3 分析和设计 (2)3.1 系统分析及设计思路 (2)3.2 主要数据结构及算法 (9)3.3 函数流程图 (10)4 具体代码实现 (11)5 课程设计总结 (30)5.1 程序运行结果或预期运行结果 (30)5.2 设计结论 (31)参考文献 (31)致谢 (31)1 前言学生宿舍管理系统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目前好多学校还停留在宿舍管理人员手工记录数据的最初阶段,手工记录对于规模小的学校来说还勉强可以接受,但对于学生信息量比较庞大,需要记录存档的数据比较多的高校来说,人工记录是相当麻烦的。

而且当查找某条记录时,由于数据量庞大,还只能靠人工去一条条的查找,这样不但麻烦还浪费了许多时间,效率也比较低。

当今社会是飞速进步的世界,原始的记录方式已经被社会所淘汰了,计算机化管理正是适应时代的产物。

信息世界永远不会是一个平静的世界,当一种技术不能满足需求时,就会有新的技术诞生并取代旧技术。

21世纪的今天,信息社会占着主流地位,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已经得到普及,自动化、信息化的管理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我们针对如此,设计了一套学生宿舍管理系统。

学生宿舍管理系统采用的是计算机化管理,系统做的尽量人性化,使用者会感到操作非常方便,管理人员需要做的就是将数据输入到系统的数据库中去。

由于数据库存储容量相当大,而且比较稳定,适合较长时间的保存,也不容易丢失。

这无疑是为信息存储量比较大的学校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

本系统具有运行速度快、安全性高、稳定性好的优点,并且具备完善的报表生成、修改功能,能够快速的查询学校所需的住宿信息。

2 需求分析2.1 要求1.开发环境要求:Turbo C 3.0。

2.提交课程设计报告一份,包括以下内容:(1)系统分析:包括设计题目、设计内容以及系统功能需求分析;(2)系统设计:包括总体设计(主要功能模块的划分)及详细设计(各功能模块的算法设计以及对应的流程图);(3)系统实现:包括使用的所有变量、自定义函数、结构体的说明,以及完整源程序清单,关键代码应加注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论文格式基本要求 (1)1.2 论文页眉页脚的编排 (1)1.3 论文正文格式 (1)1.4 章节标题格式 (2)1.5 各章之间的分隔符设置 (2)第2章图表及公式的格式说明 (3)2.1 图的格式说明 (3)2.1.1 图的格式示例 (3)2.1.2 图的格式描述 (3)2.2 表的格式说明 (4)2.2.1 表的格式示例 (4)2.2.2 表的格式描述 (5)2.3 公式的格式说明 (5)2.3.1 公式的格式示例 (5)2.3.2 公式的格式描述 (5)2.4 参考文献的格式说明 (6)2.4.1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示例 (6)2.4.2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书写格式 (6)2.4.3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6)2.4.4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示例 (7)2.5量和单位 (7)第3章结论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附录 (11)I第1章正文格式说明“正文”不可省略。

正文是主体。

撰写内容可因课题性质而不同,一般可包括:理论分析和论述、设计与计算方法、建模与仿真计算、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分析讨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等。

1.1 论文格式基本要求论文格式基本要求:(1) 纸型:A4纸;(2) 页边距:上3.8cm,下3.8cm,左3.2cm、右3.2cm;(3) 页眉:2.8cm,页脚:3cm,左侧装订。

(4) 字体:正文全部宋体、小四;(5) 行距:正文全文行间距固定值20pt。

1.2 论文页眉页脚的编排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

页码应由正文开始,作为第1页。

摘要、Abstract、目录等前置部分单独编排页码。

页码必须标注在每页页脚底部居中位置,宋体,小五。

模板中已经将字体和字号要求自动设置为缺省值,只需双击页面中页眉位置,按要求将填写内容替换即可。

1.3 论文正文格式正文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毕设_正文”,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或者手动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字体:宋体,字号:小四,行间距固定值20pt。

模板中已经自动设置为缺省值。

1模板中的正文内容不具备自动调整格式的能力,如果要粘贴,请在粘贴后将粘贴的内容选中,选择“格式”中的“毕设_正文”即可。

也可以使用手动设置,将粘贴内容的格式设置成要求的格式。

1.4 章节标题格式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第1章⨯⨯⨯⨯(居中书写)1.1 ⨯⨯⨯⨯1.1.1 ⨯⨯⨯⨯●大标题第1章黑体小三号●一级节标题 4.1 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黑体四号●二级节标题 4.2.2 实验装置黑体小四号●正文PFOODR实验取得正确预期效果宋体小四号●表题与图题表2-13 飞行时间质谱实验装置宋体小四号●参考文献Herzberg G and Sprinks J W T. 宋体五号1.5 各章之间的分隔符设置各章之间应重新分页,使用“分页符”进行分隔。

设置方法:在“插入”菜单中选择“分隔符(B)…”,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分隔符类型为“分页符”,确定即可另起一页。

