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术语(标准状态:现行)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术语(标准状态:现行)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术语(标准状态:现行)

新能源车专用名词

混合动力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 (HEV) 纯电动汽车(EV)Pure electric vehicle (EV) 燃料电池汽车(FCEV)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FCEV) ISG Intergrated starting/Generator 康明斯发动机型号:ISBe4+225B 其中,“IS”表示电控系统,“F\B\L\M\X”表示系列,“E”表示欧洲排放, “135\225\360”表示马力,“30”表示欧3排放,“B”表示适用于客车,“H”表示适用于混合动力车辆。 DOC-氧化催化器,SCR-选择性催化还原,CEGR-冷却式废气再循环,DPF-颗粒物滤清器, 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废气再循环系统Filtration

OBD-驾驶室内系统显示屏(车载诊断):In-Cab System Display (On Board Diagnostics) Feature benefit Interact SOC-电池容量,State of charge BMS 方案

Pack 组合 2、电池箱的结构原理 电池组包括2 个电池箱。第一个包括6 个模块,第二个包括5 个模块。每个模块是由10 串3 并电池电源组成,每一个模块提供32V 标称电压的。这些模块牢固安装在电池箱的底部。除了空气进口和出口,每个电池箱都按照IP66 标准设计防止水和灰尘。 3、电池箱的通风、散热、防尘、防雨及御寒方案等 为了延长电池组寿命,使电池组处于最加佳工作范围,冷却系统采取从车箱或空调管直接取风的方式。此外,电池箱具备内部加热机制,加热电池箱至最佳工作范围。当温度调节装置完全工作时,电池温度应能5 分钟内达到最佳工作温度。 冷却和加热系统设计: 4、电池箱与整车的接口: 电气接口:管理系统+24V,Key-On 信号,CAN 总线(连接器待定) 。 机械接口: 固定:车辆提供两个电池箱的顶部固定架。 进风口:车辆提供符合Atieva 尺寸要求的进风口。建议进风口布置在电池箱后部,如上图所 示。进风口应连接到空调车厢或直接连接到空调管道。出风口布置布置在电池箱前部。 顶盖:车辆应该提供绝热的顶盖,防止电池箱受阳光直射,减少电池箱外部温度变化5、其它:

新能源汽车电子教案 第五章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第五章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学习目标 1.掌握燃料电池的类型及特点,并了解其工作原理。 2.掌握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类型及结构。 3.了解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产业发展状况。 4.了解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典型车型。 第一节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类型与基本结构 一、燃料电池类型及其性能分析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和氧的化学能通过电极反应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燃料电池可分为碱性燃料电池(AFC)、磷酸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等。 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单体主要由膜电极(阳极、阴极)、质子交换膜和集流板组成。 2.碱性燃料电池 碱性燃料电池的电解质为碱性的氢氧化钾(KOH),故称为碱性燃料电池。 3.磷酸燃料电池

磷酸燃料电池是以磷酸为电解质,故称为磷酸燃料电池。 4.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通常采用含锂和钾的碳酸盐为电解质,阴极为镍的氧化物,阳极为镍合金,正常工作温度为650oC。 5.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是固体氧化物,催化剂和电池的结构材料,也都是固体氧化物。故称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类型与其结构 燃料电池汽车定义: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是利用氢气和空气中的氧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燃料电池中经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能,并作为主要动力源驱动的汽车。 1.燃料电池单独驱动FCEV 该结构只有燃料电池一个动力源,汽车的所有功率负荷都由燃料电池承担。

图5-6纯燃料电池驱动的FCEV 2.燃料电池与辅助蓄电池联合驱动FCEV 该结构为一典型的串联式混合动力结构。 图5-7燃料电池与辅助蓄电池联合驱动FCEV 3.燃料电池与超级电容联合驱动FCEV 这种结构形式与燃料电池+蓄电池结构相似,只是把蓄电池换成超级电容。

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QCT841—2010).(DOC)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的术语与定义、技术参数、充电模式、分类及功能定义、结构尺寸、性能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2010-11-22发布,2011-03-01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费诺精密连接器(深圳)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多思达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春明、吴志新、贾俊国、孟祥峰、张建华、李庆、李磊、周光荣、王震坡、姜久春、尹家彤、辛明华、方运舟、刘桂彬、武斌、吴尚洁、左海清。 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 Electric vehicle conductive Charge coupler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的术语与定义、技术参数、充电模式、分类及功能定义、结构尺寸、性能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规定了两种充电接口,一种是为车载充电机提供交流电能的接口,另一种是为电动汽车提供直流电能的接口。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用的交流额定电压为220V和直流额定电压不超过750V 的充电电缆和电动汽车连接侧的传导式充电接口,充电电缆与非车载充电设备或交流供电设备之间的传导式充电接口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部分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

