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知识的学习.ppt
合集下载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节 光的传播(第四章 光现象 学习、上课课件)

感悟新知
知识点 3 光的传播速度
知3-讲
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在物理学中用c表示,c=2.997 924 58×108 m/s。通常 情况下,真空中光速近似取c=3×108 m/s。
感悟新知
知3-讲
2. 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 (1)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十分接近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 1 夏夜,月光皎洁,草丛里飞舞着亮莹莹的萤火虫, 颇有“含明终不息,夜月空徘徊”的意境,此情景 中( ) A. 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不是光源 B. 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 C. 月亮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 D. 月亮是光源,萤火虫不是光源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题秘方:紧扣光源的定义。 解析:月亮是因为反射太阳光而看起来很亮的,不是自身 发光,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是自身发光,是光源,故B 正确,A、C、D 错误。 答案:B
虫都是光源;其中太阳、闪电、发光的水母、萤火虫属于 天然光源,点燃的蜡烛、灯光属于人造光源。
感悟新知
深度思考 看起来发光的物体一定是光源吗?
知1-讲
深度理解 看起来发光的物体不一定是光源,有些物体本身不发
光,但却能反射其他物体发出的射向它们的光,使其看起 来好像在发光,但是它们不是光源,如自行车的尾灯、放 电影时的幕布等。
影子
小孔成像
光照不到的区域 光照到的区域
异 黑暗的影子
明亮的像
挡住光的形状 与物体相比是倒立的
同
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
感悟新知
知2-讲
深度思考 (2)小孔成像的形状是否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深度理解 小孔成像中的像的形状只与物体的形状有
关,而与“小孔”的形状没有关系。
第四章药品的储存 ppt课件

保仓库、药品和人身安全 • 协助养护员做好温湿度调控工作 • 实行药品的效期储存管理 • 建立药品保管账(卡),记载药品进、出、存动态 • 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仓库、药品和人身安全
ppt课件
五、药品阶段性在库管理
1.定期对库存药品的分类储存、货垛码放、垛位间距、 色标管理等工作内容进行巡查,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 确保药品按规定的要求合理储存
做好相应的处理
ppt课件
药品保管员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认真执 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GSP等法律法规, 保证在库药品的储存质量
ppt课件
第三节 具体工作任务
ppt课件
15
具体工作任务
一、分类储存 二、货位管理 三、药品堆码 四、药品日常在库管理
五、药品阶段性在库管理
ppt课件
2.严格执行特殊药品出入库制度,实行双人双锁,专柜保 管,入库前坚持双人开箱验收,清点,双人签字入库, 出库时,发货要有专人对品名、数量、质量进行核查, 并由第二人复核,发货人、复核人共同在单据上盖章签字
ppt课件
特殊管理药品
3.建立专用账目,专人登记,定期盘点,做到账物相符,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当地药品主管部门
C.四先出
ppt课件
一、单项选择题
4.根据GSP的规定,有关药品经营企业药品储存说法错误 的是( )
A.按包装标示的温湿度要求储存药品 B.在人工作业的库房储存药品,按质量状态实行色标管理 C.储存药品相对湿度为35%-75% D.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不需分库存放 E.药品按批号堆码,不同批号的药品不得混垛
ppt课件
三、搬运和堆码
(二)药品堆码的距离 按GSP要求,药品堆码的距离要求为:货垛的“三 距”,指垛距、固定设施距和底距
ppt课件
五、药品阶段性在库管理
1.定期对库存药品的分类储存、货垛码放、垛位间距、 色标管理等工作内容进行巡查,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 确保药品按规定的要求合理储存
做好相应的处理
ppt课件
药品保管员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认真执 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GSP等法律法规, 保证在库药品的储存质量
ppt课件
第三节 具体工作任务
ppt课件
15
具体工作任务
一、分类储存 二、货位管理 三、药品堆码 四、药品日常在库管理
五、药品阶段性在库管理
ppt课件
2.严格执行特殊药品出入库制度,实行双人双锁,专柜保 管,入库前坚持双人开箱验收,清点,双人签字入库, 出库时,发货要有专人对品名、数量、质量进行核查, 并由第二人复核,发货人、复核人共同在单据上盖章签字
ppt课件
特殊管理药品
3.建立专用账目,专人登记,定期盘点,做到账物相符,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当地药品主管部门
C.四先出
ppt课件
一、单项选择题
4.根据GSP的规定,有关药品经营企业药品储存说法错误 的是( )
A.按包装标示的温湿度要求储存药品 B.在人工作业的库房储存药品,按质量状态实行色标管理 C.储存药品相对湿度为35%-75% D.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不需分库存放 E.药品按批号堆码,不同批号的药品不得混垛
ppt课件
