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1周)文言特殊句式(二)(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1周)文言特殊句式(二)(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1周)文言特殊句式(二)(含解析)

文言特殊句式(二)

1.【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

名师点睛

1.

(1)宾语前置。宾语前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往往前置;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往往前置;③用“之”或“是”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2)状语后置。常见的状语后置有:①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有时放在谓语后作补语,构成“动词+以+宾语”的格式;②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位于谓语动词(形容词)后作补语,构成“动词(形容词)+于+宾语”的格式。

(3)定语后置。定语后置的格式主要有:①中心词和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结尾,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②中心词和定语之间加“之”,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③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④中心词和定语之间加“而”,再用“者”字结尾,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

(4)主谓倒装。有时为了强调谓语,常把它放到主语之前。主谓倒装通常出现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

2.对照现代汉语,比较辨别。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都是以谓语位置为参照物的,如果宾语放在了谓语的前面就是宾语前置;如果状语放在了谓语的后面就是状语后置;如果主语放到了谓语的后面就是主谓倒装。因此,掌握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划分方法,有助于考生快速准确地把握倒装句的类型。

2.【2013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湜、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

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

咸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傅先生是天下(闻名的)贤士,我尚且不能和他做朋友,你是什么人,怎敢直呼其名!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曹志字允恭,谯国谯人,魏陈思王植之孽子也。少好学,以才行称,夷简有大度,兼善骑射。植曰:“此保家主也。”立以为嗣。后改封济北王。

武帝为抚军将军,迎陈留王于邺,志夜谒见,帝与语,自暮达旦,甚奇之。及帝受禅,降为鄄城县公。诏曰:“昔在前世,虽历运迭兴,至于先代苗裔,传祚不替,或列藩九服,式序王官。选众命贤,惟德是与,盖至公之道也。魏氏诸王公养德藏器,壅滞旷久,前虽有诏,当须简授,而自顷众职少缺,未得式叙。前济北王曹志履德清纯,才高行洁,好古博物,为魏宗英,朕甚嘉

之。其以志为乐平太守。”志在郡上书,以为宜尊儒重道,请为博士置吏卒。迁章武、赵郡太守。虽累郡职,不以政事为意,昼则游猎,夜诵《诗》《书》,以声色自娱,当时见者未能审其量也。

咸宁初,诏曰:“鄄城公曹志,笃行履素,达学通识,宜在儒林,以弘胄子之教。其以志为散骑常侍、国子博士。”帝尝阅《六代论》,问志曰:“是卿先王所作邪?”志对曰:“先王有手所作目录,请归寻按。”还奏曰:“按录无此。”帝曰:“谁作?”志曰:“以臣所闻,是臣族父冏所作。以先王文高名著,欲令书传于后,是以假托。”帝曰:“古来亦多有是。”顾谓公卿曰:“父子证明,足以为审。自今已后,可无复疑。”

后迁祭酒。齐王攸将之国,下太常议崇锡文物。时博士秦秀等以为齐王宜内匡朝政,不可之藩。志又常恨其父不得志于魏,因怆然叹曰:“安有如此之才,如此之亲,不得树本助化,而远出海隅?晋朝之隆,其殆乎哉!”乃奏议曰:“今圣朝创业之始,始之不谅,后事难工。自羲皇以来,岂是一姓之独有!欲结其心者,当有磐石之固。夫欲享万世之利者,当与天下议之。秦魏欲独擅其威,而财得没其身;周汉能分其利,而亲疏为之用。此自圣主之深虑,日月之所照。事虽浅,当深谋之;言虽轻,当重思之。志备位儒官,若言不及礼,是志寇窃。知忠不言,议所不敢。志以为当如博士等议。”议成当上,见其从弟高邑公嘉。嘉曰:“兄议甚切,百年之后必书晋史,目下将见责邪。”帝览议,大怒曰:“曹志尚不明吾心,况四海乎!”于是有司奏收志等结罪,诏惟免志官,以公还第,其馀皆付廷尉。

(选自《晋书》,有删改)下列各句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选众命贤,惟德是与

A.甚矣,汝之不惠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戍卒叫,函谷举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黥布传

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人有闻者,共俳笑之。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陈胜之起也,布乃见番君,与其众叛秦,聚兵数千人。番君以其女妻之。章邯之灭陈胜,破吕臣军,布乃引兵北击秦左右校,破之清波,引兵而东。闻项梁定江东会稽,涉江而西。陈婴以项氏世为楚将,乃以兵属项梁,渡淮南,英布、蒲将军亦以兵属项梁。

项梁涉淮而西,击景驹、秦嘉等,布常冠军。项梁至薛,闻陈王定死,乃立楚怀王。项梁号为武信君,英布为当阳君。项梁败死定陶,怀王徙都彭城,诸将英布亦皆保聚彭城。当是时,秦急围赵,赵数使人请救。怀王使宋义为上将,范曾为末将,项籍为次将,英布、蒲将军皆为将军,悉属宋义,北救赵。及项籍杀宋义于河上,怀王因立籍为上将军,诸将皆属项籍。项籍使布先渡河击秦,布数有利,籍乃悉引兵涉河从之,遂破秦军,降章邯等。楚兵常胜,功冠诸侯。诸侯兵

