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传出神经系统思考题
第十章 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第十章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第十章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不包括A 双向性B 相对不疲劳性C 绝缘性D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E 生理完整性2.关于兴奋在中枢的扩布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 有中枢延搁B 总和C 不衰减D 单向扩布E 兴奋节律的改变3.参与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受体属于A 毒蕈碱受体B N型ACh门控通道C M型ACh门控通道D促代谢型受体 E突触前受体4.兴奋性化学突触的传递过程不包括A 突触前膜的Ca2+内流B 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C 突触后膜的超极化D 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电位E 突触后膜的兴奋性升高5.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A 突触前膜的预先超极化 B突触前膜的预先去极化C 突触前抑制性递质释放过多 D突触前抑制性递质释放过少E 突触后膜的超极化6.脊髓内由Renshaw细胞构成的回返性抑制使用的神经递质是A 乙酰胆碱B 去甲肾上腺素C γ-氨基丁酸D 多巴胺E 甘氨酸7.抑制性突触的产生过程不包括A 突触前膜的预先去极化B 突触后膜超极化C 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D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E 有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8.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些离子的通透性增高?A Na+ 、K+ 、Ca2+ 尤其是 Ca2+B Na+ 、K+ 、尤其是Na+C K+ 、Ca2+ 、Na+尤其是K+D Na+ 、K+ 、Cl-尤其是Cl-E K+ 、Ca2+ 、Cl-尤其是Ca2+9.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些离子的通透性增高?A Na+B K+C Na+和K+D Ca2+E Cl-10.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首先产生于下列哪个部位?A 胞体B 树突起始处C 轴突起始处D 轴突分支处E 树突棘11.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轴突侧枝与Renshaw细胞间的突触传递使用的递质是A 乙酰胆碱B 去甲肾上腺素C γ-氨基丁酸D 多巴胺 E甘氨酸12.反射活动的简单与复杂关键在于反射弧的哪个部分?A 感受器B 传入神经纤维C 反射中枢D 传出神经纤维E 效应器13.中枢活动的后放效应主要是由于神经元池中存在着哪种联系方式?A 辐散式联系B 聚合式联系C 单突触联系D 连锁式联系E 环路式联系14.与丘脑的感觉接替无关的感觉传导道是A 视觉传导道B 听觉传导道C 嗅觉传导道D 本体感觉传导道E 浅感觉传导道15.来自特异投射系统的神经纤维主要终止于A 大脑皮层中央后回的第四层B 中央前回的第四层C 中央后回的各层D 中央前回的各层E 丘脑腹后外侧核16.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特点不包括A主要起自丘脑髓板内核群 B 点对点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C 失去了特异性感觉传导功能D 是各种不同感觉的共同上传途径E 进入大脑皮层后分布在各个层次17.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特征不包括A 多突触接替B 易受药物的影响而发生传导阻滞C 刺激该系统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D 主要是通过丘脑特异投射系统而发挥作用E 是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18.大脑皮层第一体感区的功能特征不包括A 位于中央后回B 代表区的大小与体表部位的面积大小有关C 上行感觉纤维交叉投射D 投射区的总体安排是倒置的E 头面部代表区的内部安排是正立的19.传导慢痛和内脏痛的神经纤维主要是A Aα纤维B Aγ纤维C Aδ纤维D B 类纤维E C类纤维20.内脏痛的主要特点不包括A 引起情绪反应B 定位不明确C 传入神经纤维属于AγD 对内脏的牵拉刺激敏感E 主要表现为慢痛21.以下哪种研究方法在揭示皮层感觉代表区的规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A 记录脑电图B 记录皮层诱发电位C 记录皮层电图D 记录事件相关电位E 膜片钳22.脑电图对于以下哪种疾病的诊断有重要辅助作用?A 癫痫B 精神分裂症C 高血压D 糖尿病E 智力低下23.脑电图的主要波形,按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A α-β-θ-δB β-α-θ-δC α-β-δ-θD β-α-δ-θE δ-θ-β-α24.