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电力工程设计规范

电力工程设计规范

电力工程设计规范引言:电力工程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电力工程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规程和规范。

本文将以不同方面展开论述,包括电力工程的设计原则、设备选型、线路设计、安全措施等,以深入探讨电力工程设计的各个环节。

一、设计原则良好的电力工程设计是基于以下原则的:1. 安全性:电力工程设计必须确保人员、设备以及周围环境的安全。

因此,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各种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可靠性:电力供应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必须保证其可靠性。

设计应采用可靠的设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适当的备用方案,以确保电力系统的连续供电。

3. 效率:电力工程设计应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耗和资源浪费。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节能技术和高效设备来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

4. 灵活性:电力系统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和变化。

设计中应预留一定的容量和空间,以便于后续的扩展和升级。

二、设备选型在电力工程设计中,设备选型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设备选型的考虑要点:1. 规格与负荷匹配:设备的规格和负荷需求之间应保持匹配,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工作效率。

选用与负荷需求相匹配的设备可避免电力系统的不必要浪费和能耗。

2. 节能性能:设备的节能性能是选型的重要指标之一。

应优先选择能效高、能耗低的设备,以减少系统能源消耗。

3. 可靠性与可维护性: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连续运行。

在选型过程中,应优先考虑技术成熟、质量可靠并易于维护的设备。

4. 兼容性和互连性:设备的兼容性和互连性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协调运行至关重要。

选型时应考虑设备之间的兼容性,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线路设计电力线路设计是电力工程设计的核心部分。

以下是线路设计的要点:1. 输电线路布局:根据地理条件、负荷要求和输电距离等因素,合理设计输电线路的布局。

确保线路的整体布局合理,减少线路损耗和电压降低。

2. 电缆选型:根据电压等级、距离和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电缆型号和规格。

电网电力行业的电力工程设计规范

电网电力行业的电力工程设计规范

电网电力行业的电力工程设计规范在电网电力行业中,电力工程设计规范是确保电力系统设计和建设符合安全、高效和可靠要求的关键。

本文将从电力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电力系统设计、电力设备选型以及工程施工方面进行论述,并介绍一些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一、基本原则1.1 安全性原则电力工程设计必须以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运行安全为首要考虑。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各种可能的故障情况,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在故障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切断电流,以减少潜在的危险。

1.2 经济性原则电力工程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成本效益。

设计师应选择适当的电力设备和材料,以实现良好的设计效果和可靠的运行,同时控制工程成本。

合理的设计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电力传输效率和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1.3 灵活性原则电力工程设计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适应未来电力市场需求的变化。

灵活性的设计能够简化系统的改造和扩建,提高系统的可调度性,降低运行维护成本。

二、电力系统设计2.1 输电网规划设计输电网规划设计是电力系统设计的重要部分。

它需要考虑电力负荷需求、输电线路布置、变电站选址等因素,以确保电力系统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对于输电线路的设计,应考虑地理环境、土壤条件、导线负载能力等因素,并进行电力仿真和稳定性分析。

2.2 配电系统设计配电系统设计需要根据供电需求和负荷特点,合理选择变电站、配电线路和配电设备,以保证正常的供电和可靠的运行。

设计师应考虑电压合理分布、设备的负荷容量、继电保护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因素,以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三、电力设备选型3.1 发电设备选型电力工程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发电设备。

对于常见的发电设备,如汽轮发电机组、水电站、风力发电等,应根据地理条件、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和电力需求等因素进行选择。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可靠性、维护成本和发电效率等因素,以实现经济和可持续的电力供应。

3.2 输电设备选型电力工程设计需要选用适当的输电设备,保证电能在输电过程中的传输效率和安全性。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2010)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2010)

66kV及以下架空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2010)⽂中⿊体字为强制条⽂阅读点击图⽚放⼤阅读1. 总则1.0.1 为使66kV及以下架空电⼒线路的设计做到供电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便于施⼯和检修维护,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的综合利⽤,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于66kV及以下交流架空电⼒线路(以下简称架空电⼒线路)的设计。

1.0.3 架空电⼒线路设计应认真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符合发展规划要求,积极地采⽤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艺。