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

项籍之引兵西至新安,又使布等夜击阬章邯秦卒二十馀万人。至关,不得入,又使布等先从间道破关下军,遂得入,至咸阳。布常为军锋。项王封诸将,立布为九江王,都六。

汉元年四月,诸侯皆罢戏下,各就国。项氏立怀王为义帝,徙都长沙,乃阴令九江王布等行击之。其八月,布使将击义帝,追杀之郴县。

汉二年,齐王田荣畔楚,项王往击齐,征兵九江,九江王布称病不往,遣将将数千人行。汉之败楚彭城,布又称病不佐楚。项王由此怨布,数使使者诮让召布,布愈恐,不敢往。项王方北忧齐、赵,西患汉,所与者独九江王,又多布材,欲亲用之,以故未击。

布欲引兵走汉,恐楚王杀之,故间行与何俱归汉。

汉五年,布使人入九江,得数县。六年,布与刘贾入九江,诱大司马周殷,周殷反楚,遂举九江兵与汉击楚,破之垓下。

布遂剖符为淮南王,都六,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郡皆属布。

十一年,高后诛淮阴侯,布因心恐。夏,汉诛梁王彭越,醢之,盛其醢遍赐诸侯。至淮南,淮南王方猎,见醢,因大恐,阴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

布故与番君婚,以故长沙哀王使人绐布,伪与亡,诱走越,故信而随之番阳。番阳人杀布兹乡民田舍,遂灭黥布。

(选自《史记·黥布列传》,有删改)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

(2)以故长沙哀王使人绐布,伪与亡,诱走越,故信而随之番阳。

1.B

【解析】B项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是主谓倒装句;C项,是定语后置句;D项,是被动句。

2.(1)各路诸侯的军队都(逐渐)归附楚,是因为英布(指挥军队作战)多次以少胜多。

(2)因此长沙哀王派人欺骗英布,谎称和(英布一同)逃亡,诱骗(他)逃到南越,所以(英布)相信(他)就随(他)到了番阳。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

2020高考满分作文精彩片段精选

2020高考满分作文精彩片段精选 1、不得不承认,有些青少年,在花花绿绿充满诱惑的现实生活中,丧失了心灵的纯洁放弃了道德的底线,最终迷失自我走向罪恶。原因虽然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他们缺乏正确的价值观,没有守住心中的道德律。 2、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3、学习有三个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当你太拘泥于课篇时,反而不能真切体会,死抓每个词理解时,又如何能看清文章脉络,走向把握深义?经历这个苦苦跋涉阶段,你的思路会走向开阔;这时需要你跳出思维桎梏,用博大眼界统领全书,宏观把握。你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 4、唯有比别人更早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增广贤文》告诫我们: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在你认为还早的时候,说不定别人已经走在前面了,所以超前思维,超前行动在任何时候都不过迟。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千里。只要我们早动手早打算,不为一时之成功冲昏头脑,扎扎实实夯实我们的基础冷静清醒的看准我们的方向,那么才能比别人更有希望获得成功,收获的成果才能更加丰硕!

5、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6、清醒总附丽于距离,美感也就出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启示我们不仅要跳出苦难,乐观地面对一切,更要超脱美好,感恩地面对你拥有的一切。春争迷人,走近它却害羞消失;海水蔚蓝,亲抚一泉,它只是纯净无色。 7、微笑的脸,背后是一颗慈善的心,一颗友爱的心。这样的脸给人以力量,也留给自己信心;这样的心让别人温暖,也温暖着自己;有着一张微笑的脸,便有一颗清澈的心,因为那脸始终透着关怀与馨香,将希望传达至别人的内心。 8、不论是黄昏,还是晨曦初露,茉莉花,总是洁白的。正如希腊诗人乔治赛福斯的这首小诗所说,我们青少年要想有所成就,就一定要坚守住自己的洁白,坚守住自己的芳香,坚守住自己心中的道德律! 9、康德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星空因其寥廓而深邃,让我们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庄严而圣洁,值得我们一生坚守。

