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高考高考物理试题专题02运动图像
[荐]高考物理专题-运动学图像-例题详解全
![[荐]高考物理专题-运动学图像-例题详解全](https://img.taocdn.com/s3/m/03018f3450e2524de4187e08.png)
高考物理专题-运动学图像-例题详解全
运动学图像
【题型归纳】
【题型要点】1.运动学图象主要有x-t、v-t、a-t图象,应用图象解题时主要看图象中的“轴”“线”“斜率”“点”“面积”“截距”六要素:
(1)x-t图象与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且均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2)分析图象要充分利用图象与其所对应的物理量的函数关系;
(3)识图方法: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
3.x-t图象、v-t图象、a-t图象是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性质的
(1)x-t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静止,若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v-t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3)a-t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图线与横轴重合,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七年高考】2011-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02 运动图像 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2014·天津卷】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C.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D.第3秒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答案】D【考点定位】运动学图象.2.【2014·广东卷】如图所示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该物体()A.第1s内和第3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第3s内和第4s内的加速度相同C.第1s内和第4s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D.0-2s和0-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答案】B【解析】0-1s向正方向做加速度为1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2s向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2-3s向正方向做加速度为1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3-4s以1m/s2的加速度向相反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 错误,B 正确;据速度—时间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大小表示位移大小,可知,第1s 内和第4s 内的位移大小均为0.5m ,选项C 错误;0-2s 内与0-4s 内位移大小相等,但[]时间不同,故平均速度大小不相等,选项D 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3.【2014·全国大纲卷】—质点沿x 轴做直线运动,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质点在t =0时位于x =5m 处,开始沿x 轴正向运动.当t =8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置为()A .x =3mB .x =8mC .x =9mD .x =14m 【答案】B【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了对v -t 图象的理解与应用问题,属于中档偏低题.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 =0到t=t 1的时间内,它们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A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B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221v v C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答案】A【解析】因为图线与坐标轴所夹的面积是物体的位移,故在0-t 1时间内,甲车的位移大于乙车,故根v v v据xvt=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选项A 正确,C 错误;因为乙车做变减速运动故平均速度不等于122v v +,选项B 错误;因为图线的切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故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均逐渐减小,选项D 错误.【考点定位】v-t 图象及其物理意义5.【2014·江苏卷】一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下列速度v 和位移x 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答案】A6.【2015·广东·13】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B .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C .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D .0.8小时内,甲、乙骑车的路程相等 【答案】B【解析】在s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了物体运动的速度,由图3可知,在0.2~0.5小时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甲的图线斜率较大,即甲的速度比乙的大,故选项A 错误;选项B 正确;在0.6时时刻,甲的位置坐标为10km ,乙的位置坐标为8km ,在0.8时时刻,两者到达同一坐标位置,因此根据位移的定义可知,在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故选项C 错误;路程是指物体运动轨迹线的长度,在0~0.8小时内,甲先从0坐标位置运动至10km 坐标位置,乙先从0坐标位置运动至8km 坐标位置,两者再返回至同一位置,显然两者运动的路程不等,甲运动的路程比乙的大4km ,故选项D 错误.【考点定位】对s -t 图象、位移、路程的理解.7.【2013·海南卷】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v —t 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答案】D8.