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数字化构想及其意义

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数字化构想及其意义
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数字化构想及其意义

第33卷第11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 ol.33 No.11 2012年11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ov.2012

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数字化构想及其意义

冯会平章光琼

(华中师范大学 出版社,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数字化是以土家音乐文化资源为内容,以数字博物馆、数字出版、纸质出版、旅游指导等为载体,提供土家音乐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展示与产品化运营服务及示范应用,形成音乐文化资源服务的新模式。土家音乐文化资源具有活态性、生态性、传承性、变异性等特殊性质,保护难度较大。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对于继承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培育民族精神,达成民族认同,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土家;音乐文化;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J60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11-0197-03

音乐文化是传播情感美的文化,是塑造心灵美的文化,具有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灵成长的特殊功能。音乐在培养和发展人的创新思维能力、想象力,自尊、自信、自强以及自律的道德修养、和谐的处世观与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国家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当前世界发达国家无不以国家政策主导、以公共资金启动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而且,发达国家文化数字化建设,已经展示出人类文化史上的又一次空前的“媒介转移”。如同纸质媒介、电磁媒介所引发的人类文明飞跃发展一样,向数字媒体的转移展示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民族音乐文化数字编码与出版传播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土家音乐文化主要包括生活在湖北西部、湖南西部及四川东部地区的土家族的歌曲、舞蹈、器乐等及相关的民间文化。土家音乐文化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种类多样,从多个角度生动地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土家音乐文化原有的传承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已不能满足其传承和发展的需要。对土家音乐文化进行数字化开发与出版传播,使之成为具有传播性、传承性、学术性、公益性、综合性、交互性的公共平台势在必行。

收稿日期:2012-07-20

作者简介:冯会平(1965-),女,湖北仙桃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编审,硕士,研究方向为出版科学。章光琼(1972-),女,湖北仙桃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硕士,研究方向为图书情报。

一 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数字出版与传播构想

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数字化是以土家音乐文化资源为内容,以数字博物馆、数字出版、纸质出版、旅游指导等为载体,提供土家音乐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展示与产品化运营服务及示范应用,形成音乐文化资源服务的新模式。也就是以具有代表性的土家音乐文化资源为对象,突破音乐文化资源管理与内涵挖掘、音乐文化虚拟展示、虚拟音乐文化长廊构建与面向受众的多终端展示等关键技术,研制土家音乐文化资源库、传统乐器3D模型库及演奏工具、音乐活动技艺培训与学唱系统、虚拟场景重构与展示系统、土家音乐文化长廊等,并集成为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展示与出版传播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探索以数字博物馆、数字出版、纸质出版以及旅游推介等为载体的音乐文化资源服务模式、方法,形成新的文化保护与传承,以及文化产品服务新业态。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数字化主要有三大目标:构建土家音乐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服务模式;研究土家音乐文化资源分类体系、资源存储规范等,研制音乐文化资源采集、标注工具;开发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数字编码关键技术。具体构想如下:

(一)探索土家音乐文化资源分类体系、保护与传承服务新模式

侧重以长阳土家文化资源为例,探索音乐文化资源内容分类体系,资源编目规范等,填补我国在该领域尚无相关技术标准体系的空白,并据此研制音乐文化描述、标注和编目工具。探索以数字影院、数字典藏、旅游导引等为载体的音乐文化资源服务模式和保护传承方法,形成新的服务业态。

