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本成语故事
小学语文100个成语故事,收藏起来讲给孩子听!

小学语文100个成语故事,收藏起来讲给孩子听!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基础和积累,成语作为孩子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之一,在孩子们的平常考试中也不可避免,无论是小学,还有初中或高中,都会用到。
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100个常用的成语,并且附上了故事讲解,家长可以收藏起来,平时的时候多让孩子记一记,相信一定会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10篇)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10篇)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由四字组成。
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1泰然自若宋金交战时,金人羊艾在进攻汴梁的战斗中牺牲,他才气无双的弟弟颜盏门都继承了哥哥的事业,开始了军旅生涯。
金朝都统完颜杲准备进攻饶风关,派门都带六十名骑兵做先遗队。
作为侦察员,门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展露了他的军事才华。
完颜杲非常欣赏他的临危不惧。
金朝天眷初年(公元1138年),宋朝定国军节度使李世辅与他的父亲被金军俘虏,父亲被杀,李世辅投靠西夏,伺机报杀父之仇。
一次,李世辅设下家宴,邀请完颜杲来做客,为了不打草惊蛇席间以献甲胃为名劫持了完颜杲。
门都看到情形危如累卵,冒死逃了出来,带援军救出了完颜杲。
门都性情忠厚,谨小慎微,制订作战计划特别缜密周到。
他遇事沉着冷静,有敌人突然进犯,即使矢箭如雨落下,他仍泰然自若,像平时一样布置计划发出命令。
门都又有豪侠心肠,对待士兵宽宏大量,因此他的队伍军心稳定,任何情况下都有良好的秩序,士兵们也死心塌地跟随着他。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2少见多怪东汉时期,有一个人从来没有见过骆驼,有一天,他外出时偶然看见一头牲口,背上长着两个好大的肉疙瘩,觉得非常的不可思议,然后他便情不自禁地大声叫道:“啊哟,大家都来看哪!瞧这匹马,他的背肿得多高呀!”其实他看到的是一头很普通的骆驼。
骆驼的本身,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只不过这人没有见过,才觉得奇怪罢了。
因为他只看到过马,还认为那是匹“怪马”呢。
所以,东汉的牟融在赫赫有名的《牟子》一书中说:“牟子曰:“谚云‘少所见,多所怪,睹骆驼言马肿背。
小学语文100个成语故事及翻译

100个成语故事1. 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 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 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 管:指笔。
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 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 胸有成竹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中小学语文高频考点100个成语故事及注解

中小学语文高频考点100个成语故事及注解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词汇,通常由四个汉字组成。
成语具有较强的文化内涵和形象的表现力,在语言交流中经常被使用。
而成语故事则是成语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是理解成语内涵和使用成语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成语故事被广泛地使用。
孩子们可以通过阅读成语故事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意义,增强词汇记忆能力,提高汉语表达能力。
下面,我们选取一些常见的成语故事,进行详细介绍:1. 青出于蓝故事: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名叫蓝娣的女子,她善于染织,做出来的布非常蓝。
一次,她的弟弟的老师孔子来拜访,看到了蓝娣的布,赞叹道:“美哉!色之未必深,而体之有不可究的神韵。
”后来,孔子的弟子颜回上门来拜访,孔子让他看蓝娣的布,颜回却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因为他认为,虽然蓝娣的布是蓝色的,但是颜料是从蓝色的靛汁中提炼出来的,所以说“青出于蓝”。
意义:形容后来者胜过前辈,超过前人。
2. 画蛇添足故事:战国时期,有个画家征求一个人的意见,询问画一张蛇还需不需加上足。
那人说:“画一条蛇,何必再加上足!”但画家不听他的劝告,还是在画中加上了一只足。
后来有一位识货的友人看了这副画,说:“你的画蛇有足,难道不是画蛇添足吗?”意义:比喻多此一举,不必要的加添。
3. 掩耳盗铃故事:战国时期,有个人很喜欢古玩,他听说一座地大财富奇珍异宝。
他便前往那里,看到一口铜钟,不但形状美丽,而且很有历史意义,他忍不住想把它偷走。
但是铜钟非常大,他怕搬不动,于是他想到了一个拙劣的办法:他掩上自己的耳朵,假装自己并没有听到这口铜钟的声音,然后把它偷走。
当然,他被发现了。
意义: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做出徒劳无益的事情。
练习题:1. 请你简要叙述“青出于蓝”的故事。
2. 解释“画蛇添足”的意思。
3. “掩耳盗铃”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 请你用“青出于蓝”、“画蛇添足”或“掩耳盗铃”中的一个成语造一个句子。
5. “兔死狗烹”是一个常用的成语,请你简要叙述其故事。
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成语故事2023

