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北京高二化学 烃及烃的衍生物化学性质 复 习(从反应类型的角度)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三章 烃的衍生物 全章复习(一)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三章 烃的衍生物 全章复习(一)

1.下列物质中,能与镁反应并生成氢气的是( B )。
A.二氧化碳 B.乙酸溶液 C.乙烷 D.苯
解析: 二氧化碳与镁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A错误。 乙酸中有羧基,可与镁发生反应生成氢气,B正确。 乙烷、苯不与镁反应,C、D错误。
2.由羟基与下列基团组成的化合物中,属于醇类的是(AB )。
A. C2H5— B.
—CH2—
C. CH3—

D. R—CO—
C2H5—OH
—CH2—OH
CH3—
—OH R—CO—OH
解析: A、B两项基团与羟基相连分别得到乙醇和苯甲醇,故A、B正确。 C与羟基相连得到酚,C错误。 D与羟基相连得到羧酸,D错误。
3.针对右图所示的乙醇分子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A.与乙酸、浓硫酸共热时,②键断裂 B.与钠反应时,①键断裂 C.与浓硫酸共热至170℃时,②、④键断裂 D.在Ag催化下与O2反应时,①、③键断裂
少氢原子或碳链
缩短
(3)酚、醇、醛等的直接氧化或催化氧化:
2CH3CH2OH + O2
Cu Δ
2CH3CHO + 2H2O
还原反应
增加氢原子或 减少氧原子
醛等物质的还原:
CH3CHO + H2
催化剂 Δ
CH3CH2OH
二、基本有机化学反应
反应类型 反应特点
举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由单体分子间通 烯烃、炔烃等物质的加聚等:
卤素的电负 (1)取代反应:在强碱的水溶液中发生水
性比碳的大, 解生成醇
使C一X易 (2)消去反应:与强碱的乙醇溶液共热,
断裂
脱去卤化氢,生成不饱和化合物
(1)置换反应:跟活泼金属Na等反应产生H2

学年北京高二化学 烃及烃的衍生物化学性质 复 习(从反应类型的角度)

学年北京高二化学 烃及烃的衍生物化学性质 复 习(从反应类型的角度)

●学年北京高二化学烃及烃的衍生物化学性质复习(从反应类型的角度)●按反应类型归纳总结物质的性质:【学以致用】1、胡椒酚是植物挥发油的成分之一,其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1mol胡椒酚最多可与4mol氢气发生反应B.1mol胡椒酚最多可与4mol溴发生反应C.胡椒酚能生成高分子化合物D. 1mol胡椒酚与金属钠反应生成0.5mol H22.双酚A作为食品、饮料包装和奶瓶等塑料制品的添加剂,能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对儿童的健康危害更大。

下列有关双酚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双酚A的分子式是C15H16O2B.双酚A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氢原子数之比是1:2:2:3C.反应①中,1mol双酚A最多消耗2 mol Br2D.反应②的产物中只有一种官能团3.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和药理活性。

甲、乙、丙是三种典型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关于这三种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属于芳香烃B. 乙能发生缩聚反应和加成反应C. 丙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五种吸收峰D. 甲、乙、丙均易溶于水4.醌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有抑菌、杀菌作用,可由酚类物质制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A.反应Ⅰ、Ⅱ均为氧化反应B.对苯醌、萘醌均属于芳香化合物C.苯酚与萘酚含有相同官能团,但不互为同系物OH OD.属于酚类,属于醌类5.一种长效、缓释阿司匹林(有机物L)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有机物L为高分子化合物B.1 mol 有机物L中含有2 mol酯基C.有机物L能发生加成、取代、氧化反应D.有机物L在体内可缓慢水解,逐渐释放出OHCOOH6.由X、Y和Z合成缓释药物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M在体内能缓慢发生水解反应B.X可以由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制备C. 1mol Y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能消耗3mol NaOH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烃及烃的衍生物的性质

烃及烃的衍生物的性质

烃及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烃是指由碳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常见的烃包括:甲烷、乙烷、丙烷、丁烷、苯等。

烃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物理性质1.气味:烃的气味大多数为无色无味的气体,但是一些较大的烃具有特殊的气味。

2.密度:烃的密度较小,是水的比重大多小于1。

3.沸点:随着烃链的长度增加,其沸点逐渐升高,处于相同组成的烃中,分子量较大的沸点较高,如甲烷在-161.5℃沸腾,乙烷在-88.5℃沸腾,丙烷在-42℃沸腾,而丁烷则在-0.5℃沸腾。

4.熔点:较短的烃熔点较低,而较长的烃熔点较高,如甲烷和乙烷都是气态,丙烷和丁烷是液态,而较长的烃如十六烷则为固态。

5.溶解度:大部分烃不溶于水但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如甲烷、乙烷和丙烷等,而一些较大的烃如苯和甲苯则可以溶于水。

