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文化.ppt
合集下载
春秋战国的服饰文化 ppt课件

骼作为统一布局的依据,但并不
作为“作用性骨骼”。即图案纹
样可以根据创作意图超越几何框
架的边界,灵活处理。
ppt课件
30
春秋战国时期服饰的艺术特点
战国时期服饰纹样的题材,具有 一定的象征含义,当时最为流行 的龙凤既寓意宫廷昌隆,又象征 婚姻美满。鹤与鹿都象征长寿。 翟鸟是后妃身份的标志,鸱鸺 (猫头鹰)象征胜利之神,以上 题材多用于刺绣中。丝织纹样因 受提花工艺的限制,战国时多限 于菱形纹、方棋纹、复合菱形纹 及在这类几何纹内填充人物、车 马、动物等的变体纹样。
ppt课件
31
配饰——玉
孔子认为,玉的美可以象征君子的高贵品德,所以 中国古人非常重视佩戴玉制的饰物,玉佩的种类也 因此丰富多彩。先秦的玉佩有人纹佩、龙纹佩、鸟 纹佩、兽纹佩等,也有将多件玉佩用彩绳串联悬挂 于腰带上的组佩,还有透空活环套扣的玉佩,可谓 精美绝伦。
ppt课件
32
配饰——笄
笄主要是用来固定发髻和冠帽 的,材料使用骨、蚌、玉、铜、 银、金等,上面也常有绿松石 做装饰。中国古代女子年满 15周岁就算成人了,可以订 婚,届时要举行“笄礼”,由 一个已婚女子给适龄的女子梳 一个发髻,插上一支笄,礼仪 结束后再将笄取下;如果没有 订婚,女子在20岁时也要举 行“笄礼”。笄是中国古代极 其重要的头饰,上面常刻有鸳 鸯或几何纹装饰,后来演化成 了簪。
回鹘是西北地区的 少数民族,即现在的维 吾尔族的前身。回鹘装 在中晚唐贵族妇女及宫 廷妇女中广为流行
ppt课件
14
中国衣冠服饰的起源发展
7.辽金元服饰
辽代北班服饰
ppt课件
15
中国衣冠服饰的起源发展
7.辽金元服饰
金代贵族服饰
第8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①孔子的称谓: 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政治思想
思想核心是“仁”的学说: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 系。 A.认为历史是不断变化的,旧制度可 以“损益”改动。 (具有新思想、新观念) B.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刑杀。
(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思想)
C.主张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 序。 (具有历史局限性和思想上的糟粕)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形成 的原因:
从根本上说,是社 会大变革的产物。
士阶层的解放为百 家争鸣局面的形成起了 重要作用。各国国君争 相礼贤下士,稷下是重 要的文化学术中心。 养士之风盛行。
诸子思想:
▲墨子及墨家学说 ▲庄子及其思想 ▲孟子和儒家思想 ▲荀子
▲法家和韩非
孟子
思想主张:实行仁政, 提出民贵君轻的思 想。主张给农民一 定土地,不侵犯农 民的劳动时间,宽 刑薄税 。 代表利益: 贵族地主在政治上 的代言人。
屈 原 像
《离骚》
《离骚》是屈原最成熟的 作品,是中国古代最宏大的一 篇抒情诗。前半部分是现实的 叙述,写他改良政治的理想和 遭遇。后半部分加入了许多奇 特的幻想,上天下地去追求他 所理想的对象,结果是失望了。 诗人把自然现象、历史人 物、传说糅成一体,编织成为 瑰丽的浪漫主义艺术形象,达 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结 合。鲁迅称赞屈原:“逸响伟 辞,卓绝一世。”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他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 然胜过古代,人们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 改革而不必拘泥于成法。这反映了法家 “厚今薄古”的历史观。 历史进化、政治改革
他主张“法治”,利用人趋利避 害的本性,以严刑峻法统治臣民。 以法为本 他还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的封建国家:“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君主专制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第2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ppt课件

新的耕作方式
犁耕
垄沟法
孔子的学生冉伯牛名
耕、司马耕字子牛,晋
国有力士名牛子耕.