异相睡眠的主要特点有A 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B 血压下降C 心率减慢D 做梦E 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升高25.当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时,可引起A γ-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B 梭内肌收缩C 肌梭的敏感性增强D 梭外肌收缩E 梭内肌与梭外肌同时收缩26.当脊髓前角γ-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时,可引起A 肌梭传入冲动增加B 梭外肌收缩减弱C 梭内肌收缩减弱D α-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减少E α-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不变27.在下列关于肌紧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屈肌的肌紧张表现明显B 主要的生理意义是维持站立姿势C 肌紧张的反射中枢在脊髓D 肌紧张的感受器是肌梭E 表现为同一肌肉不同运动单位的交替性收缩28.在哺乳动物的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会出现A 脊髓休克B 去大脑僵直C 去皮层僵直D 呼吸暂停E 血压增高29.在脊髓作为反射中枢的反射活动中,不包括A 屈肌反射B 腱反射C 血管张力反射D 排尿反射E 翻正反射30.震颤麻痹的产生主要是由于A 纹状体的多巴胺递质系统功能异常B 黑质的多巴胺递质系统功能受损C 红核的神经递质释放量异常D 下丘脑的调节功能异常E 边缘系统的调节功能异常31.关于小脑对随意运动的调节功能,错误的是A 通过小脑脊髓束对运动进行调节B 接受脊髓小脑束的本体感觉传入C 脊髓小脑主要调节肌紧张D 前庭小脑参与维持身体的平衡E 皮层小脑参与运动计划的形成和运动程序的编制32.关于大脑初级运动皮层的特征,错误的是A 对躯体运动的交叉性支配B 功能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C 运动区定位的总体安排是倒置的D 接受来自皮肤的浅感觉传入E接受来自关节肌腱等深部的感觉冲动33.控制四肢远端肌肉精细运动的传导通路是A 皮质脊髓束B 顶盖脊髓束C 网状脊髓束D 皮质脑干束E 前庭脊髓束34.小儿麻痹遗留的肢体肌肉萎缩主要是由于A 脊髓血液供应不足B 神经-肌接头部位的兴奋传递功能降低C 失去了运动神经对肌肉的营养作用D 高位中枢的抑制作用加强E 高位中枢对脊髓的易化作用减弱35.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神经支配不包括A 皮肤和肌肉的血管B 汗腺C 心肌D 骨骼肌E 平滑肌36.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所引起的机体变化不包括A 支气管平滑肌舒张B 心跳减慢C 促进胃肠运动D 促进消化液分泌E 促进胰岛素分泌37.下丘脑在内脏调节中的作用不包括A 摄食B 水平衡C 生物节律D 内分泌E 排便反射38.突触前受体的生理作用主要是A 调节突触前膜的Ca2+内流B 调节突触前膜的递质释放C 促进突触前膜的递质释放D 促进囊泡膜的再循环E 机制突触前膜转运体的活动39.传入侧支性抑制的形成是由于A 突触前膜的预先去极化B 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C 兴奋性神经递质破坏过多D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E 突触前膜的预先超极化40.既参与突触前抑制,也参与突触后抑制的神经递质是A γ-氨基丁酸B 甘氨酸C 多巴胺D 谷氨酸E 5-羟色胺41.下列关于神经胶质细胞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 有静息电位而没有动作电位B 有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C 有分裂再生能力D 具有缓冲胞外K+的功能E 具有摄取神经递质的功能42.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起始核团是A 髓板内核群B 腹后核C 感觉接替核D 联络核E 接替核和联络核43.反射时的长短主要取决于A 刺激的强弱B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C 传入与传出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D 反射中枢的突触接替次数E 效应器的敏感性44.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是A 翻正反射B 紧张性肌牵张反射C 腱反射D 屈肌反射E 交叉伸反射45.脊髓前角γ-运动神经元的功能主要是A 抑制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B 直接兴奋α-运动神经元C 提高肌梭的敏感性D 发动肌牵张反射E 抑制肌牵张反射二、问答题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何不同?解释其形成原因。
药理学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专题知识讲座

周围NS 传出神经:传出神经系统药
传出神经系统旳解剖分类
交感
心肌
中 枢 副交感
平滑肌 腺体
运动
骨骼肌
传出神经旳递质
运动
Ach:乙酰胆碱
交感 副交感
NA:去甲肾腺素
神经信息旳传递
在神经元内— 脉冲传导旳电现象 在神经元间— 神经元之间质膜不直接相 连 ,神经冲动不能以生物电旳形式经过----信息传导为化学传递:神经递质经过突触构造 进行传递
