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外膜蛋白A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粘膜免疫保护性的研究

合集下载

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ompA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免疫保护性研究

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ompA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免疫保护性研究
组表达质粒 p E T一 3 2 a (+)一p o m p A;然 后 将 该 质 粒 转 入 B L 2 I( D E 3 ) 后用 I P T G诱 导 表 达 ,经 纯 化 后 得 到 p o m p A
重组蛋 白 ;最后将 p o m p A o m p A蛋 白与弗 氏不完全佐剂 ( F I A) 混合免疫 斑点叉尾鲴 ,评价其免 疫效果 。结果显 示 : 克隆 的嗜水气单胞 菌 p o m p A基因全长为 9 6 0 b p ,编码 3 1 9个 氨基 酸 ,融合表达 的重组蛋 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5 3 ,
郑宗 林 , 郑曙 明 , D e l b e r t M . G a t l i n I I I , 汪 开 毓
( 1 .水 产动 物繁 育和健 康养 殖研 究 中心 ,西 南大 学荣 昌校 区 ,重庆 荣 昌 4 0 2 4 6 0 ;
2.De p a r t me n t o f Wi l d l i f e a nd F i s h e r i e s S c i e n c e s a n d F a c u l t y o f Nu t r i t i o n, T e x a s A&M Un i v e r s i t y S y s t e m , Co l l e g e S t a t i o n, Te x a s 7 7 8 4 0 —2 2 58, US A;
6 7 0 k D a ; F I A能 够 提 高 斑 点 叉 尾 鲴 的 溶 菌 酶 活 性 、A C H 5 0活 性 、头 肾 巨 噬 细 胞 呼 吸暴 发 活 性 ;p o m p A 组 抗 体 水 平 在 第 4周 达 到 峰 值 ,F I A免 疫 组 抗 体 水 平 在 第 5周 达 到 峰 值 ,且 F I A 能够 显 著 提 高斑 点 叉 尾 鲴 的抗 体 水 平 ;攻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细菌,它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和多样的代谢能力。

本文将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类、生理特征、生态功能以及应用领域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一微生物资源。

1. 分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Pseudomonas maltophilia),属于嗜麦芽窄食细菌属(Pseudomonas),这个属名是来自拉丁语的“pseudos”(假)和“monas”(单一的细胞),指的是这种细菌外形类似单细胞,但实际存在于链状或黏附在固体表面上。

2. 生理特征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属于好氧细菌,能够在广泛的温度和pH条件下生长。

其菌落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边缘光滑。

菌体呈杆状或梭形,长度约为1-3微米,宽度为0.5-1微米。

它的鞭毛可使其具有较好的游动能力。

此外,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具有耐盐、耐干旱和耐酸能力,可以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存活和繁殖。

同时,它还能够产生多种抗生素和酶类物质,对环境中的其他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

3. 生态功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植物表面等环境中。

它与其他微生物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具有多样的生态功能。

首先,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重要的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菌群。

它参与土壤氮、磷、硫等元素的循环过程,并参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有机氮的固定,对土壤的肥力有重要的影响。

其次,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植物健康和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并能够通过产生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和抗生素等物质来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此外,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还可以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清除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具有重要的环境修复功能。

