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立体几何第五节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和空间位置关系课件理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立体几何第55讲空间向量的概念及运算课件理新人教A版

2020届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立体几何第55讲空间向量的概念及运算课件理新人教A版

因为两向量垂直,所以 3(k-1)+2k-2×2=0.所以 k

7 5.
答案: D
5.已知向量 a=(0,2,-1),b=(-1,1,2),则向量 a
与 b 的夹角为( )
A.0°
B.45°
C.90°
D.180°
解:由 cos <a,b>=|aa|·|bb|=0,所以<a,b>=90°.
答案: C
C12.
D.12 3
解:因为 a·b=|a||b|·cos 〈a,b〉 =3×4×cos 30°=6 3.
答案:B
3.若向量 a=(1,1,x),b=(1,2,1),c=(1,1,1)满足条
件(c-a)·(2b)=-2,则 x=( )
A.8
B.4
C.2
D.1
解:c-a=(0,0,1-x),(c-a)·(2b)=2(0,0,1-x)·(1,2,1)
=12[(b-d)+(c-d)] =12(b+c-2d). AQ = AD + DQ =d+32 DM =d+31(b+c-2d得 x=2.
答案:C
4.已知向量 a=(1,1,0),b=(-1,0,2),且 ka+b 与 2a -b 互相垂直,则 k 的值是( )
A.1
1 B.5
3
7
C.5
D.5
解:ka+b=k(1,1,0)+(-1,0,2)=(k-1,k,2),
2a-b=2(1,1,0)-(-1,0,2)=(3,2,-2).
同向且等长 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向量或相等的向量.
(2)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向量是平面向量对应运
算的推广.
空间向量的加法与数乘向量满足如下运算律:
①加法交换律: a+b=b+a ;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8.6-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和空间位置关系【课件】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8.6-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和空间位置关系【课件】
PAD∩平面ABCD=AD,PA⊥AD,所以PA⊥平面ABCD,又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所
以AB,AP,AD两两垂直,以A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则A(0,0,0),B(2,0,0),C(2,2,0),D(0,2,0),P(0,0,2),E(0,0,1),F(0,1,1),G(1,2,0).
n= −2,1,1 ,则(
)
A.l∥α
B.l⊥α
C.l⊂α或l∥α
D.l 与α斜交
【解析】选C.因为a= 1,0,2 ,n= −2,1,1 ,
所以a·n=0,即a⊥n,所以l∥α或l⊂α.
核心考点·分类突破
考点一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问题
角度1 线面平行
[例1]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AD⊥平面BCD,BC⊥CD,AD=2,BD=2 2,M是AD的
因为=(0,1,0),=(0,2,0),
所以=2,所以BC∥EF.
又因为EF⊄平面PBC,BC⊂平面PBC,
所以EF∥平面PBC,
同理可证GF∥PC,从而得出GF∥平面PBC.
又因为EF∩GF=F,EF⊂平面EFG,FG⊂平面EFG,所以平面EFG∥平面PBC.
解题技法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线面、面面平行的方法
中点,P是BM的中点,点Q在线段AC上,且AQ=3QC.证明:PQ∥平面BCD.
【证明】如图,取BD的中点O,以O为原点,OD,OP所在射线分别为y,z轴的正半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由题意知,A(0, 2,2),B(0,- 2,0),D(0, 2,0).设点C的坐标为(x0,y0,0),
1
2

,所以k=4.
−2
3.(选择性必修一P32例4·变形式)若直线l的方向向量a=(1,-3,5),平面α的法向量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八立体几何5空间向量及其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应用篇课件新人教A版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八立体几何5空间向量及其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应用篇课件新人教A版


设直线MN与平面PAB所成角为θ, DN =λ DC(λ∈[0,1]),




则 MN
= MA
+ AD
+ DN
=(λ+1,2λ-1,-1),
又平面PAB的一个法向量为n=(1,0,0),
| λ 1|

则sin θ=|cos< MN ,n>|=
( λ 1)2 (2 λ 1) 2 1
( λ 1) 2
=
,
2
5λ 2 λ 3
1
( λ 1)2
t2
5
令λ+1=t(t∈[1,2]),则 2
= 2
=
≤ ,
2
7
5 λ 2 λ 3 5t 12t 10 10 1 12 1 5
5
∴sin θ≤ 35 ,当t= ,即λ= 2 时,等号成立,
7
3

系有关的存在性问题;(2)与空间角有关的存在性问题.解决方案有两种:①
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观察猜想,找出点或线的位置,然后
加以证明,得出结论;②假设所求的点或线存在,并设定参数表达已知条
件,根据题目进行求解,若能求出参数的值且符合已知限定的范围,则存在
这样的点或线,否则不存在.向量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常用方法,它可以将
(2)因为DE⊥平面ABCD,
所以∠EBD就是BE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
即∠EBD=60°,所以 ED = 3 .
BD
由AD=3,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得BD=3 2 ,
则DE=3 6 ,所以AF= 6 .
如图,分别以DA,DC,DE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复习课ppt课件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复习课ppt课件

一、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一)基本概念 1. 空间向量:空间中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 叫做向量. 2. 空间向量也用有向线段表示,并且同向且 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向量或相等的向量.
3. 向量的模:向量的大小叫向量的长度或 模。即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长度。 4. 单位向量:模是 1 的向量。
5. 零向量:模是 0 的向量。零向量的方向 是任意的。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点重合。
a b
2.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 a 、b 不共线,则向 量 p 与向量 a 、b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有 序实数对 ( x, y) 使 p xa yb .
3.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两个向量 a 、b、c 不共面, 则对空间中的任意向量 p ,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对 (x, y , z) 使 p xa yb zc .
(二)、空间角的向量方法:
设直线 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 b ,平面 ,
的法பைடு நூலகம்量分别为 u, v ,则
两直线 l , m 所成的角为 ( 0 ≤ ≤ ), cos cosa b ;
2
直线 l 与平面 所成角 ( 0 ≤ ≤ ), sin cosa u ;
2
二面角 ─l ─ 的为 ( 0≤ ≤ ), cos cosu v.
中国历史上吸烟的历史和现状、所采 取的措 施以及 由此带 来的痛 苦和灾 难,可 以进一 步了解 吸烟对 人民健 康的危 害,提 高师生 的控烟 意识
理论知识点
一、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1、基本概念;
2、空间向量的运算;
3、三个定理;
4、坐标表示。
二、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1、判断直线、平面间的位置关系; 2、求解空间中的角度; 3、求解空间中的距离。

2020年高考人教A版理科数学一轮复习(全册PPT课件 1520张)

2020年高考人教A版理科数学一轮复习(全册PPT课件 1520张)
人教A版数学(理科)一轮
2020版高考 全册精品 PPT课件
第1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节 集 合 第二节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第三节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第2章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第一节 函数及其表示 第二节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 第三节 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 第四节 二次函数与幂函数 第五节 指数与指数函数 第六节 对数与对数函数 第七节 函数的图象
[答案] (1)× (2)× (3)× (4)×
23 答案
2 . ( 教 材 改 编 ) 若 集 合 A = D [由题意知 A={0,1,2},由 a= {x∈N|x≤2 2},a= 2,则下列结 2,知 a∉A.] 论正确的是( ) A.{a}⊆A B.a⊆A C.{a}∈A D.a∉A
解2析4 答案
22
[基础自测] 1.(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任何一个集合都至少有两个子集.( ) (2){x|y=x2}={y|y=x2}={(x,y)|y=x2}.( ) (3)若{x2,1}={0,1},则 x=0,1.( ) (4)直线 y=x+3 与 y=-2x+6 的交点组成的集合是{1,4}.( )
第8章 平面解析几何 第一节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 第二节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第三节 圆的方程 第四节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五节 椭 圆
第1课时 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性质 第2课时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第六节 双曲线 第七节 抛物线 第八节 曲线与方程 第九节 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范围、最值问题 高考大题增分课(五) 平面解析几何中的高考热点问题
第9章 算法初步、统计与统计案例 第一节 算法与程序框图 第二节 随机抽样 第三节 用样本估计总体 第四节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与统计案例

2023年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8-6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和空间位置关系(知识点讲解)含详解

2023年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8-6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和空间位置关系(知识点讲解)含详解