α1 受体激动药(苯肾上腺素)
α2 受体阻断药(育亨宾)
α2 受体激动药(可乐定)
β 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
β 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
β1 受体阻断药(阿替洛尔)
β1 受体激动药(多巴酚丁胺)
αβ 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
β2 受体激动药(沙丁胺醇)
下列受体激动剂和阻断剂旳搭 配正确旳是( )
A.异丙肾上腺素-普萘洛尔 B.肾上腺素-哌唑嗪 C.去甲肾上腺素-普萘洛尔 D.间羟胺-育亨宾 E.毛果芸香碱-筒箭毒碱
Ach旳 代谢:
主要被 ChE水 解消除
去甲肾上腺素 Noradrenaline, NA
1.合成:
酪氨酸
酪氨酸 羟化酶
多巴
多巴胺-
多巴 脱羧酶 多巴胺 羟化酶 NA
胞浆
囊泡
苯乙胺-N-
甲基转移酶
Ad
2.NA旳贮存:囊泡内与ATP,嗜铬蛋白结合
3.NA旳释放
(1) 胞裂外排(exocytosis):Ca++, 神经冲动到达末梢→去极化,膜通透性变化 →钙内流,胞浆内钙浓度升高 →胞膜侧胞浆流动性↑→囊泡撞击胞膜 →囊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形成裂孔排出递 质(胞裂外排)→突触间隙→R→效应
实验三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瞳孔的作用

第四章药理学实验实验三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瞳孔的作用【实验目的】1.观察毛果芸香碱、毒扁豆碱的缩瞳作用和阿托品、去氧肾上腺素的扩瞳作用,分析其作用机制并联系临床应用。
2.学会家兔的滴眼和瞳孔测量方法。
【实验原理】瞳孔的大小受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的影响,瞳孔括约肌上主要分布有 M 受体,瞳孔开大肌上主要分布有α 1 受体。
毛果芸香碱滴眼后可激动瞳孔括约肌上 M受体使瞳孔缩小,阿托品滴眼后可阻断瞳孔括约肌上 M受体使瞳孔扩大;去氧肾上腺素滴眼后可激动瞳孔开大肌上α1 受体使瞳孔扩大;毒扁豆碱滴眼后抑制胆碱酯酶导致乙酰胆碱堆积而产生 M样作用使瞳孔缩小。
【实验器材】兔固定器、剪刀、量瞳尺、滴管。
【实验药品】 1%硝酸毛果芸香碱溶液、 1%硫酸阿托品溶液、 0.5%水杨酸毒扁豆碱溶液、 1%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溶液。
【实验动物】家兔。
【实验方法】1.取家兔 2 只,标记、编号,放入兔固定器内,用剪刀剪去眼睑的睫毛,在自然光下用量瞳尺分别测定两眼瞳孔的大小。
2.将兔下眼睑拉成杯状,并用手指压迫鼻泪管,分别滴入 3 滴如下溶液:甲兔:左眼 1%硝酸毛果芸香碱,右眼 1%硫酸阿托品;乙兔:左眼 0.5%水杨酸毒扁豆碱,右眼 1%盐酸去氧肾上腺素。
1min 后放下眼睑, 15min 后在自然光下再用量瞳尺分别测量两眼瞳孔的大小。
3.待甲乙两兔左眼瞳孔明显缩小后,再分别滴入 3 滴如下溶液:甲兔左眼:1%硫酸阿托品;乙兔左眼: 1%盐酸去氧肾上腺素。
10min 后再次测量瞳孔的大小。
【实验结果】将实验结果记录于表4-3-1 中,并进行分析。
表4-3-1 实验结果兔号眼睛用药前瞳孔直径(mm)药物及用量用药后瞳孔直径(mm)左1%硝酸毛果芸香碱溶液甲1%硫酸阿托品溶液右左1%硫酸阿托品溶液溶液0.5%水杨酸毒扁豆碱溶液乙1%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溶液右【注意事项】1%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溶液1. 测量家兔瞳孔时不要刺激角膜,测量前后光线强度、角度及方向应保持一致。
生理学 第十章 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

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第十章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神经纤维传导激动的特征不包含a双向性b相对不疲劳性c绝缘性d对内环境变化敏感e生理完整性2.关于兴奋在中枢的扩布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存有中枢延搁b总和c不膨胀d单向扩布e激动节律的发生改变3.参予神经-肌接头处激动传达的受体属a毒蕈碱受体bn型ach门控通道cm型ach门控通道d促代谢型受体e突触前受体4.兴奋性化学神经元的传达过程不包含a突触前膜的ca2+内流b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c突触后膜的超极化d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电位e突触后膜的兴奋性升高5.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a神经元前膜的预先超极化b神经元前膜的预先去极化c突触前抑制性递质释放过多d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e突触后膜的超极化6.脊髓内由renshaw细胞形成的Though性遏制采用的神经递质就是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cγ-氨基丁酸d多巴胺e5-羟色胺7.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过程不包括a神经元前膜的预先去极化b神经元后膜超极化c神经元后膜的兴奋性减少d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激动e存有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出来8.