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习题训练包含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2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前预习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摄.乎大国之间夫子哂.之愿为小相.焉异乎三子者之撰.A.nìi shěn xiāng zhuàn B.shèshěn xiàng zhuànC.shèxīxiàng zhuān D.nìxīxiàng zhuàn2.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作解释:(1)鼓瑟希,铿尔“”通“”(2)莫春者,春服既成“”通“”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1)以.吾一日长乎尔()(2)比.及三年,可使有勇()(3)夫子哂.之()(4)如其礼乐,以俟.君子()(5)吾与.点也()(6)夫子何哂.由也()(7)为.国以礼,其言不让()(8)风.乎舞雩,咏而归()(9)舍瑟而作.()(10)异乎三子者之撰.()4.《论语》是我国时期一部散文集,主要记载。
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
课堂练习5.下列各句中不含前置宾语的一句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B.居则日:“不吾知也!”C.如或知尔,则何以哉?D.求,尔何如?E.加之以师旅F.何伤乎?6.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则日:‘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7.古人的称谓有名有字,下面四人的名与字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求——子路赤——曾皙点——冉有由——公西华B.由——子路求——曾皙赤——冉有点——公西华C.点——子路求——曾皙赤——冉有由——公西华D.由——子路点——曾皙求——冉有赤——公西华8.孔子和四个弟子在一起谈论各人的政治抱负,他对哪个弟子的志向最为赞赏?对谁的并不满意?课后练习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9~14题。
[甲]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默劓其傅。
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试题:6.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含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语基落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千乘.之国(shèng)摄.乎大国之间(niè)风乎舞雩.(yú)B.因之以饥馑.(jǐn) 夫子哂.之(shěn)夫子喟.然叹曰(kuì)C.以俟.君子(sì) 愿为小相.焉(xiàng)为.国以礼(wèi)D.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 冠.者五六人(guān)浴乎沂.(yí)项,“摄”应读“shè”。
C项,“为”应读“wéi”。
D项,“冠”应读“guàn”。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风.乎舞雩A.如会同,端.章甫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D.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项,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例句与A、B、D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3下面对加点词词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子路率尔而对②鼓瑟希,铿尔{③求也为之④夫子何哂由也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①②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
也:③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舒缓语气,不译。
④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呢。
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居则曰:“不吾知也。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C.异乎三子者之撰D.何伤乎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其余三项均是宾语前置。
二、阅读理解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题(含答案)

二十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复习指导:1.孔子,名____,字_______,春秋后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_____》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散文集,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集而成。
宋代朱熹把《论语》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3.本文以_______为线索,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弟子畅谈理想志趣的情景,体现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思想和弟子们不同的志趣、性格,反映了儒家以_____治国的政治主张。
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A.千乘.之国(shèng) 吾与.点也(yǔ)风乎舞雩.(yú)浴乎沂.(xīn)B.毋.吾以也(wú) 莫.春(mù)三子者之撰.(zhuàn)铿.尔(kēng)C.冠.者五六人(guàn) 愿为小相.(xiàng)饥馑.(jǐn)哂.之(shěn)D.喟.然叹曰(kuì) 曾皙.(xī)以俟.君子(sì)舍瑟.而作(sè)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唯求则非邦也与 B.莫春者,春服既成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D.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3.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侍:侍奉B.居.则曰居:闲居、平时C.如或知.尔知:了解D.以吾一日长.乎尔长:成长4.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路率.尔而对曰率:轻率B.吾与.点也与:赞成C.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D.且知方.也方:道,准则5.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乎:语气词,吗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连词,或者C.子路率尔而.对曰而:连词,表修饰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如:连词,至于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因之以.饥馑毋吾以.也C.如.或知尔如.其不才,君可自取D.如或.知尔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也7.下列句中的“尔”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子路率尔而对曰C.鼓瑟希,铿尔 D.夫子莞尔而笑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求也为.之,比及三年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③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④方六七十,如.五六十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9.与“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10.与“夫子何哂由也”中的“何”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D.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11.下列句子词类活用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是()A.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C.风乎舞雩,咏而归 D.范增数目项王12.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是()A.