专题8.6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和空间位置关系(知识点讲解)【知识框架】【核心素养】1.考查空间向量的概念及运算,凸显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2.考查空间向量的应用,凸显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知识点展示】1.平行(共线)向量与共面向量2①a∥b时,θ=__0或π__,θ=__0__时,a与b同向;θ=__π__时,a与b反向.②a ⊥b ⇔θ=__π2__⇔a ·b =0.③θ为锐角时,a ·b __>__0,但a ·b >0时,θ可能为__0__;θ为钝角时,a ·b __<__0,但a ·b <0时,θ可能为__π__.④|a ·b |≤|a |·|b |,特别地,当θ=__0__时,a ·b =|a |·|b |,当θ=__π__时,a ·b =-|a |·|b |.⑤对于实数a 、b 、c ,若ab =ac ,a ≠0,则b =c ;对于向量a 、b 、c ,若a ·b =a ·c ,a ≠0,却推不出b =c ,只能得出__a ⊥(b -c )__.⑥a ·b =0⇒/ a =0或b =0,a =0时,一定有a ·b =__0__.⑦不为零的三个实数a 、b 、c ,有(ab )c =a (bc )成立,但对于三个向量a 、b 、c ,(a ·b )c __≠__a (b ·c ),因为a ·b 是一个实数,(a ·b )c 是与c 共线的向量,而a (b ·c )是与a 共线的向量,a 与c 却不一定共线. 3.空间向量基本定理(1)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有序实数组{x ,y ,z },使得p =__x a +y b +z c __.(2)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所有空间向量组成的集合就是{p|p =x a +y b +z c ,x ,y ,z ∈R },这个集合可看作是由向量a 、b 、c 生成的,我们把{__a ,b ,c __}叫做空间的一个基底,a 、b 、c 都叫做__基向量__,空间任何三个__不共面__的向量都可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同一(相等)向量在不同基底下的坐标__不同__,在同一基底下的坐标__相同__. 4.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设e 1、e 2、e 3为有公共起点O 的三个两两垂直的单位向量(我们称它们为单位正交基底).以e 1、e 2、e 3的公共起点O 为原点,分别以__e 1,e 2,e 3__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对于空间任意一个向量p 一定可以把它平移,使它的__起点__与原点O 重合,得到向量OP →=p ,由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可知,存在有序实数组{x ,y ,z },使得p =x e 1+y e 2+z e 3.我们把x 、y 、z 称作向量p 在单位正交基底e 1、e 2、e 3下的坐标,记作p = (x ,y ,z ). 5.用向量描述空间平行关系设空间两条直线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a 1,a 2,a 3)、b =(b 1,b 2,b 3),两个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u 1,u 2,u 3),v =(v 1,v 2,v 3),则有如下结论:6. 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垂直关系①设直线l 1和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 1和v 2,则l 1⊥l 2⇔v 1⊥v 2⇔v 1·v 2=0.②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则l ⊥α⇔v∥u . ③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和u 2,则α⊥β⇔u 1⊥u 2⇔u 1·u 2=0. 7.共线与垂直的坐标表示设a =(a 1,a 2,a 3),b =(b 1,b 2,b 3),则a ∥b ⇔a =λb ⇔a 1=λb 1,a 2=λb 2,a 3=λb 3(λ∈R),a ⊥b ⇔a·b =0⇔a 1b 1+a 2b 2+a 3b 3=0(a ,b 均为非零向量).【常考题型剖析】题型一:空间向量的运算例1.(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所示,在平行六面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为11A C 与11B D 的交点,若AB a =,AD b =,1AA c =,则BM =( )A .1122a b c -+B .1122a b c ++C .1122a b c --+D .1122-++a b c例2.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OABC 是四面体,G 是ABC 的重心,1G 是OG 上一点,且14OG OG =,则( )A .1111666OG OA OB OC =++B .1OG =111121212OA OB OC ++ C .1OG =111181818OA OB OC ++ D .1OG =111888OA OB OC ++例3.(安徽·高考真题(理))在正四面体O -ABC 中,,,OA a OB b OC c ===,D 为BC 的中点,E 为AD 的中点,则OE =______________(用,,a b c 表示). 【方法技巧】用基向量表示指定向量的方法(1)结合已知向量和所求向量观察图形.(2)将已知向量和所求向量转化到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中.(3)利用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把所求向量用已知基向量表示出来. 题型二:共线(共面)向量定理的应用例4.(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以下四组向量在同一平面的是( ) A .()1,1,0、()0,1,1、()1,0,1 B .()3,0,0、()1,1,2、()2,2,4 C .()1,2,3、()1,3,2、()2,3,1D .()1,0,0、()0,0,2、()0,3,0例5.(2022·广西桂林·模拟预测(文))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中心为O ,则下列结论中①OA +OD 与OA 1+OD 1是一对相反向量;②OB -OC 1与OC -OB 1是一对相反向量;③OA 1+OB 1+OC 1+OD 1与OD +OC +OB +OA 是一对相反向量; ④OC -OA 与OC 1-OA 1是一对相反向量. 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 A .1B .2C .3D .4例6.(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O 、A 、B 、C 、D 、E 、F 、G 、H 为空间的9个点(如图所示),并且OE kOA =,OF kOB =,OH kOD =,AC AD mAB =+,EG EH mEF =+.求证:(1)A 、B 、C 、D 四点共面,E 、F 、G 、H 四点共面; (2)//AC EG . 【总结提升】证明三点共线和空间四点共面的方法比较题型三:空间向量数量积及其应用例7.(广东·高考真题(理))已知向量()1,0,1a =-,则下列向量中与a 成60的是( ) A .()1,1,0-B .()1,1,0-C .()0,1,1-D .()1,0,1-例8.(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侧棱P A 的长为2,且P A 与AB 、AD 的夹角都等于60°,M 是PC 的中点,设AB a =,AD b =,c AP =.(1)试用a ,b ,c 表示向量BM ;(2)求BM 的长.例9. (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向量(2,1,2)a =-,(1,0,1)c =-,若向量b 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①1a b ⋅=-;①3b =;①b 与c 垂直.(1)求2a c +的模; (2)求向量b 的坐标. 【总结提升】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应用题型四: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例10.(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DA 的中点.(1)求证:E ,F ,G ,H 四点共面;(2)求证://BD 平面EFGH ;(3)设M 是EG 和FH 的交点,求证:对空间任意一点O ,有()14OM OA OB OC OD =+++. 例11.(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理))如图所示,平面P AD ①平面ABCD ,ABCD 为正方形,①P AD 是直角三角形,且P A =AD =2,E ,F ,G 分别是线段P A ,PD ,CD 的中点.求证:(1)PB //平面EFG ; (2)平面EFG //平面PBC . 【规律方法】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的方法 1.线线平行:证明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共线2.线面平行:①证明该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某一法向量垂直;②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某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3.面面平行:①证明两平面的法向量为共线向量;②转化为线面平行、线线平行问题 题型五: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垂直例12.(2022·河南·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模拟预测(文))如图,O ,1O 是圆柱底面的圆心,1AA ,1BB ,1CC均为圆柱的母线,AB 是底面直径,E 为1AA 的中点.已知4AB =,BC =(1)证明:1AC BC ⊥;(2)若1AC BE ⊥,求该圆柱的体积.例13.(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为棱CC 1上的动点.(1)求证:A 1E ⊥BD ;(2)若平面A 1BD ⊥平面EBD ,试确定E 点的位置.例14.(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2AB BC ==,90ABC ∠=︒,E 、F 分别为棱AB 、11B C 上的点,2AE EB =,112C F FB =.求证:(1)//EF 平面11AAC C ;(2)线段AC 上是否存在一点G ,使面EFG ⊥面11AAC C .若存在,求出AG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规律方法】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垂直的方法1.线线垂直:证明两直线所在的方向向量互相垂直,即证它们的数量积为零2.线面垂直: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共线,或将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用向量表示3.面面垂直: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或将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用向量表示专题8.6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和空间位置关系(知识点讲解)【知识框架】【核心素养】1.考查空间向量的概念及运算,凸显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2.考查空间向量的应用,凸显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知识点展示】1.