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主要名词术语

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主要名词术语 (1)充电站。由3台以上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和(或)交流充电桩组成(至少有一台非车载充电机),可以为电动汽车充电,并能在充电过程中对充电机、动力蓄电池进行状态监控的场所。 (2)充电系统。由充电站内的所有充电机、充电电缆及相关附件组成,实现电动汽车及蓄电池安全充电的系统。 (3)供电系统。为充电站的运行提供电源的电力设备及配电线路的总称。 (4)监控系统。充电站监控系统是充电监控系统、供电监控系统和安全监控系统的总称。 (5)充电设备。指交流充电桩、充电机、电池更换设备等。 (6)非车载充电机。指采用传导方式将电网交流电能变换为直流电能,为电动汽车充电,提供人机操作界面及直流接口,并具备相应测控保护功能的专用装置。非车载充电机主要由交直流变换和直流输出控制两部分组成,分为一体式和分体式两种。 (7)电池更换设备。指采用电池更换方式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的设备总称,包括电池模块、充电架和电池模块装卸工具。 (8)交流充电桩。又称交流供电装置,指固定在地面,采用传导方式为具有车载充电机的电动汽车提供交流电能,提供人机操作界面及交流充电接口,并具备相应测控保护功能的专用装置,其功率一般不大于7kW。

(9)充电。蓄电池从充电设备中获得电能的过程叫做充电。充电容量(对蓄电池所充入的电量)以Ah计算。 (10)恒流充电。蓄电池的充电电流在充电电压范围内维持在恒定值的充电。 (11)恒流限压充电。先以恒流方式进行充电,当蓄电池组电压上升到限压值时,充电装置自动转换为恒压充电,直至充电完毕。 (12)独立充电机。单台独立运行的充电机。 (13)主控充电机。控制与其并联工作的其他充电机协同运行的充电机。 (14)从属充电机。在与其并联工作的主控充电机控制下运行的充电机。 (15)单体蓄电池。构成电池的最小单元。 (16)单箱蓄电池。由若干只单体蓄电池串联或并联组成的蓄电池组,内含蓄电池管理单元、通风散热部件。 (17)整箱蓄电池。由若干单箱蓄电池构成的为整车提供动力电源的蓄电池组,包含蓄电池管理系统。 (18)绝缘电阻。电池端子与蓄电池箱或车体之间的电阻。 (19)电池管理单元。对单箱蓄电池完成检测,包括电压、温度,同时可以将数据通信专输到其他设备,并可对通风散热部件进行控制。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可行性报告

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可行性分析报告 (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04级高继) 燃料电池是一种把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等温地按电化学原理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换装置。燃料电池是由含催化剂的阳极、阴极和离子导电的电解质构成。燃料在阳极氧化,氧化剂在阴极还原,电子从阳极通过负载流向阴极构成电回路,产生电能而驱动负载工作。燃料电池与常规电池不同在于,它工作时需要连续不断地向电池内输入燃料和氧化剂通过电化学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出电能;只要保持燃料供应,电池就会不断工作提供电能。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实质上是电动汽车的一种,在车身、动力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等方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与普通电动汽车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不同。一般来说,燃料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化学反应所需的还原剂一般采用氢气,氧化剂则采用氧气,因此最早开发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多是直接采用氢燃料,氢气的储存可采用液化氢、压缩氢气或金属氢化物储氢等形式。 直接供氢的FCEV推广普及的关键是纯氢的供应和储存。为了保证直接供氢的FCEV用氢的需要,必须建造氢站,这就增大了直接供氢的FCEV商品化和推广普及的难度,因此,世界上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推出了通过燃料重整反应制取氢气的技术,可使用多种碳氢燃料,包括醇类燃料、天然气等。目前,通过重整反应利用甲醇制取氢气的技术已十分成熟,甲醇为液体燃料,携带方便,提高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且燃料能量的利用率可达70%-90%,大大高于热力发动机的效率。 福特汽车公司的21世纪绿色汽车的开发计划中,FCEV作为开发研究重点,其推出的P2000HFC试验车即为直接供氢的FCEV,福特公司也有利用甲醇进行改质产生氢气的技术。目前,福特公司与石油公司摩比尔一起开发更具实际意义的车载汽油改质氢燃料电池车(FCEV)。从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使用环境上看,汽油改质型比甲醇改质型更为有利。新开发的汽油改质器与以往的相比,质量和体积都缩减了30%左右,从而提供了车载性,实现了与汽油相媲美的包装效率,对汽油改质氢FCEV的早日实用化及FCEV的普及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它不经历热机过程,不受热力循环限制,故能量转换效率高,燃料电池的化学能转换效率在理论上可达100%,实际效率已达60%~80%,是普通内燃机热效率的2—3倍。现在应用于电动汽车中的燃料电池是一种被称为质于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它以纯氢为燃料,以空气成龙为氧化剂。在1993年加拿大温哥华科技展览会上,加拿大的BALLABC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辆以PEMFC电池为动力的电动公共汽车。载客20人,可行驶160km/h,最高速度72.2km/h。德国奔驰汽车公司也研制了以PEMFC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生成物是水,不污染环境,缺点是造价太高,目前仅燃料电池的价格就要25000美元。 一、美国对燃料电池汽车的优惠政策 1999年10月克林顿总统签署清洁空气法,严格规定了汽车排放的标准,同月加州政府也有了新的规定,即要求汽车制造商在加州销售的车辆中百分之二必须是零排放车辆。2001年8月2日,美国议院代表批准了2001年美国未来能源保证法案。这项立法的目的是使美国到2012年后对外国能源的依赖由56% 降到45%,从伊拉克进口的石油由700,000桶/天减

