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人民币的印刷版别
第一套至第三套人民币纸币印刷暗记

第一套至第三套人民币纸币印刷暗记探究人民币纸币上的印刷暗记,是指纸币设计者或制版者有意置入图案中的秘密记号。
暗记的特征是以一定形状隐藏在纸币的图案之中,也就是说暗记是有形的,而且这个“形”是确切的,不是模棱两可的。
因此,确定暗记的原则就是:不是好像是什么,而是就是什么。
笔者在第一套至第三套人民币中共发现250余个暗记。
一、暗记的种类(一)防伪暗记。
防伪,是暗记设置者的主要目的,也是暗记的主要功能,即当出现假币时,以暗记为据,辨明真伪。
暗记之所以能防伪,是因为暗记一般都很小,而且是藏身于纸币的图案之中,不易被人发现。
如第二套人民币2元券,在背面,由极小的实心五角星和空心花组成的装饰性花纹中隐藏着“中、人、民”三个字。
这三个字的大小与实心五星、空心花相仿,在放大镜下,只见一片星星点点,很难发现它们。
但是,暗记作为一种防伪手段,毕竟是比较原始的,其防伪作用也是有限的。
在人民币的发展历史中,印刷暗记就经历了一个由主到次、从多到少、从有到无的过程。
人民币诞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当时艰苦的条件和战时的恶劣环境,使第一套人民币存在严重缺陷:纸质不统一,油墨多样化,印刷工艺粗糙,防伪功能低下。
在这种情况下,以印刷暗记作为主要防伪手段,不失为最佳选择。
在第一套人民币中,几乎每枚纸币上都有暗记,而且在同一张钞票上有两个以上暗记的占多数,其中1000元券(耕地)上竟多达18个,堪称之最。
从第二套人民币开始,随着印钞机械、纸张、油墨和工艺专业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新的防伪技术的应用,印刷暗记便从主要的防伪手段逐步变为次要的、辅助的手段,以至被弃之不用。
这种变化,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二)版别暗记。
纸币的大量需求和易损性要求多次再版印刷,再版时,制版者置入新的暗记,以示版之不同,这是暗记的又一大功能。
这一功能不仅仅为暗记设置者所独享,对集币爱好者来说,通过发现版别暗记来区分版别,也是一条捷径。
版别暗记可分为原版暗记和再版暗记。
第一套人民币鉴定方法(一)

第一套人民币鉴定方法(一)第一套人民币鉴定引言第一套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形式,本文将详细介绍关于第一套人民币鉴定的各种方法。
方法一:观察纸币的整体特征•纸币尺寸: 第一套人民币的纸币尺寸为210mm × 100mm,与其他版本的人民币略有差异。
•纸质质地: 第一套人民币使用的是采用特殊工艺制作的纸张,质地较为特殊,与普通纸张有很大区别。
方法二:观察人像图案•毛泽东头像: 第一套人民币常见的人像图案为毛泽东主席的头像,头像数量不同的币值有细微差异。
•头像的细节: 注意观察头像的五官、表情以及头发等细节,真品通常具有清晰明确的图案。
方法三:辨别防伪特征•水印特征: 第一套人民币采用了特殊的水印技术,可以通过透光观察钞票上的水印图案。
•特殊墨印: 第一套人民币使用了特殊的墨印,在光线下倾斜观察,可以看到墨印呈现出磨砂质感。
•平面红外特征: 使用红外线灯光照射钞票,真品通常会显示出特殊的图案或文字。
方法四:纸张质地与手感•纸张的质地: 第一套人民币纸张质地较坚韧,触摸时具有一定的手感。
•纸张防伪线条: 用手指轻轻摩擦纸币,真品通常具有凸起的防伪线条。
方法五:核对版本信息•查找版别信息: 第一套人民币有多个版本,可以在钞票上查找版别信息进行核对。
•版别特殊特征: 不同版本的人民币可能有特殊的标志或改动。
结论以上是一些常用的第一套人民币鉴定方法,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一张人民币的真伪。
在鉴定时,我们还应注意保持专注和细致,以免错过真伪鉴别的关键细节。
第一套人民币鉴定(续)方法六:对比参考资料•参考书籍和目录: 寻找有关第一套人民币的参考书籍和目录,通过对比资料中的图片和描述,更好地了解真假之间的差异。
•在线资源: 在互联网上搜索第一套人民币的相关信息,可以找到一些专门介绍鉴定方法的网站或论坛,与他人讨论、交流经验。
方法七:请教专家鉴定•拜访专业人士: 如仍然对人民币的真伪存有疑问,可以咨询专业人士,如货币鉴定机构、文物鉴定机构等,以获取更准确的判断结果。
人民币的发行历史