居则曰:“不吾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题及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间:20分钟,分值:30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1)莫春者()(2)鼓瑟希()(3)如五六十()(4)方六七十()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①加之以师旅(侵略)②比及三年(等到)③如会同(古代诸侯相见和共同朝见天子)④冉有、公西华侍坐(陪侍长者闲坐)⑤冠者五六人(戴帽子的人)⑥宗庙之事(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⑦因之以饥馑(泛指荒年)⑧以俟君子(品德学识高尚的人)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 C.①③⑥⑦ D.②④⑤⑧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子路率尔而对曰而: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B.夫子哂之哂:带有否定意味的笑C.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此指为政的才能D.如会同,端章甫端章甫:端着章甫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鼓瑟希 B.舍瑟而作 C.莫春者 D.早缫而绪5.下列句子中的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 B.为国以礼 C.加之以师旅 D.求,尔何如6.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2分)①不吾知也②冠者五六人③风乎舞雩④加之以师旅⑤则何以哉⑥尔何如⑦何伤乎⑧为国以礼A.①④⑥⑦ /②/③⑤⑧ B.①⑤/②④/③⑥⑦⑧C.①②⑤⑥/④/③⑦⑧ D.①⑤⑥⑦/②/③④⑧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2分)A.为国以礼由也为之B.方六七十且知方也C.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会同D.如或知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8.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不吾知也”是宾语前置句。
B.“浴乎沂”是状语后置句。
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是定语前置句。
D.“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句中的“端”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本意为“古代一种用整幅布做的礼服”,此处译为“穿着礼服”。
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夫子哂之哂:笑B.以俟君子俟:等待C.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D.吾与点也与:赞成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A.如会同,端章甫B.风乎舞雩,咏而归C.而木之性日以离矣D.且硕茂,早实以蕃1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及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一)基础知识题一、加下划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1.①千乘之国②愿为小相焉③舍瑟而作A.①chéng ②xiàng ③shè B.①chéng ②xiāng ③shěC.①shèng ②xiàng ③shě D.①shèng ②xiāng ③shè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A、喟(kuì)然舞雩(yú) 师旅(lǚ) 鼓瑟(sè)B、浴乎沂(yí) 莫(mù)春比(bǐ)及曾皙(xī)C、千乘(chèng) 率(shuái)尔摄(shè)乎饥馑(jǐn)D、侍(shì)坐铿(kēng)尔小相(xiàng)哂(shě)笑3.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A、以俟君子宗庙之事舍瑟而作春服既成B、风乎舞雩喟然叹曰端章辅鼓瑟稀C、因之以饥馑恃坐裕乎沂宗庙会同D、千乘之国冉有无吾以也夫子栖之二、为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居①坐②处于③居④住处⑤处在某种地位或某地方⑥占,占据⑦积蓄,储存⑧平日,平时⑨用于“有顷”“久之”“顷之”等前面,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意义较虚,相当于“过了……”(1)居则曰,“不吾知也!”()(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4)居十日,扁鹊复见()(5)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左,鲁直居右()(6)囤积居奇()2.异①不同②奇特,与众不同③奇怪,惊奇(1)异乎三子者之撰()(2)渔人甚异之()(3)永州之野产异蛇()(4)览物这情,得无异乎()(5)父异焉()(6)异曲同工()3.安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安全③安心④安抚抚慰⑤安置,安放⑥什么,什么地方⑦怎么(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4.知①知道②知觉,感觉③见解,知识④了解⑤交好,交往⑥主持⑦zhì通“智”。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测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测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A、喟(kuì)然舞雩(yú) 师旅(lǚ) 鼓瑟(sè)B、浴乎沂(yí) 莫(mù)春比(bǐ)及曾皙(xī)C、千乘(chèng) 率(shuái)尔摄(shè)乎饥馑(jǐn)D、侍(shì)坐铿(kēng)尔小相(xiàng)哂(shě)笑[字形]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A、以俟君子宗庙之事舍瑟而作春服既成B、风乎舞雩喟然叹曰端章辅鼓瑟稀C、因之以饥馑恃坐裕乎沂宗庙会同D、千乘之国冉有无吾以也夫子栖之[词语]3、解释下列词语:①居则曰:②率尔:③因之以饥馑:④知方:⑤方六七十:⑥端章甫:⑦何伤乎:⑧春服既成:⑨异乎三子者之撰:⑩喟然:[虚词、实词]4、辨析下列加黑加横线的词的含义: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①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以②毋吾以也方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③则何以哉③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④以俟君子④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狼洞其中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①吾与点尔如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与②唯求则非邦也与③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③遂与外人隔绝④宗庙之事,如会同④往借,不与5、下列句子中加黑加横线的词有什么特殊用法(词类活用)?①端章甫:②鼓瑟希:③风乎舞雩:④可使足民:[文言句式]6、下列句子与现代汉语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①毋吾以也②不吾知也③则何以哉④求,尔何如?⑤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⑥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⑦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翻译]7、翻译下列语句:①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②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③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④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作家作品思想]8、根据你的了解,请你介绍一下孔丘及其政治思想、教育思想。