高考语文作文常见失分错误分析

高考语文作文常见失分错误分析 1卷面不整 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过不了书写关,本来字迹就不好,加上潦草,甚至连标点都标不清楚,还有很多涂抹涂改的现象,阅卷老师看到这样的作文,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考生的态度,这么重要的考试,你怎么这样对待呢?当然一些学生字迹真的不好,可要认真书写,字里行间里也能让人觉得你的态度是很认真的。高考中,考生卷面如果不整洁,很难得高分,绝大多数人都是2类以下的分数。42分就成为大多数考生的宿命。 告诉大家一个实用技巧:如果写了错别字,怎么办?只要在旁边加上很小的“x”,或者用小括号括起来,千万不要一个劲涂黑,生怕老师看不到这是个错别字。 另外,尽量不用涂改液,一两处无妨,多了,就是做标记的违规硬伤了。 2标题浮夸 新材料作文,如果你的文章标题不能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那么中规中矩点也可以,千万不要用大话、“假哲学”的文章,例如“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之类的标题。 例如:“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之类的标题,就不如“擦亮眼睛,洞悉本质”“抹去现象的浮尘”,来得新颖别致。 例如:以梦为马;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类标题本来很不错,但太多人用了,被用得泛滥了,你就要慎用。

例如:承担使命,报效祖国;志存高远,为国为民;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青春不老,我们不散。要么太空太大,假得可以,要么太文艺范,华而不实。 3开头注定了“结局” (1)照抄材料作文 第一段几乎把材料抄一遍,你还觉得这是引用或者是联系材料,岂不知哪个阅卷老师不知道材料的内容是什么?需要你用长篇大论来叙述,如果你真的打算用一段话甚至超过30个字把材料叙述一遍,阅卷者一定会这样想:“就几百字的文章,你都敢用这么多字数来描述标题,你的文章还能写好?至少是凑字的嫌疑,并且是不慎重的态度…”于是你的文章得分就…、 (2)观点偏激 开头的观点就存在争议,让阅卷老师觉得你偏激,看问题不全面,一个偏激、看问题不全面的学生能写好什么文章?例如说2013年的北京卷,一个学生开头就说“手机和每个人都已经建立了很深的感情,每个人都爱它…”,2009年高考作文“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每个人”这个词,也太笼统了,要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隐形的翅膀就好了。 例如,2016年全国卷1的漫画作文,是有关于教育现状的,我们可以批评唯分数论,但不能将现在的教育一棒子打死,有考生开头就对高考制度苦大仇深:“这幅漫画反映了高考制度的罪恶,只有取消高考制度才能改变这种现状。”阅卷老师一看就知道你是个不理性的小愤青,而且多半是“考场不得志”、成绩不太好的那种,抬手就给你打40分之下了。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文言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点,尤其是像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比较特殊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准确。因此,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应该有足够的认识,这是语文复习不可忽视的一个考点。 古代汉语中有哪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呢?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几类。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 ★一般句式 一、判断句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性曹。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者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谓之间加“是”。 如: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5.“者”“也”都不用,即“……,……”式。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6.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司马迁《鸿门宴》) 7.用“乃、即、则、皆、必、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梁将即.楚将项燕。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⑤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高考作文范文]高考满分作文记叙文范文5篇

高考满分作文都有自己的基个性特征的,它们或是立意深远,或是构思巧妙,或是语言优美,肯定有它们独到的与众不同的地方。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高考满分作文记叙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叔本华说过:“从青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曲欢快的协奏曲;从老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汪寂静的死水。”角度不同,心态不同,我们所得到的也不同。 窗子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这图画是虚幻的现实。内心云白山青的人在喧闹中看到的也是寂寞的美好,内心乌云密布的人在文雅中看到的却是低俗的趣味。要从画框中望这个世界,首先收拾好自己的心态,用冷酷的哲思与美好的遐想,还现实这幅画本来的美好。 近代著名学者金岳霖先生,一生钟情于林徽因,但他的爱坦荡荡,朋友与当事人都知道,他不学心碎浪子远走他乡,也不学乡里霸王强拆鸳鸯,而是在林徽因身旁默默守望,这一守便是一生。旁人可能看到的是金岳霖一生的孤单寂寞,是林徽因的不识才子,其实从金岳霖的眼中去望,没有比这更加美好的了,他抵住了诱惑稳稳站在属于自己的角落,这才让美得以持久。守住自己的本心,你从窗子里望见的图画,一定被涂上了最美丽的色彩。 去望这个现实,这是生活的本质,你我都去望,生活这幅画面却截然不同,你我望孤单,望见的是满目的黑色,而村上春树望孤独,它只是我们身边的朋友。也许村上春树洞悉了人生,他并不将孤独视作洪水猛兽,而是用一种玩味的笔调给我们望见的黑色涂上了美丽的颜色。村上春树的眼中,生活不可变,只有心态可变。图画不可变,只有看画人的心情可变。那何不调整自己的心态,走出人生最为瑰丽的舞步呢? 在这个万般千态的浮世绘中,在错乱复杂的名利场里,我们容易在无端狂热中迷失方向,在无畏竞争中迷失自己,其实人生如梦,年华似雪,梦醒了雪停了我们将一无所有。我们看到的窗子外的图画,不是眼中所见而是心中所感悟的,只有守住我们的本心。用澄澈的心去看现实的画卷,才能感悟生活的美好色彩,看破这释厄梦境,走出这无涯雪场,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任世事无端变幻,我心中自有云白山青。守住内心,弘一法师方能发出“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感悟;三毛才能在丈夫死后仍拥抢寂寞。菜根谭有言:“世人动曰‘尘世苦海’,殊不知世间花迎鸟笑,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苦其心尔。”让我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个现实,用心灵的画笔遮住现实中不完美的画面。 我心自有“云白山青”。 每个人都会有迷茫的时候,有的人放弃时间,甚至停止自己的时间,时间就这么不值的我们珍惜吗?我希望成为时间的引导者,去帮助那些放弃生命的人,再次给他一次生的还机会,让他们真正的体会到新的人生,让他想起自己前世犯下的错误,回到自己的时间里知道自己的生命的可贵。 有一人,他停止了时间,就在那一瞬间,我站在他的面前说道:“你停止了时间,你

