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第二册要点
中职语文第二册 应用文写作

例文
迁址启事
本书店自X年X月X日起迁至本市健康路189号百货中心左 首,电话:XXXXXX。特此周知!
阳光书店
X年X月X日
寻物启事
本人不慎于X年X月X日在本校篮球场打球时,将一只“天美时” 男式手表遗失。有拾到者请与本人联系,必有重谢!
请假条的正文一般要写清请假原因和请假期限,正文结尾写上诸如“此致敬礼”
之类的致敬语,有时也可以不写。请病假有医生证明的,可在正文后另起一行写上“附: 医生证明。”的字样,然后把医生证明与请假条一起交给对方。请假条一般由请假人本人
书写。如有特殊情况,比如请假人在异地,则可委托他人代为请假,在请假条上应以第 三人称出现,并应写上代请假人的姓名,有的还要写明与请假人的关系。 留言条正文的内容随留言的具体事项来确定,正文结尾一般不写致敬语。比如:走访 别人未遇,一般要写明来访目的、未遇心情以及希望与要求;如果以前没有交往, 还要作自我介绍。
后来还了两千元,剩下的欠款一个月内付清 欠条 (3)图书馆收到校友李娜捐赠的一百五十本图书 收条 (4)学生会干部李红向总务科借了一套音响 借条
格式
(1)标题:首行居中;
(2)正文:在标题的下一行空两格,写清立据事由,包括双方姓 名、财物名称和数量、立据期限等;
(3)结语:正文结束后另起一行空两格,以“此据”结尾。
销的根据。单据属于凭证性条据。 单据类应用文最常见的有借条(借用财物时)、欠条(收到财 物时)、收条(领取财物时)和领条(借用财物已还部分,尚欠部
分时)四类。
以下情境中要用上哪些单据?
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基础版第二册——咬文嚼字

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基础版第二册——咬文嚼字十五咬文嚼字教学目标1.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2.理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课文分析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
阅读本文既要领会作者的观点,也要重视作者所举的例子,决不能仅把它们看作是一般的论据而一瞥而过。
应该让学生从这些例子及其分析中,进一步领会什么是品味词语,怎样进行品味词语,并领悟品味词语的重要意义,自然而然地使这篇文章成为我们学习本单元的指导性范文。
作者通过文中所举的三个实例,既证明他的观点,又为我们提供了“咬文嚼字”品味语言的范例:作者以郭沫若修改剧本《屈原》台词为例,说明“你这”这一用语,是带有极端憎恶感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感情,并指出“并非在任何情况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来得更有力。
”接着作者又细细品味了《史记》李广射虎中的一段文字,入木三分地指出王若虚的改文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文义,而且还使文章变得索然无味。
这是对《史记辨惑》的重新辨惑。
最后,作者对传为美谈的“推敲”典故细加品味,一反以往的说法,认为“推”比“敲”好,并指出“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这些例子,为我们在阅读时品味语言和在写作中锤炼语言作了精彩的示范。
“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词(死抠字眼,不领会精神实质)。
作者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认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
全文8段,1~7段是文章的主体,为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可以分两层,第一层1~5段,说明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基础版第二册——庖丁解牛

二十二庖丁解牛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所表明的只要不断积累经验,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规律,做到“游刃有余”的道理。
2.学习课文描写细致,语言精练生动的特点。
3.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课文分析本文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
叙事是为了说理,作者在文中借文惠君之口,表明了关于“养生”之道应顺应自然的思想。
同时,从庖丁的经验之谈中,人们也可以悟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逐步认识和掌握事物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本文共4段。
第1段,作者描写了庖丁解牛的一个场面:庖丁解牛,文惠君在一旁观看。
但是,作者是以动作描写为主,一连用了五个动词:总的动作描写是“解”,然后分别描写庖丁全身各部位的动作是:“触”“倚”“履”“踦”,写出庖丁解牛简直是一系列的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这种劳动简直是一种艺术表演,对劳动者本人来说,也是一种艺术享受。
所以,下文作者侧重描摹他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
又对这声音用了两个比喻。
描摹声音时,用了两个拟声词:“砉”、“騞”;两个比喻是“《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生动地描写出庖丁动作的节奏感,刀锋所到,异乎寻常。
第2至第4段记述了文惠君与庖丁的对话。
段首文惠君发问:“技盖至此乎?”段尾文惠君作结:“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首尾照应,浑然一体,而文惠君“得养生焉”四字,又正扣“养生主”的题目,文章结构紧凑。
第3段记述庖丁的“经验之谈”。
庖丁的话可分为六层。
第一层是“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这句话是总说。
这个“道”,即是“道家”之“道”,是庄子学说的灵魂,既承题目“养生主”的养生之“道”,又启收尾文惠君所说的养生之“道”。
这句话又是庖丁“经验之谈”的总纲,概括了下面谈话的全部内容。
第二层是从庖丁多年解牛的感受上谈的。
