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 邵郡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临床病理诊断对比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临床病理诊断对比摘要:目的:对比临床病理诊断与内镜检查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价值,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内镜检查、临床病理检查,对病理学结果以及内镜下表现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本组9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通过临床病理诊断确诊的为75例,诊断符合率为78.94%;其中15例经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呈现白相以及变薄,通过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为11例,占73.33%;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粗糙的为40例,其中30例通过临床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占75.00%;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粗糙、白相为主、胃黏膜变薄的为24例,其中23例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占95.8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病理诊断与内镜检查胃黏膜粗糙、白相为主、胃黏膜变薄等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临床联合采用病理诊断、内镜检查可促进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临床病理诊断;诊断准确率Comparison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endoscopy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diagnosis[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value of clinical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endoscopic examination for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an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clinical development of treatment.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the clinical data of 95 cases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patients,all patients with endoscopic examination,clinical pathologic examination,the results of pathology and endoscopic performance wereanalyzed.Results:75 patients with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were diagnosed by clinicopathological diagnosis,and the diagnostic compliance rate was 78.94%.In 15 cases,the gastric mucosa was found to be white and thinner with gastroscopy,and 11 cases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were confirmed by clinic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accounting for 73.33%.Gastroscopy showed a rough 40 cases of gastric mucosa,30 of which were clinically diagnosed as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accounting for 75.00%.Gastroscopy showed that there were 24 cases of gastric mucosa,mainly white facies and a thinning of gastric mucosa,of which 23 were clinically diagnosed with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accounting for 95.83%.The comparison of data between groups was significant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Conclusion: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linical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endoscopic examination gastric mucosa is rough,play is given priority to,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inning of the gastric mucosa is closely,clinical combined with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endoscopic examination can promote obviously improve the accuracy diagnosis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key words]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Endoscopic examination;Clinical pathological diagnosis;Diagnostic accuracy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主要是患者胃黏膜腺体出现萎缩性病变慢性炎症表现,若不及时控制疾病的进展,则会演变成胃癌疾病[1]。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陈鸿【期刊名称】《医学信息》【年(卷),期】2016(029)028【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价值。
方法选自2015年1月~10月我院收治的疑似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1例,对这51例患者分别实施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对内镜检查的准确率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内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准确率高达94.0%,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显著的内镜特征,包括,粘膜变薄、白相为主、血管网透见、粗糙不平。
结论内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准确率高,可将其作为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首选方法。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endoscopy and pathology clinical value. Methods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5 to Octo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51 cases of suspected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51 patients were endoscopy. Results Endoscopic diagnosis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94.% accuracy rate,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with significant endoscopic features, including, mucosal thinning, Shiraai mainly vascular network see through, nodular changes. Conclusion Endoscopic diagnosis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with high accuracy, which can be called the preferred method of diagnosis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总页数】2页(P128-129)【作者】陈鸿【作者单位】什邡第二医院胃镜室,四川什邡 6184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 [J], 李丽霞2.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临床对比研究 [J], 马艺宁;宋福勤3.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 [J], 马成4.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 [J], 陈竹林;李科5.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 [J], 陆怡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比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结果