【2016·江苏卷】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v 和位置x 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答案】A【解析】由题意知小球在下落的过程中速度方向向下,与题中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故为负值,所以C 、D 错误;小球的运动为匀变速运动,根据ax v v 2202=-可知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二次函数,故A 正确,B错误.【考点定位】考查匀变速运动的图像【方法技巧】本题重在考查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及图像,细节在运动的方向上,可由此排除CD 选项;结合速度与位移的二次函数关系,可排除B 选项.排除法是做选择题一个常用的、重要的方法之一.二、多项选择题9.【2011·海南卷】一物体自t =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在0~6s 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B .在0~6s 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C .在0~4s 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 D. 5~6s 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 【答案】BC【考点定位】速度时间图象.10.【2012·山东理综】将地面上静止的货物竖直向上吊起,货物由地面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v —t 图像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前3s 内货物处于超重状态B .最后2s 内货物只受重力作用C .前3s 内与最后2s 内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D .第3s 末至第5s 末的过程中,货物的机械能守恒【答案】AC【解析】前3s 内货物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是向上,所以处于超重状态,故A 正确;最后2s 内货物的加速度2063/2v a m s g t ∆-=-∆==<,所以还受到绳子的拉力,故B 错误;前3s 内的平均速度06 3/2v m s +==,最后2s 内货物的平均速度063/2v m s +==,所以前3s 内与最后2s 内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故C 正确;第3s 末至第5s 末的过程中,货物匀速运动,绳子的拉力等于重力,绳子的拉力做正功,机械能不守恒,故D 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速度图像及其相关知识1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一时间(x一t)图线,由图可知()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大【答案】BC【考点定位】x t-图象、追及问题.12.【2016·全国新课标Ⅰ卷】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 s时并排行驶,则()A.在t=1 s时,甲车在乙车后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 sD.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答案】BD【解析】根据v–t图像,可以判断在t=1 s时,甲车和乙车并排行驶,故AC错误;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的距离(105)1m7.5m2x+⨯∆==,故B正确;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也就是从第1 s末到第3 s末两车运动的位移(1030)2m40m2x+⨯'∆==,故D正确.【考点定位】v–t图象、追及问题【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v–t图象、追及问题.v–t图象中,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倾斜角越大表示加速度越大,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相遇要求在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13.【2014·山东卷】一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在图中标出的时刻中,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的有()A . 1tB .2tC .3tD .4t【答案】AC【考点定位】v t 图象.14.【2015·上海·19】一颗子弹以水平速度0v 穿透一块在光滑水平面上迎面滑来的木块后,二者运动感方向均不变.设子弹与木块间相互作用力恒定,木块最后速度为v ,则()A .0v 越大,v 越大B .0v 越小,v 越大C .子弹质量越大,v 越大D .木块质量越小,v 越大 【答案】AC【解析】子弹穿透木块过程中,作用力不变,两者都做匀减速运动,子弹的位移与木块的位移之和等于木块的厚度,保持不变,若质量不变,由加速速度也不变,当子弹的初速度v 0越大时,如下图所示,子弹位移也越大,木块的位移就越小,而木块的初速度和加速度不变,所以末速度v 就越大,故A 正确,B 错误;子弹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初速度一定,位移越大,如下图所示【考点定位】v-t 图象; 三、非选择题15.【2015·福建·20】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v-t 图像如图所示,求:(1)摩托车在0-20s 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a ; (2)摩托车在0-75s 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v . 【答案】(1)1.5m/s2(2)20 m/s【解析】(1)由图知,在0-20s 内做匀加速运动,根据tv a ∆∆=,可求加速度a =1.5m/s 2; (2)根据v-t 图像与坐标轴围面积表示位移可求在0-75s 时间内位移为x =1500m ,所以平均速度为s m txv 20==. 【考点定位】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题型分类汇总含详细答案---运动图像

高中物理题型分类汇总含详细答案-运动图像共:15题共:30分钟一、单选题1.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质点在0~5s内的位移大小为10mB.质点在10s末离出发点最远C.质点在整个0~12s内的运动过程中,10~12s内的加速度最大D.质点在0~8s内的平均速度为1m/s2.如下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时间内做匀加速运动,~时间内做匀减速运动B.~时间内物体静止C.0~时间内速度的方向都相同D.整个过程中,物体运动的位移等于梯形的面积3.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0~2s内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B.5~6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3m/s2C.4~6s内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减小D.0~2s和5~6s内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均相同4.质点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A.