当初解牛,所见皆全牛,说明当初尚未了解牛的构造;三年之后,未见全牛,是说三年之后解牛着眼于牛的各个部位的构造,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着眼于牛的体内结构,于是,见到全牛也正是“视而不见”,所以才“未尝见全牛也”。
高教版职高语文第二册——《雷雨》

课堂 小结
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 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本课我们理清 了课文结构,初步把握了剧本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和复杂矛盾。我们看到以艺术结构精巧而著称的曹 禺大师灵活地运用了“回顾”与“ 穿插 ”的表现 方法,把“现在的戏剧”与“过去的戏剧”交织起 来,让新旧矛盾,周鲁两家的矛盾,封建资产阶级 与工人、下层劳动人民的矛盾交汇在一起,都集中 于一个下午在周朴园家的客厅里展现出来,有利于 刻画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深刻表现主题。
《雷雨》暴露了具有浓 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 腐朽和罪恶,揭示了旧制度 必将灭亡的历史趋势,以高 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 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 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 始走向成熟,几十年来成为 最受观众欢迎的话剧之一。
周
旧情人
鲁
朴
侍
园
父
周
母
萍
萍
夫 妻
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子人
情 继
母
父
子
异
子
兄
母
母 弟子
鲁夫
课堂 练习
2.说话时重音不同,意思的侧重点往往也不同。请把应 该重读的词语挑出来,使括号内外的句意相吻合。
①a.一个季度就生产了500台录音机。(太少了!) (就 )
b.一个季度就生产了500台录音机。(真不少!) (500台 )
②a.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 (打 )
b.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
A.侍萍不能解释自己三十年来为什么受那么多苦,不得不 自认是“不公平的命”所使然。
B.鲁侍萍在苦难中挣扎,悲叹自己的“命苦”,她相信命 运,但也表现出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与不平。
中职高职第二册语文写作 记叙与议论

练习
• • • • • • 以“我的亲人”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性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 1.要求有一处细节描写,用横线标注出来。 2.叙事完整生动。 3.不少于600字。 4.当堂完成。
符合事件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故弄玄虚。
•
3.结尾突转法
•
在充分铺垫和渲染的基础上,将人物性格冲突的焦点集
中到文章的结尾处突然爆破,让人物的心灵或性格一下子在
爆破中凸现出来,使作品情节陡转,出人意料,如奇峰突起,
把读者的想像推到一个广阔的空间。 • 设置“突转”须正确把握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冲突和人物
本身性格发展的逻辑,同时,要用充分的铺垫描写为之蓄势, 并精心设计伏线为之提供足够的现实根据与心理根据。情理•Βιβλιοθήκη • 2.设置悬念法•
“悬念”,是指在文章的某一部分(开头或中间)
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
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的一种手法。美国戏剧理论家 贝克说,悬念“是兴趣不断地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 何的迫切心理”。写文章不可平铺直叙,平铺则易直 板呆滞。 • 悬念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但设置悬念一定要
•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 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 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 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 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 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 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 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 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 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知识点归纳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知识点归纳摘要:一、前言二、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知识点概述1.语言知识2.文学知识3.应用文写作知识三、具体知识点归纳1.语音、文字、词汇2.语法、修辞、逻辑3.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4.诗歌、散文、小说、戏剧5.应用文写作基本要求、格式及范例四、结论正文: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知识点归纳在我国中职教育体系中,语文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对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知识点概述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主要包括语言知识、文学知识和应用文写作知识三个方面。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文字、词汇以及语法、修辞、逻辑等内容;文学知识涵盖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以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体裁;应用文写作知识涉及基本要求、格式及范例等内容。
