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的练习课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的练习课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的练习课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的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

3.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热身活动

()里最大能填几?

()×6<57 ()×7<43 ()×5<38

()×4<31 ()×8<26 ()×9<60

你是怎么想的?

2、第一小队共有9名队员,他们打算去“野营俱乐部”参加活动。让我们一起

来为他们打理野营装备吧!

请你帮他们 9个人分一分需要的食物,用算式表示出来并用竖式计算。(1)香肠20包(2)苹果30个(3)矿泉水40瓶

二、入营训练

1、练习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请学生板演,并说说你是怎样想出商的?(即试商过程)

小结: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要想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比被除数小且最接近被除数.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进入“有余数的除法野营俱乐部”。(板书课题)

3、入门观:在进入“有余数的除法野营俱乐部”之前,必须先选择正确的门口,

否则我们将无法得到该俱乐部的通行证。

(1)判断一下这些题目做得正确吗?用手势表示。判断后说说错在哪里?(2)订正在本子上。

(3)看到这些错题,你想提醒同学们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强调余数要比除数小)

小结:我们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计算出来的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如果同学们在计算后得出余数比除数大,那么你算的商一定错了,这时我们就

必须重新检查一遍你计算过程。

4、做练习(计算)

5、填空。

÷8=8 ……,余数最大是(),被除数是()。

()÷()=5……7,除数最小是(),被除数是()

(关键:余数要比除数小,被除数等于除数乘商加上余数)

三、闯关晋级

1、普通营。

同学们真了不起,下面还是让我们来一起闯关吧,闯关成功我们就可以进入普通营啦!

同学们按照“三男二女”的顺序排队。第27个是男生还是女生?第39个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2、精英营

刚才已经顺利闯过了第一关,进入了普通营。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再闯一关,争取进入精英营吧!

第一小队的队员们要参加野营,不但要准备野营的食物,还有许多装备要准

备的。同学们愿意不愿意帮他们解决也应准备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1)每3人共用一个平底锅,必须准备多少个平底锅?

(2)每2人共用一顶帐篷,必须准备多少顶帐篷?

(3)每顶帐篷租金是70元,300元最多可租多少顶帐篷?

(4)野营结束后,他们9个人准备打的回家,一辆的士只能坐4个人,至少需

要几辆车?

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怎么算?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师:这几道题,都是用有余数除法计算的应用题,但是对于生活中的应用题,往往利用纯粹的数学公式解答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生活实际,才能得

出正确答案。你们真得太棒了,已经成为了精英营的成员了。

3、收获成果。

第一小队的队员在这次野营中共收获了50个雪梨。

(1)最少要丢()个,才能正好平均分给7个队员。

(2)最少需要加()个,才可以平均分给8个队员。

四、评价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现实生活。本课的教学就是一个关于解决问题的实际运用。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余数意义的理解,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设计上重点是让学生经历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精心设计了学生参与野营俱乐部活动的情节贯穿整节课,使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合理进行取舍。同时,还借助于在野营俱乐部碰到的问题,作为教材的补充和延伸,使学生发现在生活学习中有很多类似的具体问题,可以通过用余数的除法这一知识去解决,从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重点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观看动画,引出活动 二、摆一摆,比较感知 (一)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把下面这些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3. 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盘) 问题: 1.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 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做。

3. 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 4. 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7÷2=3(盘)……1(个) 问题: 1. 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 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问题: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讲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草莓,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有余数的除法”。 (四)圈一圈,填一填,及时巩固 三、对比观察,理解关系 (一)初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二)活动思考,加深理解 用一堆小棒摆 。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问题: 1. 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 你是怎么想的?和同伴说一说,也可以摆一摆 证明自己的想法。 3.如果用这些小棒摆 呢? 四、课堂作业 作业: 第64页练习十四,第1题、第2题。 第二课时:竖式与试商 教学目标: 1. 在操作中建立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表征形式与其他表征形式的联系。 2. 在比较中理解除法竖式。 教学重点: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