人民币的发行历史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12月1日发行,1955年5月10日全面停止流通。
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生产,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以后,经中共中央批准,以各解放区印钞厂为基础,人民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币就跟到哪里。
这套人民币共设计生产了12种面值、62种版别。
第二套人民币是在第一套人民币的基础上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的,共有11种面额、13种版别。
第二套人民币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取得胜利,已经着手进行全国范围的经济恢复与建设,金融物价已趋稳定,财经状况好转,并争取两三年内根本好转的形势下,为适应国内外经济情况而进行的货币改革。
第三套人民币于1960年4月20日开始发行, 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共7种面额,分币仍采用第二套的。
1980年4月15日发行1角、2角、5角、1元4种硬币。
票面尺幅较第二套小,面额结构合理,纸、硬币品种丰富。
这是我国自行设计、使用自己研制生产的印钞专用设备和固定水印钞票纸印制的,是我国印钞造币工业进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新时期的重要标志。
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从1967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到1985年定案,历时18年。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先后三次上报方案,于1985年国务院常务会批准,1987年4月27日起陆续发行,共9种面额、12种版别。
第五套人民币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货币流通的要求,199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之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68号令,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的历史背景发行第一套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统一各革命根据地货币,革命根据地货币是在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被敌人分割封锁的情况下产生的,统一货币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抗日战争胜利后,各解放区人民政府就展开了统一本解放区货币的工作。
华中解放区发行了统一的华中币,回收原来新四军开辟各抗日根据地时发行的多种地方货币,其它解放区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统一货币。
第一套人民币伍圆“帆船”券石印版

第一套人民币伍圆“帆船”券石印版作者:高伟赵喆来源:《文物春秋》2008年第01期【关键词】第一套人民币;伍圆“帆船”券;石印版;中国人民银行第二印刷局【摘要】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其中的伍圆“帆船”券是在河北涉县索堡镇的中国人民银行第二印刷局印制的。
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收藏的5块伍圆“帆船”券石印版,为研究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和中国人民银行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石家庄市成立,当日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其中的伍圆“帆船”券是在河北涉县索堡镇的中国人民银行第二印刷局印制的。
