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七年级下册第八课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第八课 美好集体有我在 教材解读(共28张PPT)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8课
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教材内容
项解 目读
考试说明
教学重 难点
教学评价
课
标
“我与他人和集体” - “在集体中成长”
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 作用 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
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敢于竞争, 善于合作 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 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自傲或自卑,歧 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学会理解和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考试说明
2016年成都中考考试说明:
2017年成都中考考试说明:
2019成都中考说明:
成 都
2016
会 考 真 题
2017
2018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认识共同愿景对一
个集体的引领作用。 认识美好集体所有具 体的基本特征 ■ 明确创建美好集体 需要每个成员的共同 努力。 ■ 认识承担责任对于 集体发展和个人发展 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集体的深入理解, ■ 在共同愿景的引领 可以让学生对公共参与有 下,能够推动一个集 初步体验,承担公共责任, 体的健康发展。 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 ■ 在集体生活中,能 精神的意愿与能力,是培 够处理好竞争与合作 养学生做负责人公民的必 的关系,掌握与他人 然要求。 合作的技巧,形成团 学会在集体中承担责任, 队合作能力。 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起责任 ■ 能够对集体承担责 担当的核心素养,帮助学 任,能够为建设美好 生进一步成长为“全面发 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的人”。
美好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 美好集体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 美好集体是善于合作的 美好集体是充满活力的
七年级下册道法第八课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道法第八课知识点总结道法第八课是《公正正义》,本篇文章将重点讲述这个课程的知识点总结。
1. 公正正义的含义
公正正义是社会正常运作的基础与保障,人们在生活中必须遵守公正正义的原则,以保证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2. 公正正义的体现
公正正义在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有所体现,其中包括诉讼程序、道德行为等方面。
3. 诉讼程序
在诉讼程序中,公正正义是法官行使职权的基本原则,它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当法官在进行审判时,在公正正义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4. 道德行为
在社会交往中,公正正义也是非常重要的。
公正正义的体现,需要人们在道德层面有所体现。
我们应当在自身的行为中,秉持公正正义的原则,不偏不倚地对待他人,不给别人带来损害。
5.公正正义的意义
公正正义在社会中的意义重大。
只有在公正正义的基础上,社会才能保持稳定、和谐的运作状态。
公正正义有助于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保障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6.公正正义的落实
在现代社会中,法治与行政管理等方面都在积极的落实公正正义的原则。
其中,法治是保障公正正义的重要保障之一。
总结
本篇文章介绍了七年级下册道法第八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围绕公正正义的含义、体现、诉讼程序与道德行为、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在现代社会中,公正正义已成为社会运作的基本依据,人们需要在各方面遵守公正正义的原则,以保障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第八课 美好集体有我在 教案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八课美好集体有我在一.本课教材内容分析1.课标和法治教育大纲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学内容要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领会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教材内容贴近青少年的生活实际,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更多采取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与法治事件、现实案例等紧密结合,注重内容的鲜活,注重学生的参与、互动、思辨,创新形式。
本课教学内容是选取了“集体”这个核心主体,完全遵循当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内容鲜活,突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激发学生热爱集体,勇于为集体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2.本课教科书内容分析(1)本课核心内容及其在全书中的逻辑定位①怎样的集体生活有助于我们实现愿景;如何在共建中尽责;如何在担当中成长?在担当中成长的重要性。
②本课内容是对前面教学内容的延伸,也是对前面教学内容的价值升华,在全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集体有愿景并为之而努力,也可以使学生能够在共建中尽责,在担当中成长,培养集体荣誉感。
(2)本课内容内在逻辑结构分析3.与之相应的当前社会生活背景和学生特点分析部分学生存在逃避责任,缺乏责任的意识,不能自觉承担责任。
表现之一是自我中心意识过重,社会责任意识淡化。
一些学生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讲实际、要权利,不愿意尽义务,对社会和集体只谈索取,不讲奉献,把个人得失看得很重,注重自己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而集体协作观念,服务奉献精神不足,在社会活动中,只愿意当主角,不愿意做配角,不愿意做基础性、服务性的工作。
表现之二是公德纪律意识淡薄,角色责任意识弱化。
一些学生存在荒废学业、厌学、逃课、考试作弊、说谎,破坏公物、异性交往时行为不检点、迷恋网吧以及垃圾文化等问题。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八课 心中的规则--自律与他律教案 教科版

第八课心中的规则--自律与他律导学流程:预学感知→研讨、展示、点评→课堂检测→课堂小结【预学感知】1、他律的含义、表现。
他律是:。
2、自律的含义、表现。
自律是:。
3、自律的作用?(阅读P64《做个快乐少年人》)4、规则和自由的关系?(学习P65)5、怎样做到慎独?(学习P66)【研讨、展示、点评】第一层次:中学时期的转变及他律、自律1、中学时期的转变在中学时期,我们将逐步经历一个重要的转变:从受外在因素支配,转向以自我要求、自我控制为主。