有余数的除法_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龚金明 教学内容:教材第60也例1及第61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互动游戏,激发兴趣 1.猜谜语: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出示气球谜语:受到吹捧就自大,没人吹捧就疲塌,外表看来圆又壮,遇到打击就爆炸。你猜猜是什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气球,现在,你可以任意说出一个这些气球的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咱们就一起来试试。 …… 师:你说几号猜对了没有猜对了没有掌声吗其实,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知道其中的秘密了。 二.动手实践,感知意义 (一)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课件展示例1的问题情景:(小朋友们请看)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到底是不是可以摆3盘呢现在,老师请两个小朋友到黑板上来摆一摆。一个摆盘子,一个摆草莓。) 2.指名摆一摆。小朋友们仔细看,摆了几盘草莓摆完了吗板书:摆3盘,正好摆完。)

3.质疑: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 4.质疑: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知道吗 (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出现剩余的情况。 (1)如果有7个草莓,还是每2个摆一盘,又可以怎样摆呢 (2)(接下来,咱们就同桌合作,按照这样的要求来摆一摆,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摆得最快。) (3)质疑: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两次摆的有什么不一样 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几盘摆完了吗板书:摆3盘,还剩1个。 2.列算式表示摆的过程。(像这样摆又可以怎样写除法算式呢剩下的一个在除法算式中怎么表示) 3.交流展示。(谁来试着说一说。)规范余数写法。 7÷2=3(盘)……1(个)3表示什么1呢 4.质疑:谁能结合这幅图完整的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剩下的1个叫做余数。(课件出示完整的算式) 5.揭题:像这样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并说说每个数的名称。 (1)读算式: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2)说各部分的名称。 (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你会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60页,完成做一做第1题圈一圈,填一填。) 6.随例练习。圈一圈,填一填。(先收起草莓和盘子再做.) (1)17个☆,2个2个地圈。 (2)23,3个3个地圈。 ☆☆☆☆☆☆☆☆☆ ☆☆☆☆☆☆☆☆ 圈了()组,圈了()组, 剩下()个。剩下()个。 17÷2=□(组)……□(个) 23÷3=□(组)……□(个) (过度: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边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小朋友们请看……) 三.观察对比,发现规律 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 (1)(这些小朋友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想一想:摆1个正方形要用几根小棒如果有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8÷4=2(2)动手实践。8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如果是9根、10根、11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余数的含义(教材第6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明白余数的含义,理解余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余数的含义。 课前游戏 【课件出示27只彩色气球,气球有数字(从1到27),打乱顺序】 师:上课前,咱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这里有27只彩球,每个气球上都有数字,你随便说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谁来考考老师。【请4个学生上台,边点边报数,师猜气球的颜色】 师:你们是不是觉得老师很厉害?想不想学这个本领?学了今天这一单元的知识以后,你们一定能知道其中的奥秘。 一、谈话导入,探究新知。 1、谈话:你们看过《西游记》吗?能说一说关于《西游记》的知识吗? 今天的课堂我们也请来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我们一起学习。一天师徒4人来到一片树林中,看孙悟空带来了什么? 2、课件:孙悟空带着8个仙桃,猪八戒看到流出了口水, (1)学生提出问题。(有8个仙桃,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几个?) (2)学生列式计算。(8÷4=2(个)。) (3)问:除法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

(“8”表示一共有8个仙桃,“4”表示分成4份,“2”表示每份分2个。) 3、课件:现在是9个仙桃,平均分给4个人,你会怎么分? (1)、同桌合作用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互相说一说。 把9个仙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还剩1个。 (2)根据摆的情况尝试列出算式。 预设:①8÷4=2(个)多1个; ②9÷4=2(个)剩1个; ③9÷4=2(个)……1(个) ④8÷4=2(个) (3)通过比较找出正确的算式。 (4)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含义。 9个桃子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2个,还剩1个。 4、问:同学比较黑板上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不同点:一个平均分恰好分完,一个平均分有剩余。 5、引出课题:像这样平均分完后剩下的部分就叫做余数。像这样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学生齐读课题。 6、问:你会读这个除法算式吗? 9除以4等于2个余1个。 二、练习巩固,深化知识。 1、课件出示:15个桃子,平均分给4个人,怎么分? 学生先画一画,再写一写,最后说一说。 预设:①15÷4=3(个)……3(个) ②12÷4=3(个)……7(个)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教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教学,包括主题图,共三个例题;另一部分是解决问题,即例教材首先通过主题图中课外活动 4。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用除法计算的素材,加强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对比,沟通知识间的前后联系。 这节课其编排模式是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要求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形成自己的认识,并进而增强应用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有良好的小组合作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除法的特征。 设计理念: 教学中,首先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为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充分交流。在教学中,特别注意教师对学生思考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了解。为了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体会,充分挖掘利用现有资源,让学生按要求摆学具。接着练习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巩固理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动手操作、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另外,在练习设计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练习形式灵活多样,有基本练习,综合练习,还有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数学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是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难点:经历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的联系过程,加深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方法: 探究法、引导法、讲解法 教具、学具: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多媒体课件

