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给水排水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组成;2. 学习并了解城市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要求;3. 掌握给水排水系统中常见设施的类型、功能及适用条件。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给水排水系统的实际需求,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2. 能够运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模拟与优化;3. 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给水排水系统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给水排水工程事业的热爱,提高职业认同感;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给水排水系统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给水排水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项目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和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给水排水系统基本原理与组成- 给水系统概述:水源、取水、输水、配水;- 排水系统概述:排水设施、排水管网、污水处理与回用。

2. 城市给水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要求- 给水排水系统规划原则与目标;- 设计流量计算、管网布置与设施选型。

3. 给水排水系统常见设施- 给水设施:泵站、水池、水箱、管道等;- 排水设施:检查井、雨水口、泵站、污水处理厂等。

4. 给水排水系统设计方法与步骤- 设计前期调研与资料收集;- 设计方案制定与优化;- 施工图绘制与预算编制。

5. 给水排水系统设计实例分析- 分析实际工程项目,了解设计过程;- 学习优秀设计案例,提高设计水平。

6. 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软件应用- 介绍专业软件功能与应用;- 学会使用软件进行系统模拟与优化。

给排水课程设计

给排水课程设计

给排水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给排水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及工作流程。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给排水系统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给排水工程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为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将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并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排水系统的原理、组成部分及工作流程。

具体教学大纲如下:1.给排水系统的定义和作用2.给排水系统的组成部分–污水处理设施3.给排水系统的工作流程–污水处理过程教学内容将结合教材和实际案例进行讲解,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给排水系统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给排水系统的原理、组成部分和工作流程。

2.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给排水系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问题。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运行。

4.实验法: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验证给排水系统的原理。

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给排水工程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动手实践。

教学资源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等活动,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给排水专业课程设计

给排水专业课程设计

给排水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给排水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水力学基础、流体输送及水质处理等关键概念;2. 学习并熟悉给排水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关键环节,如管网设计、设备选型及系统优化;3. 掌握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能够运用到实际给排水工程项目中。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简单的给排水工程设计和计算;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给排水工程问题的能力,包括故障排查和系统优化;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参与项目讨论并有效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对给排水工程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责任感;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给排水工程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中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关注工程的社会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给排水专业核心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大学三年级,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案例教学、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为未来从事给排水工程设计和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给排水系统原理:包括流体力学基础、水力学公式应用、流体输送特性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给排水工程设计:涵盖管网设计原理、设备选型与布置、系统优化方法,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技术规范与标准:介绍我国给排水工程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和法规,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给排水工程案例:分析典型给排水工程项目,包括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等方面,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如水质分析、泵站运行等,结合教材第五章内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6. 专业软件应用:教授学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给排水工程设计,如CAD、EPANET等,对应教材第六章内容。

给排水技术的课程设计

给排水技术的课程设计

给排水技术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给排水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给水、排水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功能。

2. 学习并了解城市给排水管网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维护的相关知识。

3. 掌握我国给排水行业的技术标准及规范。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给排水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简单的给排水系统故障排查。

2. 学会使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简单的给排水系统设计与计算。

3.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实习等环节,掌握一定的给排水设施操作与维护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给排水技术行业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为我国给排水事业做贡献的愿望。

2. 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给排水技术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为未来从事给排水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给排水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以上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涵盖以下方面:1. 给排水系统基础知识:包括给水系统的水源、水质处理、输配水设施;排水系统的污水收集、输送、处理及排放设施。

2. 给排水工程设计:涉及城市给排水管网的设计原则、计算方法及案例分析。

3. 给排水工程施工与运行维护:介绍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及运行维护要点。

4. 给排水技术标准与规范:学习我国给排水行业的相关法规、标准及规范。

具体教学大纲如下:第一周:给排水系统基础知识(教材第一章)第二周:给水系统设计及计算(教材第二章)第三周:排水系统设计及计算(教材第三章)第四周:给排水工程施工与运行维护(教材第四章)第五周:给排水技术标准与规范(教材第五章)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进行调整,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给排水相关各类课程设计

给排水相关各类课程设计

给排水相关各类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给排水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对给排水系统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际工程中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1.了解给排水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功能;2.掌握给排水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水源、水泵、管道、阀门、污水处理设备等;3.理解给排水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方式。

4.能够熟练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给排水系统的安装和调试;5.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和优化给排水系统的布局和参数;6.能够对给排水系统进行故障排查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排水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2.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设施,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排水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功能,给排水系统的组成部分,给排水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方式。

1.给排水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功能;2.给排水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水源、水泵、管道、阀门、污水处理设备等;3.给排水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方式;4.给排水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给排水系统的定义、分类、功能、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运行方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给排水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给排水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给排水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给排水系统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本节课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给排水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给排水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4.实验设备:准备给排水系统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给排水技术课程设计