在0到1 s时间内,该质点的平均速率为零B.在0到1 s时间内,t=1s时该质点回到出发点C.在0到1 s时间内,t=1s时该质点瞬时速度为零D.在0到1 s时间内,t=0.5s时该质点离出发点最近5.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在0~t1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平均速度最大B.乙的平均速度最小C.三者的平均速度相同D.乙的平均速度最大6.在如图所示的位移(x)一时间(t)图像和速度(v)一时间(t)图像中,给出的四条图线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丁两车做曲线运动,乙、丙两车做直线运动B.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C.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D.t1时刻甲车从后面追上乙车7.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a车和b车,其位移一时间图像分别为图中直线a和曲线b,由图可知()A.t2到t3时间内a车与b车的平均速度相等B.在t1时刻a车与b车速度相同C.b车运动过程中运动方向发生改变D.t1到t2时间内有一时刻两车的速度相同8.如图所示为三个运动物体的v-t图象,其中A,B两物体是从不同地点出发,A,C是从同一地点出发,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C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t = 4 s时,A,C两物体相遇C.t = 4 s时,A,B两物体相遇D.t = 2 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二、多选题9.雨雪天气时路面湿滑,汽车在紧急刹车时的刹车距离会明显增加.如图所示为驾驶员驾驶同一辆汽车在两种路面紧急刹车时的v-t图像,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1s。
高三物理复习专题:运动的图像共33页文档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高三物理复习专题:运动的图像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高考物理 第二章 第四课时运动的图象练习

第四课时运动的图象第一关:基础关展望高考基础知识一、s—t图象知识讲解1.横轴表示时间(从开始计时的各个时刻),纵轴表示位移(从计时开始任一时刻对应的位置,即从计时开始的这段时间内物体相对坐标原点的位移).2.图象的物理意义:①反映做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②图线上任一点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3.应用要点:(1)两图线相交说明两物体相遇,其交点的横坐标表示相遇的时刻,纵坐标表示相遇处相对参考点的位移.(2)图象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图象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3)图象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4)图象平行于t轴,说明斜率为零,即物体的速度为零,表示物体静止.图线斜率为正值,表示物体沿与规定正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图线斜率为负值,表示物体沿与规定正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活学活用1.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丙两物体的运动轨迹为曲线,乙物体的运动轨迹为直线B.甲、乙、丙三个物体的运动轨迹均为直线C.甲做减速运动,乙做匀速运动,丙做加速运动D.甲、乙、丙的平均速度相等解析:因“位移-时间”图象只能表示正、负两个方面,故“位移-时间”θ的正切越来越大,所以丙物体一直做加速运动;随时间的增加,甲物体位移曲线上每点的切线与时间轴的夹角β一直变小,所以甲物体做减速运动,所以答案为B、C、D.答案:BCD二、v—t图象知识讲解1.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2.图象的意义:①反映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②图象上任一点的斜率值表示该时刻的瞬时加速度的大小;③图象与时间轴间的面积表示位移,时间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向位移,下方的面积表示负方向位移,它们的代数和表示总位移,算术和表示路程.3.应用要点:(1)两图线相交说明两物体在交点时的速度相等,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2)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3)图线平行于t轴,说明斜率为零,即物体a=0,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为正值,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与规定正方向相同;图线的斜率为负值,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与规定正方向相反.(4)图线与横轴t所围的面积的数值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的位移.活学活用2.如图所示为同时、同地出发的甲、乙、丙三个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三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B.甲、丙两物体做曲线运动,乙做直线运动C.甲物体先加速后减速,丙物体一直做加速运动D.甲、丙两物体都做加速运动,甲物体的加速度一直减小,丙物体的加速度一直增大解析:“速度-时间”图象只能表示正、负两个方向,且只能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甲、乙、丙三个物体的运动轨迹都为直线;“速度-时间”图象上表示速度的曲线与时间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由图可以看出,甲的位移最θ的正切越来越大,所以丙物体一直做加速度变大的加速运动;甲物体速度图象上每点的切线与时间轴的夹角β的正切一直减小,所以甲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所以答案应选D.答案:D第二关:技法关解读高考解题技法一、运用图象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技法讲解运用图象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在直线运动的图象中,利用斜率计算速度v(根据位移—时间图象)、加速度a(根据速度—时间图象)时,要用v=进行计算,不能通过测量角度,利用v=tanθ、a=tanθ计算,或用查表方式进行计算.因为不同的坐标系,选取的坐标标度不同,即使同一问题,量出的角度一般不同,所以得出的结果不同.典例剖析例1如图所示是两辆汽车的运动图象,其运动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这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关系为()A.甲车比乙车大B.乙车比甲车大C.甲车和乙车相同D.无法比较解析:由于甲车和乙车的运动图象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坐标系中,坐标系的标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因此无法断定,故D正确.