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设计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

像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与他们‘面对面’对话的机会。
下面请大家对比欣赏一组东西方名画家的自画像集锦,我们将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区别认识自画像里的美术家。
欣赏组图:1.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1)力图‘回归正道’的丢勒(1471--1528, 德国)与中世纪基督像;‘自画像之父’, 欧洲第一位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画家。
师: 请问三幅画面哪幅是画家?生: 都是。
三幅画面人物相似。
师: 解说相似原因, 阐释画家画面定位。
自画像在16世纪的欧洲并不普遍, 丢勒创作的一系列自画像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件非常哥特式的举动。
丢勒游历欧洲, 在意大利亲身感受了文艺复兴运动, 结交了大师拉淮尔, 人文主义思想渗入创作, 对宗教改革态度鲜明(自画像构图采取基督画像的正面构图)。
他塑造德国社会改革的推动者和捍卫真理的保卫者, 通过正面理想形象发表自己的政治宣言。
其版画最具影响力, 是世界最早创作水彩画的画家之一, 德国自1815年始开创‘阿尔布列希特.丢勒’节, 他的故乡纽伦堡更是有政府为其塑造的第一座画家的公共纪念碑。
个人定位: 自比‘神的化身’, 力图回归正道, 坚持画家的尊严。
(2)勇于‘标新立异’的金农(1687--1763, 清)师: 请同学赏析金农自画像以及金农的“漆书”书法?生: ……形象怪异。
师: 解析原因。
扬州八怪之一, 自称‘三朝农民’, 50过后始作画, 诗书入画, 善画梅竹, 书法自成一家, 开辟肖像画新领域。
板桥称: 扬州只有金农好。
书法: ‘冬心体’, 自创‘金农漆书’(隶书的变形), 笔法古朴浑厚, 棱角分明, 以重为巧、求拙为妍, 对后世影响深远;人物:特征准确, 下笔大胆;书画:梅竹影响最广(大树干, 粗拙, 质朴苍老), 诗书画合一(欣赏作品)。
……个人定位: 不趋时流, 不干名誉。
二、)场景中的自我(1)有这样一批画家, 他们善于把自己表现在特定的场景中, 用周围的人事物来衬托自己, 以此来突显自己的存在。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
教案: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家的职业特点及其对自身的定位;
2.认识美术家的创作思维和工作方式;
3.通过绘画实践,培养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投影仪和屏幕;
2.纸张、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3.美术家的作品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15分钟)
1.教师通过展示几位知名美术家的作品图片,激发学生对美术家的兴趣和好奇心。
2.引导学生讨论,探究美术家的创作灵感和艺术风格。
二、知识输入(20分钟)
1.通过投影仪展示美术家的自画像,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不同美术家的自画像。
2.讲解美术家对自己的定位和理解,以及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表达方式。
三、绘画实践(40分钟)
1.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绘制自己的自画像。
2.鼓励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运用多种绘画技法和材料,以表达个性和情感。
3.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作品中的元素和构图,分享作品时陈述自己的创作灵感和理念。
四、总结归纳(15分钟)
1.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和创作过程,鼓励他们积极阐述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2.引导学生总结美术家眼中的自己的特点,如自由、创造性、对美的敏感等。
3.结合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讨论不同的创作思维和表达方式。
五、拓展延伸(20分钟)。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学教案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美术家自我表现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美术家如何通过作品表达自己。
教学方法:展示不同美术家的自画像,如梵高、毕加索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自画像的特点和艺术风格。
教学内容:介绍美术家自画像的概念和意义。
分析一些著名美术家的自画像作品。
活动:让学生观看一些美术家的自画像,并尝试描述它们的特点。
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美术家自画像的理解。
第二章:探索自我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探索自我,并找到表达自己的方式。
2. 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自信心。
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和写作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特点和兴趣。
提供绘画和素描技巧的指导。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
介绍绘画和素描的基本技巧。
活动:让学生进行自我描述写作活动,并选择一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
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艺术作品。
评估:观察学生的创造力和对自己作品的表达。
第三章:美术家研究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美术家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对美术史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提供研究资料和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教学内容:介绍几位著名的美术家及其自画像作品。
分析这些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活动:让学生选择一位美术家进行研究,了解其艺术风格和自画像作品。
分组展示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
评估:观察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对美术家的理解。
第四章:创作自画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创作自画像的能力。
2. 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提高自我认知。
教学方法:提供绘画和素描的指导,帮助学生创作自画像。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
教学内容:介绍绘画和素描的基本技巧,如比例、线条、色彩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自画像表达自己的特点和情感。
活动:让学生进行自画像的创作活动,可以使用绘画或素描形式。
分组展示作品,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教案标题: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家对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的重要性。