三、搬运和堆码
(二)药品堆码的距离 按GSP要求,药品堆码的距离要求为:货垛的“三 距”,指垛距、固定设施距和底距
第四章陈述性知识

•知识掌握的实质是学生认知结构中命题网络的建立。对知 识的提取不是把输入头脑中的东西原封不动地单独再现出来, 而是对知识的网络结构进行搜索并作出决策的过程,具体有: • 1、运用现代认知心理学测量认知结构特征的技术,教师 编写测量知识内在联系的试题。 • 2、在知识的提取阶段,教师还要注意提示学生利用情景 和身体动作线索提高提取效率。
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
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
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是 关于“怎么办”的知识。是以产生式和产 生是系统的形式表征的。
(三)哲学的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
显性知识 也称“明言知识”( articulate
knowledge ),是能用语言文字(包括数 学公式、图表)等诸种符号表达的知识。
4、同化论
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观。它强调 学习者的积极主动精神,即有意义学习
的心向;强调有潜在意义的新观念必须
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找到适当的同化 点。
三、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 (一)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知识获得阶段
知识巩固阶段 知识提取阶段
(二)影响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因素
内部因素 先前知识 学习者自身 学习准备
一、促进陈述性知识的一般学习条件
(一) 深度加工材料 所谓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 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 解和记忆的方法。 (二)有效运用记忆术 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 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 策略。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来八、廿三。
机械学习的结果
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
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
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是 关于“怎么办”的知识。是以产生式和产 生是系统的形式表征的。
(三)哲学的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
显性知识 也称“明言知识”( articulate
knowledge ),是能用语言文字(包括数 学公式、图表)等诸种符号表达的知识。
4、同化论
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观。它强调 学习者的积极主动精神,即有意义学习
的心向;强调有潜在意义的新观念必须
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找到适当的同化 点。
三、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 (一)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知识获得阶段
知识巩固阶段 知识提取阶段
(二)影响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因素
内部因素 先前知识 学习者自身 学习准备
一、促进陈述性知识的一般学习条件
(一) 深度加工材料 所谓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 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 解和记忆的方法。 (二)有效运用记忆术 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 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 策略。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来八、廿三。
机械学习的结果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至第四章知识总结复习课件

指数分别相等.
解:
mn=+25,=3,解得
m=-2, n=2.
所以 mn=(-2)2=4.
针对训练
3、若5x2 y与x m yn是同类项,则m=2( ) ,n=1( ) 若5x2 y与x m yn的和是单项式,则m=2( ) , n=1( )
只有同类项才 能合并成一项
考点三 去括号
例3 已知A=x3+2y3-xy2,B=-y3+x3+2xy2, 求:(1)A+B;(2)2B-2A. 【解析】 把A,B所指的式子分别代入计算. 解:(1)A+B=(x3+2y3-xy2)+(-y3+x3+2xy2)
5.绝对值 (1)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是0.
6.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1)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2)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三、有理数的运算 1.有理数的加法
例4 若A是一个三次多项式,B是一个四次多项式,
则A+B一定是( B )
A.三次多项式 B.四次多项式或单项式
C.七次多项式
D.四次七项式
【解析】A+B的最高次项一定是四次项,至于是否含 有其它低次项不得而知,所以A+B只可能是四次多项式或 单项式.故选B.
你能举出对应 的例子吗?
