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 竞赛班数据结构专项培训教程 06广义表教案-人教版高中全册信息技术教案

合集下载

2.1数据结构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1

2.1数据结构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1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要求运用所学数据结构进行解决。例如,设计一个简单的停车场管理系统,需要用到栈或队列来管理车辆的进出;或者设计一个迷宫游戏,用到图来表示迷宫的路径。
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路。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提交作业时,要求附上详细的设计思路、算法描述和测试结果,以及程序的源代码。
4.选择一个综合性的项目进行合作开发。项目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不同的数据结构,并在完成后进行演示和讲解。
-小组需要提交项目报告,包括项目背景、需求分析、设计思路、实现过程、测试结果和总结反思。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数据结构及其应用,梳理各个数据结构之间的关系,形成知识体系。同时,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心得体会,总结数据结构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技巧。
此外,我会强调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综合性的编程项目,巩固所学内容。
4.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过于依赖教师讲解,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需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我将结合教材和学科特点,设计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数据结构知识,提高编程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4.实践应用: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数据结构解决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5.总结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优点和不足。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案广教版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案广教版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案广教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概述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计算机的特点理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1.2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学习计算机的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硬件设备掌握计算机的开机、关机操作1.3 计算机的软件组成学习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了解计算机的文件管理第二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2.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习启动和退出文字处理软件掌握文本的输入、编辑、复制、粘贴等功能2.2 格式化文本学习设置字体、字号、颜色、对齐方式等格式化操作掌握段落的格式化,如行间距、段间距等2.3 制作表格和插入图片学习在文字处理软件中插入表格和调整表格样式了解如何插入图片、调整图片大小和位置第三章: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3.1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习启动和退出电子表格软件掌握单元格的选定、数据输入、编辑等功能3.2 单元格的基本操作学习单元格的合并、拆分、格式化等操作掌握单元格中数据的排序和筛选3.3 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学习公式的输入和编辑掌握常用函数的使用,如求和、平均值、最大值等第四章: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4.1 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习启动和退出演示文稿软件掌握幻灯片的插入、编辑、删除等操作4.2 幻灯片的设计和制作学习选择和应用模板、背景、字体等设计元素掌握插入图片、图表、动画等元素4.3 演示文稿的播放和展示学习幻灯片的切换、动画效果的设置掌握演示文稿的保存、打开和打印第五章:计算机网络基础5.1 计算机网络概述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学习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等基本概念5.2 互联网的使用学习浏览器的基本操作,如网页浏览、搜索等掌握电子邮件的基本使用方法5.3 网络安全了解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和网络安全的保护措施学习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第六章:信息处理与素养6.1 信息检索与利用学习使用搜索引擎高效检索信息掌握信息的筛选、评估和合理利用6.2 信息伦理与法律了解计算机相关的法律法规认识信息伦理问题,如知识产权、隐私保护等6.3 信息技术与生活探索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应用理解信息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第七章:程序设计基础7.1 程序设计概念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如算法、编程语言等学习简单的逻辑结构和编程思路7.2 常见编程语言简介学习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基础语法掌握基本的编程步骤和调试方法7.3 算法与问题解决学习常用的算法思想和方法运用编程语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八章:数据库基础8.1 数据库概述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学习数据库的组成和数据模型8.2 数据库操作学习数据库的创建、表的设计、数据的增删改查掌握简单的关系运算和SQL语言8.3 数据库应用实例探索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了解数据库的安全性和性能优化第九章:信息系统与数字化生活9.1 信息系统概述了解信息系统的定义、结构和组成学习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方法9.2 数字化生活探索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智能家居、电子商务等理解数字化生活对个人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影响9.3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学习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和措施认识数字化生活中面临的安全威胁和应对方法第十章:综合实践与探索10.1 信息技术项目实践完成一个信息技术相关的项目,如网站建设、软件开发等学习项目规划、实施、测试和评估的方法10.2 信息技术竞赛与研究了解信息技术竞赛的种类和内容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和发表研究成果10.3 信息技术在未来探讨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理解作为信息技术用户和创造者的责任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组成: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硬件设备的开关机操作软件组成: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文件管理的理解重点环节2: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文本输入、编辑、复制、粘贴等基本功能的掌握字体、字号、颜色、对齐方式等格式化操作的格式化文本制作表格和插入图片的方法重点环节3: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单元格的选定、数据输入、编辑等基本功能的掌握单元格的合并、拆分、格式化等操作的单元格的基本操作数据的排序和筛选的使用重点环节4: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幻灯片的插入、编辑、删除等基本功能的掌握选择和应用模板、背景、字体等设计元素的设计和制作幻灯片幻灯片的切换、动画效果的设置的演示文稿的播放和展示重点环节5: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的理解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等基本概念的学习浏览器的基本操作,如网页浏览、搜索等互联网的使用难点环节6:信息处理与素养信息检索与利用的技巧和策略信息伦理与法律的法律法规的认知信息技术与生活应用的探索难点环节7:程序设计基础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常见编程语言的基础语法的学习算法与问题解决的逻辑结构和编程思路难点环节8:数据库基础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的理解数据库的创建、表的设计、数据的增删改查的操作简单的关系运算和SQL语言的学习难点环节9:信息系统与数字化生活信息系统的定义、结构和组成的理解数字化生活应用的探索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安全策略和措施的认知难点环节10:综合实践与探索信息技术项目实践的规划、实施、测试和评估的方法信息技术竞赛与研究的类型和内容的了解信息技术在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