平行(共线)向量与共面向量2①a∥b时,θ=__0或π__,θ=__0__时,a与b同向;θ=__π__时,a与b反向.②a ⊥b ⇔θ=__π2__⇔a ·b =0.③θ为锐角时,a ·b __>__0,但a ·b >0时,θ可能为__0__;θ为钝角时,a ·b __<__0,但a ·b <0时,θ可能为__π__.④|a ·b |≤|a |·|b |,特别地,当θ=__0__时,a ·b =|a |·|b |,当θ=__π__时,a ·b =-|a |·|b |.⑤对于实数a 、b 、c ,若ab =ac ,a ≠0,则b =c ;对于向量a 、b 、c ,若a ·b =a ·c ,a ≠0,却推不出b =c ,只能得出__a ⊥(b -c )__.⑥a ·b =0⇒/ a =0或b =0,a =0时,一定有a ·b =__0__.⑦不为零的三个实数a 、b 、c ,有(ab )c =a (bc )成立,但对于三个向量a 、b 、c ,(a ·b )c __≠__a (b ·c ),因为a ·b 是一个实数,(a ·b )c 是与c 共线的向量,而a (b ·c )是与a 共线的向量,a 与c 却不一定共线. 3.空间向量基本定理(1)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有序实数组{x ,y ,z },使得p =__x a +y b +z c __.(2)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所有空间向量组成的集合就是{p|p =x a +y b +z c ,x ,y ,z ∈R },这个集合可看作是由向量a 、b 、c 生成的,我们把{__a ,b ,c __}叫做空间的一个基底,a 、b 、c 都叫做__基向量__,空间任何三个__不共面__的向量都可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同一(相等)向量在不同基底下的坐标__不同__,在同一基底下的坐标__相同__. 4.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设e 1、e 2、e 3为有公共起点O 的三个两两垂直的单位向量(我们称它们为单位正交基底).以e 1、e 2、e 3的公共起点O 为原点,分别以__e 1,e 2,e 3__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对于空间任意一个向量p 一定可以把它平移,使它的__起点__与原点O 重合,得到向量OP →=p ,由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可知,存在有序实数组{x ,y ,z },使得p =x e 1+y e 2+z e 3.我们把x 、y 、z 称作向量p 在单位正交基底e 1、e 2、e 3下的坐标,记作p = (x ,y ,z ). 5.用向量描述空间平行关系设空间两条直线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a 1,a 2,a 3)、b =(b 1,b 2,b 3),两个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u 1,u 2,u 3),v =(v 1,v 2,v 3),则有如下结论:6. 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垂直关系①设直线l 1和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 1和v 2,则l 1⊥l 2⇔v 1⊥v 2⇔v 1·v 2=0.②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则l ⊥α⇔v∥u . ③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和u 2,则α⊥β⇔u 1⊥u 2⇔u 1·u 2=0. 7.共线与垂直的坐标表示设a =(a 1,a 2,a 3),b =(b 1,b 2,b 3),则a ∥b ⇔a =λb ⇔a 1=λb 1,a 2=λb 2,a 3=λb 3(λ∈R),a ⊥b ⇔a·b =0⇔a 1b 1+a 2b 2+a 3b 3=0(a ,b 均为非零向量).【常考题型剖析】题型一:空间向量的运算例1.(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所示,在平行六面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为11A C 与11B D 的交点,若AB a =,AD b =,1AA c =,则BM =( )A .1122a b c -+B .1122a b c ++C .1122a b c --+D .1122-++a b c【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空间向量的运算法则和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相关知识求解即可. 【详解】由题意得,()()1111111111121222112BM BB B D AA A D A B AA AD A b c B a =+=+--+=+-=+.故选:D例2.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OABC 是四面体,G 是ABC 的重心,1G 是OG 上一点,且14OG OG =,则( )A .1111666OG OA OB OC =++B .1OG =111121212OA OB OC ++ C .1OG =111181818OA OB OC ++ D .1OG =111888OA OB OC ++【答案】B 【解析】 【分析】利用向量加法减法的几何意义并依据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去求向量1OG 【详解】连接AG 并延长交BC 于N ,连接ON ,由G 是ABC 的重心,可得23AG AN =,()12ON OB OC =+ 则()()2221112=3332333AG AN ON OA OB OC OA OB OC OA ⎡⎤=-=+-=+-⎢⎥⎣⎦ 则()1111112444333OG OG OA AG OA OB OC OA ⎛⎫==+=++- ⎪⎝⎭111121212OA OB OC =++故选:B例3.(安徽·高考真题(理))在正四面体O -ABC 中,,,OA a OB b OC c ===,D 为BC 的中点,E 为AD 的中点,则OE =______________(用,,a b c 表示).【答案】111244a b c ++【解析】 【详解】因为在四面体O ABC -中,,,,OA a OB b OC c D ===为BC 的中点,E 为AD 的中点,()1222OA OD O OE A OD ∴=+=+()111222a OB OC =+⨯+()1111124244a b c a b c =++=++ ,故答案为111244a b c ++. 【方法技巧】用基向量表示指定向量的方法(1)结合已知向量和所求向量观察图形.(2)将已知向量和所求向量转化到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中.(3)利用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把所求向量用已知基向量表示出来. 题型二:共线(共面)向量定理的应用例4.(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以下四组向量在同一平面的是( ) A .()1,1,0、()0,1,1、()1,0,1 B .()3,0,0、()1,1,2、()2,2,4 C .()1,2,3、()1,3,2、()2,3,1 D .()1,0,0、()0,0,2、()0,3,0【答案】B 【解析】 【分析】利用共面向量的基本定理逐项判断可得出合适的选项. 【详解】对于A 选项,设()()()1,1,00,1,11,0,1m n =+,所以,110n m m n =⎧⎪=⎨⎪+=⎩,无解;对于B 选项,因为()()()2,2,403,0,021,1,2=⋅+,故B 选项中的三个向量共面;对于C 选项,设()()()1,2,31,3,22,3,1x y =+,所以,2133223x y x y x y +=⎧⎪+=⎨⎪+=⎩,无解;对于D 选项,设()()()1,0,00,0,20,3,0a b =+,所以,013020b a =⎧⎪=⎨⎪=⎩,矛盾.故选:B.例5.(2022·广西桂林·模拟预测(文))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中心为O ,则下列结论中①OA +OD 与OA 1+OD 1是一对相反向量;②OB -OC 1与OC -OB 1是一对相反向量;③OA 1+OB 1+OC 1+OD 1与OD +OC +OB +OA 是一对相反向量; ④OC -OA 与OC 1-OA 1是一对相反向量. 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 A .1 B .2C .3D .4【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向量的加减运算对各个选项进行检验即可. 【详解】设E,F 分别为AD 和A 1D 1的中点,①OA +2OD OE =与1OA +12OD OF =不是一对相反向量,错误; ②OB -11OC C B =与OC -11OB B C =不是一对相反向量,错误;③OA 1+OB 1+OC 1+()1OD OC OD OA OB OC OD OA OB =----=-+++是一对相反向量,正确; ④OC -OA AC =与OC 1-111OA AC =不是一对相反向量,是相等向量,错误. 即正确结论的个数为1个故选:A例6.(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O 、A 、B 、C 、D 、E 、F 、G 、H 为空间的9个点(如图所示),并且OE kOA =,OF kOB =,OH kOD =,AC AD mAB =+,EG EH mEF =+.求证:(1)A、B、C、D四点共面,E、F、G、H四点共面;AC EG.(2)//【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证明出AC、AB、AD为共面向量,结合AC、AB、AD有公共点可证得A、B、C、D四点共面,同理可证得E、F、G、H四点共面;AC EG.(2)证得EG k AC=,再由EG和AC无公共点可证得//【详解】(1)因为AC AD mAB=+,所以,AC、AB、AD为共面向量,因为AC、AB、AD有公共点A,故A、B、C、D四点共面,因为EG EH mEF=+,则EG、EH、EF为共面向量,因为EG、EH、EF有公共点E,故E、F、G、H四点共面;(2)OE kOA=,=,OF kOB=,OH kOD()EG EH mEF OH OE m OF OE=+=-+-()()()=-+-=+=+=,//k OD OA km OB OA k AD kmAB k AD mAB k AC∴,AC EGAC EG.因为AC、EG无公共点,故//【总结提升】证明三点共线和空间四点共面的方法比较题型三:空间向量数量积及其应用例7.(广东·高考真题(理))已知向量()1,0,1a =-,则下列向量中与a 成60的是( ) A .()1,1,0- B .()1,1,0- C .()0,1,1- D .()1,0,1-【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对于A 选项中的向量()11,0,1a =-,11111cos ,22a a a a a a ⋅-〈〉===-⋅⋅,则1,120a a 〈〉=;对于B 选项中的向量()21,1,0a =-,22211cos ,22a a a a a a ⋅〈〉===⋅,则2,60a a 〈〉=;对于C 选项中的向量()30,1,1a =-,2321cos ,22a a a a a a ⋅-〈〉===-⋅,则2,120a a 〈〉=;对于D 选项中的向量()41,0,1a =-,此时4a a =-,两向量的夹角为180.故选B.例8.(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侧棱P A 的长为2,且P A 与AB 、AD 的夹角都等于60°,M 是PC 的中点,设AB a =,AD b =,c AP=.(1)试用a ,b ,c 表示向量BM ; (2)求BM 的长.【答案】(1)111222a b c -++;(2)2【解析】 【分析】(1)将AD BC =,BP AP AB =-代入1()2BM BC BP =+中化简即可得到答案;(2)利用22||BM BM =,结合向量数量积运算律计算即可. 【详解】(1)M 是PC 的中点,1()2BM BC BP ∴=+.AD BC =,BP AP AB =-,1[()]2BM AD AP AB ∴=+-,结合AB a =,AD b =,c AP =,得1111[()]2222BM b c a a b c =+-=-++.(2)1AB AD ==,2PA =, ||||1a b ∴==,||2c =.AB AD ⊥,60PAB PAD ∠=∠=︒, 0a b ∴⋅=,21cos601a c b c ⋅=⋅=⨯⨯︒=.