对比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结果目的比较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结果。
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活检患者病变处并实施病理检查,比较分析内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计算出内镜下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结果内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98例患者中,经过病理检查诊断为该病的65例,诊断符合率是66.33%,这些确诊病例中有44例为肠上皮化生,21例上皮内瘤变;那些在胃内镜检查中表现出黏膜皱裂趋于平坦或者消失、胃黏膜以红白相间呈现、以白相为主及血管透见等病理症状确诊为该病符合率为91.6%,胃镜检查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病理症状确诊为该病符合率为81.26%,2种病理症状的疾病确诊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检查仅仅看到黏膜皱裂变平或消失,红白黏膜相间,并以白相为主,血管透见内镜表现的疾病诊断符合率为43.5%,与上述2种病理表现的诊断符合率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关系密切,患者胃内镜检查病理表现特征主要是胃黏膜变薄、白相及胃黏膜粗糙,应结合使用胃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analysis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of endoscopic examination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chifeng college hospital in March 2013 to March 2015 of 98 cases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patients admit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biopsy in patients implementation of pathologic examination and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ndoscopic examination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calculate the endoscopic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coincidence rate,to underst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inspection diagnosis method. Results Eendoscopic examin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98 cases of patients,after pathologic diagnosis of 65 cases of the disease,the diagnosis coincidence rate is 66.33%,these confirmed cases in 44 cases of intestinal metaplasia,21 cases of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Those in gastric endoscopy showed mucosal chap tend to be flat or disappear,gastric mucosa comes in red and white give priority to in order to play,and the see of vascular pathological symptoms diagnosed with the disease coincidence rate was 91.6%,gastroscopy mucosa show particles or tuberous pathological symptoms diagnosed with the disease coincidence rate was 81.26%,the two kinds of pathological symptoms of disease diagnosis coincidence rat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Fission gastroscopy only see mucosa crease or disappear,mucous membrane of the red and white alternate with,and give priority to in order to play,see blood vessels through endoscopic performance of diseas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was 43.5%,compared with the above two kinds of histological diagnosis coincidence rate significantly lower,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is close to the endoscopic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patients with gastric endoscopy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ainly thinning of the gastric mucosa,rough play and gastric mucosa,should be combined with gastric endoscopy and pathology diagnosis,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clinical diagnosis.[Key words]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Endoscopy;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一种消化系统疾病,病发几率较高,疾病主要指的是患者胃黏膜腺体表现出萎缩的病变慢性炎症,是胃癌前的常见病变,并且常常伴随有异型增生与肠上皮化生出现[1]。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与胃镜检查对比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与胃镜检查对比研究发表时间:2019-06-06T11:51:23.803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4期作者:刘浩[导读]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理检查及胃镜检查的诊断准确性。
(湖南省桃江县人民医院病理科 413400)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理检查及胃镜检查的诊断准确性。
方法选择97例我院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纳入时间为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均对其实施病理检查及胃镜检查,对比其检查诊断准确性及检出情况。
结果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确诊结果阳性80例(82.47%)、阴性17例(17.53%);胃镜检查阳性76例(78.35%)、阴性21例(21.65%);病理检查阳性79例(81.43%)、阴性18例(18.56%)。
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镜检查、病理检查灵敏度(91.25%、95.00%)、特异度(88.24%、82.35%)、准确性(91.75%、92.78%)无差异(P>0.05)。
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镜检查、病理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形增生检出情况无差异(P>0.05)。
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通过病理检查与胃镜检查准确性水平较高,其检查结果未见差异性,因此临床中可针对患者实际情况予以选择,必要时可联合应用病理检查和胃镜检查予以诊断,应予以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胃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患者胃黏膜变薄、胃体萎缩,多伴有幽门化生及肠腺化生症状,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为脘满胀、嗳气、食欲下降等症状[1]。
早期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是其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本研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检查方式予以研究,分别予行病理检查及胃镜检查,对比其临床诊断准确性。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我院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7例,均予行病理检查及胃镜检查。