高中信息技术 认识电子表格教案-人教版高中全册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 认识电子表格教案-人教版高中全册信息技术教案

认识电子表格一教材分析“认识电子表格”是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初中第一册(下)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该教材继介绍Word 之后的又一微软Office组件。

Excel与Word既是出于同一家族,本身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本节通过电子表格范例,引导学生与Word表格异同点的对比,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并在与Word的对比中,实现已有知识的迁移,掌握电子表格的最基本操作,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的学习者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掌握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特别在文字处理方面较为熟练,对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且乐于探索,有争强好胜心理。

但由于各学生能力的差异,他们的信息技术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教学策略从学生已掌握用word文档编辑一个表格的知识中,迁移到一个新的概念“电子表格”,一种靠近日常生活的“活”的表格,让学生从比较中逐步认识电子表格。

以分组讨论完成任务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准备不同程度的练习。

让大部分的学生都能从基本的练习中引发对电子表格的兴趣,引导能力较好的学生进行探索。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Excel的作用与功能,掌握Excel的启动退出。

(2)熟悉Excel窗口的组成。

(3)理解Excel中的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等名词术语,初步掌握行、列、单元格的选定。

2、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电子表格的应用范例,感受电子表格的功能特点。

(2)能从Excel与Word界面的比较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3)能借助软件帮助菜单认识了解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设置难度适中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Excel窗口的组成。

(2)电子表格的功能及应用(3)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等基本概念。

2、难点:(1)电子表格与文字处理软件中表格的异同。

(2)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等基本概念。

高中信息技术Excel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Excel教案

在数据透视表字段列表中,可以将需要的 字段拖拽到相应的区域,并调整布局以满 足分析需求。
值字段设置与计算
数据透视表分析
可以对值字段进行设置,选择不同的计算 方式,如求和、平均值、计数等。
利用数据透视表的功能,可以对数据进行分 组、筛选、排序等操作,以便更好地分析和 展示数据。
05
图表制作与美化技巧
图表制作与展示
引导学生根据分析结果制作相应的图表,如柱形 图、折线图、饼图等,使数据可视化,更直观地 展示成绩情况。同时,教授学生如何调整图表格 式和美化图表。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教授学生使用Excel中的函数和公式对数据进行处 理,如计算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等 ,并进行数据分析,如成绩分布、成绩趋势等。
常见图表类型选择及创建方法
柱形图
用于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可直观显示各类别之间的差异 。创建时选择数据区域,点击“插入”选项卡中的“柱形 图”按钮,选择适合的子类型即可。
折线图
用于展示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创建方法与柱形图类似 ,选择数据区域后,点击“插入”选项卡中的“折线图” 按钮。
饼图
用于展示各类别数据的占比情况。创建时选择数据区域, 点击“插入”选项卡中的“饼图”按钮,可进一步调整饼 图的分割方式、颜色等。
自动化报表制作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应用Excel自动化报表制作,如自动 化生成销售报表、库存报表等,提高工作效率。
Excel与其他软件的协同应用
介绍Excel与其他办公软件的协同应用,如与Word、PPT的数据交互 ,实现数据的跨软件应用。
课程总结与回顾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知识点总结
数据输入与格式设置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案广教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案广教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案广教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2. 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作用。

3. 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如互联网、大数据、等。

3.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 讲解概念:讲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背景。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作用,分享自己的看法。

4. 总结讲解:总结信息技术的概念、应用领域和作用,强调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观点。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结构。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

3.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和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结构,如硬件和软件。

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使用输入输出设备等。

3. 常用软件的使用,如文字处理软件、浏览器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2. 讲解概念: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结构和常用软件,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实践,如开关机、使用输入输出设备等。

4. 软件使用讲解:讲解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如文字处理软件、浏览器等。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操作能力。

第三章:互联网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互联网的基本应用,如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等。

3. 培养学生的互联网使用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

教学内容:1.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信息技术 竞赛班数据结构专项培训教程 串教案高中全册信息技术教案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信息技术 竞赛班数据结构专项培训教程 串教案高中全册信息技术教案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4串§串的匹配子串的定位操作称为串的形式匹配,是各种串处理中最重要的操作。

