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

合集下载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结果分析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结果分析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结果分析发表时间:2018-02-08T11:12:57.8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5期作者:李丹[导读] 内镜检查结合临床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用于指导临床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意义重大可显著提高疾病的。

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四川江油 621700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以及病理诊断结果。

方法:针对就诊的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活检病变处做病理检查,对比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

结果: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为65.7%(23/35),确诊病例中合并上皮内瘤变7例,合并肠上皮化生16例。

胃镜检查下甲(黏膜以及黏膜壁不光滑)与丙(胃黏膜变薄,以白相、胃黏膜粗糙为主)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于乙(白相黏膜为主,黏膜变薄),P<0.05。

结论:内镜检查结合临床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用于指导临床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意义重大可显著提高疾病的。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诊断;病理检查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较高,且随着胃部炎症发展,炎症细胞蔓延至胃黏膜腺体,继而出现黏膜变薄,形成异型增生及肠上化生,甚至会发生癌变[1]。

因此早期准确诊断,便于临床对应采取治疗措施。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病理诊断以及内镜检查,对比诊断符合率,为之后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从2015年7月到2016年8月就诊收治的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男20例,女15例,年龄为32-74岁,平均年龄为(57.2±6.0)岁,排除存在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等其他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所有参与研究患者均获得知情权,自愿参与。

1.2研究方法1.2.1检查前准备检查前患者需禁食6-8h,详细对受检者解释检查目的以及检查过程,并由受检者签署有创操作知情同意书,内镜检查前受检者需口服利多卡因胶浆10mL,清除胃内泡沫且具有润滑作用,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减轻患者疼痛。

慢性胃炎的诊断治疗

慢性胃炎的诊断治疗

第37卷2013年第11期黑龙江医学H E I L O N G JI A N G M ED I C A L J O U R N A LV oL37.N o.11N ov.20131095慢性胃炎的诊断治疗王炎(空军93199部队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本文结合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及病人在治疗中产生的困惑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慢性胃炎;诊断;治疗doi:10.3969/j.i s sn.1004—5775.2013.11.030学科分类代码:320.2425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BI)i agnosi s and T r ea t m e nt of C hr oni c G a st r i t i s/W A N G Y a h/l(T he A i r For ce93199A r m y H os pi t al,H ar bi n150001,C H I N A)A bs t r act:Som e c onfusi on i n co m bi n at i o n w i t h c hr oni c sup er f i ci al ga st r i t i s,ch r oni c at r ophi c gas t ri t i s and t he pat i en t s i n t heⅡ.eat I I l ent is a na l yz edand di s cussed.K ey w or d s:C hr o ni c gas t r i t i s;D i a gnos i s;Tre at m e nt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

,为一种常见病。

有资料显示,在人群中有85%的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因此规范慢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尤为重要。

l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就诊的48例慢性胃炎患者,男性35例,女性13例;年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在45岁;均为慢性胃炎,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为3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为15例。

消化内镜诊断标准分级

消化内镜诊断标准分级

消化内镜诊断标准分级消化内镜诊断标准分级一、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分为四个级别:Ⅰa级:正常或有轻微炎症,没有明显的糜烂或溃疡。

Ⅰb级:有少量糜烂或溃疡,但没有融合。

Ⅱ级:有多处糜烂或溃疡,且有融合,但不超过食管周长的75%。

Ⅲ级:糜烂或溃疡广泛,融合超过食管周长的75%。

二、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分为三种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特殊类型胃炎它们的内镜下表现如下: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红白相间,白相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部分黏膜血管显露,可伴有黏膜颗粒或结节状等表现。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黏膜红斑,黏膜出血点或斑块,黏膜粗糙伴或不伴水肿,及充血渗出等基本表现。

特殊类型胃炎的内镜诊断必须结合病因和病理。

三、内镜下溃疡分期内镜下溃疡分为四个阶段:A1活动期A2愈合期H1瘢痕期H2瘢痕期它们的内镜下表现如下:A1:溃疡边缘水肿、隆起、界限清楚、底厚苔可见出血或血凝块。

A2:水肿减轻,隆起不着,变慢坡,底白苔,周边无红色再生上皮。

H1:溃疡缩小,边缘出现再生上皮的发红带,出现粘膜皱襞集中,白苔变薄。

H2:溃疡进一步缩小,边缘再生上皮发红带进一步增宽,皱襞集中更明显,薄白苔白苔消失,皱襞集中于中心发红部(红色瘢痕)。

S1:中心发红消失,仅见皱襞集中(白色瘢痕期)。

四、胃息肉分类胃息肉分为四个级别: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五、早期食管、胃癌分型早期食管、胃癌分为五个类型:0-Ⅰ型Ⅰ型Ⅱ型Ⅲ型它们的内镜下表现如下:0-Ⅰ型:缓慢坡,界限不清。

