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概述 书法 普通高中
书法概述

练习 要求: 1、从线的力度, 2、字的结体, 3、墨的浓淡干湿, 4、字间的位置关系等方面进行综合的临摹。
( 2)今文字系统
九成宫醴(li)泉铭欧阳询
《颜氏家庙》颜真卿
柳公权《神策军碑》
唐楷(因唐朝在楷书成就最高故名) 《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高简、 清雅秀丽,《颜氏家庙》骨力遒劲、庄严端悫que、静穆古拙、浑厚刚健,《神 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 期的不同特点。
( 2)今文字系统
明代 文征明
文雅自如 现代书家沈尹默
欣赏要点
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 有“情趣意味”的形式
书法作品比较 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书法作品比较
书法工具
永字八法 (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 下); (2)横为勒(如勒(le)马之用 缰); (3)竖为弩(nu)(用力也); (4)钩为趯(ti) (跳貌,与跃 同); (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6)撇为掠(如用篦(bi)之掠 发); (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 (8)捺为磔(zhe)(磔音窄,裂 牲为磔,笔锋开张也)。
钟鼎文又叫金 文 (夏商周,线条 朴实质感饱满 而丰腴 )
( 1)古文字系统
篆书 (秦,篆是一种 严谨刻板的纯 实用性的字体, 艺术价值很 小. )
( 2)今文字系统
隶书 草书 狂草
行书
楷书
隶书(秦末、汉初《张迁碑》结 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 是汉碑方笔的典范。 )
( 2)今文字系统
草书 (秦末、汉初 章草兴于汉章帝年间,故 名 (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 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 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 高古凝重。) .
高中美术 第1课 书法概述PPT(共62张PPT)

七 、 明 : 奔 达 流 拓
27/62
七 、 明 : 奔 达 流 拓
28/62
七 、 明 : 奔 达 流 拓
29/62
八 : 清 : 回 归 远 古
30/62
八 : 清 : 回 归 远 古
31/62
八 : 清 : 回 归 远 古
32/62
八 : 清 : 回 归 远 古
33/62
指:捻管 掌:翻、覆 腕:转腕 臂:平动
53/62
一、笔法——笔杆、笔锋运动
笔杆:左、右、上、下倾
笔锋:中锋、侧锋、偏锋
54/62
一、笔法——笔杆、笔锋运动
笔锋:裹毫,铺毫,绞锋
55/62
一、笔法——点画形状
56/62
一、笔法——点画形状
57/62
一、笔法——中锋练习
58/62
一、笔法——中锋练习
第一讲:书法概述
1/62
什么是书法?
写字:以字形漂亮、整体工 整为目的技术)
书法:以字形表达: 美感、思想、性情
2/62
书法历史
一、先秦—秦:远古的足音 二、汉:大汉雄风 三、魏晋:逍遥人生 四、唐:大唐盛世 五、宋:写意人生 六、元:回归田园 七、明:奔达流拓 八:清:回归远古 九:近现代:古今相接 十:现代:百川出海
3/62
一 、 先 秦
—
秦
:
远
古
的
足
音
甲 骨 文
4/62
一 、 先 秦
—
秦
:
远
古
的
足 音
金 文
5/62
一 、 先 秦
—
—
秦
:
远
高一书法理论知识点汇总

高一书法理论知识点汇总1. 书法的起源与发展书法起源于古代的刻纹和绞线符号,经过演变与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古代的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等不同体系的字体,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灵感。
2. 书法的分类与流派书法可以分为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体系。
每种体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同时也有各自的流派,如王羲之的草书、柳公权的楷书等,这些流派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书法的基本要素书法的基本要素包括笔画、结构、姿势和气韵四个方面。
笔画是书法表现的最基本元素,它决定了字形的结构和艺术效果;结构是指字体的整体布局和比例关系;姿势是指书写时的身体动作和姿态;气韵是指作品所表达出的独特风格和艺术感染力。