二、化学性质(一)烃的燃烧反应1.燃烧:烃和氧气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发生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燃烧的条件是需要足够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反应的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硝化:烃的硝化即使烃与硝酸反应,从而生成洛伦茨水,这属于硝基化反应。

(二)烃的加成反应1.皮布斯反应:烷烃分子与H2SO4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碳杂环化合物,如:萜类化合物。

2.烯烃的加氢:烯烃与氢气反应,经过阳离子中间体,生成饱和烃,如丙烯加氢生成丙烷。

3.烯烃的氢化:烯烃与氢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饱和脂肪族烃。

4.芳香烃的加氢:芳香烃与氢气反应,生成环烷化合物,如苯加氢生成环己烷。

5.芳香烃烷基化:芳香烃与烷基卤化物反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相应的芳香烃,如:苯和氯甲烷发生苯甲醚反应,生成甲苯。

(三)烃的取代反应烷基取代:对于烷基取代反应,指的是烷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取代成另一种基团的反应。

比如,乙烷和氯乙烷反应,发生氯取代反应,生成1-氯乙烷或2-氯乙烷。

烯烃的取代:对于烯烃分子,其π键上的原子或基团可以被取代成其他的原子或基团。

比如,乙烯和Br2反应,生成环戊烷基溴化物。

北京市高二化学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强化篇)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全册化学教案

北京市高二化学 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强化篇)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全册化学教案

烃的含氧衍生物课题烃的含氧衍生物(章节复习)------强化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根据考纲和常见高考题型分析,强化对本章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与归纳,提升对烃的含氧衍生物的结构及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结合考点归纳整理烃的含氧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质的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探究烃的含氧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质理论的综合应用教学设计环节师生活动回顾思考【热身训练,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并点评】1下列物质既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相应的烯烃,又能氧化生成相应的醛的是( B)A.CH3OH B.CH2OHCH2CH3C.(CH3)3COH D.(CH3)2COHCH2CH32.某一有机物A可发生下列反应:已知C为羧酸,且C、E均不发生银镜反应,则A的可能结构有( B ) A.1种B.2种 C.3种D.4种组内讨论展示归纳【过渡】本章节在高考中有哪些考点和题型,如何通过复习达成目标?考纲展示:1.了解烃的含氧衍生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特点和主要用途,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2.从官能团的角度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并能例举事实说明有机物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3.了解烃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4.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

考纲解读考点一:醇、醛、酸的相互转化关系考点二:醛基的检验考点三: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讨论】考点突破:考点一:醇、醛、酸的相互转化关系1.A B C(1)若A为醇,在醇的催化氧化中只有伯醇(即—CH2OH)才能氧化为醛可酸,伯醇()只能氧化为酮(),不能进一步氧化,而叔醇()不能被氧化,则B为相同碳原子的醛,C为相同碳原子的羧酸。

(2)若A在浓硫酸存在并加热至170℃时产生能使溴水褪色的气体,则A为乙醇,B为乙醛,C为乙酸。

北京市高二化学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章末复习(强化篇)教学设计

北京市高二化学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章末复习(强化篇)教学设计

烃和卤代烃2.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的区别3.各种工业制气的主要成分考点三:苯的同系物与苯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异同1.相同点(1)分子里都含有一个苯环;(2)都符合通式C n H2n-6(n≥6);(3)燃烧时都能产生带浓烟的火焰,苯和苯的同系物燃烧反应的通式为:(4)都能发生取代反应;(5)均能发生加成反应,且1 mol苯或苯的同系物均能与3 mol H2加成。

2.不同点(1)甲基对苯环的影响①苯的同系物比苯更容易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苯主要发生一元取代,而苯的同系物能发生邻、对位取代,如苯与浓H2SO4、浓HNO3混合加热主要生成,甲苯与浓HNO3、浓H2SO4混合加热在30℃时主要生成邻硝基甲苯和对硝基甲苯两种一元取代产物;在一定条件下易生成2,4,6­三硝基甲苯(TNT)。

②苯的同系物发生卤代反应时,在光照和催化剂条件下,卤素原子取代氢的位置不同,如:、。

(2)苯环对甲基的影响烷烃不易被氧化,但苯环上的烷基易被氧化。

苯的同系物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苯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用此法可鉴别苯和苯的同系物。

考点四:有机烃在有机合成中的桥梁作用1.卤代烃的主要化学性质2.卤代烃的消去反应规律(1)没有邻位碳原子的卤代烃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例如CH3Cl。

(2)有邻位碳原子,但邻位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的卤代烃也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例如:(3)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也可生成炔烃,如(4)卤代烃和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不同,如:3.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经典路线通过烷烃、芳香烃与X2发生取代反应,烯烃、炔烃与X2、HX发生加成反应等途径可向有机物分子中引入-X;而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均消去-X。

