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学校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学校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1、1936,美国应用心理学成立。1945年3月,美国学校心理学学会成立。1981年国际学校心理学学会成立。我国真正从事学校心理学研究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以后”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领导部门十分关心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1993年中国心理学学会第七届理事会成立。将原来学校管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改为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2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校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科学,它不仅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应用一定心理学的依旧,而且学校心理学家直接参与到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从而为中小学校服务。

3学校心理学家研究的课题主要是应用性课题。学校心理学主要在学校背景中,结合教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学习进行研究。巴顿曾建议将学校心理学改为“应用教育心理学”或“教育者心理学”。

4多动症的理解不同意轻微脑功能失调(MBD)而是“注意缺乏障碍”(ADD)。儿童多动症矫正有利于多动症儿童改变认知策略和思维组织的方法,主要机制在于考虑到注意与认知的关系。5美国学校心理学会前主席约翰?哥德堡领导美国的研究,离婚导致了子女和父母双方的压抑和不安,父母婚姻状况对男孩影响比女孩更多,特别是在较大年龄水平上。6青少年抽烟行为研究结果发现母亲及同伴的抽烟行为及对抽烟行为的态度是青少年抽烟行为的预测源。父母和同伴,特别是友好同伴的抽烟行为与青少年的抽烟行为有明显的正相关,父母和同伴的压力是青少年抽烟的重要影响因素。

7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人的心理发展变化一般规律的一门心理学基础学科,也叫基础心理学,它研究的对象是正常人的心理现象,即心理过程和个性。

8、1991-1992年,美国心理学会(APA)一百周年庆典的召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心理学科史研究的发展。按照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分为萌芽期、产生期、发展期和繁荣期。

9社会能够通过适当教育儿童来克服其问题的观念是20世纪前期美国教育的普遍主张。10泰亚克把义务教育运动分为“象征”阶段(1850—1890年期间)和“政府结构”阶段(1890年以后)。11华林的数据也为把义务教育的思路扩展到特殊教育中建立了基础。

12学校心理学服务事宜莱特纳·威特默1896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立的心理诊所开始的。威特默被称为“临床和学校心理学之父“他创立了”临床心理学“这个术语,并创办了《心理诊所》这本有关临床服务和残疾儿童的杂志(1931)这本杂志成为了传播威特默第一个心理诊所的业务和工作思想的渠道。13斯坦利·霍尔,他于1892年建立了“美国心理协会”(APA),并创办了《美国心理学杂志》、《教学法的摇篮》。霍尔是“1899年儿童研究运动之父”。这次运

动对芝加哥公立学校“科学教育法和儿童

研究系”—第一个在公立学校内运作的

诊所,—的建立和运行产成了影响。霍

尔早年主要从事标准和临床个案研究的综

合工作。(1967)14早期学校心理学

服务的模式主要是从两个取向上发展而来

的,即表意文字的临床心理学和标准的教

育心理学。个别儿童研究模式就通过利用

表意文字和标准的数据成为学校心理学的

主要标志。

15诊所心里检查通常是用“比纳—西蒙

量表“或者是董事会测验(1985)。

16测验运动早期,在划分需要接受特别

治疗的人时,能力测验和成就测验显现出

了优越性。17干预受到各种思想的影

响:其中包括桑戴克的学习原理和教育心

理学,杜威和詹姆士的教育哲学,弗洛伊

德的治疗学概念体系以及华生的行为主

义。

18诊断服务促成了学校心理学的重要作

用模式—心理评估。随着1905年比纳

量表的采用,特别是哥达德和推孟的修

订量表,心理测验在20世纪20年代已

广为盛行。19已婚妇女们的工作日益为

人们所接受,这也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工

作场所中的性别结构。与其他心理学领域

相比,在整个学校心理学历史上妇女占有

很大的比例。20格塞尔是学校心理学最

突出的典范,被认为是第一个拥有学校心

理学家职位的人。21在1920年到

1940年期间已经出现了该职业发展的两

个重要标志:培训和证书颁发。22第一

个培训项目20世纪年代中期在纽约大学

开设的,该培训项目被认为是大学生和研

究生水平的学校心理学。30年代中期,

纽约和宾夕法尼亚成立了州教育证书颁发

局。

23心理测验的测量方法最突出的是

1916年制定的比纳—西蒙量表的斯坦福

修订量表,1937年又修改成了L形式和

M形式(路易斯?推孟和莫德?柏利

尔)。早期的诊所体制不仅仅局限于城

区,一些乡村通过流动诊所也获得了服

务。

1905年法国的比纳和西蒙发展了智力测

验。24、1930年咨询心理学家协会

(ACP)和1937年美国应用心理学家

协会(AAAP)的建立。AAAP的四个广

义的专业—临床、咨询、教育、商业和

工业心理学—是其职业化的重要标志。

25二战后,美国“生育高峰”促使教育

迅速发展起来。1945年才开始颁发的学

校心理学家证书到1977年已在全美所

有的州发行。、26当一个学科或专业发

展到成熟阶段时,专业的标准与规范化就

成为一个重要的试金石,他一方面反映这

个专业的成熟度,另一方面促进专业向更

成熟和繁荣的阶段发展。27《学校心理

学手册》沿袭早期玛格利的手册的方式提

供了主要资料来源。28学校心理学家的

作用的不断改变的一个潜在的障碍就是近

来从业者的短缺。需求不平衡成为20世

纪90年代培训和服务的主要问题。作用

和职责变化的其他潜在障碍是众所周知

的:工作量大、工资低、学校预算资金不

足、学校管理人员的角色知觉、学校的心

理学服务的特点的概念体系狭窄。

29学校心理学正从传统的治疗模式向心

理教育模式转变。30个体发展的历程、

动因、以及关于个体发展的理论流派,对

于学校心理学中的心理评价、干预与教育

规划构成了学校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31家庭系统应用于研究的一个基本指导

原则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种

交互影响或交互作用的观点也是维果斯基

的思想中得到反映。在亲子的交往过程

中,父母与子女是相互影响、相互学习。

家庭成员不是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相

反地,每个成员之间都以各种复杂的方式

彼此联系、相互影响。32儿童身心发展

很多程度上受制于两个系统,即家庭系统

和学校系统的影响。学校系统着重关心

(1)课堂,它是学校这个大系统中的亚

系统。巴顿强调,课堂作为一个亚系统,

是有其结构和层次的。(2)在课堂中的

学生(3)学校心理服务机构。

33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普莱尔,最早

运用系统追踪观察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

34横断研究是最常见的一种研究类型。

35纵向研究、横断研究和聚合交叉设计

的共同点:均属于发展性研究他们都是从

个体心理活动或事件的过程研究其发展变

化的过程,研究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因素及

其相互关系。36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

是学校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类型。准实验研

究成为学校心理学普遍采用的一类方法。

37准实验设计这个概念是心理学家坎贝

尔和库克在讨论研究效度问题时首先提出

来的。在学校心理学的研究中,最常用到

的准实验研究设计方式是时间序列设计及

其变式。38、A-B设计的一个最大问题

是你不能断定个体行为的变化是否真地来

源于实验处理。这个问题可以通过A-B-

A设计加以部分的纠正。39多基线设计

允许研究者对一个被试或一组被试的多个

行为进行测查,因此,这种设计有助于我

们分析个体间的差异。多基线设计实质上

是引入相同干预的一系列A-B设计。.