针对训练
5.若A是一个四次多项式,B是一个二次多项式, 则A-B( ) C
第一章 有理数
小结与复习
要点梳理
考点讲练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要点梳理
一、正数和负数 1.小学学过的除0以外的数都是正数. 在正数前面加上符号“-”(负)的数叫做负数. 2.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复习课PPT课件

02
知识点回顾
知识点一:数的认识
总结词:数的分类与性质 总结词:数的运算
详细描述:回顾有理数、无理数、整数、分数等数的分 类,掌握数的性质,如奇偶性、大小关系等。
详细描述:复习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理解运算律,如 交换律、结合律等,掌握运算顺序。
知识点二:代数式
总结词
代数式的定义与表示
详细描述
理解代数式的概念,掌握代数 式的表示方法,如单项式、多 项式等。
例题二:代数式的简化
总结词
代数式的简化是数学中常见的题型,需要学生掌握代数式的合并 同类项、化简等技巧。
详细描述
代数式的简化是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关键步骤之一。通过合并同 类项、化简等技巧,可以将复杂的代数式简化为更易于处理的形 式。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代数式,并提高解题效率。
例题三: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 复习课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知识点回顾 • 重点与难点解析 • 典型例题解析 • 练习题与答案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复习目标
02
01
03
掌握第四章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复习内容概述
练习题二:代数式
01
代数式的运算
02
代数式的应用
代数式的分类
03
练习题二:代数式
代数式的变换技巧
1
代数式的恒等变换
2
代数式的因式分解
3
练习题三:方程与不等式
01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0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03
第四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短时记忆的容量也即广度,一般认为是 7+2个项目。 Miller(1956)
25
短时记忆(续)
短时记忆是正在工作着的、活动着的记 忆,因此我们又称它为工作记忆 (working memory)。
短期记忆是信息处理的中间站,还需继 续加以处理,否则就会消失。短期记忆 也称初始记忆(primary memory),又称 短期贮存(short-term store,简称STS)。
26
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保持在一分钟以上乃 至终身的记忆,它的信息主要来自短时 记忆的加工、复述,也有由于印象深刻 而从感觉记忆一步形成的。
在长时记忆中,大量是以意义的方式对 信息进行编码的。
27
长时记忆(续)
科林斯()和奎利恩()的研究认为语 义记忆可能以网络形式贮存材料。 –每个概念是个节点,它可以和上下概 念相连,也可以和它的属性相连。 –回忆时,从一个概念开始,可以联系 到上下左右的有关概念。 –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层次越多, 时间越长。
概念后,再学“蔬菜”这个总括性概念时,新
概念总括了原有的一些观念,新概念就具有了
意义。这种学习在概念学习中比命题学习更为
普遍。
14
并列结合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通过并列结合获得意义的学习, 是在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既非从属关系 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但是,因为它们是由一 些原有观念合理结合而成的,新知识与原有的知 识有一般的吻合性,所以它们都有潜在意义,因 而也可以被原有的知识同化而产生意义。
32
巴特莱特 实验(Barrlett,1922)
33
长时记忆中的扭曲现象——记忆扭曲测验 (Allport & Postman ,1958)
25
短时记忆(续)
短时记忆是正在工作着的、活动着的记 忆,因此我们又称它为工作记忆 (working memory)。
短期记忆是信息处理的中间站,还需继 续加以处理,否则就会消失。短期记忆 也称初始记忆(primary memory),又称 短期贮存(short-term store,简称STS)。
26
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保持在一分钟以上乃 至终身的记忆,它的信息主要来自短时 记忆的加工、复述,也有由于印象深刻 而从感觉记忆一步形成的。
在长时记忆中,大量是以意义的方式对 信息进行编码的。
27
长时记忆(续)
科林斯()和奎利恩()的研究认为语 义记忆可能以网络形式贮存材料。 –每个概念是个节点,它可以和上下概 念相连,也可以和它的属性相连。 –回忆时,从一个概念开始,可以联系 到上下左右的有关概念。 –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层次越多, 时间越长。
概念后,再学“蔬菜”这个总括性概念时,新
概念总括了原有的一些观念,新概念就具有了
意义。这种学习在概念学习中比命题学习更为
普遍。
14
并列结合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通过并列结合获得意义的学习, 是在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既非从属关系 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但是,因为它们是由一 些原有观念合理结合而成的,新知识与原有的知 识有一般的吻合性,所以它们都有潜在意义,因 而也可以被原有的知识同化而产生意义。
32
巴特莱特 实验(Barrlett,1922)
33
长时记忆中的扭曲现象——记忆扭曲测验 (Allport & Postman ,1958)
2024学考精练生物七年级上册(配人教版)PPT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章 知识归纳

跟踪训练 2.如图是蝶形花科的部分植物分类关系图,据图判断错. 误. 的是( D ) A.菜豆、绿豆、赤小豆属于同一个分类等级 B.三种植物中绿豆与赤小豆的亲缘关系较近 C.绿豆与赤小豆共同特征比绿豆与菜豆的多 D.蝶形花科所包含的植物种类比豇豆属的少
