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十三势歌诀
十三势歌

十三势歌十三总势莫轻视。
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
气遍身躯不少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
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
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意在腰间。
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
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
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
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
意气君来骨肉臣。
想推用意终何在。
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
字字真切意无遗。
若不向此推求去。
枉费功夫贻叹息。
打手歌掤捋挤按须认真。
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吾。
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
沾连粘随不丢顶。
张三丰拳论一举动中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
其根在脚,发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
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後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皆然。
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
有上即有下,有前则有後,有左则有右。
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即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
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
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乾坤坎离四正方也。
『采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
『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
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十三势行功解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头顶悬也。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也。
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气遍身躯之谓)。
运动如百炼钢,无坚不摧。
形如搏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
静如山岳,动如江河。
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力由脊发,步随身换。
收即是放,断而复连。
往复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
极柔软,然后极坚刚。
王宗岳的太极秘籍《十三势行功歌诀》详解

王宗岳的太极秘籍《十三势行功歌诀》详解一、《十三势行功歌诀》——王宗岳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痴。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是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工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工用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意无疑。
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遗叹息!二、王宗岳简介王宗岳,字林贞,号净贞,生活于明朝万历年间,山西人(传说为山西太谷县小王堡村人。
据李亦畬手书《太极拳谱》之《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记载,说明王宗岳为山西人无疑)。
内家拳名家,精通拳法、剑法、枪法,对拳术颇有研究。
史书对其记载甚少,现今资料,多为后人传说和考证,生平、籍贯说法不一。
本文介绍,是参照百度百科所写。
三、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诀》释义《十三势行功歌诀》为明王宗岳所著,相传王宗岳著之太极拳论共有四篇,除《十三势行功歌诀》外,尚有《王宗岳拳论》、《十三势》及《打手歌》。
字义: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十三总势莫轻视之“十三势”,指“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个手法,及“进、退、顾、盼、中定”五个步法。
命意源头在腰隙之“命意”,指思维。
“腰隙”之“隙”,指腰间部位。
全句之意为太极这十三总势,决不可轻视,更不可等闲视之,因为他的源头在腰间这个部位。
【论述】其实八门五法决不可轻视,它的精华之处在腰际,因为太极拳的起始动作在腰,其它的手部动作,则随腰之转动而动。
医书《内经》有言:“腰为肾之府,旋转不能,肾将惫矣”。
肾主骨,主人体之精门机能,久练腰肾,必能强筋健骨,增进骨质密度,故勤练太极拳对肾脏之保健有一定之功效。
若腰部活动不能,则肾必疲惫,人必体衰垂危。
清武禹襄著之《太极拳解》曾言:“气如车轮,腰如车轴”,其意为气如车轮,循环不息,腰如车轴,带动身臂之转动。
太极十三势歌诀及行功心解

太极十三势歌诀及行功心解前言一些爱好太极拳的朋友总想找到太极十三势歌诀及行功心解和打手歌,但许多太极拳书中根本就没有,为了满足大家的要求,特找到老板的旧书,把这些练太极拳必懂的歌诀奉上,以助有缘人。
十三势歌诀十三势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想推用意终须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
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惜。
十三势行功心解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园活之趣,所谓变动虚实也。
发劲须沉着松净,专主一方。
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
运劲如百练钢,何紧不摧!形如搏兔之鹗,神如捕鼠之猫。
静如山岳,动若江河。
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力由脊发,步随身换。
收即是放,断而复连。
往复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
极柔软然后坚硬,能呼吸然后灵活。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心为令,气为旗,腰为轴。
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至于慎密矣。
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骨。
神舒体静,刻刻在心。
切记一动无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
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迈步如猫行,远劲如抽丝。
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有气无力,无气者纯刚。
气如车轮,腰如车轮。
说明:(注意:朋和冽二字,应该有提手旁,因打不上,固简化打的)十三势者,朋,履,挤,按,采,冽,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
朋,履,挤,按,即先天八卦中的乾、坤、坎、离四正方也。
采,冽,肘,靠,即先天八卦中的巽、震、兑、艮四偏方也。
十三式太极拳教学口令