其中,男性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5例,女性患者42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 邵郡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邵郡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5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入组对象临床资料,对比内镜检查结果和病理诊断符合率。
结果:内镜下B型(黏膜变薄,黏膜颜色主要为白色,或者红白相间)、C型(黏膜呈结节或颗粒增生样,可见明显粗糙不平、隆起糜烂以及扁平隆起状)表现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符合率分别为91.7%(22/24)、95.0%(19/20),明显高于内镜下A型37.5%(3/8)的诊断符合率(χ2=10.301、11.221,P=0.005、0.003)。
结论:内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表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存在明显差异性,临床在诊断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二者,确保诊断正确性。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内镜表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病,合并肠化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大几率进展为胃肠道肿瘤,早期发现并确诊是临床治疗本病、改善预后的关键[1]。
本研究主要研究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和参考。
现作如下报告: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5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男37例,女15例;年龄51~70岁,平均年龄(59.4±2.5)岁;入组对象均接受胃窦黏膜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病情,胃镜检查资料和病理诊断文件完整无缺失,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病历资料缺失、合并内镜检查禁忌证者。
1.2 方法胃镜检查前入组对象常规禁食8h,医护人员告知检查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免患者过度焦虑和紧张。
评估患者个体情况,掌握相关病史,术前给予利多卡因胶浆经口服用,充分润喉食道。
结合内镜下病灶部位胃肠粘膜表现实施综合判断。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特征分型如下:A型为黏膜减少,血管呈透见性;B型为黏膜变薄,黏膜颜色主要为白色,或者红白相间;C型为黏膜呈结节或颗粒增生样,可见明显粗糙不平、隆起糜烂以及扁平隆起状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结果所有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22.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独立样本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时判定组内或组间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

论著·临床辅助检查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饮食习惯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逐渐提升。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慢性胃炎,指的是胃黏膜上皮反复损伤所造成的腺体减少现象[1],癌变率2.55%~7.46%。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必须采取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在本次研究中,2017年7月-2018年8月收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对内镜检查以及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式以及应用效果进行深入研究。
资料与方法2017年7月-2018年8月收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男65例,女35例;年龄42~75岁,平均(58.2±2.1)岁。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嗳气、食欲下降等症状。
内镜检查: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病史,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传教育,使其明确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前6~8h,要求患者禁食,为了提升胃肠道润滑性,可要求患者口服利多卡因胶浆10mL。
在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时,选用电子内镜,对患者胃部进行直视检查,并根据内镜下表现对患者胃肠黏膜进行判断。
发现主要有以下3型:①白相为主:可见暴露的血管,透明、清晰,黏膜呈红白相间,但白相为主。
②黏膜变薄:可见黏膜壁变薄、变平。
③黏膜粗糙:黏膜表面极其粗糙、凹凸相间、呈现结节状和颗粒状。
④选取4~7块病变部位标本送检。
病理诊断:在患者胃黏膜病变位置,取5块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分析。
具体的检查方法如下:采用10%的福尔马林溶液对标本进行固定,然后对标本进行HE 染色处理和石蜡切片,由组织经验丰富的医师对石蜡切片进行检查诊断,在此过程中,需要严格依据相关病理学诊断标准。
观察指标:在对100例患者采用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诊断后,对两种诊断方式所得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统计学处理分析:所有数据均需要通过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采用(x ±s )来表示计量资料,而对于计数资料,采用%来表示。
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诊断对比分析

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诊断对比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应用内镜检查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临床符合率。
方法:选取60例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对临床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临床符合率进行对比。
结果:60例患者经内镜诊断后经病理诊断42例,符合率为70.0%,伴异型增生7例,伴肠上皮化生19例;内镜诊断表现的症状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内镜诊断符合率较低,内镜检查中胃黏膜粗糙、变薄、白相为主的临床诊断较高,通过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结合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病理诊断;对比分析【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7-0047-02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疾病,胃癌高危疾病,但青年人中也常见。
临床症状、体征一般无特异性,主要依靠胃镜和活组织检查结果来确定。
慢性胃炎可出现胃黏膜的急性浅表性变化[1]。
胃镜检查结合在直视下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可靠方法。
现对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应用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临床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62.5±2.5岁。
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上腹疼痛,并有饱胀等不适现象,进食后症状加重,其他症状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表现。
所有患者均进行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
1.2 方法采用电子内窥镜直视患者胃部观察表现。
胃镜检查过程中作病变部位的胃黏膜活组织检查。
由于萎缩病变常呈局灶性,故应在不同部位或同一部位作多块活检,一般为3~6块。
通过活组织检查,不仅可以确定胃粘膜萎缩的程度和程度,而且可以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并可以确定幽门螺杆菌感染。
1.3 统计学分析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采用例百分率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发表时间:2015-08-10T16:20:00.0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6期供稿作者:蒙兴茂[导读] 探讨内镜检查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作用。
蒙兴茂(四川省绵阳安县人民医院病理科四川绵阳 622650)【摘要】目的:探讨内镜检查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内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结果。