给排水技术课程设计

给排水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给排水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及其组成。

2. 学会并掌握给排水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如流量计算、管道选材及布置。

3. 了解我国给排水工程的相关法规和标准,以及环保理念在给排水技术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给排水技术知识,进行简单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绘制给排水系统图纸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能对给排水系统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给排水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给排水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为未来从事给排水工程领域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给排水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针对中职学生特点,课程注重实践操作,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为未来从事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给排水技术基础知识:- 给水系统的组成、分类及工作原理。

- 排水系统的组成、分类及工作原理。

- 给排水工程相关法规和标准。

2. 给排水系统设计原理:- 给水系统流量计算、管道选材及布置。

- 排水系统流量计算、管道选材及布置。

- 节能环保措施在给排水系统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技能:- 给排水系统设计与计算方法。

- CAD软件在给排水图纸绘制中的应用。

- 给排水系统故障排查及维护方法。

4.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进度:- 第一周:给排水技术基础知识学习。

- 第二周:给排水系统设计原理学习。

- 第三周:实践操作技能训练(设计与计算、CAD绘图、故障排查)。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系统性地安排了给排水技术的基础知识、设计原理和实践操作技能。

给排水科学工程课程设计

给排水科学工程课程设计

给排水科学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给排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工程设计的流程。

2. 掌握给排水系统中主要设施的功能、类型及适用条件。

3. 了解我国给排水工程的相关法规、标准和工程实例。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给排水工程设计方法,完成小型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与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给排水工程图纸的能力。

3. 能够分析给排水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给排水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给排水工程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性。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实际工程设计能力。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针对此特点,课程目标注重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给排水工程基本概念:包括给水工程、排水工程、中水回用等基本定义,以及给排水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总论2. 给排水系统设计原理:讲解给水系统、排水系统的设计原理,以及设施选型与布置。

教材章节:第二章 给排水系统设计原理3. 给排水工程设计流程:介绍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流程,包括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阶段。

教材章节:第三章 给排水工程设计流程4. 给排水工程设施:学习给排水系统中主要设施的功能、类型及适用条件,如泵站、水管、阀门、污水处理设施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给排水工程设施5. 给排水工程实例分析:分析典型给排水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设计与施工要点。

教材章节:第五章 给排水工程实例6. 给排水工程设计计算:培养学生运用设计方法,完成小型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与计算。

教材章节:第六章 给排水工程设计计算7. 给排水工程图纸绘制:教授学生使用CAD等软件绘制给排水工程图纸的方法。

给排水给水课程设计

给排水给水课程设计

给排水给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给排水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2. 掌握给水系统的分类、特点和适用范围;3. 了解给排水系统中水泵、管道、阀门等设备的作用及选型;4. 掌握给排水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给排水工程中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给水系统设计;3. 能够运用绘图软件绘制给排水工程图纸;4. 能够对给排水工程进行初步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给排水工程建设的兴趣和责任感;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给排水工程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4.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给排水工程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给水系统设计和施工管理能力,同时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职业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给排水系统基本概念:介绍给排水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功能;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

2. 给水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分析给水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流程及主要设备;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

3. 给水系统分类与特点:阐述不同类型的给水系统及其适用范围;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三节。

4. 给排水设备与选型:介绍水泵、管道、阀门等设备的功能、性能参数及选型方法;教材章节:第二章。

5. 给排水工程设计原则与步骤:讲解给排水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流程和关键环节;教材章节:第三章。

6. 给水系统设计实例:分析实际给水系统设计案例,使学生掌握设计方法;教材章节:第四章。

7. 给排水工程施工与管理:介绍施工流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教材章节:第五章。

8. 给排水工程绘图:教授运用绘图软件绘制给排水工程图纸的方法;教材章节:第六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系名称专业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设计说明书学院: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日期:给排水管网规划摘要:本设计的题目是某城区排水管网规划的扩大初步设计,分别进行了污水管网、雨水管网的规划设计。