答案:D二、注意把图象和物理情景相结合技法讲解注意把图象和物理情景相结合利用图象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要和物体的实际运动情景结合起来,才能对各物理量的意义有更为明确的理解.看到一个运动图象就能想到和该运动图象相对应的物理情景;反之看到文字描述的情景也要能想象出其运动图象.总之,解决物理问题,无论题目给出的是文字还是图象,都要从中想象出实际的物理情景,判断出物理过程,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典例剖析例2小王讲了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按照小王讲的故事,兔子和龟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由该图可知()A.兔子和龟是同时同地出发的B.兔子和龟在比赛途中相遇了两次C.龟做匀速直线运动,兔子沿折线运动D.龟先到达终点解析:由图象可以判断出,龟先出发,一直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先到终点;兔子比龟晚了t1时间出发,跑得比龟快,在t24时刻龟追上了睡觉中的兔子,并继续向前跑.兔子醒来后发现龟又跑在了前面,便开始追,但没有追上.所以,B、D正确.答案:BD第三关:训练关笑对高考随堂训练1.一学生在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一些短线,这可能是因为()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B.电源电压不稳定C.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压过低D.振针到复写纸片的距离太小答案:D2.在一次实验中,某同学不知道所使用的交流电源的实际频率已超过50Hz,那么,他计算出来的加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A.偏大B.偏小C.相等D.不能确定解析:加速度,因实际频率大于50Hz,而计算时代入的仍是50Hz,所以会造成比真实值偏小.答案:B3.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取下段如图所示的纸带研究其运动情况.设O点为计数的起始点,在四个连续的读数点中,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若物体做理想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计数点“A”与起始点O之间的距离s1为cm,打计数点“A”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m/s,物体的加速度为m/s2(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因为AB-OA=BC-AB,所以OB-2OA=(OC-OB)-(OB-OA),即3OA=3OB-OC,代入数据得s1=OA=.打计数点“A”时物体的瞬时速度物体的加速度为4.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已在每条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依次计数点先后编为0、1、2、3、4、5,由于不小心,纸带被撕断了,如图所示,请根据给出的A、B、C、D四段纸带回答:(1)在B、C、D三段纸带中选出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2)若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则打A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m/s2.解析:设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位移为x1,x2,x3,x4,x5,由x2-x1=x3-x2=x4-x3=x5-x4可知x4=5.某同学在“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1)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C、D、E、F五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下式(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v B=m/s,v c=m/s,v D=m/s,v E=m/s,v F=m/s.(2)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纸上,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3)根据第(2)问中画出的v-t图线,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1)根据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求得打下B、C、D、E、F五个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2)在v-t图上找出对应的五个坐标点,然后过坐标点画出一条倾斜的直线,尽可能让五个点都通过此直线,如不行,一定要使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地分布在直线的两侧.这样就取了平均值,减少了偶然误差.(如图所示)(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线的性质可知,直线的斜率的大小等于加速度,故a=(2)见解析图(3)0.84(0.80~0.85均可)课时作业九运动的图象1.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 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B.在0-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C.在t1-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D.在t3-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运动解析: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在t1时刻虚线斜率小,反映的加速度小,所以A错误.v-t图象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0~t13~t4时间内,虚线是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反映速度不变,所以是匀速运动,则D正确.答案:BD2.质量为1500kg()A.前25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B.前10s内汽车的加速度C.前10s内汽车所受的阻力D.15~25s内合外力对汽车所做的功解析:由题图知,汽车25s内的位移为故前25s内汽车平均速度可求,A正确;由题图知前10s内汽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正确;结合题图分析,因牵引力未知,故前10s内汽车所受阻力无法求得,C错误;由题干条件和动能定理可知,故15~25s内合外力对汽车所做的功可求得,D 正确.答案:ABD3.一个静止的质点,在0~4s时间内受到力F的作用,力的方向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力F 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质点在()A.第2s末速度改变方向B.第2s末位移改变方向C.第4s末回到原出发点D.第4s末运动速度为零解析:F在0~2s内方向不变,则质点在0~2s内一直加速;F在2~4s内方向与前2s 方向相反,但大小变化规律与前2s相同,可知2s~4s内质点减速运动、速度方向不变,到4s末速度减为0.