二、具体知识点归纳1.语言知识语言知识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包括语音、文字、词汇以及语法、修辞、逻辑等内容。
语音部分主要涉及声母、韵母、声调等基础知识;文字部分包括字形、字义、字音等方面;词汇部分则涉及词义、词性、词组、成语等知识;语法部分主要包括句子成分、句子结构、句子类型等;修辞部分包括比喻、拟人、排比等常见修辞手法;逻辑部分主要涉及概念、判断、推理等方面的内容。
2.文学知识文学知识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以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体裁。
古代文学部分包括先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唐宋文学等;现代文学包括鲁迅、郭沫若、茅盾等著名作家的作品;当代文学涵盖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作品。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体裁则分别介绍了不同文学形式的特点、发展历程以及代表作品。
3.应用文写作知识应用文写作知识主要涉及基本要求、格式及范例等内容。
应用文写作要求文笔简洁、表达清晰、逻辑严密,适用于各种实际应用场景。
格式方面,包括信函、通知、报告、请示等文种的书写格式;范例部分则通过具体实例展示应用文的写作方法。
中职语文第二册

四 培养学生辨析与探究的能力。
五 了解景点命名的方法与原则,理解蕴藏在地名、路名中的文化内涵。
六 了解广告文案和广告语的格式及写作要求,学会写广告文案和广告标语。
阅读能力和方法
辨析和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
锦上添花巧命名
书面表达
广告文案
第五单元 透视历史的烟云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建议本课程教学课时为80-90学时,其中课文讲读48-58学时,写作10学时,口语交际10学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12学时。各单元课时建议如下:
单 的驿站
15
二
擦拭理性的目光
16
三
感知赤诚的心灵
15
四
漫步艺术的殿堂
14
五 掌握即席发言的基本要求,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其中的技巧,不断提高自身即席发言的水平。
阅读能力和方法
评点和批注
口语交际训练
即席发言
书面表达
观点和材料一致
第四单元 漫步艺术的殿堂
教学目标
一 了解艺术的特点、形式、门类等有关知识,激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兴趣。
二 指导学生赏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掌握文中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五
透视历史的烟云
16
六
审视文明的进程
14
四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共分为六个单元,列表如下:
第一单元构筑情感的驿站
教学目标
一 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加强情感教育。
二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 发挥联想和想象进行诗歌欣赏,初步领会《诗经》的艺术特点。
中职语文第二册总复习

• A.抶而仆之(chì) 溷藩(hùn) 户牖(yǒu) 缇骑(tí) • B.滇池(diān) 削壁千仞(xiāo) 歌喉遽发(jù) 银瓶乍破(zà) • C.幽咽(yān) 卮酒安足辞(zī) 目眦尽裂(zhì) 人为刀俎(zǔ) • D.羽扇纶巾(guān)一尊还酹江月(lèi) 庇护(pì) 衮衮诸公
•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3分) • (1)衡少善属文 (2)连辟公府不就 (3)大
将军邓骘奇其才 •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3分) • 因入京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 书》、《 礼 》、《易 》、《 春》秋五 部经书。“六艺”是指《礼 》、《 》、《射 》、《御 》、 《 》、《 数 》六种学问和技能。(本题11个空是完整的内容, 只要错一个就不得分。) (3分)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沛公奉卮酒为首,约为婚姻
B.吴之民方痛心焉
• C.古之学者必有师
D.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 20、对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意图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
• 一、文言实词 • 二、文言虚词 • 三、通假字 • 四、词类活用 • 五、文言特殊句式 • 六、句子翻译与文意理解 • 七、鉴赏评价
第五部分:写作
• 一、应用文写作 • 二、整篇作文 • 1、命题作文 • 2、话题作文 • 3、材料作文
考考你
D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1.“丰富”与“大度”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丰富”的反 义词是什么?“大度”的反义词是什么?(3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乡的榕树》
近义词 度过 渡过
度过:指经历过、通过一段时间,如青年时代,节日,光阴, 岁月等
渡过:指横渡江河湖海,从此岸到彼岸 暴发 爆发
暴发:①突然发财或得势(多指贬义)②突然发作,如山洪 暴发
