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细针导管空肠造瘘术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_周健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护理进展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护理进展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法之一。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治疗方法,该手术能够综合考虑手术创伤、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等因素,对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有着明显的改善。
即便采用了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仍可能会出现吻合口瘘等并发症,这给患者的恢复和护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对吻合口瘘的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结合临床实际,对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护理进展进行详细阐述。
一、吻合口瘘的概念及发病原因吻合口瘘是指术后吻合口处因各种原因而发生连接管的溃疡面发生穿孔,引起术后溃疡,甚至引起感染,导致术后瘘管形成。
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手术操作不当、组织缺血缺氧、感染、瘢痕组织增生等。
二、吻合口瘘的护理进展1. 术后早期护理(1)保持吻合口部位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2)术后患者需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吻合口部位的张力。
2. 饮食护理(1)术后患者需要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饮食宜以易消化、高蛋白、维生素为主。
(2)避免食用过硬、刺激性的食品,如油炸食物、辛辣食物等,以免刺激吻合口部位。
3. 药物治疗(1)根据医嘱规范使用抗生素,预防并治疗吻合口部位感染。
(2)口服利福群等药物,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
4. 心理护理(1)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鼓励患者参加康复训练,锻炼身体,保持乐观的心态。
5.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吻合口部位情况,了解瘘口愈合的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6. 防止吻合口瘘的扩大鼓励患者避免过度用力咳嗽、喉咙干燥等情况,以减少吻合口瘘的扩大。
三、护理效果评价针对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护理工作,进行定期的护理效果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吻合口部位感染情况的评估,包括发热、红肿、渗液等情况;(2)患者的饮食状况,包括饮食量、进食姿势、饮食消化吸收情况等;(3)患者的心理状态,包括焦虑、抑郁等情况;(4)吻合口瘘部位的愈合情况,包括愈合时间、愈合程度等。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护理进展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护理进展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要综合护理管理来促进患者康复。
护理进展应包括术后初期的早期护理、中期的康复护理和晚期的长期随访管理。
术后早期护理阶段主要包括对术后瘘口的护理和引流管的管理。
术后立即进行术后创面的护理,包括清洁、消毒和覆盖无菌敷料。
需要密切监测瘘口的流量和质量,记录每日排液量。
必要时,可以使用真空引流器来促进瘘液排出。
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引流管的选择和管理方式,并及时更换引流袋。
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瘘口护理教育,指导他们正确管理引流管和监测排液量。
中期的康复护理阶段主要包括饮食管理、功能锻炼和心理支持。
由于吻合口瘘的存在,患者需要在饮食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提供适宜的饮食建议,如软食、半流食或液态饮食,并根据瘘口排液量的变化及时调整饮食方式。
护理人员还应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包括吞咽功能锻炼、呼吸功能锻炼和肌肉力量恢复锻炼,以促进术后康复。
对于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的问题,护理人员需要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康复信心。
晚期的长期随访管理主要包括复诊和合并症的监测。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随访患者,注意观察瘘口的愈合情况和排液量的变化,并记录复诊结果。
在复诊期间,可以进行口腔内窥镜检查、放射性核素显像和胶囊内镜等进一步检查,以评估瘘口的愈合程度和排液情况。