由上述分析可知只有D选项正确.答案:D4.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速度为v,位移为s.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假设物体在t=0时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解析:A项位移图象中斜率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B项速度图象中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由图象知在A、B项中物体的运动都有往复,A、B错.C项在加速度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则可判定C图中速度始终不为负值,而D图中速度时而为正,时而为负,故C对,D错.答案:C5.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km()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km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解析:在第1小时末,乙车速度仍为-30km/h甲=×2×30km=30km,s乙=×2×30km=30km,所以甲、乙两车相距Δs=l-(s甲+s乙)=70km-(30+30)km=10km,即B正确.前4小时内,乙车两段斜线的斜率均比甲车一段斜线的斜率大,即乙的加速度总比甲的加速度大,则C正确.在第2~4小时内,s甲′=(30+60)×2/2km=90km,而s乙′=×60×2km=60km,并由B项知第4小时末两车相距ΔL′=90km-10km-60km=20km,所以D错误.答案:BC6.(广东大综合)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以时间为横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a-t图象B.乙是s-t图象C.丙是s-t图象D.丁是v-t图象解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v=v0+at和位移s=v0t+at2两公式,可得选项C正确.答案:C7.在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1时刻,速度达较大值v1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t2时刻以较小速度v2着地.他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空降兵在0~t1或t1~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结论正确的是()A.0~t2时间内B.t1~t2时间内C.t1~t2时间内D.t1~t2时间内解析:0~t1时间内.t1~t2时间内如果匀减速,,根据速度图象可以得出t1~t2时间内,加速度逐渐减小,可以分析知该段位移比匀减速运动的位移要小,答案:D8.利用光敏电阻制作的光传感器,记录了传送带上工件的输送情况.如图甲所示为某工厂成品包装车间的光传感记录器,光传感器B能接收到发光元件A发出的光.每当工件挡住A发出的光时,光传感器就输出一个电信号,并在屏幕上显示出电信号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若传送带始终匀速运动,每两个工件间的距离为,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传送带运动的速度是/sB.传送带运动的速度是/sC.该传送带每小时输送3600个工件D.该传送带每小时输送7200个工件解析:由v-t图知,工件随传送带每经过0.5s,前进,挡住一次A发出的光,因此,传送带的速度每小时输送工件个数(个).答案:AD9.一个小孩在蹦床上做游戏,从高处落到蹦床上后又被弹起到原高度,他从高处开始下落到弹回的整个过程中,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a段和de段为直线,则根据此图像可知,小孩和蹦床接触的时间为,加速度最大的时刻是.解析:由v-t图像可以看出,在0~t1和t5~t6这两段时间内小孩的加速度恒定,表明小孩只受重力而没有和蹦床接触,所以小孩与蹦床接触的时间为t5-t1.加速度最大的时刻应为斜率最大的时刻,由图可知t3时刻斜率最大.答案:t5-t1t310.如图所示是A、B两物体的x-t图象,试判定:(1)A、B两物体各做什么运动?(2)前3s内A、B的位移各为多少?(3)A、B两物体运动图线的斜率各为多少?哪个物体位置变化率较大?答案:(1)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相反)(2)-3m5m(3)-1B(位置变化率即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快慢)11.如图所示的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则该物体一定做往复运动,而且在4s 末回到出发点,对吗?为什么?解析:不对,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反映的是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它与物体的运动轨迹并无直接关系,题图中表示的物体在0~1s内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而它的位移x是t的二次函数.因此它的位移图象是曲线.但这也不意味着物体做曲线运动,速度始终为正值,表明物体始终沿着同一方向运动,4s末离出发点最远.12.某同学星期日上午沿平直的公路从学校所在地骑自行车先后到甲、乙两位同学家去拜访他们,x-t图象如图甲所示.试描述他的活动过程,并在图乙中画出他的v-t图象.解析:(上午)9时,他从学校出发,骑车1h到达甲同学家,速度v1=15km/h;在甲同学家停留1h;11时从甲同学家出发,骑车1小时即12时到达乙同学家,速度v2=15km/h;在乙同学家也停留1h;(下午)13时返回,骑车1h,速度v3=30km/h,14时回到学校.取出发时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v1、v2为正,v3为负;10~11时、12~13时速度为0;据此作v-t图,如图所示.。
高考物理总复习 运动图像、追及与相遇 (提纲、例题、练习、解析)

运动图像、追及与相遇【考纲要求】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和位移图象;2.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和位移图象;3.会利用速度图像求速度和加速度;4.会求解追及与相遇问题。
【考点梳理】考点一:直线运动的x-t 图象要点诠释: 1.x-t 图象的意义x-t 图象表示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的x-t 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图象的斜率的绝对值,即xv t∆=∆,如图所示:2.x-t 图象的理解(1)x-t 图象不是物体实际运动的轨迹。
(2)从x-t 图象上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①图线平行于时间轴,表示物体静止;②图线是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些运动。
(3)x-t 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斜率不变。
(4)x-t 图象的交点:如果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其x-t 图象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