1.0.4 架空电⼒线路的杆塔结构设计应采⽤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

1.0.5 本规范规定了66kV及以下架空电⼒线路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当本规范与国家法律、⾏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律、⾏政法规的规定执⾏。

1.0.6 架空电⼒线路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电⼒线路 power line应⽤于电⼒系统两点之间输电的导线、绝缘材料和各种附件组成的设施。

2.0.2 架空电⼒线路 overhead power line⽤绝缘⼦和杆塔将导线架设于地⾯上的电⼒线路。

2.0.3 输电线路 transmission line作为输电系统⼀部分的线路。

2.0.4 导线 conductor通过电流的单股线或不相互绝缘的多股线组成的绞线。

2.0.5 地线 overhead ground wire在某些杆塔上或所有的杆塔上接地的导线,通常悬挂在线路导线的上⽅,对导线构成⼀保护⾓,防⽌导线受雷击。

2.0.6 档距 span两相邻杆塔导线悬挂点间的⽔平距离。

2.0.7 弧垂 sag⼀档架空线内,导线与导线悬挂点所连直线间的最⼤垂直距离。

2.0.8 爬电距离 creepage distance在正常情况下,沿着加有运⾏电压的绝缘⼦瓷或玻璃绝缘件表⾯的两部件间的最短距离或最短距离的总和。

2.0.9 机械破坏荷载 mechanical failing load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绝缘⼦串元件应独⽴经受施加在⾦属附件之间的拉伸荷载),绝缘⼦串元件试验时所能达到的最⼤荷载。

电力设计规范

电力设计规范

电力设计规范
电力设计是一种设计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和维护维修容易的电力系统,旨在满足现代工业生产、居民和农业用电及其他类型用电要求,以及实现相机电气连接技术的需求。

因此,电力设计规范是电力设计工作的统一标准,旨在保证电力设计质量、标准、安全性和可靠性。

电力设计规范主要是为了规范电力工程设计,其中包括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等要求,同时,还应考虑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环境友好性、长期可靠性和能源利用率等方面。

电力设计规范包括电力设计质量、评估和审核、设计文件、选择材料、施工管理、电力施工安全、施工后测试和调试等多项要求。

首先,电力设计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电力行业标准,参照国家电力行业标准编写设计文件,对电力设计进行评估和审核,确保设计质量可靠。

其次,针对特定的项目,要根据其特点,综合考虑材料的使用寿命、可靠性和维护成本等因素,进行科学的选择。

同时,电力设计文件应该清楚地指明施工工艺和要求,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可靠性。

此外,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电力施工安全标准,做好施工前、中、后的安全管理和审核,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事故隐患,确保电力设施的安全性。

最后,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电力测试和调试,确保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总之,电力设计规范是实现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基本条件,应当严格执行。

它包括设计质量、施工管理和施工后测试和调试等多项要求,必须符合电力行业标准,要求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经济
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电力设计规范是维护电力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必须被严格执行。

电力系统设计规范要求

电力系统设计规范要求

电力系统设计规范要求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用电需求的增加,电力系统设计规范成为确保电力供应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介绍电力系统设计中的一些基本规范要求,包括电压等级、配电方案、保护装置、电缆敷设、设备间距等方面的内容。

二、电压等级的确定在电力系统设计中,电压等级的选取十分重要。

根据工业生产、城市居民用电和特定需求来确定电压等级。

通常,工业用电把110KV视为一般要求,城市居民用电把35KV或以下视为一般要求,特殊要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三、配电方案1. 主变电站选择主变电站的选择应根据系统负荷的特点来进行。

保证主变电站的容量满足最大负荷需求,并预留适当余量。

此外,还要考虑到供电可靠性,可以采用双馈电源,以确保主变电站的可靠运行。

2. 输电线路布置输电线路的布置应考虑电力传输损耗、环境影响和安全要求。

应按照电压等级选择合适的导线类型和绝缘方式,并采取合理的线路走向和杆塔布局,以提高系统的输电效率和可靠性。

四、保护装置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设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主要用于故障检测和对系统进行自动切除。