40采用“自回归整合移动平均模型”

(ARIMA)处理此类时间序列设计数

据。

准实验的种类: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回

归间断点设计、不等同对照组设计、重复

处理设计。41观察法是学校心理学研究

的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儿童心理

活动有突出的外显性。

42进行观察研究必须首先进行观察设

计。43常用的观察策略有参与观察策

略、取样观察策略以及行为核查表等。

44在制定观察记录表时,通常采用观察

代码系统。45访谈法最大特点在于整个

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儿童相互影响、相互

作用的过程。46访谈问题有两种:一是

封闭性问题;一是开放性的问题。

47问卷法的特点(优点):是标准化程

度比较高,避免了研究的盲目性和主观

性,而且能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资

料,也便于定量分析。是学校心理学研究

中最常才用的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48问卷的设计是问卷研究的关键环节,

它直接涉及到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并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

49学校心理学研究中的问卷一般包括题

目、前言和指导语、问题、选择答案和结

束语等几部分。问题是问卷的核心。

50心理学的研究中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

要求被试完成一些问卷,用以评价其心理

和行为的特征。量表是问卷的标准化形

式。51积累量表法的设计要求很高,常

用于能力测验和学业成就测验之中。

52研究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分为两类:一

类是定性分析,另一类是定量分析。

53一般的,审核重在对研究资料的完整

性、齐备性和合理性的检查,而评价则重

在对研究资料的可靠性进行分析。

对研究资料的评价通常可以从资料的来源

及资料本身两个方面入手。

54最常用的编码方式就是对研究资料进

行归类。对研究资料的定性归类,是定

性分析的前提。55研究者想考察初中生

学习策略的特点,采用内隐理论的研究方

式。56初中生常用的学习策略包括四

类:即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动机策略

和社会性策略。

57定量分析是心理学科学化的标志。

58对数据结果的定量分析通常包括描述

统计、推断统计和多元统计等三类。

描述统计既可以用作定量分析,也可以用

作定性分析,它是对数据的整理、分类和

简化,借以描述数据的全貌,以表明研究

对象的某些性质。

推断统计主要通过样本统计量来推论总体

的情况,包括总体参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

两方面。其中假设检验又分为参数假设检

验和非参数检验。数据类型常为计数数据

和等级数据。59受发展性的社会系统取

向的影响,在学校心理学的研究中,多元

统计的分析手段得到了很多运用。

60显著性检验主要有三方面:对回归系

数的检验、对可决系数R2的检验和对变

量所说明总体变异量的多少的检验。

61心理测量具有相对性、间接性、代表

性和客观性。62在学校心理测量与评估

中常用的工具有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和行

为测验。63学校心理学家的重要任务之

一就是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进行评

估。64心理评估的宗旨是帮助学生解决

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因此心理

评估必须是科学的客观的。

65美国心理学家布朗、阿纳斯塔西和克

龙巴赫对心理测验定义的共同点:都认为

测验测量的是人的行为,是人行为的一个

样本,测验是按照严格的科学程序编制、

施测、记分和解释的测量工具。由此决定了心理测量的特殊性质。

66测验通过对测验题目的反应来推论它的心理特质。测验只是测量了编织者所定义的行为。

67心理测量的基本功能是测量个体间的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方面的反应。

68测验手册唱报告的信度指标有:再测信度、复本信度、分半信度和同质性信度。69效度可分为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效标效度。

70分类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确定什么样的心理功能是变态的、偏常或需要治疗的;另一种是区别心理功能的类型或不同的维度。分类是以特殊的规则或理论模式为基础的。71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和心理学发展水平的局限性决定了心理功能分类系统并不完美。72决定行为间协方差关系的主要统计方法是因素分析。

73儿童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与行为发生的背景有关。74这里测验代表理论有: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凯利和瑟斯顿的”多因素说“、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式“、阜南的”智力层次结构理论“、辛格和格德曼的”智力二维结构模式“、斯腾伯格和波维尔的“新智力二维结构说”以及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75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提出智力包含七种能力:语言能力、逻辑和数学能力、空间认知能力、音乐能力、身体运动能力、社会交往(人际关系)能力和自我意识能力。76目前在国内外最有影响的、适用于中小学生的代表性智力测验有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和瑞文推理能力测验。

77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

1905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编制了第一个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测验,即“比纳-西蒙量表”。该量表包括30个项目,从3—15岁,该量表首次采用心理年龄,即智龄来计算成绩。比纳认为,智力是一种判断的能力,创造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着重测量判断、理解、推理等高级心理过程,即智力中的普通因素。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1916年修订了此量表,即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该测验有90个项目,其最大特点是引入智力商数(IQ)简称智商的概念。1960年修订后的量表共100多个项目,这些项目被分成20个年龄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测验更加强调言语技能和抽象思维能力。现在智力测验所指的智商,都是离差智商。78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由美国心理学家大卫?韦克斯勒编制,1949年出版。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个人智力量表之一,其适用对象为6—16岁的儿童。韦克斯勒认为,智力是个人有目的的行动、理智的思考以及有效的应付环境的综合能力。他在量表中设计了12个分测验,这12个分测验分为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两部分。言语量表包括常识、背数、词汇、图片排列、积木图案、拼图、译码、迷津等测验。其中译码分为译码甲

和译码乙,译码甲为8岁以下儿童使

用,译码乙为8岁和8岁以上儿童使

用,通常需用45—60分钟。其他内容

还有类同、算术、理解、填图、积木等。

79瑞文推理能力测验

是非文字智力测验,是英国心理学家瑞文

1938年设计,简称瑞文测验。依据的是

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论,6岁以上任何

年龄的被试,常被用于跨文化研究。约需

30—45分钟。瑞文测验有是三个版本,

一个是1938年出版的标准推理测验,

另外两个在1947年编制,分别是彩色

推理测验和高级推理测验。彩色推理测验

适用于5—11岁儿童和智力落后成人,

高级推理测验则用于高智力水平的成人。

1986年由张厚粲主持修订用于中国城市

5岁半以上儿童至成人。

80人格特性主要有:独特性(差异

性)、内隐性、稳定性和统一性。

心理学家对人格的测验是从个体差异的评

定开始的。

人格的测量是心理评估的重要内容。人格

测量的工具之一是人格测验。人格测验分

为投射性测验和客观性测验。

81著名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克墨迹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句子完成测验和绘画测