(二)研究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数字化的关键技术

土家典型的歌舞包括山歌、南曲、巴山舞、摆手舞、撒

197

摇滚音乐对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摇滚音乐对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一、新世纪音乐 新世纪音乐(New Age)兴起于1980年代,是在欧美发展起来的一种安逸的情绪化流行音乐,它具有轻音乐的某些特征,但又十分流行.新世纪音乐主要以器乐演奏为主;有时也采用人声,具有轻音乐的表现特征。在题材的运用方面,新世纪音乐通常以大自然为创作题材,融入大自然的声响,如流水、鸟叫、风声、海浪等,同时也涉及神秘的原始部落曲调和纯朴的民间音乐素材。 二、摇滚乐 摇滚乐(Rock’n’Roll)是1950年代中期产生的,它是黑人音乐和白人音乐的结合体,主要受到节奏布鲁斯、乡村音乐和“叮砰巷[ “叮砰巷”音乐是20世纪上半叶所流行的一种抒情流行音乐风格,内容来主要以爱情为主,或浪漫,或怀旧,或伤感,或欢快、风趣,和声主要以自然音体系为主,打都采用“节歌——叠歌(Verse-Chorus,即主歌——副歌)形式。]”音乐的影响而逐渐形成。 (一)音乐特征 摇滚乐的节奏相对比较强劲,拍子以4/4拍居多,一般通过架子鼓来突出反拍的重音效果,即加强第二拍、第四拍的力度。摇滚乐的旋律没有太多的局限。在调式上,有大、小调作品,也有很多布鲁斯调式的作品。在和声运用方面,则相对比较简单,主要以三和弦为基础,有时也运用七和弦。有些音乐性较强的作品有时也会采用一些非三度和弦以及扩展音等和声素材来丰富和声色彩。摇滚乐的乐队编制一般以吉他、贝司、键盘、鼓为基础,然后根据每个乐队的实际需求,再进行调配或增加乐器。 (二)摇滚乐的分支 摇滚乐从1950年代中期诞生以来一直到今天,在它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分支:早期摇滚乐、“不列颠入侵”(British Invasion)、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历史文化背景及音乐特点简析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班级:08会计学三班 学号:200842114351 姓名:朱华越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西方音乐简史》考试试题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历史文化背景及音乐特点简析 摘要:“巴洛克”是一个时期,而不是一种“风格”,这个时期出产的音乐作品就称为巴洛克音乐,1600到1750年这150年间就叫做巴洛克时期,14至16世纪就是“文艺复兴时期”,这两个时期虽然在时间方面的区别不是很大,但在艺术方面的东西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把它们分为两个时期!“巴洛克”也译为“巴罗克”,这一词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并源语葡萄牙语,原意指体大且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意大利语中有冲动、任性、夸张、幻想之意。它的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调曲子的起伏,所以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巴洛克音乐是后期发展的一个基础。在声乐方面,巴洛克音乐带有很浓的宗教色彩,当时的宗教音乐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占很大的分量。那个时期的器乐曲发展也很迅速,尤其是弦乐方面的发展。那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巴赫、维瓦尔蒂和亨德尔。小提琴的出现、拨弦古钢琴的成形都为巴洛克音乐提供了更丰富的表现力;其他乐器的发展也使得某些特定风格的巴洛克音乐其配器得以朝着多元化、大规模的方向发展。 关键字:巴洛克、文艺复兴、音乐特点、代表人物 一、巴洛克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 巴洛克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种艺术风格,最初是指那些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并且在1600~1750年间繁荣起来的音乐和其他一些视觉艺术。巴洛克风格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随着文艺复兴的衰落和反宗教改革潮流的蔓延,在意大利以及天主教甚至新教世界中,艺术和音乐比纳入具有新的教会精神的文化氛围中。在古典主义形式的完美、平衡、和谐被打乱之后,综合、调和以及刻意的修饰成为新一代风格教会为自己的世界从建筑形式上提供了富丽堂皇、瑰丽精致的形式,同时也给音乐打下了自己的文化烙印。随着文化功能的转变,艺术和音乐实际上远离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而在教会精神中获得原动力。 虽然“巴洛克”这样一个术语是无法总括一段历史中多样的音乐风格,但是,由于“巴洛克”在使用中确实被用来泛指整整一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并且这样一个时期的音乐,与当时的建筑、绘画、文学,甚至与科学、哲学都有某种相似的文化品性,因此,出于这样一种看法,即音乐和人类其他创造性活动之间存有一种联系,而一个时代的音乐又往往会以为它特有的方式去反映其他时代艺术中表达相似的观念和倾向,人们才会在艺术史上,用巴洛克、浪漫派之类的称谓来表示一个历史时期的艺术。

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特点

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特点 一、中国古代音乐的产生 中国古代音乐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时期先民创造的音乐,直至1840年,中国社会性质转变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为止,都是中国古代音乐的范围。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时间跨度大,包含了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的全部时期。和任何艺术形式一样,中国古代音乐的产生源自劳动,在劳动人民的智慧中繁衍生息,伴随着劳动力和生产水平的发展,慢慢开始走向兴盛和繁荣。其中,起着最主要推动作用的便是物质生产生活基础,尤尔,可以将中古古代音乐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原始时期音乐、奴隶制社会时期音乐、封建制社会时期音乐。 (一)原始时期音乐 在艺术起源中,众多国内外的学者都倾向劳动创造艺术的理论说法。的确,在劳动中的生产口号、劳动工具撞击所产生的节奏,在时间的慢慢演变之下,加之人工的创作,逐步形成了最初的音乐样式。从周口店到元谋,我国的土地上早在约100万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迹象,这也大大促发了中国古代音乐的产生。 古代文献中关于远古音乐的传说,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某某氏为名的古乐,如朱襄氏之乐、阴康氏之乐、葛天氏之乐、伊耆氏之乐等;另一类是被尊为古代帝王的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和夏禹等时代的古乐。这是的中国古代音乐已经出现了很明显得氏族为单位的音乐变现,有着明显的各具不同的音乐特征。《吕氏春秋》中曾记载:“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音乐还未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样式,多半是配合这舞蹈进行表演,多以模仿动物为题材,伴奏的乐器也只是为一些简易制成的笛、鼓等,从而达到祭祀或者祈求丰收的目的。 在原始时期的音乐,表现的简单而质朴,更多的是具有实际象征意义的类似于巫术的活动,表达上随意而具有随机性,未能形成固定的曲目。 (二)奴隶制社会时期音乐 在长达1700年的奴隶制社会中,中国古代音乐有着很大的进步。这也是伴随着劳动力的发展和阶级制度的产生而来的。物质生活的相对充盈让百姓开始有机会去创作音乐,并且,处于奴隶主阶级的贵族也开始要求又文娱生活的享乐,价值生产技术的提高可以制作出更多的乐器,而曲谱等也能较为完整的记录和保存。因为,在这一时期,中国古代音乐有着空间大的发展。 从夏代开始,音乐的功能便具有多极化,在现在发现中的夏代音乐中,很大一部分是统治阶级来颂扬功德、祭祀祖先为目的的音乐。到了商代,更是出现了带有占卜意义的乐曲出现,而到了周代,更是将以前的音乐功能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礼记》中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歌舞的主要表现对象变成了鬼神祭祀占卜活动,让这一时期的音乐表现出了浓重的统治阶级色彩。 同时,这一时期,中国古代音乐仍然是在舞蹈的配合下进行演出,在器乐的门类上有所增加,制作器乐的材料更加丰富,制作工艺也更加精良,走向更加成熟的道路。 (三)封建制社会时期音乐 从公元前475年,战国的建立开始,我国进入到了封建君主制时期。这也是中国古代史中最漫长的一页,在这一期,从不断地战火纷争到民族统一,到中原文化的兴起,再到少数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以及复杂的社会形势和区域交融客观上大大