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收藏有5块伍圆“帆船”券石印版,是研究中国人民银行发展史及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印制的重要实物资料。
这5块石印版的材质为石灰岩,质地坚硬,经打磨后表面光洁,由于长时间在空气中自然存放,石版表面呈淡淡的乳黄色,看上去自然温和。
从内容上看,石印版分别为两块正面图版、两块背面图版和一块正面底纹图版,所有石印版上的票样排列整齐,形式相同,都为横排9行,每行3枚。
正面图版两块,其中一块比较完整,呈长方形,长61.2厘米,宽46厘米,厚9.2厘米(图一)。
单票长10.8厘米,宽4.8厘米,刻印清晰,票面上残留着均匀的蓝色油墨,说明曾经使用过(图二)。
票样为反版雕刻,主纹饰为帆船,故称“帆船”卷。
中间偏左花符内阴刻楷体“伍圆”字样,花符左下有一渔民撑一条小渔船,右侧有由近及远的若干条帆船和渔船,船上方刻层层云朵,下方刻粼粼波光。
票样正上方阳刻董必武先生题写的柳体“中国人民银行”行名,下方阴刻“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字样,四角小花符内阴刻“伍”字。
对于票样上的暗记,通过仔细观察,可以确认左下角小花符内“伍”字单人旁边的“中”字,及右侧帆船最高帆下的“Y”字,但是一些介绍中提到的“Z”字在相应位置并不明显。
该石印版正上方中间的空白处有用蓝色墨水手写的“第六版”字样,推测可能是印版的编号,与“第六版”三个字并排着的是两个人名,可能是制作该石印版的工匠姓名。
第一版人民币双马耕地10000元的现今概况

第一版人民币双马耕地10000元的现今概况名称:第一套人民币壹万圆(双马耕地)面额:10000元发行时间:1951年1月20日停用时间:1955年4月1日票面尺寸: 140x75mm字冠、号码:三字冠、八号码印刷工艺:凸印一色、胶印一色正面图案:双马耕地图背面图案:放牧图正面主色:黄棕色背面主色:茶绿印刷单位:上海印钞厂发行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产品简介第一套人民币壹万圆双马耕地10000元发行时间1951年1月20日,于1955年4月1日停止流通。
正面的主背景色是黄棕色,正面的图案中间是双马耕地图案,左右是壹万元面值字样,中间上方时中国人民银行字样;背面的主背景色是茶绿色,中间是放牧图,左右是壹万元面值字样,上方是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四角均有壹万字样。
在人民币收藏市场里面,几乎每一枚人民币都有其特殊的身份,例如第一套人民币纸币中的壹万圆币被称之为“双马耕地”,它们以自身的票面形象为名字,深入人心,这也是我们的藏友在后期收藏交流中为方便而命名的,特别像是高价值的“双马耕地”,更是深受收藏爱好者的追捧,在人民币收藏市场里面大受好评,无论人气还是身价,都超越了绝大多数的票券。
“双马耕地”是第一套人民币的壹万圆票券,其实在第一套人民币里面,壹万圆票券不仅仅只有这枚“双马耕地”,还有另外3种版别的壹万圆券,它们各具特色,每一枚都拥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
这枚“双马耕地”,经过了大半个世纪的时间沉淀,如今的收藏价值也已经获得了市场的肯定,市场地位相对稳固,再加上累积了一定的市场人气,现在的“双马耕地”,身价不菲,高达数千近万元。
特征说明1、有菱花水印、星水印、无水印三种,纸色有黄与白之分。
2、底纹由“中国人民银行”和曲纹组成。
3、暗记:正面年号右上方有“万”和“元”;正面右上角花卷中有“田”;背面行名左侧花卷中有“M”。
发行原因1948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分散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为适应形势的发展,亟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替代原来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各解放区货币。
第一套人民币简介