——樊树志《国史概要》
犁耕
新的生产关系
封
新型地主
建
关
系
的
自耕农
萌
芽
商鞅变法
邹忌变法 公仲连变法 李悝变法 申不害变法
吴起变法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士阶层的形成
私学兴起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周初号称“千八百国”,春秋时 还剩148国,战国初仅余7大国与十 几个小国了。
春秋五霸 晋
秦
楚
齐
宋 吴 越
战 国 七 雄
秦
燕
赵 齐
魏 韩 楚
春秋时期,郑 庄公祭祀坑遗 址。(位于今 河南新郑市)
一、社会大变革 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
社会动荡,礼崩乐坏 内容: (经济领域)“三新”
(政治领域)各国都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实行内政改革
荀子
➢ 熔礼、法于一炉
➢其学生李斯、韩非子走向法家
韩非子
提倡“法治”为特色 主张实行君主集权 过于严苛残忍
《韩非子》
老子 庄子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治大国如烹小鲜”
朴素辩证法思想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思想领域) 诸子百家,竞相争鸣
二、百家争鸣 背景:社会转型期
“士”阶层活跃
内容:儒家、法家、道家影响最大
儒家:针对礼崩乐坏的现象,主张用伦理道 德规范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
法家:提倡以法治国,实行君主集权制度, 受统治者欢迎,但专制独断,严刑峻法也有消极 面
第七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老子认为世界万物本源为“道”。道是没有形状、 超越时空的永久存在。
曲阜孔庙大成殿
孔子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 生活在春秋晚期。 大思想家、教育家
山东曲阜孔子讲学遗址——杏坛
课堂思考3 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儒家思想后来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儒家文化 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主要的部分。
韩非子:战国时法家的集大成者
主要思想主张有: 1.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今必胜古 2.应按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 传统 3.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法不阿贵” 4.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韩非子的思想代表那些人的利益?产生的社会原 因是什么?有何影响?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第五,私学的兴起和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 一批有知识、有才干和敢于表达自己政治观点 的思想家。 第六,民族融合的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扩 大,丰富了华夏文化,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三、学习先秦文化的几点认识:
1.一定的思想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产物。春秋晚期, 在奴隶制 逐步瓦解过程中,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孔子 代表奴隶制贵族的利益,缓和阶级矛盾 2.任何文化都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百家争鸣”就是春秋战国大变革时期,不同阶级、 阶层的人从不同的利益出发产生的不同思想
第七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请根据所学知识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春秋 战国的时代特征。
大变革: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 大动荡:诸侯争霸,战争连年,本阶段的政治发
展经历了从统一走向分裂,又从分裂兼 并归于统一的过程。
社会经济发展
大发展: 民族不断融合
文化异常繁荣
一、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表现
1.老子(道家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一)思想 2.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PPT课件(1)

法家思想认为历史向前发展,人们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 治变革,不必拘泥于传统,这种思想有利于在经济上势力越来 越大的新兴地主阶级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 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制度,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 法家主张 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地主阶级国家政权的统一和巩 固,其法治思想有利于地主阶级的专政。因此,法家思想受到 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对当时的封建统治者也最有用。
(2)诸侯在争霸中对智能的需要为士人提供了出路,促 进“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3)私学的出现,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资源。 (4)“百家争鸣”是历史变革在认识上的反映 (社会变革 为“百家争鸣”提供社会需求和现实内容)。
(5)由于社会地位、思考方式和学术继承上的差异,诸 子百家在学派内容和风格上各具鲜明的个性和特征。 (微观)
(2)影响:
韩非的思想集中代表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有 利于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国家的统一,其思想主张后被秦始皇采 纳,成为秦朝治国的主导思想。
【例题5】你认为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对当时封建 统治者最有用的学派是哪一家?理由是什么?
法家。 理由:
战国时期处于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初步形成的 大变革时期,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当时正处于奴隶制崩溃、 封建制度形成的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新兴地 主阶级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他们要求通过改革建立地主阶级专 政,发展封建经济,实现国家统一。在这一过程中,新兴地主 阶级需要建立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以法治国。韩非的思想集中 反映了上述要求和社会现。
④儒家教育思想,如“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等, 对我国古代和现代教育、人才培养有积极作用。
⑤儒家思想渗透到我国文学、艺术、科学等各个方面, 对我国文明的进步,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诸侯在争霸中对智能的需要为士人提供了出路,促 进“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3)私学的出现,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资源。 (4)“百家争鸣”是历史变革在认识上的反映 (社会变革 为“百家争鸣”提供社会需求和现实内容)。
(5)由于社会地位、思考方式和学术继承上的差异,诸 子百家在学派内容和风格上各具鲜明的个性和特征。 (微观)
(2)影响:
韩非的思想集中代表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有 利于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国家的统一,其思想主张后被秦始皇采 纳,成为秦朝治国的主导思想。
【例题5】你认为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对当时封建 统治者最有用的学派是哪一家?理由是什么?