卤代烃发生取代、消去反应后,可在更大的空间上与醇、醛、酸、酯相联系。

引入卤素原子常常是改变物质性能的第一步反应,卤代烃在有机物的转化、合成中具有“桥梁”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其合成路线如下:(1)一元合成路线RCH=CH2―→一卤代烃―→一元醇―→一元醛―→一元羧酸―→酯(2)二元合成路线RCH=CH2―→二卤代烃―→二元醇―→二元醛―→二元羧酸―→酯(链酯、环酯、聚酯)(R代表烃基或H)4.卤代烃一元取代物与二元取代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考点五:典型烃的空间结构1.烃的典型代表物的分子结构特点:(1)甲烷分子(CH4)为正四面体结构,最多有3个原子共平面;(2)乙烯的平面结构。

高二化学烃和烃的衍生物

高二化学烃和烃的衍生物

羧酸:
通式 R—COOH 官能团 —COOH
CnH2nO2或CnH2n+1COOH
1、酸的通性:CH3COOH + NaOH CH3COONa + H2O 2、酯化反应:CH3COOH + CH3CH2OH
浓H2SO4
CH3COOCH2CH3 + H2O

酯:
通式 R—COO—R
取代 反应
原子 或原 子团 ②酚 “有 进有 出”。 ③醇、羧酸 ④卤代烃 ⑤酯类
浓溴水
酯化:浓硫酸、加热 水解: NaOH水溶液共热
水解:NaOH水溶液或稀硫酸共热
二、重要有机反应类型和涉及到的主要有机物类别及反应条件
反应 类型 反应 特点 有机物类别 ①不饱和烃 加成 反应 原子或 原子团 “只进 不出”。 ②芳香烃 ③醛、酮 原子或原 ①卤代烃 消去 子团“只 反应 出不进”。 ②醇 反应条件 与氢气加成:催化剂、加热 与卤化氢加成:烯烃常温;炔 烃催化剂、加热 与卤素单质加成:常温
与水加成:催化剂
与氢气加成:催化剂、加热 与氢气加成:催化剂、加热 NaOH的醇溶液、加热 浓硫酸、加热 制乙烯170℃

反应 类型
反应 特点
有机物类别
反应条件
催化剂 浓硫酸、加 热 点燃
小分子化 ①不饱和烃等 合物相互 聚合 作用形成 (产物只有高分子) 反应 高分子化 ②二元醇和二元羧酸 合物 (产物除高分子还有水)
—OH
1、弱酸性:
酸性: 弱酸性: OH + NaOH ONa + H2O + CO2 OH + 3Br2 Br ONa + H2O OH + NaHCO3 OH Br + 3HBr Br

高二化学下学期烃的衍生物知识总结

高二化学下学期烃的衍生物知识总结

水解 取代
醇类 R—OH
氧化 加氢
醛类 R—CHO
氧化
羧酸 R—COOH
酯化 水解
酯类 RCOOR`
CH3CH3 CH2=CH2
CH3CH2Br CH3CH2OH CH2Br
CH3COOC2H5 CH3CHO CH2OH CH2OH O=C O=C O CHO CHO O CH2 CH2 CH3COOH COOH COOH
醇类
化性
代表物 CH3CH2OH
制法 (1)乙烯水化 (2)淀粉发酵
烃的衍生物知识总结
烃的衍生物
卤代烃 醇类 醛类 羧酸 酯(油脂) 酚
通式:RCHO,一元饱和醛CnH2n+1CHO,分子式CnH2nO
醛类
化性
代表物 CH3CHO (1)乙烯氧化法 制法 (2)乙炔水化法 HCHO (3)乙醇氧化法
CH=CH
CH2Br [ CH2—CH ]n Cl
CH2=CHCl
醇和酚的比较
类别 实例 官能团 结构 特点 脂肪醇 CH3CH2OH —OH 芳香醇 C6H5CH2OH —OH 酚 C6H5OH —OH
—OH与链烃基相连 —OH与芳香烃基侧 —OH与苯环直接相 链相连 连
主要 化学性质
特性
(1)与钠反应 (2)取代反应 (3)脱水反应(个别醇不能) (4)氧化反应 (5)酯化反应
(1)有弱酸性 (2)取代反应 (3)显色反应 (4)缩聚反应 (1)氧化反应 (2)还原反应 (1)具有酸性 (2)酯化反应 水解反应
醇酚 醛 羧酸 酯源自—OHC6H5—OH
—CHO
CH3CHO
—COOH
CH3COOH
—COO—
CH3COOC2H5