考点二:直线运动的v-t 图象 要点诠释: 1.常见的v-t 图像a .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1)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由图象不仅可以求出速度的大小,而且可以求出位移大小(即图中画有斜线部分的面积)。
b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如图所示。
(2)直线斜率的大小等于加速度的大小,即va t∆=∆。
斜率越大,则加速度也越大,反之,则越小。
(3)当v 0> 0时,若直线的斜率大于零,则加速度大于零,表示加速运动;若直线的斜率小于零,则加速度小于零,表示减速运动。
2.对匀变速直线运动v-t 图象的理解(1)v-t 图象能准确、全面地反映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及其规律,图象符合客观要求。
(2)v-t 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一条倾斜的直线)或匀速直线运动(一条平行于t 轴的直线);v-t 图线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最新-高考物理 2运动图象精解分析 精品

高考题精解分析:2运动图象【命题分析】考查速度图象的试题一般是给出速度图象,要求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相关结论是否正确。
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速度图象与横轴所夹面积表示位移。
利用速度图象可以得出任意时刻的速度,根据图象斜率可以得出任意时刻的加速度,根据速度图象与横轴所夹面积表示位移可以得出任意一段时间的位移。
例1(2018上海物理第18题)如图为质量相等的两个质点A、B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A.在t时刻两个质点在同一位置B.在t时刻两个质点速度相等C.在0~t时间内质点B比质点A位移大D.在0~t时间内合外力对两个质点做功相等【解析】速度图象的交点说明在t时刻两个质点速度相等,选项B正确;根据速度图象与横轴所夹面积表示位移,显然,在0~t时间内质点B比质点A位移大,在t时刻两个质点不在同一位置,选项A错误C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合外力对质点做功等于动能的变化,在0~t时间内合外力对两个质点做功相等,选项D正确。
【答案】BCD。
v图象的理解和对动能定理的应用。
对选项D,从图象中不能得出二【点评】此题考查对t-质点受力情况,不能根据功的定义式W=Fs判断。
例2.(2018天津理综物理第3题)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s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A.0.25 m/s 向右B.0.25 m/s 向左C. 1 m/s 向右D.1 m/s 向左【解析】由速度图象与横轴所夹面积表示位移可知,质点在前8s内位移等于x=3m-5m=-2m,负号说明位移方向向左;平均速度的大小v=x/t=2/8 m/s =0.25 m/s,方向向左,选项B正确。
【答案】B【点评】此题考查平均速度的意义、速度图象等知识点。
例3(2018海南物理第8题)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在0~6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B.在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点评】加速度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可以根据加速度图象确定各时刻的速度,可以画出速度图象。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力学考点2 运动的图像 Word版含解析

考点2 运动的图像1、下列有关速度图象(如图所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速度随时间而增加C.第3s的速度是10m/sD.前3s的平均速度是7.5m/s2、如图是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图象,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做往复运动B.3s末物体的速度为零C.6s末物体的位移为零D.物体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变3、竖直升空的火箭,其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160mB.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80mC.火箭经过12s落回地面D.火箭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始终是20m/s24、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同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在0~4s内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在第2s末,两车处于同一位置B.在第2s末,两车的速度相同C.在0~4s内,甲的加速度和乙的加速度的大小相等D.在0~4s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5、在光滑水平面上, a,b两球沿水平面相向运动。
当两球间距小于或等于L 时,受到大小相等、相互排斥的水平恒力作用;当两球间距大于L 时,则相互作用力为零。
两球在相互作用区间运动时始终未接触,两球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 )A.球质量小于球质量B.t1时刻两球间距最小C.0-t2时间内,两球间距逐渐减小D.0-t3时间内,b 球所受排斥力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6、如图所示,x-t图象和v-t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t1时刻物体1的速度小于物体2的速度C.0至t3时间内物体4的平均速度大于物体3的平均速度D.两图象中,t 2、t 4时刻分别表示物体2、4开始反向运动7、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个质点的位置x 与时间t 的关系图象,则在时间t 2内( )A.甲先做匀加速再做匀减速运动B.在t 2时刻丙的速率大于乙的速率C.甲的平均速度最大D.丙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8、质点从t=0起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图中虚线为经过t=4s 时图线上该点的切线,交时间轴于t=2s 处,由此可知该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A. 23/m sB. 21/3m s C. 23/4m s D. 24/3m s 9、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相同方向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关于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4s内两车的合力不变B.在t=2s时两车相遇C.在t=4s时两车相距最远D.