其中,排水管网采用雨污分流体制。

为了保护环境,防止冷暖江水质的进一步恶化,推进该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要求建设排水管渠,对该地区污水进行收集、处理,以适应市政建设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污水管网雨水管网剖面图雨污分流Abstract: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to prevent further deterioration in quality by the river, and promote the area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the drain on the region the collection, processing, to meetthe needs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Keywords: sewage network, precipitated water network, ring network, separation system目录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1)1 设计原始资料 (1)第二章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 (3)2.1 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 (3)2.2 管道定线 (4)2.3 污水管道设计规定 (5)2.4 污水管道布置与敷设 (6)2.5管道穿越铁路 (7)第三章雨水管道设计 (7)3.1 雨水管道设计一般规定 (7)3.2 雨水管道布置与敷设 (8)第四章构筑物 (8)4.1 检查井 (8)4.2 跌水井 (9)4.3 雨水口 (9)4.4 倒虹管 (10)4.5 出水口 (10)第五章设计计算 (10)5.1 污水管网设计计算 (10)5.1.1 污水管网水力计算 (10)5.1.2排水管道的材料、接口及基础 (13)5.1.3污水管渠的出水口 (13)5.2 雨水管网设计计算 (13)5.2.1划分设计管段 (13)5.2.2 主要设计参数 (13)5.2.3 雨水干管水力计算 (14)5.2.4 雨水出水口 (15)参考文献 (16)设计感想 (17)第一章设计总说明污水管网设计根据确定的设计方案,在适当比例的总体布置图上划分排水流域,布置管道系统;根据设计人口数污水量标准,计算污水设计流量;进行污水管道水力计算,确定管道断面尺寸、设计坡度、埋设深度;确定污水管道在道路横断面上的位置;绘制管道平面图和纵断面图。

根据该城区的降雨情况,从而确定雨水管道。

1 设计原始资料(1)城区平面图1张(电子版)(2)城地区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该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冷暖江的中下游。

城区分为Ⅰ、Ⅱ两个行政区,江南为Ⅰ区,江北为Ⅱ区。

该地区的地貌属丘陵地区,海拔标高一般为310~350m。

①气象条件气候温和湿润。

湿度:年平均17.9℃;最热月平均27.1℃,极端最高41.1℃;最冷月平均7.1℃,最低-3℃。

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降水量1044.2mm。

平均气压973.1毫巴(730mm汞柱高)。

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和西北风。

夏季主导风向为北风。

夏季平均风速1.6m/s;冬季平均风速1.4m/s。

②水文资料冷暖江历史最高洪水位315.458;二十年一遇洪水位310.400;95%保证率的枯水位301.750m;常水位306.420m。

河床底标高为295.050m。

95%保证率的枯水期流量60m3/s,最大流量3650m3/s,多年平均流量400.6m3/s,平均流速0.5~3.8m/s;平均水面比降1.8‰;平均水温19.2℃。

③地质资料城区地质情况良好,为亚砂土、亚粘土、砂卵石组成,厚度为4.5~11m,地基承载能力均在1kg/cm2,地震烈度小于6度。

(2)总体规划概况该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湿润,盛产甘蔗、棉花等经济作物,制糖、纺织等工业较发达,市区较大的工厂有锻压设备厂、棉纺织厂、制糖厂等。

水陆交通方便,有两条铁路干线、三条公路与外界相连,冷暖江可通航。

该地区是以发展制糖工业为主的轻工业城市。

规划城市道路分主干道、次干道和支道三种,主干道红线宽度26~30场面(人行道6~7m,车行道14~16m),次干道红线宽度18.5~22m(人行道3.5~5m,车行道11.5~12m);支道红线宽度12~16m(人行道2.5~3.5m,车行道7~9m)。

城市排水现状是:城区中有部分合流制管渠,但多为石砌暗沟,设在人行道下面,盖板裸露地面。

由于断面较小,加以年久失修,有的已堵塞或断裂。

新发展区域中建有一些分流制排水管道,但为真正分流。

由于排水管道长度短,覆盖率低,城市中未形成排水管网,致使城区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体,对冷暖江造成严重污染。

为了保护环境,防止冷暖江水质的进一步恶化,推进该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要求建设排水管渠,对该地区污水进行收集、处理,以适应市政建设发展的需要。

(3)工业废水城区主要工厂的工业废水量及职工人数见下表。

主要工厂的工业废水量工厂名称最大班职工人数(人)淋浴人数(%)生产污水量(m3/d)总变化系数K Z 一般车间热车间一般车间热车间棉纺印染厂1258 390 45 70 8000 1.4 锻压设备厂220 486 50 65 1650 1.2 制糖厂520 564 50 70 2400 1.5 医疗器械厂220 144 40 50 680 1.2(4)公共建筑该地区的主要大型公共建筑主要有火车站、医院、县医院、公园和机务段等,其集中流量见下表。

公共建筑设计流量 公共建筑 设计流量(m 3/d )火车站 20 医院 100 县医院 50 公园 10 机务段10雨水与污水管道计算参数:设计暴雨强度公式为:)/(33)lg 48.01(92002ha s L t P q ⋅++=暴雨重现期P=1a ;地面集水时间t 1可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结合工程资料自行取值;折减系数m =2。

