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ppt课件

【参考答案】: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 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 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5
解题要领:
1、积累传统意象的寓意 (大雁南飞——思乡、盼归) 2、仔细捕捉关键词语 (送、望,流尽年光) 3、善于联想类比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6
(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
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
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壮志未酬
渴望建功立业、 抗金报国
对比问题: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鬓虽残,
(2)相同点:都描绘幽美入画的山水自然,赞美自由自在的 田园生活,流露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由衷向往。 不同点:王维诗的结尾直接写出归隐的意愿,而这首散曲则含 而不露,只用“归去休”三字作了点暗示。
15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滁①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11
解题要领: 1、立足诗歌本身,理解诗歌具体 的内容。 2、理解表达技巧的具体运用,并 注意区分。 3、熟悉常用感情基调用语,结合 全诗,把握两诗不同的感情基调。
12
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末?
问来使(陶渊明) 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 我居南窗下,今生几丛菊
(2)答案有两种。 ①喜欢欧诗的结句。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饯别宴会 上作为助兴的音乐,因离别在即,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 内心就越感到难受。结句发人思索,使诗意余韵不尽。 ②喜欢黄诗的结句。结句是说弥漫在水天之间的风月在 替人悲愁。以景物的凄凉衬托人的愁绪。拟物为人,以景 传情,点明景替人愁,意味深长。
5
解题要领:
1、积累传统意象的寓意 (大雁南飞——思乡、盼归) 2、仔细捕捉关键词语 (送、望,流尽年光) 3、善于联想类比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6
(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
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
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壮志未酬
渴望建功立业、 抗金报国
对比问题: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鬓虽残,
(2)相同点:都描绘幽美入画的山水自然,赞美自由自在的 田园生活,流露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由衷向往。 不同点:王维诗的结尾直接写出归隐的意愿,而这首散曲则含 而不露,只用“归去休”三字作了点暗示。
15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滁①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11
解题要领: 1、立足诗歌本身,理解诗歌具体 的内容。 2、理解表达技巧的具体运用,并 注意区分。 3、熟悉常用感情基调用语,结合 全诗,把握两诗不同的感情基调。
12
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末?
问来使(陶渊明) 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 我居南窗下,今生几丛菊
(2)答案有两种。 ①喜欢欧诗的结句。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饯别宴会 上作为助兴的音乐,因离别在即,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 内心就越感到难受。结句发人思索,使诗意余韵不尽。 ②喜欢黄诗的结句。结句是说弥漫在水天之间的风月在 替人悲愁。以景物的凄凉衬托人的愁绪。拟物为人,以景 传情,点明景替人愁,意味深长。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课件-ppt

比较鉴赏基本原则
整体把握,求同存异,辨同析异。
方法: 求“同”关键词;求“异”关键词
比较思想情感
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
方法:整体把握,求同存异。
辽宁卷17.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
宋·王安石
宋·方惟深
落帆江口月黄昏, 客航收浦月黄昏,
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 ,
结尾两句是全诗的一段余音,渔翁已乘舟“下中流”,此 时“回看天际”,只见岩上缭绕舒展的白云仿佛尾随他的渔舟 。这里用了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而出岫”句意。只有“ 无心”的白云“相逐”,则其孤独无伴可知。
关于这末两句,苏东坡却以为“虽不必亦可”。他欣赏此 诗“以奇趣为宗”,而删去末二句,使诗以“欸乃一声山水绿” 的奇句结,不仅“余情不尽”,而且“奇趣”更显。
比较情感 异同
①“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②“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1、求“同”关键词:自许;鬓虽残、衰鬓斑
答案:词 立句业和和诗壮句志都未表酬现、了理诗想人落抗空金的报伤国感、之建情功。
2、存“异”关键词:谁知、心未死;空、衰、斑
答案: 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
(指出好处得1分,说出原因且自圆其说2分。只 答“不同意”不得分)
此篇作于永州。作者寄情山水的同时,略寓政治失意的
孤愤。而诗中那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 翁”,则含有几分自况的意味。主人公独来独往,突现出一 种孤芳自赏的情绪,“不见人”、“回看天际”等语,又都流露 出几分孤寂情怀。 “汲清湘”而“燃楚竹”则有超凡绝俗的感 觉,象征着诗中人孤高的品格。
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
高中语文复习人教版:诗歌比较鉴赏之比较鉴赏 精品课件(43张)

【叙事诗——抓事析情:两诗提到何事?情语?】
高中语文复习人教版:诗歌比较鉴赏 之比较 鉴赏 精品课件(43张)
高中语文复习人教版:诗歌比较鉴赏 之比较 鉴赏 精品课件(43张)
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方法:辨异【抓事析情】
篇目 曹诗 辛词