验。82广泛使用的人格问卷有明尼苏达

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16种人格

因素问卷(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等。83人格测验的量表有:艾

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人格调查

表(PIC)、青年人格调查表(PIY)、

NEO人格问卷、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TSCS)。84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

是由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夫妇编制,

1975年发表了最新修订版。问卷分为成

人版和儿童版,分别适用于16岁以上成

人和7—15岁儿童,施测仅需要10—

15分钟。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编制是以特

质论为理论基础的。艾森克通过因素分析

抽取出两个维度,即神经质(又称情绪

性)N、内外倾性E和精神质P(心理变

态倾向)。三者是决定人格的三个基本因

素。

艾森克人格问卷共90个题目,被试以

“是”或“否”作答。按E、N、P、L

四个量表记分。内外倾性E因素与中枢

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强度有关;神经质

N因素与植物神经系统的稳定性有关;

精神质P因素与某些易发展为行为异常

的心理特质有关;L为测谎量表,用于测

定被试者掩饰、假托或自身隐蔽倾向,或

者测定其社会性朴实幼稚的水平。

各维度典型地人格特征的描述有:E分数

高表示人格外向,分数低表示人格内向;

N分数高表示情绪不稳定,分数低表示

情绪反应缓慢且轻微。陈忠庚修订的成人

问卷和儿童问卷,最后修订版为85个

项目。85儿童人格调查表(PIC)

是美国心理学家沃特等人(1997)编

制,被誉为“儿童明尼苏达人格调查

表”。调查表由600多个项目组成,可

用于3—16岁儿童。1990年沃特等人

发表儿童人格调查表的修订版(PIC—

R)有三种形式,分别包括131、280

和420个项目。其中131个项目的为简

表,只有四个分量表。420个项目仍为

16个分量表,其中3个效度量表,12

个临床量表,一个筛选量表。(1)效度

和筛选量表:撒谎L;频次或偏差反应

F;防卫DE;适应ADJ。(2)临床量

表:成就ACH;智力筛查IS;发展

DEV;躯体症状担忧SOM;抑郁D;家

庭环境FAM;过失行为DLQ;退缩

SDL;焦虑ANX;活动过度 HPR;社交

技能SSK。因素分析抽取出五个因素:

过失/行为失调/外化行为问题;认知发

展;心理病理/内化行为问题;活动水

平;躯体症状忧虑。86青年人格调查表

(PIY)是评价9-19岁儿童青少年情绪

和行为适应、学校适应、家庭特征和相互

作用,以及学业能力等状况的,由美国心

理学家莱查和格伦伯1995年编制。该

量表以儿童人格调查表(PIC)的题库为

基础的。采用了自我报告法。

问卷包括四个量表:内化/外化行为、认

知缺损、社会退缩和社会技能缺失。常模

分别提供了正常与临床不同性别被试的T

分数。87、NEO人格问卷。是由美国心

理学家科斯塔和麦克雷根据人格的“大

五”结构理论编制的人格五因素问卷。问

卷共181个项目,分自我报告法和他人

评定两种形式,适用于20岁以上的成

人。1992年出版的NEO人格问卷修订

版,适用于16岁以上的青少年和成人。

每种问卷由240个陈述句组成,用五点

量表进行评定记分。五大维度包含六种成

分,每种成分用八个项目测试。

五个维度:神经质、外向性、对经验的开

放性、宜人性、谨慎性。(1)神经质的

六种测量成分是焦虑、愤怒、敌意、抑

郁、自我意识、清醒、冲动性和脆弱性。

(2)外向性的测量成分有热情、合群、

果断、活跃、寻求兴奋和积极情绪。

(3)对经验的开放性的测量成分有想象

力、审美能力、感觉、行动、思想和价

值。(4)宜人性的测量成分有信任、诚

实坦率、利他、顺从、谦逊和善心。

(5)谨慎性的测量成分是能力、秩序、

责任心、努力成功、自律和谨慎从容。

88、1986年迪戈曼将其用于儿童青少

年人格五因素称为“小五”因素。

89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

由美国心理学家费茨1965年编制,

1988年修订。该量表基于自我概念的多

维观点而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临床经验。

有两种格式一种供咨询及辅导用,一种供

临床治疗及研究用。都是在5点量表上

作答。适用于12岁及12岁以上被试。

量表分为几个部分:身体自我(PH)、

道德伦理自我(ME)、个人自我

(PER)、家庭自我(FA)、社会自我

(SO)以及总体自我。每个部分的内容

从三个方面测查:自我认同(ID)、自

我满意(SA)和行为(B)。中国台湾

心理学家林邦杰20世纪70年代末曾出

版了该量表的中文修订版。90行为评估

主要是对可观察行为的综合评价,其理论

依据是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对行为或症状

本身的测量和治疗。主要针对适应行为和

问题行为。常用的方法有直接观察和模拟

观察法、访谈法和行为测量法。91目前

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的儿童行为筛查量表

是艾森伯斯儿童行为核查表。92儿童行

为核查表(CBCL)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艾

森伯斯及其同事50年代起在儿童精神科

的临床实践中编制的。1970年首先在美

国使用。该量表是目前公认的儿童精神病

理学的主要测量工具,适用于4—16岁

儿童,1991年的最新版本将适用范围拓

展到到4—18岁。主要用于筛选儿童青

少年的社交能力和问题行为,由父母、教

师评定青少年自我报告和课堂观察测量构

成一个评价系统。艾森伯斯认为,父母报

告是儿童评价的多元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

部分。

儿童行为核查表的能力量表评价活动能

力、社交能力和学校能力。症状量表主要

检查问题行为,由主成分因素分析法抽取

的因子有:攻击行为、过失行为、焦虑/

抑郁、抱怨身体症状、社会问题、注意问

题、思想问题。

量表提供了标准化的T分数和百分位

数。T分数包括内化行为和外化行为及总

分三T分数93行为矫正起源于威特默尔

和希利等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

工作。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产生以来,行

为矫正技术是心理学应用的一个重要标

志。

行为矫正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延伸和应

用。

94经典性条件反射说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说(1)经典性条件反射说,是俄国生理