在主字符串S中查找形式字符串P,假设在主串中找到等于形式串的子串,称为匹配成功,返回与形式串第一个相等的字符在主串中的序号;假设匹配不成功,那么返回0。

§4.1.1串的简单匹配串的简单匹配,根本思想是:从主串的第一个字符起和形式串的第一个字符比较,假设相等,那么继续逐个比较后续的字符,否那么从主串的第二个字符起再重新和形式串的字符比较。

依此类推,直至形式串的每个字符依次和主串中的一个连续的字符序列相等,那么为匹配成功……【例4-1-1】:主串:ababcabcacbab匹配串:abcac↓i=3第一趟匹配:ababcabcacbababc↑j=3↓i=2第二趟匹配:ababcabcacbaba↑j=1↓i=7第三趟匹配:ababcabcacbababcac↑j=5↓i=4第四趟匹配:ababcabcacbaba↑j=1↓i=5第五趟匹配:ababcabcacbaba↑j=1↓i=11第六趟匹配:ababcabcacbababcac↑j=6这种算法易于理解,在某些场合效率也较高。

但当主串为‘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形式串为‘00000001’时,由于形式串中前7各字符均为‘0’,主串中前50各字符均为‘0’,每趟比较都在形式串的最后一个字符出现不等,此时需将指针i回溯到i-6的位置上,并从形式的第一个字符开始重新比较。

直到匹配成功,指针i需回溯43次。

这经常出如今主串中存在多个子串和形式串“部分匹配〞的情况下,例如01串〔字符串由0、1组成〕。

§4.1.2串的KMP匹配算法这种改进的算法是由D.E.Knuth、V.R.Pratt和J.H.Morris三人同时发现的,所以称为KMP算法。

高中信息技术 竞赛班数据结构专项培训教程 01数据结构概论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 竞赛班数据结构专项培训教程 01数据结构概论教案

§1 概论§1.1 什么是数据结构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即数据的组织形式。

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Logical Structure)(2)数据元素及其关系在计算机存储器内的表示,即数据的存储结构(Storage Structure)(3)数据的运算,即对数据施加的操作。

数据结构的定义:按某种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一批数据,按一定的存储表示方式把它们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并在这些数据上定义了一个运算的集合。

在不易混淆的情况下,常常将数据的逻辑结构简称为数据结构。

·数据的逻辑结构有两大类:(1)线性结构逻辑特征是:有且仅有一个开始结点和一个终端结点,并且所有结点都最多只有一个直接前趋和一个直接后继。

(2)非线性结构逻辑特征是:一个结点可能有多个直接前趋和直接后继。

·数据的存储结构有四种基本方法(1)顺序存储方法该方法是把逻辑上相邻的结点存储在物理位置上相邻的存储单元里,结点间的逻辑关系由存储单元的邻接关系来体现。

称为顺序存储结构(Sequential Storage Structure)(2)链结存储方法该方法不要求逻辑上相邻的结点其物理位置上亦相邻,结点间的逻辑关系是由附加的指针字段表示的。

称为链式存储结构(Linked Storage Structure)。

(3)索引存储方法该方法通常是在存储结点信息的同时,还建立附加的索引表,索引表中的每一项称为索引项、索引项的一般形式是:(关键字,地址),关键字是唯一标识一个结点的那些数据项。

(4)散列存储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结点的关键字直接计算出该结点的存储地址。

§1.2 算法算法:由若干条指令组成的有穷序列,它必须满足下述准则:(1)输入:具有0个或多个输入的外界量,它们是算法开始前对算法最初给出的量。

(2)输出:至少产生一个输出,它们是同输入有某种关系的量。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信息技术 竞赛班数据结构专项培训教程 树教案高中全册信息技术教案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信息技术 竞赛班数据结构专项培训教程 树教案高中全册信息技术教案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7树§树的概念【定义】树〔Tree 〕是n 〔n>0〕个结点的有限集合T ,它满足如下两个条件: (1)有且仅有一个特定的称为根〔Root 〕的结点;(2)其余的结点可分为m 〔m≥0〕个互不相交的有限集合,其中每一个集合又都是一颗树,并称为根的子树〔SubTree 〕。