高考语文常见十五种错误题型

高考语文常见十五种错误题型 1、字音字形题,耗时过多而丢分。字音字形题耗时不要超过1分钟,否则既降低了答对的机率,还挤压了其他题的时间。俗称“丢双份”。高考语文选择题多为复查负效题,不复查还好,越查越易改错。 【对策】选择常见100个多音字和100个常错形近字,遵循“以义定音定形”原则,适度联想发散,逐一记忆过关,每天一题,适当训练。 2、词语运用题,不知分类而丢分。成语题中只要出双重语义的一般是选择项,比如灯红酒绿、想入非非等。当然成语还有因不了解成语意思误用、因不明成语适用对象误用、因不明成语感情色彩误用等角度进行分类。 【对策】1)选择100个常考成语和100个常错成语,逐一过关,每天一题,适当训练。2)其他实词虚词不能放松。 3、语病辨析题,不分轻重而丢分。语病题是命题人最头疼的题目,因为语言本就讲求约定俗成,因此答题时不要苛求完美,只比较哪个选择项更好一些——“认对不认错”。 【对策】汇总高考题,熟悉六种语病类型,分类解析,每周一题,适应训练。语病题是训练低效题。 5、实词理解题,教材不熟而丢分。实词题与教材文言

文联系最紧,出题点一般为教材内容。 【对策】汇总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中的文言文,每天一篇,翻译梳理过关。 6、文言筛选题、分析概括题,忽略原文而丢分。 【对策】文言筛选信息题的关键是将选择项内容代入原文,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排除。分析概括题除了要重视原文,代入原文外,还须盯紧该题设错的五大方面。 7、文言翻译题,得分点不全而丢分。 【对策】汇总必修教材中22篇文言文,每天一篇,翻译过关。重视四个落实 8、文言断句题,不懂标志而丢分。 【对策】断句题命题点在于标志。标志有哪些?句前“犹、况、夫、其”,句末“耶、者”,当然还有句中的“而”等。此外,要善于利用句式特点、主谓、动宾关系等技巧。断句答问命题自由,但无非内容概括和常识考查。内容概括摘原文,常识考查适当须积累文学、文化常识。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一.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 2. 此帝王之资也。(……也) 3.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者,……) 4. 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 5.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 6.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 7.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为) 8.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 9. 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即) 10.巨是凡人。(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 二.被动句 1.而君幸于赵王。(……于……)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 4.受制于人。(……受……于……) 5.为天下笑,何也(为) 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 7.若属皆为所虏。(……为所……)

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 9.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三.疑问句(非特殊句式) 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定词“不”) 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借疑问词“谁”) 四.否定句(非特殊句式) 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 五.词序(倒装句) 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 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 A.莫我肯顾 B.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2)介宾结构。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 例: 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 B、沛**在(动宾) 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 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 E、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介宾:宾+介)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解析——定语后置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解析——定语后置 河北张运娇 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 分类与举例说明 一、“中心词+之+定语+者”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②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为学》)(富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发出铿锵的声音的石头,到处的石头都是这样的)二、“中心词+定语+者” 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这是挑选狭长形的桃核来雕刻的) ②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活板》)(有些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当即就把它刻出来) ③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促织》)(村子里有个好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 ④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况且将军您的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有利形势,就是

长江) ⑤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想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向秦国回复的人,也没有找到) 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太子丹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了白衣,戴上白帽,给荆轲送行。 三、“中心词+之+定语”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处在高高的朝廷,就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在偏远的江湖[即民间],就担忧他的国君。)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健强的筋骨) 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屈原列传》)(高尚的人谁又能让自己清洁的身子,蒙受污浊的外物[污染]呢!) 四、“中心词+定语”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西门豹治邺》跟随着十来个女徒弟/跟随的女徒弟有十来个……)五、“中心词+而+定语+者”的结构。 ①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五人墓碑记》)(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