结果:84例患者经病理诊断证实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2例,诊断符合率为73.8%;内镜检查显示,不同内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为黏膜粗糙、变薄以及白相为主的患者,其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比例最高。
结论:内镜下黏膜粗糙、变薄以及白相为主者病理检查多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可联合内镜检查及病理检查,进一步提高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病理诊断【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6-0105-0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胃粘膜损伤萎缩,若炎症长期未得以治愈,大大增加患者罹患胃癌的几率[1]。
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及时诊断及治疗,对于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避免癌变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内镜检查逐渐在消化内科临床检查中广泛应用,其结合病理诊断,显著提高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准确率[2]。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以期明确内镜检查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于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4例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1)出现上腹疼痛、恶心呕吐、有饱胀感、反酸嗳气等临床症状,且持续时间较长;(2)行内镜检查,参照2006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3]中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确诊;(3)排除患有其他胃部疾病、肿瘤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邵郡
发表时间:2018-07-16T13:42:42.58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2期作者:邵郡
[导读]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之间的相关性。
长沙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205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5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入组对象临床资料,对比内镜检查结果和病理诊断符合率。
结果:内镜下B型(黏膜变薄,黏膜颜色主要为白色,或者红白相间)、C型(黏膜呈结节或颗粒增生样,可见明显粗糙不平、隆起糜烂以及扁平隆起状)表现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符合率分别为91.7%(22/24)、95.0%(19/20),明显高于内镜下A型37.5%(3/8)的诊断符合率
(χ2=10.301、11.221,P=0.005、0.003)。
结论:内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表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存在明显差异性,临床在诊断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二者,确保诊断正确性。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内镜表现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病,合并肠化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大几率进展为胃肠道肿瘤,早期发现并确诊是临床治疗本病、改善预后的关键[1]。
本研究主要研究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和参考。
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5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男37例,女15例;年龄51~70岁,平均年龄(59.4±2.5)岁;入组对象均接受胃窦黏膜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病情,胃镜检查资料和病理诊断文件完整无缺失,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病历资料缺失、合并内镜检查禁忌证者。
1.2 方法
胃镜检查前入组对象常规禁食8h,医护人员告知检查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免患者过度焦虑和紧张。
评估患者个体情况,掌握相关病史,术前给予利多卡因胶浆经口服用,充分润喉食道。
结合内镜下病灶部位胃肠粘膜表现实施综合判断。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特征分型如下:A型为黏膜减少,血管呈透见性;B型为黏膜变薄,黏膜颜色主要为白色,或者红白相间;C型为黏膜呈结节或颗粒增生样,可见明显粗糙不平、隆起糜烂以及扁平隆起状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所有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22.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独立样本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时判定组内或组间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1)内镜检查提示胃窦黏膜减少,血管呈透见性共计8例,其中3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占37.5%;2例为肠上皮化生,占25.0%;1例为上皮内瘤变,占12.5%。
(2)内镜下检查提示胃窦黏膜变薄,且黏膜颜色红白相间,或以白色为主者24例,其中22例经病理检查确诊属慢性萎缩性胃炎,占91.7%;6例为上皮内瘤变,占25.0%;16例为肠上皮化生,占45.8%。
(3)内镜检查提示黏膜呈结节或颗粒增生样,可见明显粗糙不平、隆起糜烂以及扁平隆起状共计20例,其中19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占95.0%;7例为上皮内瘤变,占35.0%,10例为肠上皮化生,占50.0%。
内镜下B、C型表现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符合率分别为
91.7%(22/24)、95.0%(19/20),明显高于内镜下A型37.5%(3/8)的诊断符合率(χ2=10.301、11.221,P=0.005、0.003)。
表1 内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3 讨论
大部分观点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表现以胃窦黏膜色泽呈红白相间改变为主,局部黏膜皱襞减少,可见清晰血管,或伴随间质增生性反应[2~3]。
基于本次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内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B、C两种分型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较为一致,内镜下B、C型表现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符合率分别为91.7%(22/24)、95.0%(19/20),明显高于内镜下A型37.5%(3/8)的诊断符合率(χ2=10.301、11.221,P=0.005、0.003)。
其中B型主要表现为黏膜白色,或呈红白相间色泽;C型则以黏膜颗粒样增生、表面粗糙不平,局部胃黏膜可见扁平隆起。
亦有文献报道[4]指出,合并上皮性来源化生以及肠道腺体化生的情况下病灶部位存在明显的组织学改变,内镜下探查可见黏膜皱襞消失,黏膜局部增生性结节、血管透亮等表现。
当肠化生程度变得愈发严重,慢性萎缩性胃炎愈有可能进展为胃部恶性肿瘤,二者关联密切[5]。
由此可见,临床应充分重视胃镜下类似表现的病例,及早开展病理活检,以便于早期诊断处理。
对于胃窦黏膜减少以及透见性血管表现的病例,其内镜检查可能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多,如内镜医师个人经验、粘膜色泽变化不明显以及灌注压力差异等等,最终判断结果因而存在差异性,需要临床结合病理诊断结果做出准确判断。
综上所述,内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表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存在明显差异性,临床在诊断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二者,确保诊断正确性。
参考文献:
[1]曾国明,欧淑萍,戴家强,杨兵,吴东海.萎缩性胃炎应用胃镜诊断的临床影响因素[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06):11-12+30.
[2]李兴,刘立玺,唐琳,刘书娜,文剑波,文萍.内镜下窄带成像以及胃黏膜血红蛋白的指数技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08):806-809.
[3]吴素江,陈卿奇,许小康,吴桂珍.影响消化内镜医师诊断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09):125-127.
[4]林根友,谢海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不同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0):2400-2402.
[5]蒋予,付娅,吴建维,林丽嫚.醋酸增强内镜技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17(06):31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