4. 应用领域由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多样的代谢能力和生态功能,它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在农业领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可以作为一种生物肥料应用于作物的种植过程中,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并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分布以及药敏分析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分布以及药敏分析
性杆菌 , 广泛分布 于 自然界 中, 可引起呼吸道 、 泌尿道 、 伤 口感 染、 胆管 炎和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等 。近年来 , 由于广谱抗 菌
作者单位 : 2 2 6 3 0 0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 民医院检验科
药、 免疫抑制剂和各种侵入 性操作的大量应用 , 使该菌 临床 检
出率逐 渐升高 。现对 我 院 1 9 1例 嗜麦芽窄食 单胞 菌的感 染率及药敏进行 回顾性分 析 , 为其所致的感染 , 有更好 的临床
效果更佳 , 其 主要原 因可能为老 年狼疮性 肾炎患者 的发病 原
[ 4 ] 苏晓 , 夏嘉 , 杨旭 呜 , 等. 中药组 方部分替 代免疫 抑制 剂治疗狼 疮性肾炎的研究 [ J ] . 风湿病与关 节炎, 2 0 1 2, 1 ( 3 ) : 3 7 42 . [ 5 ] 李同川 , 贾西燕 , 韩爱茹. 激素联合来氟米特治 疗儿童狼疮性 肾 炎临床疗效 观察 [ J ] . 山西医学杂 志, 2 0 1 3, 4 2 ( 7 ) : 8 9 3  ̄ 9 4 . ( 收稿 日期 : 2 0 1 5 _ 0 3 1 )
( 1 2 ) : 4 4 .
著下降 , 且治 疗前 后差 异 的指 标水 平具 有 显著 差异 ( P<0 . O 5 ) ; 说 明免疫抑 制剂对 治疗 狼疮 性 肾炎具 有较 为显 著 的治 疗 效果 。其 中 。 年 龄均小 于 5 5岁 的观 察组 患 者 的尿蛋 白水
平、 血尿素氮水平 以及 C r 水平 明显低于对 照组 , 且经 统计 学 分析 , 两组患者治疗后 的指标水平差 异存在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 说 明免疫抑制剂在对 中青年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治疗 中
症 的效果 ; 且在中青 年患者中的疗 效更佳 , 值得在临床治疗 中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感染研究进展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感染研究进展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研究进展摘要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SMA)是一种低毒力、革兰氏染色阴性、需氧、非发酵杆菌。

SMA不仅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还能寄居在医疗器械上,从而成为重要的条件致病菌。

其致病性主要由菌体鞭毛及菌毛、脂多糖、胞外蛋白酶参与。

近年来,SMA的临床分离率有上升趋势。

SMA可导致患者广泛感染并且对多种不同结构的抗菌药具有高度的天然与获得性耐药,前者主要包括生物膜、β内酰胺酶、多重耐药外排泵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等;后者主要依靠后天获得耐药元件而产生耐药。

复方新诺明仍是SMA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当复方新诺明耐药或者过敏时可使用喹诺酮或带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尽管缺乏临床试验,两联或三联抗生素治疗SMA感染是目前最常用的。

关键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耐药;进展正文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SMA)属于窄食单胞菌属、假单胞菌科的RNA同源群,是一种低毒力、革兰氏染色阴性、需氧、非发酵杆菌。

SMA由Hugh和Ryschenkow于1960年首次从口腔肿瘤患者咽拭子中发现,1961年根据鞭毛特征命名为嗜麦芽假单胞菌[1],1983年根据核酸同源性和细胞脂肪酸组成归入黄单胞菌属,1993年被命名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