护理人员还需要关注患者是否出现合并症的迹象,如感染、吸入性肺炎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护理进展需要全面、专业的护理管理,早期护理应重点关注瘘口的引流和护理,中期护理应着重于饮食管理、功能锻炼和心理支持,晚期随访管理则需要进行定期复诊和监测合并症的情况。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合作,与医生、营养师和心理咨询师等多学科团队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空肠造瘘管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空肠造瘘管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吴晓林【摘要】目的比较空肠造瘘管与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进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n=50)采取空肠造瘘管营养支持,对照组(n=50)采用十二指肠管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肛门排气时间、营养管留置时间、治疗前和治疗7 d时的白蛋白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营养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和治疗7 d的白蛋白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肠造瘘和十二指肠管均能够达到营养支持的目的,但空肠造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34【总页数】3页(P173-175)【关键词】空肠造瘘;十二指肠营养;食管癌;肠内营养;食管癌根治术;营养支持【作者】吴晓林【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一病区,安徽蚌埠 2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食管癌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肿瘤对人体的危害极大,食管癌一经发现,若患者身体条件允许,通常采用根治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患者在术后禁食阶段需要采取营养支持治疗。
其中肠内营养主要有空肠造瘘管和十二指肠营养管两种方式,可弥补静脉营养的不足,保证患者的营养供应,促进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改善患者预后[1]。
这两种支持方式都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但也有不同之处。
本研究旨在比较空肠造瘘管与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食管癌术后患者选择营养方式时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研究阐述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00例,均经过胃镜检查确诊为食管癌,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n=50)采取空肠造瘘管营养支持,对照组(n=50)采用十二指肠管营养支持。
空肠造瘘管与鼻肠管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患者肠内营养应用的效果比较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 年 4 月 16 日第 23 卷第 11 期 Chin J Mod Nurs,April 16,2017,Vo位列全球癌症死因第 6 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我国是全球食管癌新发病例最多的国家,如何提高食管癌患 者的生活质量是食管癌治疗中的难点问题[1]。食管癌患者机 体常呈负氮平衡状态,手术创伤和术后禁食进一步加重了患 者的营养不良程度。研究证实,营养状况是影响肿瘤患者预 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术后营养支持是食管癌治疗和护理 的重要内容,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途径[2-3]。肠内 营养较肠外营养更符合胃肠道正常的结构和生理功能,且更 有益于维持肠粘膜的屏障作用及减少细菌和内毒素移位[4]。 经鼻肠管输入营养液是肠内营养支持的常规方法,具有操作 方便、技术成熟的优势。完全腹腔镜下穿刺式空肠造瘘术置 入空肠营养管是一种新型的肠内营养支持技术,已有研究报 道证实其在多种外科手术后的营养支持中收效良好[5]。因 此,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不同途径的肠内营养给予方式在胸 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了解空肠管和 鼻肠管的临床使用效果,探究两者在营养支持中的安全性和 疗效的差异。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营养支持; 胸腹腔镜联合手术; 空肠管; 鼻饲管
Application effects comparison of needle-catheter jejunostomy and nasojejunal tube feeding in patients with combined thoracoscopic and laparoscopic esophagectomy Zhang Liang,Xu Bangying, Guo Wenxia,Wang Yunhai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 230026,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Zhang Liang,Email:zhangliang306@