在t=4s时甲车恰好追上乙车10、某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s内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则( )A.60s末汽车的速度为零B.60s内汽车的位移为零C.60s内汽车的路程为900mD.6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5m/s11、如图所示,下列速度-时间图像中,表示两个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落地的是( t0表示落地时刻)( )A.B.C.D.12、在地面上竖直向上射出初速度为v0的塑料小球,若小球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速率成正比,小球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t1时刻到达最高点,再落回地面,落地速率为v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vA.小球上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于02vB.小球下降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小于12C.小球射出时的加速度值最大,到达最高点的加速度值为 0D.小球的加速度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减小,在下降过程中也逐渐减小13、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相同方向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关于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4s内甲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在t=2s时甲车速度为3m/s,乙车速度为4.5m/sC.在0~2s内两车间距逐渐增大,2s~4s内两车间距逐渐减小D.在t=4s时甲车恰好追上乙车14、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在水平面上运动,0~60s内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2 运动图像一、单项选择题1.【2020·天津卷】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C.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D.第3秒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答案】D【考点定位】运动学图象。
2.【2020·广东卷】如图所示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该物体()A.第1s内和第3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第3s内和第4s内的加速度相同C.第1s内和第4s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D.0-2s和0-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答案】B【解析】0-1s向正方向做加速度为1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2s向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2-3s 向正方向做加速度为1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3-4s以1m/s2的加速度向相反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错误,B正确;据速度—时间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大小表示位移大小,可知,第1s内和第4s 内的位移大小均为0.5m ,选项C 错误;0-2s 内与0-4s 内位移大小相等,但[]时间不同,故平均速度大小不相等,选项D 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3.【2020·全国大纲卷】—质点沿x 轴做直线运动,其v-t 图象如图所示。
质点在t =0时位于x =5m 处,开始沿x 轴正向运动。
当t =8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置为()A .x =3mB .x =8mC .x =9mD .x =14m 【答案】B【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了对v-t 图象的理解与应用问题,属于中档偏低题。
4.【2020·新课标全国卷Ⅱ】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
在t=0到t=t 1的时间内,它们的v-t 图象如图所示。
在这段时间内()A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B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221v v C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答案】A【解析】因为图线与坐标轴所夹的面积是物体的位移,故在0-t 1时间内,甲车的位移大于乙车,故根据xvt=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选项A 正确,C 错误;因为乙车做变减速运动故平均速度不等于122v v +,选项B 错误;因为图线的切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故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均逐渐减小,v 2v t v t选项D 错误。
【考点定位】v-t图象及其物理意义5.【2020·江苏卷】一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
下列速度v和位移x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答案】A6.【2020·广东·13】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B.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C.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 D.0.8小时内,甲、乙骑车的路程相等【答案】B【解析】在s-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了物体运动的速度,由图3可知,在0.2~0.5小时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甲的图线斜率较大,即甲的速度比乙的大,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在0.6时时刻,甲的位置坐标为10km,乙的位置坐标为8km,在0.8时时刻,两者到达同一坐标位置,因此根据位移的定义可知,在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故选项C错误;路程是指物体运动轨迹线的长度,在0~0.8小时内,甲先从0坐标位置运动至10km坐标位置,乙先从0坐标位置运动至8km坐标位置,两者再返回至同一位置,显然两者运动的路程不等,甲运动的路程比乙的大4km,故选项D错误。
【考点定位】对s-t图象、位移、路程的理解。