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些离子的通透性增高?ana+、k+、ca2+尤其是ca2+bna+、k+、cl-尤其是na+ck+、ca2+、na+尤其是k+dna+、k+、cl-尤其是cl-ek+、ca2+、cl-尤其是ca2+9.抑制性神经元后电位的产生,就是由于神经元后膜对以下哪些离子的通透性升高?ana+bk+cna+和k+dca2+ecl-10.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首先产生于下列哪个部位?a胞体b树突初始处为c轴突初始处为d轴突分支处为e树突棘11.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轴突侧枝与renshaw细胞间的突触传递使用的递质是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cγ-氨基丁酸d多巴胺e5-羟色胺12.散射活动的直观与繁杂关键在于反射弧的哪个部分?a感受器b传至神经纤维c 散射中枢d爆出神经纤维e效应器13.中枢活动的后放效应主要是由于神经元池中存在着哪种联系方式?a辐散式联系b聚合式联系c单突触联系d平行式联系e震荡式联系14.与丘脑的感觉接替无关的感觉传导道是a视觉传导道b听觉传导道c嗅觉传导道d本体感觉传导道e浅感觉传导道15.源自如上所述感知系统的神经纤维主要中止于a大脑皮层中央后回的第四层b中央前回的第四层c中央后回的各层d中央前回的各层e丘脑腹后外侧核16.丘脑非特异感知系统的特点不包含a主要起自丘脑髓板内核群b点对点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c失去了特异性感觉传导功能d是各种不同感觉的共同上传途径e进入大脑皮层后分布在各个层次17.网状结构下行兴奋系统的特征不包含a多突触接替b易受药物的影响而发生传导阻滞c提振该系统脑电波呈现出回去同步化慢波d主要就是通过丘脑如上所述感知系统而发挥作用e就是下行唤起促进作用的功能系统18.大脑皮层第一体感区的功能特征不包括a坐落于中央后回去b代表区的大小与体表部位的面积大小有关c下行感觉纤维交叉感知d感知区的总体精心安排就是倒转的e头面部代表区的内部精心安排就是图型的19.传导慢痛和内脏痛的神经纤维主要是aaα纤维baγ纤维caδ纤维db类纤维ec类纤维20.内脏苦的主要特点不包含a引起情绪反应b定位不明确c传入神经纤维属于aγd对内脏的牵拉刺激敏感e主要表现为慢痛21.以下哪种研究方法在阐明皮层感觉代表区的规律中充分发挥了关键促进作用?a 记录脑电图b记录皮层诱发电位c记录皮层电图d记录事件有关电位e膜片钳22.脑电图对于以下哪种疾病的诊断有重要辅助作用?a癫痫b精神分裂症c高血压d糖尿病e智力低下23.脑电图的主要波形,按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aα-β-θ-δbβ-α-θ-δcα-β-δ-θdβ-α-δ-θeδ-θ-β-α24.异相呼吸的主要特点存有a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b血压下降c心率减慢d做梦e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升高25.当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的爆出冲动减少时,可以引发aγ-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b梭内肌收缩c肌梭的敏感性增强d梭外肌收缩e梭内肌与梭外肌同时收缩26.当脊髓前角γ-运动神经元的爆出冲动减少时,可以引发a肌梭传至冲动减少b 梭外肌膨胀弱化c梭内肌膨胀弱化dα-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减少eα-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不变27.在下列关于肌紧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屈肌的肌紧绷整体表现显著b主要的生理意义就是保持俯卧姿势c肌紧绷的散射中枢在脊髓d肌紧绷的感受器就是肌梭e整体表现为同一肌肉相同运动单位的交错性膨胀28.在哺乳动物的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会出现a脊髓休克b去大脑僵直c去皮层僵直d呼吸暂停e血压增高29.在脊髓做为散射中枢的散射活动中,不包含a屈肌反射b腱反射c血管张力反射d排尿反射e翻正反射30.震颤麻痹的产生主要是由于a纹状体的多巴胺乙酰胆碱系统功能异常b黑质的多巴胺乙酰胆碱系统功能损坏c红核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量异常d下丘脑的调节功能异常e边缘系统的调节功能异常31.关于小脑对随意运动的调节功能,错误的是a通过大脑脊髓一束对运动展开调节b拒绝接受脊髓小脑束的本体感觉传至c脊髓小脑主要调节肌紧绷d前庭小脑参予保持身体的均衡e皮层小脑参予运动计划的构成和运动程序的基本建设32.关于大脑初级运动皮层的特征,错误的就是a对躯体运动的交叉性支配b功能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c运动区定位的总体安排是倒置的d接受来自皮肤的浅感觉传入e接受来自关节肌腱等深部的感觉冲动33.掌控四肢远端肌肉细致运动的传导通路就是a皮质脊髓束b顶盖脊髓束c网状脊髓束d皮质脑干束e前庭脊髓束34.小儿麻痹遗留的肢体肌肉萎缩主要是由于a脊髓血液供应严重不足b神经-肌接点部位的激动传达功能减少c丧失了运动神经对肌肉的营养促进作用d高位中枢的抑制作用强化e高位中枢对脊髓的维米县促进作用弱化35.