学家巴普洛夫创立的。他创造了在精密实

验条件下研究高级神经活动的方法。形成

条件反射的关键是:中性的、无关刺激物

的作用和无条件刺激物的作用同时发生,

条件反射不是天生的、种族的反应,而是

后天获得的行为。(2)操作性条件反射

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首创的。为

什么是操作性的原因是它是通过有机体的

主动的操作才形成的。故操作性反射也称

为工具性条件反射。实验表明,行为的形

成和改善是在奖励和惩罚的作用下实现

的。95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班杜拉提出的。班杜拉认为要理解个体的

学习过程,必须充分地考虑环境因素、个

人对环境的认知以及个人行为三者之间的

交互作用。由环境、个人与行为的交互作

用形成的理论也是“三元学习论”。

96人的学习有两条途径:一是言语的途

径,二是观察的途径。97作为行为矫

正,其重要标志就是干预过程的程序化和

效果评估的客观化。要对矫正的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估,就需要在矫正的过程中收集定量化的数据,这是行为矫正的一个重要要求和关键环节。

98在行为矫正中,目标行为应是客观的、可观察的和可测量的。行为矫正是以行为主义学习论为基础的。

99儿童访谈有助于我们辨别潜在的目标行为,而且可以通过随后的观察进行检验;与教师和家长的访谈,有助于了解他们参与干预计划的意愿;观察数据有利于建构儿童行为的一般模式;测验能够提供儿童在目标行为上的表现;角色扮演是对儿童实际观察的一种替代性补充。

100对记录数据的分析与评估是对矫正过程的反馈。101暂停强化有两种做法:一是在一段时间内对目标行为不予强化;另一种是要求行为者离开当前存在强化物的行为情境,到暂停区待一段时间。102过矫正法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复原,即当不良行为发生之后,要求行为者必须消除不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是不良行为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得以恢复。二是积极练习,即要求当事人反复练习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良好行为。103弗尼斯和克里斯蒂认为,这些强化物是有层次性的,从最基本的行为后果,到更抽象的行为后果。

社会性强化物是教师们经常使用的,他总是与社会性肯定相联系。教师的口头表扬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104马丁和皮尔认为间隙强化额强化程式包括八种:固定比率程式、可变比率程式、固定时间间隔程式、可变时间间隔程式、固定持续时间程式、可变持续时间程式、固定时间间隔且有限持续时间程式以及可变时间间隔和有限持续时间程式、105自我指导训练是梅钦鲍姆与古德曼(1971)提出的。它来源于维果斯基的高级心理机能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06学校心理咨询主要对象是学生,特别是那些“问题”儿童青少年和“学校处境不利”儿童青少年,其次是家长和教师。学校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限定于在学校中,因自身的心里不适应或心理障碍而烦恼或因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他人增添了麻烦,引起他人的不满或自己的困惑,为此需要获得心理咨询人员的心理学援助的来访者。这些来访者主要是学生,也可能是教师,必要时孩子的家长也有可能。

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解决心理发展中的各种疑难问题、克服各种心理障碍。有明显的教育指导色彩。

学校心理咨询活动主要以促进儿童、青少年的人格、情感发展,以咨询指导与开发的心理援助为主体。强调校内、班级集体的协调的人际关系。

基本形式主要是面谈或咨询,还可以通过设立电话咨询提供服务。电话咨询有即时性、随时性、便利性和匿名性及一次性等特点。可以促使求询学生能够表露真实的自我。107知识的传授、情感的培养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环节。

108心理咨询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咨询师与接受心理援助的来访者两者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的、人工的及专业的人际关系。心理咨询是在来访者所出现的心理问题是基于心理不适应为内在驱力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工作。109有一个规范化的咨询室是心理咨询开展前提条件

110以“信赖关系的建立”为轴心所构成的“支持”、“共感理解”和“明确化”三大因素应该成为学校心理咨询的三大理论支柱的中心。111斯金纳认为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一个反应—刺激过程,而后者则是一个刺激—反应过程。112对心理治疗产生较大影响的是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13行为疗法有:主张训练法、情动心像法、强化法、思考停止法、想像厌恶疗法等。114张日昇(1999)系统的论述了心理咨询的过程及其一般程序。基本过程大体可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115来访者所表现出的感情转移额内容频度较多的是依存性(依恋)、恋爱情感和两面感情。关键还是依存感情转移的量的问题。

116感知觉障碍中,其中最常见的表现是视觉失调与感知觉整合障碍。

117学习障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中最突出的表现在高焦虑与抑郁上。

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随年龄增长而改善,尤其在13、14岁前后最为突出。118对学习障碍的研究,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习障碍儿童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9儿童的社会技能问题分类:技能缺陷、技能操作缺陷、自我控制技能缺陷、自我控制操作缺

打印版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要点归纳

教育学知识点 1. 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训、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们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简述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得总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3.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基本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 1902年"壬寅学制"第一个近代学制;1904年 "癸卯学制"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 "壬戌学制提出"六三三"学制 4.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及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及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 学历教育及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为什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6.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原始形态的教育特点:(1)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2)教育没有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教育及生产劳动相脱离(2) 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3) 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辨和死记硬背。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教育及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3)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的特点:(1)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2)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7.资产阶级采取哪些措施建立国民教育体系?(1)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2)普遍实施义务教育;(3)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8.试述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9.简述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及"乡学"之分,形成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905年废除科举;"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古印度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将人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西欧中世纪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内容有神学和七艺(文法、修饰、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学行兼顾、博约结合、学以致用、以身作则等教学原则;战国后期《学记》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提出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师严而道尊;苏格拉底 "产婆术",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辩论的方法,为启发式教学奠定的基础;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都体现在代表作《理想国》中,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学制,为近代资源共享本主义教育提供了雏形;亚历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专著。他主张教育者要了解儿童的天赋、倾向和才能,遵循儿童的特点进行教育。他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10.简述近代、现代教育思想家的代表及其主要贡献。英国的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 1 / 1

(完整版)北师大教育心理学电子版教程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课堂讲义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不限于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应扩展为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范围里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交互作用的规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 二、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五要素) (一)学生 学生特征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多姿多彩,学生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二)教师 学生式学习的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地位。教师在组织教学、协调其他各种因素中起关键作用。教师这一要素包括: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学中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宏观上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注重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四)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过去,教学媒体被视为教学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已成为教学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和容量的大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教学环境