4. 书法的技法与要领书法的技法包括用笔、调墨、选纸、控制力度等方面的要领。
用笔要准确有力,要能准确地控制笔触的粗细和变化;调墨要合理,墨色要浓淡适中;选纸要根据作品的需求选择相应的纸张,如宣纸、毛笺等;控制力度要适度,要根据不同字体和要求,合理调整书写时的用力情况。
5. 书法作品的评价标准评价一件书法作品,需要从书法艺术的内涵、技法功力、气韵生动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优秀的书法作品应当具有清丽秀逸的风姿、骨力雄健的结构和独特的个性风格。
6. 书法的欣赏与鉴赏欣赏一件书法作品需要对其字体的特点、用笔的技法、布局的合理性以及整体的感染力进行鉴赏。
要通过欣赏学习和感受,提高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7. 书法与文化传承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中融入了中国文化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学习书法,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底蕴和价值观念,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8. 高一书法学习的重要性高一时期是学习书法的关键时期,通过系统地学习书法理论和实践技巧,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观察力和专注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9. 书法的创新与发展在传承中创新,书法可以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产生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
书法概述

书法概述中国的书法艺术,是随着汉字的产生和广泛使用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特殊的传统民族艺术。
早在商代甲骨卜辞中已可看到书法的萌芽。
在武丁时期的大字刻辞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字群的布局错落有致,前后协调;构字均称、平衡、讲求体势美;总体风格质朴、古雅、自然。
从西周到战国,书法随着汉字形体的演进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从现存的大量铜器铭文上看,西周书法的体势风格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有雍容大度、雄奇挺拔的《大盂鼎》、《大保鼎》;有圆润工整、柔和健美的《静晳》、《墙盘》;有端庄质朴、遭劲自然的《大克鼎》、《毛公鼎》;等等。
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动乱,书法有所衰落,但也还有一些好作品传世,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秦国的石鼓文,它气度雄浑、刚健奔放、体态大方、独具风神,受到后代许多墨客骚人的赞美和歌颂,被誉为“干古篆法之祖”,对后世的篆书书法影响极大。
秦始王统一六国以后,将石鼓文一类的传统文字稍加省改,用以统一六国的文字。
后人把这种字体称为小篆,而把秦以前的字体相对称为大篆或古文。
秦代小篆著名的作品有传为李斯手笔的《泰山刻石》、《琅巉刻石》等。
秦汉之际,汉字的形体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革,即由象形表意结构的篆书演化成了纯点画结构的隶书,于是产生了隶书书法。
隶书有古隶(秦隶)和汉隶之分。
古隶流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这一段时间,是初创阶段的隶书。
古隶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篆书的结构,书写比较便捷、自由,但笔道形态变化不多,行笔没有大的起伏,体势严密沉着,稚拙天真,依然保留着较多的篆书意味。
入汉后开始出现了故意拉长的波捺,使篇幅增加了生动活泼的情趣。
七十年代出土的睡虎地秦简和长沙马王堆的初汉帛书,即是古隶的典型。
汉代中叶以后,文化人在古隶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和进一步美化,逐渐形成了一种体势趋扁、波碟雄健、超拔挺秀的独特书体,这就是汉隶,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隶书。
汉隶除了一般的横竖依然采用与篆书相近的线条用笔以外,新增加了点、掠、波磔等特有的笔道形态,行笔明显具有藏锋、露锋、中锋、偏锋和抑扬顿挫的技法讲究。
高一书法理论知识点归纳

高一书法理论知识点归纳随着时代的发展,书法作为一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投身其中。