十三式太极拳教学口令
1、起势:身体站直,双手下垂,左脚向左踏出一步,与肩同宽。
2、画弧:右手由右边沿左臂内侧上提,左手随着向左旋转。
3、黄鹤:左手由左边沿右臂内侧上提,右手向右侧转弯下挥,中指指
向左手脚尖。
4、白鹤亮翅:左脚向左迈一步,双手分别向两侧伸直,左手手心向下,右手手心向上。
5、单鞭:推左手,右手下垂,左脚向左踏实,右脚起脚跟转向右打出
踢脚式。
6、云手:身体缓缓向左转,两手斜上方向左右大画圈运动。
7、高探马:左手随身形向前平推,右手随身形向左划弧落下。
8、右蹬脚:左手缓后,右手向右上挥至肩头,右脚向右外踢出猛脚式。
9、野马分鬃:左手向右上方斜抬,右掌贴着胸部,右脚向右踏实,左
脚跟向右转。
10、懒扎衣:左手伸直向前,右手肘向左拧转,向左伸出右手,左脚
迈一小步。
11、倒拽手:双手向左侧移动,右手沿着臂向后向下拉拽,左脚随身
体向左退。
12、独立:左脚脚尖顶地,右脚跳起,左手向下落,右臂上举。
13、收势:右手落下,身体左右慢慢收回,双手同时落下归于丹田。
陈式太极十三势歌诀述真

陈式太极十三势歌诀述真任景华太极十三势者,手八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眼两法(左顾右盼)、步两法(前进后退)、身一法(中正稳定)是也。
太极金刚朱天才编排的太极十三势(老架),金刚捣碓、掩手肱拳、当头炮为陈式太极拳独特的刚柔并济的动作,可刚柔并用亦可柔而不发;单鞭、懒扎衣为左顾右盼;单鞭、六封四闭、斜行为大开大合;白鹤亮翅可大可小,可屈可伸;金刚捣碓、掩手肱锤、金鸡独立可震脚,也可不震脚。
倒卷肱、白鹤亮翅为退中有攻、进中有退;雀地龙、十字手乃擒拿之法。
前四式步法走四正方向,中间四式步法走四隅方向。
四正四隅对应八卦八方位即太极八法。
进退顾盼定乃五行。
套路虽小但十三势已把陈式太极拳的特点囊括其中,故名曰:太极十三势。
【太极十三势拳谱】预备势、起势之后,(1)金刚捣碓(2)懒扎衣(3)六封四闭(4)单鞭(5)雀地龙(6)金鸡独立(7)倒卷肱(8)白鹤亮翅(9)斜行(10)掩手肱捶(11)十字手(12)转身摆莲(13)当头炮金刚捣碓收势预备势,即无极桩也。
【预备势歌诀】涌泉吻地头顶天,骑着大马背靠山。
两臂松垂若挂肩,脊椎拉直神内敛。
眉心舒开嘴角翘,舌搭鹊桥生津咽。
唇齿轻合下巴掉,咽喉玉枕擎泥丸。
竖领横散膝意领,塌裆会阴托丹田。
小腹鼓荡命门撑,膝盖一定对涌泉。
心静体松不知我,骨肉分离气挂连。
静若菩萨观自在,合道就在一瞬间。
【解读】“涌泉吻地”指脚掌贴地面。
“骑着大马”指马步,骑马领裆式的简称即马步。
“背靠山”是一种感觉,靠山而坐,稳稳当当。
“神内敛”指两眼微微闭上,把发散的思维收回来。
“嘴角翘”指内心愉悦,内心恬然。
“舌搭鹊桥”指舌头贴上颚,不用故意顶上颚。
“下巴掉”指下颚放松。
“咽喉玉枕擎泥丸”指咽喉、玉枕穴把百会穴擎起来,头定位于空中不偏不仰不低头。
“竖领横散膝意领”指头领脊椎竖直,腹股沟内裹,命门后撑把膝盖领起来,防止膝盖负重过度而疲劳。
“塌裆”指松胯屈膝,头被挂在空中不随身体下来,裆部圆撑,膝盖在涌泉穴的上方。
最全的《太极拳》口诀