高考满分作文范文800字精选五篇

高考满分作文范文800字精选五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高考满分作文800字范文一 我喜欢林则徐的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容纳百川,成就了浩瀚的大海;容纳无数天体,成就了无边的宇宙。自然界如此,人心也如此。中国古代有句俗话,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是做大事的人,必须有大量。 我喜欢蔺相如,不仅仅因为他敢于在威风如虎的秦王面前仗义执言,捍卫了赵国的利益;更是因为他为了国家的大局,在廉颇宣恶言“我见相如必辱之”之后,不与廉颇争列:每朝时,常称病;甚至走路碰到了廉颇,也“引车避匿”。而当廉颇得知蔺相如这样做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真相的时候,羞愧难当,亲自登门,负荆请罪。留下了一段流芳千古的美谈----将相和。 我不喜欢舞台上的白脸曹操,所以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急切地盼望他打败仗,快快垮台。然而,事与愿违,曹操不但没有垮台,反而实力越来越强,这是为什么?现在我明白了,他胜在了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张绣曾经杀了他的长子,可以说是有刻骨仇恨,但最终却成了他阵前的猛将;陈琳当年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他的八辈祖宗,等于掘了他家的祖坟,可是最终却成了他帐下的谋士。有这样的容人的气度,事业哪能不成。 我替周郎惋惜,如果他不纠结于“既生瑜,何生亮”,而把诸葛亮的智慧当做自己的智慧来欣赏,把诸葛亮的成功当做自己的胜利庆

贺,“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风流人物也许就不会英年早逝。 由古人的故事,我想到了同学关系。我们天天生活学习在一方空间里,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眼的人,不顺心的事。但是只要我们以包容的心态来对待我们的同学,我们的同学之间就能和谐快乐。包容了别人,你内心的空间不但不会缩小,反而会神奇地扩大。包容越多,你的胸怀就越宽广,你的人生价值就会越大。 还记得说过的一句话:“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来容纳中美两个大国。”真是高瞻远瞩!今天他将以的身份踏上美国的国土,两个大国的元首将进行“不扎领带”的会晤。中国和美国,这两个曾经敌对的大国都能实现互相包容,我们同学之间,还有什么不能包容的呢? 高考满分作文800字范文二 古人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者的性格特质乃至人品在很大程度上都溶解在个人作品之中,性格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固然“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文品与文章有背离的可能,然也有边角可见其为人。 内在人品、精神形象与外化表现息息相关,即便达不到完全一致,也终有相应透射。美国史学界在研究二战时流行过一句话:一个性格温驯善良的男人,他做梦也不会把刀插进一个孕妇的肚中。同样,人的人品特质也是如此,倘若纯情温良,怎会行文浮躁局促;倘若个性褊急,又怎能完全定性行文呢?因而文章或多或少都会透露出作者的性格特质与人品,即“文如其人”。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高考语文常见错句解析(20200615055342)

高考语文常见错句解析 语法口诀:从语法上来判断语句错误是找出语病的第一步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高考《考试说明》规定考查的病句类型有六种: 总的来说:否定失当、前后矛盾、语位缺失、对应不周、语义含混不清、语序不对、同义词重复等。 即: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错句虽然通过各种措施增加迷惑性,其“病征”是十分突出的,而且也有一些规律可寻,如果抓住这些“病征”顺藤摸瓜,加以甄别,就更容易判断出该句是不是有病,是何种语病。 一、搭配不当(包括用词不当、连词、介词等关联词不当)---用词不当主要包括谓语与宾语搭配不当,用词不准确或错误,介词误用、连词搭配不当,多余使用或缺失等。 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介词词组,在句中作状语,表语,补语或介词宾语。 A-介词用法不当: 1、对于、对。一般能用”对于”的地方可以用”对”,后面一般加…来说或而言。但“对”表示向或对待的意 思时,只能用“对”。如“对人民负责/对他笑了笑/他对老师很尊敬”。 错句1: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对于人民负责。 错句2: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置若罔闻”常常和介词“对”搭配,因此例句中要就把“对”改为“把”,要就把“置之度外”改为“置若罔闻”,才能是正确的。这样的词还有:“司空见惯”“耳濡目染”不能带宾语;“同心同德”“深思熟虑”不能作修饰语,等等。) *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2·“关于”和“对于” “关于”和“对于”用法相近,有时可以互换。例如:关于(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有不同的看法。 但是他们在用法上还是有区别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用“关于”;指出对象用“对于”。例如: 关于招生问题,请与招生办公室直接联系。 对于不正之风,我们不能听之任之。 错例: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呢? “对于”搭配的是“现象”它形成的就是状语,表语,补语或介词宾语四种成分之一。你拆开成分看看是不是“对于现象”是多余的。而“为什么”却没用了(“对于”误用,应去掉) 第二、“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做状语,通常放在主语之前;“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做状语,放在主语前后都可以。例如; 关于美学,我所知有限。 对于美学,我很感兴趣。 我对于美学很感兴趣。 错例:我关于美学很感兴趣。(“关于”误用,应改为“对”或“对于”) *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 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介词使用不当,应为“对”) 第三、“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可以做标题,“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就不能。如“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可以做标题,“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就不能。 3·在…….上、中、下”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 2.此帝王之资也。(??也) 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者,??) 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 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为) 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 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即) 10.巨是凡人。(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 二.被动句 1.而君幸于赵王。(??于??)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 4.受制于人。(??受??于??) 5.为天下笑,何也?(为) 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 7.若属皆为所虏。(??为所??)