中国音乐传播的历史文化特征

通讯地址:北京朝外吉祥里105号楼2门201室(100020)收稿日期:1999年11月15日 ?传播与传承:“中国音乐的历史与今天”学术研讨会专页?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1999年第4期 J i aoX i ang —Journal of X i ’an Con servatory o f M usic ●修海林 中国音乐传播的历史文化特征 【关键词】 中华民族音乐 共生文化系统 “双文化” 主动选择 【学科隶属】 音乐文化学 传播学【内容提要】 关于中国音乐在历史上的传播与交流,在认识上,首先应从更宽的角度把握“多 民族、大一统”这一基本历史文化特征,确定完整的“中华民族音乐”概念。本文的论述,涉及到中国音乐历史上传播、交流具有的“内外兼具”、“东西南北、共生共荣”特点,从“共生文化系统”的角度,分析在传播、交流中形成的“两大流向”及其特征:先西而后东的外部特征;由北而南、由南而北的内部特征。对于近代在中西音乐的传播、交流中形成的“双文化”现象,笔者一直主张文化建设是一种主动选择,无论是世纪初还是世纪末的今日,如何作出新的文化上的主动选择,都将影响到新世纪中国音乐的发展道路。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中,由文化的传播所引发和涉及到的问题很多,这里只是就中国古代音乐在其历时的发展中,于音乐的传播中呈现出的一些主要现象作某种归纳,并试图说明其基本特征。另外,也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观点,主要形成于1987年写作《古乐的沉浮》之时,该书的第三章集中谈了“华夏古乐的传播、交流及其地域文化特征”,因此,一些具体的史料分析与例证,原书中已有的,在本文就不再例举(文中提到的,就标以页码,以便查阅)。在全文的论述方式上,也就采取分要点叙述的方式,不作全面的铺陈、展开。下面就谈谈我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基本看法,以就教于大家。 一、“中国音乐”的概念,应是“中华民族音乐”的概念。这在我的《古乐的沉浮》中称为“华夏古乐”、“华夏音乐”。这并非是诗化的语言。历史上就有“古乐”的概念,《吕氏春秋?古乐篇》首用,是历史音乐的传统指称。人说“十口为古”,《吕氏春秋》中关于历史音乐的部分,就是口传音乐史的记录,其中就有不少经与文物的互证后证明是可信的史实。顺带说一句,“沉浮”一词,来自《诗经》中的《小雅?菁菁者莪》。音乐是人的情感生活的载体,借喻为杨木船,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载沉载浮”。“华夏正声”的概念,历史上是对汉魏对隋唐汉族传统音乐的称谓。隋文帝就曾称当时作为汉魏以来汉族传统音乐的代表性乐种清商乐为“华夏正声”。其实,经过南北朝的文化融合,“华夏正声”虽然与汉魏传统仍然一脉相承,但也已经吸收有外族外域音乐的成份。就象我们今天讲的中国音乐传统,我认为,其中既有古代的传统,也有近现代形成的新的传统。“中国音乐”作为“中华民族音乐”、“华夏音乐”,其自身的成份与内涵,在历史上是被不断充实、丰富着的。“中华民族”概念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充实、丰富的历史概念,最终形成其“多民族、大一统”的历史文化特点。就象国外一些人类学家看到用 “E thnic Grou p ”(族群)很难概括中国人讲的“中华民族”,于 是只好用大写的“中华民族”汉语拼音作专用名词来用。那么,“多民族”的文化如何能成为一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别是在音乐上怎么看?为此,我曾提出,在华夏音乐的文化传播中, 形成有一个“共生文化系统”(290页),即“中华民族音乐”的 共生系统,其中“因为社会历史的进化、地理环境的制约、风俗、语言、宗教信仰以及音乐传播的多种流向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 从历史上看,夏-商-周-秦的历史延续过程,也是华夏民族、华夏文化概念内涵不断扩大、丰富的过程。历史上,“华夏文化”以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出现的政体,就是夏朝。于是,在中原地区最早出现的民族(种族)共同体就称“华”、“夏”、或“华夏”、“中国”,其文化亦称“华夏文化”。如今这一概念的外延已扩展至在全世界华人那里保留、传承的中国文化。自商灭夏,随着商族这支东夷入主中原,其本身也融入华夏。周族源自西北,兴于戎狄之间,也融入华夏,其礼乐文化影响尤为久远。据孔子所讲,夏、商、周礼制相承,除政体相承,也是文化的相承。春秋战国时期,汉民族基本形成,至秦形成完全的“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政体。季札观乐评“秦声”时讲 ? 7?