由(1)知111222BM a b c =-++,()2222211112222224BM a b c a b c a b a c b c ⎛⎫∴=-++=++-⋅-⋅+⋅⎪⎝⎭13(114022)42=⨯++--+=,6||2BM ∴=即BM 例9. (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向量(2,1,2)a =-,(1,0,1)c =-,若向量b 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①1a b ⋅=-;①3b =;①b 与c 垂直. (1)求2a c +的模;(2)求向量b 的坐标. 【答案】(1)1;(2)(2,1,2)b =-或(2,1,2)b =---. 【解析】 【分析】(1)求出2a c +的坐标,即可求出2a c +的模;(2)设(,,)b x y z =,则由题可知22222190x y z x y z x z +-=-⎧⎪++=⎨⎪-+=⎩,解出即可得出.【详解】解:(1)∵()2,1,2a =-,()1,0,1c =-, ∴()20,1,0a c +=, 所以21a c += ;(2)设(),,b x y z =,则由题可知222221,9,0,x y z x y z x z +-=-⎧⎪++=⎨⎪-+=⎩解得2,1,2,x y z =⎧⎪=-⎨⎪=⎩或2,1,2,x y z =-⎧⎪=-⎨⎪=-⎩ 所以()2,1,2b =-或()2,1,2b =---. 【总结提升】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应用题型四: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例10.(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DA 的中点.(1)求证:E ,F ,G ,H 四点共面;(2)求证://BD 平面EFGH ;(3)设M 是EG 和FH 的交点,求证:对空间任意一点O ,有()14OM OA OB OC OD =+++.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得出EF HG =可证;(2)通过证明//HE BD 可得;(3)可得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M 为EG 中点,即可证明. 【详解】(1)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DA 的中点, 12EF AC ∴=,12HG AC =,EF HG ∴=,又E ,F ,G ,H 四点不共线,故E ,F ,G ,H 四点共面; (2)E ,H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 12HE DB ∴=,//HE DB ∴,//HE BD ∴, HE ⊂平面EFGH ,BD ⊄平面EFGH ,∴//BD 平面EFGH ;(3)由(1)知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M ∴为EG 中点, E ,G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 11111()()()()22224OM OE OG OA OB OC OD OA OB OC OD ⎡⎤∴=+=+++=+++⎢⎥⎣⎦. 例11.(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理))如图所示,平面P AD ①平面ABCD ,ABCD 为正方形,①P AD 是直角三角形,且P A =AD =2,E ,F ,G 分别是线段P A ,PD ,CD 的中点.求证:(1)PB //平面EFG ;(2)平面EFG //平面PBC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解析】(1)平面P AD ⊥平面ABCD ,且ABCD 为正方形,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并确定A ,B ,C ,D ,P ,E ,F ,G 的坐标,法一:求得(0,1,0),(1,2,1)EF EG ==-,即可确定平面EFG 的一个法向量n ,又0PB n ⋅=有n PB ⊥,则 PB //平面EFG 得证; 法二:由(2,0,2)PB =-,(0,1,0)FE =-,(1,1,1)FG =-,可知22PB FE FG =+,根据向量共面定理即有PB ,FE 与FG 共面,进而可证PB //平面EFG ;(2)由(1)有(0,1,0),(0,2,0)EF BC ==即2BC EF =,可得BC //EF ,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有EF //平面PBC ,GF //平面PBC ,结合面面平行的判定即可证平面EFG //平面PBC .【详解】(1)因为平面P AD ⊥平面ABCD ,且ABCD 为正方形,所以AB ,AP ,AD 两两垂直.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A (0,0,0),B (2,0,0),C (2,2,0),D (0,2,0),P (0,0,2),E (0,0,1),F (0,1,1),G (1,2,0). 法一:(0,1,0),(1,2,1)EF EG ==- 设平面EFG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00n EF n EG ⎧⋅=⎨⋅=⎩,即020y x y z =⎧⎨+-=⎩,令z =1,则(1,0,1)n =为平面EFG 的一个法向量, ∵(2,0,2)PB =-,∴0PB n ⋅=,所以n PB ⊥, ∵PB ⊄平面EFG , ∴PB //平面EFG .法二:(2,0,2)PB =-,(0,1,0)FE =-,(1,1,1)FG =-. 设PB sFE tFG =+,即(2,0,-2)=s (0,-1,0)+t (1,1,-1),所以202t t s t =⎧⎪-=⎨⎪-=-⎩解得s =t =2.∴22PB FE FG =+,又FE 与FG 不共线,所以PB ,FE 与FG 共面.∵PB ⊄平面EFG ,∴PB ∥平面EFG .(2)由(1)知:(0,1,0),(0,2,0)EF BC ==,∴2BC EF =,所以BC //EF .又EF ⊄平面PBC ,BC ⊂平面PBC ,所以EF //平面PBC ,同理可证GF //PC ,从而得出GF //平面PBC .又EF ∩GF =F ,EF ⊂平面EFG ,GF ⊂平面EFG ,∴平面EFG //平面PBC .【规律方法】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的方法1.线线平行:证明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共线2.线面平行:①证明该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某一法向量垂直;②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某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3.面面平行:①证明两平面的法向量为共线向量;②转化为线面平行、线线平行问题题型五: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垂直例12.(2022·河南·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模拟预测(文))如图,O ,1O 是圆柱底面的圆心,1AA ,1BB ,1CC均为圆柱的母线,AB 是底面直径,E 为1AA 的中点.已知4AB =,BC =(1)证明:1AC BC ⊥;(2)若1AC BE ⊥,求该圆柱的体积.【答案】(1)见解析(2)【解析】【分析】(1)通过线面垂直证明线线垂直(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根据垂直条件解出圆柱的高(1)连结AC ,可知AC BC ⊥1CC ⊥平面ABC 1CC BC ∴⊥1CC AC C =BC ∴⊥平面1ACC1BC AC ∴⊥(2)如图,以C 为原点,1,,CA CB CC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圆柱的高为h可得1(2,0,0),(0,0,),(2,0,)2h A B C h E1(2,0,),(2,)2h AC h BE =-=-由题意得21402h AC BE ⋅=-+=,解得h =故圆柱的体积2V πr h ==例13.(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为棱CC 1上的动点.(1)求证:A 1E ⊥BD ;(2)若平面A 1BD ⊥平面EBD ,试确定E 点的位置.【答案】(1)证明见解析;(2)E 为CC 1的中点.【解析】【分析】以D 为原点,DA 、DC 、DD 1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1)计算10A E BD →→⋅=即可证明;(2)求出面A 1BD 与面EBD 的法向量,根据法向量垂直计算即可.【详解】以D 为坐标原点,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则A (a ,0,0),B (a ,a ,0),C (0,a ,0),A 1(a ,0,a ),C 1(0,a ,a ).设E (0,a ,e )(0≤e ≤a ).(1)1A E →=(-a ,a ,e -a ),BD →=(-a ,-a ,0),1A E BD →→⋅=a 2-a 2+(e -a )·0=0, ∴1A E BD →→⊥,即A 1E ⊥BD ;(2)设平面A 1BD ,平面EBD 的法向量分别为1n →=(x 1,y 1,z 1),2n →=(x 2,y 2,z 2).∵DB →=(a ,a ,0),1DA →=(a ,0,a ),DE →=(0,a ,e )∴10n DB →→⋅=, 110n DA →→⋅=, 20n DB →→⋅=,10n DE →→⋅=. ∴11110,0,ax ay ax az +=⎧⎨+=⎩, 22220,0.ax ay ay ez +=⎧⎨+=⎩ 取x 1=x 2=1,得1n →=(1,-1,-1),2n →=(1,-1,a e).由平面A 1BD ⊥平面EBD 得1n →⊥2n →. ∴2-a e=0,即e =2a . ∴当E 为CC 1的中点时,平面A 1BD ⊥平面EBD .例14.(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2AB BC ==,90ABC ∠=︒,E 、F 分别为棱AB 、11B C 上的点,2AE EB =,112C F FB =.求证:(1)//EF 平面11AAC C ;(2)线段AC 上是否存在一点G ,使面EFG ⊥面11AAC C .若存在,求出AG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存在,AG =【解析】【分析】(1)以1A 为原点,11A D ,11A B ,1A A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根据向量的坐标可得11113EF A A AC =-+,由此可证//EF 平面11AAC C ; (2)将问题转化为线段AC 上是否存在一点G ,使EG AC ⊥,则问题不难求解.【详解】(1)如图所示:以1A 为原点,11A D ,11A B ,1A A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0,0,0)A ,1(0,2,0)B ,1(2,2,0)C ,设(0,0,)A a ,则4(0,,)3E a ,2(,2,0)3F , 所以22(,,)33EF a =-,1(0,0,)A A a =,11(2,2,0)AC =, 因为11113EF A A AC =-+,所以EF ,1A A ,11AC 共面,又EF 不在平面11AAC C 内, 所以//EF 平面11AAC C(2)线段AC 上存在一点G ,使面EFG ⊥面11AAC C ,且3AG =,证明如下:在三角形AGE 中,由余弦定理得EG ===, 所以222AG EG AE +=,即EG AG ⊥,又1A A ⊥平面ABCD ,EG ⊂平面ABCD ,、所以1A A EG ⊥,而1AG A A A ⋂=,所以EG ⊥平面11AAC C ,因为EG ⊂平面EFG ,所以EFG ⊥面11AAC C ,【规律方法】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垂直的方法1.线线垂直:证明两直线所在的方向向量互相垂直,即证它们的数量积为零2.线面垂直: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共线,或将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用向量表示3.面面垂直: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或将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用向量表示。