【构建思想】一.[局部思想内容的理解及评价]9、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学生的言志,那些不同,那些相同?孔子是怎样表示态度的?10、写曽皙答话时的动作为什么比较详细?曽皙的答话跟子路等三人有什么不同?11、曽皙言志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及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一)基础知识题一、加下划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1.①千乘之国?? ②愿为小相焉?? ③舍瑟而作A.①chéng? ②xiàng??③shè B.①chéng? ②xiāng??③shěC.①shèng? ②xiàng??③shě D.①shèng? ②xiāng??③shè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A、喟(kuì)然舞雩(yú) 师旅(lǚ) 鼓瑟(sè)B、浴乎沂(yí) 莫(mù)春比(bǐ)及曾皙(xī)C、千乘(chèng) 率(shuái)尔摄(shè)乎饥馑(j ǐn)D、侍(shì)坐铿(kēng)尔小相(xiàng)哂(shě)笑3.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A、以俟君子宗庙之事舍瑟而作春服既成B、风乎舞雩喟然叹曰端章辅鼓瑟稀C、因之以饥馑恃坐裕乎沂宗庙会同D、千乘之国冉有无吾以也夫子栖之二、为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居? ①坐? ②处于?? ③居?? ④住处? ⑤处在某种地位或某地方? ⑥占,占据? ⑦积蓄,储存?? ⑧平日,平时?? ⑨用于“有顷”“久之”“顷之”等前面,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意义较虚,相当于“过了……”(1)居则曰,“不吾知也!”()(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4)居十日,扁鹊复见()(5)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左,鲁直居右(?? )(6)囤积居奇(?? )2.异? ①不同?②奇特,与众不同?③奇怪,惊奇(1)异乎三子者之撰(?? )(2)渔人甚异之(?? )(3)永州之野产异蛇(?? )(4)览物这情,得无异乎(?? )(5)父异焉(?? )(6)异曲同工(?? )3.安?? ①安稳,安定,安全?? ②安逸,安乐,安全?? ③安心④安抚抚慰? ⑤安置,安放⑥什么,什么地方⑦怎么(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知?①知道?? ②知觉,感觉③见解,知识?? ④了解??⑤交好,交往?? ⑥主持? ⑦zhì? 通“智”。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测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测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A、喟(kuì)然舞雩(yú) 师旅(lǚ) 鼓瑟(sè)B、浴乎沂(yí) 莫(mù)春比(bǐ)及曾皙(xī)C、千乘(chèng) 率(shuái)尔摄(shè)乎饥馑(jǐn)D、侍(shì)坐铿(kēng)尔小相(xiàng)哂(shě)笑[字形]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A、以俟君子宗庙之事舍瑟而作春服既成B、风乎舞雩喟然叹曰端章辅鼓瑟稀C、因之以饥馑恃坐裕乎沂宗庙会同D、千乘之国冉有无吾以也夫子栖之[词语]3、解释下列词语:①居则曰:②率尔:③因之以饥馑:④知方:⑤方六七十:⑥端章甫:⑦何伤乎:⑧春服既成:⑨异乎三子者之撰:⑩喟然:[虚词、实词]4、辨析下列加黑加横线的词的含义: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①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以②毋吾以也方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③则何以哉③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④以俟君子④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狼洞其中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①吾与点尔如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与②唯求则非邦也与③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③遂与外人隔绝④宗庙之事,如会同④往借,不与5、下列句子中加黑加横线的词有什么特殊用法(词类活用)?①端章甫:②鼓瑟希:③风乎舞雩:④可使足民:[文言句式]6、下列句子与现代汉语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①毋吾以也②不吾知也③则何以哉④求,尔何如?⑤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⑥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⑦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翻译]7、翻译下列语句:①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②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③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④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作家作品思想]8、根据你的了解,请你介绍一下孔丘及其政治思想、教育思想。
【构建思想】一.[局部思想内容的理解及评价]9、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学生的言志,那些不同,那些相同?孔子是怎样表示态度的?10、写曽皙答话时的动作为什么比较详细?曽皙的答话跟子路等三人有什么不同?11、曽皙言志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内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0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⑴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⑵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⑶夫子哂.之。
⑷“求,尔何知?”⑸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⑹“赤,尔何如?”⑺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 ⑻“点,尔何如?”⑼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⑽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⑾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⑿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⒀三子者出,曾晳后。
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⒁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⒂曰:“夫子何哂由也?”⒃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以:认为B .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C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如:至于D .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分析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比:及,到B .夫子哂.之 哂:嘲笑 C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俟:等待 D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谦让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有方向B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希:通“稀”,稀疏C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伤:妨D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做小相4.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词类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A .病.偻,隆然伏行B .驼业.种树C .如会同,端章甫..D .浴乎沂,风.乎舞雩 5.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化知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在春秋时是一个小国。
乘,车辆。
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B. 如会同,端章甫...(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
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做。
)C. 愿为小相..焉(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
)D. 冠者..五六人(指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
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加之以.师旅如其礼乐,以.俟君子B.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孰能为.之大C.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唯求则非邦也与.?D.摄乎.大国之间浴乎沂,风乎.舞雩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之以饥馑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B.以.吾一日长乎尔如或知尔,则何以.哉C.非曰能之,愿学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D.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8.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吾知也A.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 亦各言其志也C.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D. 唯赤则非邦也与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始交待了谈话的内容与方式,四位弟子环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发话,启发大家各言其志,既符合孔子作为师长的身份,又表现了孔子随和的性格特征。