本土音乐文化资源与云南高校音乐教育的整合_夏毅和

本土音乐文化资源与云南 高校音乐教育的整合 夏毅和 摘要:云南音乐文化以其独特的人文生态结构和音乐本体结构,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专业领域和相关领域学者的特别关注。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对于云南本土音乐的传承既有责任也有优势,有必要借鉴其他地方高校和民间文艺工作者在弘扬本土音乐文化上的有益经验,树立本土音乐教育观念,加强本土音乐教育的理论架构与学科构建,深化本土音乐的多元化教学实践探索,把本土音乐文化资源整合到高校音乐教育中来。 关键词:云南本土音乐;高校音乐教育;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0X(2011)04-0067-04 作者简介:夏毅和,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师,硕士。云南昆明650222 过去的一个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把人类一下带入了“地球村”时代,这些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文化全球化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给当代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更开阔、更多维的视野,各种不同地域、民族的音乐通过文化传播媒介如电视、电脑、广播电台等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使得我们的音乐音响变得更为丰富;另一方面,正如美国民歌学者艾伦·洛马克斯所说,这种从权力中心到沉默的地区文化的传播从来都不是平等的,掌握着“公共领域”话语权的一方占据主导地位,导致亚文化群的文化面临各种各样的危机,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不断被“边缘化”是个不争的事实。 中国高校音乐教育及教学范式自20世纪初师承西方模式至今,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很大的变化,虽然经历过几次以课程改革为标志的教育变革,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量变而无质变。这种教育模式仍是基于西方音乐历史和传统音乐学体系的标准和价值观的。而如今,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校音乐教育已发生很大的转变,我国的许多音乐教育工作者却还在“捍卫”着20世纪初从西方传入的音乐教育和教学范式。[1](P4) 基于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发展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所面临的困境与中国高校音乐教育所承载的历史使命,音乐文化人类学者提出了音乐文化本土化观念,主张用本土的眼光,立足于传承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从而使民族的音乐文化得以延续与发展。作为一种文化思潮,这是我国的音乐学者对学术界占统治地位的西方音乐思维和价值观的一种反应。音乐文化本土化观念注重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强调音乐形态的差异性,认可 音乐○ 收稿日期:2011-05-30

论中日韩三国音乐文化特点

序号:2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品味音乐人生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财务管理 班级: 2014级财管1班 学号:3214005419 姓名:陈柳蓁 2015年10月29 日

论中日韩三国音乐文化特点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或听,都内涵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音乐是对人类感情的直接模拟和升华。人们可以从音乐审美过程中,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感受,产生认识和道德的力量。 音乐是产生于生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人文地理、文化传统,也造就了不同的国家地域的音乐不仅有着联系同时也会各有各的一些独特特点。 中国的音乐,无论是从地域上,还是从历史上,都有很多需要去琢磨的东西,不敢妄下结论说中国音乐就是怎样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源源流长。中国有文字的历史已有五千余年,而音乐文化的历史可追溯到更加远古,关于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早在周代已开始出现。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音乐文化也在变化、发展、更新变异中寻找自己的一席之地。直至今日,随着中国传统音乐以不同姿态展示出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所呈现的特征也是多元化的。从历史上看,早有宫廷乐师为帝王演奏歌功颂德的曲目,他们也许是为了帝王的需要,愉悦王室,王宫外面什么样的情况无关紧要,你尽管去演奏你的“和谐乐章”就可以了。现在,我们常常也能听到这样的音乐,尤其是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几乎全国从一岁多一点穿着开裆裤的小孩儿到八旬戴着假牙的爷爷奶奶都在歌颂祖国歌颂党。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受西方音乐的影响,中国音乐渐渐变得通俗,歌颂的对象也逐渐夸大到父母、老师······个人主义气息也逐渐变得浓郁起来,但是我们的国情告诉我们,要多讲好的信息,歌曲也一样,国家甚至整个世界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灾难,但是我们还是要学会去看到那些积极的方面,08年雪灾、地震年我们歌颂在灾难面前不惧艰险,舍生忘己的人,歌颂冲在前线的军人,部分地区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好日子》这类的音乐一定会在春晚给大家送上。有人对歌颂类的音乐比较反感,如果仔细想一下的话会发现,在中国这样一个强调集体主义的大国,把说教、歌颂题材的音乐不时呈现给13亿人民,暗示大家用一个积极的心态看待发生的事情,也有它的必要。同时,中国音乐中有很多著作都是以中国民间故事为题材,通过戏曲的形式表现出来,形式有点类似于西方的歌剧,有特定的故事情节和背景,通过演员的动作、语言和背景音乐等生动地表现出来,带给观众强烈的情感体验。如果让一句话总结中国风格的音乐,确实很有难度,中国风格的音乐,在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一个地方的音乐离不开这个地方的文化,复杂的文化决定了音乐的多样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同特点的音乐受到现代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影响,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韩国传统音乐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大体上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叫“正乐”,是统治阶级的音乐,即宫廷以外社会地位高的人的合奏的音乐。另一类叫“俗乐”,是平民的音乐,这类音乐都是平民在生活中发展起来的本土音乐。韩国传统音乐的多样化以及民族特色,是韩国文化中的瑰宝,也对韩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港后,西方音乐开始融入韩国的音乐文化。不论是在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方面,西方音乐与韩国音乐的完美结合,形成了独具韩国文化特色的音乐。七八十年代以前,韩国本土流行音乐主要是以民谣为主,传统的色彩比较浓重。随着欧美以及日本音乐的进入,韩国流行音乐有了许多的改变。日本的抒情歌曲,欧洲的R&B曲风,以及美国的街头文化、街舞、Rap,给韩国流行乐坛注入了许多新鲜的元素。整个90年代的韩国歌坛显得异彩纷呈,Pop、R&B、Hip-Hop、Techno、Ballad等曲风相继而生。90年代中后期,舞曲音乐开始大量盛行,从单性别组合都混声男女组合,无不个个能歌善舞。由于韩国流行音乐融东西方音乐为一体,涵盖多种音乐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韩国音乐,这使得韩国音乐在世界音乐市场上更容易被接受、喜欢。如今,韩国流行音乐已经成功地走出国门,刮起了一股风靡亚洲乃至世界的“韩流”。