复习课教学设计

小学英语语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复习语法一般过去时( )和一般将来时( ) 二、教学目标: 1、复习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两种时态时并能熟练运用 2、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3、能够用简短的语段表达自己的思想,体会到英语学习的成就感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A: : a: ? ’s …. ? ’s …. … ? …. ’s ? ’s …. b: ’s ? ’s … ? ? ?

c: ’s ? ’s ’s ? . 设计意图:由老师与学生的自由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英语氛围,引导学生乐于用英语开口说话,并从老师的爱好是拍照过渡,为下一个环节作了较好的铺垫。 B: , a: T: . ’s , ?( 只出示照片上的人物,点击声音键,让学生猜一猜,然后出示完整的图片。) S: ? ’s …. ’s …, I . ? (多猜几次,然后出现事情的真实画面) T: ? S: ’s . b: ? .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听音,猜事的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教师精心创设的英语情境,他们可以用现在进行时的肯定句或一般疑问句来猜一猜图中的人物正在干什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能调动起来。原本枯燥的句型复习具有了较强的趣味性。

C: T: ? ? ? a. 出示照片:冯书记(女)早晨跑步 T: ? S: / ? . b. 出示照片:蒋老师(男)星期六上网 T: ? S: ? c. 出示照片:学生们放学后打乒乓 T: ? S: . 设计意图:先出现人物的半身照,只给学生提供部分信息,即只能确认人物性别、单复数以及表示一般现在时的时间,通过这些信息沟的设置,让学生产生想问、想知道的愿望,自然而然地用一般现在时的句型猜图中的人物在特定的时间可能做什么事。 D: a: (一般过去时) (1)T: ? ? I . . ?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三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会用横式和竖式表示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3、感受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及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欢乐的六一儿童快要到了,你瞧,这是同学们正在布置庆祝会的会场呢! 师:他们“先搬了15盆花”,那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呢?算式怎么列? 生:15÷5=3(组) 师板书 师:这个3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用口诀,三五十五) 师:现在,谁再来说一说这里的15、5、3各表示什么?(15表示一共有15盆花,5表示每组摆5盆,3表示可以摆3组)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1、列式 师:可是,你看这里有23盆花呢。 师:如果也是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呢?你能列算式吗? 生说,师板书。 板书:23÷5= 2、圈一圈 师:怎么进行计算呢?先请你在点子图上分一分。 生完成练习纸第1题。 3、展示结果 师:谁来说一说你圈得结果是怎样的? 师:这3盆还能不能圈成1份?为什么? 生:剩下3盆,比5盆少,不够了,所以不能再分。 师: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4组,还剩3盆,这里剩余的3盆,就是余数。 板书:余数。 4、写得数 师:那这个算式的结果该怎么写呢?谁愿意给我们展示一下。 师示范写:算式可以这样写:23除以5等于4组,后面写6个小圆点,表示“多下来”的意思,剩余3盆。(边说,边写) 板书:23÷5=4(组)……3(盆)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算式:23除以5等于4组余3盆。 师示范读,学生齐读两遍。