【根本术语】k1. 树的结点包含一个数据元素及假设干指向其子树的分支。

结点拥有的子树数称为结点的度〔degree 〕。

如图,A 的度为3,C 的度为1,F 的度为0。

2. 度为0的结点称为叶子〔leaf 〕或者者终端结点。

例如K 、L 、F 、G 、M 、I 、J 。

度不为0的结点称为分支结点或者者非终端结点。

除根结点外,分支结点也称为内部结点。

3. 树的度是树内各结点的度的最大值,如图中树的度为3。

4. 结点的子树的根称为该结点的孩子〔Child 〕,该结点称为孩子的双亲〔parent 〕。

如图7.1.1,B 为A 的子树的根,那么B 是A 的孩子,而A 那么是B 的双亲。

同一个双亲的孩子之间互称为兄弟〔sibling 〕,例如B 、C 、D 互为兄弟。

将这些关系进一步推广,可认为D 是M 的祖父。

结点的祖先是从根到该结点所经分支上的所有结点。

例如,M 的祖先为A 、D 、H 。

图7.1.1反之,结点的子树中的任一结点都称为该结点的子孙,如B 的为E 、F 、K 、L 。

5.结点的层次〔level 〕是从根开始定义起,根为第一层,根的孩子为第二层。

假设某结点在第x 层,那么其子树的根就在x+1层。

树中结点的最大层次称为树的高度或者者深度〔depth 〕。

如图的树的深度为4。

6.假设将树中的结点的各子树看成从左到右是有次序的〔即不能互换〕,那么称该树为有序树,否那么称为无序树。

如图7.1.2。

7. 森林〔forest 〕是m 〔m≥0〕棵互不相交的树的集合。

§二叉树§7.2.1二叉树的定义二叉树〔binarytree 〕是一种树型构造,它的每个结点至多只有二棵子树〔即二叉树中不存在度大于2结点〕,并且,二叉树的子树有左右之分,其次序不能任意颠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广义表
§6.1 广义表的定义
广义表(Lists)又称列表,是线性表的推广,广义表是n (n≥0) 个元素(子表)a1 , a2 ,…, a n组成的有限序列,一般记作:
LS =( a1 , a2 ,…, a n )LS是广义表的名字,n为其表的长度其中a i或者是原子(单个元素)或者是一个广义表,分别称为广义表LS的单元素和子表。

习惯上,用大写字母表示广义表的名称,用小写字母表示单元素。

广义表的定义是一个递归定义,因为在描述广义表时又用到了广义表的概念。

例如:
E=( ) E是一个空表,其长度为0。

L=(a, b) L是长度为2的列表,它的两个元素都是原子,因此它是一个线性表。

A=(x, L)=(x, (a, b)) A是长度为2的列表,第一个元素是原子x,第二个元素是子表L
B=(A, y)=((x, (a , b)), y) B是长度为2的
列表,第一个元素是
子表A,第二个元素
是原子y
C=(A, B)=((x, (a, b)) , ((x, (a, b)), y)) C 的长度为2,两个元素都是子表。

D=(a, D)=(a, (a, (a, (...) ) ) ) D的长度
为2,第一个元素
是原子,第二元素
是D自身。

展开后,
它是一个无限列
表。

一个表的深度是指表展开所含括号的层数,例如,表A的深度为2,表D的深度为∞。

值得注意的是广义表 ( ) 和 (( )) 不同,前者是空表,长度n=0;后者长度n=1,它有一个元素是空表,可分解得到表头和表尾均是空表( )。

广义表的特点:
(1)列表可以是递归的,如表D是它本身元素的子
表。

(2)列表是多层次的结构,表中的元素可以是子表,子表的元素还可以是子表,……
(3)列表可以为其它列表所共享,如上例中,表A 和表B 是表C 的子表。

§6.2 广义表的存储结构
由于广义表中的元素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单元素或子表,因此难以用顺序存储结构表示,通常采用链式存储结构。

结点的结构可以这样设计:
其中,tag 是标志域,
若tag =0,则第二个域中为data ,存储单元素;若tag =1,则第二个域中为hp ,存储指向子表的指针。

link 为指向同一层下一个结点的指针。

【例6.2.1】 L =((a,(b)),a,((a,(c)),c),d)
【例
第二行:要查找的元素,如:d
输出:广义表中有该元素,则输出:Yes
否则输出: No
[参考程序]
program gyb;
type pointer=^node;
node=record
link:pointer;
case tag:0..1 of 0:(data:char); 1:(hp:pointer); end;
var i:integer; Q:string;
c:char; t:boolean;
head:pointer;
procedure creat(var p:pointer); var x:char;
begin
x:=Q[i]; i:=i+1;
case x of
'(':begin
new(p); p^.tag:=1; creat(p^.hp);
creat(p^.link);
end;
'a'..'z':begin
new(p); p^.tag:=0;procedure find(p:pointer);
begin
if p<>nil then
if p^.tag=0
then begin
if p^.data=c
then begin
t:=true;
exit;
end
else find(p^.link); end
else begin
find(p^.hp);
find(p^.link);
end;
end;
Begin
readln(Q);
readln(c);
i:=1;
t:=false;
creat(head);
find(head);
p^.data:=x;
creat(p^.link); end;
',':creat(p);
')':p:=nil;
end;
e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