第二章:音乐创意与策划

第二章音乐产业与创意 绪论 音乐产业作为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呈现出繁荣景象。尤其是传统的音乐创作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链接,为音乐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加之近年来国家以及各地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积极扶植音乐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满足了大众对文化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当前,我国的创意产业正迅速发展。作为制造业大国,目前,中国很多地方的产业发展处于瓶颈阶段。由于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紧张,一些城市丧失发展大规模制造业的优势,面临就业岗位流失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压力,产业升级迫切需要研发设计人才的创意支持。我国的高技术产业与创意产业也正在迅速交融之中。 音乐作为娱乐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在文化的交流与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网络科技和电信技术的发展,对音乐产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也促成了新媒体产业的诞生和数字音乐的发展。以音乐创意激发的音乐产业发展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后工业时代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构成。 创意在音乐产业中的运用越加丰富多彩,尤其是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在音乐产业的发展,加上近年来国家以及各地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积极扶植音乐产业的发展,各种音乐歌舞晚会、音像制品等大量的出现,网络音乐创意的发展,不仅满足了大众对文化生活的需要,带来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创意产业寻求发展空间探索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在线音乐与移动音乐,为音乐产业带来了发展契机。以上海艾瑞市场研究公司2005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3.63亿手机用户当中,使用手机下载铃声和彩铃业务的用户数量分别占72.6%和34.8%。市场上最畅销的彩铃一个月的下载量通常都在100万次以上,一首《老鼠爱大米》曾创下单月下载量600万次的纪录,一个月1200万元的收入,相当于传统唱片70万张的销量收入。 第一节创意时代的音乐产业 音乐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部分,其实质,就是将抽象的音乐文化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直接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形象化的产品,通过制作、包装、推广、销售整个链条的运作,实现音乐文化的市场化开发,形成与高新科技、商业运作相结合的模式,批量化又不失创意地满足人们对音乐文化的客观需求,同时融入经济领域之中,不断提升相关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一、创意时代下的欧洲音乐产业的发展 音乐之所以成为一种产业,是工业社会发展带来的结果,当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一种商品在市场流通时,它便形成了一个行业,即音乐的生产、制作、流通、销售,当这个行业能够不断的发展壮大,形成规模,形成了内在的价值链条和发展空间,便形成了产业。这是一般产业化发展的轨迹所在。 对于音乐产业而言,其核心是音乐相关的商品,如唱片,CD,演唱会等等,而周边相关的如乐器,广告,电影等等,因为有音乐元素或者音乐成分,也在随着行业的发展和融合中,成为音乐产业的一部分。

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乡土音乐进课堂的重要性 如今,现行音乐教学贫血、缺钙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育重音乐知识的传播,轻音乐素养的培养;重课本音乐的被动教学,轻学生生活音乐的主动学习。音乐教师就教材而教,不去联系学生实际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加以补充;不去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广大农村中小学缺少专职音乐教师难以完成音乐教学任务。一些音乐教师配全的学校对音乐教学的目的不够明确,认为音乐就是教会学生唱会课本上的几首歌曲就算完成任务了,更不可能结合本土音乐去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所以音乐教材的干瘪、音乐教学目标定位的含糊、教学效益的不高等诸原因造成中小学音乐教育贫血缺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学内容的问题,如果能将民族特色的乡土音乐如戏剧文化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补充内容,就能有效抵制外来文化对中小学音乐的冲击,就能有效治疗当前音乐教学的缺憾之处。 西方音乐的充斥一个民族将自己的文化、历史以及对环境作出的反应的各种体验都凝聚在自己的语言里,也包括在音乐语言里,并经世代相传,维系着整个民族群体生命的延续,因此,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正是维系我们自身的过去、现在及未来音乐文化的纽带。如今,异彩缤纷的中国传统音乐目前正受到西方音乐的充斥,纵观学校音乐现象,流行音乐充斥校园。谈起民族音乐就认为“没劲”,民族器乐更是无人问津,许多学生家长不顾经济实力,纷纷买钢琴、高档电子琴,千年的民族音乐文化大有被遗忘、丢弃之势。在一次音乐研讨会上,中央民族乐团宋飞说:“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在于教育,最近在中日韩亚洲民族交响乐团的合作演出中,我们的演奏员及领导都感觉到中国的乐器改革较多较‘科学’,但通过排练演奏感觉他们的作品保存要多得多,我们的作品已经欧化了很多。……”中国音乐学院管建华说:“我们目前学习母语音乐的语境已被‘置换’,倒像是在西方语言环境中学中国音乐,基本听觉、音感训练、音乐演奏操作、音乐史观、美学等课程、语法规则、价值观等,都是西方的……”通过两位教育家的对白,我们深刻地感觉到异彩纷呈的中国传统音乐目前正受到西方音乐的充斥。我国著名作曲家、民族音乐教育理论家周大风先生大声疾呼:“我们所培养的儿童如果不从民族艺术方面进行熏陶,而唱的、听的、接触的都是洋腔、洋调、洋味,那无形中会从小养成一种什么都是外国好的印象,对有千年文明史

中西方音乐文化特征的差异

中西方音乐文化特征的差异 【摘要】:我们自身的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后产生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性。我认为中西方文化和哲学,信仰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文化、美学审美的差异、教育方面差异等等,中西方文化会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影响,借鉴,甚至将西方与东方的特质归纳为理性的与感性的,并产生了很多相关的标准和准则来衡量我们自身的审美与意识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更加趋向于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态势,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积极推行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主张,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或文化中的音乐来学习和理解。在这种态势下,促使我们必须掌握我国本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联系与区别,才能更好地适应这种趋势,在吸收西方音乐先进技术的同时,更好地发扬我国本民族的音乐。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音乐,差异 乐器的演变差异 谈到音乐,我们首先想到应该是演奏音乐的乐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乐器,是无疑的。据考,中国在远古时期,已有一些土鼓、磬、钟铃、骨哨、苇龠、埙等。乐器的发展,与音乐艺术的发展有密切的甚至从属关系,但是同样也须臾离不开生产力发展这个基础。在铜器时代之前,根本不可能有象铜钟(但有陶钟)、铜号(但有兽角号和螺号)这些乐器;多数始发自阿拉伯和埃及等地的管弦乐器,之所以在欧洲形成现代乐器,这和文艺复兴尤其是产业革命推动科技的迅速发展不可分割,许多重要的现代乐器都产生在那个时期。形形色色的电子乐器,也只可能诞生于电子技术兴起的20世纪。 中国的音乐多是单音,旋律的,所以中国的乐器结构简单,多是不能演奏和声的。如笛,二胡等,但越是简单的乐器越是能表现悠远的意境,比如埙,简单的原始