保护装置的种类繁多,包括过电流保护、过压保护、接地保护等。

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当的保护装置,并确保其灵敏度和可靠性。

五、电缆敷设电缆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缆的敷设质量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电缆敷设中,应采取适当的敷设方式和保护措施,减少电缆的场强,避免电缆绝缘损坏和其他故障。

六、设备间距设备间距是指电力系统中各种设备之间的距离,合理的设备间距可以提高系统的通信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根据设备的功率和类型,以及防雷要求,确定合适的设备间距,并注意设备间的绝缘和安全距离。

七、总结电力系统设计规范要求是确保电力系统运行可靠、安全的重要保障。

通过合理确定电压等级、配电方案、保护装置、电缆敷设和设备间距等要素,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满足社会对电力的需求。

因此,设计师在进行电力系统设计时,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要求,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电力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电力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电力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引言电力系统是现代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之一。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优质供电,电力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别从电网规划设计、电网设备选型、电网运行管理等方面,探讨电力系统工程设计的规范要求。

1. 电网规划设计1.1 电网布局规划电网布局是电力系统工程设计的基础,需要根据用电负荷需求、城市发展规划、区域经济发展等因素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在布局规划中,要注重电网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合理规划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位置和容量。

1.2 电网环境考虑电力系统工程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电网所处环境的因素。

如地震、风速、气温等气象和地质条件,以及降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对电网设备和线路的影响。

合理选取设备和线路的位置、设计强度和抗震等级,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

1.3 电网安全及保护电网的安全是设计工程的重中之重,需要合理设计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接地保护等系统。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防雷、电磁兼容、电磁辐射等因素对电网和设备的影响,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2. 电网设备选择2.1 变电设备选择变电设备的选择要满足电网的运行需求,包括电压等级、容量、功能和可靠性等要求。

在选择过程中,要考虑设备的技术性能、供应商信誉、价格和售后服务等因素,并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评估和认证。

2.2 输电线路设计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设计要满足输电容量和电压降的要求。

在线路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线路的绝缘强度、导线材料和结构、线塔选型及抗震等级,确保线路的可靠运行。

2.3 配电设备选择配电设备是将输电电能送达终端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要考虑供电可靠性和功率负荷需求。

同时,还要根据用户类型和用电特点等因素,选用合适的设备类型和技术指标,并合理布置配电线路和开关设备。

3. 电网运行管理3.1 运行监测与控制电力系统的运行监测和控制是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环节。

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包括电网状态、负荷情况、设备运行参数等的实时监测,并及时识别和处理潜在问题。

电力工程设计规范

电力工程设计规范
添加标题
验收阶段实施:在验收阶段,应按照规范要求对电力 工程进行验收,确保工程符合规范标准。
添加标题
规范培训与宣传:对电力工程设计人员进行规范培训 和宣传,确保他们了解和掌握规范要求。
添加标题
施工阶段实施: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图 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标准。
添加标题
监督检查:对电力工程设计规范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整改,确保规范的有效执行。
制定原则: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经济适 用、节能环保等
适用范围和分类
适用范围:本规范 适用于新建、扩建 和改建的发电厂、 变电站、输电线路 的交流电力工程设 计
分类:按电压等级 和工程规模,电力 工程设计规范可分 为国家、行业和企 业三级
电力工程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
03
总体要求
符合国家法律法 规和标准规范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内容
01
电力工程设计规范概述
02
定义和作用
定义:电力工程设计规范是用于指导电力工程设计的标准和准则,是确保电力工程安全、可靠、经济、环保的重要依据。 作用:规范电力工程设计,提高设计质量和安全性,降低工程成本,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制定依据和原则
制定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技 术规范等
我国电力工程设计规范发展历程
初步探索阶段: 20世纪50年代 至80年代,电 力工程设计规范 处于初步探索阶 段,主要依靠经 验设计。
规范制定阶段: 20世纪80年代 至90年代,随 着电力工业的快 速发展,电力工 程设计规范逐步 制定和完善。
国际化接轨阶段: 21世纪初至今, 我国电力工程设 计规范逐步与国 际接轨,引进和 吸收国际先进标 准和技术。