学校心理学(山东自考林崇德版本)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与任务 一、学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性质 1、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是心理学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心理学应用和服务于中小学校的具体体现。 2、学校心理学是在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心理学分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和这些分支学科关系密切,而且也是这些心理学分支融合的结果。 3、学校心理学研究对象主要是5-18岁的学生,它的侧重点主要是研究身心缺陷和学习困难的所谓“问题”儿童与青少年。 4、学校心理学的出现与崛起,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 二、学校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1心理预防与心理卫生 心理预防即预防学生在校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以便使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顺利完成学业;心理卫生方面要使学生劳逸结合,保持身体健康等。 2心理咨询: 指对人们,特别是对心理失常的人,通过心理商谈的程序和方法,使其对自己和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改变其态度和行为,并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 3诊断性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理论和标准,以使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为主,对学生个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异常或障碍、以及学生的成长环境进行描述、分析、归类、鉴别评估的过程。 诊断性评价是一个包括确定目的、观察现象、收集资料、查询原因、实施测量综合评估等在的完整过程。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就是一种一般性的诊断性评价。 4、行为矫正,指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认知、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心理学干预,具体地帮助道德越轨、学习困难、情绪挫折和社会性发展不适应的学生获得正常的发展。 5、学习指导,是指帮助学生实现教育的价值,教材为媒介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6、就业指导,即对学生如何选择适当的职业加以指导。 第二节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缘起 一、社会问题 (一)西方学校心理学产生的社会原因 在西方,犯罪、毒品、家庭破裂困扰社会,也是众矢之的的“公害”,且成为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三大社会问题。(二)我国开展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社会原因 在新旧体制转化过程中存在各种矛盾,社会上滋长的“一切向钱看”的消极现象,不仅妨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也助长他们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心理。在“应试教育”的条件下,容易产生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的消极现象,它往往是学生产生焦虑情绪、挫折感和人格障碍,甚至与萌发“轻生”的念头。有些家庭教育不当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现象。大众传媒中不健康的容也是造成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科技发达、生活优越且教育管理不严 科学技术发达,生活优越且又教育管理不严,会带来学生的问题。 在我国,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同时,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变得越来越低了。 三、学校咨询事业的发展 心理咨询以轻度的、属于机能性的心理失常为主要围。 问题儿童青少年:通常指品格上存在着问题而且经常表现出来的儿童青少年。一是指品德发展上有缺点,二是性格发展上有偏畸。 学校处境不利儿童青少年:通常指智力潜能正常,但在学校中处于低下地位,实际上被剥夺了基本学习权利与学习可能的学生,也指本身发展智力迟滞、学习成绩落后、行为不良等不能适应学校学习的学生和从较低水平的学校转到较高水平学校时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的学生。 四、危机期问题的讨论 危机期出自危机论,是当代西方心理学界流行的一种青少年观。该理论从西方社会生活方式特点、人际关系和家庭结构的现状所造成的反抗社会、反抗成人、蔑视法律、铤而走险的事实出发,认为个体发展到青少年期,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反社会行为,要和现实、成人发生冲突。

认知心理学资料(超强完整版,重点整理突出)

认知心理学复习指导 一、认知心理学及其发展 1、认知心理学广义与狭义理解,认知心理学的两取向(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与平行分布处理模型) 2、人的信息加工的类型(三对) 3、能够举例陈述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重点是反应时方法的运用 1、认知心理学广义与狭义理解。 广义:是指以认知为研究取向的心理学。主张人的心理因素如认知、价值、选择等在人的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重视对高级认知过程如思维、智力等的研究。 狭义:是指信息加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系统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或讯息处理)的系统,并和计算机进行类比,认为人对知识的获得就是人对信息的输入、转换、存储、提取的过程。 2、认知心理学的两取向(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与平行分布处理模型) 物理符号系统假设是由纽维尔和西蒙提出的,认为无论是人还是计算机的信息加工都是操纵符号的。符号的功能是代表、标志或指明外部世界的事物。一些符号通过一定联系形成符号结构。信息加工系统得到某个符号就可以得到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或该符号所标志的操作。因此将信息加工系统也叫不好操作系统。 平行分布处理模型: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使用数量众多且独立的处理单元或处理器,在同一时间内实现众多的信息处理。,它要求更多的考虑认知系统的神经基础,希望能在跟接近大脑的神经结构的基础上来建构人知的理论与计算模型。研究范式的这种转变称为大脑比喻。 3、人的信息加工的类型(三对) 1.自下而上的加工与自上而下的加工。当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直接依赖于刺激的特性或外部输入的感觉信息时,叫自下而上的加工。当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依赖于人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时,叫自上而下的加工。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自下而上的加工更为明显,后期反之。 2.系列加工与平行加工。人对输入的信息是依次一个一个的加以处理——系列加工。同时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平行加工。 3.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各种要求意识努力的认知加工——控制性加工。它是由主意来发动,并由注意来维持的。在没有注意的条件下,人也能进行信息加工——自动化加工。不受人的目的与意图的控制,而且往往是不自觉的。 4、能够举例陈述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反应时记录法、口语记录、计算机模拟 1.反应是记录法。(相减法、因素相加法)反应时记录法:是指从刺激到反应之间的时间,即反应的潜伏时间。它不仅能推测人的信息加工(或讯息处理)的过程,而且能推测认知的内部结构,即知识的表征。 (1)相减法——唐德斯基本方法:计算复杂反应时间与简单反应时间的差别,或者说,用复杂时间减去简单反应时间。相减法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信息加工的一种基本方法。当一种作业由一系列加工阶段组成时,应用这种方法是较好的,在这种情况下,某一加工阶段所需的时间可以用完成作业第一段所需时间与完成作业第二段所需时间相比较来量度,或者说,完成两段作业的时间差就是这一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 (2)因素相加法——斯滕伯格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全部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时间的总和。斯滕伯格还假定,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对作业完成的时间具有独立的或相加

学校心理学大纲

[06058] 学校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二○○二年一月 指定用书:《学校心理学》,林崇德、辛涛、邹泓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参考书:1.邓明昱、郭念峰:《咨询心理学》,中国科技出版社,1992 2.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刘翔平:《学校心理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 Ⅰ.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学校心理学》是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的考试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考生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方法,检验考生对学校心理学主要内容的掌握水平及应用能力。 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心理学应用和服务于青少年学生的具体表现。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学校心理学是顺应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而设置的。本课程强调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和综合性,注重对考生在基本理论、方法和能力上的培养。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使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掌握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技术,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常见问题,了解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以及行为矫正和训练的方法。 Ⅱ.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应理解学校心理学的实质,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了解学校心理学的缘起以及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理解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难点是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与任务 (一)学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性质 (二)学校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第二节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缘起 (一)社会问题 (二)科技发达、生活优越且教育管理不严 (三)学校咨询事业的发展 (四)危机期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课题 (二)学校心理学在学校里所扮演的角色 第四节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一)普通心理学是学校心理学的基础

学 校 心 理 学(A卷)