土陶乐器,却能吹出千古幽思。中国民族乐器比如说琵琶、扬琴、箫、笙,唢呐多以“丝”“竹”为材,故称丝竹之乐,具有柔,细,清的音乐特征。西方乐器比方说圆号,小号,萨克斯等多以金属为材。西方古典音乐是和声的,多声部的,所以乐器多很复杂,机构精细繁复,多能演奏和声,如钢琴,吉他等。故音色丰富,音域宽广,表现力强。 审美的差异: 正如《中国音乐审美导论》中提到:“在审美追求上,中国音乐艺术以‘和’ 为理想,尚虚无,求空灵,讲韵味,求深邃,讲意境,求气韵生动,强调直觉与领悟,注重生命本体。这与西方音乐求深刻,强调理性与思想,把实有,意义与情感作为精神支柱的音乐审美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我看来,当今的音乐美学史,实际上是一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互相斗争、交融、互补的历史。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的和谐,礼仪之美;道家的自然,天人合一;佛家的空灵,悟性,禅意等,相对比较主观。这和中国的绘画,书法追求神韵,重意境的审美情趣是相通的。所以多讲求和谐、幽美、深沉,旷达等。是人的内心世界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的自然流露,突出“情”和“景”的交融。西方古典音乐在西方戏剧的发展背景下,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所以多音域宽广,曲调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音乐创作和音乐理念的差异: 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而西方古典音乐技术层面上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就如中国的绘画和书法讲究的是

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数字化构想及其意义

第33卷第11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 ol.33 No.11 2012年11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ov.2012 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数字化构想及其意义 冯会平章光琼 (华中师范大学 出版社,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数字化是以土家音乐文化资源为内容,以数字博物馆、数字出版、纸质出版、旅游指导等为载体,提供土家音乐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展示与产品化运营服务及示范应用,形成音乐文化资源服务的新模式。土家音乐文化资源具有活态性、生态性、传承性、变异性等特殊性质,保护难度较大。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对于继承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培育民族精神,达成民族认同,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土家;音乐文化;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J60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11-0197-03 音乐文化是传播情感美的文化,是塑造心灵美的文化,具有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灵成长的特殊功能。音乐在培养和发展人的创新思维能力、想象力,自尊、自信、自强以及自律的道德修养、和谐的处世观与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国家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当前世界发达国家无不以国家政策主导、以公共资金启动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而且,发达国家文化数字化建设,已经展示出人类文化史上的又一次空前的“媒介转移”。如同纸质媒介、电磁媒介所引发的人类文明飞跃发展一样,向数字媒体的转移展示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民族音乐文化数字编码与出版传播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土家音乐文化主要包括生活在湖北西部、湖南西部及四川东部地区的土家族的歌曲、舞蹈、器乐等及相关的民间文化。土家音乐文化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种类多样,从多个角度生动地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土家音乐文化原有的传承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已不能满足其传承和发展的需要。对土家音乐文化进行数字化开发与出版传播,使之成为具有传播性、传承性、学术性、公益性、综合性、交互性的公共平台势在必行。 收稿日期:2012-07-20 作者简介:冯会平(1965-),女,湖北仙桃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编审,硕士,研究方向为出版科学。章光琼(1972-),女,湖北仙桃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硕士,研究方向为图书情报。 一 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数字出版与传播构想 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数字化是以土家音乐文化资源为内容,以数字博物馆、数字出版、纸质出版、旅游指导等为载体,提供土家音乐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展示与产品化运营服务及示范应用,形成音乐文化资源服务的新模式。也就是以具有代表性的土家音乐文化资源为对象,突破音乐文化资源管理与内涵挖掘、音乐文化虚拟展示、虚拟音乐文化长廊构建与面向受众的多终端展示等关键技术,研制土家音乐文化资源库、传统乐器3D模型库及演奏工具、音乐活动技艺培训与学唱系统、虚拟场景重构与展示系统、土家音乐文化长廊等,并集成为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展示与出版传播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探索以数字博物馆、数字出版、纸质出版以及旅游推介等为载体的音乐文化资源服务模式、方法,形成新的文化保护与传承,以及文化产品服务新业态。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数字化主要有三大目标:构建土家音乐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服务模式;研究土家音乐文化资源分类体系、资源存储规范等,研制音乐文化资源采集、标注工具;开发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数字编码关键技术。具体构想如下: (一)探索土家音乐文化资源分类体系、保护与传承服务新模式 侧重以长阳土家文化资源为例,探索音乐文化资源内容分类体系,资源编目规范等,填补我国在该领域尚无相关技术标准体系的空白,并据此研制音乐文化描述、标注和编目工具。探索以数字影院、数字典藏、旅游导引等为载体的音乐文化资源服务模式和保护传承方法,形成新的服务业态。 (二)研究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数字化的关键技术 土家典型的歌舞包括山歌、南曲、巴山舞、摆手舞、撒 197