电力系统设计要求规范

电力系统设计要求规范

电力系统设计要求规范一、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电力系统设计的要求,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档适用于电力系统设计的各个阶段,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维等过程。

二、设计原则1. 稳定性原则:电力系统设计应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包括电压和频率的稳定性。

2. 安全性原则:电力系统设计应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包括防止电力故障和事故的发生,以及提供必要的保护和安全措施。

3. 可靠性原则:电力系统设计应确保系统的可靠运行,包括故障时的备份和恢复能力。

三、设计要求1. 负荷需求:电力系统设计应根据实际负荷需求进行合理规划,确保系统能够满足负荷的需求,同时考虑未来的负荷增长。

2. 设备选择:电力系统设计应合理选择各种设备,包括变压器、开关设备和保护设备等,以满足系统的需求,并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

3. 线路布置:电力系统设计应合理布置各种线路,包括输电线路和配电线路,以最小化线路损耗和功率衰减。

4. 接地系统:电力系统设计应建立可靠的接地系统,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并满足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

5. 保护设备:电力系统设计应提供必要的保护设备,包括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和接地保护等,以确保系统在故障情况下的安全运行。

6. 安全措施:电力系统设计应提供必要的安全措施,包括防雷、防爆和防火等,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四、设计审查和验收1. 设计审查:电力系统设计应进行设计审查,确保设计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并满足实际需求。

2. 设计变更:如需对设计进行变更,应进行相应的评估和审批,并在变更后进行重新审查。

3. 现场验收:电力系统的施工和设备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现场验收,确保系统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调试。

五、总结本文档介绍了电力系统设计的要求规范,包括设计原则、设计要求以及设计审查和验收等方面。

电力系统设计应遵循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原则,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

同时,应根据负荷需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备选择,并提供必要的保护和安全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1条为使城市规划中的电力规划(以下简称城市电力规划)编制工作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城市规划、电力能源的有关法规和方针政策,提高城市电力规划的科学性、经济性和合理性,确保规划编制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城市电力规划编制工作。

第1.0.3条城市电力规划的编制内容,应符合现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1.0.4条应根据所在城市的性质、规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地区动力资源的分布、能源结构和电力供应现状等条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因地制宜地编制城市电力规划。

第1.0.5条布置、预留城市规划区内发电厂、变电所、开关站和电力线路等电力设施的地上、地下空间位置和用地时,应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

第1.0.6条城市电力规划的编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第2.0.1条城市用电负荷urban customrs'load在城市内或城市局部片区内,所有用电户在某一时刻实际耗用的有功功率之总和。

第2.0.2 条城市供电电源urban power supply sources为城市提供电能来源的发电厂和接受市域外电力系统电能的电源变电所总称。

第2.0.3条城市发电厂urban power plant在市域范围内规划建设的各类发电厂。

第2.0.4 条城市主力发电厂urban main forces power plant能提供城网基本负荷电能的发电厂。

第2.0.5 条城市电网(简称城网)urban electric power network为城市送电和配电的各级电压电力网的总称。

第2.0.6条城市变电所urban substation城网中起变换电压,并起集中电力和分配电力作用的供电设施。

第2.0.7条开关站(开闭所)switching station城网中起接受电力并分配电力作用的配电设施。

第2.0.8 条高压深入供电方式high voltege deep in gtypes of electric power supply城网中66KV及以上电压的电源送电线路及变电所深入市中心高负荷密度区布置,就近供应电能的方式。

第2.0.9条高压线走廊(高压架空线路走廊)high-tension line corri-dor在计算导线最大风偏和安全距离情况下,35KV及以上高压架空电力线路两边导线向外侧延伸一定距离所形成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的专用通道。

磁干扰及废水、废气、废渣三废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和影响;并应按国家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第3.1.1.5条规划新建的电力设施应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满足防火、防爆、防洪、抗震等安全设防要求;第3.1.1.6条应从城市全局出发,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效益。