最全的《太极拳》口诀一、起势口诀起势开合顶撑衡,左右分开独立行。
肩尽肩,胯尽胯,脊骨竖直高挺拔。
二、云手口诀交叉如镜兜起衣,身前共渡顺时移。
上手提,下手压,周身绕圈勿迟疑。
三、单鞭口诀首尾整合意在连,护肩贴耳步前踢。
手高下保,虚实相切,双手分出步子稳。
四、白鹤亮翅口诀合身退步往后施,单足懸空异步起。
肩开肩合,腰拧腰顺,轻松舒展一鹤姿。
五、摘星口诀上劲配合身翻转,劲到手到久久存。
左右开合,虚实切换,动静结合运劲短。
六、单腿蹬球口诀腿抬腕放跟部撑,劲从腹部脚抬发。
门当户对腿翘起,脚跟落地大势稳。
七、金鸡独立口诀肘抵腰肋两点顶,金鸡独立身轻盈。
左压右扶,平衡进退,身体挺直不前倾。
八、提莲口诀劲由掌心发蓄势紧,松开提起装境界。
阳手活腕动腰稳,气贯顶后注意反。
九、白鹤亮翅反手沉式口诀撑体拨开手推掌,步前旁出回手挡。
白鹤亮翅虚实换,转身回顾丹田放。
十、十字手口诀一手往上一手低,十字手法力量齐。
左闪右挡,灵敏勿慢,守中以静养生机。
十一、伏虎式口诀呼气腰腹尽量收,双手实肘收上顶。
呼气下蹲臀部后倾,放松身体跟地生。
十二、揽雀尾口诀上抬右腕下沉腰,揽雀尾下劲转。
右迅左抢,太极变幻,守中行气顺畅流。
十三、斜飞式口诀重心右移左腿顾,斜飞式劲力发。
斜形挨腰,斜退斜顶,虚实转换力图圆。
十四、蹬脚式口诀两手提起劲活腰,脚尖蹬起铲地虚。
双肩前握,劲透座椅,肩腿股腰齐用力。
十五、肘底看月口诀空松沉肘发劲力,日月无光肘底看。
稳定如山,前后收换,内外转换力到定。
十六、抱虎归山口诀虎口系定袖左环,腕低虚肩体倾斜。
腿蓄有力收顶身,左右回卷均匀呈。
十七、进步搬拦捶口诀提腕上劲发里劈,直拦捶入身劲发。
起手往前进力劲,气势宏伟拦搬拿。
十八、手倒式口诀手未放下意继延,手倒式法乃一般。
手低手高,往上弓身,收胸倒滑意意宽。
十九、素问式口诀腿拧腰两眼左顾,腿起眼中窄路走。
腿出臂入,迅猛连发,齐整劲力顶 :x二十、摆莲口诀两腿并摆松肩颈,双手摆莲化劲顶。
陈式太极十三势歌诀述真

陈式太极十三势歌诀述真1. 开即开展气势,运劲要活手脚。
2. 合即合起气力,收力要非一道。
3. 挤即挤摩力顶,牵劲要抓可见。
4. 摟即摟劲大展,引劲要准最妙。
5. 按即按顶力径,顶劲要用力求。
6. 掤即掤力出手,引劲要推力逞。
7. 捋即捋劲力贯,连劲要顺不断。
8. 挒即挒起引力,斜劲要斜正中。
9. 肘即肘尖直走,横劲要平伸直。
10. 靠即靠到绵劲处,邓劲要到劲全出。
11. 剉即剉力如刀,翻劲要厚健好。
12. 踢即踢劲打击,跺劲要实刀切。
13. 缩即缩劲至最小,收力要紧不松。
陈式太极十三势歌诀是陈式太极拳中非常重要的指导原则和口诀,以帮助练习者正确领会、运用太极拳的技法和内涵。
以下是对每个功势的详细解释:1. 开(对应陈氏太极拳中的掤劲):开展气势,即以手脚为基础,通过整体运动,展开身体的气势和能量。
2. 合(对应陈氏太极拳中的按劲):合起气力,即收敛力量,使劲力集中于一点,以便一道力量的运用。
3. 挤(对应陈氏太极拳中的挤劲):挤摩力顶,即通过用力顶、擦摩、挤压等动作,把对方的力量顶出去,并对对方施加牵引力。
4. 搂(对应陈氏太极拳中的捋劲):捋劲力贯穿,即通过整体的连续流动动作,使劲力从身体的一部分贯穿到另一部分,保持连贯性。
9. 肘(对应陈氏太极拳中的肘劲):肘尖直走,即通过肘部的运动,使肘尖直线向前推进,使横劲保持平伸直。
10. 靠(对应陈氏太极拳中的靠劲):靠到绵劲处,即通过有节奏地推动身体,将绵劲的力量集中到一点,然后通过发力使劲力全出。
11. 剉(对应陈氏太极拳中的剉劲):剉力如刀,即以手臂的运动方式,使劲力以刀切的形式施加在对方身上。
陈式太极十三势歌诀述真