高中语文复习人教版:诗歌比较鉴赏 之比较 鉴赏 精品课件(43张)
问: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
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常见的写景的角度:正面侧面结合、动静 结合 、 虚实结合、 远近结合、俯仰结合、 视听结合等
高中语文复习人教版:诗歌比较鉴赏 之比较 鉴赏 精品课件(43张)
高中语文复习人教版:诗歌比较鉴赏 之比较 鉴赏 精品课件(43张)
高中语文复习人教版:诗歌比较鉴赏 之比较 鉴赏 精品课件(43张)
高中语文复习人教版:诗歌比较鉴赏 之比较 鉴赏 精品课件(43张)
课堂总结:诗歌情感比较
• 方法: • 求同:抓住共同意象、事件分析共通的情感
写景诗【抓景析情】意象、意境、情语
• 辨异
叙事诗【抓事析情】事件、行动、情语
内容→情感
高中语文复习人教版:诗歌比较鉴赏 之比较 鉴赏 精品课件(43张)
答: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 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心未已的豪情; 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 功业未成的悲慨。
高中语文复习人教版:诗歌比较鉴赏 之比较 鉴赏 精品课件(43张)
高中语文复习人教版:诗歌比较鉴赏 之比较 鉴赏 精品课件(43张)
比较方法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高中语文复习人教版:诗歌比较鉴赏 之比较 鉴赏 精品课件(43张)
高中语文复习人教版:诗歌比较鉴赏 之比较 鉴赏 精品课件(43张)
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方法:辨异【抓事析情】
篇目 曹诗 辛词
高中语文复习人教版:诗歌比较鉴赏 之比较 鉴赏 精品课件(43张)
问: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
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常见的写景的角度:正面侧面结合、动静 结合 、 虚实结合、 远近结合、俯仰结合、 视听结合等
高中语文复习人教版:诗歌比较鉴赏 之比较 鉴赏 精品课件(43张)
高中语文复习人教版:诗歌比较鉴赏 之比较 鉴赏 精品课件(43张)
高中语文复习人教版:诗歌比较鉴赏 之比较 鉴赏 精品课件(43张)
高中语文复习人教版:诗歌比较鉴赏 之比较 鉴赏 精品课件(43张)
课堂总结:诗歌情感比较
• 方法: • 求同:抓住共同意象、事件分析共通的情感
写景诗【抓景析情】意象、意境、情语
• 辨异
叙事诗【抓事析情】事件、行动、情语
内容→情感
高中语文复习人教版:诗歌比较鉴赏 之比较 鉴赏 精品课件(43张)
答: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 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心未已的豪情; 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 功业未成的悲慨。
高中语文复习人教版:诗歌比较鉴赏 之比较 鉴赏 精品课件(43张)
高中语文复习人教版:诗歌比较鉴赏 之比较 鉴赏 精品课件(43张)
比较方法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高三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ppt演讲教学

高三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ppt演讲 教学
高三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ppt演讲 教学
1、求“同”关键词: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等
答案: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 下了基本色调。步骤一:总论。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等,这 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 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③、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 相同点: 不同点:
高三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ppt演讲 教学
高三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ppt演讲 教学
比较 情感 异同
(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 (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4分)
高三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ppt演讲 教学
高三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ppt演讲 教学
教学目标: 1、学习做诗歌比较鉴赏类题解题 思路与应对
高三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ppt演讲 教学
高三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ppt演讲 教学
• 【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 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 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 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三
高中语文复习【人教版】诗歌比较鉴赏之比较鉴赏ppt课件

秋夜独坐(节选) 王维
独坐悲双鬓, 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
夜深 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 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 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叙事诗 抓事析情
抓事:对比事件;对比行动细节;对比情语。
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方法:辨异【抓事析情】
意境 热烈 艳丽
清幽
高中语文复习【人教版】诗歌比较鉴 赏之比 较鉴赏p pt课件 优秀课 件(实 用教材 )
高中语文复习【人教版】诗歌比较鉴 赏之比 较鉴赏p pt课件 优秀课 件(实 用教材 )
真题示例
比较意象意境
(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 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问: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诗歌内容 → 写景诗 → 方法:抓景析情】
辨异:①两诗主要意象?②各自意境特点?③情语?