学校心理学(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 1、学校心理学的创立者是() A、斯滕 B、盖塞尔 C、维特曼 D、西蒙 2、“来谈者中心”心理咨询技术的核心理论是() A、潜意识理论 B、发展的自我成长观 C、洞察 D、行为习得观 3、系统脱敏法的正确步骤是() A、迟缓训练、建立不安刺激阶段表、脱敏训练 B、建立不安刺激阶段表、迟缓训练、脱敏训练 C、建立不安刺激阶段表、脱敏训练、迟缓训练 D、迟缓训练、脱敏训练、建立不安刺激阶段表 4、暗示疗法不适用于以下哪种症状() A、口吃 B、多动症 C、睡眠障碍 D、PTSD 5、下列量表中不属于学习能力测量量表的是() A、文章完成测验 B、K-ABC心理、教育综合测验 C、格特勒夫人物描画智力测验 D、学习动机心理测验 6、不属于学习评价体系构成因素的是() A、教学目标 B、教学活动 C、课堂组织 D、学习评价活动 7、学校恐怖症患者的人物画的特征是() A、人物的面部或身体敏感部位被涂黑或涂阴影 B、人物多未成熟,笔迹细弱 C、人物画常故意扭曲,人物常表现出苦恼 D、人物较收缩,缺少感情色彩 8、下面不是罗杰斯提出的心理咨询的条件的是() A、肯定性关心 B、共感的理解 C、指导性 D、纯粹性 9、下列不属于创新能力的组成因素的是() A、多元性 B、流畅性 C、柔软性 D、具体性 10、心理咨询的初次面接一般应把重点放在() A、与来访者建立互相信赖的咨询关系 B、观察来访者的非语言行为 C、给来访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D、帮助来访者改变认知或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 1、对于学校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是() A、心理测量运动 B、咨询心理学 C、特殊教育 D、临床心理学 2、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任务有() A、对教师和家长的咨询 B、学校教育的协调、调整 C、案例研讨 D、对教育、教学的改革提出建议 3、衡量创新能力独创性的标准有() A、新鲜性 B、独特性 C、巧妙性 D、远隔性 I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2017.01

第一章绪论 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 感受器→加工器→记忆系统→加工器→效应器 二、对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的理解: 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脑的心理功能、而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 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工 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工 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用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 (一)反应时实验: 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 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应用: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 减法反应时小结: 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工的。 2.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3. 对于一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 2、相加因素法实验 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斯腾伯格认为: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 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实验逻辑: 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某一个特定的加工阶段。 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用),那么这两个因素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应用: 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工阶段。 相加因素法实验小结: 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工的。 2. 能否应用可相加的和相互作用的效应来确认加工阶段的不同,有研究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3、开窗实验 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字母转换实验: 一种比较典型的“开窗”实验方法。它可以较清晰地反应在进行字母转换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信息加工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而且计算出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开窗实验的特点: 1)当前的认知活动包含了不同的认知阶段,这些阶段是系列进行的。 2)每一阶段的开始和结束都可以通过外显的指标显示出来。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考点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教育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即指学校教育,教育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借记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代表人:法(勒 图尔诺)英(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 4、劳动起源说: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 要。代表人:马克思、恩格斯 考点三: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具有融合性 2、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

1、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3、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 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 的统治 4、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为主 5、教育方法以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 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 6、师生关系式对立的、不平等的 7、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私塾不是 班级授课) 3、近代社会 近代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 会学校) 2、初等教育(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5、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全民化;2、 教育终身化(包括时间和空间,保尔?朗格朗(法国));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信息化。

考点四:教育的属性: 1、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 动。 2、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 3、相对性 考点五: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考点六:教育的功能 1、对象上分:个体发展、社会发展 2、性质上分:正向、负向 3、呈现形式:显性、隐性(显性与隐性可以相互转化)考点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考点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代表人物:孔子(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墨翟、道家、朱熹等代表作:《论语》(不是教育学著作,而是伦理著作) 《学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 作。(是《礼记》中的一篇)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学校心理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部分学校心理学的背景与框架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与任务 一、学校心理学的对象与性质 学校心理学家工作领域主要是小学生也包括部分非教育系统 学校心理学家的服务对象为在校学生(主要是5-18岁)及其教师、家长 学校心理学家的工作重点是问题学生 学校心理学的服务内容包括:心理预防和心理卫生、心理咨询、诊断性评价、行为矫正、学习指导、职业指导 学校心理辅导的三个层次(徐光兴,2000):发展性心理辅导、预防性心理辅导、治疗性心理辅导。 学校心理学的特点: 1)实用性/应用性:理论的应用性很强、直接的心理学服务 2)综合性:多学科渗透 3)职业性:有专职工作人员;要求执照开业,并遵守职业法规;有酬劳动。 学校心理学家的角色与职能:测评、咨询、干预。 第二节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缘起 一、社会问题 (一)国外学校心理学产生的社会原因 西方三大社会问题:犯罪、毒品、家庭破裂 日本学生三大问题:学校恐怖症、压力症等问题严重;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欺侮问题;校园暴力。 (二)我国开展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社会原因 社会原因——新旧体制转化、应试教育、离婚家庭、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不当、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 社会问题——犯罪率上升、自杀、吸烟吸毒、网瘾。 二、科技发达、生活优越且教育管理不严 计算机普及、溺爱、升学压力 三、学校咨询事业的发展 学校心理自行事业的发展促进学校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和推广,学校心理学家已成为学校心理咨询的主力军。 四、危机期问题的讨论 ·危机论 第三节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为了给儿童青少年提供具体的、高质量的服务,学校心理学家一方面要深入实际,凭借临床的敏锐以发现、解决学生的问题为首要任务;另一方面,他们还要从事课题研究,运用研究的智慧以提高服务的科学性。 学校心理学家研究的课题主要是应用性课题。 一、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课题 ·儿童多动症矫治的研究 ·离异子女心理特点及其良好适应性的研究 ·问题儿童临床心理学的研究——学习困难、学校恐惧症 ·青少年抽烟问题的探究 ·青少年上网成瘾、自杀、接触毒品、性问题等等。