音乐创意产业及其发展态势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d2327991.html, 音乐创意产业及其发展态势探析 作者:秦容 来源:《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32期 [摘要] 音乐的价值,不仅仅表现在文化艺术方面,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本身还具有巨大的产业价值。文化理念、创新人才、科学技术、商业模式是音乐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人才培养、产业培育、营销模式、产业政策是音乐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音乐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引领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音乐创意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蓬勃兴起和发展。我国在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扶持音乐创意产业的发展,全国性和地方性的音乐歌舞节会、歌手选拔比赛、录音产品、电视节目、音乐产品进出口贸易蓬勃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而且创造了巨大的产业经济效益。 一、音乐创意产业的涵义 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实际上社会生产的和消费的全部是文化,人们的消费都是在文化价值的引导下所进行的一轮又一轮的新行为,社会经济的主流是文化经济,传统的产业要增加文化的价值,新兴的产业要突出文化产业,这就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源自于个人创意、技巧和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形成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包括音乐、表演艺术、广告、电影、电视、出版、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的同时,创造了巨大的产业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引领国家和地区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有关资料表明,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价值,并且还在以5%的速度递增,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每年产值达到960多亿元,占北京市GDP的14%以上,已成为北京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音乐创意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组成部分,就是要将抽象的音乐文化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产业,把音乐文化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实现音乐文化与高新科技、工商企业互相交融的经济模式,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提升经济领域的产品附加值。有关资料表明,英国音乐产业出口的净收益高于钢铁工业的收益,奥地利莫扎特故乡萨尔慈堡每年音乐文化活动、旅游和其他关联收入达到4亿多欧元。 二、音乐创意产业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

浅谈音乐艺术的功能与意义

浅谈音乐艺术的功能与意义 摘要:音乐作为一门流传了千百年的艺术形式,其自从人类社会的早期就已经诞生了,尽管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听觉享受。然而,音乐对人类的审美感觉以及情感知觉上的影响力远远超越了它自身的特点。纵观古今,音乐艺术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一路走来,其趋势不仅毫无萎缩,而且有愈发蓬勃,愈加壮大的趋势。音乐艺术对于人类社会来讲是一门精神升华,陶冶情操的重要艺术。 关键词:音乐艺术;功能与意义 引言: 音乐艺术能经历千百年的流传而经久不衰,除了人类对其特有的喜爱与重视,更是因为音乐艺术对于人类有重大的教化作用与其他功能,对于人类精神层次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陶冶人的精神世界有着重要的功能。本文即是针对音乐艺术对于人类发展的功能与意义所作的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够对音乐艺术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一、音乐艺术的发展 音乐艺术的发展历程可谓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多种不同的发展阶段,今天我们单简述音乐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音乐艺术的正式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上古黄帝时期,当时音乐艺术有了最简单的演奏工具与形式,随后经过古时期各朝各代的传承与发展,在音乐表演形式与音乐种类方面都有了极大的丰富与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音乐艺术立足于中国本土的社会环境,经过社会环境的演变,也逐渐分离出来众多的音乐流派与不同门类。直到近代以来,中国的音乐艺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在世界音乐文化相互交融的大的背景下,中国的音乐艺术发展也有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音乐艺术对于个人发展的功能与意义 (一)音乐艺术对个人艺术技能的培养作用。音乐艺术作为艺术技能的一个重要形式,对个人的发展作用首先体现在其能丰富人的个人的艺术技能,音乐艺术通过对个人长久而深远的影响与熏陶,能够提升个人对于音乐艺术的感知觉能力,甚至能够逐渐培养出人的对于音乐的创造能力,音乐艺术本身作为一项艺术种类的学术技能,其对于人的发展来说就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掌握了音乐艺术中的具体知识与内在的方法内涵,相当于又学到了一项新的技能与本领。对于提升个人的艺术技能而言是一项重大改进。 (二)音乐艺术对个人情操的陶冶作用。音乐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感觉上的享受与陶冶,能够对个人情操的培养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音乐教学在艺术范畴中属于美育教育方面,通过音乐教学能够提升学生个人的自身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发展水平,而且音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发展创造力,增强学生创新力的过程,音乐专业的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在智力发面的开发水平,提升学生的个人情操,使得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培养出高尚的情操,对于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良好的提升。 (三)音乐艺术对个人欣赏力的提升作用。另外,在音乐专业的学习过程中,音乐其自身具有的独特魅力,能够对学生个人的文化欣赏能力有一个很好的提升作用,音乐能够让听者在聆听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愉快、舒坦的心理反应。从而从思想品质上对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进化作用,而且在音乐的教学中,学生能够从音乐艺术中获得一种思想情感上的共鸣,这种影响会深入学生的内心,从本质上对学生个人有一个精神的净化过程。 三、音乐艺术对于社会发展的功能与意义 (一)音乐艺术对社会整体意识形态的促进作用。音乐艺术同其他艺术种类一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归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划分范围,在特定的时间音乐艺术的发展也要经受所处时期