5、认识算式各部分名称 师:谁来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生:23是被除数,5是除数,4是商,3是余数。 师:余数3表示什么意思? 生:剩余3盆。 师:谁能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生:23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4组,还多3盆。 师:现在请你把这个算式写在练习纸上,然后与同桌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它表示的意思。明白的头点点,开始! (二)出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三)感知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1、探究除法竖式的列法。 师:我们在学习加法、减法和乘法时,都能用竖式计算,我们的除法同样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你能尝试着列一列15÷5=3(组)这个算式的除法竖式吗? 学生自主在练习纸上列式。 展示学生的作业。 师:说一说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示范结合讲解:在写除法算式时,我们先写被除数15,接着写除号、写除数5,写等于号,写商3,(商写在被除数上面,但是老师忘了写在1上面还是5上面?你们觉得应该写在哪里?商写在1上面就表示1个十。商是3一位数,应该和15的个位5对齐) )再把3乘5的积写在被除数15的下面,最后15减15的差是0,划线下写0。. (请小朋友们照着老师的样子在练习纸上端端正正地写一遍) 师:写完了竖式,现在请小朋友们再来说一说除法竖式中的每一个数字分别表示除法算式中的什么? 2、探究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列法。 师:哎,写完了这一个除法的竖式,那么像这个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该怎么列呢?你能写一写吗?请你自己独立地在练习纸上写一写。 展示学生的写法。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 师:是啊,我们写有余数除法的竖式时,我们也是这样写的,师边讲解边写竖式。 3、比较两个除法竖式的不同点 说一说这两个除法竖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三、巩固练习 1、练习1:有20个面包…… 师:接下来,我们用所学的知识,来挑战一些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数学问题吧! 20个面包,第一种5个一袋,第二种6个一袋 你想选择第()种包装方法。这些面包可以装()袋。

有余数的除法的练习课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的练习课 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有余数的除法的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 3.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热身活动 ()里最大能填几? ()×6<57 ()×7<43 ()×5<38 ()×4<31 ()×8<26 ()×9<60 你是怎么想的? 2、第一小队共有9名队员,他们打算去“野营俱乐部”参加活动。让我们一起 来为他们打理野营装备吧! 请你帮他们 9个人分一分需要的食物,用算式表示出来并用竖式计算。(1)香肠20包(2)苹果30个(3)矿泉水40瓶 二、入营训练 1、练习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请学生板演,并说说你是怎样想出商的(即试商过程) 小结: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要想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比被除数小且最接近被除数.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进入“有余数的除法野营俱乐部”。(板书课题)

3、入门观:在进入“有余数的除法野营俱乐部”之前,必须先选择正确的门 口,否则我们将无法得到该俱乐部的通行证。 (1)判断一下这些题目做得正确吗用手势表示。判断后说说错在哪里 (2)订正在本子上。 (3)看到这些错题,你想提醒同学们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强调余数要比除数小) 小结:我们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计算出来的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如果同学们在计算后得出余数比除数大,那么你算的商一定错了,这时我 们就必须重新检查一遍你计算过程。 4、做练习(计算) 5、填空。 =8 ……),被除数是()。 ()÷()=5……7,除数最小是(),被除数是() (关键:余数要比除数小,被除数等于除数乘商加上余数) 三、闯关晋级 1、普通营。 同学们真了不起,下面还是让我们来一起闯关吧,闯关成功我们就可以进入普通营啦! 同学们按照“三男二女”的顺序排队。第27个是男生还是女生第39个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2、精英营

有余数的除法_教学设计(全市公开课)(1)

有余数的除法_教学设 计(全市公开课)(1)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龚金明 教学内容:教材第60也例1及第61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互动游戏,激发兴趣 1.猜谜语: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出示气球谜语:受到吹捧就自大,没人吹捧就疲塌,外表看来圆又壮,遇到打击就爆炸。你猜猜是什么? 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气球,现在,你可以任意说出一个这些气球的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咱们就一起来试试。 师:你说几号猜对了没有猜对了没有掌声吗其实,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知道其中的秘密了。 二.动手实践,感知意义 (一)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课件展示例1的问题情景:(小朋友们请看)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到底是不是可以摆3盘呢现在,老师请两个小朋友到黑板上来摆一摆。一个摆盘子,一个摆草莓。)