1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 12.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三.疑问句(非特殊句式) 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8.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定词“不”) 9.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借疑问词“谁”) 四.否定句(非特殊句式) 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 五.词序(倒装句) 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 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 A.莫我肯顾 B.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2)介宾结构。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 例: 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 B、沛**在?(动宾) 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 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字。因此文言文判断句的形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常见的有如下几种形式: 1、其基本形式是“……者……也”。 2、“……也”。 3、“……者,……”。 4、“……者也”。 5、用“为”作判断词表示判断 6、借助于副词“即”、“则”、“皆”、“乃”、“悉”、“本”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可直译为现代汉语的“是”;也有用否定副词“非”、“莫”、“无”等表判断。 7、无标志词,而谓语对其主语有断定性。 8、少数用“是”作判断句的句子。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句式在一句之中有时还错杂使用,不过还是判断句。 A、“……者……也”。 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荆轲刺秦王》) 译:今天去了而不回来(好好复命)的是无用的人!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荆轲刺秦王》)译:事情不成功的原因,是我想活捉你,强迫你你同我们订下誓约来回报太子。 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译:楚国的左君项伯这个人,是项羽的叔父。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译: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5、亚父者,范增也。(《鸿门宴》) 译: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 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译:将来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 7、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游褒禅山记》) 译: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8、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游褒禅山记》) 译: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9、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译: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10、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译: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 1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译: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楚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 B、“……也”。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译: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当作东部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2、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译:这是寡人的过错。 3、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译: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4、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译:我们还是回去吧。 5、此天子气也。(《鸿门宴》) 译:这是天子的云气。。 6、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译:此刻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目的是针对沛公。 7、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译:鄙意以为大王不应该这么做。

高考语文常见错句解析演示教学

高考语文常见错句解析 --------------------------------------------------------------------------------------------------- 语法口诀:从语法上来判断语句错误是找出语病的第一步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总的来说:否定失当、前后矛盾、语位缺失、对应不周、语义含混不清、语序不对、同义词重复等。 即: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错句虽然通过各种措施增加迷惑性,其“病征”是十分突出的,而且也有一些规律可寻,如果抓住这些“病征”顺藤摸瓜,加以甄别,就更容易判断出该句是不是有病,是何种语病。 ---用词不当主要包括谓语与宾语搭配不当,用词不准确或错误,介词误用、连词搭配不当,多余使用或缺失等。 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介词词组,在句中作状语,表语,补语或介词宾语。 1、对于、对。一般能用”对于”的地方可以用”对”,后面一般加…来说或而言。但“对”表示向或对待的意思时,只能用“对”。如“对人民负责/对他笑了笑/他对老师很尊敬”。 错句1: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对于人民负责。 错句2: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置若罔闻”常常和介词“对”搭配,因此例句中要就把“对”改为“把”,要就把“置之度外”改为“置若罔闻”,才能是正确的。这样的词还有:“司空见惯”“耳濡目染”不能带宾语;“同心同德”“深思熟虑”不能作修饰语,等等。) (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关于”和“对于”用法相近,有时可以互换。例如:关于(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有不同的看法。 但是他们在用法上还是有区别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用“关于”;指出对象用“对于”。例如: 关于招生问题,请与招生办公室直接联系。 对于不正之风,我们不能听之任之。 错例: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呢? “对于”搭配的是“现象” 它形成的就是状语,表语,补语或介词宾语四种成分之一。你拆开成分看看是不是“对于现象”是多余的。而“为什么”却没用了(“对于”误用,应去掉) 第二、“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做状语,通常放在主语之前;“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做状语,放在主语前后都可以。例如; 关于美学,我所知有限。 对于美学,我很感兴趣。 我对于美学很感兴趣。 错例:我关于美学很感兴趣。(“关于”误用,应改为“对”或“对于”) *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介词使用不当,应为“对”) 第三、“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可以做标题,“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就不能。如“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可以做标题,“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就不能。 “在····上”“在·····下”中间插的应该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在不减少插秧丛数(的条件)下,有可能做到周年套养红萍,争取大幅度提高红萍产量,为解决肥料问题闯出一条新的路子。 自开工以来,在卫生工程局负责人及参加工作的工人,解放军不顾劳累地积极工作(的情况)下,工程进度很快。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中间也可以插入兼名词的动词,表示范围,但不能插入动宾短语。如可以说“在