高二化学复习烃的衍生物人教实验版知识精点

高二化学复习烃的衍生物人教实验版知识精点

高二化学复习烃的衍生物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复习烃的衍生物二. 复习的重点内容1、烃的衍生物的重要类别和主要化学性质2、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3、有机反应规律三. 复习过程(一)烃的衍生物的重要类别和主要化学性质官能团是决定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只有熟练掌握官能团的特征和性质,才能准确的判断有机物的类别、判断有机物可能发生的反应、推断有机物的结构、设计有机物的合成路线等。

1、不同的官能团对有机物的性质有重要影响,其特征性质常用于物质的分离、鉴别和提纯,特征现象常用于鉴别有机物或判断官能团的存在。

特征现象可以从产生气体沉淀颜色、溶液颜色变化等方面考虑。

如加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有机物可能是酚类。

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则有机物为含醛基的物质。

各类物质特征现象归纳如下表:醛Ag(NH 3)2OH 银镜Cu(OH)2Cu2O 酮Ag(NH3)2OH 无银镜羧酸指示剂变色Na2CO3CO2↑Cu(OH)2蓝溶液Na H2↑NaOH,酚酞褪色醇香味酯水(d<1)分层强碱香味消失[练习]1)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乙醇、乙醛、乙酸?分析:各取少量乙醇、乙醛、乙酸于试管中,分别滴入新制的Cu(OH)2溶液,沉淀溶解的是乙酸,将剩余的二只试管分别加热,有红色沉淀的是乙醛,无明显现象的是乙醇。

答案:加入Cu(OH)2溶液,加热。

2)如何分离乙酸、乙醇、苯酚的混合物?分析:在混合物中加入NaOH溶液蒸馏,乙酸、苯酚分别生成钠盐,只有乙醇可以被蒸馏出来;加入少量水并通入CO2后静置,苯酚可以游离出来,可与醋酸钠溶液分层,分液后可分离。

答案:加入NaOH溶液蒸馏后,加入少量水并通入CO2后静置分液。

3)已知两个羧基之间在浓硫酸作用下脱去一分子水生成酸酐,如:+H2O某酯类化合物A是广泛使用的塑料增塑剂。

A在酸性条件下能够生成B、C、D。

(1)CH3COOOH称为过氧乙酸,写出它的一种用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19学年高二化学烃及烃的衍生物化学性质复习(从反
应类型的角度)
按反应类型归纳总结物质的性质:
【学以致用】
1、胡椒酚是植物挥发油的成分之一,其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
A.1mol胡椒酚最多可与4mol氢气发生反应
B.1mol胡椒酚最多可与4mol溴发生反应
C.胡椒酚能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D. 1mol胡椒酚与金属钠反应生成0.5mol H2
2.双酚A作为食品、饮料包装和奶瓶等塑料制品的添加剂,能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对儿童的健康危害更大。

下列有关双酚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双酚A的分子式是C15H16O2
B.双酚A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氢原子数之比是1:2:2:3
C.反应①中,1mol双酚A最多消耗2 mol Br2
D.反应②的产物中只有一种官能团
3.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和药理活性。

甲、乙、丙是三种典型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关于这三种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属于芳香烃
B. 乙能发生缩聚反应和加成反应
C. 丙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五种吸收峰
D. 甲、乙、丙均易溶于水
4.醌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有抑菌、杀菌作用,可由酚类物质制备: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反应Ⅰ、Ⅱ均为氧化反应
B.对苯醌、萘醌均属于芳香化合物
C.苯酚与萘酚含有相同官能团,但不互为同系物
OH O
D.属于酚类,属于醌类
5.一种长效、缓释阿司匹林(有机物L)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不正确
...的是( )
A.有机物L为高分子化合物
B.1 mol 有机物L中含有2 mol酯基
C.有机物L能发生加成、取代、氧化反应
D.有机物L 在体内可缓慢水解,逐渐释放出OH
COOH
6.由X、Y和Z合成缓释药物M,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M在体内能缓慢发生水解反应
B.X可以由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制备
C. 1mol Y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能消耗3mol NaOH
D. Z由加聚反应制得,其单体的结构CH3CH=CHCOOH
7.我国自主研发对二甲苯的绿色合成路线取得新进展,其合成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过程i发生了加成反应
B.中间产物M的结构简式为
C.利用相同原理以及相同原料,也能合成邻二甲苯和间二甲苯
D.该合成路线理论上碳原子100%利用,且最终得到的产物易分离
8、(2019房山.17分)有机物I是重要有机中间体,其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如下图所示: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_____。

(2)B中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 _______。

(3)D是一种合成高分子,它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 ____。

(4)I发生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___。

(5)G→H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6)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________。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物质I能发生消去反应
②F→G过程产生的副产物与物质G互为同分异构体
③B、D均存在顺反异构
(8)结合题给信息,以乙烯、HBr为起始原料制备丙酸,设计合成路线(其他试剂任选)。

(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