而作为高一学生,了解书法的理论知识点是提高自己书法水平的必经之路。
下面,我将归纳一些高一书法理论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书法技艺。
1. 书法的起源和发展书法起源于古代文字的雏形,经过漫长的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最早的古代书法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和金文时代,而后逐渐演变为真书法和楷书,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规范。
2. 书法的种类和流派书法包含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不同的流派。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笔画结构和表现风格。
了解不同的书法流派,对于学习书法技艺和培养个人风格非常重要。
3. 书法的基本笔画和构造书法的基本笔画包括横、竖、撇、捺、点、提、按、描等。
这些基本笔画组合成不同的字形和结构,形成了书法的美感和造型。
4. 书法的泼墨技法和笔墨的使用泼墨是书法中的一种技法,通过控制墨水的浓稠度和水量,使墨迹在宣纸上自然而具有变化的美感。
而笔墨的使用也是书法技艺的重要一环,包括对于墨汁的选择、控制笔墨的干湿度和流动性等。
5. 书法的布局和结构要素书法作品的布局和结构是体现艺术感的重要因素。
其中,包括字体大小比例的合理运用,字与字、字与边的关系的处理。
在布局和结构方面的良好把握,能够让作品更加协调和美观。
6. 书法的修养和气韵生动书法作品除了注重技法的熟练运用外,还要有一种审美意境的追求。
修身养性、博览群书、积淀情操,都能为书法作品增添一份独特的气息。
7. 书法的审美价值和意义书法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它不仅能够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够通过艺术的表达方式,展现出作者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
8. 书法的现代发展和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书法也得以在新的媒介和平台上得以发展和传播。
比如书法艺术在印刷品、广告设计、字体设计以及数字艺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上是一些高一书法理论的知识点,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书法艺术。
书法知识点归纳总结

书法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书法概述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书法起源于古代文字的刻划和书写,逐渐演变为一种综合艺术,包括了对文字的审美表现和艺术创作。
书法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表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
二、书法的分类1.楷书楷书是中国书法的标准字体,形体端正,笔画匀称,是最基础、最标准的书写字体。
2.隶书隶书是楷书的发展,笔画刚毅有力,整体形态方正,是古代官方书写的标准字体。
3.行书行书是楷书与草书的过渡体,笔势奔放、自然,擅长表现潇洒豪放的笔墨气韵。
4.草书草书是书法中最具有艺术性的字体,笔势潇洒、变化多端,擅长表现书法的情感和神韵。
5.篆书篆书是最古老的字体之一,形态古朴、刚劲有力,是中国古代印章的主要字体。
6.钟书钟书是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字书写体,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文化气息。
7.回书回书是中国伊斯兰教信徒的书写体,形态清秀、独特,具有浓厚的宗教和文化特点。
三、书法的基本要素1.结构结构是指字体的组成形式和结构关系,包括字的外框、内部构造和各笔画之间的联系。
2.笔画笔画是书法作品的基本构成元素,决定着文字的外形和形态,包括横、竖、撇、捺、点等笔画形式。
3.布局布局是书法作品的整体结构和版面安排,包括文字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整体的美感和谐度。
4.用笔用笔是书法作品的笔墨运用和技法表现,包括笔触的轻重、粗细、头尾和转折的处理。
5.墨香墨香是指书法作品的墨色和气韵,是书法作品魅力和生命力的表现。
四、书法的创作要领1.用笔筋骨书法作品要求笔触有力、筋骨分明,表现文字的端正和挺拔。
2.抑扬顿挫书法作品要求有节奏的抑扬顿挫,既要注意笔画的连续流畅,又要注重起承转合。