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方法:辨异【抓景析情】
篇目
主要意象 意境
情语
情感
《暮春》
落花 柳绵 斜阳
冷寂 凄凉
愁
伤春之感
子规
《暮春山间》 流莺不语 寂静 燕飞忙 幽美 桃花香
《暮春》表达伤春之情,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
子规等暮春意象,营造出春去后冷寂凄凉的意境,表达
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或:孤身飘零的凄惨); 《暮春山间》表达喜春之情,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
流莺不语,只有燕子飞来飞去,桃花飘落,花香飘溢,
山间一片寂静,描绘出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诗 人对春光的喜爱之情。(或:闲适之情)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ppt课件

②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 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最新版整理ppt
8
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裴迪书斋玩月之作 钱起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①。
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
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注】•谢公楼:谢公,指曾作《月赋》的南朝宋诗 人谢庄。此借指裴迪书斋。
最新版整理ppt
3
1、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阅读下面这首唐 诗,然后回答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风雪。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 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轮台:庭州 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问题】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 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久长 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 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最新版整理ppt
7
【参考答案】 同一题材诗歌情感的比较
不同点:
①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 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
游滁州之时。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
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
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问题:请简要分析王守仁“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与苏轼《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所表现出来的人生遭际与人生态度有何异同。(4分)
最新版整理ppt
【问题】此曲的最末一句与李煜《虞美人》中“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在手法和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简
最新版整理ppt
8
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裴迪书斋玩月之作 钱起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①。
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
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注】•谢公楼:谢公,指曾作《月赋》的南朝宋诗 人谢庄。此借指裴迪书斋。
最新版整理ppt
3
1、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阅读下面这首唐 诗,然后回答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风雪。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 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轮台:庭州 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问题】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 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久长 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 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最新版整理ppt
7
【参考答案】 同一题材诗歌情感的比较
不同点:
①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 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
游滁州之时。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
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
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问题:请简要分析王守仁“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与苏轼《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所表现出来的人生遭际与人生态度有何异同。(4分)
最新版整理ppt
【问题】此曲的最末一句与李煜《虞美人》中“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在手法和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简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万变是四题 - - - 命题考点
1. 诗歌形象比较 2. 诗歌语言比较 3. 表达技巧比较 4. 思想感情比较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二诗歌比较鉴赏的基本原则
整体把握 知同辨异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角度设置题目
1、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2、不同诗歌相同用词的比较鉴赏 3、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4、诗与画的意境比较 5、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 较 6、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 7、不同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观点比较
2. 诗歌语言比较
❖ 阅读下面两首诗,简要分析李诗中“逐”字和曾诗中“倚”字 的不同表达效果。
❖
柳 李商隐
咏柳 曾巩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①断肠天②。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 注:①乐游春苑,指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②断 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四)思想感情比较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喜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 《暮春》一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感之情;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万变是四题 - - - 命题考点
1. 诗歌形象比较 2. 诗歌语言比较 3. 表达技巧比较 4. 思想感情比较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二诗歌比较鉴赏的基本原则
整体把握 知同辨异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角度设置题目
1、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2、不同诗歌相同用词的比较鉴赏 3、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4、诗与画的意境比较 5、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 较 6、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 7、不同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观点比较