陈式太极十三势歌诀述真
陈式太极十三势是陈长兴老师所创,是陈式太极拳的基础,通过这些动作的练习可以改善身体健康、增强肌肉力量、提高灵活性和平衡能力。
以下是陈式太极十三势的歌诀述真。
一、沉肩坠肘:
前后左右中,天人合一理。
二、收腰摆臀:
盆骨顶球股,上下类似理。
三、虚灵顶劲:
头颈挺直放,正气聚顶理。
四、野马分鬃:
骨骼舒展开,四肢协调理。
五、白鹤亮翅:
左右鸿运翔,千年不变理。
六、搂膝拗步:
行迈须用力,上下气流理。
七、手挥琵琶:
身体往前迈,动中有稳理。
八、倒提金刚:
身体中立立,如金石雄岳理。
九、进步架锤:
两腕相连身,柔韧又中正。
十、五劈掌手:
五势全靠手,意虚攻又实。
十一、扣身抱球:
内劲收腹脐,怀抱真空理。
十二、如封似闭:
意在手中生,虚实和谐理。
十三、白蛇吐信:
拳脚端正散,骚动身心理。
陈式太极十三势歌诀述真,通过这些动作的练习,可以使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身心得到平衡,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拳术修养。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身体的力量和协调性,要随着动作的进行,有序地控制身体的力量,使得动作流畅而有力,发挥出太极拳的独特魅力。
要注意呼吸的控制,要做到吸气和呼气的顺畅,以达到身体的自然和谐。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领悟,才能真正掌握陈式太极拳的十三势,发挥出太极拳独特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十三势歌诀
太极十三势歌诀是历代太极拳师十分重视的歌诀,是太极十三势的经验总结,其中包含了练习太极拳的要领和心法。
太极十三势歌诀语言精练、内涵深刻,值得每一位喜爱太极拳的
人细细品味。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十三个动作总的基础功法是无极桩,他的关健在人体腰曲的中间点,此处是上传下导的桥梁,是人体受压力最大的地方,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问题。
就是要在此韧带处调节平衡。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必须注意人体各个部位的虚实并转换虚实,如不这样身体就会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平衡。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只有按照正确的规范的功法来参悟平衡,放松、稳实、得力的基础上来思悟和理解功法,才会明白其中平衡的真正含意。
它们对立统一时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
准确地体察对方武功的深浅。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每种站桩、走架、推手、散手、发放手都须在平衡、腹部坚实点、韧带、肉、骨中去体会思悟他的真正含意并完善他,这时得到的太极拳功法感觉不到费什么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时刻注意腹部坚实点到四方八面的韧带,在从四方八面回到腹部坚实点的韧带,它和松静稳实的腹部及清空宽广的胸部组成一个完善的腹部坚实点。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在练拳的过程中,全身各处韧带都要尽量松开,使人感到骨与骨之间好像没有韧带牵连着似的,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力,它是一种连绵不断的,圆转自如的,可刚可柔的,能化能打的和富于弹性的韧带。
它只有在全身放松的基础上才能办到。
随着对平衡、腹部坚实点认识的提高,放松功夫便越来越深,参与远动的韧带也就越来越多。
对韧带认知就
越清楚。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要用心去思悟细节,细节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有真功夫,是否有洞彻事理的头脑,是否有明察秋毫的方法。
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
这种忘我境界是一种长期经过训练后所达到的随心所欲的自然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他真是无一处无轻灵,无一处不沉着,无一处不顺逐,无一处不坚韧,无招无式,简短有力、重在精神,才能表现功法和人的完美统一。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练习太极拳必须有一位明自太极拳理论和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引道学习,在这样的基础上慢
慢地继承和参悟、总结学习方法。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怎样理解和参悟太极拳的准确方法,“意”和“气”是主宰,“形”和“骨”是顺应意气
而运行的。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习练太极拳最终用意是什么呢,保持乐观的练功态度,朴素自然的功法追求。
轻松、自然、豁然、开朗,怡然自得的练习方式。
要有容纳万事万物的宽广胸怀,这样,人的心才会回
复到儿童般纯洁无瑕的境地。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
短短的一百来字,每个字的含意都是真话实话,没有假话。
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
叹息。
如果不用科学的方法来追求太极拳理,是白白枉费时间,并且一生不知道什么是太
极拳。
(尊重原版,若要分享到网上请加上下面这句话)
文章源自:武当师行功夫馆微信订阅号《太极十三势歌诀详解》【微信号:wdsxgfg】
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