全腔镜Ivor-Lewis术联合空肠造瘘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30例疗效观察

全腔镜Ivor-Lewis术联合空肠造瘘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30例疗效观察肖洋;刘建;陈剑【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8(022)007【摘要】目的探讨全腔镜Ivor-Lewis术联合空肠造瘘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全腔镜组(n=30)和小切口组(n=50).全腔镜组采用全腔镜Ivor-Lewis术联合空肠造瘘术治疗方案;小切口组采用腹部小切口胸腹腔镜联合Ivor-Lewis术治疗方案.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置空肠营养管耗时、术后胸管引流量及胃肠减压管引流量、术后肺部感染、吻合口瘘等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例数、术后住院日数、术后疼痛评分、切口美容满意度等数据.结果全腔镜组手术耗时(242.00±18.69) min、术中失血量(153.83±33.37) mL、置空肠营养管耗时(14.20±3.47) min、住院日数(9.57±1.85)d、术后疼痛评分[24h为(2.70±0.70)分,48 h为(2.10±0.71)分,72h为(1.73±0.83)分]、手术切口美容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VAS得分为(81.53 ±9.35)分,Likert Scales得分为(3.93±0.785)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胸管引流量及胃肠减压管引流量,二次开胸腹止血、吻合口瘘、胃壁坏死及胃残端瘘、乳糜胸、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空肠造瘘术,保证了腹壁的完整性,手术切口瘢痕微小,术中出血减少,术后疼痛降低,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治疗疗程,使得患者快速康复出院.【总页数】5页(P1321-1325)【作者】肖洋;刘建;陈剑【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安庆市立医院)心胸外科,安徽安庆246003;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安庆市立医院)心胸外科,安徽安庆246003;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安庆市立医院)心胸外科,安徽安庆246003【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全腔镜Ivor-Lewis术与McKeown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效果对比 [J], 凌发昱;杨渊;魏益平;喻东亮;徐建军;熊剑文;张文雄2.全腔镜Ivor-Lewis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J], 钱斌;俞巍3.空肠造瘘术分别联合Ivor-Lewis术与McKeown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短期效果 [J], 徐琛;蒋莉;陶夏;李俊;叶静;沈文军4.全腔镜Ivor-Lewis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J], 范珍珍;丁志丹;李莹芳;乔朋丽;乔梦瑶5.胸腹腔镜联合微创Ivor-Lewis手术用于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效果 [J], 王长青;孙伟锋;顾天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空肠造瘘双向置管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食管癌术中, 空肠造瘘双向置管是采用空肠造 瘘, 逆向将 胃管置人胸 胃中用作术后 胃肠减压 , 顺行 置 营养 管 到空肠 用 于术后 肠 内营养 支持 的方法 。该 方法常用于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 口瘘或严重 胃排空
障碍时 的补 救手术 , 院 自 20 我 0 5年 4月 一 0 6年 8 20
维普资讯
四Jl 瘤 防治 2 0 l ̄ R 0 7年第 2 O卷第 4期
・论
著・
空 肠 造瘘 双 向置 管在 食 管癌 手术 中的应 用
谢 天鹏 李 强 , 林 朱 , 彭 ,
(. ̄J省 肿瘤 医 院胸外 科 , 11 l l 成都
江 赵 雍凡2 ,
[ 收稿 日期 ] 20 0 2 ;[ 0 7— 7— 0 修稿 日期 ] 20 0 3 0 7— 8— 0 [ 作者简介 ] 谢 天鹏 ( 9 5一) 男 , 士 , 。
补充营养 , 放疗结束 , 恢复正常进食 , 于术 后 2 个月 拔管。1 例食管胸 上段 癌合并肝硬化失 代偿 , 术后 肝功能不全 , 进食量不足 , 经造瘘管管喂营养支持 1 个月好转 , 拔造瘘管 出院。所有病 例无肠梗 阻、 肠 漏、 腹腔感染、 造瘘管脱出等造瘘相关并发症 , 无肺 部并 发症 。
一
月对 1 2例食管癌患者术 中实施空肠造瘘双向置管 ,
取 得较好 效果 , 告 如下 。 报
有必要 , 造瘘管可较长时间保 留。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 1 2例, 男性 9例 , 女性 3 , 例 年龄 4 2岁 一 8 5岁 , 平均 6 岁 ; 6 食管胸上段癌 9 , 例 食管颈段癌 2
3 讨
论