遵守规则,包括遵纪守法,也由外在要求逐步变成我们自己的需要,成为我们心中自觉的要求。
从被动地、被迫地遵守规则和法律开始,逐步发展为主动地、自觉地遵守规则和法律。
2、他律的含义和表现是什么?3、自律的含义和表现是什么?4、探究交流当遇到上面两种情形时,你该怎么办?即使在没有交警的情况下,你也能够遵守交通规则吗?为什么?(课本第64页5、探究交流检查自己的行为,分析哪些属于他律行为,哪些属于自律行为。
(课本第65页)第二层次:规则与自由的关系1、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纪律、法律等规则制约着人的行为,也保障着人的权利和自由。
如果说规则是堤坝,自由则是堤坝中的水。
没有了堤坝的约束,堤坝中的水不仅会泛滥成灾,而且自己最终也将干涸于广袤的田野中而不复存在。
因此,只有内心甘愿接受规则的约束,我们的心灵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相反,无视规则、违背规则,我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
2、探究交流搜集有关规则与自由关系的格言,选出自己最喜爱的一条与其他同学讨论,说说自己喜欢它的理由。
(课本第65页)第三层次: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如何自律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个人独处或者没有外部约束和监督的情况下,我们应学会“慎独”,注意修养,自觉遵守规则,做到心中有规则,心中有纪律,心中有法律。
探究交流: 在日内瓦的一个公厕里,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小便后,不能正确地使用一种新型冲水器,就觉得没有完成一道程序,于是他就到外边向大人求助,帮他完成冲水这道程序。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笔记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笔记
课题:妨害食品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法律知识
主要内容:
1. 食品安全法律知识:食品安全是指食品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食品安全法律主要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权益。
常见的食品安全法律有食品安全法、食品药品监管法等。
2. 妨害食品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的行为:涉及食品卫生的行为包括制造、销售、加工不合格食品等;涉及公共场所卫生的行为包括乱扔垃圾、乱涂乱画、随地吐痰等。
3. 法律责任:对于妨害食品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的行为,法律会给予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制造、销售不合格食品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的可以处以行政罚款等。
4. 遵守食品卫生与公共场所卫生的重要性:遵守食品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不仅是个人的素质和道德修养的体现,也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举措。
个人思考:
食品安全和公共场所卫生是社会生活中很重要的方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食品安全和公共场所卫生的责任。
我们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购买或食用不合格食品;同时在公共场所要保持环境整洁,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保护食品安全和公共场所卫生,为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第2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案新人教版

法律护我成长《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维权的途径和方法;知道诉讼的三种方式。
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机智勇敢地面对不法行为。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2)树立法律保护意识,逐步形成善于斗争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树立起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学会善于斗争难点: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授课时间】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动画片《我要上学》讲述小芳和妈妈的遭遇,引出课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一)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维权的途径和方法。
2.知道诉讼的三种方式。
3.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学会机智勇敢地面对不法行为。
(二)自学、合作探究“求助有路”: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对第一部分进行自学,之后小组之间交流、解疑,回答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和归纳。
1.请认真阅读教材P108—110第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自学3分钟后,小组内交流2分钟)(1)小芳父亲不给抚养费,她首先可以怎么办?如果不行,可以向哪些部门求助?(2)工厂任意开除小芳母亲的做法对吗?如果不对,小芳妈妈可以向哪些部门求助?(3)以上这些求助方式属于哪种维权手段?有什么优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精讲归纳:权利被侵害,我们可以首先跟当事人协商解决,如果不成,可以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等多个部门进行求助,通过投诉、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纠纷,这些都属于非诉讼方式。
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
这样的方式省时、省力,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时间和经济的浪费。
2.故事发展:小芳虽然找了很多部门,但爸爸始终不肯付给小芳抚养费。
而妈妈的事情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终于获得了赔偿,并回到工厂继续上班,小芳不用去卖花了,那她的抚养费还要不要?(要)怎么要?(打官司)可是小芳根本不知道怎么打官司,她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回答出:可以找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但是小芳家条件不好,请不起律师怎么办?(弱者的保护神——法律援助中心)3.教师用大屏幕对第一部分“求助有路”进行归纳。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八课《美好集体有我在》同步练习

(2)如果这种现象长期蔓延,会出现怎样的情形?这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3)你想对在班级中,“闹矛盾、拉帮结派”的同学说些什么呢?
(4)请你为创建良好的班集体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八课《美好集体有我在》同步练习
一、
1.
【答案】
D
2.
【答案】
B
3.