电动的汽车的专业术语

★正极(positive electrode),负极(negative electrode) 电位较高的电极为正极,电位较低的电极为负极;放电时,外电路电流从正极流经负载流入负极,在电池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入正极。 实际上只有带负电荷的电子才能流动,放电时电子从电位较低的电极(负极)流出经外部电路即负载流入电位较高的电极(即正极)。放电时除称之为正极,由于发生还原反应,也可称之为阴极(cathode);而在充电时,则不能称之为阴极,因为此时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而应称之为阳极。 对一次电池而言,不存在充电问题,故正极即为阴极,负极即为阳极。 阳极(anode)发生氧化反应,即失掉电子的反应。 阴极(cathode)发生还原反应,即获得电子的反应。 ★活性物质(active material): 是指正负极中参加成流反应的物质,能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材料。 开路电压(Open Circuit Voltage):电池没有负电荷时,即未充放电时正负极两端的端电压,单位为V。开路电压值与电池体系及荷电状态有关,如:锂离子电池充满电后的开路电压一般为4.1V -4.2V;充半电后的开路电压一般为3.7V-3.8V。 ★标称电压(nominal voltage):电池0.2C放电时全过程的平均电压。 ★工作电压(Working Voltage):电池在工作时(有负荷时)正负极两端的端电压,也叫做闭路电压(closed circuit voltage):工作电压的具体值与电池体系、工作电流(即倍率)、工作温度、充电条件相关。 ★终止电压(end voltage):电池放电或充电时,所规定的最低放电时间或最高的充电电压。 ★工作电压范围:客户需求和电池能力相结合而确定。 ★额定容量(nominal capacity):电池一定倍率放电时的放电容量,容量单位为mAh 或Ah(1Ah=1000mAh)。电池组的额定容量值由厂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都低于电芯的额定容量值(不同于手机电池),都留有较大的保险系数(保护板及电芯的一致性,木桶效应)。 ★实际容量(pratical capacity):电池在一定条件下放出的实际电量。 ★剩余容量(residual capacity):电池剩余的可再继续释放出来的容量。 ★荷电保持能力:电池充满电保存一段时间后,以一定倍率放电,放电容量与实际容量比值。 ★充电(charge):利用外部电源使电池的电压和容量上升的过程,此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充电特性(charge characteristic):电池充电时所表现出来的特性,例如充电曲线、充电容量、充电率、充电深度、充电时间等。 ★充电曲线(charge curve):电池充电时其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过充电(over charge):超过规定的充电终止电压而继续充电的过程;此时电池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等受到影响。 ★恒流充电(constant current charge):在恒定的电流下,将充电电池进行充电的过程。一般设置终止电压,当电压到达该值时,充电过程结束。 ★恒压充电(constant voltage charge):在恒定的电压下,将充电电池进行充电的过程。一般而言,该恒定的电压为充电终止电压。一般设置终止电流,当电流小于该值时,充电过程结束。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发展现状与前景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发展现状与前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员移动性增强,全球汽车需求 量快速增长,迄今世界上的汽车保有量达到创纪录的10 亿 辆以上且还在不断大幅增长,使得基于传统的内燃机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汽车的轻量化与节能减排等技术进步难以降低汽车燃料的消耗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2020 年之前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 ,GHG) 排放在1990 年水平基础上下降20% 的任务日益艰巨。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公路交通运输车辆的GHG 温室气体排放将会持续不断增长。通过研讨纯电动汽车(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BEV )、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 HEV )、或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Fuel Cell Vehicles ,FCVs ;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s ,FCEVs )等多种类型的电动汽车( Electric Vehicle ,EV )技术[3-5]有望明确实现节能减排 的理想途径。自1966 年通用汽车推出了世界上第1 款燃料电池电动汽车GMC Electrovan ,尤其是本田在1999 年推出了世界上第1 台商用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X-V4 以来,世界上EV 电动汽车型号不断丰富和租赁销售量明显增长,太、北美和欧洲成长为全球EV 电动汽车重要的新车研发制造和租赁销售市场,2014 年全世界的EV 电动汽车销售量达到34.6 万辆以上,年增长率达到86% 。