第一套人民币简介发行时间:1948年12月1日停止流通时间:1955年5月10日发行方:石家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设计者:王谊久、申乃镛面额:12种版别:62种1948年11月初,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时任华北区政府主席的董必武提出,要在平津解放前,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发行解放区统一货币,于是将原定1949年1月1日成立中国人民银行的决定,提前到1948年12月1日。
这是中国金融货币史上一个最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在石家庄成立,这一天,发行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简称人民币。
也就是后来的“第一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上的行名、年号和面额均出自当时华北区政府主席董必武之手。
每一个见过第一套人民币的人都会对票面上的图案留下深刻的印象,据第一套人民币最初设计者回忆,最初送审的货币票面上印的是毛泽东头像,但是毛主席说:“人民币是属于国家的,是政府发行的,我现在是党的主席,不是政府主席,怎么能把我的头像印上呢?”于是,人民币上的图案就改成了与当时经济建设和新社会的人们生活有关的图案,如农耕、纺织、交通、运输、工厂和矿山等。
“人民”两字说明这个钞票的性质是全国性的、全国人民的。
第一套人民币既是战时货币,又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恢复时期的货币,它首先服务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一切为了战争的胜利”,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币就跟进到哪里。
人民币的发行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军,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最终成为统一的全国货币,成为全国唯一的合法货币,结束了国民党统治下几十年的币制混乱历史。
第一套人民币票版的设计制作主要由解放区的印钞厂承担,奠定了我国人民币印制事业基础。
由于历史条件所限,第一套人民币采取了多地区分散设计、制版、印刷和分地区就近发行的办法,而且在长期印刷和发行中,其纸张、水印、印刷工艺、暗记、冠字号码等特征,都作了很多改动,造成钞劵质量参差不齐,因此第一套人民币有着相当繁杂的版本。
第一套人民币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
第一套人民币发行背景和纸币种类相关特点介绍

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背景和特点介绍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背景,1947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批准了华北财经会议决议,华北、西北、和华东三大解放区之间首先进行了货币的统一工作,冀南银行、晋察冀边区银行、北海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币按固定比价统一流通。
1948年底全国各解放区除中原、东北等解放区自成独立货币体系外,华北,西北和华东三大解放区基本完成了货币统一任务。
1948年12月1日,经华北人民政府、山东人民政府、陕甘宁和晋绥两边区人民政府会商决定,华北解放区的华北银行、山东解放区的北海银行和西北解放区的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
随后,人民银行逐渐展开了各解放区的地方币回收工作,至1951年底,人民币成为了中国唯一合法货币,在除台湾、西藏以外的全国范围流通。
第一批发行的人民币有:五十元券,棕色,图案为水车:十元券绿色,图案为浇田;二十元券,棕色,图案为运肥。
第二批发行了一百元券、五元券、一元券。
随着解放战争节节胜利,人民币的流通地区越来越大,票种越来越多,发行到1953年12月,共有12种面额、62个票种。
此套人民币种类繁多,版别复杂,面额之大,最大面额为50000元,创造了人民币之最。