法家。 理由:
战国时期处于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初步形成的 大变革时期,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当时正处于奴隶制崩溃、 封建制度形成的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新兴地 主阶级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他们要求通过改革建立地主阶级专 政,发展封建经济,实现国家统一。在这一过程中,新兴地主 阶级需要建立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以法治国。韩非的思想集中 反映了上述要求和社会现。
④儒家教育思想,如“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等, 对我国古代和现代教育、人才培养有积极作用。
⑤儒家思想渗透到我国文学、艺术、科学等各个方面, 对我国文明的进步,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PPT课件

返回
4、(02苏粤1)下列言论,属于韩非思想主张的是 A.制天命而用之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5. (02天津13)“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 义主要是 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 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3.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现代价值. (1)春秋创立-孔子提出仁,礼,主张以德治国,主张逐步改良. (2)战国发展-孟子仁政,重民,反对苛政,保证农时,宽刑薄税. (3)秦朝摧残-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由民间转入地下. (4)西汉独尊-董仲舒改造,吸收法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 家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正统思想. (5)宋朝系统-朱熹吸收佛道思想,将儒学发展为理学,提出”存天理, 灭人欲”的主张,实际是为封建纲常辩护.儒学系统化,但也逐渐失 去活力. (6)明清受批-四书五经僵化了思想,李贽指责批判孔子,揭露道学虚 伪;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法制;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王夫之提 出朴素辨证,发展的思想,主张革新. (7)近代崩溃-在戊戌变法后开始受到批判,新学的传播,科举的结束 都是对儒家的打击;新文化运动中被彻底批判,儒家失去了其主流 地位;1949年后受极左思潮影响,儒家当作封建糟粕被完全否定. (8)新的曙光- 新时期以来,儒学对东南亚,东亚等国经济发展,社会 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10)现代价值:和谐论;统一观;重视德化;重视家庭人伦;民本思想。
返回
2.封建社会初期治国思想的演变和终结.
演变: 法家独尊-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形成了多种学派,其中法家主 张改革,法治和中央集权,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被秦国利 用来作为治国的主要依据,建立了统一的集权国家秦朝,但法 家失于暴政,秦朝二世而亡. 汉初崇道-秦朝亡于暴政,汉初天下凋敝,西汉采用了黄老无为 思想,恢复经济,出现了文景之治.但道家思想不利于中央集权, 出现了王国问题,威胁西汉统治. 汉武尊儒-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改造了儒家思想,吸收 法家和道家,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汉武帝采纳改造后的儒 学为治国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此,儒家为主(表),法 家为辅(里),佐之以道的治国思想形成. 认识:中国治国思想由儒法道佛组成.儒家有利缓和矛盾维护 统治,法家有利加强专制集权,道家恢复经济,佛道麻醉人民.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ppt课件

10
儒道的对比
儒家
道家
注重人事
尊崇天道
讲究文饰
向往自然
主张有为
倡导无为
强调个人对家族、 醉心于个人对社会
国家的责任
的超脱
道家和儒家在精神上也不是全然对立, 而是存在着相互接近、相互沟通的质素。
儒和道由对立走向互补、相反而又相成
11
法家
▪ 代表人物:管仲(齐) 子产(郑)
▪ 主张:严刑峻法(治 国方略) 实行 文化专制主义
自此,中国燕山以南、长江以北的黄河中下 游及淮、汉流域广大地区的居民已基本上融合成 一个统一的民族,不再有华夏与蛮、夷、戎狄的 区别
18
主要学说是“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 说”,又是稷下学宫著名学者,因他“尽言 天事”,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又称邹 子。他活动的时代后于孟子,与公孙龙、鲁 仲连是同时代人。
17
华夏族的最终形成
春秋战国的特殊文化环境,不仅为文化轴心 时代的确立提供了契机,而且有力的推动了华夏 族的最终形成。
兼并战争造成局部统一,秦、楚二国经过春 秋300年的变迁已实现华夏化,各方面趋于一致。
13
墨家
▪ 创立者:墨翟(鲁) ▪ 主张:尚力、节用、兼爱
天志、尚同 ▪ 发展历程:秦汉后逐渐消
失,近代出现复苏之势
14
墨子:出生日期:前468 ,逝世日
期:
前376;名翟(dí),鲁阳人。墨子是我国战国
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
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
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时期背景
春秋战国是一个“礼崩乐 坏”的时代周天子权威失坠, 诸侯们云合雾集,竞相争霸。
然而,在这充满血污与战 乱的动荡年代,中国文化却 奏起了辉煌的乐章。
儒道的对比
儒家
道家
注重人事
尊崇天道
讲究文饰
向往自然
主张有为
倡导无为
强调个人对家族、 醉心于个人对社会
国家的责任
的超脱
道家和儒家在精神上也不是全然对立, 而是存在着相互接近、相互沟通的质素。
儒和道由对立走向互补、相反而又相成
11
法家
▪ 代表人物:管仲(齐) 子产(郑)
▪ 主张:严刑峻法(治 国方略) 实行 文化专制主义
自此,中国燕山以南、长江以北的黄河中下 游及淮、汉流域广大地区的居民已基本上融合成 一个统一的民族,不再有华夏与蛮、夷、戎狄的 区别
18
主要学说是“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 说”,又是稷下学宫著名学者,因他“尽言 天事”,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又称邹 子。他活动的时代后于孟子,与公孙龙、鲁 仲连是同时代人。
17
华夏族的最终形成
春秋战国的特殊文化环境,不仅为文化轴心 时代的确立提供了契机,而且有力的推动了华夏 族的最终形成。
兼并战争造成局部统一,秦、楚二国经过春 秋300年的变迁已实现华夏化,各方面趋于一致。
13
墨家