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电化学发电装置,近年来 得到国内外高度重视,成为最被看好的可用于替代汽油和柴 油等传统的 ICE 内燃机发动机技术的先进新能源汽车技术。 日本政府希望其到 2020 年的 FCVs 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达到 500 万辆,再通过 10 年的研发推广实现全面普及 FCVs 燃 料电池汽车。 美国政府在 2003 年投入 12 亿美元大力推进氢 技术和燃料电池技术,其中重要项目之一就是美国能源部 Department of Energy , DOE )在北加州、南加州、密歇 展的氢技术和基础实施验证与示范综合工程,吸引了 Hyundai-Kia/Chevron 、 DaimlerChrysler/BP 、 Ford/BP 和 GM/Shell 等多家汽车制造 /能源供应商参与。 美国能源部大力推进氢经济和燃料电池技术,尤其是商 业化推广应用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比如目前高容量和低容量 燃料电池制造成本分别为 55 美元 /kW 和 280 美元 /kW[6] , 汽车燃料电池 2014 年的制造成本自 2006 年下降 50% 并自 2008 年以来进一步下降 30% 以上(基于高容量电池制造) 这必将带动创造工作岗位、投资机会和可持续、安全的能源 供应。为了在 2020 年前争取把欧盟建立成一个具有全球领 先水平的燃料电池 (Fuel Cell ,FC )系统和氢能源 (Hydrogen Energy ,HE ) 经济的巨大市场,欧盟高度重视燃料电池技术 和氢能源技术并把之视作能源领域的战略高新技术大力推 根州东南部、大西洋区中部和佛罗里达州中部等 5 个区域开 f It 步

电动汽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 什么是电动车辆?有哪些特征? 所谓电动车辆是指电能驱动电动机作为牵引或驱动行驶的车辆。 特征:电动车辆既有完整的动力装置,又有司机控制室等驾驶和控制设备,同时还能留出空间用于客运;电动车辆还具有编组的灵活性和电工设备分配的机动性。 2. 什么是电动汽车?目前分几类? 电动汽车是电动车的一种,也是汽车的一种,即使之全部或者部分用电能驱动作为动力系统的汽车。 分类:蓄电池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 3. 电动汽车主要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作用是什么? 电源供给系统: 驱动系统:作用是在司机的控制下高效率地将蓄电池或者发动机能量转化为车轮的动能,或者将车轮上的动能反馈到蓄电池中。电动汽车管理系统: 4. 电动汽车能实现“少排放”、“零排放”吗?为什么? 以蓄电池、超级电容为动力的汽车没有排放物,可以实现零排放。以纯氢氧为燃料的汽车在运行中只生成水(H2O),不排放任何有害气体,能够实现有害气体零排放。以富氢气体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在富氢气体制取氢气的过程中,排出二氧化碳气体,但仅是内燃机排量的40%,燃料电池是以电化学原理发电,不经过内燃机燃烧过程的热能——机械能转换过程,几乎没有产生氮、硫氧化物的条件,所以对大气造成的危害甚少。 作业题 一.填空题 1. 现代电动汽车发展主要有蓄电池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三种类型。 2. 电动汽车除具有汽车属性外,结构上形成了电源供给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 3. 电动汽车电源供给系统主要由储能装置、变换装置、电源馈电线路组成。 二.判断题 1. 电动汽车是指以电作为动力源的汽车(对) 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指“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储能器,能源或转换器作为驱动能源,其中至少有一种能提供电能的车辆称为混合 电动汽车”。燃料电池+蓄电池组合形式应称为混合电动汽车。(错) 3. 用太阳能电池作为动力源的汽车不属于电动汽车。(错) 4.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可以实现零排放。(对) 5. 电动汽车是以电为动力的,所以只要有电的地方都可以使用。(错) 三.选择题 1. 电动汽车实现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是(发电机) 2. 内燃机发动机布置形式有前置、中置、后置,电动汽车电动机布置则(自由度较大) 3. 人们研发电动汽车时因为比内燃机汽车(对环境友好) 四.简答题 1. 电动汽车为什么可以实现零排放或少排放? 答案同复习思考题4 2. 为什么说研发电动汽车对节能具有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