3.结构合理书法作品要求文字的结构合理、布局协调,既要表达文字的内涵,又要注重整体的美感和谐度。
4.意境生动书法作品要求有意境和情感的表达,要求作者运用笔墨表现文字的含义和气韵。
5.用笔考究书法作品要求用笔细腻、精湛,要求作者对笔墨的掌握和运用有较高的造诣。
2019年高中美术 第1课 书法概述PPT(共62张PPT)精品物理

三、魏晋:逍遥人生
晋 王羲之:兰亭叙
11/62
三 、 魏 晋 : 逍 遥 人 生
12/62
三 、 魏 晋 : 逍 遥 人 生
13/62
三 、 魏 晋 : 逍 遥 人 生
14/62
四 、 唐 : 大 唐 盛 世
15/62
四 、 唐 : 大 唐 盛 世
16/62
四 、 唐 : 大 唐 盛 世
58/62
一、笔法——侧锋练习
59/62
一、笔法——落笔方向
60/62
一、笔法——提按
61/62
一、笔法——提笔位置
62/62
17/62
四、唐:大唐盛世
18/62
四 、 唐 : 大 唐 盛 世
19/62
五 、 宋 : 写 意 人 生
20/62
五 、 宋 : 写 意 人 生
21/62
五、宋:写意人生
22/62
五 、 宋 : 写 意 人 生
23/62
六 、 元 : 回 归 田 园
24/62
六 、 元 : 回 归 田 园
指:捻管 掌:翻、覆 腕:转腕 臂:平动
52/62
一、笔法——笔杆、笔锋运动
笔杆:左、右、上、下倾
笔锋:中锋、侧锋、偏锋
53/62
一、笔法——笔杆、笔锋运动
笔锋:裹毫,铺毫,绞锋
54/62
一、笔法——点画形状
55/62
一、笔法——点画形状
56/62
一、笔法——中锋练习
57/62
一、笔法——中锋练习
3/62一 、 先 秦—秦:远
古
的
足
音
甲 骨 文
4/62
一 、 先 秦
书法概论讲义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六日
第5页共5页
A、左右结构
敏幼形引如权幻都雅班嘶翻渐柳
B、上下结构
会圣皇梦意竟盆急景客
C、包围结构
原店武戴逃毯区匪回国品矗娶楚
第3页共5页
3、笔划
①定义:是指每一笔划留在纸上的痕迹。
这里面有轻重、缓急、力度、曲直的差异
同一笔划写出来面貌却大不相同,练字功夫的深浅,首先在笔划的痕迹上表现出来,是书法艺术创作
的起点。
钢笔字注重线条美,要求线条流利、挺拔、肯定、圆活、细劲、简洁,需注意力度(粗细)和角度(平缓
轻松、果断雄强)
② 笔划常用笔法
A、起收
笔法
要求
地位
特点
起笔
不逆,侧下稍按
一笔的开始
肯定、利落
行笔
宜轻
线条
有轻重变化
或直或弧或曲
收笔
或顿笔
稍顿回提,
圆活含蓄
或轻提出尖
不回锋
B、提按
笔法
作用
种类
方法
效果
把笔微提,在一划之
棱角自然、浑劲,不过分突出
D、快慢
运笔速度快
潇洒、流畅
运笔速度慢
沉着、有力
四、执笔法
① 的意义
关系到对笔的控制能力、运笔的灵活性,书写速度,直接影响书写效果。
② 正确执笔法
根据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全国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写字》中所所述:
在离笔尖三厘米(一寸)左右的笔杆上
A、拇指按在笔杆右前方,指端稍靠上,靠后;
第4页共5页
B、食指按在笔杆左前方,指端稍靠后些;
C、中指指甲根部内侧(食指一侧)抵在笔杆右后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书法概述书法普通高中第一课书法概述一、教材分析 (一) 教学目标本课是本教材的总论和概述,意在通过对中国书法的基本概念、中国书法的特点、中国书法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中国书法的类别等问题的概略分析与描述,使学生对中国书法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与理解。
本课所谈到的一些知识和理论,在以后各课的内容中都会或多或少地有所涉及,但对基本概念的把握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是学好以后各章的前提条件。
(二) 内容结构本课共分五部分,其中三、四部分中国书法的产生和中国书法的发展是按时代纵向概览书法发展状况,其他三个部分都是横向讨论和分析。
这五个部分是:1. 书法、法书与书法艺术2. 中国书法的特点3. 中国书法的产生4. 中国书法的发展5. 中国书法的类别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 关于中国书法的有关概念,在日常生活和书面语言中,书法、法书、书法艺术、书、书艺和书道等都使用较多,有些使用比较混乱,需要准确理解和使用。
(2) 中国书法的特点。
特点即与其他方面的不同,而其他又是广泛的。
书法与什么相比、在什么范围内显示出自己的特点呢?这里是把书法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是在艺术家族中观察书法的特点,这是1 / 14应该认识清楚的。
2. 教学难点中国书法的发展是概述各个时代书法发展的状况,其中涉及一些书法史的基本知识,需要梳理清楚并加强记忆。