高三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

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 【知识梳理】 一、判断句 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判断句在主谓之间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判断词“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 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 1.……者,……也 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也 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3.……者,…… 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②粟者,民之所种。 4.……者也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5.无标志判断句 ①刘备天下枭雄。②刘豫州王室之胄。③陈涉瓮牖绳枢之子。④秦,虎狼之国。⑤臣窃以为其人勇士。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⑦此亡秦之续耳。⑧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②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③以后典籍皆为板本。④予购三百盆,皆病梅。⑤梁文即楚将项燕。⑥即今之傫然在墓者。⑦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⑧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⑨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7.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略讲)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8.用“是”表示判断,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略讲) 【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①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司马光《赤壁之战》)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形式:1.表被动的“于”字句 例: ①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表被动的“见”字句或“见……于……”结构 例: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辨析:

最新高考满分作文记叙文范文5篇

最新高考满分作文记叙文范文5篇 高考满分作文记叙文范文一:我心自有"云白山青" 叔本华说过:"从青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曲欢快的协奏曲;从老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汪寂静的死水。"角度不同,心态不同,我们所得到的也不同。 窗子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这图画是虚幻的现实。内心云白山青的人在喧闹中看到的也是寂寞的美好,内心乌云密布的人在文雅中看到的却是低俗的趣味。要从画框中望这个世界,首先收拾好自己的心态,用冷酷的哲思与美好的遐想,还现实这幅画本来的美好。 近代著名学者金岳霖先生,一生钟情于林徽因,但他的爱坦荡荡,朋友与当事人都知道,他不学心碎浪子远走他乡,也不学乡里霸王强拆鸳鸯,而是在林徽因身旁默默守望,这一守便是一生。旁人可能看到的是金岳霖一生的孤单寂寞,是林徽因的不识才子,其实从金岳霖的眼中去望,没有比这更加美好的了,他抵住了诱惑稳稳站在属于自己的角落,这才让美得以持久。守住自己的本心,你从窗子里望见的图画,一定被涂上了最美丽的色彩。

去望这个现实,这是生活的本质,你我都去望,生活这幅画面却截然不同,你我望孤单,望见的是满目的黑色,而村上春树望孤独,它只是我们身边的朋友。也许村上春树洞悉了人生,他并不将孤独视作洪水猛兽,而是用一种玩味的笔调给我们望见的黑色涂上了美丽的颜色。村上春树的眼中,生活不可变,只有心态可变。图画不可变,只有看画人的心情可变。那何不调整自己的心态,走出人生最为瑰丽的舞步呢? 在这个万般千态的浮世绘中,在错乱复杂的名利场里,我们容易在无端狂热中迷失方向,在无畏竞争中迷失自己,其实人生如梦,年华似雪,梦醒了雪停了我们将一无所有。我们看到的窗子外的图画,不是眼中所见而是心中所感悟的,只有守住我们的本心。用澄澈的心去看现实的画卷,才能感悟生活的美好色彩,看破这释厄梦境,走出这无涯雪场,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任世事无端变幻,我心中自有云白山青。守住内心,弘一法师方能发出"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感悟;三毛才能在丈夫死后仍拥抢寂寞。菜根谭有言:"世人动曰‘尘世苦海’,殊不知世间花迎鸟笑,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苦其心尔。"让我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个现实,用心灵的画笔遮住现实中不完美的画面。 我心自有"云白山青"。

高考语文常考易错成语分类解析

高考语文常考易错成语分类解析 高中语文常考成语300例精析 1、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本词易误用为贬义。 2、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 3、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4、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易误用为贬义。 5、差强人意:差,稍微地。愿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6、弹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弹冠,掸去帽子上灰尘准备做官。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使用时易弄错感情色彩。 7、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形容书籍极多。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8、明日黄花: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什么好玩赏的了。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此成语易被想当然地误写成“昨日黄花”。 9、深孚众望:孚,使人信服。意思是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易误用成“不负众望”。 10、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后力量再干。也可写作“重振旗鼓”。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11、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注意与“信口开河”区别开来,“信口开河”也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 12、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贬义。 13、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不能误解为“人们都集中在家里,故万巷皆为空之意。 14、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本词应与“不约而同”也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15、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应与“无可厚非”区别开来,“无可厚非”意为不可过分指责。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后者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16、莫衷一是: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使用时要注意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 17、鞭辟人里:里,里头;辟,透彻。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使用时要注意语境,不要随便滥用。如:“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很全面,可谓鞭辟入里。”这一句就因误用成语犯了前后不一致的毛病。 18、刮目相看:《三国志?吕蒙传》记载,吴国大将吕蒙听从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中抽出时间读书,学问大进,取得令人惊奇的成绩。鲁肃说:“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说明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别人。注意本成语一般用来指看待别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 19、不足为训:训,准则。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如:“他这种做法实在不足为训。”注意不能将这里的“训”理解为“教训”。 20、莘莘学子:众多的学子。该词前面不能再加任何的数量词。 21、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不能误用作贬义。 22、仁者见仁:指对同一问题,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见解也不相同。本词使用也要注意语境。如:“在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是大非面前,大家要仁者见仁,以便达成协议共识。”这句中的成语属于误用,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当然不能“仁者见仁”,否则就不能“达成共识。” 23、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误解为不久的将来。 24、不稂不莠:稂,狼尾草。全词比喻人不成才,没有出息。不能望文生义误用作褒义。 25、附庸风雅:附庸,追随;风雅,多指才学。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不能误用作褒义。