燃料电池汽车的动力传动系统设计

燃料电池汽车的动力传动系统设计 1引言 燃料电池汽车是电动汽车的一种。 燃料电池发出的电,经逆变器、控制器等装置,给电动 机供电,再经传动系统、驱动桥等带动车轮转动 ,就可使车辆在路上行驶,燃料电池的能量转 换效率比内燃机要高 2-3倍。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 ,因此燃料电池车 辆是无污染汽车。随着对汽车燃油经济性和环保的要求 ,汽车动力系统将从现在以汽油等化 石燃料为主慢慢过渡到混合动力 ,最终将完全由清洁的燃料电池车替代。 近几年来,燃料电池系统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世界著名汽车制 造厂,如丰田、本田、通用、戴姆勒-克莱斯勒、日产和福特汽车公司已经开发了几代燃料电 池汽车,并宣布了各种将燃料电池汽车投向市场的战略目标。 目前,燃料电池轿车的样车正在 进行试验,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运输大客车在北美的几个城市中正在进行示范项目。其中本 田的FCX Clarity 最高时速达到了 160 km/h[8];丰田燃料电池汽车 FCHV-adv 已经累计运行 了 360,000 km 的路试,能够在零下37度启动,一次加氢能够从大阪行驶到东京 (560公 里)。 在我国科技部的支持下,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2007年,我国第四代燃料电池 轿车研制成功,该车最高时速达150 km/h,最大续驶里程319 km 。2008年,20燃料电池示范 汽车又 在北京奥运进行了示范运行。 2010年,包括上汽、奇瑞等国内汽车企业共有 196辆燃 料电池汽车在上海世博园区进行示范运行。 燃油绘济性 排放环保 l ;uel economic exhaust eih ironmen(al protectio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Shori peicxl Mid peitxl Long pei

GBT 24548-2009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分析

GBT 24548-2009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相关的术语及其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气态氢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整车及部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596电动汽车术语 GB/T 20042.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 19596和GB/T 20042.1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通用术语 3.1.1 燃料电池fuel cell 将外部供应的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转化为电能、热能和其他反应产物的发电装置。 3.1.2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dc vehicle;FCEV 以燃料电池系统作为动力源或主动力源的汽车。 3.1.3 冷启动cold start 在充分的浸车之后,在标准环境温度进行启动。 注:对于一个测试程序,一般推荐浸车时间应该是在12h到36 h之间,浸车期间车辆不应该启动,且应保持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 3.1.4 热启动hot start 关机后启动,此时燃料电池系统的温度还在其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 3.1.5 启动时间start-up time 在启动程序初始化后,燃料电池系统达到规定输出功率的时间。 注:包括热启动时间和冷启动时间。 3.1.6 运行压力operating pressure 系统在工作时的压力。 3.1.7 减压depressurize 将高压压力容器或管路中的压力降低至工作所需压力的过程。 3.1.8 燃料放空defuel

T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

G B T24548-2009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相关的术语及其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气态氢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整车及部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596电动汽车术语 GB/T20042.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19596和GB/T20042.1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通用术语 3.1.1 燃料电池fuelcell 将外部供应的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转化为电能、热能和其他反应产物的发电装置。 3.1.2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cellelectdcvehicle;FCEV 以燃料电池系统作为动力源或主动力源的汽车。 3.1.3 冷启动coldstart 在充分的浸车之后,在标准环境温度进行启动。 注:对于一个测试程序,一般推荐浸车时间应该是在12h到36h之间,浸车期间车辆不应该启动,且应保持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 3.1.4 热启动hotstart 关机后启动,此时燃料电池系统的温度还在其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 3.1.5 启动时间start-uptime 在启动程序初始化后,燃料电池系统达到规定输出功率的时间。 注:包括热启动时间和冷启动时间。 3.1.6 运行压力operatingpressure 系统在工作时的压力。 3.1.7 减压depressurize 将高压压力容器或管路中的压力降低至工作所需压力的过程。 3.1.8 燃料放空defuel 将压力容器或其他管路内的燃料排空的过程。 3.1.9 吹扫purge 借助外部条件把燃料电池电堆及管路进行排空的过程。 尾气offgas;tailgas