二、教学内容资料 (一) 书法、法书、与书法艺术这几个概念关系到我们对书法的理解,应尽量弄清楚。
书在古汉语中是个多义词,即①记载、写作。
如《墨子尚贤》:书之竹帘,是谈写在竹简和丝织品上。
②文字、字体。
如《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③书籍。
如《论语先进》: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说文解字叙》:著之竹帛谓之书。
④书法。
如《颜氏家训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莆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⑤书信。
如《左传昭公六年》:叔向使诒子产书。
---------------------------------------------------------------最新资料推荐------------------------------------------------------ 书之本义是书写,因此人们又将书写出来的文字谓之书。
古代没有发明印刷技术的时候,人们著书当然靠书写,所读之书也是写本或抄本。
书法之义也是由此引出,古人多称书法为书。
今天,书法有书写方法之义。
作为方法,书法包括笔法(指点画) 、字法(指结构) 、章法(指布局安排) ,狭义的书法指那些书写水平高的、有观赏价值的书迹。
法书是指经常作为学习书法范本的摹习效法的字迹,是经历代筛选流传下来的名碑、名帖和著名书家的名迹。
汉字书写比较复杂,需经长期的临习训练,并需有范本为师,法书就是这种高水平的书迹,既可摹仿学习,也是广受欢迎的欣赏佳作。
书法艺术是在现代产生、当代流行的概念,它强调书法的艺术性质,强调书法的审美价值。
在书法的实用功能弱化或逐渐消失的今天,书法的艺术性质逐渐凸显。
把书法称之为书法艺术有其道理在,但需要明确的是,中国古代那些被称之为书法、书的字迹,基本不是作为艺术创作出来的,而是根据实用需要书写出来的。
不分场合地把古今汉字书迹统统称之为书法艺术并不妥当。
3 / 14中国汉字对邻国日本、韩国等影响甚大。
在历史上,这些国家和地区或书写使用汉字,或借鉴、改造汉字以作为本国文字,因此也流行书法,只是在日本多称书道,在韩国多称书艺。
(二) 中国书法的特点中国书法的特点是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本教材只就其基本特点作简要概括。
我们对中国书法特点的认识,是把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与其他姊妹艺术作比较,从而见出书法个性和特色。
1. 实用与审美的结合华夏民族创造了汉字,就是为了使用。
汉字作为文字的一种,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字一样,都是记录语言的符号,都具有记录知识、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和传播信息等强大功能。
文字是为使用而创造。
文字要使用,就要显示,要将文字书、刻出来。
书写汉字是显示汉字的手段。
在印刷技术、计算机投术没有发明和不能广泛使用的情况下,汉字的书写发挥了极重要的社会功能,在国家管理、社会事务、人际交往、宗教传播、知识积累、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所讲的那些书法作品,基本上都是汉字的实用书写。
---------------------------------------------------------------最新资料推荐------------------------------------------------------ 汉字与书法的内在的密切关系,决定了书法在中国古代并非独立的艺术,并非为艺术而创造的艺术,并非为好看而书写,而是基于各种各样的具体的实用目的而书写。
在今天,书法的实用性减弱或基本不具实用性,但由于书法不脱离汉字,也不能脱离汉字,汉字表达意义的功能在任何书法作品中都不可能完全泯灭,因此今天的书法也很难说是纯粹艺术。
中国古代的书论中对书法的实用功能论述很多,如成公绥在《隶书体》中说,书法可以存载道德,纪纲万事,俗所传述,实由书记。
传王羲之《用笔赋》中更说书法具有经天纬地,毗助王猷的政治功能。
江式在《论书表》中说:夫文字者,六艺之宗,王教之将,前人所以垂后,今人所以识古。
张怀在《书断》中说:题之竹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舒也,著也,记也。
著明万事,记往知来,名言诸无,宰制群有,何出不贯,何往不经? 又说:文章之为用,必假乎书,书之为征,期合乎道。
故能发挥文者,莫近乎书。
5 / 14张怀在《书议》中还说:或君长告令,公务殷繁,可以应,可以赴速。
或四海尺牍,千里相闻,迹乃含情,言惟叙事,披封不觉欣然独美,虽则不面,其若面焉。
妙用玄通,邻于神化。
明代项穆在其《书法雅言》中则更从政治、道德、学术、文化传承等诸方面论述了书法的功能:书之作也,帝王之经纶,圣贤之学术。
至于玄文内典,百氏九流,诗歌之劝惩,碑铭之训戒,不由斯字,何以纪辞?故书之为功,同流天地,翼卫教经者也。