2.指名摆一摆。小朋友们仔细看,摆了几盘?草莓摆完了吗板书:摆3盘,正好摆完。) 3.质疑: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 4.质疑: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知道吗? (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出现剩余的情况。 (1)如果有7个草莓,还是每2个摆一盘,又可以怎样摆呢? (2)(接下来,咱们就同桌合作,按照这样的要求来摆一摆,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摆得最快。) (3)质疑: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两次摆的有什么不一样? 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几盘?摆完了吗板书:摆3盘,还剩1个。 2.列算式表示摆的过程。(像这样摆又可以怎样写除法算式呢?剩下的一个在除法算式中怎么表示?) 3.交流展示。(谁来试着说一说。)规范余数写法。 7÷2=3(盘)……1(个)3表示什么1呢 4.质疑:谁能结合这幅图完整的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剩下的1个叫做余数。(课件出示完整的算式) 5.揭题:像这样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并说说每个数的名称。 (1)读算式: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2)说各部分的名称。 (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你会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60页,完成做一做第1题圈一圈,填一填。) 6.随例练习。圈一圈,填一填。(先收起草莓和盘子再做.) (1)17个☆,2个2个地圈。 (2)23个3个地圈。 ☆☆☆☆☆☆☆☆☆ ☆☆☆☆☆☆☆☆ 圈了()组,圈了()组, 剩下()个。剩下()个。 17÷2=□(组)……□(个) 23÷3=□(组)……□(个)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1)

有余数的除法 年级三年级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情分析:本班共45 人。有5 人数学思维较特别,绝大部分学生勤于动脑可墨守成规,是好学生但不是优秀数学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设置情景,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是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学习的中探究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式题。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策略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余数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式题。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资源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一、复习导入 看谁能很快说出( )里最大能填几? ( )x 5v 6 ( ) x 3v 20 5X( )v 38 ( )X 4v 22 6X( )< 34 7X( )< 24教学活动2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用谈话导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学们有没有在老师的带领下出去展开过春游或者野炊活动,当中就有很多数学问题。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活动日记,大家请看: 10月18日晴 今天,我们去野炊,老师规定5人分为一个小组,并做好出发准备。我们班这次参加旅游的女同学共有15人…… 想想看,这些女同学能够分为几组? (学生独立解决、检查除法竖式的书写) 教学活动3 三、尝试解决问题、引入主题 1、如果这次参加的女同学不是15人,而是16人,分组的结果又会怎样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把结果表示出来。

2、生独立思考或合作解决 (1)怎样列式?(2)用教具摆一摆。 3、师生交流(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重点理解横竖式的表示方式及每一步的含义。)16人,每组5人,分了3组,还剩1人。这1人还能不能再分?为什么?这里剩下的1表示什么?你能给这个数起个名吗? (板题课题:有余数的除法)这道题的得数怎么写呢?(让学生说一说。)写得数时,要先写商3 ,再在商的后面打6个小圆点,再写上余数1. (板书16-5=3 ()……1 ()) 这里商3表示什么?(3组)(板书单位名称“组”)这里余数1 表示什么?(1人)(板书单位名称“人”)这道题的竖式会写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试着写一写。(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竖式的写法)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重点讨论竖式中各步表示的意思,介绍竖式中余数。教学活动4 四、教学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提出问题:如果参加的女同学是17、18、19……25人呢,分组的结果又会怎样? 2、观察质疑:那么,(教师板书,连贯成一串对比算式): 16-5=3 (组) (1) (人) 17-5=3(组) (2) (人) 18-5=3 (组) (3) (人) 19-5=3 (组) (4) (人) 20-5=4 (组) 21-5=4(组) (1) (人) 22-5=4(组) (2) (人)…… 学生:(当20-5时,商是4……) 3、发现规律:小组交流有什么发现?(生观察、交流) 4、全班反馈,得出规律:余数<除数(为什么?) 五、看书质疑(完成例题内容) 六、巩固练习。 1、教材P51。“做一做”。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7-6 = 33 - 8 = 3、完成教材P52“做一做”(判断对错) 七、全课小结。 [1]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那些知识? [2] 发现了什么规律? [3] 在计算中要应注意什么?