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神经支配不包括a皮肤和肌肉的血管b汗腺c心肌d骨骼肌e平滑肌36.副交感神经系统激动所引发的机体变化不包含a支气管平滑肌舒张b心跳减慢c促进胃肠运动d促进消化液分泌e促进胰岛素分泌37.下丘脑在内脏调节中的促进作用不包含a摄食b水平衡c生物节律d内分泌e排便反射38.突触前受体的生理作用主要是a调节神经元前膜的ca2+内流b调节神经元前膜的乙酰胆碱释放出来c推动神经元前膜的乙酰胆碱释放出来d推动囊泡膜的再循环e机制神经元前膜转运体的活动39.传入侧支性抑制的形成是由于a神经元前膜的预先去极化b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出来量减少c兴奋性神经递质毁坏过多d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激动e神经元前膜的预先超极化40.既参与突触前抑制,也参与突触后抑制的神经递质是aγ-氨基丁酸b甘氨酸c多巴胺d谷氨酸e5-羟色胺41.下列关于神经胶质细胞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存有静息电位而没动作电位b存有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c有分裂再生能力d具有缓冲胞外k+的功能e具有摄取神经递质的功能42.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起始核团是a髓板内核群b腹后核c感觉接任核d联络核e接任核和联络核43.散射时的长短主要依赖于a刺激的强弱b感受器的换能作用c传入与传出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d反射中枢的突触接替次数e效应器的敏感性44.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是a翻正散射b紧张性肌jaw散射c腱散射d屈肌散射e交叉晃散射45.脊髓前角γ-运动神经元的功能主要是a遏制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b轻易激动α-运动神经元c提升肌梭的敏感性d发动肌jaw散射e遏制肌jaw散射二、问答题1.激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达有何相同?表述其构成原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第六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重点与难点解析】传出神经按递质分类可分为胆碱能神经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两⼤类。
前者包括全部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全部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极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如⾻骼肌舒张神经;运动神经和⽀配肾上腺体质的内脏⼤神经。
后者包括绝⼤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主要包括胆碱受体与肾上腺素受体。
其中,胆碱受体⼜可分为M受体、N受体。
M受体兴奋效应表现为⼼脏抑制、⾎管扩张、胃肠和⽀⽓管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缩瞳等;N受体兴奋效应表现为植物神经节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骼肌收缩。
肾上腺素受体可分为α受体、β受体,α型作⽤表现为⽪肤、粘膜、内脏⾎管平滑肌收缩、瞳孔散⼤等;β型作⽤表现为⼼脏兴奋、⽀⽓管及胃肠平滑肌松弛、⾻骼肌⾎管和冠状⾎管扩张、代谢增强等。
传出神经递质主要包括⼄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
⼄酰胆碱在胆碱酯酶作⽤下⽔解灭活。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以再摄取⽅式消除。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式有直接作⽤于受体和影响递质两种。
作⽤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按其拟似或拮抗神经递质,分为拟胆碱药、抗胆碱药、拟肾上腺素药和抗肾上腺素药四⼤类。
【试题】⼀、选择题(⼀)单选题1.当⼈体注射某⼀药物后,临床上出现流涎、瞳孔缩⼩、腹痛、⾎压下降,最有A.α受体激动剂B.β受体激动剂C.M受体激动剂D.N2.AchB.D.3.NAA.⼉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破坏B.C.胆碱酯酶破坏D.4. A.β1受体 B.β2受体 C.α受体 D .M5.A.β1受体 B.β2受体 C.α受体 D.M6.A.β1受体 B.β2受体 C.α受体 D.M7. A.β1受体 B.β2受体 C.α1 受体 D.α2受体 8.A.作⽤强度B.剂量⼤⼩C.是否有亲和⼒D.是否有内在活性9.植物神经节上的受体主要是A.β1受体 B.β2受体 C.N 1受体 D.N 2(⼆)多选题 10.胆碱能神经纤维包括A.交感神经节前纤维B.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C.运动神经D.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E.极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简答题1.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时的⽣理功能变化。