经鼻 胃管 胃肠减压 、 鼻肠 管管喂肠 内营养是食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护理进展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护理进展【摘要】食管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术方法之一。
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文通过探讨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机制、临床特征和护理措施,总结了护理进展对吻合口瘘患者的重要性。
在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吻合口瘘的症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处理并发症,可以降低患者的痛苦和减少死亡率。
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预防措施的提高和治疗的创新。
通过深入研究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可以提高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结合前沿科技和多学科合作,为吻合口瘘的护理提供更多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护理进展、发生机制、临床特征、护理措施、并发症、预防措施、重要性、未来研究、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吻合口缺血、缺氧、感染等因素所导致的组织坏死和瘘管形成。
患者常常出现发热、疼痛、腹胀、胸闷等临床特征,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感染、瘘管形成和腹腔脓肿等并发症。
针对手术后吻合口瘘,护理措施应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感染控制和伤口护理等工作。
及时处理并发症,如腹腔脓肿和吻合口瘘等,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为减少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预防措施应包括手术技术的提高、术前评估的全面性和术后的细致护理等方面,以保证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性。
1.2 目的目的: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是治疗食管癌的一种常见方法,然而术后吻合口瘘是一种常见并发症。
本文旨在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机制、临床特征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和预防措施,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建议。
通过总结护理进展对吻合口瘘患者的重要性,探讨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提高对术后吻合口瘘的认识和护理水平,最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2. 正文2.1 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机制1.手术技术不良:手术操作时,如果吻合口的血运不良、缝合不牢固或者吻合不准确,都可能导致吻合口瘘的发生。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预防性末端回肠置管造瘘的临床应用

HU H ̄ i - j l t r g XI A L i - g a n g P A N K a i
J i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 Gu a n g d o n g Pr o v i n c e , S h e n z h e n 5 1 8 0 2 0 ,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d i s c u s s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a n d v a l u e o f u s i n g p r o p h y l a c t i c t e r mi n a l i l e u m s t o ma c a t h e t e r i n
差 异无 统 计 学 意 义 。③ 两组 患 者 术 后肠 鸣 音 恢 复 时 间 ( P = O . 2 8 3 ) 、 术 后进 食 流 质 时 间 ( P = 0 . 6 3 6 ) 、 术后排气时间 ( P = 0 . 4 9 2 ) 、 术后 拔 除盆 腔 引流 管 时 间 ( P = 0 . 9 4 2 ) 、 术 后住 院 天数 ( P = 0 . 6 3 2 ) , 差异 无 统计 学 意 义 。 结 论 ① 在 腹 腔 镜低 位 直 肠癌 前 切 除术 中施 行 末端 回肠置 管 造瘘 术 与末 端 回肠 造 瘘 术相 比 ,同样 可 以预 防 或降 低 术后 吻 合 I : 1
瘘 的发 生 ; ② 末 端 回肠置 管 造 瘘 术 可避 免 二次 手 术 , 免 除 了肠 造 瘘 对 患 者造成 的 负 面影 响 , 改善 了患 者 的 生 活 质量 。 其是 安 全可 行 的 , 值 得 临床 推 广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卷第9期中国内镜杂志Vol.21No.92015年9月China Journal of EndoscopySep.2015目前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1]。
我国多个中心可在全腔镜下完成胃游离、管状胃制作等全部腹腔操作及胸腔操作,但空肠造瘘术在多数中心仍需开腹完成,或虽经腹腔镜完成,但耗费时间多为1~2h[2-3],大大延长了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