练习课教学设计

“练习课”教案设计

全等三角形习题设计 一、填空题 1.如果△ABC 和△DEF 全等,△DEF 和△GHI 全等,则△ABC 和△GHI ______全等, 如果△ABC 和△DEF 不全等,△DEF 和△GHI 全等,则△ABC 和△GHI ______全等.(填“一定”或“不一定”或“一定不”) 2.如图1,△ABC ≌△ADE ,∠B =100°,∠BAC =30°,那么∠AED =______. 3.△ABC 中,∠BAC ∶∠ACB ∶∠ABC =4∶3∶2,且△ABC ≌△DEF ,则∠DEF =______. 4.如图2,BE ,CD 是△ABC 的高,且BD =EC ,判定△BCD ≌△CBE 的依据是“______”. 5.如图3,AB ,CD 相交于点O ,AD =CB ,请你补充一个条件,使得△AOD ≌△COB .你补充的条件是______. 6.如图4,AC ,BD 相交于点O ,AC =BD ,AB =CD ,写出图中两对相等的角______. 7.如图5,△ABC 中,∠C =90°,AD 平分∠BAC ,AB =5,CD =2,则△ABD 的面积是______. 8.如图6,直线AE ∥BD ,点C 在BD 上,若AE =4,BD =8,△ABD 的面积为16,则ACE △的面积为______. 二、选择题 1.如图7,P 是∠BAC 的平分线AD 上一点,PE ⊥AB 于E ,PF ⊥AC 于F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PE PF = B .AE AF = C .△APE ≌△APF D .AP P E P F =+ 2.下列说法中:①如果两个三角形可以依据“AAS ”来判定全等,那么一 定也可以依据“ASA ”来判定它们全等;②如果两个三角形都和第三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 这两个三角形也一定不全等;③要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给出的条件中至少要有一对边对应相等.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①和③ D .①②③ A D C B 图1 A D E C B 图2 A D O C B 图3 A D O C B 图4 A D C B 图5 A D C B 图6 E A D C B 图7 E F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教材49-51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3、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学会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2、难点:经历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的联系过程,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除法。 教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个? (1)学生独立列式,明确平均分用除法计算。列式为:12÷4=?(2)学生自主解答,说一说你用的哪句口诀?三四十二12÷4=3

二、讲授新课 老师这有一个盒子,里面装了一些小棒,我想用这些小棒来摆三角形,你们猜猜看,盒子里可能有多少根小棒? 1、假设盒子里面有12根小棒,那么最多可以摆几个独立的三角形? (1)用算式怎样表示? 12÷3=4(个),谁来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 (2)除法算式和我们前面学过的加、减法一样,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我们一起来看看除法的竖式怎样列。 先写一个除号,再写被除数12,把被除数12写在除号的里面,除数3写在除号的外面。 我现在要写什么了?商4你们觉得商4应该写在哪里呢?我能把它写在1的上面吗? 总结:有4个3所以写在个位。4个3是多少? 12我把它写下来,这个12就是4与3的乘积。原来有12根小棒,摆三角形用了12根,还有没有?(没有了)也就是原来有12根减去摆三角形用掉了12根等于0。(3)谁再来说说,被除数下面的12和0表示什么呢?(全用了,没有剩余)

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册的四字词。 2、引导学生发现几种主要的四字词类型, 并学习分类积累四字词语。 3、能学习运用四字词语。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复习巩固四字词语 并学习分类积累四字词语。 2、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的四字词语。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梳理全书的四字词语,通过复习,加强四字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二、四字词语大集合 1、自主汇报:我收集的四字词语 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整理本学期学过的四字词, 写在复习卡上。 让我来看看你们整理得怎么样?抽生汇报, 可以相互补充。 (预设点评:你收集得很完整! 透过这份抄写工整的复习卡,我能看到你课下所付出的努力! 整本书的四字词可不只这点哦,