空间向量及应用课件-202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空间向量及应用课件-202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三个向量a,b,c不共面,那么对任意一个空间向量p,存在唯
p=xa+yb+zc
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得____________.
3.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1)两向量的夹角
①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b,在空间任取一点O,作OA=a,OB=b,
则________叫做向量a,b的夹角,记作〈a,b〉.
第五节 空间向量及应用
【课标标准】 1.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
点的位置,会简单应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2.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
了解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
表示.3.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用向量的
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和垂直.4.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
7 = 2m − n
∴ 6 = m + 2n ,
λ = −3m + 3n
解得λ=-9.
5.(易错)在正方体ABCD -
1
A1B1C1D1中,1 = 1 1 ,AE=xAA1 +
4
1
1
y(AB + AD),则x=______,y=________.
4
解析:由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得AE=AA1 +1 ,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得:
(1)求证:PA⊥平面ABCD;
(2)在侧棱PC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得BF∥平面AEC?若存在,指出
F点的位置,并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专题突破❼
与球有关的切、接问题
[常用结论]
1.长方体的外接球
(1)球心:体对角线的交点;
a2 +b2 +c2
(a,b,c为长方体的长、宽、高).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和空间位置关系(含解析)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和空间位置关系(含解析)

归纳与技巧: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和空间位置关系基础知识归纳一、空间向量及其有关概念OP=x OA+y OB+z OC且x+二、数量积及坐标运算1.两个向量的数量积(1)a·b=|a||b|cos〈a,b〉;(2)a⊥b⇔a·b=0(a,b为非零向量);(3)|a|2=a2,|a|=x2+y2+z2.2.向量的坐标运算三、平面的法向量(1)所谓平面的法向量,就是指所在的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向量,显然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有无数多个,它们是共线向量.(2)在空间中,给定一个点A和一个向量a,那么以向量a为法向量且经过点A的平面是唯一的.基础题必做1.(课本习题改编)已知a=(-2,-3,1),b=(2,0,4),c=(-4,-6,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c,b∥c B.a∥b,a⊥cC.a∥c,a⊥b D.以上都不对解析:选C∵c=(-4,-6,2)=2a,∴a∥c.又a·b=0,故a⊥b.2.若{a,b,c}为空间的一组基底,则下列各项中,能构成基底的一组向量是()A.{a,a+b,a-b} B.{b,a+b,a-b}C.{c,a+b,a-b} D.{a+b,a-b,a+2b}解析:选C若c、a+b、a-b共面,则c=λ(a+b)+m(a-b)=(λ+m)a+(λ-m)b,则a、b、c为共面向量,与{a,b,c}为空间向量的一组基底矛盾,故c,a+b,a-b可构成空间向量的一组基底.3.(教材习题改编)下列命题:①若A、B、C、D是空间任意四点,则有AB+BC+CD+DA=0;②若MB=x MA+y MB,则M、P、A、B共面;③若p=x a+y b,则p与a,b共面.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0B.1C.2 D.3解析:选D可判断①②③正确.4.在四面体O-ABC中,OA=a,OB=b,OC=c,D为BC的中点,E为AD的中点,则OE=________(用a,b,c表示).解析:如图,OE=12OA+12OD=12OA +14OB +14OC =12a +14b +14c . 答案:12a +14b +14c5.已知ABCD -A 1B 1C 1D 1为正方体,①(1A A +11A D +11A B )2=311A B 2;②1A C ·(11A B -1A A )=0;③向量1AD 与向量1A B 的夹角是60°;④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体积为|AB ·1AA ·AD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①中(1A A +11A D +11A B )2=311A B 2=3,故①正确;②中11A B -1A A =1AB ,由于AB 1⊥A 1C ,故②正确;③中A 1B 与AD 1两异面直线所成角为60°,但1AD 与1A B 的夹角为120°,故③不正确;④中|AB ·1AA ·AD |=0.故④也不正确.答案:①②解题方法归纳1.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中的平行或共线问题一般用向量共线定理;求两点间距离或某一线段的长度,一般用向量的模来解决;解决垂直问题一般可转化为向量的数量积为零;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一般可以转化为两向量的夹角,但要注意两种角的范围不同,最后应进行转化.2.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确定:(1)直线的方向向量:l 是空间一直线,A ,B 是直线l 上任意两点,则称AB 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与AB 平行的任意非零向量也是直线l 的方向向量.(2)平面的法向量可利用方程组求出:设a ,b 是平面α内两不共线向量,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求法向量的方程组为⎩⎪⎨⎪⎧n ·a =0,n ·b =0.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典题导入[例1] 如图,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G 为△A 1BD 的重心,设AB =a ,AD =b ,1AA =c ,试用a ,b ,c 表示1AC ,AG .[自主解答] 1AC =AB +BC +1CC =AB +AD +1AA =a +b +c .AG =1AA +1A G=1AA +13(1A D +1A B )=1AA +13(AD -1AA )+13(AB -1AA )=131AA +13AD +13AB =13a +13b +13c .本例条件不变,设A 1C 1与B 1D 1交点为M ,试用a ,b ,c 表示MG . 解:如图,MG =1MA +1A G=-12(11A B +11A D )+13(1A D +1A B )=-12a -12b +13(AD -1AA )+13(AB -1AA )=-12a -12b +13b -13c +13a -13c=-16a -16b -23c解题方法归纳用已知向量表示未知向量,一定要结合图形,以图形为指导是解题的关键,要正确理解向量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的几何意义,灵活运用三角形法则及四边形法则.以题试法1.如图所示,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 ,其对角线为OB 、AC ,M 、N分别为OA 、BC 的中点,点G 在线段MN 上,且MG =2GN ,若OG =x OA +y OB +z OC ,则x ,y ,z 的值分别为________.解析:∵OG =OM +MG =12OA +23MN=12OA +23(ON -OM ) =12OA +23ON -23OM =12OA +23×12(OB +OC )-23×12OA =16OA +13OB +13OC ∴x ,y ,z 的值分别为16,13,13.