爆发:①火山爆发②(力量,情绪等)突然发作;(事变) 突然发生,如战争爆发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诗人,元稹积极 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 合为事而作” 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 统
用作名词,地位卑贱的人、地位高贵的人)
《师说》
特殊句式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判断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句,状语后置)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状语后置)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状语后置) 师不必贤于弟子(状语后置)
《拿来主义》
二部分侧重记叙,第三部分侧重议论,记叙议论又 互有穿插。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③ 用简练传神的笔墨刻画人物形象 蓼(liǎo) 旌(jīng) 噭噭(jiǎo) 抶(chì)而 仆之 投缳(huán) 户牖(yǒu) 脰(dòu)
《五人墓碑记》
通假字 亦曷故哉?(曷,通“何”,什么) 忠义暴于朝廷(暴,通“曝”,显露) 敛貲财以送行(貲,通“资”,资财,钱财)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有,通“又”,用于整数与
骚》,后来泛指诗文。 五、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后用社稷泛指国家 六、《静女》主要从男子的角度写出了他们约会的全过程,塑造了热烈痴情,
淳朴憨厚的男子形象和活泼伶俐,俏皮率真的女子形象,歌颂了他们纯真的 爱情。 七、《黍离》描写了亡国之痛
《诗经》二首
爱而不见: 爱:同“薆”,隐藏,遮掩
本文主旨: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以及一些人 对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指出了正确继承和借鉴,乃是建设 民族文化必不可少的条件
写作特点:一、语言生动形象、幽默犀利。
二、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
⑦ 冠冕(guān miǎn) 蹩(bié)进 孱(càn)头
《思考的威力》
牛守贤,代表作杂文《学者与卡片》,报告文学《太行不老 松》《沈发启》《今日七里营》
《师说》
古今异义 ① 古之学者: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② 句读之不知:读:古义:句子停顿的地方;今义:看字发出的声音。 ③ 小学而大遗: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进行
初等教育的学校。 ④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义:用来……的依据,……的凭借;
见:同“现”,出现
说怿女美: 说:同“悦”,喜爱
女:同“汝”,你
匪女之为美:匪:通“非”,不是
自牧归荑: 归:同“馈”,馈赠
字音: 邶(bèi) 噎(yē)
踟蹰(chí chú) 娈(luán) 洵(xún)美
《故乡的榕树》
黄河浪,原名黄世连,著有诗集《海外浪花》《大地诗情》 本文采用缘物生情,托物寄情的写法。 用诗一般的语言和多样化的修辞手法描摹事物,抒发感情,
零数之间)
《五人墓碑记》
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
私人 即今之儽然在墓者也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二、宾语前置 谁为哀者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三、定语后置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四、状语后置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五、被动句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不能容于远近 余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
写作特点:一、大量运用典型事例和名人言论做依据
二、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三、议论、记叙、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③ 文章主旨:引用了大量翔实的事例,论证了认真思考是发 明创造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决定性因素这样一个道理
《思考的威力》
近义词辨析
偶然 偶尔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空, 徒然
墓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名词,坟墓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结构助词, 去今之墓而葬焉
动词,修墓
的
闻
为之声义
代词,指周顺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名词,名声
昌
素不闻诗书之训
动词,听到
四海之大 置的标志
佯狂不知所之者
助词,定语后 动词,到
当
抶而仆之
仆:使动用
法,使……倒下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 记 记:名词作动词,写 这篇文章
不能容于远近 容:形容 词作名词,远近各地的人
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名词 作状语,像奴隶一样
词 类 活 用
一词多义
于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介词,在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介词,向
不能容于远近
白话文的文言文。
《师说》
词类活用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名词作动词,从师) 而耻学于师 不耻相师(耻:形容词意动用法,