Ⅰ型:隆起起始部清楚无细颈。

Ⅱ型:隆起起始部见有细颈但无蒂。

Ⅲ型:明显之蒂。

六、食管、胃进展期胃癌食管、胃进展期胃癌分为五个类型:BorrmannⅠ型BorrmannⅡ型BorrmannⅢ型BorrmannⅣ型BorrmannⅤ型以上都是内镜下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标准分级,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作者:张家龙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08期摘要目的:对内镜检查以及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式以及应用效果进行深入研究。

方法:2017年7月- 2018年8月收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将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应用于患者疾病诊断中,对两种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并对差异性进行分析。

结果:100例内镜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其中经病理诊断证实73例,符合率73.0%。

患者内镜下表现胃变薄、黏膜粗糙、白相为主42例,其中,患者经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95.2%);内镜下表现黏膜粗糙40例,患者经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14例(77.8%),经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35例(87.5%);患者内镜下表现黏膜变薄、白相相间18例。

结论: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内镜检查所得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内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采用病理学检查方式,尽快确诊,并以此为依据,为患者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病理诊断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饮食习惯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逐渐提升。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慢性胃炎,指的是胃黏膜上皮反复损伤所造成的腺体减少现象[1],癌变率2.55% - 7.46%。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必须采取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在本次研究中,2017年7月-2018年8月收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对内镜检查以及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式以及应用效果进行深入研究。

资料与方法2017年7月-2018年8月收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男65例,女35例;年龄42 - 75岁,平均(58.2±2.1)岁。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嗳气、食欲下降等症状。

内镜检查: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病史,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传教育,使其明确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下诊断探讨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下诊断探讨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下诊断探讨1978年WHO将萎缩性胃炎(chr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病变,每年的癌变率为(0.5%—1%) [1],其准确诊断对监测胃癌的发生致关重要。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确诊主要依靠内镜检查和胃粘膜组织学检查,萎缩的肉眼与病理符合率为38%—78%[2]。

本文通过探讨提高内镜直视下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准确性及优化内镜下检查,以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

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选择在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行电子胃镜检查,所有胃镜镜检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进行胃粘膜组织学检查的病例。

2.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诊断:(1)单纯萎缩:粘膜红白相间,以白相为主,白区粘膜要灰白变薄;皱襞变平甚至消失(指胃体萎缩性胃炎);粘膜血管显露(只有在少量注气时,看到粘膜变薄、粘薄下血管才是变薄和血管显露)。

(2)萎缩件增生:粘膜呈颗粒或结节状。

3.活检取材,取材部位:白区粘膜灰白变薄、颗粒、结节处;标本要足够大;垂直取材,深达粘膜固有层;建议取5块;不同部位的标本须分开瓶装,并向病理科提供取材部位,内镜所见和简要病史。

4.病理诊断标准:依据“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诊断及分级标准(2006年.上海)”[3]。

二、结果胃镜直视下发现有萎缩性改变的有2896例,经病理诊断明确有萎缩的有2467例,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5.2%。

胃镜下有单纯萎缩表现的有2569例,经病理诊断明确有萎缩的有2172例,符合率为84.5%;内镜下萎缩伴增生的有327例,经病理诊断明确的有295例,符合率为90.2%。

三、讨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展变化是胃癌演变过程中的关键环节[4].以往研究认为萎缩性胃炎内镜下萎缩表现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较低,因此为了减少胃癌的发生,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正确诊断,尤其胃镜直视下诊断及活检取材部位显得尤为重要。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应立足于胃镜与病理学检查的紧密结合分析。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的临床对比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的临床对比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的临床对比发表时间:2017-06-01T13:49:55.3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6期作者:包颖孙才王广义王春晓刘杨刘明[导读]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和胃黏膜变薄、胃黏膜粗糙和胃黏膜白相具有密切关联。

大庆市人民医院 163311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采用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并将两种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本组患者经内镜检查全部确诊,诊断符合率为100%。

其中只有50例经病理诊断确诊,诊断符合率为71.43%,其中分别有25例和11例患者伴随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

与此同时,本组患者的内镜表现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胃黏膜变薄、胃黏膜粗糙和胃黏膜白相等为主要症状的诊断符合率更高。