▪ 创立者:墨翟(鲁) ▪ 主张:尚力、节用、兼爱
天志、尚同 ▪ 发展历程:秦汉后逐渐消
失,近代出现复苏之势
14
墨子:出生日期:前468 ,逝世日
期:
前376;名翟(dí),鲁阳人。墨子是我国战国
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
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
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时期背景
春秋战国是一个“礼崩乐 坏”的时代周天子权威失坠, 诸侯们云合雾集,竞相争霸。
然而,在这充满血污与战 乱的动荡年代,中国文化却 奏起了辉煌的乐章。
【高中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ppt2

① 《妇女鸣凤图》、《御龙图》:最古老的帛画 1、绘画: ② 四川成都: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2、音乐: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全套编钟
五、天文和物理
①《春秋》记载前613年哈雷慧星的首次确切记录 天文 ② 春秋:十九年七闰-早160年 ③ 战国:《甘石星经》: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物理:《墨经》光学八条:春秋战国我国物理学的重大成就 六、名医扁鹊 “脉学之宗”-“望闻问切”四诊 法
B
4、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主张“明主崤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 厚之不足以止乱”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墨子 C、孙子 D、韩非 子
D
6、在世界最早记录哈雷彗星的是在我国的 A、殷商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C D
7、“四书五经”是儒家的经典,“五经” 包括 ①《诗经》②《尚书》③ 《大学》④《易》⑤《中庸》 ⑥《春秋》⑦《礼》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⑥⑦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⑥ ⑦ 8、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其中儒墨两家最有 实力,出现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推广 B、儒墨两家主张适应了战国形 势 C、儒墨两家思想具有系统性 D、儒墨两家思想主张受到广大小生产者的拥护
第七节 春秋战 国时期的文化
人物
时期
思想
地位
其他
老子
春秋 孔子 晚期 仁、礼、教育、编著 儒家创始人 统治思想
辨证法思想、无为 道家创始人 《道德经》
墨子
孟子 战 国 时 期
兼爱、非攻、尚贤 墨家创始人 《墨子》 仁政、民贵、君轻 儒家-亚圣 唯物论:认识-利用 儒家代表 唯心、鄙视不公平 历史进步、法制 道家代表 “老庄” 性善论
五、天文和物理
①《春秋》记载前613年哈雷慧星的首次确切记录 天文 ② 春秋:十九年七闰-早160年 ③ 战国:《甘石星经》: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物理:《墨经》光学八条:春秋战国我国物理学的重大成就 六、名医扁鹊 “脉学之宗”-“望闻问切”四诊 法
B
4、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主张“明主崤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 厚之不足以止乱”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墨子 C、孙子 D、韩非 子
D
6、在世界最早记录哈雷彗星的是在我国的 A、殷商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C D
7、“四书五经”是儒家的经典,“五经” 包括 ①《诗经》②《尚书》③ 《大学》④《易》⑤《中庸》 ⑥《春秋》⑦《礼》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⑥⑦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⑥ ⑦ 8、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其中儒墨两家最有 实力,出现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推广 B、儒墨两家主张适应了战国形 势 C、儒墨两家思想具有系统性 D、儒墨两家思想主张受到广大小生产者的拥护
第七节 春秋战 国时期的文化
人物
时期
思想
地位
其他
老子
春秋 孔子 晚期 仁、礼、教育、编著 儒家创始人 统治思想
辨证法思想、无为 道家创始人 《道德经》
墨子
孟子 战 国 时 期
兼爱、非攻、尚贤 墨家创始人 《墨子》 仁政、民贵、君轻 儒家-亚圣 唯物论:认识-利用 儒家代表 唯心、鄙视不公平 历史进步、法制 道家代表 “老庄” 性善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孟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 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8分)
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
顺应民心
理想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西周至春秋中叶 《诗经》:我国[22]_第__一__部诗歌总集,收集]____诗歌,分为
文 春
[24]__风__、[25]__雅__、[26]_颂___三部分,对后世文学有重要影响
• 材料二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 不可得也。(《荀子》)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2分 (2分)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
• 材料一体现了道家的辩证思想,材料二体现了人家的 “仁政思想”。
• 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铁器和 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井田制瓦解,各 国纷纷变法,确立土地私有制,从而冲击了传统的宗法 分封制。周天子权威下降,诸候争霸,促成了思想是百 家争鸣的局面。
•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C
• (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 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 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 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
D.存天理,灭人欲
学 秋
战
屈原:创造[27]“_楚__辞__”体,以[28《]_离__骚__》最有名,历史上伟大诗人
国
散文:[29]__孟__子__文章以辩论见长;庄子文章文字艺术,有壁画、帛画,代表作有[3《0]妇__女__凤__鸟__图、》