答案:16,13,13共线、共面向量定理的应用典题导入[例2] 如右图,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 -A ′B ′C ′D ′,E 、F 、G 、H 分别是棱A ′D ′、D ′C ′、C ′C 和AB 的中点,求证E 、F 、G 、H 四点共面.[自主解答] 取ED '=a ,EF =b ,EH =c ,则HG =HB +BC +CG =D F '+2ED '+12AA '=b -a +2a +12(AH +HE +EA ')=b +a +12(b -a -c -a )=32b -12c ,∴HG 与b 、c 共面.即E 、F 、G 、H 四点共面. 解题方法归纳应用共线向量定理、共面向量定理证明点共线、点共面的方法比较:三点(P ,A ,B )共线空间四点(M ,P ,A ,B )共面PA =λPB 且同过点P MP =x MA +y MB对空间任一点O,OP=OA→+t AB对空间任一点O,OP=OM+x MA+y MB对空间任一点O,OP=x OA+(1-x)OB对空间任一点O,OP=x OM+y OA+(1-x-y)OB以题试法2.已知E、F、G、H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的中点,用向量方法,求证:(1)E、F、G、H四点共面;(2)BD∥平面EFGH.证明:(1)连接BG,则EG=EB+BG=EB+12(BC+BD)=EB+BF+EH=EF+EH,由共面向量定理知:E、F、G、H四点共面.(2)因为EH=AH-AE=1 2AD-12AB=12(AD-AB)=12BD,又因为E、H、B、D四点不共线,所以EH∥BD.又EH⊂平面EFGH,BD⊄平面EFGH,所以BD∥平面EFGH.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或垂直典题导入[例3]已知AB⊥平面ACD,DE⊥平面ACD,△ACD为等边三角形,边长为2a,AD=DE=2AB,F为CD的中点.(1)求证:AF ∥平面BCE ; (2)求证:平面BCE ⊥平面CDE .[自主解答] 依题意,以AC 所在的直线为x 轴,AB 所在的直线为z 轴,过点A 且垂直于AC 的直线为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A (0,0,0),C (2a,0,0),B (0,0,a ),D (a ,3a,0),E (a ,3a,2a ).∵F 为CD 的中点,∴F ⎝⎛⎭⎫32a ,32a ,0.(1)易知,AF =⎝⎛⎭⎫32a ,32a ,0,BE =(a ,3a ,a ),BC =(2a,0,-a ),∵AF =12(BE +BC ),AF ⊄平面BCE ,∴AF ∥平面BCE .(2)∵AF =⎝⎛⎭⎫32a ,32a ,0,CD =(-a ,3a,0),ED =(0,0,-2a ),∴AF ·CD =0,AF ·ED =0, ∴AF ⊥CD ,AF ⊥ED ,即AF ⊥CD ,AF ⊥ED . 又CD ∩ED =D ,∴AF ⊥平面CDE . 又AF ∥平面BCE ,∴平面BCE ⊥平面CDE .解题方法归纳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可以判定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和垂直.(1)设直线l 1的方向向量v 1=(a 1,b 1,c 1),l 2的方向向量v 2=(a 2,b 2,c 2). 则l 1∥l 2⇔v 1∥v 2⇔(a 1,b 1,c 1)=k (a 2,b 2,c 2)(k ∈R ). l 1⊥l 2⇔v 1⊥v 2⇔a 1a 2+b 1b 2+c 1c 2=0.(2)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a 1,b 1,c 1),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a 2,b 2,c 2),则l ∥α⇔v ⊥n ⇔a 1a 2+b 1b 2+c 1c 2=0.l ⊥α⇔v ∥n ⇔(a 1,b 1,c 1)=k (a 2,b 2,c 2).(3)设平面α的法向量n 1=(a 1,b 1,c 1),β的法向量为n 2=(a 2,b 2,c 2),则α∥β⇔n 1∥n 2,α⊥β⇔n 1⊥n 2.以题试法3. 如图所示的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O 为AC 与BD 的交点,BB 1=2,M 是线段B 1D 1的中点.(1)求证:BM ∥平面D 1AC ; (2)求证:D 1O ⊥平面AB 1C .证明:(1)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点O (1,1,0)、D 1(0,0,2), ∴1OD =(-1,-1,2), 又点B (2,2,0),M (1,1,2), ∴BM =(-1,-1,2), ∴1OD =BM , 又∵OD 1与BM 不共线, ∴OD 1∥BM .又OD 1⊂平面D 1AC ,BM ⊄平面D 1AC , ∴BM ∥平面D 1AC .(2)连接OB 1.∵1OD ·1OB =(-1,-1,2)·(1,1,2)=0,1OD ·AC =(-1,-1,2)·(-2,2,0)=0,∴1OD ⊥1OB ,1OD ⊥AC , 即OD 1⊥OB 1,OD 1⊥AC ,又OB 1∩AC =O ,∴D 1O ⊥平面AB 1C .1. 若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能使l ∥α的是( ) A .a =(1,0,0),n =(-2,0,0) B .a =(1,3,5),n =(1,0,1) C .a =(0,2,1),n =(-1,0,-1) D .a =(1,-1,3),n =(0,3,1)解析:选D 若l ∥α,则a ·n =0.而A 中a ·n =-2, B 中a ·n =1+5=6,C 中a ·n =-1, 只有D 选项中a ·n =-3+3=0.2.已知a =(2,-1,3),b =(-1,4,-2),c =(7,5,λ),若a ,b ,c 三向量共面,则实数λ等于( )A.627 B.637 C.607D.657解析:选D 由题意得c =t a +μ b =(2t -μ,-t +4μ,3t -2μ),∴⎩⎪⎨⎪⎧7=2t -μ,5=-t +4μ,λ=3t -2μ.∴⎩⎪⎨⎪⎧t =337,μ=177,λ=657.3.如图所示,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为A 1C 1与B 1D 1的交点.若AB =a ,AD =b ,1AA =c ,则下列向量中与BM 相等的向量是( )A .-12a +12b +cB.12a +12b +c C .-12a -12b +cD.12a -12b +c 解析:选A BM =1BB +1B M =1AA +12(AD -AB )=c +12(b -a )=-12a +12b +c .4. 如图所示,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 ,OB =OC ,且∠AOB =∠AOC =π3,则cos 〈OA ,BC 〉的值为( ) A .0 B.12 C.32D.22解析:选A 设OA =a ,OB =b ,OC =c , 由已知条件〈a ,b 〉=〈a ,c 〉=π3,且|b |=|c |,OA ·BC =a ·(c -b )=a ·c -a ·b=12|a ||c |-12|a ||b |=0,∴cos 〈OA ,BC 〉=0. 5. 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向量AB 、AD 、1AA 两两的夹角均为60°,且|AB |=1,|AD |=2,|1AA |=3,则|1AC |等于( )A .5B .6C .4D .8解析:选A 设AB =a ,AD =b ,1AA =c ,则1AC =a +b +c , 1AC 2=a 2+b 2+c 2+2a ·c +2b ·c +2c ·a =25, 因此|1AC |=5.6.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P 为正方形A 1B 1C 1D 1四边上的动点,O 为底面正方形ABCD 的中心,M ,N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点Q 为平面ABCD 内一点,线段D 1Q 与OP 互相平分,则满足MQ =λMN 的实数λ的值有(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解析:选C 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 则P (x ,y,2),O (1,1,0), ∴OP 的中点坐标为⎝⎛⎭⎫x +12,y +12,1,又知D 1(0,0,2),∴Q (x +1,y +1,0), 而Q 在MN 上,∴x Q +y Q =3, ∴x +y =1,即点P 坐标满足x +y =1. ∴有2个符合题意的点P ,即对应有2个λ.7.在下列条件中,使M 与A 、B 、C 一定共面的是________.①OM =2OA -OB -OC ;②OM =15OA +13OB +12OC ;③MA +MB +MC =0;④OM +OA +OB +OC =0.解析:∵MA +MB +MC =0,∴MA =-MB -MC ,则MA 、MB 、MC 为共面向量,即M 、A 、B 、C 四点共面.答案:③8.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E 、F 分别是棱BC 、DD 1上的点,如果B 1E ⊥平面ABF ,则CE 与DF 的和的值为________.