中国音乐文化概述

●第一节中国音乐文化概述 ⒈中国音乐史中音乐形态发展分期 古代乐舞时期(远古——春秋战国) 歌舞伎乐时期(秦汉——隋唐五代) 剧曲时期(宋元——近代) ⒉中国音乐史中各时期音乐文化发展概况 先秦时期 汉唐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近现代 ●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我国最为主要的音乐形式是乐舞。这是一种诗歌、舞蹈、音乐三位一体的艺术体裁。 代表性作品有黄帝时代的《云门》、尧帝时代的《咸池》、舜时代的《韶》、夏代的《大夏》、商代的《濩》、周代的《大武》,这些作品结构庞大,由多段歌舞组成,艺术性达到空前的高度,表演十分壮观。 ●汉唐时期1 秦汉至隋唐五代,是我国音乐形态发展中的中古歌舞时期,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歌舞音乐具有更多的审美、娱乐功能,史书上称为“燕乐”。它的发展经历了秦汉时期的相和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清商乐、隋唐时期的燕乐歌舞大曲三个阶段。 作品的音乐素材选取范围不断扩大。相和歌主要为我国北方的中原音乐,清商乐将之扩展至南方诸省,隋唐歌舞大曲则囊括中国、中亚、南亚、阿拉伯各国音乐。唐代的歌舞大曲是一种综合了器乐、诗乐、舞蹈的大型表演艺术,是唐代宫廷音乐的最好形式。 ●汉唐时期2 唐代歌舞大曲在历史上留下的曲目多达140余部,代表性作品有《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曲》、《柘枝舞》等。 汉唐时期,我国民族器乐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纤细柔婉的管弦乐逐渐代替了“以钜为美”的先秦钟磬乐。器乐演奏形式向轻便灵巧的方向发展,如鼓吹乐、管弦合奏乐、古琴、琵琶独奏乐均有特色 ●宋元时期 宋代以后,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音乐文化的性质由汉唐时代的宫廷音乐发展为适应市民阶层审美需求的世俗音乐,各种新艺术形式得以确立并发展,以元杂剧取得的艺术成就为标志。 元杂剧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戏曲音乐体系和戏曲表演体制,出现了一个个杰出的杂剧作家群和一大批高水平的优秀剧目,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 ●明清时期 明代,我国南方戏曲获得巨大发展。其中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先后争雄剧坛,历史上称“明代四大声腔”。后来居上的昆山腔经过重大改革,在艺术性上再创历史高度,代表作品有梁辰鱼的《浣纱记》、汤显祖的《牡丹亭》。 清代,梆子腔、皮黄腔为代表的剧种群体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蓬勃发展。后来,皮黄腔孕育了我国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的诞生,京剧艺术成就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成为我国戏曲艺术史上的第三个高峰 明清时期,我国其他音乐体裁也获得了突出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民歌、歌舞、说唱、戏

文化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讲文化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提要: 1. 文化资源的概念 2. 文化资源的分类 3. 文化资源的特点与开发类型 1 文化资源的概念 文化资源是一个涵盖很广泛的概念,有人说,除了自然资源,都是文化资源。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它的前提——文化,正如爱德华·泰勒所说,本身就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习惯”。当然,文化资源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文化,加了“资源”一词就意味着它已经拥有过去时态(时间性)、可资利用(效用性)等含义。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文化资源可用于指称人类文化中能够传承下来,可资利用的那部分内容和形式。 因此,文化资源是人类劳动创造的物质成果及其转化的一部分。在本课程中,我们围绕所关注的文化经济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活动来理解各类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的中心任务是将有限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有用的文化产品,包括文化实物产品、文化服务产品及其衍生形态。 1.1 什么是资源? 一般来说,资源是指不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生产性资产。资源常常讲利用和开发,与生产的关系十分紧密。我们认为与文化生产或者与文化产业相关的“素材”才是文化资源的核心指向,而这些素材也来自于人类的活动与创造。 人类早期的资源以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源为主,如土地、森林、猎物等。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人类自身创造的资源越来越重要,其的构成也越来越复杂、多样。符号化知识、经验型技能、创新型能力、通讯手段、社会组织系统等等,都成为了生产的要素即生产的资源。不仅有经济生产方面的资源,而且有社会生活方面的资源,如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等。因此,人类积累的一切创造发明成果,都成了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活动进一步发展的资源。 总之,资源是指“资财的来源”,即包括自然资源如土地、森林、矿藏、水域等,也包括各类社会资源。其中,文化就是一种社会资源,它也同时体现为有形的物质载体和无形的精神资产。 1.2 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 资源科学——综合资源学,区域资源学,部门资源学 综合资源学——资源地理学,资源生态学,资源经济学,资源评价学,资源工程与工艺学 ,资源管理学,资源法学 ↓ 区域资源学 ↑ 部门资源学——气候资源学,生物资源学,水资源学,土地资源学,矿产资源学,海洋资源学,能源学,旅游资源学。 1.3 我国的文化资源

当代青年学习音乐文化的必要性

音乐是开启通往内心世界大门的钥匙 ——试论当代青年学习音乐文化的必要性 摘要: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从其产生来看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密切相关,音乐绝非奢侈品和附庸风雅的娱乐,而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就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来看,当代青年学习音乐文化有着必要性。 关键词:音乐;产生;功能;自我实现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促进了人们对音乐艺术的追求和爱好。或许因为爱好音乐的人当中,“有钱”、“有闲”的人占多数,出现了对于音乐的一种误读,认为音乐是“奢侈品”,是附庸风雅的娱乐和消遣。音乐伴随人类生产实践活动,以净化人们的灵魂,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让我们开启通往自己内心世界大门,去“观自在”,去提升自我,实现自我。 一、音乐的定义和音乐的产生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人类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何谓音乐,中国古代“音”和“乐”是有区别的。《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1]后浑称“音乐”,关于音乐的定义,我们很少会去思考,学界对音乐的定义也是咸有研究的文章。网络上对音乐的具体定义,也存在较大差别,有指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有旋律、节奏或和声的人声或乐器音响等配合所构成的一种艺术。”[2]也有指“音乐是一种能够产生共鸣效果的声频,出自人类本体的最初生命运动”。[3]看似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认为音乐是一种艺术,和认为音乐是一种运动,两种观点之间可谓是南辕北辙。但是无论哪种观点都与“人”息息相关。音乐一词的含义, 按照托尔斯泰的说法, 就是将自己内心曾经体验过的感情用音响手段传达出来,从而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感情的艺术表现方式,音乐的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