2019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三篇

2019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三篇 篇一 ——题记黑色的外壳,机身宽而稍薄,超大的矩形屏幕,约莫指甲盖大小的按键。 这是一台手机,一台“老人机”。此刻的它正被老人握在手里,粗糙的指腹轻轻摩挲着机身,温柔而缠绵。老人在等待着什么,在这等待的过程中,他能够慢慢地,回忆些什么。 那该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年头,别说手机了,连电话都没有。的通信方式便是写信。一笔一划的思念,一字一句的关心,被装进一个简易的信封里,贴上八分的邮票,寄往未知的远方。 信是寄了,却不一定到得了游子手中,有那么几年,与在外打工的女儿失去了联络,也不知多少次含了泪,怔怔地望着被退回的信。寄不出,只能等女儿寄来。白日里总有干不完的农活,便时常趁夜往村头跑,只盼得女儿的信已经送到了村长家。山里不比平原,家家户户都散落在大山里,一个来回,少说也得两个小时。去时傍着夕阳,心中急切,三步并作两步,可临近村头,望着村长屋里的灯光,又踯躅起来。去得多了,村长早晓得他的来意,看着他三天两头跑,信却没有消息,心里也不是个滋味。村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是常事,这样的担忧,村长也深有体会,看他这般,竟是连安慰的话都说不出口。

而他一见村长的神色,便知道希望再次落空。回时步子明显慢了下来,几步一回头,明知夜里不可能有邮递员送信,却还是忍不住期待。逐步远了人家,独行于寂寂山林中,看一轮残月锁一汪忧愁思念在浑浊的眼中。 可纵是又的失望,他也不曾想过放弃。只要有那个盼头在,只要拄着心灵的拐杖,多走几趟夜路又何妨?仅仅那心里的思念与牵挂,支撑着他,也折磨着他。 后来终于有了电话。红色的固定电话,被放在那台老旧的黑白电视机旁,正对着窗,信号时有时无。没有来电显示,白天外出干活的他们,也不知孩子们究竟有没有来过电话,有没有什么急事。便只好在夜里等。他和老伴怕因为耳朵不好使,漏听了铃声,索性端了饭菜在房里吃。一抬头,便看见那电话安安静静蜷在那一隅。吃罢饭,两人便守在电视机旁,说是看电视,心却系在那红色物什上。有时这个等,便是几个钟头。他们习惯早睡,却也非等到熬不住了,才想着自己给孩子打去。一再起身,胡乱换了几次频道,才终于拿起了话筒。刚按下几个键,又犹豫了,放下听筒,回头与昏昏欲睡的老伴商量着要再等一会儿。虽说孩子们说是不会妨碍,他却始终担心会打扰他们工作。直至熟悉的铃声响起,精神一震,忙接起电话。如此,这个夜才睡得安稳。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常见失误类型分析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常见失误类型分析 【摘要】文学类文本阅读一直是考生感到很头疼的题目之一,笔者结合学生训练过的阅读文章,将学生出现失误的类型归纳为:审题不准确、思考不深入、层次不清晰、答题不规范、文本意识不强,并作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文本阅读;分析Examination the language literature text origin the reading be familiar error type analysis Zhang Hui-ling 【Abstract】Literature text origin the reading have been one of the topic that the examinee feel very headache, the writer combine a student trained reading article, appear a student error of the type induce for:Review to prohibit indeed, thinking not thorough, not well organized, answer not norm, text is original meaning to know not strong, and make concrete analysis. 【Key words】Text origin reading;Analysis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一直是考生感到很头疼的题目之一,也是在高考总得分很低的题目,笔者结合学生训练过的阅读文章,将学生出现失误的类型归纳为:审题不准确、思考不深入、层次不清晰、答题不规范、文本意识不强。下面就具体文章分析如下。 1.审题不准确 例一:《故乡,您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苏、锡、常、镇四市2009届高三语文教学情况调查(二)】 【问题】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母亲的丰富情感。 【学生答案】①母亲在故乡劳作供我上学给予我关爱。②母亲因故乡而憔悴。 ③母亲过世后又回到了故乡的怀抱。 【失误分析】这个题目重在分析作者对母亲的情感,而这个答案重在分析母亲的经历,没有准确审清题目。 【参考答案】①热爱母亲。②敬佩母亲。③对母亲的养育充满感激之情。④有一颗报答母亲的心。⑤对母亲的付出充满愧疚之情。⑥忽略了母亲对故乡的依赖,感到懊悔。⑦母亲去世,充满悲伤。⑧怀念母亲。(5分,每点1分,答出五点就给满分。 2.思考不深入 例一:《江南无雪》【2009南京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