第一套人民币一共有12种面值,62种版别,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
最小面值为1元,最大面值50000元。
由于当时正是全国人民解放战争前夕,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因此,这套人民币没有发行辅币和硬币,目前这套人民币价格不菲,真品很难看到了。
第一套纸币的工艺特点受当时国内的环境和初期的条件限制,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思想还不够统一,图案内容比较分散,既有反映工、农业生产的劳动场面,也有反映交通运输的情景,还有反映北京等地名胜古迹的,内容繁杂,主题思想不突出、不明确。
第一套人民币的印刷版别

第一套人民币版别研究在1950年7月1日,在上海的中国纸币集藏会,扬州会友林丹、宋和鸣两位先贤,编著的《中国人民银行、华中银行钞目》一书中,就提及到第一套中国人民银行钞有57种版别,而在该钞目发行以后,中国人民银行还发行了10张第一套人民币(它们是2张蒙文券、4张维文券、2张50000元券、1张500元种地券、1张5000元渭河大桥券)。
但随着滚滚的历史车轮进展,现在新的版别发现越来越多。
要谈版别问题,首先要了解何谓版别,过去研究这个问题,大家提法不一,官方有官方的规矩,民间有民间的叫法,编书有编书的提法,收藏者有收藏者的称谓。
有的提出第一套人民币有57种原版,有的提出第一套人民币有60种版别,有的称第一套人民币有68种版别,或有72种、78种说法等等,不一而已。
不同的提法,就有不同答案,也拿得出不同的实物票券来说明问题。
我们知道版别,顾名思义就是指币与币之间存在的区别。
而纸币的版别更不同以硬币,纸币可受多种因素而可改变其版别,如纸质不同、制版先后、年号日期、印刷颜色、印刷厂家、印刷工艺、初版与再版、冠字与号码、签字与盖章、暗记水印、加盖文字等等不同因素而产生不同版别,这也是纸币收藏的内存潜力,也是给集藏者的深研诱力、也是纸币鉴赏的无限魅力。
现把各种各样引起不同版别和产生的不同原因一一分析如下;一、使用纸质不同而产生的版别第一套人民币是在解放战争中蕴酿,诞生、发行的,由于战争正在进行,前方急需大量人民币去占领市场,部队急需大量军费给养,后方急需大量人民币去收兑区币,稳定市场,发展生产。
造成人民币印刷供不应求,印刷人民币材料纸张只能就地取材,并没有统一的纸张,有什么纸张就用什么纸张,所用纸张有老解放区造的桑皮纸、麻纸,有从市场上采购来的挪威道林纸,有从旧政府印钞厂的仓库中接收来的美钞纸,有东北佳木斯造纸厂生产的波纹水印纸、有从前苏联购进的五星纹水印纸,有一般办公用的平版纸、还有国产天章印钞纸由于所用不同纸张产生不同版别,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因纸张厚薄产生的版别:由于同一票券使用二种纸张,发现有厚薄特别明显,手感很强的有以下几种票券:1、5元牧羊票券:有厚纸与薄纸二种,以薄纸票券较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套人民币版别研究在1950年7月1日,在上海的中国纸币集藏会,扬州会友林丹、宋和鸣两位先贤,编著的《中国人民银行、华中银行钞目》一书中,就提及到第一套中国人民银行钞有57种版别,而在该钞目发行以后,中国人民银行还发行了10张第一套人民币(它们是2张蒙文券、4张维文券、2张50000元券、1张500元种地券、1张5000元渭河大桥券)。
但随着滚滚的历史车轮进展,现在新的版别发现越来越多。
要谈版别问题,首先要了解何谓版别,过去研究这个问题,大家提法不一,官方有官方的规矩,民间有民间的叫法,编书有编书的提法,收藏者有收藏者的称谓。
有的提出第一套人民币有57种原版,有的提出第一套人民币有60种版别,有的称第一套人民币有68种版别,或有72种、78种说法等等,不一而已。
不同的提法,就有不同答案,也拿得出不同的实物票券来说明问题。
我们知道版别,顾名思义就是指币与币之间存在的区别。
而纸币的版别更不同以硬币,纸币可受多种因素而可改变其版别,如纸质不同、制版先后、年号日期、印刷颜色、印刷厂家、印刷工艺、初版与再版、冠字与号码、签字与盖章、暗记水印、加盖文字等等不同因素而产生不同版别,这也是纸币收藏的内存潜力,也是给集藏者的深研诱力、也是纸币鉴赏的无限魅力。
现把各种各样引起不同版别和产生的不同原因一一分析如下;一、使用纸质不同而产生的版别第一套人民币是在解放战争中蕴酿,诞生、发行的,由于战争正在进行,前方急需大量人民币去占领市场,部队急需大量军费给养,后方急需大量人民币去收兑区币,稳定市场,发展生产。