重难点2 检索表
3.通过查阅检索表,可确定生物的分类地位。某同学制作了如下检索表, 其中字母表示动物类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跟踪训练
4.根据某些植物的检索表分析下列植物,与检索表中的“丙”最相近的
是( A )
1a.用种子繁殖……………………………甲
2a.种子有果皮包被……………………子繁殖………………丁
A.马尾松
B.卷柏
C.桃
D.水绵
典例精析:检索表是以区分生物为目的编制的表。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 索表。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动植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 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接着,再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把上 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好像二歧式分枝一样,如此,逐 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的检索表。
版本:人教版
年级:七年级
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生物
第四章 生物分类的方法
本章知识归纳
知识清单
重难易错
1
知识清单
2
重难易错
目录
知识清单
重难易错
知识清单
让学习变的简单
鱼 节肢动物
知识清单
重难易错
重难易错
让学习变的简单
重难点1 生物分类等级的含义 1.如图是某同学归纳的犬在部分分类等级中的位置。据图分析正确的 是( D ) A.图中由高到低的分类等级依次是:种、属、科 B.分类等级“科”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C.分类等级“科”中的生物种类多,生物的共同特征也越多 D.图中三种动物之间,犬与狼的亲缘关系最近
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2.命题网络 2.命题网络
如果两个命题中具有共同的成分, 如果两个命题中具有共同的成分,通过这 些共同成分可以把若干命题彼此联系并组 成命题网络。 成命题网络。 中国的首都是北京。 中国的首都是北京。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这两个命题中有共同成分“北京” 这两个命题中有共同成分“北京”,通过 它就可以把两个命题联系起来, 它就可以把两个命题联系起来,形成一个 最简单的命题网络 :“2008年奥运会在 年奥运会在 中国的首都北京举行。 中国的首都北京举行。”
提出一些挑战学生误解的问题。 提出一些挑战学生误解的问题。
一个物理老师刚刚开始讲惯性。 一个物理老师刚刚开始讲惯性。几个学生断言当把一 个棒球扔到空中以后, 个棒球扔到空中以后,还会有一个力持续作用于它一 直把它往上推,直到这个棒球开始往下掉。老师就问: 直把它往上推,直到这个棒球开始往下掉。老师就问: 当棒球离开掷球者的手以后, “当棒球离开掷球者的手以后,空气中还可能会有什 么力把它往上推呢? 么力把它往上推呢?”
走进课堂走进课堂-帮助概念学习
呈现否定例证—特别是那些“擦边球” 呈现否定例证—特别是那些“擦边球”—以说明 哪些例子不属于这个概念。 哪些例子不属于这个概念。
一个老师在描述什么是哺乳动物的时候, 一个老师在描述什么是哺乳动物的时候,他举了青蛙 和蜥蜴的例子来说明为什么这些动物不是哺乳动物。 和蜥蜴的例子来说明为什么这些动物不是哺乳动物。
变式:概念正例的变化 变式 概念正例的变化
变更对象的非本质属性的表现形式, 变更对象的非本质属性的表现形式,变更观察 事物的角度或方法,以突出对象的本质属性, 事物的角度或方法,以突出对象的本质属性, 突出那些隐蔽的本质要素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知识的分类 (一)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它包括事实、 规则、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等。用于回答“是么?”“为 什么?”的问题,如回答“中国周边毗邻多少个国家?”“为什 么全球气候正在变暖?”等问题。陈述性知识与人们日常使 用的知识概念内涵较为一致,也称为狭义的知识。 (二)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怎么办”的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指 个人只能借助某种活动形式间接地推测出来的知识。比如 “用普通话朗诵《静夜思》”,篮球中“如何三步上篮”, “85÷3=?”,“如何测算出桌面的面积”等问题,都需要应 用 程序性知识才能解决。只有程序性知识才能解决学习、工作 和生活中面临的问题。
2、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联系 (1)从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来看,程序性知识学习通常要 经历一个陈述性学习阶段。换言之,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 是一个从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的过程,因此陈述性 知识的获得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 (2)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为获取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 靠的保证。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对学习内容的判断和转 换,而这主要依靠个体的程序性知识。 (3)程序性知识的提取与应用也离不开陈述性知识,一 般来说,产生式系统是依据命题网络来构建的,人们一开始 是通过对命题网络的有意识搜索来决定怎么做,经过大量的 练习,命题网络的某些部分开始转化为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