2. 探索美术家如何通过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美术家的自我认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美术家的自画像作品,引导学生思考美术家如何通过自画像来表达自己的特点和个性。
2. 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通过展示一些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如色彩运用、线条表现等。
3. 学生自我表达:鼓励学生选择一种艺术形式(绘画、雕塑、拼贴等),创作一幅表达自己的作品,并写下作品的说明。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展示几幅著名美术家的自画像作品,引发学生对美术家自我认知的思考。
-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表达方式。
2. 知识讲解(10分钟):- 介绍美术家如何通过自画像表达自己的特点和个性。
- 讲解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如色彩运用、线条表现等。
3. 观察与分析(15分钟):- 展示一些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方式。
-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4. 创作实践(25分钟):- 鼓励学生选择一种艺术形式(绘画、雕塑、拼贴等),创作一幅表达自己的作品。
- 学生可以选择自画像或其他主题,但要求作品能够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 学生完成作品后,写下作品的说明,解释作品中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5. 展示与分享(5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同学分享作品的说明。
- 鼓励同学们提出问题和给予反馈。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 回顾课堂学习内容,总结美术家眼中的自己的重要性。
- 学生自评和互评作品,讨论如何改进和提升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著名美术家的自画像作品图片。
2. 艺术作品图片,包括不同风格和主题的作品。
3. 绘画、雕塑、拼贴等艺术材料。
教学评估:1. 学生对美术家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的理解程度。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教案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画像的概念,理解自画像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自己、认识自己的能力,提高自我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幅自画像。
二、教学内容:1. 自画像的概念与意义2. 美术家与自己:分析著名美术家的自画像作品,探讨其自我表现的手法3. 自我观察与认识: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深入了解自己4. 绘画技巧学习:教授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5. 创作实践:学生独立完成一幅自画像,展示并进行互评、师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自画像的概念、意义以及绘画技巧的学习。
难点:学生能够独立观察自己,准确表现自己的特点,以及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自画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画像的概念、意义及绘画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著名美术家的自画像作品,引导学生探讨自我表现手法。
3. 实践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自画像创作。
4. 互动教学法:学生之间进行作品展示、互评,教师进行点评。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自画像的概念、意义,美术家的自画像作品,以及绘画技巧的讲解。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铅笔、橡皮、水彩笔等。
3. 准备白板或黑板,用于展示学生作品并进行点评。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画像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自画像的概念、意义及绘画技巧,引导学生了解美术家与自己之间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著名美术家的自画像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家如何表现自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实践环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自画像的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 作品展示与点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评和师评,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表现自己,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一、引言在美术教育中,教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引导者和艺术心灵的栽培者。
为了成为一位真正具备艺术素养和教育技巧的美术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意识。
因此,本文将从一个美术家的眼中,讨论如何设计一份有效的自己教案。
二、分析课程需求在设计自己的教案之前,首先要明确课程的需求和目标。
我们需要分析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从而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此外,我们还需了解学校的教学大纲、教材和评估标准,以确保我们的教案与课程的要求相匹配。
三、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案设计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美术教学的目标可以有多种层面,比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绘画技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等。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我们需要确定一个可行和具体的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去实现这些目标。
四、选择教学内容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选择适当的主题,比如静物写生、人物肖像、风景绘画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融入一些与学科相关的内容,比如历史、文学、科学等,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设计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一系列的策略,比如示范教学、合作学习、启发性教学等。