综合径流系数:ψ3=0.65污水工程:居住区人口密度p 2=180cap/ha 综合生活污水量标准:n 03=230 L/cap.d第二章 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2.1 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污水厂的位置范围已有规定,但是,在污水厂的总体设计时,对具体厂址的选择,仍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详尽的技术经济比较,应遵循下列各原则:(1)厂址与规划居住区公共建筑群的卫生防护距离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与有关部门协商确定,一般不小于300米。

(2)厂址应在城市集中供水水源的下游至少500米。

(3)厂址应尽可能少占农田或不占良田,且便于农田灌溉和消纳污泥。

(4)厂址应尽可能设在城市和工厂夏季主导风向的下方。

(5)厂址应设在地形有适当坡度的城市下游地区,使污水有自流的可能,节约动力消耗。

(6)厂址应考虑汛期不受洪水的威胁。

(7)厂址的选择应考虑交通运输、水电供应地质、水文地质等到条件。

(8)厂址的选择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考虑远景发展,留有充分的扩建余地。

本设计中污水处理厂布置在该市的西北角,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城市河流的下游,靠近岸边,周围300m内无居住区。

见城市污水系统总平面图,其依据是:①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和西北风。

夏季主导风向为北风。

厂址选在城市的西北角,可以减小污水处理厂所产生臭气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②污水厂建在河流的下游,这样避免对城市取用水水质的影响。

③污水厂布置在地势较低处,有利于污水管道的重力流动,故设在河流下游的岸边。

2.2 管道定线定线原则:应尽可能地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的污水能自流排出。

排水管网的布置原则既要使管道工程量为最小,又要使水流畅通节省能量。

(1)支管、干管、主干管的布置要顺直,水流不要绕弯。

(2)充分利用地形地势,最大可能采用重力流形式,避免提升。

(3)在起伏较大的地区,应将高区系统与低区系统分离,高区不宜随便跌水,应直接重力流入污水厂,并尽量减少管道埋深。

至于个别低洼地区应局部提升,做到高水高排。

(4)尽量减少中途加压站的个数。

如果遇山岗尽量采用隧洞方式。

若须经过土壤不良地段,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以保证地基与基础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当污水管道无法避开铁路、河流或其它地下建(构)筑物时,管道最好垂直穿过障碍物,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倒虹管、管桥或其它工程设施。

若各种管线布置发生矛盾,处理的原则是,新建让已建的,临时让永久的,小管让大管,压力管让重力管,可弯让不可弯的,检修次数小让检修次数多的。

2.3 污水管道设计规定(1)最大设计充满度:管径与最大充满度的关系管径D(mm)最大设计充满度h/D200~300 0.55350~450 0.65500~900 0.70≥1000 0.75(2)最小坡度:管径300mm的最小设计坡度000.3。

(3)设计流速:最小设计流速是保证管道内不致发生淤积的流速。

污水管道的最小流速定为0.6m/s.金属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为10m/s,非金属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为5m/s.。

(4)最小管径:①厂区内的工业废水管、生活污水管、街坊内的生活污水管200mm。

②城市街道下的生活污水管300mm。

(5)覆土:①冰冻要求:在0.7m以上(本设计无冰冻要求)。

②最大覆土:不宜大于6m。

③理想覆土:在满足各方面要求的前提下,争取维持在1~2m。

④荷载要求:最小覆土在车行道下一般不小于0.7m。

(6)连接:①管道在检查井内连接。

②管道管径相同时的连接方式用水面平接,管径不同时用管顶平接。

③在任何情况下进水管底不得低于出水管底,若出现三条管段连接的情况,选择出水管管内底标高低的一条管段连接。

(7)坡度骤变的处理:①管道坡度骤然变陡,可由大管径变小管径。

②当D=200~300mm时,只能按生产规格减小一级。

③当D≥400mm时,应根据水力计算确定,但减小不能超过二级。

④管道坡度骤然变缓,应逐渐过渡。

(8)小管核算:①当有公建筑物位于管线始端时,应加入该集中流量进行满流复核。

②流量很小而地形又较平坦的上游支线,可采用非计算管段,采用最小管径,按最小坡度控制。

(9)溢流:污水管道在进入泵站或处理厂前,当条件允许时,可设事故溢流口,但必须取得当地有关部门的同意。

(10)在充满度过高的管段、跌水井、大浓度污水接入的井位以及污水管线上每隔500 m左右的井位处宜设通风管。

2.4 污水管道布置与敷设(1)从该城区的平面图可知该区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坡度较小,该市被铁路分隔为2个区域,根据自然地形管道顺坡排水。

Ⅰ区污水主干管垂直穿过铁路后沿程收集Ⅱ区污水量进入污水处理厂,整个管道系统呈截流式形式布置,见城市污水系统总平面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