(三)、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1、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 (1)从输入输出看,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止的,其输入与输出的内容基本相同。 例如,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北京在广州的北面”,学生回答问题时只要原样答出就行 。 而程序性知识是动态的,是通过运用规则对符号进行转化和操作,其输入与输出是不 同的。例如输入“85÷5=?”,输出是“17”。 (2)从知识表征来看,陈述性知识是以命题或命题网络的形式来储存的,而程序 性知识则是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为表征形式。 (3)从激活和提取来看,陈述性知识的提取速度相对较慢,通常需要一个有意识 的搜索过程;而程序性知识的激活速度较快,能够形成自动化的连锁激活与反应。 (4)从学习与遗忘速度来看,陈述性知识学得快,忘得也快;程序性知识学得 慢,忘得也慢。尤其是动作技能,一旦达到熟练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 (5)从测评方式来看,陈述性知识通过“陈述”的方式来测评,也就是从人们“ 怎么 说”来判断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而程序性知识则需要通过观察学习者的操作行为或 行为结果来间接测量,也就是从人们“怎么做”来看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
(二)现代认知心理学概念: 1、皮连生:知识就是“主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 信息及其组织,储存于个体内,即为个体知识,储存于个体 之外,乃是人类知识”。 2、皮亚杰:“知识是主体与环境或思维与客体相互交换 而导致的知觉建构,知识不是客体的副本,也不是由主体决 定的先验意识。” 3、莫雷:从心理学的观点看,知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知识一般仅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 信息,如各门学科中的基本事实、概念、共识、原理等。广 义的知识则是指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 其组织。广义的知识包括认知领域的全部学习结果。
第一节 知识的概述 一、知识的概念
(一)一般概念: 1、 鲍宗豪:“知识是一个不能得到精确定义的名词”。 2、《教育大词典》: “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现 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 3、《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 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和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 人脑中的主观映像。就它反映活动的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 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 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
三、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 (一)知识的学习与获得是一个建构的过程 1、建构的含义:建构活动是通过新学习知识与原有知识经 验之间双向、反复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 2、建构的方法——同化与顺应 (1)同化。学习者通过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联系起 来,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意义,把它纳入已有认知结构的过程, 叫做新知识的同化。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以原有知 识经验为基础来同化新知识。 (2)顺应。随着新知识的同化,原有知识经验会因为新知 识的纳入而发生一定的调整或改组,这就是知识的顺应。 同化体现了知识发展的连续性和累积性。顺应则体现了知 识发展的对立性和改造性。知识建构一方面表现为新知识的进 入,同时又表现为原有知识的调整改变,同化和顺应作为知识 建构的基本机制,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
(四)策略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即个体 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 般方法和技巧。策略性知识在本质上属于程序性知识,但有 其自身的一些特征。 1、策略性知识的作用方向不是“对外办事”,而主要是“对 内监控”,即策略性知识的作用对象不是客观现实世界,而是 主体的主观内部世界中的信息加工过程。 2、策略性知识的基本功能是解决怎么办,即如何学才最 好、最有效的问题。比如数学学习中的心算问题,关于“会不 会心算”的问题是由程序性知识(即通常意义上的智慧技能) 来完成的,策略性知识要解决是“如何算才迅速与准确”的问题 。 基于策略性知识本身的特殊规定性,我们认为,策略性 知识是指用以提高效率与效果,直接作用于主体认知过程(或 信息加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第四章 知识的学习第一节知识的概述
第二节
第三节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与获得
知识的学习策略
【教学目标】: 1、掌握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复杂知识、 遗忘、迁移的概念和理论; 2、掌握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获 得的策略; 3、利用遗忘规律、知识获得、迁移的原理,提高 学习效率。 【教学重点】: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迁移的概 念和理论。 【教学难点】: 1、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获得的 策略; 2、利用遗忘规律、知识获得、迁移的原理,提高 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