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和胃黏膜变薄、胃黏膜粗糙和胃黏膜白相具有密切关联,将两种诊断方法结合起来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病理诊断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ndoscopic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in the diagnosis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Methods: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are selected from March 2010 to March 2013 in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patients randomly selected 70 cases,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and respectively by endoscopy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and the diagnostic results were compared in two ways. Results:all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by endoscopy,th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was 100%. Only 50 of them were diagnosed by pathology,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was 71.43%,of which there were 25 cases and 11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metaplasia and dysplasia. At the same time,endoscopic findings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with the rate of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with higher rate of diagnosis with gastric mucosal thinning,gastric mucosa and gastric mucosa rough equal white as the main symptoms. Conclusion: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by endoscopy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gastric mucosal thinning,gastric mucosa and gastric mucosa has rough white are closely related,the two diagnostic methods combination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iagnosis of diseases. Key words: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endoscopy;pathological diagnosis 在消化内科的疾病诊断中,慢性炎症类疾病普遍存在,作为其中比较常见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它最主要的病理表现就是胃黏膜的腺体不断萎缩[1]。

胃炎的内镜诊断与分型(推荐)

胃炎的内镜诊断与分型(推荐)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胃炎的内镜诊断与分型(推荐)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胃炎的内镜诊断与分型(推荐)() ( ) 一、前言胃炎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两种。

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十分复杂,并未达成统一意见。

自 1985 年 Marshall 发现幽门螺杆菌(Hp)以来,其引起胃炎的致病性已被世界所认同,但除胃镜下经喷洒色素或放大胃镜始可看到一定表现外,不能直接观察到其特有的征象。

现就胃镜对胃炎的诊断、分型以及笔者的意见加以叙述,供同道参考。

左:贲门在食管与胃连接处,淡红色的食管黏膜与橘红色的胃黏膜形成明显的分界线,两者互相交错,构成齿状线。

右:正常胃底黏膜皱襞排列杂乱,与胃体大弯侧皱襞相连接。

可见少量澄清的胃液聚集于胃底。

图 1 正常胃镜图象二、急性胃炎急性胃炎与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之间并无明确区别,只不过急性胃炎病变较轻,而 AGML 症状及病变程度更重。

此病于 1968 年由 Katz 及 Siegel 首先提出,内镜所见有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胃溃疡、出血性胃炎。

1973 年川井提出这是一组征候群,胃部症状突发,胃镜及 X 线检查见有异常,称为急性胃病变。

病变并不仅限于胃黏膜,可累及深层甚至全层。

1979 年竹本提出定义为急剧突发上腹痛和显性出血,早期内镜检查可见出血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急性溃疡。

这一急性改变不仅在胃黏膜出现, 20%-30%还同时见于十二指肠球部及下行角,称为急性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AGDML)。

图 2 急性胃黏膜病变:有应激史,发病突然;胃黏膜广泛糜烂、充血、水肿,并可见片状棕褐色出血斑,大量病理粘液附着胃壁。

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临床效

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临床效

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临床效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接受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的临床效果。

方法:针对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这些患者的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结果,观察患者的检查结果和诊断符合率,在内镜下的病例表现等。

结果: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结合病理诊断后,共有64例确诊,临床中内镜诊断的符合率为80%。

在内镜观察下共发现了38例黏膜粗糙患者,有28例被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而实际的诊断符合率是73.68%;有14例患者在内镜下表现为黏膜变薄+白相,病理诊断后有10例确诊,临床诊断符合率是71.43%;有28例在内镜下可见黏膜变薄+白相为主+黏膜粗糙,病理诊断有26例确诊,诊断符合率是92.86%;内镜下观察到的三种表现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

结论:胃黏膜变薄、白相、黏膜粗糙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病理诊断依据,内镜下的检查和实际的病例诊断之间存在差异性,提升两者的符合率能够提升诊断的准确率。

标签: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是消化系统疾病,该疾病以患者的胃轴膜腺体萎缩为主要表现,是胃癌疾病中常见的癌变前征兆。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固有腺萎缩,肠上皮组织有转化或化生和炎性反应。