3.2编制内容第3.2.1条城市电力规划的编制,应在调查研究、收集分析有关基础资料的基础上进行。

规划编制的阶段不同,调研、收集的基础资料宜符合下列要求:第321.1条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中的电力规划(以下简称城市电力总体规划阶段)需调研、收集以下资料:地区动力资源分布、储量、开采程度资料;城市综合资料,包括:区域经济、城市人口、土地面积、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及国民经济各产业或各行业产值、产量及大型工业企业产值、产量的近5年或10年的历史及规划综合资料;城市电源、电网资料,包括:地区电力系统地理接线图,城市供电电源种类、装机容量及发电厂位置,城网供电电压等级、电网结构、各级电压变电所容量、数量、位置及用地,高压架空线路路径、走廊宽度等现状资料及城市电力部门制订的城市电力网行业规划资料;城市用电负荷资料,包括:近5年或10年的全市及市区(市中心区)最大供电负荷、年总用电量、用电构成、电力弹性系数、城市年最大综合利用小时数、按行业用电分类或产业用电分类的各类负荷年用电量、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等历史、现状资料;其它资料,包括:城市水文、地质、气象、自然地理资料和城市地形图,总体规划图及城市分区土地利用图等。

第321.2条城市详细规划阶段中的电力规划(以下简称城市电力详细规划阶段)需调研、收集以下资料:城市各类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归算至10KV电源侧处)的现状资料或地方现行采用的标准或经验数据;详细规划范围内的人口、土地面积、各类建筑用地面积,容积率(或建筑面积)及大型工业企业或公共建筑群的用地面积,容积率(或建筑面积)现状及规划资料;工业企业生产规模、主要产品产量、产值等现状及规划资料;详细规划区道路网、各类设施分布的现状及规划资料;详细规划图等。

第3.2.2条城市电力总体规划阶段编制内容,宜符合下列要求:第3.2.2.1条编制城市电力总体规划纲要,内容宜包括:⑴预测城市规划目标年的用电负荷水平;(2)确定城市电源、电网布局方案和规划原则;⑶绘制市域和市区(或市中心区)电力总体规划布局示意图。

编写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中的电力专项规划要点。

第3.2.2.2条应在城市电力总体规划纲要的基础上,编制城市电力总体规划,内容宜包括:⑴预测市域和市区(或市中心区)规划用电负荷;(2)电力平衡;(3) 确定城市供电电源种类和布局;(4) 确定城网供电电压等级和层次;(5) 确定城网中的主网布局及其变电所容量、数量;⑹确定35KV及以上高压送、配电线路走向及其防护范围;(7) 提出城市规划区内的重大电力设施近期建设项目及进度安排;(8) 绘制市域和市区(或市中心区)电力总体规划图。

编写电力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3.2.3条大、中城市可在城市电力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电力分区规划,内容宜包括:(1)预测分区规划用电负荷;⑵落实分区规划中供电电源的容量、数量及位置、用地;⑶布置分区规划内高压配电网或高、中压配电网;(4)确定分区规划高、中压电力线路的路径,敷设方式及高压线走廊(或地下电缆通)宽度;⑸绘制电力分区规划图。

编写电力分区规划说明书。

第3.2.4条应在电力分区规划或电力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城市详细规划阶段中的电力规划,其编制内容宜符合下列要求:第3.2.4.1条编制电力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宜包括:(1) 确定详细规划区中各类建筑的规划用电指标,并进行负荷预测;(2) 确定详细规划区供电电源的容量、数量及其位置、用地;⑶布置详细规划区内中压配电网或中、高压配电网,确定其变电所、开关站的容量、数量、结构型式及位置、用地;(5)绘制电力控制性详细规划图。

编写电力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第324.2条在城市开发、修建地区,应与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配套编制电力修建性详细规划,其内容宜包括:(1) 估算详细规划区用电负荷;(2) 确定详细规划区供电电源点的数量、容量及位置、用地面积(或建筑面积);⑶布置详细规划区的中、低压配电网及其开关站、10KV公用配电所的容量、数量、结构型式及位置、用地面积(或建筑面积);(4) 确定详细规划区的中、低压配电线路的路径、敷设方式及线路导线截面;(5) 投资估算;(6) 绘制电力修建性详细规划图。