的
[31]_《__御__龙__图__》__;青铜器装饰发展为完整画面,如四川
第七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导学设问
1、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的原因? 2、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繁荣的变现有哪些? 3、春秋战国时期文学、艺术、科技的成就
分别有哪些? 4、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有何特点?
一、文化繁荣的原因 1、经济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条件:社会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 社会过渡的大变革
• 分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 出现的历史条件。概述法道儒三 家主要治国主张是什么?为何墨 家一直未能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百家争鸣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 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2、战国百家争鸣
A、历史条件:___、___、___、___
墨子:墨家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和 [15]__“_尚__贤__”,代表[16]__小__生__产__者____利益
术 文
[32]_嵌__错__赏__功__宴__乐___铜壶
化
音乐:水平高,湖北[33]_随__州__曾侯乙墓出土战国全套青铜 编钟
①公元前613年《春秋》记录[35]哈__雷__彗__星____,早于欧洲
[36]_6_0_0____多年
天
科文
②春秋历法形成固定系统,确立[37]__十__九__年__七__闰____原则, 早于西方[38]__1__60___多年
技
③战国[39]__《__甘__石__星_经__》___,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物理:[40]___“_《__墨__经__》__光__学__八__条__”__反应当时物理学重大成就
医学:扁鹊创造“望、闻、问、切”[41]_四__诊__法__,被奉为 [42]_“_脉__学__之__宗__”__
• (2012年江苏历史,1)“自楚骚、唐律争
3、阶级需求:新兴地主的需要 4、私学兴起,造就人才
二、表现 老 道家创始人,著有[10]_《__道__德__经__》_;
1、思想 子 有[11]_朴__素__辩__证__法___思想;
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
春
[12]___严__刑__峻__法___。
秋 儒家创始人,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 子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
战国时期。“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 之家若其家,视人之身若其身”,这 是哪一派的主张
A、墨家 B、道家 C、法家、D、儒家
• (2011·广东文综·12)“夫仁政,必自经界 (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 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2011全国一37.1)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 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 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 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 覆舟。”
B.表现
孟子:儒家代表,发展孔子学说,主张[17]______,
提出“仁民政贵君轻”,
。 政在得民
荀子:儒家代表,具有[18]_唯__物___思想,主张 [19]“_制__天__命__而__用_ 之”
庄子:道家代表,继承老子学说,发展老子 [20]___唯__心___哲学,痛恨不公平社会现象
韩非子:法家代表,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主张 政治改革,实行[21]__法__治___,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 集权封建国家
C、影响 ____、____、____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
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 作用,实行仁政。
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 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 央集权国家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 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
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 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 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13]__“_仁__”___是其思想核心,政治思想 有保守的一面,也主张改良;
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
“学在[14]____官__府______”局面;
编订整理“五经”。
• (2012年北京卷)材料一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 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 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 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8分)
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
顺应民心
理想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西周至春秋中叶 《诗经》:我国[22]_第__一__部诗歌总集,收集]____诗歌,分为
文 春
[24]__风__、[25]__雅__、[26]_颂___三部分,对后世文学有重要影响
• 材料二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 不可得也。(《荀子》)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2分 (2分)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
• 材料一体现了道家的辩证思想,材料二体现了人家的 “仁政思想”。