本课题组自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华瑞公司的APPLIX细针导管空肠造瘘装置(fine-needlecatheterjejunostomy,FCJ)行19例腹腔镜细针导管空肠造瘘术(简称FCJ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本中心共有19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接受了腹腔镜下细针导管空肠造收稿日期:2015-04-24文章编号:1007-1989(2015)09-0971-03·临床研究·腹腔镜细针导管空肠造瘘术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周健,赵辉,曹家顺,李剑锋,姜冠潮,刘军,王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北京,100044)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细针导管空肠造瘘术用于食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APPLIXTM空肠细针导管穿刺造瘘装置(FCJ)进行腹腔镜细针导管空肠造瘘术的19例患者,常规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空肠造瘘术相关的并发症,出院后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拔管时间。
结果19例患者平均空肠造瘘操作时间为(20.53±4.60)min,术后均于第1天开始自空肠造瘘管输注液体,肛门排气时间为(55.37±7.48)h,肛门排便时间为(73.79±6.11)h。
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空肠造瘘管堵塞、造瘘口瘘等并发症。
结论腹腔镜细针导管空肠造瘘术是一种省时、简便、安全性高的空肠造瘘术。
关键词:空肠造瘘;腹腔镜;食管癌;细针导管中图分类号:R735.1文献标识码:BApplication of laparascopic fine-needle catheter jejunostomyin radical resection of esophageal carcinomaJian ZHOU,Hui ZHAO,Jia-shun CAO,Jian-feng LI,Guan-chao JIANG,Jun LIU,Jun WANG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Beijing 100044,P.R.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laparascopic fine-needle catheter jejunostomy in radical resection of esophageal carcinoma.【Methods 】Nineteen cases underwent laparascopic jejunostomy with AP -PLIXTM fine-needle catheter jejunostomy (FCJ)from January 2014to December 2014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jejunostomy operating time,anal exhaust time,defecation time,and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jejunostomy were studied.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by telephone to report the time of feeding tube removal.【Results 】The average operating time of laparascopic jejunostomy was (20.53±4.60)min.All patients started using the feeding tube from the first day after operation.The average anal exhaust time was (55.37±7.48)h,and the average defecation time was (73.79±6.11)h.No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jejunostomy such as feeding tube obstruction and catheter site fistula were observed.【Conclusion 】The laparascopic fine-needle catheter jejunostomy is a time saving,conve -nient,and safe jejunostomy procedure.Key words:jejunostomy;laparascopy;esophageal carcinoma;fine-needle catheterR瘘术。
其中,男11例,女8例。
9例为为全腔镜McKeown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10例为Ivor-lewis腹腔镜+右胸内吻合术。
1.2空肠造瘘套装型号空肠造瘘套装型号:华瑞制药公司生产的AP-PLIX-空肠细针导管穿刺造口装置,空肠造口管型号为:CH9/75cm。
1.3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于脐下取观察孔,左侧锁骨中线脐上5.0cm处1.0cm操作切口,剑突下、双侧肋缘下分别作0.5cm长辅助操作小切口,腹腔镜下先完成胃游离及管状胃制作。