通过多种教学策略的有机结合,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思维。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在教案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和反馈。
评估可以是形成性的或终结性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作品、听取他们的表达和评定他们的表现来进行评估。
同时,我们还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以帮助他们不断进步。
七、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自画像的作用并尝试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从鉴赏自画像入手,思考、探讨画家的生活与情感,能用自画像简单表达自己个性和情感。
情感目标:开阔眼界,体验美术家丰富的内心以及伟大的心灵,培养热爱美术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画家在自画像上表达的情感、想法。
教学难点自画像如何成为美术家内心的一种独白。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实践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猜一猜他是谁?(展示凡高系列自画像)师:你知道这幅画是谁吗?学生讨论回答。
(用熟悉的画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1、鉴赏分析:美术家的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教师展示鲁本斯、达维特、丢勒、拉斐尔、高更的自画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A、你感受到什么?B、你知道或者认为这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C、自画像是如何展示美术家性格的?结合相关作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小结:画家或雕塑家仅仅是一种通常的称谓和职业身份,不能反映某个具体艺术家的个性特点。
而美术家更重视的,可能正是自己的人格和个性。
2、讨论探究:伦勃朗的一生.(出示伦勃朗的自画像 )设问:伦勃朗本人他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想用这些表达什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小结:在伦勃朗的全部肖像画中,自画像要占很重要的地位,其数量之多在历史上所有油画家中,几乎找不到第二个。
就现藏世界各地博物馆的他的自画像来看,据不完全统计也有90幅左右,他的自画像不仅数量多,艺术质量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尤其在他的后半生,现实生活的磨砺使他能更深刻地认识自己。
在60年代前后,他的自画像有鲜明的个性表现了。
画家很注意脸部的内在气质,观者可以从中发现一种潜在的内心语言。
伦勃朗的大量自画像是这位巨匠的艺术一生的镜子,人们从不同时期的他的自画像上,看到了他精神世界的精微变化,而他在自画像上展现的油画技术也确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美术家如何通过作品展现自己的特点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美术家如何通过作品表达自我。
教学内容:1. 介绍几位著名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2. 分析这些作品如何展现美术家的个性和情感。
3. 引导学生关注美术家在作品中的自我表达。
教学活动:1. 展示美术家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2.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美术家自我表达。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第二章:自我探索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点。
2. 培养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作品展示自己的特点。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发现自己的特点和优点。
2. 介绍不同的自我表达方式,如绘画、摄影、雕塑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作品展示自己的特点。
教学活动:1. 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写下自己的特点和优点。
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自我表达方式。
3. 学生思考如何通过作品展示自己的特点,并进行创作。
第三章:绘画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技能。
3.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展示自己的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绘画风格和流派。
3.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展示自己的特点。
教学活动:1. 学生学习基本的绘画技巧,并进行实践。
2. 学生了解不同的绘画风格和流派,并进行尝试。
3. 学生运用绘画技巧展示自己的特点,进行创作。
第四章:创作与展示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进行创作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展示和评价自己作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2. 培养学生展示和评价自己作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设计
附1:板书设计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自我认同和角色定位
浓缩的一生
场景中的自我
丢勒像基督梵高《宫娥》委拉斯贵兹普桑像贵族《画室》维米尔
金农像隐士
附2:
学生学案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学生活动安排
学生活动一:《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阅读教材第60页----61页
同学们分两人一组,把以下字母填入以上表格中
A 其食其力的女性
B 正面基督式形象
C 贵族绅士形象
D 性格怪异
E 美术家的尊严
F 孤身独行
G 美术家的地位
H 工作中的形象
学生活动二:
在生活当中,你最能肯定自己那一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优点、长处、个性特点;或者从相册中挑出你认为最能体现自己个性特点的一张或几张照片,试着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活动三:学生创作
请同学们动手画一张自画像,亲身体会一下创作自我形象的快乐和感想
(根据照片和对自己的了解,抓住相貌特征、性格特点,尝试用速写、漫画等方式表现。
作品中要可以看出作者的年龄特点、身份、地位,可以表现理想、抱负)
我们了解了艺术家表达自我理想的方式,我们能不能用手中的笔和手机、相机来画一画照一照自己理想的形象来展示自我,传达人生追求,如果让你创作一幅自画像,你会给自己怎样的角色定位?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姿态?强调自己的哪些细节?或者将自己置身于什么场景中?请同学们为自己创作一幅有个性的自画像,形式不限,可附文字阐述。
学生自我表现图例-我们眼中的自己〈请将自画像画在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