2008年Crossman等公布了SMA基因组序列[3]。

因该菌氧化分解麦芽糖迅速明显,故定名为嗜麦芽。

氧化酶阴性、明胶酶和DNA 酶阳性是该菌的特点。

SMA不仅广泛存在于水、土壤、动物、植被等自然界,还能寄居在医疗器械上,从而成为重要的条件致病菌[4]。

SMA毒力不强,但却可导致多种感染,如菌血症、蜂窝织炎、耳及乳突炎、颅内感染、肺炎、腹腔感染、骨髓炎、关节感染等。

SMA可导致患者广泛感染并且对多种不同结构的抗菌药具有高度的天然与获得性耐药,给临床用药带来了极大的难题。

73株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73株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 3 ] Ya ma d a T, 1 wa b u k i H, Ka n n o T, e t a 1 . P h y s i c o c h e mi c a l a n d i m
mu n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o f he p a t i t i s B Vi r u s e n v e l o p e p a r t i
HB V — I P检 出情 况
HB V - L P的阳 性检 出率 显 著 高 于 P r e - S 1 , 说 明单独 的 P r e - S 1检
测仅 能 反 映 HB V外 膜 蛋 白在血 清 中的表 达 状 态 , 其原 因可 能 与
试剂 盒 包 被 单抗 针 对 抗 原 表 位 有 关 , P r e - S 1蛋 白检 测 试 剂 盒 仅
A值 有 良好 的 相关 关 系 , r 一0 . 9 1 5 , 而与 HB s Ag定 量 值 无 相 关
性( 见表 3 ) 。 表 3 HB V D NA 拷 贝 数 与 HB V - L P A值 、 HB s Ag 定 量 值 相 关 性
实, HB V D NA 的 拷 贝 数 与 HB V - L P 的平 均 A 值 具 有 良好 的
Ep i d e mi o l o gy , 2 0 0 5, 2 6( 3 ): 6 5 5 — 6 5 8 .
果 作 为抗 病 毒 疗 效 监 测 及 预 后 判 断 的 主 要 依 据 。 一 般 认 为 ,
HB e Ag是 HB V 核 心 的成 分 之 一 , 其 阳性 表 明 HB V 感 染 者 体
阳性 率 , 证 实 在 判 断病 毒 复 制 和传 染 性 方 面 , HB V — I P 比 HB e A g更 具 优 势 , 在 不 具 备 HB V D N A检测条件的基层 医院, HB V - L P可 以 作 为 判 断 病 毒 复 制 的 良好 指 标 而 被 临 床 应 用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体外药敏试验及耐药性分析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体外药敏试验及耐药性分析
21 00年 1 2月第 4 卷第 3 8 6

检 验 与 临床 ・
嗜麦芽窄 胞菌体 敏试验及耐 食单 外药 药性分 析
赵碎娟 孙根妹 叶建萍 王笑笑 科 , 江 乐 清 3 50 ) 浙 浙 2 6 8
[ 摘要】目的 检测不同孵育 时间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 的影 响 , 观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 8种氟喹诺酮类抗生
素的交 叉耐药性及其他各种抗生素耐药现状 , 以指导临床合理用 药。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 临床标本 中分离的 7 2株嗜
麦 芽 窄食 单 胞 菌 孵 育 2 h和 4 h对 各 种 抗 生 素 的 体外 抗 菌 活 性 。结 果 无 论 培 养 2 h还 是 4 h 4 8 4 8 ,嗜麦 芽 窄食 单 胞菌 敏 感 率
D p r e to l i lL b r o ,Z e a g P oic u q g C t S c n e pe o p a, u q g 3 5 0 , h a e a m n f Ci c a oa r t na t y h j n rv e Y e i i e o d P o l‘ H s i Y e i 2 6 8 C i i n n y S t l n n
【 s r c 】O j c ie T n e t a h eut o nii i s se t it t to t o o h mo a a o hl td ee tt e p i s Ab t a t b e t o i s g t t rsl fa t o c uc pi ly e fSe t p o n s m h p ia a i rn i o t v v i e e s b t b i s n r i f m n
ci c l p cme l a s e i ns , n t d s dfu in ni a d he ic i so me h d t o wa u e t dee t h a i ir ba s c p iiiy f vaius nt ce il a i s s sd O t c t e nt c o il us e tb l o ro a i t ras gan t m t ba S e or p omo a ma phi a t 4 an 48 t n to h n s ho l a 2 h i d h.Res t The n i irbi s c p iiiy ae o ntb ee il t e o rph mo s ul s a tm co a us e tb l r ts f a i a tra s o Stn to o na ma- l t l tphla tan a 2 o o ii sri s t 4h r 48h n r e r m h h g s wee s olws :m o i o a i i o d r fo t e ihe t r a f l o xf x cn, g tfo a i l a i x cn, lv f x cn, S Z TMP , c fp r - l e ol a i o M / eo e a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外膜蛋白生物学特性及对斑点叉尾鮰免疫效应的研究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外膜蛋白生物学特性及对斑点叉尾鮰免疫效应的研究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外膜蛋白生物学特性及对斑点叉尾鮰免疫效应的研究本研究采用十二烷基肌氨酸钠法提取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s,OMP),采用Brandford法测定提取样品的蛋白浓度,并以SDS-PAGE法分析该OMP蛋白组成。

结果发现S.maltophiliaOMP组成蛋白条带主要在14.2KD-78.3KD范围之内,其中主要蛋白条带有4条,相对分子量分别为14.2KD、15.9KD、34.5KD、61.5KD;次要蛋白条带有2条,相对分子量分别为31.8 KD和78.3 KD。