2. 诗歌语言比较
❖ 阅读下面两首诗,简要分析李诗中“逐”字和曾诗中“倚”字 的不同表达效果。
❖
柳 李商隐
咏柳 曾巩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①断肠天②。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 注:①乐游春苑,指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②断 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四)思想感情比较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喜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 《暮春》一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感之情;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_课件_ppt

细草摇头忽报侬, 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
傍晚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 西风 均以荷与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 简要分析。(4分)
1、求“同”关键词: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等
答案: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 下了基本色调。 步骤一:总说。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等,这 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 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 步骤二:归纳意象,品味意境。 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步骤三:体味情感
2、诗的末两句,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即: 此二句删去也可以),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为什 么? 答:同意。删去末两句平淡闲远的尾巴,使诗以 “欸乃一声山水绿”这一奇句作结,不仅“余情不 尽”, 而且“奇趣”更显。(指出不足1分,说出原因且 能 自圆其说2分,只回答“同意”不给分)/不同意。 结 尾两句是全诗的一段余音,只有“无心”的白云 “相 逐”,其孤独无伴才可知。删去后影响孤独之情的 表达。
方法: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
方法: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北京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 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步骤三:体味情感
方法: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
14
3.情感的比较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宋)苏轼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
惆怅阶前红牡丹,
香雾空濛月转廊。
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
明朝风起应吹尽,
故烧高烛照红妆。
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 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 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 ▪ 是指品味景物中所包涵的思想.情感、寓意、象征等。
10
▪ 阅读下面两首诗,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点,并分析 诗人通过塑造的采莲少女形象,表达出什么样的感情。
采莲曲
采莲曲 白居易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菱叶萦波①荷飐风②,荷花深处小船通。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③落水中。
注:①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②飐风:在水中摇摆。③搔头: 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答案: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 •王诗中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 •白诗中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 •两首诗都传达出作者的欢悦、惊喜之情。
11 11
▪ 2、比较情感基调:赏析诗词要善于从字里行间 读出作者特定的心境,特定的情感。
7
命题考点
▪ 1、所写内容的异 同 ▪ 2、所抒情感的异 同 ▪ 3、表现手法的异 同 ▪ 4、语言风格的异 同
8 8
1、比较人物形象的特点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人的形象(亦称 抒情主人公)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 。 人物形象与意象的设题形式表现为 判断人物的身份\言行、心情、品质、追求 , 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与语言特点的分析,
宋·王安石
宋·方惟深
落帆江口月黄昏, 客航收浦月黄昏,
小店无灯欲闭门。 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 倒出岸沙枫半死,
系船应有去年痕。 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 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 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 析。(4分)
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 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 史及社会的感慨!
4
(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
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
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15
4.立意的比较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题材相同,都写梅花。请比较两首诗在主题上的不 同之处。
前者通过对梅花凌寒开放பைடு நூலகம்坚强、独立性格的赞赏, 流露出诗人坚强高洁的人格,后者通过赞美梅花 不争艳、淡雅高洁的品质,表达了诗人鄙薄流俗,不求 功勋的品格和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13
1、求“同”关键词: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等
答案: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 下了基本色调。步骤一:总论。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等,这 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 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
步骤二:归纳意象,品味意境。 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渴望建功立业、 抗金报国
对比问题: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鬓虽残, 心未死壮”志未与酬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 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 何异同?(3分)
5
(三)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和思想 感情的比较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寻隐者不遇 魏野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 对比问题: 这两首诗都以《寻隐者不遇》为题,意境、主题也相似, 都是写寻隐者终未得遇。请从形式、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分 析二诗的不同之处。
6
(1)形式:贾诗为五言绝句;魏诗为七言绝句。 贾诗为问答体,以答为主;魏诗为自问
自答。 (2)内容:贾诗有目标可见,特意寻访,童子 知其去向,“只在此山中”;魏诗中所寻者 无具体行踪,“采芝何处未归来”。
贾诗主要是对话,通过对话体现诗意; 魏诗写景抒情都有。 (3)表现手法:贾诗寓问于答,虚实相生,含 蓄简练;贾诗景略情在,情中见景。魏诗自 问自答,透露出怅然若失的感情;描写以白 描为主,青松、白云构成鲜明的艺术形象。