完整版附录电动汽车术语和缩略语

电动汽车的术语和英文缩写 一、电动汽车术语 1.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 2.纯电动汽车battery electric vehicle=BEV 由电动机驱动的汽车。电动机的驱动电能来源于车载可充电蓄电池或其他能量储存装置。3.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 够至少从可消耗的燃料或可再充电能(能量储存装置)下述两类车载储存的能量中获得动力的汽车 4.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series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HEV 车辆的驱。动力只来源于电动机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5.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arallel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HEV 车辆的驱动力由电动机及发动机同时或单独供给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6.混联式合动力(电动)汽车combined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同时具有串联式、并联式驱动方式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7.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FCEV 以燃料电池作为动力电源的汽车。 8.辅助系统auxiliary system 驱动系统以外的其它用电或采用电能操纵的车载系统。例如灯具、风窗玻璃刮水电机、音响等。 9. 车载能源on-board energy soure 变换器和储能装置的组合。 10. 驱动系统propulsion system 车载能源和动力系的组合。 11. 动力系powertrain 动力单元与传动系的组合。 12. 前后方向控制器drive direction control 通过驾驶员操作,用来选择汽车行驶方向(前进或后退)的专用装置。例如操纵杆或按钮开关。 13. 电池承载装置battery carrier 为承放动力蓄电池而设置的装置。有移动式和固定式之分。 14.电平台electrical chassis 一组电气相联的可导电部分,其电位作为基准电位。 15.动力电缆power cable 构成驱动用电动机动力电路的电线。16.充电插孔charging inlet 在车身上安装充电用插座(传导式充电)或充电口(感应式充电)的装置。 17.断路器circuit breaker 当电路异常时,切断电路的装置。 18.储能装置energy storage 电动汽车上安装的能够储存电能的装置,包括所有动力蓄电池、超级电容和飞轮电池等或其组合。19.带电部分live part 正常使用时被通电的导体或导电部分。 20.可导电部分conductive part 能够使电流通过的部分。 注尽管它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不带电,但当基本绝缘失效的情况下可能成为带电部分。21.外露可导电部分exposed conductive part 按照GB4208规定,可以通过IPXXB (防护等级代码)试指触及的可导电部件。注本概念是针对特定的电路而言,一个电路中的带电部分也许是另一个电路中的外露导体。例如乘用车车身可能是辅助电路的带电部分,但对于动力电路来说它是外露的导体。 22.主开关main switch 用于开关动力蓄电池和控制其主电路的开关。 23.绝缘电阻监测系统度insulation resistance monitoring system 对动力蓄电池和车辆底盘之间的绝

燃料电池汽车的介绍

燃料电池汽车的介绍 ?燃料电池汽车是电动汽车的一种,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直接变成电能或的。它的最大特点也在于此,能量转换效率不受“卡诺循 环”的限制,其能量转换效率可高达60%~70%,实际使用效率则是普通内燃机的2倍左右。 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因此燃料电池车辆是无污染汽车,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比内燃机要高2~3倍,因此从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燃料电池汽车是 一种理想的车辆。 燃料电池汽车的氢燃料能通过几种途径得到。有些车辆直接携带着纯氢燃料,另外一些车辆有可能装有燃料重整器,能将烃类燃料转化为富氢气体。 单个的燃料电池必须结合成燃料电池组,以便获得必需的动力,满足车辆使用的要求。燃料电池汽车的优点 ?与传统汽车相比,燃料电池汽车具有以下优点: 1、提高了燃烧效率。 2、减少了机油泄露带来的水污染。 3、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4、提高了燃油经济性。 5、零排放或近似零排放。 6、运行平稳、无噪声。 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技术 ?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包括电动技术、自动化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及化学技术,虽然能源是最首要的问题,但是车身结构、电力驱动以及能源管理系统的优化同样至关重要。 与内燃机车相比,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较短,因此为了尽可能地利用车载的储存能量,必须选用合适的能量管理系统。可以在汽车的各个子系统安装传感器,包括车内外温度传感器、