学校心理学作业

1、用实例说明学校心理学的五大观念。 答:1)综合性、发展性原理,教师和心理健康工作者在学校教育中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学习障碍的,也有适应困难的,有人格问题的,也有神经症问题、家庭亲子关系问题,以及异性交友等问题的,如果用精神分析法去解决适应困难的问题,这就会导致问题无法解决,我们应该综合掌握、使用各种学习心理辅导和咨询的理论与技术,并且从发展的观点来把握它们; 2)心理辅导和咨询中人生哲学的原理;作为一个学校心理学研究者或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咨询、心理援助时,必须确立自我的人生哲学观。心理咨询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是自我开示,没有人生哲学的人,其自我开示的内容是贫乏的,苍白无力的,不会对咨询对象产生任何适当的认知刺激,也不会给人以感动或启示。再者,没有自我人生哲学观的人,在对某种行为作出选择、抉断时,常常会陷入盲目之中;3)个别咨询与团体辅导的原理;学校心理辅导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问题儿童”或者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一般学生和正常儿童也需要进行心理保健教育,面向心理健康的学生采用团体心理辅导,如进行考试对策、升学计划、自我方法、人际关系、异性关系、亲子关系、人生观、读书指导法等教育专题辅导;对于有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则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优秀的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必须懂得如何把握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分寸; 4)教育性与人性的原理;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理辅导老师和学生的人际关系有两种,一种是指导者、教育者对被指导者、受教育者的关系;另一种是平等的个人对个人的关系,前者称为教育性关系,后者称为人性关系,心理辅导老师对自我的感情不仅不压抑,而且能明确的意识并正确的表达出来,尊重每一个孩子,相信他们每个人都具有自我成长的促进力; 5)从“矫正的心理辅导”到“培育的、发展的心理辅导”的原理;学校教育中会遇到心理有问题、不适应的学生,不过更多接触到的是健康、正常的学生,对于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可以采用心理咨询中矫正、治疗的方法,但对于健康、正常学生的心理辅导,就必须采取与治疗神经症者、人格偏常者不同的原理、技术和方法,也就是说应该采用培育、发展的心理辅导方式; 2、举例说明学校心理咨询的原则。 答:1、理解支持原则,无论学生碰到怎么的心理问题,作业心理工作者都要无条件的理解和支持学生;2、保密性原则,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心理工作者要绝对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保密;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的原则,学生遇到心理问题后可能不愿意告诉别人,心理老师应该耐心的倾听学生的陈述,而且也要细致的询问发生的问题,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的原则,学生是心理成长的时期,有些问题无法认知,所以心理老师要疏导抚慰并启发学生,达到启发教育的作用;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心理老师在指导工作并不是告诉学生要这样或者那样做,只是启发学生问题的原因,让他自己做出判断;6、咨询、治疗和预防相结合原则,就是把咨询、治疗和预防相结合才能有效的解决心理问题; 3、谈谈中小学生存在哪些心理方面的问题。 答:第一、学习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问题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如认知技能、知识障碍、动机、情绪等,狭义的学习问题是对学生经历学习挫折或困难时产生的心理困扰和行为障碍的问题; 第二、人格问题,这里的人格是指个人对己、对人、对事方面的个性心理品质问题。人格问题着重对学生的自我意识、情绪的自我调适、意志品质、人际交往与沟通、群体协作的技能等问题;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资料讲解

学习指导: 第一章:绪论 1、认知心理学的定义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本书中的内容以狭义为 主。 认知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及重要事件 : 1956 年是认知心理学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一年。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出版了《认知心理学》的专著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建立。 1、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会议上,乔姆斯基提交了他关于语言学理论的论文。 2、米勒报告了短时记忆容量为 7 这一重要结果。 3、纽维尔和西蒙讨论了后来极富影响的”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 4、布鲁纳等从认知加工的观点考察了概念形成的规律。 5、人工智能也在 Dartmouth 会议上创立 3、认知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 : 认知心理学的两大范式 1、符号操作系统范式(信息加工学说):1968 年 S.Paert 的专著《感知器》出版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 完整符号操作系统的六个功能: 符号(模式)具有双重属性:一是具有表征外部事物的功能;二是其自身具有物理或形式上的特征,可以标志信息加工的操作。 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六种功能: 第一种功能,输入符号(输入)。 第二种功能,存储符号(存储)。 第三种功能,建立符号结构。 第四种功能,条件性迁移(条件传递)。 第五种功能,复制符号(复制)。 第六种功能,输出符号(输出)。 由符号操作系统范式得出三点推论 第一个推论,既然人具有智能,它就一定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第二个推论,既然计算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它就能够表现出某种智能。第三个推论,既然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计算机也是一个符号操作系统,那么,就能够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认知活动过程。 2、联结主义范式(联结主义学说):20世纪80年代,联结主义范式逐渐形成,并对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及其相关的元理论提出了许多不同看法。 联结主义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的本质在于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强度,以及它们之间不断发生的动态变化,即对信息进行的是并行分布的加工处理,这种联结与处理是连续变化的模拟计算,它不同于对物理符号的模拟计算。 联结主义理论模型有以下部分组成: 一组单元。亦称节点、认知单元、处理单元。激活状态。联结模式。节点激活规则。节点输出功能。学习规则。根 据以上联结主义理论的假设,可以概括出它所具有的四个明显的特点:内在并行性、分布式处理、容错性和自适应 性。 第二章: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反应时法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 一、涵义 反应时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其作出明显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又称为有机体反应潜伏期,

《学校心理学》第八章学习心得.doc

《学校心理学》第八章学习心得 今天是愚人节,一个洋节,年轻的时候还有心情和人开个玩笑,到了如今的年纪,直接就忽略+无视,就是很普通的一天,一切如常。 今天上午在家里看《学校心理学》的教材,读到第八章儿童社会技能的测评与训练,联想到前几天帮孩子解决打人男孩的事情,很有些感触,也为自己对问题的处理方法找到了理论依据。 “社会技能是个体为圆满完成一项任务所表现出的特定行为。“同伴接受定义法以儿童得到同伴接受的程度来界定社会技能的高低。与打端宝的男孩R因为和班级里很多同学都有过肢体冲突,且都是他主动打人,所以很不为同学所接受,处于被敌视被孤立的状态。行为定义法说,社会技能是特定情景下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将尽可能产生或维持某种强化行为,尽可能减少或消除惩罚。R同学对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表现出当时害怕,但转眼就忘记惩罚的可怕,然后依然固我的状态,惩罚对其已失去威慑力,他也没有任何减少和消除惩罚的行业改变。社会效度定义法说,社会技能是在给定的情景下,能预测儿童的某些主要社会性发展结果的行为,如同伴接纳和受欢迎程度,对自己有重要影响的他人的评判,与前两者有关的其他社会行为。R在学样不被同伴接纳,不受同学欢迎,被老师和同学视作班级公害,令父母头疼不已。无论用哪种定义方法看,R都是在社会技能上有缺陷的。 “在学校环境中,社会技能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些社会技能缺陷或不被同伴接纳的儿童,出现不良症状的比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学校适应不良,休学、退学、少年犯罪、早期精神失常以及导致成年期心理障碍等。“R目前是学校适应