其对斑点叉尾鮰(IetalurusPunetaus)的半数致死量LD<sub>50</sub>为9.6mg/kg体重,但OMP剂量降低至3mg/kg体重时对鱼体是安全的。

以S.maltophilia的OMP和福尔马林全菌灭活苗(Formalin killed cells,FKC)为免疫原,在首次腹腔注射斑点叉尾鮰的28d后加强免疫一次,并于免疫后的第7d,14d,21d,28d,35d,42d,49d,56d分8次对受免鱼血液中白细胞吞噬活性和吞噬细胞杀菌活性、血清中补体C<sub>3</sub>,IgM,溶菌酶,总蛋白,白蛋白含量以及血清中SOD活性8项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血清凝集抗体效价进行了测定,56d 后以50LD<sub>50</sub> S.maltophilia活菌攻毒测定相对免疫保护率(Relative percent survival,RPS),以比较两种免疫原的免疫效果。

结果表明:(1)OMP较FKC苗能更好地增强受免鱼的非特异性免疫,检测的8项指标中除白细胞吞噬活性外,其余的均明显优于FKC苗(P<0.05)。

且接种OMP 后的受免鱼可获得60%的RPS,比FKC苗高出5%。

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原核表达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

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原核表达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

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原核表达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刘望;杨佳杰;杨静;薛茜;张苗;刘欢【期刊名称】《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5)006【摘要】Aeromonas hydrophil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ish pathogen in China,and antibiot-ics treatment for this disease can cause the drug-resistance.Therefore,it′s an urgent need for developing new prevention methods now.In order to obtain the subunit vaccine with better immunoprotective effect,the two outer membrane proteins,OmpA and OmpTS were fusion expressed in Escherchia coli and the products were purified and its protective efficiency on the zebra fish against Aeromonas hydrophila were tes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mpA (1032 bp) and ompTS (1068 bp) genes were successfully cloned and the fusion fragment, OmpA-OmpTS (2100 bp),was obtained by overlap PCR.Then the recombinant expression plasmid,pET28a-OmpA-OmpTS,was constructed and introduced into the host strain,esche-richia coli BL21 (DE3).The conditions for fusion protein expression were that with the addi-tion of 1 mM IPTG after 2 h of the strain growth at 16 ℃ for 16 h.The recombinant protein, OmpA-OmpTS was purified and mixed with the adjuvant (FIA ) to be injected to the zebra fish to test its protection effect against Aeromonas hydrophila.The immunoprotectivity reached 87.5%,indicating that this fusion protein can be a candidate vaccin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嗜水气单胞菌是我国水产养殖鱼类重要病原菌,抗生素防治易产生耐药性等问题,亟需开发新型防治手段.外膜蛋白OmpA和OmpTS是嗜水气单胞菌主要的免疫原蛋白,为了得到免疫效果更佳的亚单位疫苗,利用大肠杆菌将OmpA和OmpTS进行融合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检测其对斑马鱼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成功扩增获得大小分别为1032 bp和1068 bp的OmpA和OmpTS基因序列,随后进行Overlap PCR,得到大小为2100 bp的融合片段OmpA-OmpTS.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OmpA-OmpTS,将其转入BL21(DE3),重组蛋白的表达条件为:菌体培养2 h后添加IPTG 1 mM,16℃下培养16 h.经纯化后得到重组蛋白OmpA-OmpTS;最后将OmpA-OmpTS蛋白与弗氏不完全佐剂(FIA)混合免疫斑马鱼,免疫保护率可达82.1%,表明该融合蛋白可作为候选亚单位疫苗进行进一步的开发.【总页数】6页(P125-130)【作者】刘望;杨佳杰;杨静;薛茜;张苗;刘欢【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21;陕西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21;陕西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21;陕西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21;陕西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21;陕西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1【相关文献】1.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原核表达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 [J], 刘望;杨佳杰;杨静;薛茜;张苗;刘欢;;;;;;2.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OMP)的原核表达及其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研究[J], 胡春霞;李梅;李卫芬;许梓荣;沈文英3.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ompA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免疫保护性研究 [J], 郑宗林;郑曙明;DelbertM.GatlinIII;汪开毓4.鱼类致病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P5的原核表达、免疫保护及抗血浆杀菌作用研究 [J], 荣娜;简思杰;孙薇;康超;伍娜娜;刘祥5.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OmpK的原核表达、抗原性分析及抗血浆杀菌作用研究[J], 荣娜;康超;孙薇;简思杰;伍娜娜;刘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外膜蛋白A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粘膜免疫
保护性的研究
背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trophomonas maltophilia,S.maltophilia)是一种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MDR)的机会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在社区和医院引起多种严重的感染。