【答案】
A.班集体人多B.班级共同的愿景
C.班主任的组织D.班规的制定
3.愿景是希望看到的景色,下列说法不属于集体愿景的是()
A.拥有共同的梦想B.承担共同的使命
C.认同正确的价值观D.满足成员的一切需求
4.创建新的班集体,需要有共同目标和共同愿景,因为共同目标和共同愿景()
①是集体的精神动力之源
②引领集体成员团结一致,开拓进取
④经常自我反思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会遇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尴尬,也会产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奇迹。这从正反两方面启示我们
A.竞争给经济带来了活力
B.团结的集体必须有共同的需求
C.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摇篮
D.团结的集体必须有共同的行动
12. “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你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微不足道,但所有人的力量相加,就是改变时代的“正能量”。这告诉我们()
D
4.
【答案】
B
5.
【答案】
A
6.
【答案】
A
7.
【答案】
B
8.
【答案】
B
9.
【答案】
B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8课知识点

第八课探问生命1、我们为什么要珍惜生命?(生命的特点)①生命来之不易。
②生命是独特的。
③生命是不可逆的。
④生命是短暂的。
⑤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2.我们应如何看待死亡?(1)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2)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
(3)我们要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
3、生命的接续有什么意义?(如何理解生命的接续)(1)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2)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3)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
4.生命接续的内涵是什么?(1)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
(2)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5.怎样认识和理解生命至上?(为什么要敬畏生命)(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2)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惜它。
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3)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
6.我们应如何敬畏生命?(如何与人休戚与共?)(1)敬畏生命,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2)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我们对生命的敬畏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榜样启示
• 从航天英雄成长的经历来看: • 那些条件促成了他的成长? • 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国家有什 么重要意义?
•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 长,不仅关系着自身的快乐和幸福,家庭的美 满与和谐,也关系这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二,家庭保护---爱的港湾
• 1,什么是家庭保护 • 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 成年人的抚养,监护和教育的义务及职责. • 2,家庭保护的重要性 • 家庭是爱的港湾,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 础,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 家庭保护对未成年人的健康心理,良好性格,道德 品质,理想情操的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包括:
为什么我国法律.法规要对未成年人 进行特殊保护?
• 1,未成年人年龄小,发展还不成熟,对事物的认识水 平,行为能力收到一定的限制,其权利更容易受到忽 视甚至侵犯. • 2,未成年人是国家,民族的未来,为未成年人提供特 殊的保护就是保护国家和民族的明天. • 因此,我国的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的权利予以明确 规定并进行保护.保护未成年人工作 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学校保护
• 学校保护,是指有关的学校、幼儿园及其 他教育机构依照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未成年学生和 幼儿园儿童实施的专门保护。学校保护是 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方面。
案例:
• 2002年9月23日晚6时50分,内蒙古自治区 丰镇市第二中学教学楼发生护栏坍塌事故, 造成21名学生死亡,47名学生受伤. • 据公安机关调查认定,丰镇二中校长,副校 长,政教室主任,生活安全保卫老师全有因涉 嫌重大事故渎职等罪,被检查机关正式批捕. 丰镇市二中是市属重点中学,有初中三个年 级19个班,在册学生共1509名,但加上老师擅 自招收的学生,实际人数共1563名.
• 30岁出头的下岗女工王某,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 寄托在女儿陈莹身上。1999年7月7日晚上,王 某在家里教5岁的女儿练习书写阿拉伯数字。陈 莹写了一会儿,就叫嚷着找小朋友玩去,王某坚 决不许。直到晚上11时半,小陈莹就是写不好 “8”和“9”这两个数字,气得王某顺手抄起苍蝇 拍就打女儿。个性倔强的陈莹干脆就不写了,也 不躲避母亲的抽打。这时,气到极点的王某,找 来擀面杖,抡起来就打女儿的腿和后背。当晚, 女儿上床后,直喊肚子痛,并在床上不停地翻滚。 王某一看慌了神,急忙把孩子送到医院。然而, 医生终没能留住小陈莹的生命。
家庭保护
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因为未成年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家庭中,家 庭是未成年人的基本生活环境,是未成年 人的性格、品德、理想情况形成的起点和 最基本的条件。家庭保护做得好,未成年 人的健康成长就有了基本保证;家庭保护 的缺失,则会导致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缺 陷,给未成年人带来消极影响,
成功家教回放
保护 类型
家庭 保护
含义
违法现象
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 虐待子女,不让 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 子女上学 监护和教育的义务及职责 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 体罚学生,侮辱 机构依法对未成年学生和 学生人格 儿童教育和保护身心健康, 合法权益
学校 保护
国家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 护法>
一,学校保护---成长的摇篮
• 1,什么是学校保护? • 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 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学生和幼儿园儿 童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 益实施保护. • 2,学校保护涉及的方面: • 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 权益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
•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 人犯罪法>
705 曹迪 田姝琦
迎泽区人民法院首次对五名少年犯 实施缓刑帮教
• 2005年6月17日,经太原市迎泽区法院审理, 李某等5名少年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2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3000元.同时,被告人 家长,所在学校,社区代表与被告人联合签署 了<帮教协议>,这是该法院积极探索对未成 年人犯罪管教的一次新的尝试. • 上述材料说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哪 些方面的保护?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