充放电时间的电流电压传感器、电动机的电流电压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及外部气候和环境传感器。能量管理系统可实现9 个功能: 1)优化系统能量流; 2)预计所生的能量来估计还能行驶的路程; 3)提供参考以便进行有效操作; 4)直接从制动中获取能量存入储能元件,例如:蓄电池; 5)根据外界的气候调节温度控制; 6)根据外界环境调节灯光亮度; 7)估计合适的充电算法; 8)分析能源,尤其是蓄电池的工作记录; 9)诊断能源的任何不恰当或者无效的操作。 把能源管理系统和导航系统结合起来,就可以规划能源效率的路径,锁定充电站的位置并可以根据交通状态预测可行驶里程。总之,能源管理系统综合了多功能、灵活和可变的显着优点,从而可以合理利用有限的车载能源 1 燃料电池 同电化学电池相比,燃料电池的显着优点在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可达到与燃油车一样的续驶里程,这是因为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仅与燃料箱中的燃料多少有关,而与燃料电池的尺寸无关。实际上,燃料电池的尺寸仅与电动汽车的功率需求水平有关。 燃料电池的优点: 1)反应物加料时间远远短于电化学电池的充电时间(机械充电式电池除外); 2)使用寿命长于电化学电池并且电池维护工作量更小。同普通电池相比,燃料电池是一个能量生成装置,并且一直产生能量直至燃料用尽。

纯电动汽车能源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纯电动汽车能源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纯电动汽车能源系统检修 课程性质:职业技术课 学分:4 计划学时:64 适应对象:新能源汽车技术 建设团队:该课程团队含一线教师5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聘请1名具有资深工作经历的企业技师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指导实践教学。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知识点是全面系统地介绍新能源汽车新技术。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系统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重点介绍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及设计方法等。对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甲醇燃料汽车、乙醇燃料汽车、二甲醚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特点、发展现状及趋势也进行了介绍。本课程授予学生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等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对结构原理不断更新的适应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参加专业实践奠定基础,对于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总目标: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及设计方法。 具体目标: 第一章新能源汽车概述 (一)新能源定义与分类 主要内容: 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重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难点:新能源汽车的分类方法。 基本要求: 1.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分类方法。 3.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主要内容: 1.全球背景下的能源危机。 2.大气环流与环境污染。 3.新能源汽车的优点。 4.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重点:能源危机。环境污染。 难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基本要求: 1.了解全球背景下的能源危机。 2.了解大气环流与环境污染。 3.掌握新能源汽车的优点。 4.掌握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第三章纯电动汽车基础 (一)纯电动汽车蓄电池 主要内容: 1.纯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分类。 2.纯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性能指标。 3.纯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 4.铅酸蓄电池的分类、结构和特点、工作原理、充放电特性和充电方法。 5.镍氢电池的分类、结构和特点,镍氢电池的工作原理、充放电特性和充电方法。 6.锂离子电池的分类、结构和特点,工作原理,充放电特性和充电方法。 7.燃料电池的发展动态、分类、结构和特点。 8.了解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碱性燃料电池、磷酸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微生物燃料电池和再生型燃料电池的性能特点。 9.了解太阳能电池的分类、特点、发电原理、伏安特性。 重点:铅酸蓄电池的分类、结构和特点;镍氢电池的分类、结构和特点;锂离子电池的分类、结构和特点。燃料电池的分类、结构和特点;燃料电池系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难点: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和充电方法。镍氢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和充电方法。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和充电方法。 基本要求:

附录:电动汽车术语和缩略语

附录 电动汽车的术语和英文缩写 一、电动汽车术语 1.电动汽车 electric vehicle=EV 2.纯电动汽车battery electric vehicle=BEV 由电动机驱动的汽车。电动机的驱动电能来源于车载可充电蓄电池或其他能量储存装置。3.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 够至少从可消耗的燃料或可再充电能(能量储存装置)下述两类车载储存的能量中获得动力的汽车 4.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series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HEV 车辆的驱。动力只来源于电动机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5.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arallel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HEV 车辆的驱动力由电动机及发动机同时或单独供给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6.混联式合动力(电动)汽车combined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同时具有串联式、并联式驱动方式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7.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FCEV 以燃料电池作为动力电源的汽车。 8.辅助系统 auxiliary system 驱动系统以外的其它用电或采用电能操纵的车载系统。例如灯具、风窗玻璃刮水电机、音响等。 9.车载能源 on-board energy soure 变换器和储能装置的组合。 10.驱动系统 propulsion system 车载能源和动力系的组合。 11.动力系 powertrain 动力单元与传动系的组合。 12.前后方向控制器drive direction control 通过驾驶员操作,用来选择汽车行驶方向(前进或后退)的专用装置。例如操纵杆或按钮开关。 13.电池承载装置 battery carrier 为承放动力蓄电池而设置的装置。有移动式和固定式之分。 14.电平台 electrical chassis 一组电气相联的可导电部分,其电位作为基准电位。 15.动力电缆 power cable 构成驱动用电动机动力电路的电线。 16.充电插孔 charging inlet 在车身上安装充电用插座(传导式充电)或充电口(感应式充电)的装置。 17.断路器 circuit breaker 当电路异常时,切断电路的装置。 18.储能装置 energy storage 电动汽车上安装的能够储存电能的装置,包括所有动力蓄电池、超级电容和飞轮电池等或其