选择距Treitz韧带30.0cm处作为造瘘口,辨明远近端后,于拟造瘘处附近皮肤做0.5cm左右切口至深筋膜,镜下以3-0线在拟空肠造瘘处近端行空肠壁浆肌层半圈荷包缝合,以穿刺钩针将缝合线两端经皮肤切口提出体外,助手拉紧缝线将空肠提起,将带有导芯的可裂式穿刺装置经皮肤切口处斜刺入预置半荷包中心,通过拉紧缝线及调整远端肠管方向,使穿刺针在浆肌层下潜行1.5~2.0cm后进入肠腔。
退出导芯,先注入盐水,无明显阻力则证明穿刺针在肠管内,再经穿刺针向远端置入空肠造瘘管,空肠造瘘管进入空肠10.0cm左右后撤出穿刺针,通过空肠造瘘管再次向肠管内注水,如无明显阻力且肠管远端膨隆则证明已进入肠腔。
在皮肤外将穿刺针掰裂后撤出,继续将空肠造瘘管向远处推进至30.0~40.0cm,以3-0带针线在造瘘处远端行浆肌层半荷包缝合,以穿刺钩针于皮肤切口内深筋膜处不同位置穿刺,并将缝合线提出体外。
助手将两次半荷包缝合线提紧,镜下观察空肠壁与腹壁密切贴合,将两次半荷包缝合线一并打结,镜下再次确认造瘘口被预置荷包密切包埋,线结固定于深筋膜外。
最后应用硅胶外固定片于皮肤外固定空肠造瘘管。
1.4术后处理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1天自空肠造瘘管进行肠内营养,首先以20~30ml/h速度输入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如无明显腹泻及腹膜刺激征,则开始逐渐增加瑞能或百普力等肠内营养乳剂,并逐渐减少静脉肠外营养液量并增加肠内营养液体量。
为防止早期拔除空肠造瘘管后造成肠瘘,且为少数术后进食困难患者保留通过空肠补充营养的途径,所有患者均带空肠造瘘管出院,于术后2~3个月拔除空肠造瘘管。
1.5观察指标记录空肠造瘘术时间,定义为:自开始沿Treitz韧带寻找空肠造瘘位置至皮肤外固定空肠造瘘管操作的时间。
记录术中出血情况,术中有无明显造瘘并发症,如造瘘装置导致肠穿孔、穿刺口出血等。
围术期记录患者术后有无肠内营养导致的腹泻、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出院后电话随访患者空肠造瘘口愈合情况,拔除空肠造瘘管时间。
2结果2.1术中情况本组患者平均造瘘时间为(20.53±4.60)min,造瘘过程中均无明显出血,术中无明显造瘘术相关并发症。
2.2围术期情况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在静脉营养的同时自空肠造瘘管输注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之后逐渐增加空肠营养量。
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55.37±7.48)h,肛门排便时间为(73.79±6.11)h。
术后2例患者出现腹泻,调慢肠内营养速度后腹泻改善。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肠内营养液返流造成的吸入性肺炎。
2.3出院后情况出院后按时定期给予空肠造瘘口换药,于2~3个月拔除空肠造瘘管,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空肠造瘘管堵塞、造瘘管脱落、造瘘口周围皮肤感染、造瘘口瘘引起腹腔内感染和腹膜炎等情况。
3讨论食管癌术后采用何种营养方式仍有争议[4-6],但研究表明:应用肠内营养可以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保护肠黏膜屏障,节省静脉营养费用,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增加患者术后体重,提高白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降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7-10]。
目前我国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的方法主要包括经鼻肠内营养、开腹空肠造瘘术以及腹腔镜空肠造瘘术等。
腹腔镜下细针导管空肠造瘘术(FCJ法)属于腹腔镜空肠造瘘术的一种方式,与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相比,具有以下优势:①FCJ法以及其他空肠造瘘法对鼻咽黏膜刺激性小。
因此,患者对空肠造瘘管耐受性好,可长期使用,另可减少鼻咽分泌物,R中国内镜杂志第21卷第9期周健,等:腹腔镜细针导管空肠造瘘术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利于咳嗽咳痰,减少肺炎发生率。
而经鼻空肠营养管对鼻咽部刺激较大,患者耐受程度差[11],产生较多分泌物,分泌物易造成咳嗽咳痰困难,增加肺炎发生率[12];②FCJ法靠缝线及硅胶固定片固定于皮肤,固定确切,不易脱管,不易导致肠内营养失败。
而经鼻肠内营养管依靠胶布固定,面部皮肤分泌油脂较多,易出现胶布失效,造成脱管。
另外在患者术后谵妄或依从性差时面部管路易被患者拔出,造成肠内营养失败[13],一旦发生吻合口瘘等并发症,便只能通过静脉营养,易造成患者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③FCJ法造瘘管末端留置位置确切,离屈氏韧带较远,可以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更早对胃肠道进行机械刺激及化学刺激,利于胃肠道早期恢复,另外造瘘管末端位置离幽门较远,不易返流,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可能。
腹腔镜FCJ造瘘法与开腹空肠造瘘相比,具有以下优势:①不必另行开关腹操作,简化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麻醉时间,避免因开腹切口导致的术后疼痛增加;②腹壁及空肠壁均为穿刺操作,与传统造瘘方法相比,可减少手术切口损伤及肠壁损伤,缩小了造瘘口尺寸,可降低肠内液体自造瘘口周围渗出风险,常规可在术后第1天即进行肠内营养,利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③FCJ法仅需两针荷包包埋造瘘口,在浆肌层中潜行1.5~2.0cm,不必另行环周荷包及浆膜层包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大大简化了腔镜下缝合及打结的步骤,操作简便。