它们正藏在书中期待你认真地去寻找呢! 2、对比复习:读教师整理的复习卡。 师:老师也整理了一份本期所学过的四字词语, 我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四字词语大集合”。此时它正躺在每个桌子盒里呢,赶紧把它拿出来吧。自由读一读这份复习卡,读完后可以和自己整理的对比一下。 抽生说感受。师小结:孩子们,我挺为你们骄傲的!作为三年级 上册的孩子,你们逐渐拥有了自主复习的能力,有的孩子这次可能在课前收集整理的环节做得不好,老师送你们一个复习秘诀,希望以后能学着做学习的小主人。 (生读复习秘诀) 3、分组读复习卡,回顾一学期所学的四字词语。 三、四字词语大考场 师:四字词语们集合在一起,可是带着任务来的。它们想邀请我 们班的孩子进入“四字词语大考场”考一考你们,看哪些能干的孩子 能顺利过关! 1、我会写。听写书上生字表后要求掌握的四字词语,小组内接写,写完后组长批改,并汇报。 2、我会选。出示几个四字词语和相关的词义,让孩子根据词义选择填入哪个词。 3、我会发现。 PPT出示以下四组四字词语,让学生思考:你从 一本正经大惊失色沉默不语心花怒放 兴高采烈情不自禁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欣然怒放远近闻名黑白相间头重脚轻 先启发学生发现:第一排是描写人物神态的,第二排是描写人物 心情的,第三排是描写鲜花的,第四排是含反义词的四字词。再鼓励 学生分别口头补充这几类词语,最后师引读一遍。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名称有余数的除法 执教者李忠课时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 法” P51-52页 教材分析有余数的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刚理解除法特 征,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 中求商,要用竖式计算,但对于竖式每一步的意思以及具体写法学生较 难理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这样一个知识跨度较大的内容, 是比较困难的。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已学会用乘法口诀来求商,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会在求商时因为乘法口诀掌握的不够熟练而出错,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试商时要 强调乘法口诀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 标 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 标 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 点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 明1、创设生活情境,通过摆一摆,分一分,以及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展开观察、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应用意识。(只有“平均分”了,当数不够分时才会出现余数。) 2、学生动手探究,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在试商后,通过竖式计算,出现余数比除数小的情况,说明商是对的。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说明商肯定小了,就应再试商,直到计算后余数比除数小才对。 3、巩固拓展练习,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让学生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数学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注明每个 环节预设的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有余数的除法(公开课)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60-6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 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 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 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学生报数字,老师猜颜色,课后揭示其中的秘密。 (一)

看图表达,复习除法的含义 提问: 1.从图中看出哪些信息? 预设:有8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 2.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可以摆几个正方形? 3.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预设:8÷4=2(个)表示8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可以摆2个正方形。 设计意图:从图像入手,让学生回忆除法的含义,并为接下来的摆小棒活动做热身。(二)动手操作,体会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1.动手摆一摆:用9根小棒摆正方形,能摆几个?

预设:摆2个正方形,多出1根。 提问1: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两次摆的有什么不一样? 9根小棒,摆正方形,摆了几个?摆完了吗? 预设:8根小棒刚好摆完,9根小棒摆不完;9根小棒摆了2个正方形,多了1根。 提问2:像这样摆又可以怎样写除法算式呢?剩下的一个在除法算式中怎么表示? 预设:9÷4=2(个)……1(根);9÷4=2(个)多(余)1根;……表示用9根小棒能摆出2个正方形,多(剩)1根。 提问3:比较这些不同的算式写法,哪种写法最简洁明了? 你还有什么疑问? 预设:余数和除数的单位为什么不一样?能不能摆1个,剩下5根? 学生讨论出商和余数的意义。 小结:9根小棒最多能摆2个正方形,余1根,所以9÷4=2(个)……1(根) 2.动手摆一摆:用10、11、12根小棒摆正方形,并填写表格。

最新新人教版有余数的除法公开课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60页-61页例1和例2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余数,余数要比除数小。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 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重点 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做个数学游戏,它的名字叫“抱组游戏——找朋友比赛”。请大家看屏幕,我们先来看看游戏的规则。 大屏幕显示:[游戏准备]请八个小朋友。[游戏规则]:第一步,每次几人抱成一组;第二步,听清口令,按要求做;第三步,口令是:找呀找,找朋友,()个人,抱一组。获胜方法:谁按要求找到朋友,谁就获胜。 2.活动感知 做游戏,初步理解余数的意义 <2人一组> 师: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一下活动的过程?(有8人,每2人一组,分成了4组) 师: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吗?(8÷2=4(组)) 小结:每组人数相同,平均分成了4组,就是“平均分”,用除法表示。 <3人一组> 师:谁来描述一下这次活动的过程?(指两名生说) 引导生说:有8人,每3人一组,分成了2组,多出了2人。