3 3
(一)不同诗歌同一意象比较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 请作简要说明。(4分)
对人物形象的评析,或寄托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评价等。
9 9
▪ 【类题支招】 比较诗歌的意象、意境要从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 个方面去考察。
▪ 自然属性从三个角度去鉴赏,即 ▪ 意象间的远近关系,品味哪些是作为背景的远景,哪
些是作为主体的近景; ▪ 意象间的动静关系,品味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
是以动衬静,还是以静衬动; ▪ 意象间的色彩情况。
▪ 2018高考诗歌鉴赏之
▪
比较阅读
1
名词解释
▪ 所谓比较鉴赏就是将语言、内容、形 象、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歌 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赏析。
2 2
处处皆可比,命题的范围
▪ 1、作家(同一作家不同作品、不同作家派别) ▪ 2、题材(咏蝉三绝) ▪ 3、体裁(诗词曲) ▪ 4、主题(愁) ▪ 5、迁移 ▪ 6、版本 ▪ 7、手法技巧
▪ 解答此类赏析题,要细心捕捉诗词字里行间的 情感信息,找出能传达作者情感的物象加以揣 摩,感受作者的情感基调,从而达到与作者的 情感共振。
▪ 具体答题格式是“通过什么+抒发(寄寓)什 么感情”。
12 12
方法:整体把握,求同存异。
辽宁卷17.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
方法: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
14
3.情感的比较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宋)苏轼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
惆怅阶前红牡丹,
香雾空濛月转廊。
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
明朝风起应吹尽,
故烧高烛照红妆。
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 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 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 ▪ 是指品味景物中所包涵的思想.情感、寓意、象征等。
10
▪ 阅读下面两首诗,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点,并分析 诗人通过塑造的采莲少女形象,表达出什么样的感情。
采莲曲
采莲曲 白居易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菱叶萦波①荷飐风②,荷花深处小船通。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③落水中。
注:①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②飐风:在水中摇摆。③搔头: 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答案: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 •王诗中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 •白诗中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 •两首诗都传达出作者的欢悦、惊喜之情。
11 11
▪ 2、比较情感基调:赏析诗词要善于从字里行间 读出作者特定的心境,特定的情感。
7
命题考点
▪ 1、所写内容的异 同 ▪ 2、所抒情感的异 同 ▪ 3、表现手法的异 同 ▪ 4、语言风格的异 同
8 8
1、比较人物形象的特点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人的形象(亦称 抒情主人公)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 。 人物形象与意象的设题形式表现为 判断人物的身份\言行、心情、品质、追求 , 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与语言特点的分析,
宋·王安石
宋·方惟深
落帆江口月黄昏, 客航收浦月黄昏,
小店无灯欲闭门。 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 倒出岸沙枫半死,
系船应有去年痕。 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 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 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 析。(4分)
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 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 史及社会的感慨!
4
(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
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
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15
4.立意的比较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题材相同,都写梅花。请比较两首诗在主题上的不 同之处。
前者通过对梅花凌寒开放பைடு நூலகம்坚强、独立性格的赞赏, 流露出诗人坚强高洁的人格,后者通过赞美梅花 不争艳、淡雅高洁的品质,表达了诗人鄙薄流俗,不求 功勋的品格和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13
1、求“同”关键词: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等
答案: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 下了基本色调。步骤一:总论。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等,这 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 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
步骤二:归纳意象,品味意境。 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渴望建功立业、 抗金报国
对比问题: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鬓虽残, 心未死壮”志未与酬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 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 何异同?(3分)
5
(三)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和思想 感情的比较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寻隐者不遇 魏野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 对比问题: 这两首诗都以《寻隐者不遇》为题,意境、主题也相似, 都是写寻隐者终未得遇。请从形式、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分 析二诗的不同之处。
6
(1)形式:贾诗为五言绝句;魏诗为七言绝句。 贾诗为问答体,以答为主;魏诗为自问
自答。 (2)内容:贾诗有目标可见,特意寻访,童子 知其去向,“只在此山中”;魏诗中所寻者 无具体行踪,“采芝何处未归来”。
贾诗主要是对话,通过对话体现诗意; 魏诗写景抒情都有。 (3)表现手法:贾诗寓问于答,虚实相生,含 蓄简练;贾诗景略情在,情中见景。魏诗自 问自答,透露出怅然若失的感情;描写以白 描为主,青松、白云构成鲜明的艺术形象。
3 3
(一)不同诗歌同一意象比较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 请作简要说明。(4分)
对人物形象的评析,或寄托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评价等。
9 9
▪ 【类题支招】 比较诗歌的意象、意境要从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 个方面去考察。
▪ 自然属性从三个角度去鉴赏,即 ▪ 意象间的远近关系,品味哪些是作为背景的远景,哪
些是作为主体的近景; ▪ 意象间的动静关系,品味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
是以动衬静,还是以静衬动; ▪ 意象间的色彩情况。
▪ 2018高考诗歌鉴赏之
▪
比较阅读
1
名词解释
▪ 所谓比较鉴赏就是将语言、内容、形 象、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歌 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赏析。
2 2
处处皆可比,命题的范围
▪ 1、作家(同一作家不同作品、不同作家派别) ▪ 2、题材(咏蝉三绝) ▪ 3、体裁(诗词曲) ▪ 4、主题(愁) ▪ 5、迁移 ▪ 6、版本 ▪ 7、手法技巧
▪ 解答此类赏析题,要细心捕捉诗词字里行间的 情感信息,找出能传达作者情感的物象加以揣 摩,感受作者的情感基调,从而达到与作者的 情感共振。
▪ 具体答题格式是“通过什么+抒发(寄寓)什 么感情”。
12 12
方法:整体把握,求同存异。
辽宁卷17.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