医院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机率逐年升高,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更易被该菌感染,急需防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新方法。

大量研究表明外膜蛋白作为抗原用于免疫可有效的抵抗细菌的感染,但到目前为止关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外膜蛋白免疫保护性的研究甚少。

本课题组前期通过免疫蛋白质组学筛选出具有较强免疫原性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外膜蛋白
A(Outer membrane protein A,Omp A),但Omp A是否可以作为防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亚单位疫苗候选分子仍不清楚。

本研究我们将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Omp A的结构及特征进行预测分析,并通过实验评价粘膜免疫r Omp A对小鼠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

第一部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外膜蛋白A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目的: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外膜蛋白A(Omp A)的结及特征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与分析。

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生物数据库对Omp A蛋白的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区、亚细胞定位、二级和三级结构、同源性、保守结构域及抗原决定簇等进行预测分析。

结果:Omp A蛋白为亲水性蛋白,1~22位氨基酸为该蛋白的信号肽序列,Omp A蛋白没有跨膜结构并定位于细胞膜外;该蛋白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α-螺旋、β-转角、β-片层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0.27%,24.59%,9.29%,15.85%;三级结构预测Omp A蛋白为桶状蛋白;Omp A蛋白在不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株间
高度保守,而在人和小鼠的蛋白序列进行比对分析中没有发现同源序列;Omp A蛋白保守结构域在N-端为OM膜通道蛋白超家族(OM-channels superfamily),在C-端为Omp A_C超家族(Omp A_C-like superfamily);Omp A蛋白含有11个优势抗原决定簇区域。

第二部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外膜蛋白A粘膜免疫保护性的研究目的:对粘膜免疫重组外膜蛋白A(r Omp A)诱导小鼠产生的免疫应答及对小鼠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制备重组蛋白rOmp A,将其做为抗原通过滴鼻的方式免疫小鼠。

用ELISA法检测抗体的水平及体外再刺激后脾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水平,对粘膜免疫r Omp A诱导小鼠产生的免疫应答进行评价。

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通过滴鼻的方式攻毒免疫后的小鼠,攻毒后24h取小鼠肺组织,研磨后涂板计算肺组织细菌载量,ELISA试剂盒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因子的水平,对粘膜免疫r Omp A对小鼠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在没有使用免疫佐剂的情况下,用r Omp A滴鼻免疫小鼠可诱导小鼠产生持续的系统性和局部粘膜性的抗体免疫应答。

用r Omp A体外再刺激从免疫小鼠分离的脾细胞,发现r Omp A免疫组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IL-2及IL-17A 水平比单独免疫PBS组小鼠脾细胞分泌的水平明显更高。

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滴鼻攻毒小鼠后24h,发现r Omp A免疫组小鼠肺组织细菌载量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炎症因子(TNF-α和IL-6)水平与PBS 组小鼠相比明显更低,提示滴鼻免疫r Omp A可保护小鼠抵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

结论:(1)通过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Omp A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成功获得了该蛋白的一般特性,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结构、特征提供参考,为研制
相关亚单位疫苗提供理论依据。

(2)实验研究发现粘膜免疫r Omp A可诱导小鼠产生持续的系统性和局部粘膜性的体液免疫应答,并且可诱导小鼠产生Th-1,Th-17型细胞免疫应答;此外还发现滴鼻免疫r Omp A可保护小鼠对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提示Omp A可以作为防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亚单位疫苗候选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