解析:以D 1A 1、D 1C 1、D 1D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CE =x ,DF =y ,则易知E (x,1,1),B 1(1,1,0),∴1B E =(x -1,0,1),又F (0,0,1-y ),B (1,1,1),∴FB =(1,1,y ),由于AB ⊥B 1E ,故若B 1E ⊥平面ABF ,只需PB ―→·1B E =(1,1,y )·(x -1,0,1)=0⇒x +y =1. 答案:19.如图所示,PD 垂直于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AB =2,E 为PB的中点,cos 〈DP ,AE 〉=33,若以DA 、DC ,D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点E 的坐标为________.解析:设PD =a ,则A (2,0,0),B (2,2,0),P (0,0,a ),E ⎝⎛⎭⎫1,1,a 2. ∴DP =(0,0,a ),AE =⎝⎛⎭⎫-1,1,a 2. 由cos 〈DP ,AE 〉=33, ∴a 22=a 2+a 24·33,∴a =2. ∴E 的坐标为(1,1,1).答案:(1,1,1)10.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AB ⊥AD ,AC ⊥CD ,∠ABC =60°,P A =AB =BC ,E 是PC 的中点.证明:(1)AE ⊥CD ;(2)PD ⊥平面ABE .证明:AB 、AD 、AP 两两垂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P A =AB =BC =1,则P (0,0,1).(1)∵∠ABC =60°,∴△ABC 为正三角形.∴C ⎝⎛⎭⎫12,32,0,E ⎝⎛⎭⎫14,34,12. 设D (0,y,0),由AC ⊥CD ,得AC ·CD =0, 即y =233,则D ⎝⎛⎭⎫0,233,0, ∴CD =⎝⎛⎭⎫-12,36,0.又AE =⎝⎛⎭⎫14,34,12, ∴AE ·CD =-12×14+36×34=0, ∴AE ⊥CD ,即AE ⊥CD .(2)法一:∵P (0,0,1),∴PD =⎝⎛⎭⎫0,233,-1. 又AE ·PD =34×233+12×(-1)=0, ∴PD ⊥AE ,即PD ⊥AE .∵AB =(1,0,0),∴PD ·AB =0.∴PD ⊥AB ,又AB ∩AE =A ,∴PD ⊥平面AEB .法二:AB =(1,0,0),AE =⎝⎛⎭⎫14,34,12, 设平面ABE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 x =0,14x +34y +12z =0,令y =2,则z =-3,∴n =(0,2,-3).∵PD =⎝⎛⎭⎫0,233,-1,显然PD =33n . ∵PD ∥n ,∴PD ⊥平面ABE ,即PD ⊥平面ABE .11.已知矩形ABCD 中,AB =6,BC =62,E 为AD 的中点(图甲).沿BE 将△ABE 折起,使二面角A -BE -C 为直二面角(图乙),且F 为AC 的中点.(1)求证:FD∥平面ABE;(2)求证:AC⊥BE.证明:(1)如图1,设M为BC的中点,连接DM、MF.∵F为AC的中点,M为BC的中点,∴MF∥AB.又∵BM綊DE,∴四边形BMDE为平行四边形,∴MD∥BE.∵MF∩MD=M,AB∩BE=B,∴平面DFM∥平面ABE.又∵PD⊂平面DFM,FD⊄平面ABE,∴FD∥平面ABE.(2)在矩形ABCD(如图2)中,连接AC,交BE于G.BE·AC=(BA+AE)·(AB+BC)=-AB2+AE·BC=-36+36=0.∴AC⊥BE.∴在图3中,AG⊥BE,CG⊥BE.又∵AG∩GC=G,∴BE⊥平面AGC.又∵AC⊂平面AGC,∴AC⊥BE.12.如图,在底面为直角梯形的四棱锥P-ABCD中,AD∥BC,∠ABC=90°,PD⊥平面ABCD,AD=1,AB=3,BC=4.(1)求证:BD⊥PC;(2)设点E在棱PC上,PE=λPC,若DE∥平面P AB,求λ的值.解:(1)证明:如图,在平面ABCD内过点D作直线DF∥AB,交BC于点F,以D为坐标原点,DA、DF、DP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y、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则A (1,0,0),B (1,3,0),D (0,0,0),C (-3,3,0).(1)设PD =a ,则P (0,0,a ),BD =(-1,-3,0),PC =(-3,3,-a ),∵BD ·PC =3-3=0,∴BD ⊥PC . (2)由题意知,AB =(0,3,0),DP =(0,0,a ),PA =(1,0,-a ),PC =(-3,3,-a ),∵PE =λPC ,∴PE =(-3λ,3λ,-aλ),DE =DP +PE =(0,0,a )+(-3λ,3λ,-aλ)=(-3λ,3λ,a -aλ).设n =(x ,y ,z )为平面P AB 的法向量,则⎩⎪⎨⎪⎧ AB ·n =0,PA ·n =0, 即⎩⎪⎨⎪⎧3y =0,x -az =0.令z =1,得x =a ,∴n =(a,0,1),∵DE ∥平面P AB ,∴DE ·n =0,∴-3aλ+a -aλ=0,即a (1-4λ)=0,∵a ≠0,∴λ=14.1.已知AB =(1,5,-2),BC =(3,1,z ),若AB ⊥BC ,BP =(x -1,y ,-3),且BP ⊥平面ABC ,则实数x ,y ,z 分别为( )A.337,-157,4 B.407,-157,4 C.407,-2,4 D .4,407,-15 解析:选B ∵AB ⊥BC ,∴AB ·BC =0, 即3+5-2z =0,得z =4.又BP ⊥平面ABC ,∴BP ⊥AB ,BP ⊥BC ,BC =(3,1,4),则⎩⎪⎨⎪⎧(x -1)+5y +6=0,3(x -1)+y -12=0,解得⎩⎨⎧ x =407,y =-157.2.设空间四点O ,A ,B ,P 满足OP =OA +t AB ,其中0<t <1,则有( )A .点P 在线段AB 上B .点P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C .点P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D .点P 不一定在直线AB 上解析:选A ∵0<t <1,∴P 点在线段AB 上.3.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E 、F 分别是BB 1、DD 1的中点.求证:(1)FC 1∥平面ADE ;(2)平面ADE ∥平面B 1C 1F .证明:(1)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则有D (0,0,0)、A (2,0,0)、C (0,2,0)、C 1(0,2,2)、E (2,2,1)、F (0,0,1),所以1FC =(0,2,1),DA =(2,0,0),AE =(0,2,1).设n 1=(x 1,y 1,z 1)是平面ADE 的一个法向量,则n 1⊥DA ,n 1⊥AE , 即⎩⎪⎨⎪⎧ n 1·DA =2x 1=0,n 1·AE =2y 1+z 1=0. 解得⎩⎪⎨⎪⎧x 1=0,z 1=-2y 1. 令z 1=2,则y 1=-1,所以n 1=(0,-1,2).因为1FC ·n 1=-2+2=0,所以1FC ⊥n 1.又因为FC 1⊄平面ADE ,所以FC 1∥平面ADE .(2)由(1)得B 1(2,2,2),11C B =(2,0,0).设n 2=(x 2,y 2,z 2)是平面B 1C 1F 的一个法向量,则n 2⊥1FC ,n 2⊥11C B , 即⎩⎪⎨⎪⎧ n 2·1FC =2y 2+z 2=0,n 2·11C B =2x 2=0.解得⎩⎪⎨⎪⎧x 2=0,z 2=-2y 2.令z 2=2,则y 2=-1,所以n 2=(0,-1,2).因为n 1=n 2,所以平面ADE ∥平面B 1C 1F .1.已知在一个60°的二面角的棱上,如图有两个点A ,B ,AC ,BD 分别是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垂直于AB 的线段,且AB=4 cm ,AC =6 cm ,BD =8 cm ,则CD 的长为________.解析:设BD =a ,AB =b ,AC =c ,由已知条件|a |=8,|b |=4,|c |=6,〈a ,b 〉=90°,〈b ,c 〉=90°,〈a ,c 〉=60°,|CD |2=|CA +AB +BD |2=|-c +b +a |2=a 2+b 2+c 2+2a ·b -2a ·c -2b ·c =68,则|CD |=217. 答案:217 cm2.如图所示,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ABCD 是菱形,且∠C 1CD =∠C 1CB =∠BCD =60°.(1)求证:C 1C ⊥BD ;(2)当CD CC 1的值是多少时,能使A 1C ⊥平面C 1BD ?请给出证明. 解:(1)证明:设CD =a ,CB =b ,1CC =c ,由已知|a |=|b |,且〈a ,b 〉=〈b ,c 〉=〈c ,a 〉=60°,BD =CD -CB =a -b ,1CC ·BD =c ·(a -b )=c ·a -c ·b =12|c ||a |-12|c ||b |=0,∴1C C ⊥BD ,即C 1C ⊥BD . (2)若A 1C ⊥平面C 1BD ,则A 1C ⊥C 1D ,1CA =a +b +c ,1C D =a -c .∴1CA ·1C D =0,即(a +b +c )·(a -c )=0. 