以……为耻) 吾从而师之 孔子师郯子(师:名词意动用法,
以……为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容词用作名词,
圣人、愚人)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位卑、官盛:形容词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历史小说)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 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续编》
讳饰:是指遇到忌讳的事物不便直说,而用别的话来 代替它、装饰他的一种修饰方法,特点是委婉含蓄。
文章主旨:论述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 献,表达了深切的悼念之情
写作特点:一、运用了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多 种表达方式
二、内容高度简洁、凝练
三、语言准确严密,论述上逻辑严谨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第二册
《我的母亲》
一、老舍,字舍予,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老 张的哲学》《二马》《赵子曰》。中篇小说《月牙儿》《我的一辈子》。戏剧《龙须沟》 《茶馆》。
二、老舍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三、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以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为线索,反应母亲的优秀品质:吃苦耐劳, 勤俭朴实,热情好客,善良隐忍,贫而乐施,坚强勇敢。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 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唤起作者的共鸣和联想,较多的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 法。 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独具匠心的结构:开篇层层铺垫,中间巧妙过渡,结尾处处呼 应前文,整篇文章结构完整 读音 蓊(wěng)郁 苍虬(qiú) 饭甑(zèng) 荫庇(yìn bì) 汩汩(gǔ) 祈(qí)求 红晕(yùn) 召(zhào)集 黝(yǒu)黑 气氛(fēn)
三月之望 六、省略句 断头置(于)城上
《五人墓碑记》
去今之墓而葬焉 墓:名 词作动词,修墓
其疾病而死 疾病:名 词作动词,得病,患病
缇骑按剑而前 前:名词 作动词,走上前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先:形 容词作名词,表率
安能屈豪杰之流 屈:使 动用法,使……屈身
亦以明死生之大 大:形 容词作名词,重大意义
三、环境描写烘托了气氛
四、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倏地(shū dì)
《明湖居听书》
刘鹗,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小说家 晚晴四大谴责小说:刘鹗《老残游记》、李伯元
《官场现形记》、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曾朴《孽海花》 写作特点:一、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戏园盛况、 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相结合塑造人物形象 二、多种修辞方法(比喻、对偶、通感)并用再现 说书艺术 抓髻(jì) 遽(jù)发 削(xuē)壁 顷(qǐng) 刻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⑤ 今之众人: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 ⑥ 吾从而师之:从而:古义:跟随,并且;今义:表示目的或结果的连
词。 ⑦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
用不着。 ⑧ 无贵无贱:无:古义:不论;今义:没有; ⑨ 年十七,好古文:古文:古义: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今义:区别于
近义词辨析 从而 进而 因而
从而:重在表示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 进而:重在表示递进关系 因而:重在表示因果关系,且结果往往是不希望见到的
坚忍不拔 坚韧不拔 坚忍不拔与坚忍不拔都包含态度或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坚忍不拔:一般指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而不动摇 坚韧不拔:更强调持久性和一贯性。
《师说》
一、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思想家,宋代苏 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 首,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二、本文主旨:通过对比了古今师风、学风的对比,论述了 老师的作用和从师的原因,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风气, 也赞扬了劳动者乐于从师的风尚。
三、写作特点:语言流畅,气势充沛,句式变化多样; 观点鲜明,论证层次清楚; 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有驳有立,说服力强 四、嗟(jiē)乎 欤(yú)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某个地方或时候
介词,处在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作者:钟丽思
文章主旨:通过回放一个留学生与教授的对话情景, 反映了海外学子自觉维护祖国尊严的爱国之情
教授是一个:教学严谨、理论水平高,为人正直的学 者
写作特点:一、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