2第2章图表及公式的格式说明2.1 图的格式说明2.1.1 图的格式示例图在正文中的格式示例如图2-1所示。

图2-1 正文样式示例图2-1显示了论文模板中所定义的样式选择方法。

使用鼠标选择相应的样式,对应的文字格式就发生相应改变。

也可将图名选中,选择格式中的图表名称。

2.1.2 图的格式描述(1)图的格式要求3①图要精选,要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②图要清楚,但坐标比例不要过分放大,同一图上不同曲线的点要分别用不同形状标出;③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所用一致;④必须注明图序及图名,图序及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⑤工程图、坐标图、框图和电气线路图不能徒手勾画或复印,要符合相应的国标;⑥照片图要用原版照片,金相组织图片必须注明放大比例。

(2) 图的位置:图上下文间设置一行间距。

(3)若图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附注写在图名或表的下方。

表是从参考文献中摘选的,必须在图注或表注中用表明,并放在文字右上角。

2.2 表的格式说明2.2.1 表的格式示例(1)表的格式示例①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②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居中。

③表格要求三线表(个别专业除外),如下所示:表2-1 实验测得的30T的数据m/g 1 2 3 平均/s11.16 18.499 18.338 18.538 18.46621.16 23.309 23.217 23.218 23.25741.16 30.325 30.291 30.316 30.30845 2.2.2 表的格式描述(1) 表的绘制方法① 表要用WORD 绘制,不要粘贴。

② 表格居中排列。

③ 表的大小尽量以一页的页面为限,不要超限,一但超限要加续表。

④ 表名应当在表的上方并且居中。

编号应分章编号,如表2-1、表2-2。

⑤ 表及表名要放在同一页中,不能跨接两页。

⑥ 表内文字全文统一,设置为宋体,小四。

(2) 表的位置:表格与上下文间设置一行间距。

(3)若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附注写在图名或表的下方。

表是从参考文献中摘选的,必须在图注或表注中用表明。

2.3 公式的格式说明2.3.1 公式的格式示例公式的格式示例如下:221/1⎪⎪⎭⎫ ⎝⎛⎪⎪⎭⎫ ⎝⎛+=S R s R RIL δδμμ (2-1)其中,μR ,μS 分别为抗力和载荷效应的均值,……。

2.3.2 公式的格式描述(1)公式居中书写。

(2) 公式序号应按章编号,公式编号在行末列出,其间不加虚线,如(2-1)、(2-2)。

(3) 公式位置:公式之间及上下文间设置一行间距。

2.4 参考文献的格式说明2.4.1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示例关于主题法的起源众说不一。

国内有人认为“主题法检索体系的形式和发展开始于1856年英国克雷斯塔多罗(Crestadoro)的《图书馆编制目录技术》一书”,“国外最早采用主题法来组织目录索引的是杜威十进分类法的相关主题索引……”[1]。

也有人认出为“美国的贝加逊·富兰克林出借图书馆第一个使用了主题法”[2-4]。

2.4.2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书写格式引用的文献在正文中用方括号和阿拉伯数字按顺序以右上角标形式标注在引用处。

2.4.3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参考文献表根据《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编排规范》的要求书写,并按文中引用顺序编码。

作者姓名写到第三位,余者写“,等”或“,et al.”。

几种主要参考文献编排规范如下:①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②期刊文章[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③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文献作者.析出文献题名[A].论文集主编.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④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⑤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⑥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⑦电子文献[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志]. 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⑧报纸文章[序号]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62.4.4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示例参考文献格式见第9页2.5量和单位要严格执行GB3100~3102:93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具体要求请参阅《常用量和单位》 计量出版社,1996);单位名称的书写,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以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许两种混用。

7第3章结论结论内容说明论文应有结论。

论文的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

结论应该明确、精炼、完整、准确,使人一看结论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要实事求是地阐述自己的创新性工作在本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严格区分本科生的成果与导师科研工作的界限。

8参考文献[1] 竺可桢. 物理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2] 张昆,冯立群,余昌钰,等. 机器人柔性手腕的球面齿轮设计研究[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1994, 34(2): 1-7.[3] Chen Z F, Shi H Y, An Y J. Globally convergent approach based on chaotic theory forunderwater robot motor optimization [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C]. Chansha, 2003. 996-1001.[4] 郑开青. 通讯系统模拟及软件[D].北京:沈阳工业大学无线电系,1987.[5] 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法[P].中国:881056073,1980-07-26.[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 GB3100~31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量与单位[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11-01.[7] 萧钰. 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 [EB/OL] . [2002-04-15] . http://www.creader.com/news/20011219/200112190019.html.[8] 姜英敏. 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及其问题[N[9][10][11][12][13][14][15]...9致谢致谢对象限于在学术方面对论文的完成有较重要帮助的团体和人士。

(200字左右)10附录包括:正文内不便列出的冗长公式推导;必要的设计图;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图表;计算程序及说明等。

如没有,则不必列出。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