造成人民币印刷供不应求,印刷人民币材料纸张只能就地取材,并没有统一的纸张,有什么纸张就用什么纸张,所用纸张有老解放区造的桑皮纸、麻纸,有从市场上采购来的挪威道林纸,有从旧政府印钞厂的仓库中接收来的美钞纸,有东北佳木斯造纸厂生产的波纹水印纸、有从前苏联购进的五星纹水印纸,有一般办公用的平版纸、还有国产天章印钞纸由于所用不同纸张产生不同版别,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因纸张厚薄产生的版别:由于同一票券使用二种纸张,发现有厚薄特别明显,手感很强的有以下几种票券:1、5元牧羊票券:有厚纸与薄纸二种,以薄纸票券较少。
2、10元火车站票券:有厚纸与薄纸二种,薄纸较白,并且薄纸背面文字图案透印非常明显,存世量较少,薄纸是初版,冠字是123。
3、10元灌田与矿井票券:有厚纸与薄纸二种,厚纸色黄,薄纸色浅以薄纸为少见。
4、10元工人与农民票券:有白色薄纸与深色厚纸二种,白色薄纸票券较罕。
5、20元六和塔棕色票券:(原称万寿山票券),有厚纸与薄纸二种,以薄纸较少。
6、50元压路机票券:有厚纸与薄纸二种,厚纸颜色低沉,薄纸颜色鲜艳。
7、50元铁路票券:有初版与再版不同版别,初版纸质较薄与透明,正面的黄底色较淡,发现量较少。
8、100元红工厂票券:有厚纸与薄纸二种,以薄纸较少。
9、500元正阳门票券:纸质有厚薄黄白之分,厚纸较少。
(二)、因纸张底色不同而产生的版别:由不同纸张而产生底色不同,同一票券明显有黄色与白色二种底色。
有以下几种。
1、1元工人与农民票券:有黄色与白色二种,以白色票券较少。
2、1元工厂票券:有黄色与白色二种,以白色票券较少。
3、5元织布票券:有黄色与白色二种,以后者为少见,故价值较高。
4、20元运肥与火车票券:有黄色与白色二种,以白色票券较少。
5、200元颐和园票券:有黄色与白色二种,以白色票券比较少见。
6、1000元北海与角楼票券:(宽章距)有黄纸深色与白纸浅色二种,存世量相差不多。
7、100元轮船票券:有白纸与黄纸二种,以白纸票券较少。
8、500元种地票券:有白纸与黄纸二种,白纸浅色数量较少。
9、1000元双马耕地狭长票券:有黄纸与白纸二种,票底色有暗红色与白色的明显区别。
10、10000元双马耕地票券:有黄纸与白纸二种,以白纸票券较少。
(三)、因纸张有否水印产生的版别:由于便用不同纸张,同一种票券有的有水印,有的无水印,而水印图案也不尽相同,而产生以下版别:1、5元织布票券:有英文水印与无水印券二种版别。
英文水印券甚为罕少。
英文水印可分上英文水印与下英文水印二种不同位置。
2、10元工农票券:有英文水印与无水印券二种,英文水印较少。
所见几张英文字亦各不相同,位置各异。
无固定模式。
3、10元锯木与耕地票券:有横条式水波纹水印与竖条式水波纹水印二种不同水印,以竖条式水波纹券罕见。
4、100元北海与角楼、蓝面票券:有空心星水印、雪花水印、水波纹水印三种版别,以水波纹水印券为少见。
5、100元北海与角楼、黄面、印章狭距票券:有空心星水印与水波纹水印二种版别,以水波纹水印券为少。
6、100元北海与角楼、黄面、印章宽距票券:有水波纹水印与雪花水印二种版别,以雪花水印券较少见。
水波纹水印又可分横条式水波与竖条式水波二种。
以横条式水波券为罕见。
7、200元排云殿票券:有空心星水印与雪花水印二种水印,两券存世量相差不多。
8、1000元运煤与耕地票券:有五星水印与无水印二种,五星水印票券较少。
9、10000元军舰票券:有空心星水印、雪花水印、无水印三种版别,以空心星水印票券为略少。
10、10000元双马耕地票券:有空心星水印、雪花水印、无水印三种版别,以空心星水印票券略少。
二、制版原因产生的版别(一)、原版问题:按照《人民币图册》、石雷的《人民币史话》二书介绍,在编写《人民币图册》一书时,为商讨第一套人民币的版别时,特邀了一些当时发行、制作第一套人民币的有关人士,协商决定第一套人民币的版别问题,并作出决议,制订了三条规定,决定第一套人民币为60种原版。
以后60种版别,一直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所沿用。
这60种版别即是57种原版的基础上,外加20元六和塔一种,50元火车券一种,100元北海与角楼券一种。
为60种。
(二)、再版票幅差异:由于种种原因需要第二次印刷制版,制出来的新版与原来的旧版版幅有一定差距,印刷后出现与原版票幅不同,而产生不同版别的以下几种:1、100元万寿山票券:原版图案距是123mm,是1949年2月5日发行,再版图案距120mm,是1949年3月20日发行,在实际收藏流通券中,我们发现本券图案距有120mm、121mm、122mm、123mm四种之多。