药理学期末思考题0812

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2.1. 术语解释副作用及特点、毒性反应(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及特点,变态反应及特点,继发性反应,二重感染,后遗效应,致畸作用,“三致”,受体调节(向下调节和向上调节),激动剂,部分激动剂,竞争性拮抗剂,非竞争性拮抗剂,半数有效量(ED50),半数致死量(LD50),治疗指数,安全指数,安全界限。
第三章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3.1.术语解释首关效应,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表观分布容积和意义及应用,生物利用度(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消除半衰期(t1/2),稳态血药浓度(Css)3.2.某弱酸性药物pKa 为3.4,请问在pH 为6.4 的尿液中有多少解离?3.3.一次静脉给药5mg,药物在体内达到平衡后,测定其血浆药物浓度为0.35mg/L,求表观分布容积。
3.4.何谓肝药酶诱导药与肝药酶抑制药?有何临床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3.5.比较一级消除动力学和零级消除动力学的差异。
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5.1.试述肾上腺素受体的分类、分布及效应。
5.2.试述胆碱受体的分类、分布及效应。
5.3.试述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灭活的主要途径。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和作用于胆碱酯酶药6.1.试述毛果芸香碱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
6.2.新斯的明为什么对骨骼肌兴奋作用最强?6.3.双眼去动眼神经的兔,左眼滴毛果芸香碱,右眼滴毒扁豆碱,你认为哪只眼的瞳孔会缩小?请说明理由。
6.4.胆碱酯酶复活药解救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中毒的机制是什麽?6.5.阿托品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机制是什麽?最先解除哪些症状?6.6有机磷酸酯中毒症状有哪些?为什么要合用阿托品和碘解磷定解毒?第七章胆碱受体阻断剂7.1.试述阿托品的基本作用和临床用途。
7.2.给犬静脉阿托品后,再注射大剂量乙酰胆碱,犬的血压将有何改变?7.3.琥珀胆碱中毒时用什么药解救?为何不能用新斯的明解救?第八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8.1.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对受体的选择作用有何不同?8.2.用肾上腺素治疗心脏停搏采用何种给药方式?应注意哪些问题?8.3.试说明肾上腺素治疗过敏性休克的优点?8.4.局麻药注射液中为什么要加微量肾上腺素?8.5.为什么去甲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不能用于过敏性休克的治疗?8.6.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第九章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9.1.请解释给酚妥拉明后再给同样剂量的肾上腺素为什么犬血压会降低(“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9.2.为什么哌唑嗪可用于治疗高血压而酚妥拉明则不能?9.3.酚妥拉明的临床用途有哪些?9.4.β受体阻断药在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有哪些?9.5.普萘洛尔的严重不良反应及禁忌症有哪些?第十二章镇静催眠药12.1.地西泮药理作用及应用有哪些?12.2.巴比妥类急性中毒时抢救可采取哪些主要措施?为什么碱化尿液可加快其排泄?第十三章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13.1.试述苯妥英钠抗癫痫机制。
药理学讲稿之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冷、热、触、痛觉)传入神经CNS 传出神经效应器(产生运动和感觉)传入神经:药理研究不多,主要是局麻药,可阻止痛觉的传导,用于外科手术;传出神经:药物多,机理清楚,对于临床比较重要。
运动神经系统:支配骨骼肌产生运动,无神经节,直接到骨骼肌,无节前节后之分;植物神经系统:也称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心肌、平滑肌、腺体,与很多活动有关,有神经节,根据其神经节离效应器的远近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神经节离效应器远,节后纤维长,节前纤维短,分布广泛,几乎全身所有的内脏器官均受其支配;副交感神经:神经节离效应器近或在效应器里,故节后短,节前长,分布局限,(看图5-1和5-2)第一节传出神经突触的超微结构突触:上一级神经元与次一级神经以及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的结构。
突触前膜:传出神经末梢邻近间隙的细胞膜;突触间障:前后膜之间的间隙;突触后膜:效应器或次一次神经元邻近间隙的细胞膜。