B.子路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
子路认为,自己可以治理好内忧外患的中等国家,使人人有勇气,使百姓知道为人的道理。
C.冉有志在治“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之邦,公西华志在为小相,参与“宗庙之事,如会同”,他们的志向远远比不上子路,但谦虚,乐于从政,得孔子赞赏。
D.曾皙描绘了一幅春日畅游图,深得孔子的赞许。
曾皙是主张以礼治国,他说的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盛世图,与孔子“仁政”“礼治”“教化”的主张相符。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译文:(2)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译文:二、课外阅读(一)(2015年北京)阅读下列文言文文段,完成1-2题。
《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
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另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①()“唯求则非邦也与?”②()“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③()“唯赤则非邦也与?”④()“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 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①()②()③()④()2. 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
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5分)答:(二)(2016年山东高考9-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①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②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
三王①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
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古者尝有处橧巢②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
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
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
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
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
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
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
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
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洿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
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
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③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
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
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
”④公曰:“是则可矣。
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⑤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⑥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⑦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③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
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⑧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⑨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
”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节)【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情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
②橧(zēng)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
③关市:指集市。
讥:稽查,盘问。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说:同“悦”,高兴B.土事不文.,木事不镂文:花纹C.下之疾.其上甚矣疾:痛恨D. 宗.君而处身宗:尊崇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如此,则诸侯其.至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服之轻重便于.身青,取之于.蓝C.然则曷以.禄夫子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D.关市讥而.不征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B.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C.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D.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想念其徳义而归附他们。
B.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
C.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并不领情,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并且指出了景公穷奢极欲与穷兵黩武的危害性。
D.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家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表达了晏子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等的政治主张。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
(4分)译文(2)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3分)译文(3)是则可矣。
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3分)译文三、链接高考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②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幻若梦境。
③再完美的机制出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④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⑤女性作者的文笔,常以柔情似水、细腻委婉见长,虽非个个如此,但说大多数是这样,应该算是持平之论....。
⑥关于他的籍贯和生平,研究的人虽然很多,但一直言人人殊....,始终没有一个定论,因此这个问题还可研究。
A. ①②④B. ①③⑤C. ②⑤⑥D. ③④⑥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客过安检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
B.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再不好,精神压力有多大,他都坚持创作。
C. 塑料购物袋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从源头上限制了塑料袋的生产,但要真正减少塑料袋污染,还需消费者从自身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