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成语故事2023二年级语文课本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教材,其中包含了许多有趣的成语故事。
通过这些成语故事,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成语的含义和用法,还可以培养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刻舟求剑在古代,有位渔夫在划船的时候,意外地把他的剑掉到了江水中。
他陷入一种困惑,想方设法地去寻找剑。
他认为,只要找到他丢失剑的地方,就一定能找到他的剑。
不管渔夫怎么划船,剑都找不到了。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个成语“刻舟求剑”,意思是坚持错误的方法,无法达到目的。
二、画蛇添足在古代,有个人非常擅长画蛇。
有一天,他觉得画蛇还不够好玩,他决定在画好的蛇身上再画一些脚。
这样,蛇就有了多余的脚,变得很奇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三、井底之蛙有一只青蛙一直住在井底,它以为井底就是整个世界。
有一天,一只大雨蛙掉到了井底,它告诉井底的蛙,外面有更大的世界。
但井底的蛙却不相信,因为它只见过井底的一点天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井底之蛙”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只知道自己狭小的世界,不愿意接受新知识。
四、守株待兔有个农夫一直在田里等待兔子来咬他的庄稼,结果他一直没有等到兔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不努力工作,只希望靠等待和侥幸得到好处。
五、杯弓蛇影一天,有个人拿着一个弓和一杯水走在路上。
突然,他看到一个杯子的倒影在地上,以为是一条蛇。
他吓得不敢继续走。
后来,他才发现自己被自己的想象吓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杯弓蛇影”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对虚幻的事物想象过度,产生恐惧。
以上是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几个成语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让孩子们了解成语的来历、含义及应用,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帮助他们记忆和理解。
成语是汉语的精华和瑰宝,它们蕴含着历史和文化的底蕴,了解这些成语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文化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成语故事,孩子们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还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小学语文100个成语故事