早期治疗能够有效地预防患者的癌变,降低癌病几率。

临床中使用内镜进行检查具有一定的准确率,此次我院就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胃镜检查结果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现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接收了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有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24例,最小患者28岁,最大患者70岁,平均年龄为(55±4.67)岁;其中表现为胃黏膜变薄及白相为主14例,表现为胃黏膜变薄、白相为主和黏膜粗糙28例,表现为胃黏膜粗糙38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Morphology
antrum
atrophy
normal
corpus
multifocal
diffuse
? Serum gastrin
? Gastric acid secretion hypoacidity anacidity
? Gastric autoantibodies 10%
90%
? Frequency in
10%
90%
pernicious anemia
? proposed etiological mucosa autoimmunity,
factors
irritants genetic component
Strickland RG, et al. Am J Dig Dis, 1973;18: 426~440.
? 内镜下将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及 萎缩性胃炎两大基本类型,如同时存在平坦糜烂、隆 起糜烂、出血、粗大皱襞或胆汁反流等征象,则诊断 为非萎缩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胆汁反流等
非萎缩性胃炎内镜表现
? 红斑(点状、片状和条状) ? 黏膜粗糙不平 ? 出血点(斑) ? 黏膜水肿、渗出等
组别
无萎缩(0分)
胃 窦 轻度萎缩(1分)
中度萎缩(2分) 重度萎缩(3分)
无萎缩 (0分) 0期 I期 II 期 III 期

轻度萎缩 (1分)
I期 II 期 II 期 III 期

中度萎缩 (2分)
II 期 II 期 III 期 IV 期
重度萎缩 (3分)
II 期 III 期 IV 期 IV 期
胃黏膜炎症程度分级
组别
无炎症(G0)
胃 轻度炎症(G1) 窦 中度炎症(G2)
重度炎症(G3)
无炎症 (G0)
0级 I级 II 级 III 级


轻度炎症 中度炎症 重度炎症
(G1)
(G2)
(G3)
I级
II 级
II 级
II 级
II 级
III 级
II 级
III 级
IV 级
III 级
IV 级
IV 级
胃黏膜萎缩程度分级
Correa P. Front Gastrointest Res, 1980; 6: 98~108. Correa P. Am J Gastroenterol, 1988; 83: 504~509.
悉尼分类
新悉尼胃炎分类系统
直观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Dixon MF,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ical Pathology 1996, 20:1161~1181.
atrophic gastritis . Multifocal atrophic gastritis . Atrophic pangastritis
Atrophic gastritis
Grade
0
I
I0I
III
Stage
0
0
0
IV 0 I I II II III III IVIV
0
I
II
III
IV
Rugge M & Genta RM: Human Pathol. 2005;36:228~33
. Shindler R: Gastritis. Grune Stratton. New York, 1947
Whitehead 分类
1972年Whitehead 依据:胃镜和病理 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
-加入炎症活动性 -规定病理组织学报告
黏膜损害的部位 :胃窦部、胃体部、贲门部和中间带 腺体萎缩程度: 轻度、中度和重度 胃炎活动性: 静止的和活动的 化生及其类型: 假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
几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Schindler分类 Whitehead分类 Strickland 分类 Correa 分类 悉尼系统和新悉尼系统
Schindler分类
1932年Schindler 依据:开发的半屈式胃镜 1947年《Gastritis》:
特发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大性胃炎 伴随性胃炎
Rugge M & Genta RM: Human Pathol. 2005;36:228~33
胃体黏膜
正常 胃炎
萎缩性胃炎 轻度 中度 重度
R Hp + SPGI
G-17
Hp + or SPGI G-17
Hp +
Hp + or -
SPGI
SPGI
G-17 or * G-17
SPGI= 血清PG I;
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
? 定义:是指由各种病因所引起的胃粘膜慢 性炎症。
? 本病为常见病,根据资料统计,发病率为 60%,高年组达80%,根据胃镜检查资料 ,占活检的 55~80%,其中以慢性浅表性 胃炎( CSG)为主,萎缩性胃炎( CAG )占15~20%。表现为粘膜层以淋巴细胞 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侵润。
新型的慢性胃炎分类设想
慢性胃炎的分类、分期和分级
. Antral-predominant Non-atrophic gastritis
. Nonatrophic pangastritis
Nonatrophic gastritis
. Antrum-restricted atrophic gastritis . Corpus-restricted (predominant)
Correa 分类
1980年Correa
依据:流行病学观点 高分泌型胃炎与十二指肠溃疡联系在一起(B型) 自身免疫型胃炎与恶性贫血归为一类(A型) 环境性胃炎(AB型)则为胃癌高危者
1988年Correa 非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
弥漫性胃窦胃炎 萎缩性胃炎---弥漫性胃体胃炎(自身免疫性)
多灶性胃炎
Whitehead R, et al. J Clin Pathol, 1972;25: 1~11
Strickland 分类法
1973年Strickland和Mackay
依据:病变部位和免疫学特征
Classification of CAG by Strickland
Features
Type B
Type A
basal value
G-17= 血清胃泌素-17; basal or postprandial (after stimulation) value
* G-17 对刺激无反应
Sipponen P,上海共识会议
上海共识会议
内镜下慢性胃炎分成“非萎缩性(浅表性 )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三 大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