整理得:3a 2-|a ||c |-2c 2=0,(3|a |+2|c |)(|a |-|c |)=0,∴|a |-|c |=0,即|a |=|c |. 即当CD CC 1=|a ||c |=1时,A 1C ⊥平面C 1BD . 3.如图所示,平面P AD ⊥平面ABCD ,ABCD 为正方形,△P AD 是直角三角形,且P A =AD =2,E 、F 、G 分别是线段P A 、PD 、CD 的中点.求证:PB ∥平面EFG .证明:∵平面P AD ⊥平面ABCD ,且ABCD 为正方形,∴AB 、AP 、AD 两两垂直,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A (0,0,0)、B (2,0,0)、C (2,2,0)、D (0,2,0)、P (0,0,2)、E (0,0,1)、F (0,1,1)、G (1,2,0).∴PB =(2,0,-2),FE =(0,-1,0),FG =(1,1,-1),设PB =s FE +t FG ,即(2,0,-2)=s (0,-1,0)+t (1,1,-1),∴⎩⎪⎨⎪⎧ t =2,t -s =0,-t =-2,解得s =t =2.∴PB =2FE +2FG ,又∵FE 与FG 不共线,∴PB 、FE 与FG 共面.∵PB ⊄平面EFG ,∴PB ∥平面EFG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量积 共线 垂直
向量表示 a·b
a=λb(b≠0) a·b=0(a≠0,b≠0)
坐标表示 a1b1+a2b2+a3b3 a1=λb1,a2=λb2,a3=λb3
a1b1+a2b2+a3b3=0
模 夹角
|a| 〈a,b〉(a≠0,b≠0)
a21+a22+a23
cos〈a,b〉=
a1b1+a2b2+a3b3 a21+a22+a23· b21+b22+b23
考纲要求: 1.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 2.会推导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4.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
5.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量 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 (1)非零向量 a,b 的数量积 a·b=|a||b|cos〈a,b〉. (2)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①结合律:(λa)·b=λ(a·b); ②交换律:a·b=b·a; ③分配律:a·(b+c)=a·b+a·c.
3.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应用
设 a=(a1,a2,a3),b=(b1,b2,b3),
6.若平面 π1,π2 垂直,则下面可以是这两个平面的法向量 的是________.
①n1=(1,2,1),n2=(-3,1,1) ②n1=(1,1,2),n2=(-2,1,1) ③n1=(1,1,1),n2=(-1,2,1) ④n1=(1,2,1),n2=(0,-2,-2)
答案:①
A.12a-23b+12c C.12a+12b-12c
6.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7.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 的垂直、平行关系. 8.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直线和平面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 三垂线定理).
1.空间向量及其有关概念 (1)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 ①空间向量:在空间中,具有 大小 和 方向 的量叫做空间 向量. ②相等向量:方向 相同 且模 相等 的向量. ③共线向量: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 平行或重合 的向量. ④共面向量: 平行于同一个平面 的向量.
B.-23a+12b+12c D.23a+23b-12c
答案:B
[探究] 若本例中将“点 M 在 OA 上,且 OM=2MA”改
为“M 为 OA 的中点,点 G 在线段 MN 上,且 =____________.
”,则
用已知向量表示某一向量的方法 用已知向量来表示未知向量,一定要结合图形,以图形为指导是 解题的关键.要正确理解向量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的几何意 义.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之和,等于由起始向量的始点指向末尾 向量的终点的向量.在立体几何中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仍然成立.
(2)空间位置关系的向量表示
位置关系
直线 l1,l2 的方向向量分 别为 n1,n2
直线 l 的方向向量为 n,
l1∥l2 l1⊥l2 l∥α
平面 α 的法向量为 m
l⊥α
平面 α、β 的法向量分别
α∥β
为 n,m
α⊥β
向量表示 n1∥n2⇔n1=λn2 n1⊥n2⇔n1·n2=0 n⊥m⇔m·n=0 n∥m⇔n=λm n∥m⇔n=λm n⊥m⇔n·m=0
4.向量法证明平行与垂直 (1)两个重要向量 ①直线的方向向量 直线的方向向量是指和这条直线平行(或重合)的非零向量,一 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有 无数 个. ②平面的法向量 直线 l⊥平面 α,取直线 l 的方向向量,则这个向量叫做平面 α 的法向量.显然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有 无数 个,它们是共线向量.
)
答 案 : (1)√ (2)× (3)× (4)√ (5)× (6)× (7)√
(8)√
2.在下列命题中: ①若向量 a,b 共线,则向量 a,b 所在的直线平行; ②若向量 a,b 所在的直线为异面直线,则向量 a,b 一定不 共面; ③若三个向量 a,b,c 两两共面,则向量 a,b,c 共面; ④已知空间的三个向量 a,b,c,则对于空间的任意一个向 量 p 总存在实数 x,y,z 使得 p=xa+yb+zc. 其中不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5)在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中满足(a·b)·c=a·(b·c).( )
(6)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唯一确定的.( )
(7)两不重合直线 l1 和 l2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v1=(1,0,-1), v2=(-2,0,2),则 l1 与 l2 的位置关系是平行.( )
(8)已知
则平面 ABC 的单位法向量是
n0பைடு நூலகம்±13,-23,23.(
答案:①②③④
答案:-12b-c
4.已知 a=(2,-1,3),b=(-1,4,-2),c=(7,5,λ),若 a, b,c 三向量共面,则实数 λ 等于________.
答案:675 5.若直线 l 的方向向量为 a=(1,0,2),平面 α 的法向量为 n =(-2,0,-4),则直线 l 与平面 α 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 答案:l⊥α
(2)空间向量中的有关定理 ①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 a,b(b≠0),a∥b⇔存 在唯一一个 λ∈R,使 a= λb . ②共面向量定理:若两个向量 a、b 不共线,则向量 p 与向量 a, b 共面⇔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y),使 p= xa+yb . ③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 a、b、c 不共面,那么对 空间任一向量 p,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得 p= xa+yb+zc .
[自我查验] 1.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若 A,B,C,D 是空间任意四点,则有 () (2)|a|-|b|=|a+b|是 a,b 共线的充要条件.( ) (3)对空间任意一点 O 与不共线的三点 A,B,C,若 =
(其中 x,y,z∈R),则 P,A,B,C 四点共面.( ) (4)对于空间非零向量 a,b,a⊥b⇔a·b=0.( )
解析:a 与 b 共线,a,b 所在直线也可能重合,故①不正 确;据空间向量的意义知,a,b 所在直线异面,则 a,b 必共 面,故②错误;三个向量 a,b,c 中任两个一定共面,但它们 却不一定共面,故③不正确;只有当 a,b,c 不共面时,空间 任意一向量 p 才能表示为 p=xa+yb+zc,故④不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