7.【2020·海南卷】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t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v—t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答案】D8.【2020·江苏卷】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v 和位置x 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答案】A【解析】由题意知小球在下落的过程中速度方向向下,与题中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故为负值,所以C 、D 错误;小球的运动为匀变速运动,根据ax v v 2202=-可知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二次函数,故A 正确,B 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匀变速运动的图像【方法技巧】本题重在考查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及图像,细节在运动的方向上,可由此排除CD 选项;结合速度与位移的二次函数关系,可排除B 选项。
排除法是做选择题一个常用的、重要的方法之一。
二、多项选择题9.【2020·海南卷】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在0~6s 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B .在0~6s 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C .在0~4s 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 D. 5~6s 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 【答案】BC【考点定位】速度时间图象。
10.【2020·山东理综】将地面上静止的货物竖直向上吊起,货物由地面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v —t 图像如图所示。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前3s 内货物处于超重状态B .最后2s 内货物只受重力作用C .前3s 内与最后2s 内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D .第3s 末至第5s 末的过程中,货物的机械能守恒【答案】AC【解析】前3s 内货物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是向上,所以处于超重状态,故A 正确;最后2s 内货物的加速度2063/2v a m s g t ∆-=-∆==<,所以还受到绳子的拉力,故B 错误;前3s 内的平均速度063/2v m s +==,最后2s 内货物的平均速度063/2v m s +==,所以前3s 内与最后2s 内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故C 正确;第3s 末至第5s 末的过程中,货物匀速运动,绳子的拉力等于重力,绳子的拉力做正功,机械能不守恒,故D 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速度图像及其相关知识11.【2020·新课标全国卷Ⅰ】如图,直线a 和曲线b 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 和b 的位置一时间(x 一t )图线,由图可知()A .在时刻t 1,a 车追上b 车B .在时刻t 2,a 、b 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D.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一直比a 车大 【答案】BC【考点定位】x t -图象、追及问题。
12.【2020·全国新课标Ⅰ卷】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两车在t=3 s 时并排行驶,则()A .在t=1 s 时,甲车在乙车后B .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 sD .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 【答案】BD【解析】根据v –t 图像,可以判断在t=1 s 时,甲车和乙车并排行驶,故AC 错误;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的距离(105)1m 7.5m 2x +⨯∆==,故B 正确;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也就是从第1 s 末到第3 s 末两车运动的位移(1030)2m 40m 2x +⨯'∆==,故D 正确。
【考点定位】v –t 图象、追及问题【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v –t 图象、追及问题。
v –t 图象中,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倾斜角越大表示加速度越大,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相遇要求在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
13.【2020·山东卷】一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
在图中标出的时刻中,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的有()A . 1tB .2tC .3tD .4t【答案】AC【考点定位】v t -图象。
14.【2020·上海·19】一颗子弹以水平速度0v 穿透一块在光滑水平面上迎面滑来的木块后,二者运动感方向均不变。
设子弹与木块间相互作用力恒定,木块最后速度为v ,则()v越大,v越大A.v越小,v越大B.C.子弹质量越大,v越大D.木块质量越小,v越大【答案】AC【解析】子弹穿透木块过程中,作用力不变,两者都做匀减速运动,子弹的位移与木块的位移之和等于木块的厚度,保持不变,若质量不变,由加速速度也不变,当子弹的初速度v0越大时,如下图所示,子弹位移也越大,木块的位移就越小,而木块的初速度和加速度不变,所以末速度v就越大,故A正确,B错误;子弹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初速度一定,位移越大,如下图所示【考点定位】v-t图象;三、非选择题15.【2020·福建·20】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v-t图像如图所示,求:(1)摩托车在0-20s 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a ; (2)摩托车在0-75s 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v 。
【答案】(1)1.5m/s2(2)20 m/s【解析】(1)由图知,在0-20s 内做匀加速运动,根据tv a ∆∆=,可求加速度a=1.5m/s 2; (2)根据v-t 图像与坐标轴围面积表示位移可求在0-75s 时间内位移为x=1500m ,所以平均速度为s m txv 20==. 【考点定位】匀变速直线运动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绝缘轻杆一端插入绝缘水平面固定,另一端与带正电的金属小球1连接,轻杆与水平面夹角为30°。
带电量为+q的金属小球2放在绝缘水平面上,1、2小球间的连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也为30°,此时轻杆对小球1的弹力恰好沿杆方向。
现用与小球2完全相同的带电量为-3q小球3和小球2接触,稳定后再移走小球3.球1、2均看作点电荷。
则小球2电荷量变化前后,轻杆对小球1的弹力大小之比为A.1︰ B.2︰C.1︰2D.︰22.如图所示,空间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和水平向左、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