运动终板:运动神经与骨骼肌的接头,实质上也是突触结构。
第二节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一、递质:当神经冲动达到神经末梢时,在突触部位从神经末梢释放出的化学传递物,称为递质,作用于次一级神经元或效应器上受体,发生效应,完成冲动传递。
1、递质学说的发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个过程,很多学说开始之时只是一个假设。
(1)Loewi在1921年通过蛙心灌流实验证明递质的确是存在的(见P41图5-3);电剌激迷走神经甲蛙心(心率↓)灌注液乙蛙心(心率↓)证明:甲蛙心迷走神经受到剌激时产生了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抑制心跳,所以将这种物质灌注乙蛙心,乙蛙心也受到抑制;(2)1922年,Dale证明这种物质是乙酰胆碱;(3)1946年,Von Euler用同类似的方法证明心脏交感兴奋会释放NA这种递质,与Ach 相反NA可使心率加快;(4)1946年,Von Euler用同类似的方法证明心脏交感末梢贮存有NA颗粒,电剌激时可释放出来,使心脏活动↑。
中药的药理学课后思考题问题详解

第二章1、何谓中药的四气(四性)、五味、升降沉浮、归经?(1)四气:是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反映中药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趋势。
(2)五味:是指中药的辛、酸、甘、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
(3)升降浮沉:是指中药性能在人体内呈现的一种走向趋势。
(一般向上向外为升浮;向下向内为沉降)(4)归经:是指中药对机体脏腑经络选择性作用。
2、对中药四气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值得去探讨?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部分寒凉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例天麻有镇静作用;地龙有镇静抗惊厥作用;部分温热药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例麻黄兴奋中枢;人参增加中枢兴奋性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②对植物神经系统的影响;部分寒凉药提高副交感神经的功能;例知母,增加M受体合成;降低交感神经的功能:使尿中儿茶酚胺排出量减少;使机体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降低。
部分温热药提高交感神经的功能;提高细胞内cAMP含量,例麻黄兴奋α受体,升高血压;黄芪增加β受体等。
③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部分温热药提高内分泌系统的功能,1)增强肾上腺皮质的功能(例人参.等)2)增强甲状腺功能.(例附子等);3)增强性腺功能,(例冬虫夏草、淫羊藿等)。
部分寒凉药抑制内分泌功能。
例:龟板等。
④对基础代谢的影响;部分寒凉药降低机体的代谢, 使产热、耗氧量等↓例知母抑制机体代谢,使机体产热减少,解除低热部分温热药提高机体的代谢, 使产热↑,耗氧量等↑;例附子提高机体的代谢,使机体产热增加,解决怕冷。
⑤部分寒凉药的抗感染、抗肿瘤作用金银花、黄芩、黄连、柴胡等均有较好的抗感染作用。
白花蛇舌草、冬凌草等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3、中药不良反应的表现类型有哪些?有哪些方法可以降低或去除起毒性作用?对中药毒性的研究目前有哪些方法?(1)副作用:是药物在治疗剂量产生的不良反应,一般停药后会消失,例大黄治疗便秘,可引起食欲下降(因大黄抑制消化酶)(2)毒性反应:是指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产生的对机体的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主要有哪些?各自作用于哪些受体?分别具有何种功能?
2、了解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释放与代谢消除过程。
3、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按其作用性质可分为哪几类?
1、请简述Ach的药理作用。
2、毛果芸香碱有那些主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新斯的明、毒扁豆碱、依酚氯铵的药理作用与应用。
2、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中毒有何表现?如何进行解救?
1、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的作用、应用与不良反应。
2、为何“过敏性休克”治疗首选肾上腺素?
3、简述对伴有心功能低下与尿量减少而血容量已补足的休克患者适于用多巴胺治疗的原因
4、麻黄碱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 酚妥拉明、酚苄明有何不同的作用特点?
2.以普萘洛尔为例,简述β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
3. 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对受体的选择性及意义。
4、拉贝洛尔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