2、200元割稻票券:原版图案距是125mm,为深墨绿色,再版图案距是121mm,浅墨绿色。
狭幅与宽幅两票存世量相差不多。
3、1000元双马耕地票券:按照1992年《苏州钱币》总八期中金诚《第一版人民币版别探辑》介绍本券有狭幅与宽幅二种,狭幅图案是137mm,宽幅图案是140mm。
(三)暗记增减而产生的版别:由于同一票券的承印厂家不同,或同一厂家在再版时增减暗记,以示区别印刷责任而产生不同版别,这个问题过去一直不重视,但随着近年来在海内外广大收藏爱好者的不断探索和钻研下,新的暗记版别相继发现,使第一套人民币版别更加丰富多彩。
增添的暗记版别有以下十几种,现一一分析如下:1、5元牧羊图票券有二种版别:(1)有星版:票背行名上有一“★”暗记。
(2)无星版:票背行名上没有“★”暗记2、10元锯木与耕地图票券有二种暗记版别:(1)二弧版:票背年号右侧为二弧。
(2)三弧版:票背年号右侧为三弧。
3、20元立交桥票券有二种暗记版别:(1)有自由版:票面有“自由”暗记:首位号码是0、1、2、3、4,应是初版。
(2)无自由版:背面无“自由”暗记:首位号码是5、6、7、8、9,应是再版,无“自由”版比有“自由”版少,台湾1997排行榜前者是65位,后者是76位。
4、50元工农票券有二种暗记版别:(1)、普通版:有10个共同暗记。
(2)、大东版:除有10个共同暗记外,在正背面都有“大东”二个暗记。
本券为上海大东印刷厂承印。
5、100元轮船票券有7种暗记版别:(1)、普通版:有10个共同暗记而无特殊暗记,是第一套人民币最常见的票券。
(2)、二字版:除有共同暗记外,正面大轮船下三角中有一“二”字暗记。
(3)、百元版:除有共同暗记外,正面水波纹下边有“百元”二字暗记。
(4)、KK版:除有共同暗记外,正面右下角有“KK”二个字暗记。
(5)、壬申版:除有共同暗记外,在正面右上角面额内有一“壬”字,左上角面额下有一“申”字,本版别甚为稀罕,难得一见。
(6)、背无暗记版:背面没有“百”、“行”、“民”三个暗记,本版别在国内外收藏书刊上未见报道。
(7)、西安版:除有共同暗记外,在票面左侧边饰中人一“西”字。
票背行名左下方有一倒置的“安”字暗记。
6、100元驮运票券有三种暗记版别:(1)、普通版:有5个共同暗记。
(2)、“K”字版:除5个共同暗记外,在正面右上方有一阴文“K”字母。
(3)、“H”字版:除5个共同暗记外,在背面右下角有一“H”字母。
7、200元炼钢票券有八种暗记版别:(1)、普通版:有15个共同暗记。
(2)、“人Z”版:除有15个共同暗记外,正面有“人”、“Z”二个暗记。
(3)、“O T”版:除有15个共同暗记外,正面有一“O”字母暗记,背面有一“T”字母暗记。
(4)、“大东”(1)版:除有15个共同暗记外,正背面有“大东”二字暗记,是上海印钞厂委托上海大东印刷厂代印的票券。
(5)、“大东”(2)版:除有15个共同暗记处,正面有“大东”二字暗记,而在背面却没有“大东”二字暗记,甚为罕少。
(6)、“午月小水”版:除有15个共同暗记外,背面面额的四周有“午”、“月”、“小”、“水”四个暗记。
(7)、“K K”版:除有15个共同暗记外,正面左下角有“KK”暗记。
为上海印钞厂委托上海三一印刷厂代印的票券。
(8)、“大力大成”版:除有15个共同暗记外,背面有“大”、“力”、“大”、“成”四个暗记。
(9)、“大力”版:除有15个共同暗记外,背面有“大”、“力”二个暗记。
而无“大成”二字暗记,比“大力大成”版要少见。
8、200元长城票券有三种暗记版别:(1)、普通版:有8个共同暗记。
(2)、“大东”版:除8个共同暗记外,正面有“大东”二个字,还有“T”、“元”二个暗记。
(3)、“凡可升山木”版:除8个共同暗记外,背面有“凡”、“可”、“升”、山”、“禾”五个暗记。
9、500元拖拉机票券有二种暗记版别:(1)、普通版:有14个共同暗记。
(2)、500版:除14个共同暗记外,在正面年号右侧有“005”暗记。
10、1000元钱塘江大桥票券有二种暗记版别:(1)、“H”版:正面右图六和塔下的亭子尖角中有“H”字母暗记。
(2)、“X”版:正面右图六和塔下的亭子尖角中有“X”字母暗记。
11、1000元秋收票券有二种暗记版别:(1)、普通版:有14个共同暗记。
(2)、“西安”版:除14个共同暗记外,在票背行名左右两侧有“西”、“安”二字。
本券是西安印刷厂承印的票券。
三、印刷颜色过程中产生的版别(一)、在印刷过程中调换颜色产生不同版别:1、20元六和塔票券:有蓝色与紫色二种,以紫色券略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