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比较

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比较 【摘要】在现阶段,技术相对较成熟、污染程度最小的,当属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又分为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而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本文介绍了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各自的优缺点。 【关键词】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清洁能源 0引言 目前,世界各国针对汽车产业都在寻找一种既洁净又储量丰富的能源来缓解日益紧张的石油资源和改善不断恶化的环境,使用此类能源的汽车就是人们常说的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呈现多元化,主要有电动汽车、燃气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三种,而在现阶段,技术相对较成熟、污染程度最小的,当属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又分为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而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和尚需解决的问题。 1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前进[1]。其最大优势在于无污染、噪声小,对环境保护十分有益。另外,纯电动汽车较内燃机汽车结构简单,运转、传动部件少,维修保养工作量小,同时可回收制动、下坡时的能量,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在我国,首款面向个人销售的纯电动汽车是被定名为e6先行者的比亚迪纯电动汽车,该车以自主研发的,具有高安全、储电多、功率大等特点的铁电池作为动力,一次充电最大续驶里程达到300公里,列世界第一。而且,比亚迪还和南方电网合作,为每位购车者配备充电柜,只要车主有自己的固定车位,南方电网将上门为车主安装,车主自己可在家中完成充电。而这不失为纯电动汽车推广的一条可行路径。 虽然纯电动汽车的优势明显,但目前的普及程度仍远不及内燃机汽车。其需要解决的是: 1.1降低电动车价格。目前电动车整车价格昂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蓄电池的价格昂贵,另一方面也是电动汽车量产小,配件未形成规模化生产; 1.2提高一次充电后的续驶里程,目前蓄电池单位重量存储的能量太少,使得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过短,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电动车的普及; 1.3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目前一个新的蓄电池在使用一到两年后,其充满电所能储存的能量明显下降,基本上三年就要报废; 1.4发展包括充电设施在内的基础设施。除工作单位、家庭等夜间充电设施外,还必须建立行车途中充电所必须的充电网络[2]。电动汽车要想普及,基础充电设施的规模化、网络化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1.5建立一个电动汽车发展的相关行业标准。相关行业标准的缺失,容易导致各电动汽车制造企业各自为政,生产的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口以及相关零部件无法通用,限制了电动汽车的推广普及。 2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直接变成电能获得的[3]。这种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最大的区别在于两个电池的概念不一样,纯电动汽车用的是蓄电池,把电储蓄在电池里。燃料电池并不是蓄电池,而是一个发电装置,能源储存在氢里面,使氢气和

电动汽车标准及技术规范列表

电动汽车标准及技术规范 G19596《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 G18388《GB/T 18388-2005 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GBT 28382-2012 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 G18384《GB18384.1~3-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1)GBT 18384.1-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 2)GB T 18384.2-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 3)GBT 18384.3-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 G18385《GB/T 18385-2005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G18386《GB/T 18386-2005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G18387《GB/T 18387-2008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宽带,9kHz~30MHz》 GBT 18488.1-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1部分技术条件 GBT 18488.2-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2部分试验条件 QC 743-2006-T 《QC 743-2006-T 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 G18487.2《GB/T18487.2-2001 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 GBT 24347-2009 电动汽车DC∕DC变换器 G19836《GB/T 19836-2005 电动汽车用仪表》 G4094.2《GB/T4094.2-2005 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18332.1《GB/T 18332.1-2009 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 G18332.2《GB/T 18332.2-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 G18333.2《GB/T 18333.2-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锌空气蓄电池》 G18487.1《GB/T18487.1-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 G18487.3《GB/T18487.3-2001 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 G18488.1《GB/T 18488.1-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1部分:技术条件》 G18488.2《GB/T 18488.2-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 G19750《GB/T 19750-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G19751《GB/T 19751-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