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学业水平测试(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学业水平测试《经济生活》

考点解读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考点扫描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A

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一物品必须同时满足“劳动产品”和“交换”两个条件才能成为商品)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 货币的概念、本质 A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它是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它表现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3.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B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①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就是价值尺度。通过一定数量的货

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货币产生之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是由货币来表现的。)

②货币为什么能执行价值尺度的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③形式: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

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即W—G—W。

③对商品生产者的启示:商品生产者要使自己的产品卖出好价钱,必须生产出适销对路,质量上

乘的商品。

④形式: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货币流通规律:文字表述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与商品价格水平的乘积)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公式:流

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单位商品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

▲其它职能:贮藏手段(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如金银条块)、支付手段(如税收、地租、工资利息、赊账还债)、世界货币(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在国与国之间转移)。

4. 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 A

(1)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发行权属于国家。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大小)。

(2)纸币发行规律:纸币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超过这个量,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小于这个量,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5. 信用卡的功能 A

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和查询为一体,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

信用卡的优点: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6. 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A

(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

7.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C

(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②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③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货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⑤但“金钱不是万能”的,人们生活中的许多东西是金钱买不到的。

(2)怎样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是光荣的。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

(3)意义:正确的金钱观,指导我们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人民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 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B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间接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直接因素)来实现的。

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形成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2.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B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情况下,商品价值量与价格成正比)。

即: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

3. 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B

(1)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指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即商品的价值的大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当劳动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劳动者处于有利地位;劳动者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劳动者处于不利地位。这就促使劳动者努力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

(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价格时涨时落,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与价值相符合。等价交换不存在于每次交换过程中,而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中。)

4.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B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

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

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反之亦然。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直接推动个别劳动生产率,进而推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

高);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考点扫描

1. 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B

(1)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A.居民的收入因素的影响:

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

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正相关)。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根本途径)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正相关)。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

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总体消费水平提高。(负相关)。

B.物价总水平因素的影响:

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会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会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一般说来,物价水平与人们的消费水平成反比(负相关)

(2)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2.消费类型 A

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对象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按消费目的,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消费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