小学语文100个成语故事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基础和积累,成语作为孩子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之一,在孩子们的平常考试中也不可避免,无论是小学,还有初中或高中,都会用到。
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100个常用的成语,并且附上了故事讲解,家长可以收藏起来,平时的时候多让孩子记一记,相信一定会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一、卧薪尝胆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勾践的国王,他的国家被敌人吴国所侵略。
吴国的国王夫差想要屈辱勾践,于是派遣使者前来向他提出条件,要求他每天在宴会上取乐,终日酒色无节。
勾践知道这样的要求对自己的国家和民众来说是一种耻辱,但他也明白,若不答应,吴国很可能发动战争,将自己打得更惨。
于是,他只好口头答应。
然而,勾践并没有因此而放纵自己享乐。
相反,他恪守国家大计,在每次宴会结束后,躲在秘密的地方,埋头苦学。
时间一天天过去,勾践在学问和谋略上不断进步。
终于有一天,他趁吴国国王夫差举行大宴时,偷偷派遣将军夫差去攻打吴国,成功地解救了自己的国家。
这个故事中的成语“卧薪尝胆”,指的就是勾践在吴国的屈辱中保持冷静,利用时间苦学,最终夺回自己的国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境和挫折时,不能气馁,而是要保持坚强、勇敢的心态,通过努力学习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画蛇添足在古代,有一个画家非常擅长画蛇。
他的画蛇栩栩如生,根本看不出是画的。
有一天,画家正画着一条蛇,路过的人看了很是惊异。
其中一个人就说:“你画得真好,不过巧妙之处在于画蛇画得太像了,却多了两只脚,这是画蛇添足啊!”画家闻言一愣,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真的画蛇添足了。
他悔过自新,以后再画蛇时,就恢复了蛇本来的状态。
这个故事中的成语“画蛇添足”,意思是做了多余、不必要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故事告诉我们,在做事时应该抓住重点,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否则很可能事与愿违。
三、井底之蛙很久以前,有一只蛙住在一个井里,它对井里的环境非常满意。
一天,从外面跳进来一只海蛙,它告诉井底的蛙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宽广和美丽。
井底的蛙听后,不以为然地说:“你骗人!井里不是很适合我吗?井水还这么清澈,我在井里过得很舒服。
”海蛙无奈地摇摇头,跳出井口回到了大海。
井底的蛙继续过着安逸的生活,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这个故事中的成语“井底之蛙”,比喻眼光狭隘,只能看到眼前的小事物,无法看到更大的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本(回顾·拓展)中出现的成语故事三上:1、闻鸡起舞(祖逖)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典出自《晋书·祖逖传》。
近义词: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2、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典出《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
三下:1、买椟还珠(郑国人)经常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2、画龙点睛(张僧繇)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
四上:1、胸有成竹(文与可)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已经非常熟练很有把握了。
2、杏林春满(董奉)董奉有很高的道术和医技,与当时的华佗、张仲景齐名。
人们用“杏林春满”来称颂医生医术高明和医德高尚。
近义词:誉满杏林、妙手回春四下:1、手不释卷(吕蒙)手里拿着书不肯放下来。
形容勤奋好学2、鹏程万里用来比喻前程非常远大。
五上:1、水滴石穿(张乖崖)比喻做事情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2、大公无私(祁黄羊)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五下:1、程门立雪(杨时、程颐)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
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程门立雪”的故事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2、入木三分(王羲之)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确切。
六上:1、竭泽而渔(狐偃、雍季)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2、响遏行云(秦青、薛潭)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六下:1、邯郸学步(燕国寿陵少年)后用此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2、舍本逐末(赵威后、齐国使臣)现在,人们用“舍本逐末”来比喻做事抓不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古典名著中的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寓言故事成语:滥竽充数、画蛇添足、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掩耳盗铃、买椟还珠、自相矛盾、拔苗助长、亡羊补牢、杯弓蛇影。
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八仙过海、夸父追日、开天辟地历史故事成语:背水一战、望梅止渴、纸上谈兵、三顾茅庐、卧薪尝胆、四面楚歌、初出茅庐、指鹿为马【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
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用数百人的粮食来供养他。
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战国策·齐策二》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
让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
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
那人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为蛇画了脚的那个人,最终失去了他的酒。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韩非子·五蠹》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出自《吕氏春秋。
察今》)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急忙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战国策·楚策一》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上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上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看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选自《吕氏春秋·自知》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
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
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国有个商人,在郑国卖珠宝。
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匣子熏了用桂椒调制的香料,又装饰上美玉、翡翠。
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先誉其盾之坚,曰:"万物皆莫能陷之也。
"俄而又誉其矛之利,曰:"吾矛之利,万物莫不陷也。
"市人诘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众皆笑之。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韩非子·难一》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什么东西都能穿破!"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不能回答。
众人都嘲笑他。
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以同时存在的。
【拔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公孙丑上》有个担忧自己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十分疲惫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小步奔去看那些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
天下不犯这种错误的人是很少的。
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见菟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18个成语 6个语言6个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纪昌学射、扁鹊治病神话故事夸父追日(书三下):古代神话。
同“夸父逐日”。
牛郎织女从牵牛星与织女星演化而来的神话故事里的主人公,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
现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
女娲补天(书三下):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
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叶公好龙:讲小学语文教材寓言故事有《乌鸦喝水》、《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龟兔赛跑》、《东郭先生和狼》、《农夫与蛇》,首先把整个小学语文阶段内容梳理一下,然后分类复习.一、汉语拼音.掌握声母,韵母,整体认读;看拼音写词语.二、掌握字典的两种查法:拼音、部首,能选择正确的字义、词义.三、掌握已经学的词语、成语.看意思写词语,写成语.或者解释词语、成语.四、掌握小学阶段应该掌握的古诗.要会背诵、默写、填写,解释诗意思.五、掌握独立阅读短文的方法,会从段、短文中找出中心句,能够知道短文的主题是什么.能用短文中的句子解释短文中的词语、成语.六、经典课文的语句要能背诵出来,特别是六年级的课文.七、能写记叙文,要求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立意正确明确.能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学过的词语、成语.尽量让作文生动.作文要有一定字数.会写有关的应用文,比如;借条、请假条、留言条、日记.当然看图写文也是要练习的.八、会修改“病句.”掌握一般句的结构,知道病句有:前后不搭配、前后矛盾、关联词搭配不准确.关键词:拼音、字词、古诗、句、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