主要是因为书法具有多方面的极重要的实用性,书法才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也正是书法在社会政治、军事、教育、宗教、学术、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发挥着强大的功能,书法才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价值。
在各门艺术中,音乐、绘画、舞蹈、雕塑等,也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特别是在早期,如宗教音乐、具有传授经验和知识的早期绘画、寺庙里的雕塑等,但远不及文字书写的实用功能具体、广泛、突出。
在艺术家族中,建筑是具有突出实用性的艺术,在实用性方面,书法与建筑是相似的。
建筑与中国古代书法基本上都不是为审美、为好看、为艺术而创造,而是为实用而创造。
---------------------------------------------------------------最新资料推荐------------------------------------------------------ 中国古代书法与今天我们送到展厅或挂在居室的书法性质大不相同,对此我们应有明确的认识。
我们强调中国古代的书法主要以实用为目的,强调它的实用性,同时我们并不否定它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性。
首先,人类所进行的任何社会实践活动、制造任何一件工具或产品,都包含自觉的或不自觉的审美追求。
马克思说: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的人不仅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艺术,而且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人类祖先从制造石器时就已不自觉地追求其美观,这与人们书写汉字不仅追求其表达意义,而且追求其好看,道理是一样的。
汉字的书写活动也是我们祖先所进行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追求美无可置疑。
其次,中国汉字结构复杂,点画繁多,历代文人为学习汉字、写好汉字,需要长时间学习。
甚至从童蒙时期直到晚年,在学习中使用,在使用中学习,不断审察、观赏各类书迹的点画、结构和章法布局,逐渐感受到了汉字自身的美,从而又更自觉地在书写中追求美,这便使书法的艺术性更为突出。
现代学者祝嘉在《书法源流》中说:文字是应用的东西,本无意求其美观,但书写的工具是毛做的7 / 14笔,毛有弹性,变化大,笔画可长可短,可肥可瘦,可干可润,可方可圆,可大可小,且可长短、肥瘦、干润、方圆、大小错综用之,变化既多,乃觉美妙。
此论甚是。
中国人是在书写和观览中不断创造并发现了书法的美,反过来,历代的各类书迹的美又培养了懂得书法美的中国人。
在一定时代具有实用功能的书迹到了另一时代,其实用功能逐渐消失或逐渐转化,人们所看到的可能只有书迹的美了。
今天的人们能把古代的实用书写当作艺术来欣赏,就是因为这些书迹确实具有艺术性质。
2. 符号化与具象性的统一凡文字都是符号。
汉字是记录华夏民族语言的符号。
认识汉字的符号性,就使我们将汉字与图画区分开来。
写字不是画画。
中国的汉字在早期阶段有某种象形因素,但既然它是文字,它就服从于表达语言的需要,它不是画出一个一个物象表达意义,而是用字与字的组合以词语、句子表达意义,用一种书面的语言表达意义。
在书法理论界以及一般人的认识中,往往强调汉字的象形性,把象形性解释为书法美的根源,这是片面的、错误的,汉字的美不在于它的点画、结构或整个汉字象什么形。
点画、结构只是构成符号的要素,而不是构成图画的要素。
---------------------------------------------------------------最新资料推荐------------------------------------------------------ 书写者书写汉字并不摹拟物象。
阅读或观赏者也并不是把一个个汉字想像为什么物象。
书法家写出来的一个个汉字在点画、字形诸方面与客观物质世界的物象没有什么对应的相似关系,也不应追求与外界物象的相似。
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只能是绘画而不是书法。
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一种规定、约定,是约定俗成的代码,文字的形、音、义三要素具体而明确。
而绘画有形,但其形不具有文字之形和点画结构的严格规定;绘画有义,但其义是靠人的视觉观览其形的整体以理解和感受其意义,而汉字之形仅是符号,是代码,从汉字之形上不能直接观览其义,必须按照社会的约定理解其意义,且单个的汉字很难表达丰富确切的意义,只有将汉字组合成词语、句子、语言才能表达完整丰富的意义;绘画不具有音的要素,不能读出来,而汉字之音是确定的,能读出来其音,一个个汉字组成的句子可以变成听觉可接受的口头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