• 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铁器和 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井田制瓦解,各 国纷纷变法,确立土地私有制,从而冲击了传统的宗法 分封制。周天子权威下降,诸候争霸,促成了思想是百 家争鸣的局面。
•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C
• (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 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 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 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
D.存天理,灭人欲
学 秋
战
屈原:创造[27]“_楚__辞__”体,以[28《]_离__骚__》最有名,历史上伟大诗人
国
散文:[29]__孟__子__文章以辩论见长;庄子文章文字艺术,有壁画、帛画,代表作有[3《0]妇__女__凤__鸟__图、》
的
[31]_《__御__龙__图__》__;青铜器装饰发展为完整画面,如四川
第七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导学设问
1、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的原因? 2、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繁荣的变现有哪些? 3、春秋战国时期文学、艺术、科技的成就
分别有哪些? 4、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有何特点?
一、文化繁荣的原因 1、经济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条件:社会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 社会过渡的大变革
• 分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 出现的历史条件。概述法道儒三 家主要治国主张是什么?为何墨 家一直未能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百家争鸣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 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2、战国百家争鸣
A、历史条件:___、___、___、___
墨子:墨家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和 [15]__“_尚__贤__”,代表[16]__小__生__产__者____利益
术 文
[32]_嵌__错__赏__功__宴__乐___铜壶
化
音乐:水平高,湖北[33]_随__州__曾侯乙墓出土战国全套青铜 编钟
①公元前613年《春秋》记录[35]哈__雷__彗__星____,早于欧洲
[36]_6_0_0____多年
天
科文
②春秋历法形成固定系统,确立[37]__十__九__年__七__闰____原则, 早于西方[38]__1__60___多年
技
③战国[39]__《__甘__石__星_经__》___,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物理:[40]___“_《__墨__经__》__光__学__八__条__”__反应当时物理学重大成就
医学:扁鹊创造“望、闻、问、切”[41]_四__诊__法__,被奉为 [42]_“_脉__学__之__宗__”__
• (2012年江苏历史,1)“自楚骚、唐律争
3、阶级需求:新兴地主的需要 4、私学兴起,造就人才
二、表现 老 道家创始人,著有[10]_《__道__德__经__》_;
1、思想 子 有[11]_朴__素__辩__证__法___思想;
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
春
[12]___严__刑__峻__法___。
秋 儒家创始人,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 子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
战国时期。“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 之家若其家,视人之身若其身”,这 是哪一派的主张
A、墨家 B、道家 C、法家、D、儒家
• (2011·广东文综·12)“夫仁政,必自经界 (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 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2011全国一37.1)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 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 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 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 覆舟。”
B.表现
孟子:儒家代表,发展孔子学说,主张[17]______,
提出“仁民政贵君轻”,
。 政在得民
荀子:儒家代表,具有[18]_唯__物___思想,主张 [19]“_制__天__命__而__用_ 之”
庄子:道家代表,继承老子学说,发展老子 [20]___唯__心___哲学,痛恨不公平社会现象
韩非子:法家代表,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主张 政治改革,实行[21]__法__治___,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 集权封建国家
C、影响 ____、____、____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
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 作用,实行仁政。
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 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 央集权国家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 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
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 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 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13]__“_仁__”___是其思想核心,政治思想 有保守的一面,也主张改良;
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
“学在[14]____官__府______”局面;
编订整理“五经”。
• (2012年北京卷)材料一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 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 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