编写电力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4城市用电负荷4.1城市用电负荷分类第4.1.1条按城市全社会用电分类,城市用电负荷宜分为下列八类:农、林、牧、畐9、渔、水利业用电,工业用电,地质普查和勘探业用电,建筑业用电,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用电,商业、公共饮食、物资供销和金融业用电,其它事业用电,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也可分为以下四类:第一产业用电,第二产业用电,第三产业用电,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第4.1.2条城市建设用地用电负荷分类,应符合表4.1.2规定。

城市建设用地用电负荷分类和代码表表4.1.2第4.1.3条城市建筑用电负荷分类,应符合表 4.1.3的规定城市建筑用电负荷分类表表4.1.3第4.1.4条按城市用电负荷分布特点,可分为一般负荷(均布负荷)和点负荷两类4.2城市用电负荷预测第4.2.1条城市用电负荷预测(以下简称负荷预测)内容宜符合下列要求:第4.2.1.1条城市电力总体规划负荷预测内容宜包括:(1) 全市及市区(或市中心区)规划最大负荷;⑵全市及市区(或市中心区)规划年总用电量;⑶全市及市区(或市中心区)居民生活及第一、二、三产业各分项规划年用电量;(4)市区及其各分区规划负荷密度。

第4.2.1.2条电力分区规划负荷预测内容宜包括:(1) 分区规划最大负荷;(2) 分区规划年用电量。

第4.2.1.3条城市电力详细规划负荷预测内容宜包括:(1)详细规划区内各类建筑的规划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⑵详细规划区规划最大负荷;(3) 详细规划区规划年用电量。

第422条负荷预测应符合下列要求:第422.1条预测应建立在经常性收集、积累负荷预测所需资料的基础上,从调查研究入手,了解所在城市的人口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分析、研究影响城市用电负荷增长的各种因素;第422.2条应根据不同规划阶段预测内容的具体要求,对所掌握的基础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校核后,选择有代表性的资料、数据作为预测的基础;第422.3条应选择和确定主要的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并用其它预测方法进行补充、校核;第422.4条应在用电现状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分期预测。

负荷预测期限及各期限年份的划分,应与城市规划相一致;第422.5条预测所得的规划用电负荷,在向供电电源侧归算时,应逐级乘以负荷同时率;第422.6条负荷同时率的大小,应根据各地区电网负荷具体情况确定,但均应小于1。

第4.2.3条预测方法的选择宜符合下列原则:第423.1条城市电力总体规划阶段负荷预测方法,宜选用电力弹性系数法、回归分析法、增长率法、人均用电指标法、横向比较法、负荷密度法、单耗法等;第423.2条城市电力详细规划阶段的负荷预测方法宜选用:(1) 一般负荷宜选用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法等;(2) 点负荷宜选用单耗法,或由有关专业部门、设计单位提供负荷、电量资料。

4.2城市用电负荷预测第4.2.1条城市用电负荷预测(以下简称负荷预测)内容宜符合下列要求:第421.1条城市电力总体规划负荷预测内容宜包括:(1)全市及市区(或市中心区)规划最大负荷;⑵全市及市区(或市中心区)规划年总用电量;⑶全市及市区(或市中心区)居民生活及第一、二、三产业各分项规划年用电量;(4) 市区及其各分区规划负荷密度。

第4.2.1.2条电力分区规划负荷预测内容宜包括:(1) 分区规划最大负荷;(2) 分区规划年用电量。

第4.2.1.3条城市电力详细规划负荷预测内容宜包括:(1) 详细规划区内各类建筑的规划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2) 详细规划区规划最大负荷;(3) 详细规划区规划年用电量。

第422条负荷预测应符合下列要求:第422.1条预测应建立在经常性收集、积累负荷预测所需资料的基础上,从调查研究入手,了解所在城市的人口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分析、研究影响城市用电负荷增长的各种因素;第422.2条应根据不同规划阶段预测内容的具体要求,对所掌握的基础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校核后,选择有代表性的资料、数据作为预测的基础;第422.3条应选择和确定主要的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并用其它预测方法进行补充、校核;第422.4条应在用电现状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分期预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