不良的状态,从社会技能缺陷的表现上看,是最初级的阶段,但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长,如果其社会技能不能得到提高,他所面对的问题和困难会越来越多,会越来越焦虑越来越苦恼,久而久之,后面比较严重的症状就会出现,这不是危言耸听。想要帮助R的初衷就是这点,孩子还小,改变和教育的空间很大,一切皆有可能,如果不能给他及时有效的纠正与帮助,他就会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一路跑偏下去。目前的状态主要是教育的方法不对,没有及时疏导他的焦虑情绪,没有体会他想要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和想要解决问题却不得法的着急,只是说教与批评,说不到孩子心里去,对孩子没有实际的帮助。最重要是,没有教会他欠缺的社会技能,以及如何处理自己因为社会技能不足而导致的情绪唤起。 “社会技能欠缺儿童,往往缺乏必要的能力与同伴进行融洽地互动,或者在给定一个技能的扮演中,不知道其关键性的一步,是一种获得性或习得性障碍。比如,R因为与同学们的冲突被大家所孤立,他特别想和班里同学做朋友,特别想被同学接受与喜欢,但他不知道造成现在局面的原因是自己,也没有人帮他把自己的行为和自己的愿望联系起来,因此他不知道该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这种技能缺陷的矫正,主要通过示范、指导训练或演练法教给儿童。 也可能,R也知道是自己的暴力行为导致了自己的不被喜欢,但他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或者说不知道该如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攻击性行为。R自己曾经和妈妈说过,他也知道打人不好,也希望自己能改变,但总是一着急就控制不住自己。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孩子有了“情绪唤醒反应”,进而反映出孩子有自我控制方面的欠缺。“情绪唤醒反应如害怕、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北京大学出版社)

1.绪论认知也叫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信息加工观点将计算机作为人的心理的模型,企图对人的心理和计算机的行为作出某种统一的解释,发现一般的信息加工原理。 包括人和计算机在内,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的。 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1868)提出的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在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相加因素法实验: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使用相加因素法实验可以证实信息加工过程是否包含一个假定的环节。 “开窗”实验:能够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够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出声思考:当个人在进行思维时,让他利用外部言语进行思考,即进行出声思考,使他的思维过程外部言语化。 2.知觉自下而上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自上而下加工: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模式识别当人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 模板说认为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许多各式各样的过去在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即模板,它们与外部的模式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当一个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刺激信息得到编码并与已贮存的各种模板进行比较,然后作出决定,看哪一个模板与刺激有最佳的匹配,就把这个刺激确认为与那个模板相同。这样,模式就得到识别。由于每个模板都与一定的意义及其他信息相联系,受到识别的模式便得到解释或其他的加工。 原型说认为在记忆中贮存的不是与外部模式有一对一关系的模板,而是原型。原型是一类客体的内部表征,即一个类比或范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当刺激与某一原型有最近似的匹配,即可将刺激纳入此原型所代表的范畴,从而得到识别。 特征说外部刺激在人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各种特征来表征的,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即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然后将这些特征加以合并,再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的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 字词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同一字母。 客体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客体”图形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段或单独的该线段。 构型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完整的图形要优于识别图形的一个部分。 3.注意过滤器模型布罗德本特(1958)原理:人的神经系统容量是有限的,当外界大量信息通过神经通道时,由于其超过高级中枢神经系统的容量,所以需要一个过滤机制,这在信息传递中起了个关卡的作用,使某些信息得到选择和保证,到达皮层中枢作出反应。 衰减模型特雷斯曼(1960)原理:信息不仅仅是通过一个通道,而是通过两个通道,但其中一个通道被加强,另一个通道的信号则逐渐减弱,从而难以激活其最低感觉阈限值而不被

教育学知识点考点梳理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第一次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东汉许慎在《说文 解字》中解释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最早对教和育分开解释 2、荀子(首次提出“道德”一词) 3、④《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4、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5、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6、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 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7、京师同文馆(1862 年)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 8、陈鹤琴(中国幼教之父) 9、陶行知(乡村幼教之父) 10、培根科学归纳法第一人、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 提出来、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11、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第一本教育学独立专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 立学科的标志、 12、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13、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爱弥儿》 14、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 15、裴斯泰洛齐(慈爱的儿童之父)、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西方教育史上 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16、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科学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教育性教学原则 17、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现代教 育(学派)代表 18、斯宾塞第一次明确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的概念、第一个把“课程”引入到教育学科 学研究、 19、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目的、教育的中心环节:学校教育 20、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 21、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则是在20 世纪60 年代,其标志是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导论》]报告书的发表。——终身教育之父 22、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明确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 23、教育(中心环节)——学校教育——教学——上课 教学过程的核心——领会知识——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班主任工作——组织培养班集体 24、最早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康德(德国) 25、最早将“课程”用于教育学专门术语的:斯宾塞(英国) 26、最早提出班级一词的是:埃拉斯谟斯(荷兰) 27、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论述:夸美纽斯(捷克) 28、最早提倡“寓学习于游戏”的:柏拉图(希腊) 29、最早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孔子(中国) 30、最早(西方)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苏格拉底(希腊) 31、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学记》(收入《礼记》)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单选5个多选5个名词解释2个简答3个论述1个综合1个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 认知心理学是什么,主要研究的内容 认知心理学第二次革命 表征的概念,知道表征在大脑里的形式是怎样的 pp.4 Defini'on of Cogni've Psychology What is CP?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thinkingmind and is concerned with: –?How we attend to and gain informationabout the world –?How that information is stored andprocessed by the brain –?How we solve the problems, think, and formulate language ?How did Neisser (1967) regard cognition? CogniKon means all processes by which the sensory input is transformed, reduced, elaborated, stored, recovered, and used It is concerned with the internal processes involved in making sens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decide what actionmight be appropriate (Eysenck, 2005) 认知心理学是对经由感知觉系统输入的刺激所进行的六种心理过程。包括:转换、缩减、精细化(添加)、存储、提取和运用 Cognitive psychology is the psychologicalscience which studies cognition, the mental processes that are hypothesized to underlie behavior. This covers a broad range of researchdomains, examining questions about the workings of memory, attention, perception,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reasoning, creativityand problem solving。 George Miller引发认知革命(心理学上的第二次革命) The scope of CP(认知心理学的范围P13) ??Cognitive neuroscience ??Sensation/Perception ??Pattern recognition ??Attention ??Consciousness ??Memory/learning ??Imagery ??Cognitive development ??Representation of knowledge ??Language use ??Thinking and concept formation ??Decision making ??Problem solving ??Human and AI Representation表征 A representation is nothing more than someway of organizing, manipulating(操纵), and storing information. ?Because of the overlap between cognitive science and computer science, a cognitive representation is often discussed in the same terms as a computational data structure, or a set o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