师:两次游戏,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结:刚才做游戏时,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果:一是大家都找到了朋友,一是部分人找到朋友,还有剩余的人找不到,这里余下的数,我们能给他起个名字吗?(生说“余数”,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有余数的除数” ①摆小棒 师:请大家将刚才有余数的情况,用小棒摆出来,看看余数在哪? 指一生上台摆 问:余数在图的哪个部分?谁上来指指?(指名一生上台指) 他摆的是什么意思? ②列算式 同桌讨论列除法算式,试列 8÷3=2……2(板书) 余数 为了区分商和余数,在它们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③分析算式 师:在这里余数是几?8代表什么?3代表什么?商2呢? ④说算式意义 ⑤带单位,齐读算式:8÷3=2(组)……2(人) 巩固练习:书60页做一做第1题 2.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师:1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 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同桌摆,指一对同桌上台摆) 追问:如何列式?(板书:8÷4=2(个)) 4人一组,小组合作讨论:用9、10、11、12根小棒分别摆正方形是什么情况?如何列式?(板书:) 思考:观察每个算式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回答

笔算乘法练习课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第81-82页练习的7~13题 一、教材分析:多位数乘一位数练习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基础 题,第二部分是解决问题,第三部分是拓展提高,通过找规律用规律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知识的回顾,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能 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或笔算方法熟练地解决问题。 2、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及计算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 处理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熟练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积极生动地学习,在解决问题梳理反思中知识体系。 难点:笔算进位乘法中进位问题的计算方法。、 突破方法:重点问题重点练习,有针对性地组织讨论的方法。 四、教法与学法:讲授法和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实录 一、谈话引入: 师说: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笔算乘法,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些练习继续来解决一些与笔算乘法有关的问题,板书课题:笔算乘法练习课

二、 ` 三、 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 出示基础练习:(1)小兰做了一道乘法题,可以被墨水弄脏了,有些数字看不清,请你帮他填上 ⅹ 3 $ 怎样填呢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2、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3、教师:请同学们看着老师怎样填写的。(课件出示答案,演示按规律填数) (2)出示课本P81 第7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完成并提问 生 ⅹ ⅹ ⅹ师:计算时注意进位。 四、 巩固练习。 1、 出示小明的作业,投影展示小明的作业课本P81 第8、9 师;这是小明的三道作业,老师都他打了“ⅹ”,可是他找不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我们同学能帮他一下吗请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帮小明改正。 63ⅹ3=189 142ⅹ3=326 476ⅹ8=388 】 师;哪怎样帮呢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第1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第1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第61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 (二)引导观察,交流信息。 (三)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做余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挖掘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感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意义 (一)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 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设计意图:沟通操作过程、算式、语言表达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1)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交流发现的问题:剩下一个草莓。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反思、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二) 教学内容:教材P50~~P51上的内容。和P53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教学重点:1、理解除法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在()里最大能填几? 5×()< 16 ( ) × 6 < 25 4 × ( ) < 23 13 3 × ( ) 47 > ( ) × 6 ( ) × 8 < 26 2、计算: 8 ÷ 4 = 45 ÷ 5 = 二、新知。 1、教学教材P50例1。 (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15 ÷ 5 = [ ] (组) (2)利用学过的表内出发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各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自主探索,汇报结果。(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2、学P51例2。(有余数的除法) (1)采取例1情境的延续。 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2)横式与竖式对比,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3)注意:[1]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 商和余数的不同单位名称。 三、巩固。 1、教材P51。“做一做”。 (1)先填一填。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订正错误。 2、试一试自己的能力。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7 ÷ 6 = 33 ÷ 8 = 小组讨论 通过以上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作业练习。 (1)找病因(并改正) (2)把横式改写成竖式,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60 ÷ 7 = ()…………() 4、完成教材P53第一题。 5、小组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错题) 四、全课小结。 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又学会了那些本领?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该注意些什么?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